河豚毒素简介
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河豚毒素是一种无色针状结晶体属于耐酸、耐高温的动物性碱为自然界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物质之一。
其五千万分之一就能在30分钟内麻醉神经对人体的最低致死量为0.5毫克。
但是这种极强的毒素能溶入水易溶于稀醋酸中240℃便开始炭化。
在弱碱溶液里(以4%氢氧化钠处理20分钟)马上就被破坏为葡萄糖化合物而失去毒性。
在100℃加热4小时或115℃加热3小时或120℃加热30分钟或200℃以上加热10分钟便可使毒素完全破坏毒性消失。
食用河鲀首先要使肌肉保持新鲜加工处理要极为严格。
方法是沿脊骨剖开鱼体将皮肤撕下砍掉头挖去内脏将鱼肉在清水中反复洗涤彻底清除血液方可食用。
一吨鲜河鲀肉出口价高达3千多美。
在每斤活鱼合人民币40多且不应求。
有关机构为了满足人民对河鲀的需求多次与我国有关方面协商希望从中国进口河鲀鱼。
除鲜食外它也可腌制、感制成咸干品食用更为安全。
腌制方法是:把洗净之鱼肉加5-10%的盐腌渍半月后出晒如在腌制过程加入一定量的碱性物质如碳酸钠等能更有效地破坏河鲀毒素。
河鲀的毒素虽毒却是无价之宝用极小剂量即可止痛其效果比常用麻醉药可卡因强16万倍;若制成强镇痛剂对癌症病人止痛常有奇效。
它对皮肤痒、痒疹、疥疹、皮肤炎、气喘、百日咳、胃痉挛、破伤风痉挛、遗尿、阳萎等疾病也均有显著疗效。
目前国际上“河鲀毒素”每克售价高达5万多美比黄金贵2万倍!另外除鲀毒素外利用它的皮肤提炼的止血粉对大出血亦有特效。
用鱼籽同蜈蚣烧焦研末调麻油后可搽治疥癣虫疮;用卵或肝焙干研末调和麻油外涂患处能治疮疖、无名肿毒、颈淋巴结核、乳腺癌。
若被刺毒鱼类刺伤可用它的鱼血外涂患处。
在医药工业上常利用它的精巢提炼鱼精蛋白、精氨酸和鱼素;它的卵巢、血液、内脏等可提炼河鲀毒素;肝可提制甘油;胆可提制牛磺酸;皮可制成胶片。
总之河鲀全身几乎无一废物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利用。
河豚毒素破坏条件

河豚毒素破坏条件
河豚毒素,这家伙可是个狠角色,毒性比氰化物还猛,但要想破坏它的毒性,可得有点手段。
我们得知道,河豚毒素,化学名字叫四氢喃毒碱,这家伙是个神经毒素,专门阻断神经细胞上的钠通道,让神经信号传不出去,结果就是肌肉麻痹,最后呼吸肌麻痹。
要想破坏河豚毒素,第一,我们得高温伺候。
你想想,平时咱们煮东西,不都是高温消毒嘛。
河豚毒素在100摄氏度的水里煮上半小时,它的毒性就能大大降低。
但得注意,这可不是说煮煮就能随便吃了,处理河豚那可是技术活,一般人别轻易尝试。
这第二呢,就是用碱水泡。
河豚毒素遇到碱,那毒性就能被分解掉。
不过,这碱水得浓度适中,泡的时间也得恰到好处,不然河豚肉的美味可就泡没了。
说到这,你可能会想,那用点高科技手段怎么样?比如用紫外线照射或者用臭氧消毒?嗯,这些方法确实能破坏河豚毒素的结构,但操作起来可不容易,不是咱们家里能搞定的。
最后,还得提醒一句,河豚毒素这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
就算破坏了毒性,那也得是专业人士来操作。
咱们普通人,还是老老实实吃点安全的食物,别拿自己的小命开玩笑。
所以,总结一下,河豚毒素破坏条件,高温煮、碱水泡,高科技手段也有用,但都不是咱们普通人能随便玩的。
安全第一,美味第二,记住了啊!。
河豚毒素中毒科普宣传PPT课件

介绍河豚毒素中毒
目前,河豚毒素中毒仍然是一个公共卫 生问题,发生率较高
河豚毒素中毒 的症状
河豚毒素中毒的症状
食用河豚肉后,患者会出现口 齿不清、四肢无力等症状 接着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等 症状
河豚毒素中毒的症状
最后导致身体瘫痪,呼吸困难,死亡
如何预防河豚 毒素中毒
如何预防河豚毒素中毒
仅在被专业人士烹调的高质量食品 店食用河豚肉 如果你怀疑食用的食品含有毒素或 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河豚毒素中毒 科普宣传PPT
课件
目录 介绍河豚毒素中毒 河豚毒素中毒的症状 如何预防河豚毒素中毒 如何处理河豚毒素中毒 河豚毒素中毒的治疗方法
介绍河豚毒素 中毒
介绍河豚毒素中毒
河豚毒素中毒是一种严重的中毒病 ,由食用含河豚毒素的河豚肉所引 起 河豚毒素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素, 食用河豚肉后会导致呼吸麻痹和死 亡
