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毒素项目说明书

合集下载

河豚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河豚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河豚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急诊科。

河豚鱼(puffer fish)在我国产于沿海及长江下游,有很多品种,每种含毒多少及部位不完全一样。

一般地说,河豚鱼的卵巢、睾丸、皮,肝及鱼子均有剧毒,以冬春之交生殖繁育时期毒性最强。

少数品种肌肉也含强毒,鱼体大小与毒力并无关系。

河豚鱼的有毒成分主要是河豚毒素和河豚酸,毒素对胃肠道有局部刺激作用,被吸收后迅速作用于神经,使神经末梢和神经中枢传导发生障碍,最后使脑干的呼吸循环中枢麻痹二、临床表现:一般在食后半小时至3小时发病,首先出现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便血,并伴全身不适,口唇、舌尖及指端发麻,以后全身麻木,四肢无力,眼睑下垂,行走困难,肌肉软瘫,痛觉及腱反射减低或消失,呼吸浅而不规则,随后呼吸困难,面色青紫,血压下降,瞳孔先缩小后散大,最后呼吸麻痹。

症状发展迅速,往往在数小时内死亡。

1、有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症状。

2、开始可有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继而全身麻木、眼睑下垂、四肢无力行走不稳、共济失调等。

3、严重者可有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言语障碍、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三、检查:心电图检查:示不同程度的房室传导阻滞。

四、治疗:主要是积极采用中毒的一般处理及对症处理,如尽快催吐、洗胃、洗肠及输液,对呼吸困难者吸氧,进行人工呼吸,注射呼吸剂,对发生肌肉麻痹者可酌用1%盐酸士的宁1~3mg(成人量),皮下注射,每日2~3次。

最近报道,动物试验应用半胱氨酸注射可以迅速解毒,而且应用半胱氨酸处理过的河豚鱼卵喂动物也不发生中毒。

半胱氨酸的成人用量为0.1~0.2g,注射前用磷酸氢二钠缓冲液溶化,肌内注射,每日1~2次。

儿童酌减。

应用中须注意对肝脏的毒性。

1、尽快排除毒物:催吐、洗胃、导泻。

2、应用吸附剂减少毒物的吸收。

3、补液、利尿,可给予葡萄糖、维生素C、辅酶A、ATP等,促进毒素的排泄。

4、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提高组织对毒素的耐受性。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编制说明)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一、标准起草的基本情况(包括简要的起草过程、主要起草单位、起草人等)1、任务来源与项目编号: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部署,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下达的2014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整合工作计划,项目编号为ZHENGHE-2014-356和ZHENGHE-2015-356。

2、标准起草单位、起草人标准起草单位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威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福清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农业部渔业环境及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舟山)、深圳市罗湖区疾控中心。

标准起草人为:李凤琴、江涛、郭萌萌、计融、李楠、韩春卉、张宏元、赵熙、李兆新、谭志军、翟毓秀、张靖、王静、郑香平、杨方、张小军、岳亚军、赖少阳。

3、简要的起草过程根据2014年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整合工作安排,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和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共同承担完成《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标准的修订与整合工作,项目编号为ZHENGHE-2014-356。

项目承担及参与单位对GB/T 5009.206-2007《鲜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SN/T 1569.2-2013《出口河豚鱼中河豚毒素检测方法第二部分:小鼠生物法》和GB/T 23217-2008《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进行了修订与整合。

标准的整合工作以河豚毒素的检测方法为基础,对相同的检测方法的进行整合。

在整合的同时,根据前期专家对《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标准提出的意见与建议,项目的参与单位在对检测方法进行实验室验证的基础上,将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修订,现整合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标准的整合过程主要分为标准方法整合、实验室验证、技术内容确定、标准编写等阶段,最终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河豚毒素免疫亲和柱的说明书

河豚毒素免疫亲和柱的说明书

河豚毒素(TTX)免疫亲和柱说明书产品编号:MC01B1、用途:免疫亲和柱可选择性吸附样品液中的河豚毒素,从而对样品起到非常针对性的纯化作用,过柱净化后的样品液可直接用于HPLC分析。

