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社区精神分裂症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与研究现状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案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案探究摘要:本文通过详尽的案例探究,旨在探讨社会工作在介入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
病例对象是一位曾在精神病院接受过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我们通过对其进行长期的社区康复治疗,包括心理支持、艺术治疗、职业培训、社会融入等多方面的援助,使其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且在社区中逐渐建立了自我认同感和社会支持网络。
我们的探究表明,社会工作可以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增进其康复。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案探究;康复治疗;社会融入Introduction: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个复杂的群体,他们通常需要长期持续的治疗和康复,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而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人文关怀的专业,其在介入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逐渐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该领域,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提供心理支持、职业培训、艺术治疗、社区融入等一系列的服务来援助精神分裂症患者逐渐恢复对生活的信心,提高其自我认同感和社会支持网络,从而增进其康复。
Research Object:本文以一位曾在精神病院接受过治疗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探究对象,在其治疗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为其提供长期的社区康复治疗和心理支持。
Case Study:病例对象是一位41岁的男性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
在治疗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接受了多种治疗手段。
起首,心理支持是关键的一环。
社会工作者通过与病人进行面谈,援助他缓解情绪,探究心里世界,增加生活乐趣和信心。
其次,艺术治疗被认为是一种有益于精神病患者的治疗手段,社会工作者以工艺、音乐、绘画等艺术形式来关注患者的情绪和信心。
第三,职业培训是为患者提供自我进步和获得经济收入的机会。
社区工作者援助患者选择合适的职业选择,通过传授工作技能,提高其自信心和工作能力。
最后,社区融入是为了援助患者建立支持网络,增强社交能力,使其可以更好地面对社会生活。
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康复来缓解症状。
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针对慢性病患者的综合性管理方式,它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它通过综合性的评估和个性化的服务,帮助患者管理自己的病情。
在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个案管理模式可以起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但由于病情的反复和长期的治疗,很多患者存在治疗依从性较低的问题。
个案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医护人员的定期回访和指导,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治疗,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更好地控制症状。
个案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往往存在自理能力差、社交能力差等问题,个案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康复指导和培训,帮助患者学会独立生活和社交技能,提高生活质量。
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帮助。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往往需要承担很大的照顾负担,而个案管理模式可以通过提供全面的服务和支持,减轻家庭的负担,促进患者的康复。
个案管理模式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并减少复发。
通过个性化的康复计划和持续的跟踪服务,个案管理模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症状,预防复发,并及时应对复发的情况,促进患者的长期康复。
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它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了生活质量,减轻了家庭负担,还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并减少了复发的风险。
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和应用个案管理模式,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支持。
【2000字】。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一、病因及病理学研究1.1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所致的复杂性精神疾病。
基于早年的遗传学研究结果曾提出精神分裂症可能包括多个微效基因突变,近几年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s)有了更重要的发现,几项GWAS研究已经从700多个基因中筛查出近百个与精神分裂症可能关联的易感基因。
美国精神疾病全基因组研究联盟(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PGC)汇总了来自19个国家60个研究所的遗传学数据,发现五种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孤独症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还共享着同样的致病基因(跨疾病易感基因)[3]。