如何预防河豚毒素中毒
不要买含有河豚毒素的河豚制品,如泡 菜、火腿等
如何处理河豚 毒素中毒
如何处理河豚毒素中毒
如发现有人出现河豚毒素中毒 症状,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原则上不采用血液透析来处理 河豚毒素中毒
如何处理பைடு நூலகம்豚毒素中毒
非常重要的是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抢救 ,以减少死亡率
河豚毒素中毒 的治疗方法
河豚毒素中毒的治疗方法
患者被送往医院后,应及时采取必 要的抢救措施 应立即开始人工呼吸,以避免呼吸 衰竭
河豚毒素中毒的治疗方法
应及时使用解毒剂,以降低河豚毒素的 毒性表现 患者应在医生的监护下进行治疗,直到 症状消失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有毒动物之河豚中毒

有毒动物之河豚中毒
有毒成分:河豚毒素,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均不能破坏。
以卵巢毒性最强,肝脏次之。
中毒机制:河豚毒素是神经毒素,可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引起局部刺激作用,还作用于神经系统,阻碍神经传导,引起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麻痹,严重者脑干麻痹,呼吸和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危及生命。
中毒特征:春季多发。
发病激素而剧烈,潜伏期短,起初感觉手指、口唇、和舌有刺痛,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伴四肢乏力、肢端麻痹和眩晕。
重者全身麻痹、瘫痪。
急救治疗:尚无特效解毒方法,以排出毒物和对症处理为主,改善呼吸循环功能。
预防:新鲜河豚需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放血、去内脏、去鱼头、扒皮后反复冲洗去血污后,经专职人员检定合格后方可食用。
[管理]河豚毒素
![[管理]河豚毒素](https://img.taocdn.com/s3/m/df50c52dcf84b9d528ea7aab.png)
[管理]河豚毒素河豚毒素前言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是鲀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
其分子式为C11H17O8N3,分子量为319。
该毒素经腹腔注射对小鼠的LD50为8μg/kg。
曾一度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
河豚毒素对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阻碍神经传导,从而引起神经麻痹而致死亡。
河鲀毒素对热稳定,盐腌或日晒均不能使其破坏,只有在高温加热30min以上或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被分解。
关键字河豚毒素致死毒性一河豚毒素的分布人们通常所指的河鲀(河豚)(puffer fish),为鲀科鱼类。
中国的鲀科鱼类共有54种,其中东方鲀属22种。
根据伍汉霖等调查,中国共有35种河鲀具有不同程度的河鲀毒性,其中,在中国南海分布的有24种,在中国东海包括台湾沿海分布的有31种,在中国黄海分布的有14种,在中国渤海分布的有10种。
多数种类生活于淡水中,以热带和亚热带为最多.大约80种河豚鱼已知含有或怀疑含有河豚毒素。
在大多数有毒的河豚鱼身体中,毒素的浓度由高到低依次是卵巢、鱼巢、肝脏、肾脏、眼睛和皮肤,肌肉和血液中较少。
由于鱼的肌肉部分河豚毒素的含量很低,所以,中毒大多数是由于可食部受到卵巢或肝脏的污染,或是直接进食了这些内脏器官引起的。
河豚鱼的有毒主要存在于雌性河豚卵巢中,而且含量随着季节变化而有不同。
其含量的多少因鱼的种类及季节而有差异,一般在卵巢孕育阶段,即春夏季毒性最强。
在冬季。
毒素的浓度最高,有趣的是河豚鱼风味最佳也是在这个时候。
二、河豚毒素的毒性河豚毒素一种存在于河豚、蝾螈、斑足蟾等动物中的海洋毒素。
