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08课《百家争鸣》

一、老子
1.出示图片《道德经》
教师:大家知道这部书的作者是谁吗?
学生:老子。
教师:如果我们要为老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
学生: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第一位哲学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2.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
从前,在边塞有父子俩靠放牧马匹为生。这天有匹骏马忽然逃跑了,儿子怎么追也没追上。父亲安慰儿子说:“我们养马人,失掉马匹是常有的事。也许它还会回来呢!”过了一段日子,那匹失去的骏马竟带回来一大群马。儿子高兴极了,父亲倒没有太大的惊喜。他对儿子说:“这件事确实意外。不过,世事祸福无常,很难预料。”
3.教育成就
教师过渡:孔子的思想自西汉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了我国2 000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历史短剧《孔子讲学》之“因材施教”。
(短剧二)因材施教
学生甲 饰孔子 学生乙 饰子路
学生丙 饰曾参
孔子:(在书塾席地而坐,正津津有味地看书)
教师过渡: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对社会问题提出不同看法和治国主张。
2.表格归纳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3.“百家争鸣”的影响
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角色3:我是老子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后世将我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我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角色4:我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我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
角色5:我的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我师从荀卿,但思想的观念却与荀卿大不相同,没有承袭儒家的思想,我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我反对空谈仁义……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生平
墨子(公元前 468—公元前 376 年)名翟, 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 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著作
《墨子》
思想主张:
墨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曾提出“兼爱”
“非攻”,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侵略战
争,支持正义战争等观点,反对奢侈,提倡
培养小组合作
节俭。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
能力
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 思考百家争
学”。
儒家代表人物
鸣的影响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 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 表之一。 著作:《孟子》 孟子 亚圣 与孔子合称“孔孟”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提出“春秋无义战”,提出“民为贵,君 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 争; 2.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3.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 树。 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 313—238 战国后期赵国人 著名儒家学派学者和教育家 著作:《荀子》 荀况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 系社会秩序。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 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 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学生。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 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 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态度要老
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
“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
学术著作:《论语》(由其弟子整理)
三、百家争鸣
出示《百家争鸣》的视频
思考百家争鸣出现原因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赛课教案_3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课标中对这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是:“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二、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主题是“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本课主要讲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内容,课文分为三个子目: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变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学习好本课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全面的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对掌握好本单元的内容有重要意义。
(二)教材中的教学模块处理打破教材现有的框架结构,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以创造历史情境的形式,分流派进行讲授。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理解这一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概念阐释、材料阅读;理解和认识各学派学说的主要观点;(2)通过表格归纳,整合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2)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人格;(3)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孔子的思想主张及教育成就。
2.教学难点: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和对后世的影响。
三、学情分析(一)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已经学习了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和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已经有所了解。
但学生对各家学派的思想主张认识较少,理解较难。
(二)学生的心理特征根据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初中生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开始占优势,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迅速发展。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本课内容涉及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各家的思想观点,分析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认识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
2.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
2.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各家思想的现实意义,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上》第8课《百家争鸣》。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献、案例分析资料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各家的主要思想及代表人物。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老子及其思想;孔子“仁”的学说以及对教育文化的贡献百家争鸣含义;战国时期墨家、儒家、道教、法家的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百家争鸣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利用竞赛抢答和假设场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想象探究和表述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的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再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