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风险可能包括多个常见微效基因突变和少数高效能罕见基因变异,罕见基因变异可能占到约20%的贡献。
这些发现让研究者非常兴奋,并且希望能够继续发现抗精神病药的遗传学靶点。
未来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研究除了在研究方法上要不断改进,而且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寻找疾病致病基因需要很大的样本量。
如2013年Ripke等[4]从21,0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筛选出22个变异在全基因组水平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关联,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将样本量扩大到35,0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7,000名健康对照,PGC的目标研究样本是100,0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此,未来跨国多中心的合作非常必要。
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者提出了这样的标语:“精神分裂症:一个最后揭示的现实(Schizophrenia genetics---a reality at last)” [5],反映出未来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的挑战。
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精神分裂症可以解释为是个体对社会环境因素的适应障碍” [6]。
虽然说精神分裂症有较高的遗传度,但疾病的发生通常与多种环境因素相关,如起病于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在城市环境中成长、使用毒品或大麻、经受过早年创伤,特别是在胚胎发育期损伤或产伤的个体,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等。
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一直是精神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患者病情复杂,治疗和康复过程中需要长期的关注和支持,个案管理模式逐渐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康复方式。
个案管理模式通过全面的评估、个性化的治疗和长期的跟踪服务,可以有效地帮助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实现康复。
本文将重点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并结合具体的个案分析进行讨论。
个案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性医疗服务模式,其核心理念是为每个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通过密切的协作与跟踪服务,全面支持患者的康复。
在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个案管理模式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个案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全面的评估,帮助医生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个案管理模式可以通过跨学科的团队协作,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个案管理模式可以通过长期的跟踪服务,促进患者的康复过程,并减少复发的风险。
近年来,个案管理模式在精神医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许多研究表明,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
一项由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NIMH)支持的研究发现,采用个案管理模式的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康复率和生活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治疗方式。
一些临床观察也发现,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再入院次数,降低医疗成本,对于患者和社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个案管理模式对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我们将结合一个具体的个案进行分析。
张先生,60岁,患有慢性精神分裂症,曾多次住院治疗。
在接受个案管理模式的治疗后,他的康复效果显著。
个案管理团队通过全面的评估,发现张先生的病情比较稳定,但需要长期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
他们制定了一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定期的药物管理和心理咨询服务。
个案管理团队实现了跨学科的团队协作,为张先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服务。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社区个案管理的效果分析

效果。方 法 在社 区中建立个案 管理制度 , 3 对 0例处于发病期有肇事肇祸 倾向的精神 分裂症 患者进 行 1 的个 年 案监 管治疗 , 用个人与社会 表现量表 ( S ) 危险行为评估表和社会功能缺 陷筛查量表 ( D S 对患者的情 况在 使 PP 、 SS) 入组时和以后 的每 个月进行 1次评定 ; 用阳性 与阴性症状量表 ( A S ) 患者 的情 况在入组 时和 以后 的每 6个 采 P NS对
周 强 , 勇强 余 英仪 林 , ,张振 文
广 东省人 民医院、 广东省 医学科学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广州 5 0 2 ) 广东省江 门市新会 区沙堤 医院( 2 10 110 ; 590 )
【 摘要 】 目的
探讨在社 区对精神分裂症 患者采取 个案管理后在 症状、 个人及社 会表现 和肇事 肇祸 方面的