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性腺、肝脏、脾脏、眼睛、皮肤、血液等部位。
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在低的pH值溶液中也不稳定。
河豚毒素是强烈的神经毒素,很低浓度的河豚毒素就能选择性地抑制钠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
河豚毒素还有其他药理作用,是神经生理学和肌肉生理学研究的有用工具。
河豚致人死医学基础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河豚致人死医学基础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河豚,又称河鲀,是一种生活在海洋和淡水中的鱼类。
它们通常被人们视为美食,尤其在日本及其他东亚国家,河豚菜肴以其独特的口感和味道而受到广泛的喜爱。
然而,河豚也被认为是最具有潜在危险性的食材之一。
河豚内含有一种剧毒物质——河豚毒素,如果河豚菜肴加工不当或食用不慎,就可能导致中毒甚至死亡。
河豚毒素是一种极为强效的神经毒剂,能够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导致肌肉麻痹、呼吸困难和最终的呼吸衰竭。
这种毒素在河豚的内脏器官中含量极高,特别是在肝脏和卵巢等部位。
在河豚的身体刺激下,河豚毒素会被释放出来,如果不经过正确的处理,就会导致对人体产生严重的毒性反应。
河豚中毒的临床表现通常表现为面部、舌头和四肢麻木、口吃、喉咙痛、出汗、心跳加快等症状,并可能逐渐恶化为呼吸衰竭和心脏骤停。
一旦发生中毒,就需要立即就医,并通过持续不断的人工呼吸或心肺复苏等紧急治疗措施来挽救生命。
因此,了解河豚的基本特征、河豚毒素的作用机制以及河豚中毒的临床表现非常重要。
只有掌握了这些医学基础知识,我们才能意识到河豚中毒的严重性,并在食用河豚菜肴时保持警惕。
此外,我们还应该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如选择信誉良好的餐厅、确保河豚经过充分处理以去除河豚毒素等,同时向社会大众提供关于河豚消费的正确建议,以降低河豚中毒的风险。
总之,本篇文章将从河豚的基本特征、河豚毒素的作用机制、河豚中毒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增加人们对河豚中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保障公众健康安全。
文章结构部分主要介绍了整篇文章的大致框架和各个章节的内容概要。
下面是对文章1.2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的编写: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顺序进行叙述:引言、正文和结论。
每个部分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重点。
引言部分将首先进行概述,介绍河豚致人死的问题。
然后,给出文章的结构,以帮助读者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医学基础知识的介绍,加深对河豚中毒的认识和了解。
河豚毒素在哪?河豚毒素有什么作用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河豚毒素在哪?河豚毒素有什么作用
导语: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简称TTX,是一种能麻痹神经的剧毒,通常只需氰化钾五百分之一就可置人于死地的剧毒,中毒的人会因神经麻痹而窒息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简称TTX,是一种能麻痹神经的剧毒,通常只需氰化钾五百分之一就可置人于死地的剧毒,中毒的人会因神经麻痹而窒息而死。
河豚毒素在哪?河豚毒素有什么作用
河豚毒素在哪
几乎所有种类的河豚都含河豚毒素(TTX),它是一种神经毒素,人食入豚毒0.5mg-3mg就能致死.毒素耐热,100℃8小时都不被破坏,120℃1小时才能破坏,盐腌、日晒亦均不能破坏毒素。
