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

A.“兼爱”“非攻” B.实行“法治” C.“无为而治” D.“仁政”治国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体 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于中国古代的 “仁、义、信”等思想。中国古代的“仁、义、
信”思想属于( A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 色发展理念在中国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下列中
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 始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 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 名人之一。
材料
材料一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
材料二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 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 “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 政猛于虎也。”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墨子像
“非攻”墨子反对战争。他的兼 爱理想太高贵,卑微时代根本没有 准备好迎接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体现了坚守信念,矢志不渝的精神。
孟子像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开放局面,这不仅 是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争论,也是个人学术思想的发展,还 是对中国早期文化的一次总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全面 梳理,更是确立了后世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对中 国历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对当今中国的文化复 兴也有着借鉴意义,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学到很多智慧。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
核心思想是“仁”
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仁”作为处理 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体 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于中国古代的 “仁、义、信”等思想。中国古代的“仁、义、
信”思想属于( A )
A.儒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4.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 色发展理念在中国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下列中
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 始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 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的 主要代表人,世界历史文化 名人之一。
材料
材料一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
材料二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 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问: “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 政猛于虎也。”
奠定了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基础
墨子像
“非攻”墨子反对战争。他的兼 爱理想太高贵,卑微时代根本没有 准备好迎接他。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体现了坚守信念,矢志不渝的精神。
孟子像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开放局面,这不仅 是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争论,也是个人学术思想的发展,还 是对中国早期文化的一次总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全面 梳理,更是确立了后世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对中 国历史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对当今中国的文化复 兴也有着借鉴意义,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学到很多智慧。
孔子的政治、思想主张
核心思想是“仁”
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将“仁”作为处理 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26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 老子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 著名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 1、主要思想: 1顺应自然(道法自然); ★★借鉴或启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 相处。 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 以相互转化(相关成语“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借鉴或启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 待问题。 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
2.“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在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 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在政治上,商鞅等的变法使封建制度 得以确立。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碰撞 正是政治经济大变革的反映
学派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墨子 孟子 荀子
你认为哪一个学派的 主张对战国时期的统 治者来说最有用?
法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兼爱”“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
大 长 快乐 祸
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 哪一学派?
小 短 悲伤 福
道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 和大教育家。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 记述了孔子言论) 核心思想:“仁”; ★★借鉴或启示:以人为本 政治主张:主张“以德治国”; ★★借鉴或启示:构建和谐社会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 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 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主张“有教无类”。
根据以上内容,结合课本,完成下面的表格
一、 老子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 著名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 1、主要思想: 1顺应自然(道法自然); ★★借鉴或启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 相处。 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 以相互转化(相关成语“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借鉴或启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 待问题。 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
2.“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在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 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在政治上,商鞅等的变法使封建制度 得以确立。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碰撞 正是政治经济大变革的反映
学派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墨子 孟子 荀子
你认为哪一个学派的 主张对战国时期的统 治者来说最有用?
法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兼爱”“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
大 长 快乐 祸
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 哪一学派?
小 短 悲伤 福
道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 和大教育家。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 记述了孔子言论) 核心思想:“仁”; ★★借鉴或启示:以人为本 政治主张:主张“以德治国”; ★★借鉴或启示:构建和谐社会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 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 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主张“有教无类”。
根据以上内容,结合课本,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8课-百家争鸣(2024版)

孔子学说与《论语》
《论语》由其弟子整理,记载了孔子的言论的书。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影响
1、孔子的学说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2、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百家争鸣
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B
2.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法治”
B
3.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 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思想主张: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主张: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主要成就: 《老子》又称《道德经》。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春秋时期
国家:鲁国人
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主张:1、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2、反对苛政,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
教育成就:1、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2、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3、主张“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育”4、总结教育规律、原则和方法
文化成就:1、整理古代重要文献2、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3、将思想整理成《论语》
道家
老子
春秋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
庄子
战国
《论语》由其弟子整理,记载了孔子的言论的书。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影响
1、孔子的学说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2、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百家争鸣
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B
2.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法治”
B
3.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 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思想主张: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主张: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主要成就: 《老子》又称《道德经》。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春秋时期
国家:鲁国人
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主张:1、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2、反对苛政,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
教育成就:1、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2、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3、主张“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育”4、总结教育规律、原则和方法
文化成就:1、整理古代重要文献2、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3、将思想整理成《论语》
道家
老子
春秋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
庄子
战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18张PPT)

