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个案管理模式在青光眼的应用

合集下载

改善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行为的护理方式分析

改善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行为的护理方式分析

改善青光眼患者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行为的护理方式分析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特点是眼内压力升高,引起视神经损伤和视野缩小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视力。

由于青光眼患者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和定期进行检查,因此其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分析如何改善青光眼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自我管理行为的护理方式。

一、医学知识普及针对青光眼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不足的情况,提高其医学知识的普及度至关重要。

护士可以在诊所或医院建立青光眼知识普及小组或宣传栏目,为患者提供有关青光眼的治疗、预防、饮食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知识。

另外,护士还可以在日常护理中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指导,给予患者详细的治疗方案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协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理解程度,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

二、药物治疗管理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疾病,对于药物的治疗管理必须严格把握。

护士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引导患者改善遵医行为:1.提醒患者按时服药,避免漏服、重复服药或过量服药,并根据临床情况调整药物剂量。

2.告诉患者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防止因副作用而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医疗康复。

3.对于担心药物致病的患者,应给予充分的解释和引导,帮助其改变不必要的心理和生活方式。

4.在患者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当留意患者的用药情况,并参与患者用药的记录和监督工作,增强患者的遵医行为。

三、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是青光眼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护士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协助患者定期检查:1.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提醒患者按时前来复诊和检查,包括眼压、视场和视神经损害等情况的检测。

2.加强患者的检查知识培训,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检查测试技术和操作方法,帮助患者正确获得检查结果,协助医生对病情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治疗建议。

3.制订检查历史记录,记录每次检查的具体内容和结果,以便于医护人员及时了解患者的情况,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估。

四、生活方式管理青光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相关的饮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管理措施。

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科学护理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探讨王红娟 (河北省沧州地区黄骅市人民医院内一科,河北黄烨 061100)摘要:目的:分析个案管理优势模式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于2019年4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以随机平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各45例。

对照组给予传统模式护理,观察组给予个案管理优势模式护理。

对比两组护理后血糖控制情况及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得分情况。

结果:实验组血糖控制情况及低视力者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比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

结论:给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采取个案管理优势模式的护理,能够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个案管理优势模式;血糖;生活质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作为糖尿病的并发症,疾病初步并无症状。

但随血糖升高,视网膜微血管损伤加剧,严重患者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缩小等问题,甚至失明。

临床在治疗中主要以控制血糖、对症治疗为主,加之以良好的护理方案进行配合[1]。

我研究采取个案管理优势模式,研究此护理方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于2019年4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以随机平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各45例。

实验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9.3±6.7)岁;病程4~9年,平均病程(6.8±1.8)年。

对比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5~72岁,平均年龄(60.2±7.4)岁;病程5~11年,平均病程(7.0±1.4)年。

对比两组基础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

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2014年)》诊断标准,所有患者治疗前均未有其他眼部疾病;无其他重大传染性疾病及精神疾病等。

1.2 护理方法对比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案,常规护理及有关用药、饮食指导。

精细化护理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精细化护理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精细化护理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研究精细化护理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我市某医院于2023年1月-2023年6月接受治疗的青光眼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精细化护理能够降低青光眼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关键词】精细化护理;青光眼;并发症;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青光眼的病因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该疾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效应,其中原发性开角形青光眼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患者群体的年龄范围较广,并且患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加。

此外,青光眼有比较多的并发症,精细化护理具有规范化、精细化和个性化的特点,是建立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而优于常规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过程中的资源占用情况。

由于该疾病的特殊性,患者需要终身服用相对应的药物,患者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下,会逐渐对生活丧失希望,严重降低对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本研究对青光眼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市某医院于2023年1月-2023年6月收治的青光眼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3名患者。

其中,对照组中有男23人,女20人;患者年龄为21-57岁,平均年龄(42.8±5.1)岁;观察组中有男18人,女25人;患者年龄为23-56岁,平均年龄(41.7±4.8)岁。

纳入标准:(1)患者具有完备的自主意识;(2)患者未患有其他重大疾病;(3)患者知情后配合意愿较高;(4)临床资料完整。

中医治愈青光眼案例

中医治愈青光眼案例

中医治愈青光眼案例中医治愈青光眼案例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病,也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失明。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通常是通过药物、手术等方式来控制和缓解症状,但有些患者并不能完全摆脱这种疾病的困扰。

