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教学目标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2.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西周的分封制与宗法制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宗法制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讲述了中国早期夏、商、西周时期国家政治制度的情况、特点及影响。

这一时期年代较为久远,对学生而言相对陌生,一些概念上的理解也显得深奥困难些。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补充适当的资料如文字、实例、实物、图表等,帮助学生更形象更准确地理解历史概念的含义,以避免单纯地用概念来解释概念,使学生的理解失之于空洞,滞之于表面。

在“从禅让到王位世袭”一目中,需要明确以下三个问题:①夏朝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始创王位世袭等制度。

在学习此目之前,可利用本课导入引导学生简单回忆原始社会的一些基本情况,如禅让制、部落中较为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等。

目的是为了学习夏朝开创阶级社会各种制度做一铺垫,以便能使学生感受到夏朝政治制度的继承性与开创性相结合的特点。

在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选举实行禅让制,在部落联盟内部实行民主选举,“选贤与能”。

到禹的时候,夏部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禹虽然按照传统的禅让制推举伯益为继承人,却不给实权。

相反,禹把实权给了自己的儿子启。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王朝──夏朝,禹自己也转化为夏国王。

夏是在原始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在原始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就是血缘关系。

这种社会结构在国家诞生以后被较为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因此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是一种部族国家,其开创建立的政治制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形成了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②夏商时期实行王位世袭制,代替了原始社会时期的禅让制。

这一部分内容同学们较为熟悉,可略讲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分析世袭制的出现对中国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从此中国进入了“天下为家”的时代。

“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③夏商时期已经有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一些官职名称相对比较陌生。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等级森严的分封制1. 背景(1)建立起西周政权,统治疆域扩大;(2) 经历短暂的社会动荡,即“三监之乱”。

2.目的:巩固西周的统治,本质上是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3.分封对象:王族(亲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先代贵族)。

其中,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4.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5.被分封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6.特点:层层分授,等级森严。

7.评价:(1)积极作用(西周前期)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統治;②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

(2)消极作用(西周后期)①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长远看不利于集权(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易分裂,最终埋下了地方分裂割据的祸根;②没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继承上的矛盾。

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1.含义: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分配政治权力、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突出特点(核心内容):嫡长子继承制,其原则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4.内容(1)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2)大宗小宗关系是相对的;⑶大宗与小宗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而且是政治隶属关系。

5.作用(1)保障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有利于凝聚宗族,“家”“国”结合,强化王权。

6.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2)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

三、礼乐制度1.含义:即“周礼”,是规范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2.作用:具有严格的等级规范,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必修一每课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 夏朝:约公元前 2070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

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2. 商朝:行政管理制度:中央设有相、卿士等,地方封侯、伯。

占卜决策:商王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反映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 分封制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内容: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诸侯的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诸侯的权利: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权利。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开发了边远地区,扩大了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2. 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内容: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为大宗;其他儿子分封为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大宗。

诸侯的爵位,也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其他儿子领有封地成为卿大夫。

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己的领地内又是大宗。

卿大夫与士的关系,依此类推。

大宗可以命令和约束小宗,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周王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 礼乐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1. 诸侯争霸背景:西周末年,王室衰微,宗法制、分封制遭到破坏。

表现: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民,相互之间进行频繁的战争。

原创9: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原创9: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4 宗法制的作用
防止贵族之间因为权力的继承问题发生纷争;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维护贵族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对中国历史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
嫡长子 余子
嫡长子 余子
嫡长子 余子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①二者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 的体现;宗法制是分封制血缘上的内在纽带。
公元前1046年,武王发动 了灭商的总攻击,纣王逃 回王宫,自焚而亡,商亡。 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史称西周。
2 分封制的目的
据载,武王死后,子成王继位。成王年幼,周公辅政。管 叔、蔡叔、霍叔等贵族怀疑周公有夺取王位的意图,殷商 的残余势力武庚乘机拉拢三叔,并联合原殷商盟友的东方 诸侯起兵反周。周公意识到没有经过战争征服的广大东部 地区,殷商的残余势力十分顽固。经过三年苦战,周公平 定叛乱。战后,周公在新征服的东部大举分封加强统治,这 就是“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巩固西周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周朝实行分封制度
周武王自称天子, 所有诸侯国都是由天子 授权分封的。武王死后, 周公旦发展了分封制。
3 分封制的对象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 传·昭公二十八年》也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 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2 王位世袭制
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 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曰:“吾君 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 ·夏本纪》
臣民
部落首领(禹) 禅让制
公天下
国王(禹) 建立国家
国王(启)
世袭制
家天下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夏商政治制度的内容:(1)中央:①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②参与决策相、卿士,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的卜、祝、史,执掌军权的师等。

(2)地方:侯、伯。

(3)影响:夏商的早期政治制度,对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响。

2、西周的分封:(1)被封的诸侯国的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朝觐述职。

(2)影响:①积极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形成了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

