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ppt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美课件(共33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精美课件(共33张PPT)

孟子
荀子
儒 家
墨子 韩非子
庄子
墨 家
法 家
道 家
百家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 为数量多《汉书.译文志》上 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 法家、阴阳家、名家、杂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 家。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许多问题亟 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 兵等,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 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夏商西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从孔子那里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 墨子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 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自学导航
认真阅读教材第36.37页,找到下面问题的答案,并在课本中 及时作出标注。
1、老子和孔子生活在哪个时期,分别是哪个
儒家的发展
儒家档案
创始人 战国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主要思想 1.主张实行“仁政” 1.主张实行 “礼治” 2.“民贵君轻”
《孟子》 1. “施仁政,行王道。”
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
民贵君轻
道家的发展
道家档案
创始人 老子 战国代表 庄子 主要思想 1.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和孔子的主要思想分别是 什么?
老子与道家学派
老子档案
姓名 李耳
主要思想 国籍 楚国 1.自然法则 年代 春秋 2.对立面相互转化,辩证法 学派 道家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经典 著作 《道德经》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 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 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26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 老子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 著名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 1、主要思想: 1顺应自然(道法自然); ★★借鉴或启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 相处。 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 以相互转化(相关成语“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借鉴或启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 待问题。 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
2.“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在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 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在政治上,商鞅等的变法使封建制度 得以确立。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碰撞 正是政治经济大变革的反映
学派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墨子 孟子 荀子
你认为哪一个学派的 主张对战国时期的统 治者来说最有用?
法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兼爱”“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
大 长 快乐 祸
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 哪一学派?
小 短 悲伤 福
道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 和大教育家。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 记述了孔子言论) 核心思想:“仁”; ★★借鉴或启示:以人为本 政治主张:主张“以德治国”; ★★借鉴或启示:构建和谐社会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 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 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主张“有教无类”。
根据以上内容,结合课本,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共34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共34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老子:也称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思想 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崇尚“自然”,主 张“无为”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 立面,如难与易、长与短、 祸与福、强与弱,而且对 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老子主张“无为”;意思 是——事物是矛盾对立的, 但可以互相转化;守静可以 以弱胜强。
孟子
儒家学派代表人
孟 子
生平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 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 代表之一。
思想主张
提出“春秋无义战”, 反对战争,“仁政”治国, 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著作
《孟子》
孟子故居
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
约前372~前289 孟轲 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后世尊为“亚圣” 继承并发展孔子思想 提出“仁政”
①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人人都有受教育 的机会。
②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 教育。
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产生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 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 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1、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就了思想和言论的空 前自由; 2、私学的兴起和学术自由,造就了一批思想家; 3、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墨子》书影
《墨子》是研究墨翟思想的最重要资料,现存53篇,大部分是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翟言 论的记述。
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 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 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 家喜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共22张PPT)
• 考试成绩发布了,小明的成绩不理想,他转 念又想,失败是成功之母,下次会更好,坏事 说不准变成了好事!
• 晚上,小明收看新闻节目,新闻报道了近几 年我国法制建设的诸多成就,令人欣喜!
•新闻也报道了动荡的中东地区,小明发现在和 平为主流的今天,一些国家却仍受到战争的威 胁,让人同情,让人痛心!
感悟历史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论语·颜渊》
教育:创办私学,因材施教
论 语

•有教无类。

—《 论语·卫灵公》
感知历史
哲学:事物都有对立面 可以相互转化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

墓 出 土 帛 书 《 老 子
湖 南 长 沙 马 王 堆
政治:顺应自然 无为而治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12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慧悟历史
有人说百家争鸣的真精神是思想自由与包容, 只有集思广益,才能兼听则明,只有兼收并蓄, 才能百花齐放。学习本课后你获得了哪些启示呢? 今天我们应如何促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呢?
慧悟历史海纳百 Nhomakorabea文化的繁荣发展离不开
有川
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百家争鸣 容


慧悟历史
推荐书目
《现代儒学的回顾与展望》 余英时 三联书店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上午6时37分16秒06:37:1621.8.12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上午6时37分21.8.1206:37August 12, 2021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18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18张PPT))

D
A.儒家与道家 B.墨家与道家 C.儒家与兵家 D.儒家与法家
2.百家争鸣的表现?
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孔子、老子等伟大思想家,而且出现了“百家争 鸣”的局面。其中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力最大。
3.百家争鸣的影响? 促进了思想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是中国历史 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
儒家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是谁?他有什么主张?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墨子
2.根据孔子言论整理成的书是( C )
A.《春秋》 B.《尚书》C.《论语》D.《诗经》
3.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D是( )
A.老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Hale Waihona Puke 4.孔子生活在( A )A.春秋晚期 B.战国初期 C.春秋早期 D.战国晚期
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B )
孟子,战国时邹国人,著有《孟子》一书
1)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 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 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的道德准则 2)宣扬为统治阶级辩护的思想。 后世把孔子和孟子合称孔孟
道家的另一个代表是谁?他有什么主张?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 子的道家思想,著有《庄 子》一书,后人把他和老 子合称为老庄。主张“朴 素的辨证思想”
第8 课 百家争鸣
“诸子百家”中各家的代表人物是谁?
儒家: 孔子、孟子
道家: 老子、庄 子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
兵家: 孙子、孙 膑
一、老子
老子 ,姓李,名耳,又称 老聃,春秋末期人。著作有 《老子》也叫《道德经》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24张PPT)2023_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24张PPT)2023_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A.农耕文明出现
B.分封制的衰落
D
● C.早期国家产生
D.思想百家争鸣
●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引用 的“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这一观点出自于( )
● A.老子
B.孔子
● C.墨子
D.韩非
C
● 战国时代是我国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亚圣”孟子思想的是( )
B.墨家
● C.法家 C 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上主张“ __无_为_而__治__”

