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V数字电视及测量
DTV数字电视测试详细介绍

1.1. D T V数字电视的主要测量技术指标我们要准确把握数字电视传输网络质量的好坏,应该分三步。
第一步:对平均功率,MER,BER这三个指标进行测量。
MER、BER测量门限(实际经验总结)前端MER Pro FECBERPost FECBER64QAM优良38dBuv >1.00E-9 >1.00E-9 正常值36dBuv 1.00E-8 >1.00E-9 临界值34dBuv 1.00E-7 1.00E-8光节点MER Pro FECBERPost FECBER64QAM优良36dBuv >1.00E-9 >1.00E-9 正常值34dBuv 1.00E-8 >1.00E-9 临界值32dBuv 1.00E-7 1.00E-8放大器MER Pro FECBERPost FECBER64QAM优良35dBuv 1.00E-9 >1.00E-9 正常值33dBuv 1.00E-8 1.00E-9 临界值28dBuv 1.00E-7 1.00E-8分支器MER Pro FECBERPost FECBER64QAM优良32dBuv 1.00E-8 >1.00E-9 正常值28dBuv 1.00E-7 1.00E-9 临界值24dBuv 1.00E-6 1.00E-8机顶盒MER Pro FECBERPost FECBER64QAM优良32dBuv 1.00E-8 >1.00E-9正常值28dBuv 1.00E-7 1.00E-8临界值24dBuv 1.00E-6 1.00E-7第二步:当这些指标恶化的时候,应该对其它指标进行详细的测量,判断造成网络质量恶化的原因。
因为MER的恶化是最主要的因素,它将直接导致BER的下降并最终影响用户接收机的接收效果。
所以因主要测试调制质量参数,找出问题原因。
调制质量参数主要有:调制误差率、载波抑制、幅度不平衡、正交误差、相位抖动,RS解码前误码率等。
数字电视测量实验操作

1.观察信号波形:先按waveform,再根据要求选择:按100%BARS,得到如图100%彩条信号:按75%BARS,得到如图75%彩条信号:按FREQUENCY RESPONSE,得多波群信号:多次按LINEARITY,出现如图图像,即为阶梯波叠加副载波信号:多次按OTHER SIGNALS,出现如图图像,即为三电平色度信号:多次按FLAT FIELD,出现如图图像,即为平场信号,上限取700mV:多次按TIME RESPONSE,出现如图图像,即为sinx/x信号:2.白条幅度观测:选择75%彩条信号;Picture→L37;Waveform 观察;Measure→ Bar-Line Time;freeze;读取Sync Level(同步头相对于消隐后肩的幅度)、Sync to Bar Top(白条电平+同步电平)。
3.群延时和增益的频率响应:选择Sinx /x信号;Picture→L41;Waveform 观察;Measure→ Group Delay SinX-X;Menu→cursor(光标)→激活;freeze;旋转旋钮,找到衰减值最大的频率点,分别读取此处Amplitude(幅频衰减值)、Group Delay(相频衰减值)的值。
4. 测第22行静噪行选择多波群信号;Picture→L22;Waveform 观察;Measure→ Noise Specturum;Menu→FITER SELECTION→选择高通100KHZ低通5MHZ和UNIFIED WEIGHTING(权重),也就是选择1,3,4项;freeze;读取Noise Level数据。
5. 亮度非线性失真选择五阶梯信号(按Linearity多次,得到);Waveform 观察;Measure→ Luminance Non Linearity;freeze;读取pk-pk。
6. 微分增益失真,微分相位失真选择阶梯波叠加副载波信号;Waveform 观察;Measure→ DGDP;freeze;读取Differential Gain、Differential Phasic。
数字电视参数测量(精)

有线数字电视信号传输中参数的测量方法关键词:数字电视,传输,参数,测量,方本文描述了在有线数字电视传输中测量参数的客观方法。
重点是有线数字电视信号从信号源到用户接收端的端到端性能。
这个传输链包括电缆分配系统,也可包括为有线电视前端提供信号源的链路,如卫星链路、地面传输链路、或宽带网络链路等。
因为卫星系统、地面系统、微波系统有截然不同的测量规范,这里不对它们一一进行定义。
同时建议在测量有线电视系统性能时,通过系统的信号不应是解调后的信号,即有线电视的源信号取自卫星传输(经QPSK、BPSK等调制)、地面开路传输(经8-VSB或COFDM调制)或多点分配微波系统。
本文所述内容适用于任何工作频率从30MHz到2150MHz的有同轴电缆输出的电视和声音信号的有线数字电视分配系统(包括独立接收系统)。
在未来的应用中,频率范围将可能扩展为从5MHz到3000MHz。
