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试验第二次作业
《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试题及答案

≠β《田间试验与统计分析》复习题目1一、判断题: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表示正确,以×表示错误。
(每小题2分,共14分)1 多数的系统误差是特定原因引起的,所以较难控制。
( × )2 否定正确无效假设的错误为统计假设测验的第一类错误。
( √ )3 A 群体标准差为5,B 群体的标准差为12, B 群体的变异一定大于A 群体。
( ×)4 “唯一差异”是指仅允许处理不同,其它非处理因素都应保持不变。
( √ )5 某班30位学生中有男生16位、女生14位,可推断该班男女生比例符合1∶1(已知)。
( √ )84.321,05.0=χ6 在简单线性回归中,若回归系数,则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可以用于由自变数可靠地预X 测依变数。
( × )Y 7由固定模型中所得的结论仅在于推断关于特定的处理,而随机模型中试验结论则将用于推断处理的总体。
( √ )二、填空题:根据题意,在下列各题的横线处,填上正确的文字、符号或数值。
(每个空1分,共16分 )1 对不满足方差分析基本假定的资料可以作适当尺度的转换后再分析,常用方法有平方根转换 、 对数转换 、 反正旋转换 、 平均数转换 等。
2 拉丁方设计在 两个方向 设置区组,所以精确度高,但要求 重复数 等于处理数 ,所以应用受到限制。
3 完全随机设计由于没有采用局部控制,所以为保证较低的试验误差,应尽可能使 试验的环境因素相当均匀 。
4在对单个方差的假设测验中:对于,其否定区间为或C H =20σ:2,212ναχχ-<;对于,其否定区间为;而对于,2,22ναχχ>C H ≥20σ:2,12ναχχ-<C H ≤20σ:其否定区间为。
2,2ναχχ>5 方差分析的基本假定是 处理效应与环境效应的可加性 、 误差的正态性 、 误差的同质性 。
6 一批玉米种子的发芽率为80%,若每穴播两粒种子,则每穴至少出一棵苗的概率为 0.96 。
田间试验设计作业答案

⽥间试验设计作业答案单项选择题1、对于已分组的⼤样本资料,计算其标准差宜采⽤A. 加权法随机法概率法直接法2、对于未分组的⼤样本资料,计算其⽅差宜采⽤概率法直接法加权法随机法3、投掷硬币5次,其中3次⾯值朝上的概率是B. 0.250.1250.31250.64、在直线回归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相关系数可⽤回归系数表⽰,反之则不然直线回归分析的两相关变量可区分为⾃变量和依变量直线相关分析研究的变量呈平⾏关系两相关变量间的决定系数等于其相关系数的平⽅5、关于试验观测值的准确性和精确性,下列表述错误的是精确性低,准确性⼀定低精确性⾼,准确性⼀定⾼准确性低,精确性有可能⾼准确性⾼,精确性⼀定⾼6、若两相关变量的样本观测值共n对,则其相关系数的⾃由度为n-212n-17、表⽰抽样误差⼤⼩应使⽤⽅差极差标准误标准差8、在种⼦发芽试验中,下列事件中属于基本事件的是1粒种⼦发芽某1粒种⼦发芽⾄少有1粒种⼦发芽⾄多有1粒种⼦发芽9、某样本资料的观测值是:18、5、17,20、11、15、12,则该资料的全距为54152010、检验某品牌花⽣油中油酸含量是否⾼于45%应采⽤F. 适合性检验独⽴性检验⼀尾检验两尾检验11、两相关变量x与y,其SPxy=0.36,SSx=0.2,SSy=0.8,则其相关系数为0.90.60.0720.28812、在编号为1、2、3、…、10的10株⽟⽶中随机抽取1株,下列事件中属于复合事件的是取得编号是6的植株取得编号是偶数的植株取得编号是2的植株取得编号是4的植株13、在3次重复的温度和湿度两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中,进⾏不同温度间的平均数的多重⽐较应采⽤u法SSR发14、在3次重复的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试验资料的⽅差分析中,总平⽅和分解为处理平⽅和、误差平⽅和处理平⽅和、重复平⽅和、误差平⽅和处理平⽅和、重复平⽅和重复平⽅和、误差平⽅和15、某棉花品种产量样本的算术平均数为150(kg),标准差为6(kg),则其变异系数是96%75%25%4%16、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是⽟⽶植株的⾼度⽔稻的产量奶⽜的产奶量油菜花瓣的颜⾊17、对于未分组的样本资料,计算其算数平均数宜采⽤概率法中值法加权法直接法18、若随机变量u服从N (0,1),则右尾概率为0.005的临界u值是1.642.583.471.9619、某样本n个观测值的乘积开n次⽅所得的值,即为该样本的⼏何平均数n次⽅根20、在拉丁⽅设计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E. 拉丁⽅设计可以控制两个⽅向的环境条件变异对试验指标的影响重复数等于处理数与完全随机设计相同,拉丁⽅设计仅使⽤了试验设计的重复和随机排列的原则横⾏区组数等于直列区组数多项选择题21、在下列χ2检验中,需进⾏连续性矫正的是2×2列联表的独⽴性检验9 : 3 : 4的适合性检验9 : 3 : 3 : 1的适合性检验15 : 1的适合性检验4×3列联表的独⽴性检验22、关于t分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t分布的密度曲线是左右对称的t的⾃由度是n-1t的取值范围是(-∞,+∞)当t=0时,t分布的密度函数取得最⼤值当⾃由度⼀定时,t分布两尾概率越⼤,临界t值的绝对值越⼤23、在直线回归分析和直线相关分析中,下列表述错误的是相关变量x与y的直线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显著表明x与y⼀定呈直线关系两相关变量间的决定系数等于其相关系数的平⽅直线回归分析的两相关变量可区分为⾃变量和依变量对同⼀组数据来说,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是不等价的相关系数可⽤回归系数表⽰,反之则不然2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何平均数⽐⽤算数平均数更能代表作物⽣产的平均增长率⽔平样本平均数是相应总体平均数的⽆偏估计值表⽰某⼀过程不同阶段的平均⽔平时,调和平均数优于算数平均数数据资料呈偏态分布时,中位数的代表性优于算数平均数对于同⼀资料来说,算数平均数≥⼏何平均数≥调和平均数25、常⽤于表⽰计量资料的统计图有圆图线图直⽅图条形图多边形图判断题26、离均差的平⽅和最⼩。
田间试验第二次作业

1. 调查100个小区水稻产量的数据如下表1.1 (小区计产面积1m2,单位10g)。
试:表1.1 100个小区水稻产量(10g/m2) 编制次数分布表。
37 36 39 36 34 35 33 31 38 3446 35 39 33 41 33 32 34 41 3238 38 42 33 39 39 30 38 39 3338 34 33 35 41 31 34 3,5 39 3039 35 36 34 36 35 37 35 36 3235 37 36 28 35 35 36 33 38 2735 37 38 30 26 36 37 32 33 3033 32 34 33 34 37 35 32 34 3235 36 35 35 35 34 32 30 36 3036 35 38 36 31 33 32 33 36 34答:编制次数分布表①制作依次表100个小区水稻产量依次表(10g/m2)26 27 28 30 30 30 30 30 30 3431 31 31 32 32 32 32 32 32 3232 32 33 33 33 33 33 33 33 3333 33 33 33 34 34 34 34 34 3434 34 34 34 35 35 35 35 35 35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35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36 36 36 36 37 37 37 37 37 3738 38 38 38 38 38 38 38 39 3939 39 39 39 39 41 41 41 42 46②求极差R=Max(x)-Min(x)=46-26=20(10g/m2)③分组确定组数(k):由于n∈[60,80],相对极差小于1,故暂取8组。