得 了较 好 的效 果 , 现将 20 年 7 1 月 结 果分 析 如下 。 09 — 2 1 资 料 与方 法
12 方 法 .
首先对 社 区管理 人员 、 医护人员 、 区 民 社 警、 患者 家属进行精 神卫生 知识及个 案管理制 度的宣
教, 使他们 了解精 神疾病 的发生发展过 程、 复发特点及 家庭康 复和巩 固治疗 的重要 性 ; 对精 神科专业 医护人 员进 行规 范化治疗 培训 , 由精神科专业 医护人员 ( 包括 精神科 医师 、 精神 科社 区康 复护士 、 会工作 者 、 社 职业 治疗师 、 心理治疗师 ) 社 区管理人 员 、 区医护人 员 、 、 社 社 区民警组 成“ 防队伍”一 功能团 队, 精 多 建立社 区精 神疾 病 防治 网络 , 对社 区 内重性 精神疾病 患者登记建 卡, 进行个案管理 。 对于入选个案管 理 的患者 , 首先 对患 者 的各方 面 情况进 行评估 , 定一套合 适 的方 案使患者 在社 区或 制 家 中接 受抗精神 病药物 口服或 注射 治疗 ; 导个案管 指 理员 、 区医护人 员及患者 家属注 意患者用 药后 的不 社 良反应 , 针对 药物不 良反应 合理用 药 。由新 会沙 堤医 院专科 医护人员每 个月定期 进入社 区 , 评估 患者的情 况, 指导个案管理人员 , 提高其追踪随访精神 疾病患者 情 况的能力 。社 区内监管治疗 的患者 出现肇 事肇祸倾 向或发生严 重药物 不 良反应 时 , 防治 网络立 即启 动应 急预案 , 专家医疗组迅速介入进行处置 。 在此基础上为每位患者制定个体服务计划 (S ) IP , 包括评估现况 、 明确问题 、 确定 目标、 成功指标 、 达标 策 略、 设定责任 、 考评进度 。每个 月召开 1 。 次多功 能团队 讨论会 , 讨论疑难 问题 , 并充分发挥多功能 团队的作用, 注重社会功能恢复, 指导患者利用社区康复资源。 13 效果评 定 采用 阳性与 阴性症 状量表 ( A S ) . P NS 、 危险行为评估表 、 个人 与社 会表 现量 表 ( S ) P P 和社 会 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 D S 对疗效 进行评估 , 中阳 S S) 其 性与阴性症 状量 表 ( A S ) P N S 含有 阳性症状 量表 、 阴性 症状量表 和一般 精神病 理学 症状 量表 3个 子量 表 ; 危 险行 为评估 中肇事肇 祸危 险性 评估 、 力行为分级 按 暴 照 国家重性精神疾病监管治疗 项 目技 术指导方 案 0~ 5 分级 : 级 0级 : 无暴 力行 为 ; 级 : 1 口头 威胁 , 叫, 喊 但
《精神障碍患者社区护理的个案探讨》

《精神障碍患者社区护理的个案探讨》一、疾病概述精神障碍是一类复杂的疾病,涵盖了多种不同的精神疾病类型,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等。
这些疾病会对患者的思维、情感、行为和认知功能产生显著影响,严重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能力。
精神障碍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巨大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社区护理在精神障碍患者的康复和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旨在帮助患者在社区环境中稳定病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功能恢复。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遗传因素许多精神障碍具有遗传倾向。
研究表明,某些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与特定的基因变异有关。
家族中有精神障碍患者的人群患病风险相对较高。
然而,遗传因素并非唯一决定因素,通常需要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二)神经生物学因素1. 神经递质失衡: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在精神障碍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抑郁症与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下降有关;精神分裂症可能与多巴胺功能亢进有关。
2. 脑结构和功能异常: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发现,一些精神障碍患者存在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如额叶、颞叶等脑区的体积减小、神经连接异常等。
(三)心理社会因素1. 生活事件:重大的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失业、婚姻破裂等可能引发精神障碍。
长期的压力、挫折和不良的人际关系也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2. 性格特点:某些性格特点如敏感、多疑、内向、孤僻等可能使个体更容易患上精神障碍。
3. 社会环境:不良的社会环境如贫困、歧视、暴力等可能对精神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社会支持不足也会增加精神障碍的发病风险。
三、临床表现(一)精神分裂症1. 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如幻听、幻视、幻嗅等)、妄想(如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夸大妄想等)、思维形式障碍(如思维破裂、思维散漫等)、行为紊乱(如紧张性兴奋、冲动行为等)。
2. 阴性症状:如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意志减退、社交退缩等。
社区个案管理对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 理 与健 康 】 心
社 区个案管理对 9 0例 精 神 分 裂 症 患 者 康 复 的 影 响
黄 平, 张 懿, 张 振 , 晓 兰, 媛媛 , 泽 云 虞 施 杨
九江 320 ) 3 0 0 ( 九江市第五人 民医院, 江西
【 要】 目的 : 摘 探讨社区 个案管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 康复的 影响。方法 : 将入组9 例精神分裂症患 o 者按分 层随 机分为A 组和B A 组,
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 性化 、 体化、 期化” 个 整 长 的
社 区个 案管 理 , 分 利用 和整合 社会 资 源 , 充 为政 府 制
提供全 面 的心 理社 会 康 复 服 务 和 精 神 科 评 估 ; 助 协 患者 、 家庭及 社 区照 料 者 一起 合 作 性 的制 定 个 体 化 的康 复训 练计 划 ; 患 者 定 期 随 访 , 对 向家 庭 成 员 、 患
11 1 人 组 标 准 和排 除 标 准 ..