而中医则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环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个中医治愈青光眼的案例。

患者情况患者为一位55岁女性,因为视力模糊、眼压升高等症状前往医院就诊。

经过检查发现其患有青光眼,并且已经到了初期中晚期阶段。

由于长期使用药物无法缓解其视力下降和眼压升高等问题,她开始寻求中医帮助。

诊断分析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和体检,中医师发现该患者身体虚弱、气血不足,并且肝肾亏虚。

此外,她还存在睡眠不足、饮食不规律等问题,这些都是导致青光眼的重要原因。

治疗方案中医师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了一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调理气血中医师通过针灸、艾灸等方式调理患者的气血,增强其身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此外,还建议患者每天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身体的活力。

2. 调理肝肾中医师建议患者每天按时睡觉,并且保证睡眠质量。

此外,还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健康,尽量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过多油腻食品。

同时,中医师还开具了一些中药方剂来调理肝肾功能。

3. 治疗眼部问题中医师通过针灸、推拿等方式来治疗患者的眼部问题。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缓解眼压升高、视力模糊等症状,并且可以促进眼部血液循环,提高眼部的营养供给。

治疗效果经过一个月的中医治疗,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缓解。

她的视力得到了恢复,眼压也逐渐降低。

此外,她的身体状态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精神状态更加稳定,睡眠质量也有所提高。

总结中医治愈青光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通过调理人体内部环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同时,中医治疗具有个性化、综合性、长效性等特点,在治愈青光眼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因此,在寻求治愈青光眼方法时,我们可以考虑中医这种传统的方法。

