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共26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 老子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 著名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 1、主要思想: 1顺应自然(道法自然); ★★借鉴或启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 相处。 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 以相互转化(相关成语“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借鉴或启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 待问题。 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
2.“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在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 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在政治上,商鞅等的变法使封建制度 得以确立。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碰撞 正是政治经济大变革的反映
学派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墨子 孟子 荀子
你认为哪一个学派的 主张对战国时期的统 治者来说最有用?
法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兼爱”“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
大 长 快乐 祸
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 哪一学派?
小 短 悲伤 福
道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 和大教育家。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 记述了孔子言论) 核心思想:“仁”; ★★借鉴或启示:以人为本 政治主张:主张“以德治国”; ★★借鉴或启示:构建和谐社会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 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 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主张“有教无类”。
根据以上内容,结合课本,完成下面的表格
一、 老子
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 著名的大思想家、大哲学家。) 1、主要思想: 1顺应自然(道法自然); ★★借鉴或启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 相处。 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 以相互转化(相关成语“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
★★借鉴或启示:我们应该辩证地看 待问题。 政治主张:主张“无为而治”。
2.“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学派影响最大
在经济上,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 广,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
在政治上,商鞅等的变法使封建制度 得以确立。思想文化领域的激烈碰撞 正是政治经济大变革的反映
学派 代表人物 生活年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儒家
道家
墨子 孟子 荀子
你认为哪一个学派的 主张对战国时期的统 治者来说最有用?
法家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兼爱”“非攻” “知己知彼” 朴素的辩证法
大 长 快乐 祸
这体现了一种什么思想? 哪一学派?
小 短 悲伤 福
道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 教学方法 教学对象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 和大教育家。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 记述了孔子言论) 核心思想:“仁”; ★★借鉴或启示:以人为本 政治主张:主张“以德治国”; ★★借鉴或启示:构建和谐社会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 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 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 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主张“有教无类”。
根据以上内容,结合课本,完成下面的表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共34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老子:也称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思想 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崇尚“自然”,主 张“无为”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 立面,如难与易、长与短、 祸与福、强与弱,而且对 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老子主张“无为”;意思 是——事物是矛盾对立的, 但可以互相转化;守静可以 以弱胜强。
孟子
儒家学派代表人
孟 子
生平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 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 代表之一。
思想主张
提出“春秋无义战”, 反对战争,“仁政”治国, 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著作
《孟子》
孟子故居
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
约前372~前289 孟轲 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后世尊为“亚圣” 继承并发展孔子思想 提出“仁政”
①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人人都有受教育 的机会。
②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 教育。
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产生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 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 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1、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就了思想和言论的空 前自由; 2、私学的兴起和学术自由,造就了一批思想家; 3、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墨子》书影
《墨子》是研究墨翟思想的最重要资料,现存53篇,大部分是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翟言 论的记述。
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 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 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 家喜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
一、老子
老子:也称老聃,姓李名耳,春秋时期楚国人,思想 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崇尚“自然”,主 张“无为”
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 立面,如难与易、长与短、 祸与福、强与弱,而且对 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老子主张“无为”;意思 是——事物是矛盾对立的, 但可以互相转化;守静可以 以弱胜强。
孟子
儒家学派代表人
孟 子
生平
名轲,字子舆,战国时 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 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 代表之一。
思想主张
提出“春秋无义战”, 反对战争,“仁政”治国, 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
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
著作
《孟子》
孟子故居
位于山东省邹城市
孟子
约前372~前289 孟轲 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后世尊为“亚圣” 继承并发展孔子思想 提出“仁政”
①广开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人人都有受教育 的机会。
②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给予不同的 教育。
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产生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 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 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1、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就了思想和言论的空 前自由; 2、私学的兴起和学术自由,造就了一批思想家; 3、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
《墨子》书影
《墨子》是研究墨翟思想的最重要资料,现存53篇,大部分是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翟言 论的记述。
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 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 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 家喜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 历史 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共24张PPT)

当时,各学派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
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 问题。各个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 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 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成为“百家争鸣”。
课堂小结
学派 代表人物 代表作
主要思想观点
苛政猛于虎
为政以德
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 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他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 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岀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孔子 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做出了巨 大贡献。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鲁国 人,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要 求人民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 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提 出要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 节俭。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 派的代表人物,提倡 “仁政”治国,提出统 治阶级不要过分盘剥人 民;“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得民心 者得天下”反对一切非 正义的战争。“