亲和柱与HPLC配合使用可达到快速测定的目的,以改善信噪比,提高检测方法的准确度。

2、概述: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是豚鱼类(俗称河豚鱼)及其它生物体内含有的一种生物碱(氨基全氢喹唑啉型化合物),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大的神经毒素之一;其毒性比剧毒的氰化钠还要高1250多倍,0.5mg 即可致人于死命。

3、原理:测定的基础是抗原抗体反应,抗体连接在柱体内,样品经过提取、稀释,缓慢的通过河豚毒素免疫亲和柱,在免疫亲和柱内河豚毒素与抗体结合,之后洗涤免疫亲和柱除去没有被结合的其他无关物质。

用洗脱液洗脱河豚毒素,然后注入到分析仪器中用于检测。

4、包装组成:盒中包括各种规格的河豚毒素免疫亲和柱及1份说明书。

5、需要的材料但盒中不提供:5.1设备----HPLC----气控操作架----空气泵----天平----涡旋仪----离心机----25mL/50mL量筒----离心管----1mL移液器----刻度试管----针头滤器----注射器----样品瓶----转接头(配3mL免疫亲和柱使用)5.2 试剂----甲醇(样品处理用分析纯,分析用色谱纯)----乙酸(分析纯)----NaCl(分析纯)----十二水合磷酸氢二钠(分析纯)----二水合磷酸二氢钠(分析纯)----蒸馏水或去离子水。

6、注意事项:----使用前,免疫亲和柱需回至室温(22~25℃);----亲和柱2~8℃储存,不得冻存;----不要使用过了有效日期的免疫亲和柱;----取样量:根据需要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取样量,注意提取液量要相应改变;----柱容量:柱容量是1000ng,当样本中待检毒素的含量除以稀释倍数高于柱容量时,需要适当降低上样液体积,重新检测。

河豚毒素(TTX)产品说明书

河豚毒素(TTX)产品说明书

河豚毒素(TTX)产品说明书一、产品简介1.英文名:Tetrodotoxin 简称TTX。

2.分子式:C11H17N3O8·1/2H2O3.分子量:319.284.化学结构图:二、可供产品三、化学性质可溶于酸性水或醇溶液。

在强酸或强碱溶液中,其活性易受破坏。

加温至220℃以下不熔,超过220℃以上逐渐变黑并炭化。

四、药理机制专一性阻断神经细胞膜Na+通道,由此阻断神经冲动的传递,产生药理作用。

五、技术指标1.感官指标:无嗅,无味,白色粉末状无定形结晶。

2.纯度指标:HPLC、H-NMR、HR-MS测定,TTX含量≥99%。

3.毒性指标:对小鼠LD50=10±0.5μg / kg(ip)。

六、产品用途在戒毒、镇痛、麻醉等方面具有高效、特异性功能,用于科研及新药研发。

七、保管及保质期存放在具有干燥剂的密封容器中,环境温度0-5℃(或室内常温),避光,保质期五年以上。

注意:保管本品必须具有防盗设施。

八、使用方法含有柠檬酸缓冲剂的TTX,可根据需要直接加入一定量的纯水,就可以溶解和使用。

不含柠檬酸缓冲剂的TTX,可采用柠檬酸或磷酸,或醋酸的水溶剂进行溶解,酸浓度一般为0.1%-1.0%,酸溶液用量一般为每毫克TTX加100μl。

九、声明本品属于剧毒药品,购买、运输、保管必须按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

客户凡从本公司购买的河豚毒素必须妥善保管,要严防失窃,严防儿童接触。

使用时要加强防范,要防止误入口腔、眼睛、鼻腔及皮下组织,如发生事故,责任自负。

客户凡从本公司购买的河豚毒素,只能用于对人类有益的事业,不得用于研制武器或危害人类安全,否则,所产生的一切恶果由买方独自承担。

食品冷链品控专业《72. 河豚毒素(TTX)定量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食品冷链品控专业《72. 河豚毒素(TTX)定量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说明书》

河豚毒素〔TTX〕定量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说明书ELISA-it for TTX本测试盒用间接竞争免疫分析法定量测定河豚鱼中的河豚毒素〔TTX〕。