青光眼患者护理中PDCA循环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的应用效果研究

青光眼患者护理中PDCA循环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的应用效果研究

收稿日期:2020-09-21作者简介:李亚男(1991-),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本科,主管护师㊂研究方向:眼科护理㊂ 文章编号:1004-4337(2021)12-1879-03 中图分类号:R 473.77 文献标识码:A㊃成果应用㊃青光眼患者护理中P D C A 循环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的应用效果研究李 亚 男(濮阳市眼科医院一病区 濮阳457000)摘 要: 目的:研究P D C A 循环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方法及在青光眼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㊂方法:将某院收治的88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C 组和C +G 组各44例,C 组实施常规护理,C +G 组实施常规护理+P D C A 循环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㊂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依从性㊂结果:护理后,C +G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27%,低于C 组的15.91%(P <0.05);C +G组患儿出院前1d 和出院后30d 的治疗依从性均高于C 组(P <0.05)㊂结论:于青光眼患者护理中通过P D C A 循环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㊂关键词: P D C A 循环管理; 精细管理; 青光眼; 护理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21.12.052我国中老年人是眼病和失明的高发人群,其中的青光眼威胁着患者的身心健康㊂虽然现阶段手术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影响围手术期患者治疗的危险因素较多,临床护理有待加强[1]㊂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8例青光眼病例为研究对象,探讨P D C A 循环管理与精细管理的实施方法及临床护理价值㊂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病例纳入时间段:2019年5月~2020年4月;病例对象: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样本量:88例㊂分组方法:随机分组法分为C 组和C+G 组各44例㊂两组病例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 >0.05),见表1㊂表1 C 组和C +G 组患者基线资料分布组别例数性别男女年龄(岁)病程(年)体重(k g )C 组4422/50.0022/50.0078.45ʃ1.147.33ʃ1.4263.20ʃ3.25C +G 组4421/47.7323/52.2778.58ʃ1.037.45ʃ1.3563.31ʃ3.271.2 方法C 组接受术前就诊㊁健康教育㊁术后体位指导㊁用药指导等常规护理㊂C +G 组P D C A 循环管理与精细化管理在患者临床护理中的联合应用,具体应用流程如下㊂(1)P l a n t (计划):青光眼患者评价手册由护士长和分管护士共同编写,整体评价内容适宜㊂住院后,根据护理评价手册的内容进行护理评价,明确患者的护理诊断结果,为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㊂(2)D o(执行):分工明确护理人员的护理职责,按照护理计划密切关注患者,将精细化管理融入护理实施的各个细节中㊂保持病房内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限制病房内人员流动,减少饭后不必要的谈话,禁止大声喧哗,让病人感到舒适㊂睡前用温水泡脚,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㊂(3)C h e c k(检查):组间护理管理小组,该小组由具有一定经验和资历的眼科医生及护士长组成㊂由小组成员为青光眼患者实施日常检查和护理措施,并针对护理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在小组周例会上及时向护理人员指出,并详细阐述改进措施和意见,从而避免在以后的护理管理工作中重复发生类似问题㊂(4)A c t(处理):在青光眼患者中实施广泛的㊁普遍的支持及激励措施,从而帮助患者树立强烈的配合治疗和护理的主观能动性㊂1.3 观察指标本研究选取的观察指标包括C+G 组和C 组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依从性㊂根据自愿问卷,从合理用药㊁避免诱导㊁及时检测㊁心理状态㊁自主检测㊁积极治疗6个方面进行依从性评估㊂评估标准为:优秀(积极合作,3分),良好(基本合作,2分),差(完全不合作,1分)[2]㊂1.4 统计学方法此次研究采用S P S 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㊂计量资料以(x ʃs )表示,行t 检验㊂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结果显示C +G 组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7%,远低于C 组的15.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㊂㊃9781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年第34卷第12期表2两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组别例数前房出血前房形成延迟或无前房继发虹膜睫状体炎发生率C组442(4.55)3(6.82)2(4.55)7(15.91) C+G组440(0.00)1(2.27)0(0.00)1(2.27)χ2////8.571 P////0.0232.2两组患者在管理前后的遵医性对比住院第1d,两组间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C+G组患者出院前1d和出院后30d依从性显著优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㊂表3两组患者遵医性对比(xʃs)组别例数入院第1d出院前1d出院30d C组447.22ʃ1.6810.77ʃ1.3213.15ʃ0.63 C+G组447.15ʃ0.8515.66ʃ1.4617.44ʃ0.95 t/0.28619.25229.212P/0.7760.0000.0003讨论青光眼患者以中年人为主,容易出现全身不同器官系统的各种潜在疾病和功能障碍,需要手术治疗,围手术期可能发生风险事件,增加风险㊂为提高青光眼患者临床护理质量和青光眼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本研究将P D C A循环管理与青光眼患者临床护理精细化管理相结合,对应用和常规效果进行评价[3]㊂P D C A循环管理和成熟的管理护理模式具有相互抑制㊁持续改进的理念,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㊂定期评估护士在青光眼治疗方面的专业技能,并提供护理技能培训,以提高整体素质,同时让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护理职责[4]㊂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从而改变患者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治疗依从性㊂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护理和指导,可以增强患者的健康知识,充分激发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最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㊂本研究结果显示,C+G组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㊂治疗后住院第1d,两组依从性无显著差异(P> 0.05)㊂C+G组患者出院前1d和出院后30d依从性明显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P D C A循环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可以有效降低青光眼患者手术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㊂究其原因在于,P D C A循环管理和精细化管理措施的应用,有效解决了青光眼患者护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㊂此外,两者的紧密结合能够针对患者产生的不良诊断结果采取个性化的定制护理管理措施,其在满足不同患者多样化的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㊂同时, P D C A循环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能够对青光眼患者的护理管理过程进行必要的监督指导,从而大大减少该过程中的护理问题的发生,大幅提高了青光眼患者护理管理质量和效率[6]㊂综上所述,P D C A循环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可以取得比传统护理模式更好的护理效果㊂参考文献1颜维维,武海环.基于P D C A循环的精细化管理在健康体检中心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24(22):83~85.2赵倩.P D C A循环管理与精细管理相结合对青光眼患者生存质量及遵医行为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9,16(23):51~52.3王雪丽,徐俊芳.围手术期综合干预对晶状体脱位并青光眼患者视力改善及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9): 1014~1017.4李凤军.