欲:想要。立,站立。而,表转折,才能够。 立人,使动用法,使人站立,意思是把摔倒 的人扶起来。达,腾达。达人,使动用法, 使人腾达,意思是周济需要帮助的人。 此句意指: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 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 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 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 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 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 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 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8课-百家争鸣(2024版)

孔子学说与《论语》
《论语》由其弟子整理,记载了孔子的言论的书。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影响
1、孔子的学说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2、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百家争鸣
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B
2.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法治”
B
3.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 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思想主张: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主张: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主要成就: 《老子》又称《道德经》。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春秋时期
国家:鲁国人
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主张:1、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2、反对苛政,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
教育成就:1、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2、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3、主张“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育”4、总结教育规律、原则和方法
文化成就:1、整理古代重要文献2、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3、将思想整理成《论语》
道家
老子
春秋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
庄子
战国
《论语》由其弟子整理,记载了孔子的言论的书。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影响
1、孔子的学说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重要影响2、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百家争鸣
背景: 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B
2.下列哪一观点体现老子的思想主张( ) A.“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B.“无为而治” C.“民贵君轻” D.“法治”
B
3.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 的思想来自于( )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思想主张: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2、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政治主张: 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主要成就: 《老子》又称《道德经》。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老子学说的核心是“道”。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
时期:春秋时期
国家:鲁国人
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主张:1、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2、反对苛政,只有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
教育成就:1、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2、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3、主张“因材施教”和“启发式教育”4、总结教育规律、原则和方法
文化成就:1、整理古代重要文献2、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3、将思想整理成《论语》
道家
老子
春秋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
庄子
战国
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24张PPT)2023_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A.农耕文明出现
B.分封制的衰落
D
● C.早期国家产生
D.思想百家争鸣
●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引用 的“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这一观点出自于( )
● A.老子
B.孔子
● C.墨子
D.韩非
C
● 战国时代是我国思想发展的黄金时代。下列属于“亚圣”孟子思想的是( )
B.墨家
● C.法家 C 可以相互转化
学
政治上主张“ __无_为_而__治__”
说
其学说集中在《 _老__子_》一书中
老子像
为孔子设计名片
姓名: 孔子 时代: 春秋时期 籍贯: 鲁国 相关著作:《论语》、《春秋》 身份: 儒家学派创始人
初识孔子、了解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年鲁国人,中国 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 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走近孔子、了解主张 探究: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 土断垣(yuán),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 对财产的损失只字未提。
这个故事体现了孔子什么思想?
爱人(仁)
走近孔子、了解主张 探究: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 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 “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 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 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百家争第鸣8课 百家争鸣
一 老子和道家
百家争鸣
二 孔子和儒家
三 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 的深远影响。
春秋争霸形势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课件

力 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的 提
——社会大发展(经济)
高
文化上:思想领域活跃,人才辈出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部 编人教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8课百 家争鸣 课件(16 张)
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和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 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战国时期的代表学说
学派 墨家 儒家
道家
代表 墨子 孟子 荀子 庄子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部 编人教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8课百 家争鸣 课件(16 张)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部 编人教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8课百 家争鸣 课件(16 张)
治国方略
以德治国 以礼治国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礼记·檀弓下》。 1.反对苛政,统治者要实行德政,使人民信服,社会才会稳定。 2.以礼治国,恢复周礼来维系社会秩序。
——《论语·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答: 1.“为政以德”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体现出民本思想, 有利于改善民生。 2.这些对今天提倡的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有借鉴意义。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部 编人教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8课百 家争鸣 课件(16 张)
3.在教学中,孔子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有教无类 注重道德教育 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温故而知新——学习方法
优秀课件PPT公开课优质课PPT课件部 编人教 版七年 级历史 上册第 8课百 家争鸣 课件(16 张)
03
百家争鸣
•
••
虚指 自由争辩 发表见解
取长补短 相互融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17张PPT

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
反对苛政。
儒家创始人、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教育家孔子
1、创办私学 2、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3、整理文献资料《春秋》 4、言行存于《论语》
学 代表 派
思想主张
道
老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都有对立两面(塞翁失马、以柔克刚)
家
庄子
顺其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
儒
孔子
1、“仁 2、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3、有教无类、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
孟 主张“仁政”
子
民贵君轻 反对非正义战争
荀
子
主张“礼治”
明确尊卑等级
战国时期 墨家创始人:墨子
墨 子
主张“兼爱”“非攻”
反对奢侈,提倡节俭
战国时期 法家代表人:韩非
韩
主张“以法治国”
非
反对空谈仁义,提倡集权与专制
子
说出你认为在当时(战国时期)最受统 治者欢迎和最不受欢迎的学派并说明理由。
经济:铁犁牛耕, 经济大发展
政治:社会大动荡 各国为争霸招揽人才
文化:私学兴盛 文化发展
思想上:顺应自然,万物都有对 立面,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塞翁失马 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以政柔治克上刚:无为而治。 …….