该测试盒反响孔可拆卸,可测单份样品,也可测多份样品。

定量分析时需有含450nm波长的微孔板酶标仪。

1.概要河豚毒素〔TTX〕是一种强神经毒素,其性质稳定,加热、盐腌及高温烹煮均不易使其被破坏。

河豚鱼中常含有河豚毒素。

我国沿海居民素有食用河豚鱼的习惯。

因误食或食用加工不当的河豚鱼而发生人畜中毒的事件每年都有发生。

故准确检测河豚鱼中的河豚毒素对预防和控制河豚毒素中毒,具有重要意义。

本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特异性好、取样量小并可同时检测大量样品等优点。

2.测定原理本试剂盒采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原理,利用间接竞争ELISA 法进行测定。

用抗原包被微孔板,参加河豚毒素标准品或样品、抗河豚毒素单克隆抗体进行孵育后,将未与包被抗原结合的抗体洗去;再参加酶标记的抗鼠IgG抗体孵育,参加显色液,经过终止液终止后,用酶标仪在450nm处测定OD值。

3 提供的物品微孔板5个浓度的TTX标准溶液〔各〕标准1:0ng/mL直接使用标准2:mL直接使用标准3:mL直接使用标准4:mL直接使用标准5:mL直接使用抗体溶液〔6mL〕直接使用酶标物〔12mL〕直接使用显色液〔12mL〕直接使用终止液〔6mL〕直接使用浓缩洗液〔30mL〕稀释使用4.盒中未提供,需自备物品微孔板酶标仪〔含450nm〕、离心机、电炉、微量移液器、磁力搅拌器、量筒、漏斗、容量瓶、快速定性滤纸、分液漏斗;乙酸、乙醚、氢氧化钠、去离子水或蒸馏水、in内;孵育过程中应避光;不要使用过期试剂盒;不要交叉使用不同批号试剂盒中的试剂。

6.储存条件保存试剂盒于2~8℃。

不要冷冻。

显色液对光敏感,因此要防止直接暴露在光线下。

将不用的微孔板放进原铝箔袋中,置2~8℃保存。

7.试剂变质的标志标准1的吸光度值小于个单位〔A450nm<〕时,表示试剂可能变质。

河豚毒素

河豚毒素
总之, TTX 不再只是令人望而生畏的毒素,研究 成果为法医鉴定、临床诊治以及食品安全监测提 供了有效地检测手段和科学依据。

牛刀小试
一、选择题 1、 TTX在河豚体内含量最高的部位(B ) A、精巢 B、卵巢 C、肝脏 D、血筋
2、TTX的中毒机理(A ) A、 Na+通道阻断剂 B、 K+通道阻断剂
河豚毒素的中毒、检测及评价
小组成员: 2012310200101徐永忠 2012310200104李伏寿 2012310200115李天明 2012310200116郑西洲 2012310200119温兆俞 指导老师: 梁建功
Content


1、河豚及河豚毒素的概述
2、TTX的毒理作用 3、TTX中毒症状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

河豚毒素,简称TTX ,是一种存在于河豚、蝾螈、斑 足蟾等动物中的海洋毒素。最早于 1909 年在日本由田原 良纯从河豚鱼中提取并定名 1972 年由 Kishi 等人工合成。 TTX为氨基全氢化喹唑啉化合物,分子式为 C11H17N3O8,结 构如图,分子量为 319.27。


4、TTX中毒的检测
5、 评价
河豚俗称“气泡鱼”、“吹肚鱼”、“河鲀鱼”
为暖温带及热带近海底层鱼类,少数种类进入淡水 江河中,当遇到外敌,腹腔气囊则迅速膨胀,体内 有剧毒。

体内毒素浓度由高到低依次为: 卵巢、肝脏、脾脏、血筋、鳃、皮、精巢

而体内其他部位并无毒素,因此只要处理得当,去掉含有 毒素的部位便可以放心食用。所以也有“拼死吃河豚”一 话,可见这种毒物的美味是多么的诱人。

据报道日本每年食用河豚中毒死亡人数占同期食 物中毒死亡人数的70%以上。

河豚毒素小鼠实验报告

河豚毒素小鼠实验报告

河豚毒素小鼠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河豚毒素对小鼠的毒性作用,并观察其引起的症状和致死情况。