焦点解决短期疗法对促进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恢复的效果[J].上海护理,2019,19(5):15~18.5王丽娟,柴冰,李秀娇.心理护理联合眼球按摩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患者焦虑情绪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 36(7):690~693.6金露.基于疼痛影响因素分析的N B A S S-A P S护理模式对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术后疼痛所致焦虑抑郁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9,40 (12):1281~1285.A p p l i c a t i o nE f f e c t o f P D C AC y c l eM a n a g e m e n t C o m b i n e dw i t hF i n eM a n a g e m e n ti nG l a u c o m aP a t i e n tN u r s i n gL iY a n a n(1W a r d,P u y a n g E y eH o s p i t a l,P u y a n g457000)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t i v e:T o s t u d y t h e 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m e t h o d o f P D C Ac y c l em a n a g e m e n t a n d f i n em a n a g e-m e n t a n d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v a l u e i n t h en u r s i n g o f g l a u c o m a p a t i e n t s.M e t h o d s:88g l a u c o m a p a t i e n t s a d m i t t e d t o ah o s p i t a lw e r e r a n d o m 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g r o u p C(44c a s e s)a n d g r o u p C+G(44c a s e s),a n d t h e y w e r e g i v e n r o u t i n en u r s i n g a n d r o u t i n e n u r s i n g+P D C Ac y c l em a n a g e m e n t c o m b i n e dw i t h f i n em a n a g e m e n t,r e s p e c t i v e-l y.T h e i n c i d e n c e o f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c o m p l i a n c e i n t h e t w o g r o u p sw e r e a n a l y z e d.R e s u l t s:A f t e r ㊃0881㊃J o u r n a l o fM a t h e m a t i c a lM e d i c i n e V o l.34N o.122021收稿日期:2020-09-14作者简介:李小妮(1981-),女,汉族,本科,主管护师㊂研究方向:儿科护士工作压力及心理分析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췍㊂n u r s i n g ,t h e i n c i d e n c eo f 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 i n g r o u p C+G w a s2.27%,l o w e r t h a n15.91%i n g r o u p C (P <0.05),a n d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c o m p l i a n c e i n g r o u p C +G w a sh i g h e r t h a n t h a t i n g r o u p Ca t o n ed a y b e f o r ed i s -c h a r g e a n d 30d a y s a f t e r d i s c h a r g e (P <0.05).C o n c l u s i o n :I n t h e n u r s i n g o f g l a u c o m a p a t i e n t s ,P D C Ac y c l e m a n a g e m e n t c o m b i n e dw i t h f i n em a n a g e m e n t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c a ne f f e c t i v e l y r e d u c e t h e i n c i d e n c eo f a d v e r s e r e -a c t i o n s i n p a t i e n t s a n d i m p r o v e t h e t r e a t m e n t c o m pl i a n c e o f p a t i e n t s .K e y w o r d s P D C Ac y c l em a n a g e m e n t ;f i n em a n a g e m e n t ;g l a u c o m a ;n u r s i n g 文章编号:1004-4337(2021)12-1881-02 中图分类号:R 473.72 文献标识码:A㊃成果应用㊃互动式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李 小 妮(焦作市妇幼保健院 焦作454000)摘 要: 目的:探讨互动式健康教育在儿童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㊂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4月某院儿科收治的60例肺炎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交互式健康教育㊂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时间和整体护理满意度㊂结果:研究组各项体征(咳嗽㊁发热)的缓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05)㊂研究组的整体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㊂结论:互动式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可取得理想效果,不仅可以减少改善临床症状所需的时间,还可提高护理满意度㊂关键词: 互动式健康教育; 小儿肺炎; 护理; 价值d o i :10.3969/j .i s s n .1004-4337.2021.12.053儿童肺炎发病率高,多见于幼儿,它属于传染病的范畴,发病后伴有咳嗽㊁发热等症状,影响儿童的健康成长[1]㊂由于患儿年龄小,在诊疗过程中容易出现哭闹㊁过敏等症状,诊疗协调性较低㊂为此,研究对60名肺炎患儿进行了互动式健康教育,旨在提高其依从性,加速身体康复,现报道如下㊂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1月~2018年4月入院儿科的60名肺炎患儿㊂选择标准:符合‘儿科“中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㊂患儿及其家人均知情同意;没有先天性疾病㊂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非自愿参与研究㊂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㊂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7岁,平均年龄(4.23ʃ1.02岁);病程1~8d ,平均病程(4.36ʃ1.05)d ㊂研究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6岁,平均年龄(4.12ʃ1.01)岁;病程1~8d ,平均病程(4.23ʃ1.02)d㊂两组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㊂1.2 方法对照组:按照用药指导㊁均衡饮食㊁日常生活指导等正常肺炎治疗程序进行干预㊂研究组:基于对照组开展互动健康教育:(1)与儿童的互动㊂首先,做好健康教育前的准备㊂与他们沟通,使用其可以接受的语言,用 勇敢 喜欢 等词来鼓励他们,让他们感到诚实可信,使患儿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为未来的健康教育做好准备㊂其次,教育儿童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减轻他们对注射和药物等治疗措施的恐惧㊂最后,利用患儿的好胜心理,解释其他孩子勇敢地注射药物的例子㊂让孩子产生了 我能行 的想法,并积极配合临床干预㊂(2)与家人互动㊂为儿童及其家人提供健康教育,分享有关肺炎㊁预防措施及如何感染肺炎的知识,确保干预可以顺利进行㊂(3)儿童之间的互动㊂护理人员利用孩子的积极特点,广交朋友㊁沟通交流㊁互相鼓励,成为彼此的 监督者 ㊂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干预后症状的缓释时间㊂采用自制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两组护理满意度调查㊂内容包括互动教育和沟通技巧㊂满分为100分,分为十分满意(90分以上)㊁满意(75~90分)㊁不满意(未达到以上标准)3个标准[2]㊂1.4 统计学方法研究采用统计软件S P S S .22.0对数据进行处理㊂计数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 ʃs)表示,行t 检验㊂P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果2.1 两组症状缓释时间比较研究显示,研究组咳嗽缓释时间和退热缓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㊂表1 两组症状缓释时间比较(x ʃs ,d)组别例数咳嗽缓释时间退热缓释时间对照组302.15ʃ0.724.12ʃ1.43研究组301.85ʃ0.462.58ʃ0.45χ2/2.0776.593P/0.0420.000㊃1881㊃数理医药学杂志2021年第34卷第12期。