孟子名片
亚圣 孟子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 代表人物
主张:“仁政”
“民贵君轻”
孟子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主张:“礼制” “人性本恶”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 “学不可以已”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的宋国人。 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著名思想家、 哲学家。
主张:治国要顺应 自然和民心
著作:《庄子》
墨家学派创始人
《论语》
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 《孟子》
荀子
道 老子 家
庄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
兵家 孙武
战国
春秋 晚期 战国
“礼制” 朴素辩证思想 、 “无为而治”
主张道法自然,顺应民心
《荀子》 《道德经》 《庄子》
战国 “兼爱”“非攻”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墨子》
战国 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战国 灵活多变的战略战术
名翟,战国时鲁国 人。墨家学派创始人。 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 政治家、军事家。 主张:“兼爱” “非攻”
选贤任能、提倡节俭
著作:《墨子》
法家学派创始人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 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 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 散文家。
主张:以法治国;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著作:《韩非子》
兵家学派创始人
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著 名军事家,政治家,尊称 兵圣或孙子,又称“兵家 至圣”
《韩非子》
《孙子兵 法》
1、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儒法道的主张有何不同?
治 儒: 以礼治国
国 主
道: 无为而治
张 法: 以法治国
2、哪一家思想学说最适合当时时代的发展?
答:法家。因为它主张实行“法治”, 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君主统治人 民,建立强大的封建中央政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7张PPT)

阅读书本P36,完成下面的表格。
老子
姓 名:
年代: 国籍:
春秋时期 楚国
《道德经》书影
李耳
创立的学派: 道家学派 思想观点:
顺应自然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 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政治主张:
约公元前571年~公 元前471年
“无为而治”
重要著作: 地位:
《道德经》 (道家的经典)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 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 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课堂练习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B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C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 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一、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家学派代 表人
孔 子
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 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 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 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 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2、 “诸子百家”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 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3、 “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三、百家争鸣
4、 “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老子
姓 名:
年代: 国籍:
春秋时期 楚国
《道德经》书影
李耳
创立的学派: 道家学派 思想观点:
顺应自然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 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政治主张:
约公元前571年~公 元前471年
“无为而治”
重要著作: 地位:
《道德经》 (道家的经典)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 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 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课堂练习
1.春秋时期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的思想家是(B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C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 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 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
一、孔子和儒家学说
儒家学派代 表人
孔 子
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 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 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 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 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 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2、 “诸子百家”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 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3、 “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三、百家争鸣
4、 “诸子百家”为何而“争鸣”?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24张PPT)2023_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A.农耕文明出现
B.分封制的衰落
D
● C.早期国家产生
D.思想百家争鸣
●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引用 的“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这一观点出自于( )
● A.老子
B.孔子
● C.墨子
D.韩非
C
● 战国时代是我国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亚圣”孟子思想的是( )
B.墨家
● C.法家 C 可以相互转化
学
政治上主张“ __无_为_而__治__”
说
其学说集中在《 _老__子_》一书中
老子像
为孔子设计名片
姓名: 孔子 时代: 春秋时期 籍贯: 鲁国 相关著作:《论语》、《春秋》 身份: 儒家学派创始人
初识孔子、了解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年鲁国人,中国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 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走近孔子、了解主张 探究: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 土断垣(yuán),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 对财产的损失只字未提。
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
爱人(仁)
走近孔子、了解主张 探究: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 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 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百家争第鸣8课 百家争鸣
一 老子和道家
百家争鸣
二 孔子和儒家
三 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 的深远影响。
春秋争霸形势图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17张PPT

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
反对苛政。
儒家创始人、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教育家孔子
1、创办私学 2、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整理文献资料《春秋》 4、言行存于《论语》
学 代表 派
思想主张
道
老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都有对立两面(塞翁失马、以柔克刚)
家
庄子
顺其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
儒
孔子
1、“仁 2、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3、有教无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孟 主张“仁政”
子
民贵君轻 反对非正义战争
荀
子
主张“礼治”
明确尊卑等级
战国时期 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 子
主张“兼爱”“非攻”
反对奢侈,提倡节俭
战国时期 法家代表人:韩非
韩
主张“以法治国”
非
反对空谈仁义,提倡集权与专制
子
说出你认为在当时(战国时期)最受统 治者欢迎和最不受欢迎的学派并说明理由。
经济:铁犁牛耕, 经济大发展
政治:社会大动荡 各国为争霸招揽人才
文化:私学兴盛 文化发展
思想上:顺应自然,万物都有对 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塞翁失马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以政柔治克上刚:无为而治。 …….
道家创始人 春秋时期,楚国人
《道德经》书影
孔
核心思想:仁
子
思想上:爱心、同情心
根据材料,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
材料: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 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道德• 准其促则中;进,道儒了家家学思思说想想构孕成和育了了2学0我0国术0多传的年统传文繁统化思荣中想的的政哲治学理基想础和; 法家• 思是想中我的国变革古精代神,第成为一历次代进思步想思想文家化、政发治家展改高革 峰 图治• 的它对理们论后共武同世器构。文造了化中发华民展族传有统深文化远的影基本响精神。“百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25张PPT)