其学说集中在《 _老__子_》一书中
老子像
为孔子设计名片
姓名: 孔子 时代: 春秋时期 籍贯: 鲁国 相关著作:《论语》、《春秋》 身份: 儒家学派创始人
初识孔子、了解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年鲁国人,中国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 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走近孔子、了解主张 探究: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 土断垣(yuán),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 对财产的损失只字未提。
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
爱人(仁)
走近孔子、了解主张 探究: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 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 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百家争第鸣8课 百家争鸣
一 老子和道家
百家争鸣
二 孔子和儒家
三 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 的深远影响。
春秋争霸形势图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17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17张PPT

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
反对苛政。
儒家创始人、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教育家孔子
1、创办私学 2、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整理文献资料《春秋》 4、言行存于《论语》
学 代表 派
思想主张

老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都有对立两面(塞翁失马、以柔克刚)

庄子
顺其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

孔子
1、“仁 2、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3、有教无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孟 主张“仁政”

民贵君轻 反对非正义战争


主张“礼治”
明确尊卑等级
战国时期 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 子
主张“兼爱”“非攻”
反对奢侈,提倡节俭
战国时期 法家代表人:韩非

主张“以法治国”

反对空谈仁义,提倡集权与专制

说出你认为在当时(战国时期)最受统 治者欢迎和最不受欢迎的学派并说明理由。
经济:铁犁牛耕, 经济大发展
政治:社会大动荡 各国为争霸招揽人才
文化:私学兴盛 文化发展
思想上:顺应自然,万物都有对 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塞翁失马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以政柔治克上刚:无为而治。 …….
道家创始人 春秋时期,楚国人
《道德经》书影

核心思想:仁

思想上:爱心、同情心
根据材料,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
材料: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 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道德• 准其促则中;进,道儒了家家学思思说想想构孕成和育了了2学0我0国术0多传的年统传文繁统化思荣中想的的政哲治学理基想础和; 法家• 思是想中我的国变革古精代神,第成为一历次代进思步想思想文家化、政发治家展改高革 峰 图治• 的它对理们论后共武同世器构。文造了化中发华民展族传有统深文化远的影基本响精神。“百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25张PPT)

“百家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 立说,广收门徒,针对社会问题, 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以期待统治者 采用。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仁”;“爱人”;“为政以德”;办私学; 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儒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
荀子 战国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
• B.就由他去讲,讲到他不想讲为止, 让他自己觉悟(道家)
• C.要制定一些制度,对讲话者采取 惩罚措施(法家)
课堂小结
“从孔子那里 我读到一颗爱心; 在孟子那里我读到 一股正气;从墨子 那里我读到一腔热 血;在韩非那里我 读到一双冷眼。”
——易中天
1、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2、你们应该培养对自己,对自己的力量的信心,百这种信心是靠克服障碍,培养意志和锻炼意志而获得的。 3、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 的威力。6、永远没有人力可以击退一个坚决强毅的希望。7、意大利有一句谚语:对一个歌手的要求,首先是嗓子、嗓子和嗓子……我现在按照这一公式拙劣地摹仿为:对 一个要成为不负于高尔基所声称的那种“人”的要求,首先是意志、意志和意志。8、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发现者,尤其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发现者,需要勇气才能无视他人的冷漠和怀疑,才能坚持自己发现的意志,并把研究继续下去。11、我的本质不是我的意志的结果, 相反,我的意志是我的本质的结果,因为我先有存在,后有意志,存在可以没有意志,但是没有存在就没有意志。12、公共的利益,人类的福利,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 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13、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14、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 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平上。15、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使我动摇。16、即使 遇到了不幸的灾难,已经开始了的事情决不放弃。17、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18、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 去。19、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20、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1、意志坚强,就会战胜恶运。22、只有刚强的人,才有神 圣的意志,凡是战斗的人,才能取得胜利。23、卓越的人的一大优点是:在不利和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挠。24、疼痛的强度,同自然赋于人类的意志和刚度成正比。25、能 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26、钢是在烈火和急剧冷却里锻炼出来的,所以才能坚硬和什么也不怕。我们的一代也是这样的在斗争中和可怕的考验中 锻炼出来的,学习了不在生活面前屈服。2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28、立志不坚,终不济事。29、功崇惟志,业广惟勤。30、一个崇高 的目标,只要不渝地追求,就会居为壮举;在它纯洁的目光里,一切美德必将胜利。31、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32、您得相 信,有志者事竟成。古人告诫说:“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只有当勉为其难地一步步向它走去的时候,才必须勉为其难地一步步走下去,才必须勉为其难地去达到它。33、 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34、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35、一个人所能做的就是做出好榜样,要有勇气在风 言风语的社会中坚定地高举伦理的信念。36、即使在把眼睛盯着大地的时候,那超群的目光仍然保持着凝视太阳的能力。37、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 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38、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39、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 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4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41、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42、生命里最重 要的事情是要有个远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与坚持来完成它。43、事业常成于坚忍,毁于急躁。我在沙漠中曾亲眼看见,匆忙的旅人落在从容的后边;疾驰的骏马落在后头, 缓步的骆驼继续向前。44、有志者事竟成。45、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46、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47、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 48、思想的形成,首先是意志的形成。49、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50、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我终 生的等待,换不来你刹那的凝眸。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真正的爱,应该超越生命的长度、心灵的宽度、灵魂的深度。生活真象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人格的完善是本,财富的确立是末能力可以慢 慢锻炼,经验可以慢慢积累,热情不可以没有。不管什么东西,总是觉得,别人的比自己的好!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出世间的绝唱。对时间的价值没有没有深切认识的人,决不会坚韧勤勉。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不要因为寂寞而恋爱,孤独是为了幸福而 等待。每天清晨,当我睁开眼睛,我告诉自己:我今天快乐或是不快乐,并非由我所遭遇的事情造成的,而应该取决于我自己。我可以自己选择事情的发展方向。昨日已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15
兵家
• 创始人:孙武(春秋末期) • 主要思想: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 代表人:孙膑()
16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 “以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 反对战争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
19
“百家争鸣”的原因
1、经济:社会经济的大发展 2、政治:社会制度的巨变 3、文化:私学的兴盛;各派间的相互影响 4、现实需要:各国统治者争霸的需要
20
“百家争鸣”的影响
1、促进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 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 化的发展奠定基础。
2、对后世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势相结合。 (2)、依法治国,建立
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韩非
14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
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
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