恶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例的个案护理

恶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例的个案护理

恶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1例的个案护理作者:尚婷婷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8年第02期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8.2.100摘要:本研究总结1例恶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护理过程。

患者入院后给予药物降眼压、视网膜光凝术、小梁切除术、玻璃体切除术、硅油取出术治疗。

术前护理给予饮食指导、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等。

术后护理给予视网膜光凝术后护理、小梁切除术后护理、玻璃体切除术后护理等。

笔者通过个案护理整理出一套合并糖尿病患者恶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护理方法。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光凝;小梁切除;玻璃体切除;护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指虹膜和小梁网表面有新生的纤维血管膜,其收缩牵拉形成周边粘连,导致房角关闭造成继发性青光眼[1]。

其基本机制多为广泛累及眼后节缺氧或局部性的眼前缺氧,其治疗较为棘手且预后多不良[2]。

2016年11月我院眼科就诊1例此病患者,现报告如下。

病历资料患者,女,57岁,因“右眼胀痛,视物模糊伴头痛5d”急来我院门诊就诊。

诊断右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于2016年11月3日人住眼科病房。

患者既往糖尿病近5年,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1年前在我院行左眼青光眼阀植入术,0.5年前在我院行右眼白内障手术。

查体:T 36.5℃,P 78次/min,R 18次/min,BP 123/68 mmHg。

专科检查,见表1。

眼前段照相(2016年11月3日,本院):右眼球结膜睫状充血、虹膜新生血管。

入院后给予甘露醇静脉滴注,美开朗、布林佐胺滴眼降眼压、左氧、典必殊、普拉洛芬、氟米龙等滴眼消炎抗感染治疗,完善各项术前检查与宣教,于2016年11月8日、16日、23日分别在局麻下行右眼小梁切除术、右眼玻璃体切除术和右眼硅油取出术,术毕安返病房,完善术后相关宣教,指导进食低盐、低脂糖尿病饮食,遵医嘱给予消炎消肿、止血、降眼压、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注意观察患者眼压、前房炎性反应、视力及全身状况[3]。

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结论在青光眼患者护理中,应用整体护理干预模式可获得较为理想的护理效果,对改善患者眼压及视力具有显著效果。

【关键词】视力;青光眼;常规护理模式;整体护理干预模式青光眼由眼内压升高引起,患病后可表现为视力下降,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患者存在疾病认知不足现象,对疾病预后造成影响,需采取合理护理措施[1]。