实验材料及仪器:1. 河豚毒素样品2. 健康小鼠(种类、数量)3. 实验笼4. 注射器5. 实验记录表格实验方法:1. 将河豚毒素样品稀释至一定浓度。

2. 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数量均衡。

3. 实验组小鼠分别被注射不同浓度的河豚毒素,对照组小鼠则被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4. 观察小鼠在注射后各时间点的症状表现,如呕吐、痉挛、瘫痪等。

5. 记录并统计实验组小鼠的死亡情况和对照组小鼠的正常生存情况。

6.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实验结果:1. 实验组小鼠在注射后很快出现不适症状,表现为呕吐、痉挛、瘫痪等。

2. 随着毒素浓度的增加,小鼠的症状表现更为严重,死亡率也显著增加。

3. 对照组小鼠注射生理盐水后无任何不适症状,正常生存。

实验讨论:本实验结果明确了河豚毒素对小鼠的毒性作用。

该毒素能够迅速引起小鼠身体的多种异常症状,并导致一定数量的小鼠死亡。

实验结果与已有的文献报道一致,从而验证了河豚毒素的危害性。

实验结论:河豚毒素具有较高的毒性,对小鼠具有明显的致命效应。

这项实验证实了河豚毒素的危害性,并为进一步研究其毒性机制和毒性防范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实验局限性:1. 本实验只针对小鼠进行了毒性实验,结果不能直接推广到其他动物或人类。