计算组距:i=R/k=20/8=2.5≈3 (为避免组数过多,不宜按“五留双”取2)。
确定组限:根据资料特性,第一组下限取25.5,第一组上限为25.5+3.0=28.5。
田间道路工程施工方案_2

一、田间道路工程施工程序: 首先进行道路整平, 宽度 4.5-5米, 压实前将表层腐殖土清除;路基压实后支模板、浇筑混凝土;养护、切缝。
1.测量放线根据复核后工程师批准的坐标点和水准点, 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对地形及建筑物轴线进行测量定位。
在放线时每50m设一个控制桩, 转点处另设桩, 永久性和临时控制桩均采用现浇混凝土方式进行保护。
控制桩施工完成后进行复核, 待位置及高程经复核确定无误后, 将测量资料报送工程师复核。
然后用白灰放出开挖边界线。
所有的控制桩点在施工过程中定期进行复核, 确保工程施工准确无误。
2.土方开挖及场地清理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开挖, 自卸汽车运土, 装载机配合挖掘机进行弃土堆放。
采用挖掘机及自卸汽车配合人工对开挖区域内的建筑垃圾圾、废渣以及工程师确定的其它有碍物进行清除, 清除和挖除的材料堆放在工程师指定的弃渣场。
对严重污染环境的清除料按专门规定处理。
3.开挖注意事项3.1开挖接近基底时, 预留20cm的保护层, 以保护原状土不受拢动, 以便控制边坡, 避免超挖和欠挖。
3.2施工中按设计开挖图控制开挖边坡, 确保不出现欠挖、超挖, 基础底部预留的20cm保护层待下一道工序开始时, 再人工修整到设计标高, 经验槽合格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
3.3土方开挖时, 防止邻近已有建筑物或构筑物、道路、管线等发生下沉或变形。
必要时, 采取防护措施, 并在施工中进行沉降和位移观测。
3.4施工中如发现有测量用的永久性标桩或地质、地震部门设置的长期观测点等, 要加以保护。
在敷设地上或地下管道、电缆的地段进行土方施工时, 要事先取得有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 施工中采取措施, 以防损坏管线。
3.4开挖料的利用和弃土处理开挖弃土堆放到指定的弃土区, 堆土范围及高程严格按工程师通知实施。
所有开挖土料堆土区均设自由排水设施, 保护周围环境, 并保证堆放边坡稳定。
工程师已确认的可用料, 用于填筑永久和临时工程以及用于浇筑的土石料分别堆放, 并堆放到工程师指定的地点。
田间试验记录表

田间试验记录表一、试验基本信息1. 试验名称:2. 试验目的:3. 试验类型:4. 试验期限:二、试验地点1. 试验地块编号:2. 地理位置:3. 气候条件:4. 地形地貌:三、试验作物1. 作物名称:2. 作物品种:3. 作物生长阶段:4. 作物生长状况:四、土壤类型与状况1. 土壤类型:2. 土壤pH值:3. 土壤肥力状况:4. 土壤质地:5. 土壤病虫害情况:五、试验设计1. 试验处理设置:2. 重复次数:3. 小区排列方式:4. 观察指标设定:5. 数据采集频率与方式:六、种子处理1. 种子来源:2. 种子处理方法:3. 种子处理日期:4. 播种前种子状况:七、种植与施肥1. 种植日期:2. 种植方式:3. 施肥方案:4. 施肥量与频率:5. 追肥情况:6. 其他管理措施:八、灌溉与排水1. 灌溉水源:2. 灌溉方式:3. 灌溉量与频率:4. 排水情况:5. 防涝措施:九、病虫害防治1. 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2. 防治措施及实施情况:3. 防治效果评估:4. 其他虫害或杂草防治情况:5. 使用农药名称、剂型、浓度及使用方法等详细记录。
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要求使用农药,并遵守安全使用规定。
不要使用禁用农药。
一个试验周期内的用药种类及施药次数不应过多,尽量避免在试验作物上使用杀菌剂。
如需使用,应在“其他病虫害防治情况”中记录所用农药的种类、浓度、用量及施用方法等详细信息。
如有使用烟雾剂熏蒸防治虫害的情况,应在“其他虫害防治情况”中记录所用烟雾剂的种类、使用量及施用方法等信息。