常规护理模式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护理措施,虽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但护理内容较为局限,无法满足患者整体需求,因此护理效果欠佳。

整体护理干预模式以常规护理模式为基础不断进行完善及优化,通过了解患者生理、心理、饮食等多方面需求来提供合理的护理措施,因此护理效果良好。

本文现针对院内80例患者展开研究,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随机抽样法为分组依据,将本院收治的80例青光眼患者分为常规组及整体组,各40例,所有患者入院时间均为2021年1月-2021年12月。

常规组纳入患者男女比22:18,最小53岁,最大75岁,均值(64.23±7.53)岁;整体组纳入患者男女比20:20,最小54岁,最大75岁,均值(64.46±7.45)岁。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了解研究内容,且组间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常规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模式,在患者入院后进行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措施,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相关知识,缓解不良情绪,并针对饮食、生活、用药、治疗等进行指导,帮助患者促进疾病康复,改善预后。

整体组:护理方案为整体护理干预模式,护理内容如下: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收集了解其病史、过敏史、文化程度等基本信息,了解患者疾病认知度,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给予健康宣教,帮助患者详细了解疾病发生机制、临床症状、治疗方式等。

②定期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如患者担忧病情,护理人员可向其讲解目前临床常规的治疗方式及效果,并举例病情改善良好的患者,帮助患者缓解内心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

责任制护理模式对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疗效观察

责任制护理模式对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疗效观察

责任制护理模式对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疗效观察【摘要】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责任制护理模式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影响。

研究发现,责任制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提升患者的护理体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通过对青光眼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结果显示责任制护理模式对患者的护理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责任制护理模式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责任制护理模式在其他眼部疾病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并不断完善该模式以提升护理效果。

结论总结,责任制护理模式对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关键词】青光眼、责任制护理模式、围手术期护理、疗效观察、影响、作用、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应用、效果观察、进一步研究、展望、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青光眼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是全世界引起视力丧失的第二大原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光眼患者数量逐渐增多。

围手术期是青光眼患者治疗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康复和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当前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多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存在着护理不规范、护理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

为了提高护理效果,探索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责任制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其核心是明确每位护士的责任,建立起明确的工作标准和流程。

通过落实责任制护理模式,可以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在围手术期得到更好的护理。

本研究旨在探讨责任制护理模式对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影响,为提高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水平提供参考。