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性腺、肝脏、脾脏、眼睛、皮肤、血液等部位,卵巢和肝脏有剧毒,其次为肾脏、血液、眼睛、鳃和皮肤,精巢和肉多为弱毒或无毒。
在熟制河豚时,一定要严格细心地除去河豚的内脏、眼睛,剔去鱼腮,剥去鱼皮,去净筋血,用清水反复洗净。
河豚毒素有什么作用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简称TTX,是一种能麻痹神经的剧毒,通常只需氰化钾五百分之一就可置人于死地的剧毒,中毒的人会因神经麻痹而窒息而死,其中毒素直接进入血液中毒死亡速度最快。
但是这种毒素却有着很高的医用价值:
用作镇痛剂、麻醉剂,对于神经痛、肌肉和关节创伤产生的疼痛,对晚期癌痛有显著镇痛作用,且不成臆。
用于局部麻痹要比一般局部麻经强上万倍,比普鲁卡因强16万倍,比狄布卡因(DIBUCCAINE)强1万倍。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完整word版)河豚的毒素

河豚的毒素
河豚其实就是一种海生动物,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它作为餐桌上的一种美食,可实际上要是不注意的话,很容易出现河豚中毒的情况的,因为合同特殊的生理结构,含有非常强的毒性危害你的身体健康,所以在食用的过程当中,绝对不能够掉以轻心,只有这样子才不会出现河豚中毒的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于美食的要求,变得更加的挑剔,它们会去追求各种各样奇怪的食物享受,有时候就会忽略了食物存在着一些危险性,而河豚毒素,就是常见的一个问题。
河豚毒素,它是一种化学结构独特、毒性强烈并有广泛药理作用的一种天然毒素,其毒素主要集中在卵巢、肝脏和胆囊等处,即使加热也难以破坏,而河豚鱼体内其它部位并无毒素,因此只要处理得当,去掉含有毒素的部位便可放心食用,因此也有拼死吃河豚一话,可见这种毒物的美味是多么的诱人。
河豚毒素一种存在于河豚、蝾螈、斑足蟾等动物中的海洋毒素。
毒素主要存在于河豚的性腺、肝脏、脾脏、眼睛、皮肤、血液等部位。
在碱性溶液中易分解,在低的pH值溶液中也不稳定。
河豚毒素是强烈的神经毒素,很低浓度的河豚毒素就能选择性地抑制钠离子通过神经细胞膜。
河豚毒素还有其它药理作用,是神经生理学和肌肉生理学研究的有用工具。
通过介绍我们可以发现,其实河豚毒素是非常严重的,会损害到我们的身体各种机能,所以在吃河豚的时候,大家一定要谨慎和小心,因为很多的时候可以给你带来不一样的美味享受,但是也是威胁你生命健康的最大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豚毒素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TTX)是一种毒性很强、相对分子质量小的非蛋白毒素,最初从豚科鱼中发现,故被命名为河豚毒素。
TTX为典型的Na+通道阻断剂,中毒者往往肢体麻木、瘫痪、甚至死亡;但另一方面,TTX具有镇痛、镇静、降压等功效,在临床上的应用十分广泛。
1.河豚毒素的结构与性质河豚毒素的化学研究始于1909 年, 1964 年以后由Woodward 测定了TTX 的结构, 1972 年Kishi 等采用化学方法成功合成了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分子式为C11H17N3O8, 分子量为319.27。
分子主要由3 个氮原子组成, 它们与氢氧原子形成特殊的结构。
其结构特征如图1, 含有1 个碳环, 1 个胍基, 6 个羟基, 在C—5 和C—10位有一个半醛糖内酯连接着分开的环。
有专家将其称为“自然界最奇特的分子之一”, 也是世界上最致命的毒药之一。
1 g 河豚毒素的毒性是1 g 氰化物的1 万倍。
TTX 粗制品为棕黄色粉末, 纯品为无色晶体, 呈针状或菱形, 无臭, 无味, 易吸湿潮解, 不溶于无水乙醇、乙醚、苯等有机溶剂, 微溶于水, 极易溶于稀酸水溶液。
TTX 在溶液中存在TTX、半缩醛型TTX、内酯型TTX动态平衡的三种结构。
TTX 理化性质比较稳定, 在中性和酸性条件下对热稳定, 240 ℃开始碳化, 但300 ℃以上也不分解。
在碱水溶液中易分解, 在5%氢氧化钾溶液中于80 ℃~100 ℃可分解成黄色结晶2- 氨基- 6- 羟甲基- 8- 羟基- 喹唑啉, 这也是TTX 化学检测法的理论基础。