难点:战国时期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张;百家争鸣的含义和影响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百家讲坛:于丹读《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设疑:视频中主讲的内容是哪部书?学生回答:《论语》。
教师: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享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经典之作,那么这个充满智慧的治国之书诞生在一个怎样的时代呢?学生回答:春秋战国时期。
教师:这是一个战争伴随着变革、动荡伴随着创新的时代,这个充满变革气息的时代,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想光芒至今还照耀着人类前进的道路,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历感受春秋战国时期哲人先贤的思想和智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从而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老子1.出示图片《道德经》教师:大家知道这部书的作者是谁吗?学生:老子。
教师:如果我们要为老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中国第一位哲学家,主张“无为”,尊重自然规律办事。
)2.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从前,在边塞有父子俩靠放牧马匹为生。
这天有匹骏马忽然逃跑了,儿子怎么追也没追上。
父亲安慰儿子说:“我们养马人,失掉马匹是常有的事。
也许它还会回来呢!”过了一段日子那匹失去的骏马竟带回来一大群马。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1)

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1)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教材分析:百家争鸣这是一个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相辉映的局面,它谱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序曲,其精华仍具有为现代社会服务的现实意义。
同时它涉及到的儒家学派是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发展形成是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思想、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2015年全球祭孔”图片,教师解释: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也是全球祭孔日。
在这一天临近之际,不少国家都开始自发祭典孔子。
用祭典这种很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方式,在孔子诞辰之际来表达对孔子的追慕之情。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人类文明、社会发展水平与2500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的今天,世界还在怀念这位圣人贤者?展示《孔子问道图》,提出问题:孔子向谁请教?(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分组阅读:每个同学分别找到自己组对应人物的相关介绍,加以阅读,最好能与自己在课外所了解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
第一小组——老子(道家)(简介)老子生平:姓李名耳,一说即老聃,字伯阳,楚国人。
曾做过周朝管理典籍的史官,道家学派创始人。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各抒己见,说明理由。
并能举出历史事实说明。(如秦商鞅变法、统一六国等)
从学生最熟悉的孔子入手,感受先秦诸子的深远影响,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
通过要求学生说明理由和举出历史事实加以说明的方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通过归纳总结,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2.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3.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学术流派之间形成的相互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的现象。
讲述与孔子有关的轶事(2~3则)。
朗读语录,解读归纳孔子在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的主张,认识到其核心是“仁”“礼”。
学生根据表格,结合书本,自主梳理各学派的代表人物、时代及主张。
课堂小结
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学术自由,思想空前繁荣,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这些学说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尤以儒家。
谈谈自己将如何看待当前的“国学热”
首尾呼应,通过知识梳理和知识构建,及时反馈学习结果
出示孔子语录,解读其思想主张,了解其情怀。
出示:治国思想大比拼。
引导学生思考:
1.你最欣赏哪个学派的观点?如果在当时,你会投入谁的门下?为什么?
2.战国时的诸侯国会选择哪个学派?为什么?用历史事实加以说明。
归纳:战国时代,各国纷纷变法图强,打击旧贵族,强化君主专制权力。同时,为应付战争,统治者向老百姓征收沉重的赋税、兵役徭役,阶级矛盾激化。法家主张严刑峻法、中央集权的思想适应了当时社会形势的需要,自然受到青睐。而孟子、老子思想遭到冷落。1.百家指流派众多,主要指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等;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百家争鸣》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学派对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及其影响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以及他们对后世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难点:对于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内涵及其影响。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诸子百家的思想。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对于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有深入的了解。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对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背景吗?那么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学派,他们对于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我们称之为什么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百家争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诸子百家的起源、主要思想、代表人物及其影响,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诸子百家的基本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能够学为所用。
3.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各学派的政治主张
三、【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解题教师:本课我们要学习三个内容: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同学们说一说,本课我们要了解哪些思想家?
学生: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
(一)教材自读
1.老子简介
姓名──李耳时期、国家──春秋后期楚国人人物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政治──无为而治
片2:1.孔子简介
姓名──名丘、字仲尼时期、国家──春秋后期鲁国人人物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孔子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2)政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片3:3.孔子有哪些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教学中注重德育与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孔子有哪些文化成就?
(1)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如《诗经》《春秋》。
(2)思想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片4:孔子的学说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片5:完成表格: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提示主要内容,其他内容找学生补充。
(二)合作析疑
1.你能举出哪些事例(成语)体会老子的思想──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3.结合课后活动1,说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的学习有哪些指导意义?
4.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