通过对责任制护理模式的介绍、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现状分析和围手术期护理效果观察等内容的研究,可以为改进护理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责任制护理模式对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的影响,旨在通过观察研究,评估责任制护理模式在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提供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随访
个案管理模式要求随访的形式多样,通过面对面交流,微信,qq,电话,家访等方式解答病人就诊过程中以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疑惑,把健康教育延伸到医院外,生活中。建立青光眼病人复查信息表,根据病人的复查时间安排,向患者发出提醒,并协助预约,在眼病紧急情况下,为病人安排医生会诊,检查的绿色通道等,并且定期组织相关的健康知识讲座。
浅谈个案管理模式在青光眼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个案管理模式在青光眼患者治疗及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04月~2017年04月青光眼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从患者住院治疗开始到出院定期复查,并延伸到患者家庭成员的个案管理模式,定期随访并记录患者的个案资料。结论个案管理模式能促进医护人员与患者的理解与沟通,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1临床资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04-2017.04我院收治的青光眼患者206例,并收集其详细资料。
1.2调查方法
个案管理师负责收集住院患者的资料,建立患者的住院资料库及复查信息库,并通过查看患者资料,通过对患者的心理情绪,生活习惯,社会活动,规律用药,定期复查,服务满意度等方面情况进行分析讨论,并制定出患者个性化的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护理计划。
2.2住院期间的护理措施
个案管理师为每位住院患者建立青光眼个案档案,要当好病人的管家,医生的好助手,在病人和医生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当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患者往往会出现剧烈疼痛,我们要做好疼痛的管理:提供安静、舒适、整洁的休息环境,按医嘱正确及时使用降眼压药物,向病人解释头痛、眼胀痛的原因,帮助病人放松,分散病人注意力。同时这也是往往容易发生外伤的时候,要积极预防外伤:提供光线充足的环境;做好病人的安全教育,指导病人了解预防跌倒的安全措施;教会病人使用床边传呼系统,并鼓励病人寻求帮助;协助病人生活护理,厕所,浴室等必须安置方便和安全防护的设施,如坐便器、扶手等,并教会病人使用方法;将常用物品按方便病人的原则定位放置,活动的空间不设置障碍物,避免病人绊倒。青光眼病人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及手术治疗,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手术的护理:按眼科手术病人的常规护理。术后第一天换药,注意询问病人有无眼痛、头痛,密切观察眼压、滤过泡、前房情况,对于滤过过盛、前房形成迟缓合并低眼压者应加压包扎;为预防炎症发生和促进前房的形成,遵医嘱使用散瞳剂,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确认眼别,严防差错的发生。注意保护滤过泡,护理操作要轻巧,不能压迫滤过泡,包眼后外加眼罩保护。(2)用药的护理:遵医嘱使用降眼压药物,观察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眼局部频点高浓度缩瞳剂(如2%毛果芸香碱)时要压迫泪囊区2-3分钟,减少药物吸收。?β-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使用时注意观察心率、脉率,发现异常及时停药报告医生。脉率小于60次/分钟,停止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局部用药副作用小,常有味觉异常,视力模糊等。使用高渗剂时应注意观察尿量以及有无电解质紊乱,心、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个案管理师全程参与病人在住院期间的检查,护理,参与医疗小组讨论并以患者为中心贯彻患者整体诊疗过程中。监护患者就诊计划,为病人提供全程照护,提升青光眼病人诊疗(安全)品质服务。
2.3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由于青光眼疾病的特殊性,病人往往需要终生用药,还与患者的情绪息息相关,患者在医院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照顾,回归家庭要得到家属的支持与配合,让家属给患者有一种被关爱的满足感,家属还要适当的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个案管理师制作青光眼自我保健知识宣传单,出院时交于病人及家属,让患者及家属了解到青光眼是一种不能完全根治的疾病,对视力的损害不可逆,一旦确诊,需定期复查;指导病人遵医嘱按时用药,教会病人正确滴眼药水、涂药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指导识别可能发生急性发作的征象,应及时就诊。避免促发因素: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指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如果血糖正常,可服用蜂蜜,西瓜,冬瓜等,因为这些食物有利于降眼压,饮水量不要超过300ml[2],避免长时间阅读、看电影、电视,不要在暗室久留。不要长时间低头、弯腰,衣领、腰带不要过紧等。指导滤过手术后的病人保护滤过泡,避免碰撞或用力揉术眼,避免剧烈的活动。眼压安全水平值因人而异,对于晚期病人,眼压水平应比一般低,以防病情恶化。这样医护与病人及家属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提高了青光眼病人的愈后。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及整体护理、人性化护理在我国推广应用与循证医学的发展,为青光眼患者建立个案管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及自我调整和控制心理情绪的能力,使其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提高用药依从性,建立良好的医护患关系,从而有效控制病情和延缓视功能损害的发展,有效保护视功能,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生存质量。患者从入院治疗和护理到出院的随访延伸到家庭成员的配合,实行个案管理模式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3]。
【关键词】个案管理青光眼随访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绝对或相对、间断或持续升高,引起青光眼性视盘凹陷视野受损害的一种眼病,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疾病之一,总人群患病率为0.21—2.25%,40岁以后为1.4%。青光眼可造成视野和视神经的不可逆损害,并且会不断加重直至失明。只有通过手术或药物来降低并控制眼压,才能减缓视神经的损害,发病时的疼痛。同时,由于青光眼的不可治愈性,使得患者即使在手术或者药物控制眼压后,仍需要长期监测。这一系列的因素,以及巨大的随访量,提示我们在青光眼领域急需个案管理模式的介入。使青光眼病人在复杂的治疗过程中,得到连续性及整体性的医疗照护。
2分析讨论
2.1心理护理
根据青光眼病人性情急躁,易激动的特点,应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中医学认为青光眼病之发起多于肝肾血衰,竭劳,心思忧郁及忿怒过甚[1],说明心理因素在本病中重要作用。个案管理师根据每个患者的文化程度,生活背景等分析患者的心理障碍原因,向患者解释影响本病康复的各种不良情绪,并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教会病人控制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听音乐,与患者谈论他所感兴趣的话题,分散其注意力等,消除紧张、焦虑心理,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