2. 河豚毒素中毒机理2.1 中毒临床表现河豚鱼中毒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为0.5~3h(一般10~45min)。
初期有颜面潮红、头痛,继而出现剧烈恶习、呕吐、腹痛、腹泻等肠胃道症状。
然后出现感觉神经麻痹症状,口唇、舌、指端麻木和刺痛。
感觉减退。
继而出现运动神经麻痹症状,手、臂肌肉无力,抬手困难,腿部无力以致运动失调,步态蹒跚,身体摇摆;舌头发硬、语言不清,甚至全身麻痹、瘫痪。
病情严重者出现低血压、心动过缓和瞳孔固定放大,呼吸迟缓浅表,逐渐呼吸困难,以至呼吸麻痹,脉搏由亢进到细弱不整,最后死于呼吸衰竭。
可于4~6h 内死亡,致死时间最快者可在发病后10min 死亡。
如抢救及时病程超过8~9h 未死亡者多能恢复,病死率40%~60%。
2.1中毒机理TTX 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 是8~10 μg/kg,比氰化钠毒性大1000 倍。
人的致死剂量6~7 μg/kg。
TTX 中毒机理是抑制神经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从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神经呈麻痹状态。
研究表明,TTX 活性基团是1 、2 、3 位的胍胺基和附近的C 4、C 9、C 10 位的羟基。
胍胺基在生理p H条件下发生质子化,形成正电活性区域,与钠通道受体蛋白的负电性羰基相互作用,阻滞钠离子进入通道。
钠离子受体至少有 6 个特异性靶分子结合位点,TTX 是与钠通道受体部位Ⅰ结合。
TTX 受体位于可兴奋细胞膜外侧、钠通道外口附近,TTX 与受体部位结合,阻碍钠离子接近通道外口。
研究表明,TTX 特异性作用于钠通道,对钾、钙通道和神通经肌肉的突触及胆碱指酶无直接影响。
研究还表明,毒素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对中枢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总的来说,TTX 对呼吸和心血管的抑制是对中枢和外周的共同作用结果。
2.2 中毒解治TT X 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中毒早期应彻底催吐、洗胃和导泻,以排出尚未吸收的毒素。
催吐应尽快进行,可1% 的硫酸铜100ml。
如病人已有呕吐则不需药物催吐,应立即用1:2000~1:4000高锰酸钾或1%~9%碳酸氢钠液或0.2%活性炭悬液大量、反复洗胃,以便尽快彻底排除胃内毒素,导泻可用50% 硫酸镁50ml。
中期中毒可用安全有效的解毒剂L -半胱氨酸盐酸盐静脉滴注以促进毒素的排泄和维持水和电解质的平衡。
呼吸困难可用洛贝林、尼可刹米等药物注射,肌肉麻痹可用1% 盐酸士的宁肌肉注射2ml 每日3 次,同时并用高渗葡萄糖液输液以保护肝脏帮助排毒。
3.河豚毒素的检测目前TTX 的检测方法:一是生物学检验法,小鼠活体实验。
最早的方法是20 世纪40 年代Kao基于一定重量的小鼠经腹腔注射TTX 后其死亡时间的倒数于TTX 的剂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而建立起来的。
1984年Davio等建立了竞争性置换检测法,其依据是TTX 可特异置换事先与大鼠脑膜受体结合的H-STX(石房蛤毒素,Saxitoxin)。
1992 年,Penz等还通过检测TTX等Na+ 通道阻滞剂对麻痹下存活大鼠心电图的影响来测定TT X。
在动物实验基础上,又建立起离体组织培养法,1991 年,Kaofman 等建立的定量比色细胞分析法。
二是理化检测法,TTX 在强碱的作用下会发生降解,生成一个荧光化合物2-氨基-6-甲羟基-8羟基喹啉(简称C9碱),这是许多方法的理论基础。
Nunez 等最早提出通过测定荧光化合物C9 碱来测定TTX 的荧光分析法,该法的检出限为0.34~10.0mg/L。
由于TTX 在碱性条件下生成C9 碱的同时还定量生成草酸钠,陈玉仁等据此在光法基础上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检出限是20~100mg/L 。
其它如薄层分析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毛细管电泳法等。
近年来,还出现一些检出率极高的新方法,Quilliam等将离子发射质谱应用于TTX的定性定量分析,检出限为0.2mg/L。