同时,还应注意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避免对非靶标生物造成伤害。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进行防治,尽可能减少农药使用量和次数。
如需使用农药,应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严格控制用药浓度和次数,遵守安全间隔期等规定,确保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2022年农机作业质量标准

翻地作业质量标准1、作业前必须进行田间清理,确保翻地作业质量。
2、抓住宜耕期、不误农时、适期耕翻,不起大块,不出明条,严禁湿翻。
3、翻地要打堑旗,打起止线,枕地线宽度为机组工作幅宽的整倍数。
4、根据农艺要求,保证达到规定耕深,各铧耕深一致,耕深误差不超过规定耕深±1cm。
5、翻后的地头整齐,百米误差不超 20cm。
6、扣垡严密整齐,不浮现回垡现象,翻后地面平整细碎,地表 10 米内高低差不超 10cm。
7、不重不漏,翻到头,翻到边,无三角区,无斜扭。
8、耕堑直,百米内直线度误差不超过 20cm。
9、耕幅一致,无跑犁漏翻现象,每犁铧(以 35cm 为准) 正负误差不超过 2cm。
10、开闭垄之间距离应在 50 米以上,开垄宽度不大于30cm ,闭垄高度不超过 10cm ,起落整齐。
11、电线杆及标桩等建造物周围翻不到位的地方必须人工挖开并整平整细。
前哨农场农机科2022 年 4 月 12 日耢地作业质量标准1、不误农时,适期耢平地,春季耢地在化冻 3cm 即可作业,严禁湿平地。
2、耢平到地头、地边、不拥土、不拖堆,往复结合线无明显凸台。
3、不漏耢,往复结合线重复不少于 15cm。
4、平后地表平整,垂直于播种方向,在 4 米宽内高低差小于 5cm。
5、平后土壤细碎,每平方米范围内,直径5cm 土块不超 3 块。
前哨农场农机科2022 年 4 月 12 日深松浅翻作业质量标准1、作业前必须进行田间茎杆粉碎处理,确保深松质量。
2、适时深松浅翻不误农时,严禁水分过大时深松浅翻作业。
3、根据农艺要求,深松达 35cm ,浅翻达到 15cm。
4、深浅一致,松到地头、地边、地角不漏格,往复耕线要准确,百米误差不超 15cm ,耕幅一致。
5、地头整齐,百米内误差不超 20cm。
6、复式作业后的土壤要平整,细碎无大块,不出堑沟,地表 10m 内高低差不超 10cm。
7、对深松浅翻不能到位的电线杆标桩等处要人工挖,达到深度一致,平整、细碎。
田间试验记录表

田间试验记录表日期: 2021年6月1日试验地点:农田A区试验作物:小麦试验项目:1. 不同施肥方案对小麦生长的影响2. 不同农药对小麦病虫害的控制效果3. 不同灌溉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一、不同施肥方案对小麦生长的影响1.1 方案一:常规施肥方案施肥量:每亩基肥50kg复合肥生长情况:小麦生长良好,茎秆高度平均为80cm,叶片绿色丰满。
1.2 方案二:减量施肥方案施肥量:每亩基肥40kg复合肥生长情况:小麦生长较常规施肥方案有所减缓,茎秆高度平均为75cm,叶片颜色稍显黄绿。
1.3 方案三:增量施肥方案施肥量:每亩基肥60kg复合肥生长情况:小麦生长较常规施肥方案更为繁茂,茎秆高度平均为85cm,叶片呈深绿色。
二、不同农药对小麦病虫害的控制效果2.1 农药A用药时间:2021年5月10日使用剂量:每亩农药A 500g防治对象:小麦赤霉病效果评价:农药A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显著,病情明显减轻。
2.2 农药B用药时间:2021年5月15日使用剂量:每亩农药B 600g防治对象:小麦蚜虫效果评价:农药B对小麦蚜虫有明显控制效果,蚜虫数量显著减少。
2.3 农药C用药时间:2021年5月20日使用剂量:每亩农药C 700g防治对象:小麦锈病效果评价:农药C对小麦锈病控制效果显著,锈病病斑明显减少。
三、不同灌溉水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3.1 水量一:正常灌溉灌溉量:每亩1000L水产量评估:预计小麦产量为500kg/亩。
3.2 水量二:少量灌溉灌溉量:每亩800L水产量评估:预计小麦产量为450kg/亩。