②消极影响:西周后期王权衰弱,春秋战国暑期列国纷争。

(3)结果:西周后期分封制受到破坏;战国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权。

3、西周的宗法制:(1)内容:用父系的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治的制度。

(2)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2课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特点:一人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2)评价: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2、中央集权的基本特征:权力高度集中。

3、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1)积极作用:①使秦实力增强,通过战争扩大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世界大国。

②使秦能一实行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

③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2)消极作用: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第3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1、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汉朝:汉承秦制有所变,中央设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决策机构外朝:执行机构尚书台:中枢机构(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3)隋朝:尚书省、内史省、门下省为中央政府最高统治机构。

(4)唐朝: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
①开始: ②目的: ③内容: ④特点: ⑤影响: ⑥破坏:
问题探究:分封制的破坏
楚强盛后,庄王曾率军至周 都洛邑郊外示威,向周王的 代表询问鼎之大小轻重,史 称“楚王问鼎”。鼎是王位的 象征,说明楚庄王有替代周 王号令天下的野心。
洛阳市区去老城区的路中 西周分封制破坏的原因
对西周的制度有直接影响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 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 益,可知也。” ——孔子 • 你是如何根据孔子这段话来 概括夏商两朝政治制度对西周 的影响?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在“家天下”的社会, 随着疆域不断扩大,如果你 是天子,你会采取什么措施 巩固广阔的疆土?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起源 ——夏(公元前2070年 禹)
• 这两幅画像中的人物是同一个历史人物吗?
• 这两幅画像有何不同?能说明什么问题?
1、王位世袭制
2、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
相、卿、士 卜、祝、史 师
兄终弟及 父子相传
王位在一 家一姓中 传承
参与商王决策
负责祭祀占卜和记录王朝大事
执掌军权
封侯、伯
地方
以宗法制为核心, 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第一单元
•自主学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 约公元前2070年,谁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 王朝?他死后,儿子启继位,禅让制被什么制度 取代? • 约公元前1046年,谁伐纣灭商,建立周朝?为 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实行什么制度?什么时 候,这一制度受到破坏?

课件8: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课件8: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汉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
内容 a.周王把一定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 的后代(对象),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b.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 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c.受封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 夫再将土地和人民分赐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 担作战等义务。(层层分封)
王位世袭制:夏朝形 成的王位在一家一姓 中传承的一种制度。
开始:禹死启继 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2.夏商的行政管理制度 中央:相卿士等的设立 地方:侯、伯等的设立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目的: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开始:周武王、周公旦
礼乐制度
为了更好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还制定了各种礼乐制 度。礼乐制度就是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 一些规则和仪式,不同等级的贵族要行不同的礼仪。 周礼成为维护等级制度和统治秩序的工具。
本课小结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 辅相成。宗法制维系了分封制, 分封制是宗法制政治上的体现。 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 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 的特点。
4.影响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 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学思训练 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还有没有宗法制的影子?有哪些行为 是受到了这种制度的影响?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 .干部职务终身制
3.内容 用规定宗族内嫡庶系统的办法,来确立和巩固父系家长 在本宗族的地位,以保证王权稳定。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2019·湖南永州一模·1)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 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 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这说明( )
A.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
B.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
C.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
D.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
【解 析】材料中商王接受方国的贡献后也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说明商朝与所属 方国重视礼尚往来,故选D项;材料中商王除进行祭祀外,还接受方面的贡献或对 朝贡者予以报偿,说明商王通过祭祀等活动来加强对方国的控制,因而早期王权只 是借助神权,而不是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排除A项;商朝内外服制下,方国首领臣 服于商王,因而商朝与方国首领地位不可能完全平等,排除B项; 【答 案】D
西周地方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地方诸侯有一 定独立性,所以不是中央集权,但也有了中央集权的因素。到 后来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021·广东茂名二模·1)据史书记载,商王自称 “余一人 ”、 “予一人 ”,以示其至高无上,唯我 独尊。商王朝见于甲骨卜辞的官职名称有 “尹 ”、 “多尹 ”、 “司工 ”, “马 ”、 “多马 ”、 “射 ”, “巫 ”、 “卜 ”等二十余种。这表明商朝 A.君主专制的确立 B.中央集权已经形成 C.宗法制度的成熟 D.国家机构趋于完善
(2021·广东深圳模拟)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后,调整分封策略,并 采取了新办法安置旧殷势力。如卫康叔受封于殷都旧地,他领 有的七个殷人氏族大多是原住民;鲁侯伯禽领有的六个殷人氏 族,则是随伯禽受封迁过去的。这反映了分封制( A ) A.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管理 B.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C.实现了天子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重视对边远地区的开发
解析 材料西周分封王族成员统治殷商遗民,体现出结合地缘与血缘加强国家 管理,故选A项;宗法制巩固了贵族的世袭特权,排除B项;分封制下天子对 地方实行间接控制,对地方的直接控制开始于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排除C项; 殷商所在地属于中原地区,并非边远地区,排除D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宗 d.与分封制的关系
3.影响:
a.积极 b.消极
周天子
其余诸子 嫡长子
周天子
天子——大宗 诸侯——小宗
诸侯
嫡长子 其余诸子
诸侯
诸侯——大宗 卿大夫——小宗
卿大夫
其余诸子
嫡长子
卿大夫
卿大夫——大宗 士——小宗
大宗能率小宗