民,皆守株之类也。”


请思考:韩非子《守株待免》的故事反映了法家 什么样的政治观点?
①认为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②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
21
目标升华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历史知 识,你有何收获或感悟?
22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诸子百家简表
代表人物 时代
主要主张或著作
孔子
孟子 老子、庄子
墨子 韩非子
“仁爱”、“克己复 春秋晚期 礼”“有教无类”、“因
战国时期
材施教” “仁政”“民贵”“君
春秋晚期、战国
轻一”切…事…物有对立面且可 互相转化、“无为”
17
17
一个人如果同时具有孔子提倡的 爱心、孟子的正义、墨子的实践、 韩非子的直面人生、老子的智、庄 子的慧、荀子的自强,就一定能成 为杰出的人。
-----易中天
18
合作探究:“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影响
结合课本P38-39页,3分钟之后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 争鸣”的原因是什么? 有什么最大意义?
战国前期
“兼爱”“非攻”
战国时期
“法治”、加强中 央集权和君主权力
孙子
春秋末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
战国时期
“事备而后动”
23
当堂诊学
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为塑造中华民族
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
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A)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过去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很生动逼真的一 只蝴蝶,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 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是 我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 中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 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13
4、法家思想
韩非思想: (1)、治国要法、术、
主要观点
4
独立自学1:春秋后期的老子和孔子阅读教材PΒιβλιοθήκη 6-37,期待你4分钟之后精彩的回答。
1、老子的思想有哪些? 2、孔子的贡献是什么?
5
1、老子的思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道法自然;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事物都有对立面,可以相互转化;
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 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3)无为而治。
6
2、春秋孔子-儒家创始人
领域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主要内容
政治 思 思想 想 学 说 教育
思想
“仁”(核心); 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教育规律,教学原则和方法。
言论被总结为《论语》;
文化贡献
整理文化典籍,《诗》《书》《礼》
《易》《春秋》。
7
7
:说说孔子的名言
百家 争鸣
七年级人教版历史第8课
1
学习目标
1、知道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兵家 诸家的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2、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 原因及意义。 3、感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博大精深。
2
课题导入
2500年前的文化地图
3
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问题。 学派 代表人物 墨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兵家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君子坦荡荡, 小人常戚戚。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
独立自学二:百家争鸣
阅读P38—39,5分钟之后回答 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各派的代表人 物及其主张分别是什么?
9
1、墨家思想
思想: (1)“兼爱”,“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2、下列孔子的教育主张,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等级
贵贱的是( A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只是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D当仁不让于师也
24
非攻” (2)“尚贤” (3)“节用”
墨子
10
2、儒家思想
孟子思想:
(1)“仁政” (2)“民贵君轻

荀子思想:
(1)“礼治”
孟子
荀子
11
3、道家思想
庄子思想: (1)、治国要顺应自然
和民心。 (2)、追求精神自由,
保持独立人格。
12
庄周梦蝶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 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ú然周也。不 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 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