本文介绍了对有同轴电缆输出的有线数字电视分配系统工作特性的基本测量方法,以便评估此类系统的性能及其性能限制。
这些测量方法应用于经PSK、QAM和OFDM等方式调制后的数字信号(对于在有线系统中的VSB信号的测量,还需要另外的测量方法),测量的参数如下:系统输出口的相互隔离度通道内的幅频响应射频载波功率射频噪声功率载噪比(C/N)比特误码率(BER)比特误码率与Eb/No噪声余裕调制误差率(MER)信噪比(S/N)射频相位抖动回波(用于测量均衡器的屏蔽能力)数字调制信号的测量方法不同于模拟调制信号,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a) 除VSB调制方式外,数字调制的信号不存在载波,因此无法测量(例如ITU-T J83中的 PSK或QAM调制系统等),或是有几千条载波(例如OFDM调制系统,包括导频及BPSK、QPSK和QAM调制);b) 被调制信号频谱像噪声般平铺于频带中;c) 影响接收信号质量的参数与通过信道传输在解调和纠错前引入的比特或字符误码因素有关(如:噪声、幅度和相位的失真等);数字调制信号的测量方法基于以下几个条件:a) 对于各种基带系统,其输入输出信号为MPEG-2的传输流(TS),例如卫星,有线,SMATV,MMDS/MVDS和地面分配系统;b) 通过卫星接收的PSK调制数字信号,例如QPSK等方式,能够以同样的调制方式在有线网络(SMATV) 中分配;c) 通过卫星接收的数字调制信号以QAM方式在有线电视网(CATV)中分配;d) 通过地面广播系统接收的OFDM调制信号能以同样的OFDM调制方式在SMATV/CATV系统中分配;e) 提供PSK,QAM或OFDM调制的I/Q基带信号源,具备适用的接口和相关的SI文件信息;f) 在注明的有关地方需用PSK,QAM或OFDM调制的一个基准接收机,并指明其接口;g) 解码设备不会影响结果的一致性.(1)系统输出口的相互隔离度系统隔离度通常在以下几个连接处测量a) 系统输出连接相邻用户的分支器连接处;b) 系统输出连接相同多用户的分支器连接处;c) 相邻环路系统的输出处;测量方法如同模拟调制系统方法,使用扫描信号发生器测量。
数字电视参数测量精

度与方法数字电视参数测量精度与方法导言数字电视(Digital Television,简称DTV)是利用数字技术实现电视节目的传输、接收和显示的全新电视系统。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电视已成为了当下主流的电视传输方式,而数字电视参数的测量精度对其传输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数字电视参数测量的精度与方法。
数字电视参数测量的重要性在数字电视传输过程中,各种参数的准确性都对信号的传输质量、接收图像的清晰度、音效的真实度等方面产生影响。
因此,数字电视参数测量需要严格地按照相关标准进行。
数字电视参数测量的方法数字电视参数测量有多种方法,下面我们分别进行介绍。
数字电视信号强度(RF Level)的测量数字电视信号强度是指数字电视信号中每个频道上的电磁场强度。
为了使每个频道上的电视节目达到最佳接收状态,必须将每个频道上的信号强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常见的信号强度测量仪器包括:功率计、频谱分析仪等。
数字电视误码率(BER)和误差向量幅度(EVM)的测量数字电视误码率(BER)是在数字电视传输过程中,信道码率中出现错误比例的度量。
误差向量幅度(EVM)是根据TX和RX之间的信号误差来计算其分布的一个指标,反映了发射端和接收端之间的信号失真程度。
需要注意的是,数字电视的误码率和误差向量幅度都只能在数字电视解调器(Demodulator)处进行测量。
数字电视帧误码率(FEC)的测量数字电视帧误码率是传输数据帧丢失的比例,通常以每百万个数据帧为单位。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每个数字电视信道都要有容错机制,这就需要数字电视系统对传输过程中的帧误码率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及时进行误码率的修正。
以上就是数字电视参数测量的主要方法。
此外,数字电视参数的测量还需考虑采样精度、信号抗干扰性等方面的影响。
数字电视参数测量的标准主要由国际电信联盟(ITU)和欧洲电信标准委员会(ETSI)等组织出台。