3.3 水量三:大量灌溉灌溉量:每亩1200L水产量评估:预计小麦产量为550kg/亩。
结论:1. 施肥方案三对小麦生长有促进作用,茎秆高度较高,叶片绿色丰满,可能会对小麦产量产生积极影响。
2. 农药A、B、C均对相应病虫害有较好的控制效果,能够有效减轻病虫害对小麦的危害。
3. 适量的灌溉水量可以提高小麦产量,但过量灌溉可能导致水分过剩,对小麦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大豆密植大垄密栽培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是在大豆三垄栽培的基础上,结合大豆平作窄行密植栽培形成的适合东北大豆产区的主要栽培技术模式。
既保留了大豆三垄栽培的深松整地、精量播种,又结合了平作窄行密植栽培的缩垄增行、合理密植,自推广以来,有效地促进了东北地区大豆单产的提高一、大豆大垄密栽培技术优点1、大豆大垄密植栽培与传统的大豆栽培方式相比较,缩小了行距,增加了株距,也就是行与行之间的距离适当缩小了,行内植株与植株之间的距离加大了,田间植株分布更加均匀,更接近于“大豆获得高产的理想种植方式———合理的相等株行距”。
2、增加了光合面积和光分布合理。
由于大垄密使植株分布得更均匀,克服了垄三栽培大行距、小株距的植株分布不匀的不足,增加了绿色面积,而且单株受光更均匀,提供了接受最大辐射光能的冠层,为提高光能利用率创造了有利条件。
高产的田间分布是能够吸收更多的光能,增加了群里光合作用效率。
3、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单位群体的干物质重量也随之增加。
4、由于增加了种植密度,因此增加了单位面积根瘤与根瘤质量,根瘤固氮量得到增加,为大豆生长提供分更多的氮素营养。
二、大垄密栽培关键技术措施(一)选地与整地1、选地:采用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需要选择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没有污染、地里没有石块、适宜机械耕作的土地。
土层深厚、连片的平川地或者缓坡地,前茬以玉米、马铃薯、小麦等为好。
2、整地:要采取秋整地措施,没有深松深翻基础的地块,要在秋季前茬作物收获以后进行秋深翻或者深松整地作业,深度压达到35cm以上,耙平,达到地表平整无堑沟、无土块。
(二)品种及处理1、品种选择:根据生态条件和市场需要选择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的秆强、耐密植、适宜机械化收获的大豆品种。
2、种子精选:在正规种子商店购买的种子都是经过精选的。
如果是自留种,要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用大豆精选机选种或人工精选,清除杂质,纯度达到99%,净度达99%,发芽率达95%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调查 100 个小区水稻产量的数据如下表 1.1 (小区计产面积 1m2,单位 10g)。
试:
表 1.1 100 个小区水稻产量(10g/m2) 编制次数分布表。
37 36 39 36 34 35 33 31 38 34 46 35 39 33 41 33 32 34 41 32 38 38 42 33 39 39 30 38 39 33 38 34 33 35 41 31 34 3,5 39 30 39 35 36 34 36 35 37 35 36 32 35 37 36 28 35 35 36 33 38 27 35 37 38 30 26 36 37 32 33 30 33 32 34 33 34 37 35 32 34 32 35 36 35 35 35 34 32 30 36 30 36 35 38 36 31 33 32 33 36 34
答: 编制次数分布表
① 制作依次表 100 个小区水稻产量依次表(10g/m2)