神 分 裂症诊 断 标 准 ; ) 订社 区个 案 管 理 知 情 同意 区委员 会 干部 、 区 医务 人 员 、 位 领 导 、 居 等 组 (签 2 社 单 邻 书 ; ) 病 病程 ≤5年 ; ) 院时 病情 相 对稳 定 ≥ ( 精神 3 (出 4
题 , 患者 最大 限 度地 恢 复 已经 丧 失 或 削 弱 了的 心 为 理 社会 功 能提供 可 能 。
情感交流增加 , 减少情感和社会功能的减退 , 提高生 活能力和社会功能_ , 5 提示社 区个案管理能提高精 ]
神 分裂 症 的疗效 。
参 考 文 献
[ ] 舒 良 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 [ . 1 M] 北京 : 北京大学 医学 出版社 ,
组4 5例 , 落 2例 , 成 4 脱 完 3例 , 中男 2 其 6例 , 1 其他成员的成长 ; 女 7 教会家庭一些具体应对措施 ; 减少 例; 平均 年龄 (6 0 4 9 ) ; 女/ 2 .7± .3 岁 未 昏 离婚 1 7例 , 已 指责和过度保护 ; 建立对未来的 自信心 ; 组织家庭联 婚2 6例 ; 神 病病 程 (2 1 4 1 ) ; 组 基线 、 精 1. 1± .7 月 入
个案管理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个案管理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通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幻觉、妄想、行为失常等症状,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严重影响。
传统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但随着精神卫生服务的改革,越来越多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得以回归社区,接受个案管理服务。
个案管理是一种个性化、全面的治疗方法,通过为患者提供生活技能培训、心理支持、社会参与等服务,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区生活。
本文将探讨个案管理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一、个案管理的定义与特点个案管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方法,旨在为患者提供完整的、全面的医疗服务。
其特点包括:1. 个性化个案管理将患者视作独立的个体,对每位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这使得患者能够获得更准确、更有效的治疗。
2. 多学科合作个案管理需要医生、社工、心理治疗师等多个专业人士之间的合作,共同为患者提供综合性的治疗服务。
这种跨学科的合作能够让患者获得更全面的关怀和支持。
3. 长期性个案管理并非短期的治疗,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过持续的关怀和服务,帮助患者逐步恢复并重返社会。
2. 心理支持精神分裂症患者常常伴有严重的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等。
个案管理师除了提供生活技能培训外,还会进行心理支持工作,帮助患者排解负面情绪、建立积极心态,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能够更好地与疾病进行斗争,提高康复的可能性。
3. 社会参与社会脱离是精神分裂症患者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个案管理师会帮助患者重新融入社会,参与各种社区活动,如志愿者工作、社交活动等。
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患者能够建立社会支持系统,增强社会交往能力,减缓疾病对其生活的影响。
三、个案管理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从实际的临床实践来看,个案管理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是显著的。
个案管理师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而不是一刀切的标准化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国内社区精神分裂症个案管理模式应用与研究现状张伟波 朱益 陆怡 蔡军【摘要】 20世纪60年代,社区个案管理模式为适应新时代背景应运而生,因其独特的多学科团队的科学照顾模式,各个国家及地区越来越重视个案管理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有效实施,且不同的个案管理模式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有效性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目前已有多种成熟的个案管理模式在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得以实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开始重视个案管理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的应用,并在各地方试点实施,意在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个案管理模式。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个案管理; 社区康复doi:10.3969/j.issn.1009‐6574.2016.02.024Applicationandresearchstatusofcasemanagementmodelofschizophreniainthedomesticcommunity ZHANGWei‐bo,ZHUYi,LUYi,etal. ShanghaiMentalHealthCenter,ShanghaiJiaoTongUniversitySchoolofMedicine,Shanghai200030,China【Keywords】 Schizophrenia; Casemanagement; Community-basedrehabilitation 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