数字电视参数测量精度对数字电视传输质量和接收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数字电视参数测量的方法也比较多样。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器测量方法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卫星数字电视接收器测量方法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发布××××-××-××实施××××-××-××发布卫星数字电视接收器性能测量方法Test mMMethodss of measurement of measurement offor satellite digital television receiver(报批审定稿)(本稿完成日期:20032004.801.2210)GBSJ/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电子行业标准ICS 337.160.25M74备案号:卫星SJ目次TOC \f \h \t "前言、引言标题,附录标识,参考文献、索引标题,章标题,附录章标题,一级条标题,附录一级条标题" HYPERLINK \l "_Toc80433023"1 范围 PAGEREF _Toc80433023 \h 1HYPERLINK \l "_Toc8043302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PAGEREF_Toc80433024 \h 1HYPERLINK \l "_Toc80433025" 3 术语和定义 PAGEREF_Toc80433025 \h 1HYPERLINK \l "_Toc80433031" 4 测试信号 PAGEREF_Toc80433031 \h 1HYPERLINK \l "_Toc80433032" 4.1 MPEG-2活动序列 PAGEREF _Toc80433032 \h 1HYPERLINK \l "_Toc80433033" 4.2 伪随机序列 PAGEREF_Toc80433033 \h 1HYPERLINK \l "_Toc80433034" 4.3 数字视频测试信号 PAGEREF _Toc80433034 \h 1HYPERLINK \l "_Toc80433035" 4.4 图像格式测试信号 PAGEREF _Toc80433035 \h 2HYPERLINK \l "_Toc80433036" 4.5 数字音频测试信号 PAGEREF _Toc80433036 \h 2HYPERLINK \l "_Toc80433037" 4.6 音视频同步测试信号 PAGEREF _Toc80433037 \h 2HYPERLINK \l "_Toc80433038" 4.7 图像质量系数测试序列PAGEREF _Toc80433038 \h 3HYPERLINK \l "_Toc80433039" 5 测试仪器 PAGEREF_Toc80433039 \h 3HYPERLINK \l "_Toc80433055" 6 测量条件和测量状态 PAGEREF _Toc80433055 \h 3HYPERLINK \l "_Toc80433056" 6.1 测量条件 PAGEREF_Toc80433056 \h 3HYPERLINK \l "_Toc80433057" 6.2 仲裁条件 PAGEREF_Toc80433057 \h 4HYPERLINK \l "_Toc80433058" 6.3 预热 PAGEREF_Toc80433058 \h 4HYPERLINK \l "_Toc80433059" 6.4 测量状态 PAGEREF_Toc80433059 \h 4HYPERLINK \l "_Toc80433060" 7 测量项目和方法 PAGEREF_Toc80433060 \h 4HYPERLINK \l "_Toc80433061" 7.1 接收性能 PAGEREF_Toc80433061 \h 4HYPERLINK \l "_Toc80433063" 7.2 AV输出端特性 PAGEREF_Toc80433063 \h 12HYPERLINK \l "_Toc80433064" 7.3 Y/C分离端子输出特性 PAGEREF _Toc80433064 \h 16HYPERLINK \l "_Toc80433065" 7.4 分量输出端特性 PAGEREF _Toc80433065 \h 18HYPERLINK \l "_Toc80433066" 7.5 R、G、B输出特性 PAGEREF _Toc80433066 \h 21HYPERLINK \l "_Toc80433067" 7.6 图像质量系数 PAGEREF_Toc80433067 \h 22HYPERLINK \l "_Toc80433068" 7.7 输出的同步信号特性 PAGEREF _Toc80433068 \h 23HYPERLINK \l "_Toc80433069" 7.8 图像格式 PAGEREF_Toc80433069 \h 24HYPERLINK \l "_Toc80433070" 7.9 射频输出端特性 PAGEREF _Toc80433070 \h 24HYPERLINK \l "_Toc80433071" 7.10 TS流输出口特性 PAGEREF _Toc80433071 \h 25HYPERLINK \l "_Toc80433072" 7.11 电源适应性 PAGEREF_Toc80433072 \h 26HYPERLINK \l "_Toc80433073" 