道家创始人 春秋时期,楚国人
《道德经》书影
孔
核心思想:仁
子
思想上:爱心、同情心
根据材料,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
材料: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 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道德• 准其促则中;进,道儒了家家学思思说想想构孕成和育了了2学0我0国术0多传的年统传文繁统化思荣中想的的政哲治学理基想础和; 法家• 思是想中我的国变革古精代神,第成为一历次代进思步想思想文家化、政发治家展改高革 峰 图治• 的它对理们论后共武同世器构。文造了化中发华民展族传有统深文化远的影基本响精神。“百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27张PPT)

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 看待问题的思想。 我认为有用。它使人认识到: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 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回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 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思想主张
三、百家争鸣
1、何谓“百家”?
“百家”指的是“诸子百家”,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 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
2、“诸子百家”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 会制度逐步确立。
3、“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提出“仁”的学说(核心思想)
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提出有教无类
主张德育与智育并重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道家学派
顺应自然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 相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 (朴素辩证法)
政治主张: 公元前571年~公 元前471年 重要著作: 地位:
“无为而治”
《道德经》(道家的经典)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 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 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 思?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思想主张
三、百家争鸣
1、何谓“百家”?
“百家”指的是“诸子百家”,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 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
2、“诸子百家”形成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 会制度逐步确立。
3、“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有哪些派别?
提出“仁”的学说(核心思想)
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
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提出有教无类
主张德育与智育并重
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
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道家学派
顺应自然 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 相转化。 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 (朴素辩证法)
政治主张: 公元前571年~公 元前471年 重要著作: 地位:
“无为而治”
《道德经》(道家的经典)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 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 柔软的舌头却还在!”想一想,老子的话究竟是什么意 思?他的这种思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是否有用?
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 简介
人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2)辩证法思想: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 思想 双方能相互转化,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其 主张 最著名的是“福祸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 之所伏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 一书,这部书成为道 著作 家的经典
——主张:实行仁政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姓名: 荀子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 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提倡“仁” 和“德治”; “有教无类”
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
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非攻
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 之人,有能则举之。
——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墨子》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孟 子
《孟子》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归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 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 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
1、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墨子》
墨
子
①主张:“兼爱”、“非攻”
② 提倡:节俭
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
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和我儒春 教国家秋孔 育伟学后子 家大派期名 。的创鲁丘
思始国, 想人人字 家,,仲
尼 ,
孔 子
知识点拔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张
核心思想
思想 学说
政治思想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思想
仁 (“仁者爱人”) 以德治国 (德政)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文化贡献 影响和地位
1. 创办私学(促进教育在民间发展); 2. 整理古代重要文献资料。 3.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思考:为什么春秋时期 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
孔子周游列国
结合韩非思想 分析,为什么法家思 想在战国时期被各国 国君采纳?
法家思想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 权的需要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
争的需要
总结
适应了政治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
课堂小结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儒家 孟子
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 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 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
儒家 孟子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战国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三、百家争鸣
3、道家学派
庄 子
《庄子》
主张:
治国顺应自然和民心
三、百家争鸣 4、法家学派
法家学派创始人:韩非子
《韩非子》
主张 韩 以法治国(提倡法 非 治),树立君主权 子 威,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战国时期:变革动荡 各国争相变法:采取法家思想
儒家学派创始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 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 ——仁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 善矣。”
——德治
材料三: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育思想
三、百家争鸣
诸侯国 魏国 楚国 韩国 齐国 秦国 变法者 李悝 吴起 申不害 邹忌 商鞅
主张用严酷的刑罚和法律确立起新 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法家的典型主张)
拓展
儒家学派 VS 法家学派
假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 你会选择哪种主张作为你的治国思想?