2. 实验过程中未对河豚毒素的浓度-响应关系进行详细研究,这可能是一项有待深入探究的内容。

3. 实验条件仅为初步模拟真实环境,实验结果可能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在这里列出你参考的文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豚毒素项目说明书
———————————————————————————————— 作者:
———————————————————————————————— 日期:
河豚毒素(TTX)及其注射液
项目说明 书
沈阳日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河豚毒素(TTX)及其注射液
项 目说明书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河豚毒素(TTX)及其注射液工业化项目
(2)戒毒方面:据国家禁毒委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4年,中国现有吸毒人员79.1万,其中滥用海洛因67.9万人,占85.8%。2002年,全世界吸毒在册人员为2.2亿,毒品交易达1万亿美元,超过石油贸易总额,仅次于全球军火交易。按国际卫生组织预测的吸毒人群方式测算,即吸毒人数应为在册人数的5-10倍。2000年国际禁毒会议上,各国专家一致分析,21世纪是毒品泛滥的时代,海洛因的成份将日趋纯净化, 21世纪人们的工作压力、精神压力及社会竞争压力、生活压力,迫使人们精神更需要解脱、需要刺激,人们对毒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吸毒人群也日趋年轻化。就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据统计,在吸毒群体中,35岁以下占97.2%,其中,青少年吸毒比例占42%,许多大学、中学、甚至小学都发现吸毒情况。我国目前每年毒资总消耗2000亿元人民币,“九五”期间破获毒品案96189起。
自古以来,河豚鱼就和人类结下不解之缘,有统计数字表明,因贪食河豚死亡者达数万人之多。19世纪就有人将之用于治疗麻风病,五十年代前后,“水煎剂型”的所谓成药已用作镇痛、镇静、镇惊,这种纯度不到1%的粗制品曾试销全世界。河豚毒素的化学研究始于1909年。1964年京都国际天然产物化学会议上,同时公布了美国、日本三个研究小组测定的正 确分子结构(见右图),是一种分子量不大但结构很复杂的笼形原酸酯类生物碱。分子主要由3个氮原子组成,它们与氢氧原子形成特殊的结构,含有1个碳环、1个胍基、6个羟基,在C-5和C-10位有一个半醛糖内酯连接着分开的环,据称是“自然界最奇特的分子之一”。
与此同时,目前医学更加注重病人的生活质量,对患各种疾病引起的疼痛的治疗也催生了新的止痛药市场。以癌症疼痛为例:
据我国卫生部统计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我国肿瘤发病率已上升为127例/10万人。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肿瘤患者160万~170万人,死于恶性肿瘤人数达140万人,肿瘤患者总数估计在450万人左右。肿瘤患者中至少有1/3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疼痛,其中晚期患者占60%~90%。目前镇痛药市场还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越来越强调联合用药,根据2005年前三季度典型医院用药情况显示,一些复合使用的药物增长势头明显,像氨基比林+安替比林+巴比妥,克痛宁+曲马多+布洛芬,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等。
1.1.1药品名称:河豚毒素(TTX)注射液
英文名称:Tetrodotoxininjection,简称TTX。
化学名称:八氢-12-(羟甲基)-2-亚氨基-5,9,7,10a-二甲基-10aH-[1,3]二氧桥[6,5-d]嘧啶-4,7,10,11,12-五醇
系统命名:Octahyd10-12-(hydroxytnethyl)-2-imino-5,9,7,10a-dimenthano
鉴于止痛新药不断遭受安全性问题,复方用药将是镇痛药今后新产品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一些新型的复方产品正显示良好的市场前景,目前选择的重点就是将一些原来在临床使用多年,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的药组合在一起。临床研究证实,该方法使不良反应相比其单方制剂和其他参比制剂明显更低。我公司研制的TTX复方注射液,有望培养成为一个镇痛药的大品种,依靠新型复方制剂可以参与重新划分止痛药市场的格局。
1.2.2项目的必要性
(1)研究背景
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又称豚毒素,因来源不同可分为东方豚毒(Fugu poisom)、圆豚毒(Spheroidine)、斑鱼毒素(Macuiotxim)、虎鱼毒素(Gobytxin)、螈毒素(Tarichatoxin)等,属全氢化氨基喹唑啉类化合物。由于其源于海洋生物,能有效地镇痛、脱毒和帮助吸毒者解脱痛苦、恢复健康,河豚毒素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河豚毒素是一种弱碱性动物生物碱,为非蛋白质神经毒素,有剧毒,其毒性比氰化钠还强1000倍。河豚毒素的作用机理是钠离子通道阻断,是药理学研究的工具药,还可以用作分子探针。
河豚毒素最吸引科技人员研究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它对药物滥用的脱瘾治疗,即快速生理脱毒的临床效果,尤其对海洛因的脱瘾治疗(5-7天)更显奇效。药物滥用是困扰世界的难题,变快的生活节奏、激烈的竞争带来的压力、家庭单位的小型化、人们对信仰的缺失、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滞后等,催生出一个庞大的毒品市场。由于贩毒所带来的高额利润回报,诱使很多不法分子铤而走险,使毒品走私国际化、集团化,毒品纯度越来越高。目前关于戒毒尚无良药,普遍采用替代递减疗法,即以小毒代大毒,以低毒代高毒,如丁丙诺非、美沙酮、路托菲、纳曲酮等,几乎都是阿片类受体激动剂,都有依赖性和较强的毒副作用。而河豚毒毒素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既通过神经中枢又通过外周神经、发挥与杜冷丁和阿司匹林不同的镇痛作用,有明显的拒抗阿片类药物所致的戒断综合症,是一种无成瘾性、无毒副作用的理想戒毒药物。
应用海洋生物提取有效物质制造海洋药物,在国外已有广泛的研究。TTX注射液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海洋药物,1984年完成了工业提取技术的研究,所提取的纯品结晶产品理化常数及生物活性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但由于纯品结晶TTX有效成分随时间衰减严重,72小时内即可从96%衰减到75%以下,无法满足药品制剂要求。正是因为药效的不稳定,致使TTX长期处于实验室阶段而不能应用到临床。2005年,我公司的研制人员在提取纯品、杂质结构分析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掌握了TTX提纯稳定的核心技术,并作为技术秘密加以严格保护。此后,又经过半年多的反复试验,验证了这种提纯稳定技术的可靠性,并在TTX注射液的临床应用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包括三致、电生理、药代动力学以及TTX的分析检测方法等,为TTX注射液的普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10ah-[1,3]dioxocino[6,5-d]pyrimidinc-4,7,10,11,12-pentol
分子式:C11H17N3O8,分子量319.27。
1.1.2产品用途:镇痛、生理脱毒
1.2项目背景、必要性和经济意义
1.2.1项目背景
(1)镇痛方面:据IMS国际咨询公司预测,2005年,全球止痛剂市场总量达800亿美元以上。目前,美国、欧洲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止痛药市场,过去30年来止痛药市场销售额一直在稳步上升。国内的资料也显示:我国非处方药市场上止痛药增长迅速,其销售仅次于感冒药,大约占到了20%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