三是免疫学检测法,TTX 的免疫检测法的基础是单克隆抗体(McAb),是将小分子的TTX 连接到大分子载体上,使其成为完全抗原并应用于动物。
使用的载体有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和钥孔虫戚血蓝蛋白(keyhole limpet hemocyanin,KLH),这种方法目前仍处于发展完善中。
4.河豚毒素的提取TTX 的提取方法主要有乙酸提取或改良乙酸提取、树脂提取和甲醇提取等。
目前, 我国TTX 提取常用的方法是从河豚鱼体不同部位提取纯化TTX, 一般工艺流程为[7]: 河豚鱼→水, 乙酸等浸提→除蛋白质、脂类→离子交换等方法分离→脱色→活性炭吸附、聚丙烯酰胺层析等方法纯化→浓缩、精制→结晶, 此法TTX的提纯难达到试剂级的高精水平。
由于很多文献报道TTX 多克隆抗体能够与TTX 特异性结合, 中和其毒性, 因此可以考虑将TTX 多克隆抗体偶联于载体制成免疫亲和层析介质, 再对TTX 进行纯化, 简化其提取工艺, 提高TTX 产率。
由于大量捕杀河豚鱼受到资源和时空的限制, 破坏了河豚鱼资源, 甚至导致生态平衡的破坏, 所以人们不得不另辟蹊径。
根据河豚毒素的微生物起源, 分离出产河豚毒素的微生物类群, 通过微生物发酵来产生河豚毒素。
产TTX 的微生物类群有弧菌属(Vibrio)的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希瓦氏菌属的腐败希瓦菌(Shewanella putrefy aciens), 交替单胞菌(Alteromonas),芽孢杆菌属(Bacillus), 链霉菌属(Streptomyces), 其中产毒力较高的主要是溶藻弧菌和河豚毒素互生单胞菌(Alteromonas tetrodonis)。
但微生物产河豚毒素产量非常低, 仅为ng 级。
由于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 提高其产量及其纯化方法也是一个难题。
5.河豚毒素的应用河豚毒素有着特殊结构和作用机理, 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神经生物学家证实微量毒液就有治疗作用。
河豚毒素也可作为局部麻醉药, 其局部麻醉作用比一般麻药强。
国外已有将河豚毒素与普通麻药配伍作为局部麻药的专利出售。
河豚毒素对癌痛的镇痛也很有效。
研究人员发现癌症病人24 h 持续杜冷丁治疗收效甚微, 而注射河豚毒素, 每天2 次, 连续3 天疼痛便缓解。
河豚毒素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晚期癌症引起的剧烈痛楚, 还可治疗顽固性哮喘等。
我国研究人员发现, 河豚毒素还是一种戒毒良药。
研究人员对吸毒者进行试验, 在注射极微量的河豚毒素后, 所有各种“戒毒综合症”在30 min 后全部消失。
连续注射5 d 后可完全戒除毒瘾, 且没有副作用。
1998年, 加拿大国际韦克斯技术公司利用河豚毒素成功研制成一种名为tetrodin 的戒毒新药。
利用河豚毒素来戒除毒瘾, 可谓“以毒攻毒”的一大创举。
目前河豚在我国的养殖产量每年达到1 至1.5 万t,年产值10 至20 亿元, 加工后的附加值提高5 至10 倍。
但人们养殖河豚鱼仅仅限于食用, 追求无毒, 实际上河豚毒素的市场需求量更大, 而且河豚毒素本身的特点使其价值极为昂贵。
据报道每克纯度达99 %以上的河豚毒素价值高达20 万美元, 甚至还有上升的趋势。
一旦国家开禁, 河豚未来在中国的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 河豚毒素的应用前景也将更为广阔。
TTX 作为典型的钠离子通道阻滞剂,已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生物工具,也是潜在的生物战剂,制备高纯度河豚毒素在医学上作为抗肿瘤、抗神经痛等高效制剂在医学临床治疗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同时河豚鱼作为与人们饮食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物种,科学工作者也在积极寻求各种西医或中医的切实可行的TTX 的解毒办法,让河豚鱼这种海洋生物造福于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