史书载,孔子率弟子周 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 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 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碰 壁,不被采纳。
战国 荀子
提倡“仁” 和“德治”; “有教无类”
仁政;“民贵君轻” 礼治
墨家 墨子 战国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老子 春秋 道家
庄子 战国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治国顺从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战国
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知识·梳理 儒家
仁礼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清静 无为
法治
兼爱 非攻
百家争鸣的影响
①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② 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
发展的高峰; ③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
爱和平、反对战争
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 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 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人生就有 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 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 信念。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 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 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无 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
一、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 简介
人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2)辩证法思想: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 思想 双方能相互转化,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其 主张 最著名的是“福祸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 之所伏 (3)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 一书,这部书成为道 著作 家的经典
——主张:实行仁政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姓名: 荀子 生活时期: 战国 主要思想:
实行“礼治”,明确尊卑 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历史地位: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提倡“仁” 和“德治”; “有教无类”
材料二:(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
获敛……百姓饥寒而死者,不可胜数。——非攻
材料三:尚贤者,政之本也。……虽在农与工肆 之人,有能则举之。
——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墨子》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孟 子
《孟子》
三、百家争鸣 2、儒家学派
归纳孟子的思想: 孟子曰:“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 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 的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 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争鸣
三、百家争鸣
1、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
《墨子》
墨
子
①主张:“兼爱”、“非攻”
② 提倡:节俭
材料一: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
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 ——兼爱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和我儒春 教国家秋孔 育伟学后子 家大派期名 。的创鲁丘
思始国, 想人人字 家,,仲
尼 ,
孔 子
知识点拔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主张
核心思想
思想 学说
政治思想
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思想
仁 (“仁者爱人”) 以德治国 (德政)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文化贡献 影响和地位
1. 创办私学(促进教育在民间发展); 2. 整理古代重要文献资料。 3.其思想由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思考:为什么春秋时期 孔子的思想不被采纳?
孔子周游列国
结合韩非思想 分析,为什么法家思 想在战国时期被各国 国君采纳?
法家思想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适应地主阶级建立新政 权的需要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适应了地主阶级兼并战
争的需要
总结
适应了政治经济社会发展 的需要
课堂小结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春秋 儒家 孟子
论你觉得自己多么不幸,永远有人比你更不 也许有些路好走是条捷径,也许有些路可以 你风光无限,也许有些路安稳又有后路,可
儒家 孟子
主张“仁政”;“民贵君轻”;
战国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荀子
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三、百家争鸣
3、道家学派
庄 子
《庄子》
主张:
治国顺应自然和民心
三、百家争鸣 4、法家学派
法家学派创始人:韩非子
《韩非子》
主张 韩 以法治国(提倡法 非 治),树立君主权 子 威,建立中央集权
专制统治
战国时期:变革动荡 各国争相变法:采取法家思想
儒家学派创始人,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 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 ——仁
材料二: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 共(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 善矣。”
——德治
材料三: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教育思想
三、百家争鸣
诸侯国 魏国 楚国 韩国 齐国 秦国 变法者 李悝 吴起 申不害 邹忌 商鞅
主张用严酷的刑罚和法律确立起新 的以集权为特征的政治秩序
(法家的典型主张)
拓展
儒家学派 VS 法家学派
假如你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 你会选择哪种主张作为你的治国思想?
史书载,孔子率弟子周 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 界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 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碰 壁,不被采纳。
战国 荀子
提倡“仁” 和“德治”; “有教无类”
仁政;“民贵君轻” 礼治
墨家 墨子 战国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老子 春秋 道家
庄子 战国
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治国顺从自然和民心
法家 韩非
战国
以法治国; 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知识·梳理 儒家
仁礼
百家争鸣
道家
法家 墨家
清静 无为
法治
兼爱 非攻
百家争鸣的影响
① 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② 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
发展的高峰; ③ 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
基础,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
爱和平、反对战争
快乐总和宽厚的人相伴,财富总与诚信的人 伴,聪明总与高尚的人相伴,魅力总与幽默 人相伴,健康总与阔达的人相伴。人生就有 多这样的奇迹,看似比登天还难的事,有时 而易举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别就在于非凡 信念。影响我们人生的绝不仅仅是环境,其 是心态在控制个人的行动和思想。同时,心 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视野和成就,甚至一生无 你觉得自己多么了不起,也永远有人比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