7.12 消耗功率 PAGEREF_Toc80433073 \h 27HYPERLINK \l "_Toc80433074" 7.13 待机消耗功率 PAGEREF_Toc80433074 \h 27HYPERLINK \l "_Toc80433075" 附录A (规范性附录)视频测试信号波形 PAGEREF _Toc80433075 \h 28HYPERLINK \l "_Toc80433090" 附录B (资料规范性附录)供测量用的滤波器的参数及其特性 PAGEREF _Toc80433090 \h 32HYPERLINK \l "_Toc80433090" 附录C (资料性附录)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测试方法标准工作组 PAGEREF _Toc80433090 \h 3235TOC \f \h \t "前言、引言标题,附录标识,参考文献、索引标题,章标题,附录章标题,一级条标题,附录一级条标题" HYPERLINK \l "_Toc80002449" 前言 PAGEREF _Toc80002449 \h IIIIIHYPERLINK \l "_Toc80002450" 1 范围 PAGEREF_Toc80002450 \h 1HYPERLINK \l "_Toc8000245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PAGEREF_Toc80002451 \h 1HYPERLINK \l "_Toc80002452" 3 术语和定义 PAGEREF_Toc80002452 \h 1HYPERLINK \l "_Toc80002458" 4 测试信号 PAGEREF_Toc80002458 \h 1HYPERLINK \l "_Toc80002459" 4.1 MPEG-2活动序列 PAGEREF _Toc80002459 \h 1HYPERLINK \l "_Toc80002460" 4.2 伪随机序列 PAGEREF_Toc80002460 \h 1HYPERLINK \l "_Toc80002461" 4.3 数字视频测试信号 PAGEREF _Toc80002461 \h 1HYPERLINK \l "_Toc80002462" 4.4 图像格式测试信号 PAGEREF _Toc80002462 \h 2HYPERLINK \l "_Toc80002463" 4.5 数字音频测试信号 PAGEREF _Toc80002463 \h 2HYPERLINK \l "_Toc80002464" 4.6 音视频同步测试信号 PAGEREF _Toc80002464 \h 2HYPERLINK \l "_Toc80002465" 4.7 图像质量系数测试序列PAGEREF _Toc80002465 \h 3HYPERLINK \l "_Toc80002466" 5 测试仪器 PAGEREF_Toc80002466 \h 3HYPERLINK \l "_Toc80002467" 5.1 数字信号发生器 PAGEREF _Toc80002467 \h 3HYPERLINK \l "_Toc80002468" 5.2 数字卫星测试发射机 PAGEREF _Toc80002468 \h 3HYPERLINK \l "_Toc80002469" 5.3 误码分析仪 PAGEREF_Toc80002469 \h 3HYPERLINK \l "_Toc80002470" 5.4 高斯噪声发生器 PAGEREF _Toc80002470 \h 3HYPERLINK \l "_Toc80002471" 5.5 视频分析仪 PAGEREF_Toc80002471 \h 3HYPERLINK \l "_Toc80002472" 5.6 音频分析仪 PAGEREF_Toc80002472 \h 3HYPERLINK \l "_Toc80002474" 5.7 脉冲干扰发生器 PAGEREF _Toc80002474 \h 3HYPERLINK \l "_Toc80002475" 5.8 示波器 PAGEREF_Toc80002475 \h 3HYPERLINK \l "_Toc80002482" 6 测量条件和测量状态 PAGEREF _Toc80002482 \h 3HYPERLINK \l "_Toc80002483" 6.1 测量条件 PAGEREF_Toc80002483 \h 3HYPERLINK \l "_Toc80002484" 6.2 仲裁条件 PAGEREF_Toc80002484 \h 4HYPERLINK \l "_Toc80002485" 6.3 预热 PAGEREF_Toc80002485 \h 4HYPERLINK \l "_Toc80002486" 6.4 测量状态 PAGEREF_Toc80002486 \h 4HYPERLINK \l "_Toc80002487" 7 测量项目和方法 PAGEREF_Toc80002487 \h 4HYPERLINK \l "_Toc80002488" 7.1 接收性能 