“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 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 采用。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仁”;“爱人”;“为政以德”;办私学; 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儒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荀子 战国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
• B.就由他去讲,讲到他不想讲为止, 让他自己觉悟(道家)
• C.要制定一些制度,对讲话者采取 惩罚措施(法家)
课堂小结
“从孔子那里 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 一股正气;从墨子 那里我读到一腔热 血;在韩非那里我 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 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 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
2.老子的思想
一、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世间万物都有自然规律。世间万物 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老子的思想
一、老子
相传老子晚年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说: “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是我柔软的舌头还在。”
2.孔子的思想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仁政,以德治国、以礼治国。
22..孔孔子子的的思思想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
学生 孟懿子 南宫敬叔 端木赐 颜回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2.百家争鸣概况
三、百家争鸣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发展了老子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2.百家争鸣概况
三、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 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三、百家争鸣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 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2.百家争鸣概况
三、百家争鸣
荀子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 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 的思想家、教育家。
再见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 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百家争鸣的影响
三、百家争鸣
1.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 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
2.为中国古代文化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 分深远的影响。
课堂小结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对 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反映了战国时代大 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特征,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生动 写照,彰显了当时中国人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
——《论语·为政》
2.孔子的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zxxkw
1.百家争鸣的背景
今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竟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 ,失士则亡之秋也。 ——《孔从子卷二·居卫第七》
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崩溃,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2.百家争鸣概况
三、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聚众讲学,研讨学术, 著书立说。因观点不同相互辩论,相 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史 称百家争鸣。
以柔克刚 朴素的辩证法 无为(与世无争),不够积极,有消极的一面。
1.孔子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 年鲁国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 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孔子的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樊迟(孔子弟子)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已所不欲,务施于人。 ”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论语》
根据材料,说说孔子提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什么?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具有爱心和同情心。设
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
2.孔子的思想
材料一: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 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 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 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 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 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 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一、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他做过周朝 的史官,掌管王室的藏书,知识非常渊博。 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而且对他评 价很高。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有著作 《道德经》(又名《老子》)留世。
1.老子其人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 《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 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 经》,并分为81章。被誉为万经之王。
稷下学宫论战想象图
2.百家争鸣概况
三、百家争鸣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 ,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 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主张 “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互伐 兼并、残害生命。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 ,提倡节俭。
2.百家争鸣概况
新课导入
领域 经济上
政治上
新的现象 铁制农具的发明与推广 牛耕技术的发明与推广 西周以来,井田制开始瓦解 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地位下降 诸侯势力开始崛起,开始争霸和兼
并 部分诸侯想文化之变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1.老子其人
冉雍
家庭情况 鲁国贵族 鲁国贵族 富商 “居陋巷” “贱人之子”
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的对象。
2.孔子的思想
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发现和总结 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老子的思想
一、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世间万物都有自然规律。世间万物 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老子的思想
一、老子
相传老子晚年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说: “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是我柔软的舌头还在。”
2.孔子的思想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为政》
材料三: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仁政,以德治国、以礼治国。
22..孔孔子子的的思思想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
学生 孟懿子 南宫敬叔 端木赐 颜回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2.百家争鸣概况
三、百家争鸣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 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 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
发展了老子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2.百家争鸣概况
三、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 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三、百家争鸣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 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 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2.百家争鸣概况
三、百家争鸣
荀子名况,号卿。战国时赵国人。 战国末期儒家学派中的大师,战国时期 的思想家、教育家。
再见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 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3.百家争鸣的影响
三、百家争鸣
1.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 第一次思想文化的高峰
2.为中国古代文化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 分深远的影响。
课堂小结
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对 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反映了战国时代大 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特征,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生动 写照,彰显了当时中国人的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
——《论语·为政》
2.孔子的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zxxkw
1.百家争鸣的背景
今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竟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 ,失士则亡之秋也。 ——《孔从子卷二·居卫第七》
生产力发展,旧的社会制度崩溃,新的社会制度确立。
2.百家争鸣概况
三、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聚众讲学,研讨学术, 著书立说。因观点不同相互辩论,相 互抨击;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史 称百家争鸣。
以柔克刚 朴素的辩证法 无为(与世无争),不够积极,有消极的一面。
1.孔子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 年鲁国人,中国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 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孔子的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樊迟(孔子弟子)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已所不欲,务施于人。 ” 子曰:“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
——《论语》
根据材料,说说孔子提出的为人处世的准则是什么?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具有爱心和同情心。设
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
2.孔子的思想
材料一: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 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 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 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 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 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 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一、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楚国人。他做过周朝 的史官,掌管王室的藏书,知识非常渊博。 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很多问题,而且对他评 价很高。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有著作 《道德经》(又名《老子》)留世。
1.老子其人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 《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 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 经》,并分为81章。被誉为万经之王。
稷下学宫论战想象图
2.百家争鸣概况
三、百家争鸣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 ,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 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主张 “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互伐 兼并、残害生命。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 ,提倡节俭。
2.百家争鸣概况
新课导入
领域 经济上
政治上
新的现象 铁制农具的发明与推广 牛耕技术的发明与推广 西周以来,井田制开始瓦解 周王室衰微,周天子地位下降 诸侯势力开始崛起,开始争霸和兼
并 部分诸侯想文化之变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1.老子其人
冉雍
家庭情况 鲁国贵族 鲁国贵族 富商 “居陋巷” “贱人之子”
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扩大了教育的对象。
2.孔子的思想
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发现和总结 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