小宗能率群弟
周天子
其余诸子 嫡长子
周天子
诸侯
嫡长子 其余诸子
在我国现代社会中有什么现象
可以找到宗法制的影子?
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
探究思路和方向: 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 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 4. 干部职务终身制
探究:
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的 特点是什么?
1. 宗族血缘关系与国家行政系统相结合, 王位世袭制
构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宗法制 分封制
2. 形成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相对完整的行政 管理制度
中央到地方的 行政机构
1、 相传,我国古代早期部落联盟首领尧在年老后, 将位置让给舜,舜年老时将位置让给禹,而禹
死后,其子启即位,以后王位就在一家一姓中
传承,这反映了:
A、分封制已经开始实行
B、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有制 ④私有制( ) A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宗法制度和分封制度
考考你:
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 D )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C.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D.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2、《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 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
礼。”这段文字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 ②世袭制 ③公
B
C
• 4.某诸侯年青时购买一女,生子 甲。三年后正式娶另一诸侯之女 为妻,先后生子乙、丙。以后又 以数女充实后宫,生子丁等十余 人。该诸侯死后,能合法继承其 位的应该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5.(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 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之大小轻重, 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 之喙,足以为九鼎。王孙满曰:“……周德虽衰,天命未 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楚王乃归。
1.起源——夏朝 a.王位世袭制 2.内容 b.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3.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周朝统治者与其王室子弟和功臣
结成的带有一系列权利和义务关系的 制度。实质: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 式(政体)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 a.权利
2.内容
b.义务 a.积极 b.消极
再过 回于 头严如 想厉果 一,你 想那认 !么为 等学 你校 有里 盖 的 了 茨 老 老 板师 ┃
原始社会阶段
(三皇五帝、氏族 公社时期)
奴隶社会阶段
(夏、商、西周、 春秋)
封建社会阶段
(战国至公元1840年)
两幅图中 的禹在装 束上有何 不同?
大禹治水
戴冠冕的夏禹
部落联盟首领
夏国王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与初中历史课程的区别
从 通 史 学 习 转 向 专 题 化 学 习
2.与以往高中历史课程的区别
a.教学思路:由重“授教”转向重“自 学” b. 考核思路:由重视“终结性考核”转向强 调“学习全过程考核” c. 评价方式:趋向多样化,更强调对学生的 主观思维评价
1.要记忆牢固,必须有预习、复习习惯,每课至少 半小时。 2.上课至少20分钟专心听课或记忆知识。 3.每课作业必须在下一新课上课前完成,并 按要求准时提交检查。 4.上课要积极思考(质疑-讨论-释疑)。 5.预备铃响后迅速就位接受提问,每课必备 一本子作提问默写用。
诸侯
卿大夫
其余诸子
嫡长子
卿大夫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原则

两者紧密结合,互为表里
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分封制是西周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政体),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分封制带 有“家天下”的色彩,“国”乃是“家”的 大而化之。从政权角度来说,周王是最 高统治者,是天下诸侯的“周天子”, 是君臣关系;从宗族角度来说,周王是 姬姓宗族的大家长,与诸侯是兄弟关系 或父辈与子侄的关系。
楚王问鼎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
C
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
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 D、有与周王平分天下的野心 西周时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 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和大夫五鼎、士三鼎。这说明 了什么? 说明西周时已有表示等级制度的规定,即周礼。
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是为了维护哪一制度?
然应该由我来继承王位。
三女儿:我最聪明伶俐,学识渊博,所谓男女平等,
当然由我来统治周朝。
四儿子:你们都别争了!我是父王最疼爱的儿子,
父王一定会挑我。
问题:
王位应该传给谁? 其根据又是什么?
根据西周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二儿子是 周天子正妻所生的长子,理应由他继承王位。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目的: 2.内容: 保证王权的稳定 a.定义 b.特点:
前期加强了周朝的统治 巩固了王权 后期诸侯势力壮大 形成分裂局面
3.影响
周天子年老了,打算立下继承人。天子有四个儿女 大 儿 子 —— 二 夫 人 所 生 二 儿 子 —— 大 夫 人 所 生 三女儿——大夫人所生 四儿子——大夫人所生。 大儿子:我是长子,年纪最长,你们都应该听我的。
二儿子:我是正室夫人所生,而且我又是儿子,当
C、夏朝实行了宗法制
D、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混乱
• 2、在西周的封国鲁国的宗法体系中,处于大宗地 位的是: • A.周王 B.鲁国国君 C.卿大夫 D.士 • 3、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 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 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 是: • 1)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 2)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 3)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 4)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 A.1234 B.123 C.234 D.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