据WHO估计,全球约有4.5亿精神疾病患者,其中仅精神分裂症就多达5000多万人[1]。
在我国,流行病学数据显示精神疾病的总患病率为13.47‰,全国约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1600多万人,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多达900万人[2]。
精神分裂症的病情多反复、病程多迁延。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年复发率为31%~82.1%[3-5],在没有坚持维持治疗的情况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年复发率为60%~70%,2年复发率约为90%[6]。
50%~67%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最终结局较差,遗留精神残疾[7-9]。
该疾病的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是直接导致患者及其家庭因病致贫或因病返贫的直接原因,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此外,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发生率为18%~21%[10],所造成的社会不稳定甚至严重社会治安问题更是有目共睹。
因此,以精神分裂症为代表的重性精神疾病不仅是科学需要攻克的医学问题,也是突出的社会问题。
近几十年来,个案管理作为精神疾病全程干预模式在欧美发达国家盛行,由一个多学科的个案管理服务团队为社区患者提供长期连续、全面综合和 基金项目:上海卫生系统先进适宜技术推广项目(2013SY012);上海卫生计生系统重要薄弱学科建设项目(2015ZB0405);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项目(GWⅣ-6);上海市卫计委青年科研项目(20124Y189);宝山区科委课题(14-E-41);宝山区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SZK-2014-A08[02]) 作者单位:20003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张伟波、朱益、蔡军);上海市宝山区精神卫生中心(陆怡) 通讯作者:蔡军 Email:caijun533@smmail.cn个体化的优质精神卫生服务,对降低精神疾病患者的复发率、提高其生活质量、稳定社会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11]。
各类精神疾病中,精神分裂症在全球范围内都是重点防治的对象。
在我国,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个案管理模式干预仍处于探索阶段,现将国内外社区精神分裂症个案管理模式研究所取得的进展作一综述,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1 个案管理的定义澳大利亚和美国个案管理协会制定的枟个案管理实践标准枠对个案管理的定义是:个案管理是一个协作的过程,包括评估、规划、引导、协调、评价和服务倡导,通过沟通交流,合理选择可用资源,以满足患者全面综合的健康需求,需要通过沟通和可用的资源,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提高成本效益[12-13]。
美国护理协会将个案管理定义为:一种灵活的、系统合作性的方法,提供给特定人群并协调其医疗护理的服务[14]。
我国国家卫计委枟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2版)枠对个案管理的定义为:个案管理指对已经明确诊断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社会、经济状况和心理社会功能特点与需求,通过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功能损害或者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阶段性治疗方案,以及生活职业能力康复措施(也称“个案管理计划”)并实施,以使患者的疾病得到持续有效的治疗,生活能力和劳动能力得到恢复,帮助患者重返社会生活[15]。
也有学者将个案管理定义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多学科参与的服务方式,为高成本的疾病患者提供整体、持续、协调的服务,包括标准化地应用各种资源,提供·202·JournalofNeuroscienceandMentalHealth,2016,Vol.16,No.2连续性的医疗照护计划,持续不断地监测,以达成预定目标[16]。
尽管国内外对个案管理的定义不完全一致,但其内涵基本相同:通过评估需求,针对需求制订全面的个体服务计划,通过多学科团队实施个体服务计划,提供综合性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监督评价服务,对患者进行随访和效果评估。
可见,个案管理服务模式注重团队成员的沟通与协调,强调充分合作,共同应对问题,旨在使患者所接受的精神卫生服务更加全面、协调、连续和高效。