PAGEREF_Toc80002488 \h 4HYPERLINK \l "_Toc80002490" 7.2 AV输出端特性 PAGEREF_Toc80002490 \h 11HYPERLINK \l "_Toc80002491" 7.3 Y/C分离端子输出特性 PAGEREF _Toc80002491 \h 16HYPERLINK \l "_Toc80002492" 7.4 分量输出端特性 PAGEREF _Toc80002492 \h 18HYPERLINK \l "_Toc80002493" 7.5 R、G、B输出特性 PAGEREF _Toc80002493 \h 20HYPERLINK \l "_Toc80002494" 7.6 图像质量系数 PAGEREF_Toc80002494 \h 21HYPERLINK \l "_Toc80002495" 7.7 输出的同步信号特性 PAGEREF _Toc80002495 \h 22HYPERLINK \l "_Toc80002496" 7.8 图像格式 PAGEREF_Toc80002496 \h 23HYPERLINK \l "_Toc80002497" 7.9 射频输出端特性 PAGEREF _Toc80002497 \h 24HYPERLINK \l "_Toc80002498" 7.10 TS流输出口特性 PAGEREF _Toc80002498 \h 25HYPERLINK \l "_Toc80002499" 7.11 电源适应性 PAGEREF_Toc80002499 \h 26HYPERLINK \l "_Toc80002500" 7.12 消耗功率 PAGEREF_Toc80002500 \h 27HYPERLINK \l "_Toc80002501" 7.13 待机消耗功率 PAGEREF_Toc80002501 \h 27HYPERLINK \l "_Toc80002502" 附录A(规范性附录)视频测试信号波形 PAGEREF _Toc80002502 \h 28HYPERLINK \l "_Toc80002517" 附录B(规范性附录)供测量用的滤波器的参数及其特性 PAGEREF _Toc80002517 \h 3233TOC \f \h \t "前言、引言标题,附录标识,参考文献、索引标题,章标题,附录章标题,一级条标题,附录一级条标题" HYPERLINK \l "_Toc77080049" 前言 PAGEREF _Toc77080049 \hHYPERLINK \l "_Toc77080050" 1 范围 PAGEREF _Toc77080050 \hHYPERLINK \l "_Toc7708005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PAGEREF_Toc77080051 \hHYPERLINK \l "_Toc77080052" 3 术语和定义 PAGEREF_Toc77080052 \hHYPERLINK \l "_Toc77080058" 4 测试信号 PAGEREF_Toc77080058 \hHYPERLINK \l "_Toc77080059" 4.1 MPEG-2活动序列 PAGEREF_Toc77080059 \hHYPERLINK \l "_Toc77080060" 4.2 伪随机序列 PAGEREF_Toc77080060 \hHYPERLINK \l "_Toc77080061" 4.3 数字视频测试信号 PAGEREF _Toc77080061 \hHYPERLINK \l "_Toc77080062" 4.4 图像格式测试信号 PAGEREF _Toc77080062 \hHYPERLINK \l "_Toc77080063" 4.5 数字音频测试信号 PAGEREF _Toc77080063 \hHYPERLINK \l "_Toc77080064" 4.6 音视频同步测试信号 PAGEREF _Toc77080064 \hHYPERLINK \l "_Toc77080065" 4.7 图像质量系数测试序列 PAGEREF _Toc77080065 \hHYPERLINK \l "_Toc77080066" 5 测试仪器 PAGEREF_Toc77080066 \hHYPERLINK \l "_Toc77080067" 5.1 数字信号发生器 PAGEREF_Toc77080067 \hHYPERLINK \l "_Toc77080068" 5.2 数字卫星测试发射机 PAGEREF _Toc77080068 \hHYPERLINK \l "_Toc77080069" 5.3 误码分析仪 PAGEREF_Toc77080069 \hHYPERLINK \l "_Toc77080070" 5.4 图像质量系数分析仪 PAGEREF _Toc77080070 \hHYPERLINK \l "_Toc77080071" 5.5 高斯噪声发生器 PAGEREF_Toc77080071 \hHYPERLINK \l "_Toc77080072" 5.6 彩色图像监视器 