26 27 28 30 30 30 30 30 30 34 31 31 31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2 33 33 33 33 33 33 33 33 33 33 33 33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4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5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7 37 37 37 37 37 38 38 38 38 38 38 38 38 39 39 39 39 39 39 39 41 41 41 42 46 ② 求极差 R=Max(x)-Min(x)=46-26=20(10g/m2) ③ 分组 确定组数(k):由于 n∈[60,80],相对极差小于 1,故暂取 8 组。
计算组距:i=R/k=20/8=2.5≈3 (为避免组数过多,不宜按“五留双”取 2)。
确定组限:根据资料特性,第一组下限取 25.5,第一组上限为 25.5+3.0=28.5。
其它组依此 外推,列入表 1.3 中。
计算组中值:第一组组中值为(25.5+28.5)/2=27.0,其它依此计算,列入表 1.3 中。
② 资料归组,得出次数分布表。
表 1.3 100 个小区水稻产量次数分布表
组限
组中值/10g·m-2
次数
累积次数
25.5~28.5 28.5~31.5
27.0 30.0
3
3
10
13
31.5~34.5 34.5~37.5 37.5~40.5 40.5~43.5 43.5~46.5 合计
33.0 36.0 39.0 42.0 45.0
31
44
36
80
15
95
4
99
1
100
100
2. 根据上题次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和多边形图。
3. 测得某水稻品种的化学成分(%)如表 2.1,根据表 2.1 中数据绘制圆图。
表 2.1 某水稻品种化学成分含量
水分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粗纤维
灰分
13.0 63.0 8.0
2.0
9.0
5.0
见图 2.1。
4. 根据第一题编制的次数分布表,采用加权算法计算 100 个小区水稻产量的平均数和标
准差。
答:
5.分别计算下表中两个玉米品种的 10 个果穗长度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解释所得结果。
品种
果穗长度/cm
玉米两品种果穗长度
BS24
19 21 20 20 18 19 22 21 21 19
金皇后 16 21 24 15 26 18 20 19 22 19
答:
玉米两品种果穗长度
品种 果穗长度/cm
平 均 数标 准 差变 异 系 数 /cm /cm /%
BS24 19 21 20 20 18 19 22 21 21 19
20.0 1.25 6.24
金皇后 16 21 24 15 26 18 20 19 22 19
20.0 3.40 17.00
尽管两品种的平均果穗长度相同,但金皇后的变异程度比 BS24 大。
心得体会
记得刚上完第二章的时候老师就布置了作业,要求我们就这一章学习情况去写心得, 当时我就问我旁边的同学,你学到了什么?很多人迷茫了,上完了这门课不知道讲了什么, 学到了什么。
每个人的实际情况有点不一样的,虽然说上课内容忘了很多,但是还是有一些 收获的,起码自己以后在实际去做田间实验设计的时候,知道具体的方法步骤,这非常重要。
设计一个优秀的田间试验方案的确不容易,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
总之,在这叶茂老师这里可以学到挺多东西的,尤其在上课时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师的
学识渊博,但是老师对学生不骄不纵,低调的为人处事和谦虚认真的态度让我打心底去尊敬 她。
同时也想到了我们身边有些人吧,学识甚少、眼光短浅,还骄傲自大,把自己摆在高高 在上的位置。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么的渺小,有什么值得你去特别骄 傲的?所以我们都应该把自己的姿态放低,不懂就问,要多向身边的人学习,这样子你才能 进步得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