2 个案管理模式的起源与发展个案管理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的应用主要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工业发达的欧美国家的“去机构化运动”,当时急剧关闭大量的大型精神病院、缩减床位,大量的慢性精神病患被转移至社区,在日间医院或社区精神卫生中心治疗,接受社区照顾服务[17]。
但是由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各种社区服务脱节,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和社会需求,导致了诸如社区歧视和排斥,一些患者无家可归、露宿街头,患者犯罪增多,再入院率急剧上升等一系列问题[18-21]。
为了应对上述问题和需求,20世纪70年代末,个案管理作为一种基于社区的协调性服务模式应运而生,其目的是避免各种社区服务的脱节,提高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质量,以满足患者的多元化需求[22-23]。
由于各国和各地区文化、社会经济以及资源等因素存在差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个案管理已然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模式。
(1)经纪人模式:这是最早的精神疾病个案管理模式,由个案管理员在患者和各种服务提供者之间起到衔接作用。
该模式的功能主要为:需求评估、制定计划、联络服务、监测和倡导[24]。
个案管理员并非临床医生,不直接为患者提供服务,这也是该模式的局限性[25]。
(2)临床个案管理模式:该模式中个案管理员不仅起到联结服务的作用,还要以临床医生的角色直接为患者提供服务。
Kanter[26]认为临床个案管理员的服务主要包括4个方面:①最初阶段(约定、评估、计划);②环境干预(联结社区服务资源、与家庭和服务供方进行咨商讨论、社会支持系统的维持和扩展、与医生和医院的合作);③患者干预(间歇的个体心理治疗、独立生活技能训练、心理教育);④患者—环境干预(危机干预、监测)。
(3)优势个案管理模式:传统的个案管理模式往往从病理角度出发,过分强调精神疾病所带来的缺陷和功能损害,而忽视了患者的个人才能,而优势个案管理模式则比较关注患者的才能和社区支持。
Rapp[27]将优势个案管理模式的原则归纳为:①有精神疾病的人是可以康复及改变生活的,他们有能力去学习、成长和改变;②聚焦于个体优势而不是病症;③在康复过程中将患者作为主导;④社区是资源的绿洲;⑤工作的主要地点是在社区,而不是在办公室;⑥个案管理员与患者建立的关系是最主要的和最基本的。
(4)康复个案管理模式[28]:该模式开始强调康复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促进社会功能的康复和个人目标的实现。
康复个案管理模式也认为,个案管理服务过程中要考虑患者的愿望和目标,而非专业角度所定义的康复目标,这一点与优势模式类似。
(5)密集型个案管理模式[29]:该模式是在主动式社区治疗(ACT)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ACT模式主要由精神科医生、护士、职业治疗师、社会工作者以及个案管理员组成,各自分工不同,因此也被称为基于团队式服务的个案管理模式[30]。
但密集型个案管理模式强调小工作量(通常要求服务对象少于20名)和高强度的投入,个案管理员通常除了承担个案管理服务职责以外,还是治疗师,可以直接提供服务。
3 我国社区精神分裂症个案管理的实施程序国内学者借鉴澳大利亚、香港等地的个案管理实施理念和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逐渐形成了一套可供参考的实施程序[31]:(1)成立社区个案管理服务团队:示范点的建立由社区精防医生、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精神康复师、精神科医师和护士等组成多学科的个案管理服务团队,其他大多数地区则以精防医师和精防护士为主,吸收社会工作者、心理卫生人员、基层民政干事、民警、助残员、居委会干部等相关人员参与患者个案管理。
成员根据各自的专业特长,分工合作。
(2)建立关系:个案管理员是既为专业又为朋友的关系———专业友谊关系,既不同于专业的权威角色也不同于纯友谊的关系,与患者、家属接触,取得信任,建立合作联盟。
(3)评估现状:在“专业友谊”的前提下进行评估,全面收集患者信息,找出患者精神康复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围绕精神健康、躯体健康、日常生活技能、社会关系、工作与休闲、家庭与社区支持系统等七个方面进行。
(4)明确问题:根据评估的情况明确主要问题是提供各项服务的依据。
在不同的阶段,主要问题可能不同,每次评估后,设定的主要问题不能太多,不宜超过3个。
(5)制定个体服务计划:包括医疗计划和康复计划。
由个案管理员和患者共同制定,引导患者列出优先事项,自我决定目前最想要做的事、亟须解决的问题,制定日程安排,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形成个体化服务计划。
通常,目标计划的制定应当是具体的、可测量的、可达到的、及时的,同时要注意将大目标分解成较小、可完成的目标。
(6)确定成功指标:制定几个切合实际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客观指标来检验康复的效果。
(7)采取的策略:采用药物治疗与心理社会康复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在个案管理中提供便捷、及时的康复措施。
如技能训练(药物自我管理技能训练、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训练和重返社会技能程式训练、职业技能训练),心理干预(个体·302·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6年第16卷第2期心理咨询、团体咨询、家庭心理干预)。
(8)制定进度表:根据精神疾病的特点,个体服务计划要兼顾短期和长期利益。
根据患者的特点,确定检查时间表,个体计划制定后,每月检查一次进度,评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