PAGEREF_Toc77080072 \hHYPERLINK \l "_Toc77080073" 5.7 高清监视器 PAGEREF_Toc77080073 \hHYPERLINK \l "_Toc77080074" 5.8 视频分析仪 PAGEREF_Toc77080074 \hHYPERLINK \l "_Toc77080075" 5.9 色度噪声表 PAGEREF_Toc77080075 \hHYPERLINK \l "_Toc77080076" 5.10 音频分析仪 PAGEREF_Toc77080076 \hHYPERLINK \l "_Toc77080077" 5.11 频谱分析仪 PAGEREF_Toc77080077 \hHYPERLINK \l "_Toc77080078" 5.12 电视测试解调器 PAGEREF _Toc77080078 \hHYPERLINK \l "_Toc77080079" 5.13 频率计 PAGEREF_Toc77080079 \hHYPERLINK \l "_Toc77080080" 5.14 脉冲干扰发生器 PAGEREF _Toc77080080 \hHYPERLINK \l "_Toc77080081" 5.15 示波器 PAGEREF_Toc77080081 \hHYPERLINK \l "_Toc77080082" 5.16 存贮示波器 PAGEREF_Toc77080082 \hHYPERLINK \l "_Toc77080084" 5.17 混合器 PAGEREF_Toc77080084 \hHYPERLINK \l "_Toc77080086" 5.18 功率计 PAGEREF_Toc77080086 \hHYPERLINK \l "_Toc77080089" 6 测量条件和测量状态 PAGEREF _Toc77080089 \hHYPERLINK \l "_Toc77080090" 6.1 测量条件 PAGEREF_Toc77080090 \hHYPERLINK \l "_Toc77080091" 6.2 仲裁条件 PAGEREF_Toc77080091 \hHYPERLINK \l "_Toc77080092" 6.3 预热 PAGEREF_Toc77080092 \hHYPERLINK \l "_Toc77080093" 6.4 测量状态 PAGEREF_Toc77080093 \hHYPERLINK \l "_Toc77080094" 7 测量项目和方法 PAGEREF_Toc77080094 \hHYPERLINK \l "_Toc77080095" 7.1 接收性能 PAGEREF_Toc77080095 \hHYPERLINK \l "_Toc77080097" 7.2 AV输出端特性 PAGEREF_Toc77080097 \hHYPERLINK \l "_Toc77080098" 7.3 Y/C分离端子输出特性 PAGEREF _Toc77080098 \hHYPERLINK \l "_Toc77080099" 7.4 分量输出端特性 PAGEREF_Toc77080099 \hHYPERLINK \l "_Toc77080100" 7.5 R、G、B输出特性 PAGEREF _Toc77080100 \hHYPERLINK \l "_Toc77080101" 7.6 图像质量系数 PAGEREF_Toc77080101 \hHYPERLINK \l "_Toc77080102" 7.7 输出的同步信号特性 PAGEREF _Toc77080102 \hHYPERLINK \l "_Toc77080103" 7.8 图像格式 PAGEREF_Toc77080103 \hHYPERLINK \l "_Toc77080104" 7.9 射频输出端特性 PAGEREF_Toc77080104 \hHYPERLINK \l "_Toc77080105" 7.10 TS流输出口特性 PAGEREF _Toc77080105 \hHYPERLINK \l "_Toc77080106" 7.11 电源适应性 PAGEREF_Toc77080106 \hHYPERLINK \l "_Toc77080107" 7.12 消耗功率 PAGEREF_Toc77080107 \hHYPERLINK \l "_Toc77080108" 7.13 待机消耗功率 PAGEREF_Toc77080108 \hHYPERLINK \l "_Toc7708010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视频测试信号波形 PAGEREF _Toc77080109 \hHYPERLINK \l "_Toc77080124" 附录B (规范性附录)供测量用的滤波器的参数及其特性 PAGEREF _Toc77080124 \hHYPERLINK \l "_Toc77080129" 附录C (资料性附录)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测试方法标准工作组 PAGEREF _Toc77080129 \hTOC \f \h \t "前言、引言标题,附录标识,参考文献、索引标题,章标题,附录章标题" HYPERLINK \l "_Toc76522127" 前言 PAGEREF_Toc76522127 \hHYPERLINK \l "_Toc76522128" 1 范围 PAGEREF _Toc76522128 \hHYPERLINK \l "_Toc76522129"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PAGEREF_Toc76522129 \hHYPERLINK \l "_Toc76522130" 3 术语和定义 PAGEREF_Toc76522130 \hHYPERLINK \l "_Toc76522131" 4 测试信号 PAGEREF_Toc76522131 \hHYPERLINK \l "_Toc76522132" 5 测试仪器 PAGEREF_Toc76522132 \hHYPERLINK \l "_Toc76522133" 6 测量条件和测量状态 PAGEREF _Toc76522133 \hHYPERLINK \l "_Toc76522134" 7 测量项目和方法 PAGEREF_Toc76522134 \hHYPERLINK \l "_Toc76522135" A.1 平场信号 PAGEREF_Toc76522135 \hHYPERLINK \l "_Toc76522136" A.2 2T脉冲、调制的20T脉冲和条信号 PAGEREF _Toc76522136 \hHYPERLINK \l "_Toc76522137" A.3 色度副载波调制的阶梯信号PAGEREF _Toc76522137 \hHYPERLINK \l "_Toc76522138" A.4 亮度五阶梯信号 PAGEREF_Toc76522138 \hHYPERLINK \l "_Toc76522139" A.5 亮度多波群信号 PAGEREF_Toc76522139 \hHYPERLINK \l "_Toc76522140" A.6 亮度小斜坡信号 PAGEREF_Toc76522140 \hHYPERLINK \l "_Toc76522141" A.7 Sinx/x信号 PAGEREF_Toc76522141 \hHYPERLINK \l "_Toc76522142" 图A7 Sinx/x信号 PAGEREF_Toc76522142 \hHYPERLINK \l "_Toc76522143" A.8 A计权网络特性 PAGEREF_Toc76522143 \hTOC \f \h \t "前言、引言标题,附录标识,参考文献、索引标题,章标题,附录章标题,一级条标题,附录一级条标题,二级条标题,附录二级条标题" HYPERLINK \l "_Toc66607598" 前言 PAGEREF _Toc66607598 \h IIIV HYPERLINK \l "_Toc66607599" 1 范围 PAGEREF _Toc66607599 \h 1HYPERLINK \l "_Toc66607600"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PAGEREF_Toc66607600 \h 1HYPERLINK \l "_Toc66607606" 3 术语和定义 PAGEREF_Toc66607606 \h 1HYPERLINK \l "_Toc66607610" 4 测试信号 PAGEREF_Toc66607610 \h 1HYPERLINK \l "_Toc66607611" 4.1 MPEG-2活动序列 PAGEREF_Toc66607611 \h 1HYPERLINK \l "_Toc66607612" 4.2 伪随机序列 PAGEREF_Toc66607612 \h 1HYPERLINK \l "_Toc66607613" 4.3 数字视频测试信号 PAGEREF _Toc66607613 \h 1HYPERLINK \l "_Toc66607615" 4.4 图像格式测试信号 PAGEREF _Toc66607615 \h 2HYPERLINK \l "_Toc66607616" 4.5 数字音频测试信号 PAGEREF _Toc66607616 \h 2HYPERLINK \l "_Toc66607618" 4.6 音视频同步测试信号 PAGEREF _Toc66607618 \h 2HYPERLINK \l "_Toc66607619" 4.7 图像质量系数测试序列 PAGEREF _Toc66607619 \h 3HYPERLINK \l "_Toc66607620" 5 测试仪器 PAGEREF_Toc66607620 \h 3HYPERLINK \l "_Toc66607646" 6 测量条件和测量状态 PAGEREF _Toc66607646 \h 4HYPERLINK \l "_Toc66607647" 6.1 测量条件 PAGEREF_Toc66607647 \h 4HYPERLINK \l "_Toc66607648" 6.2 仲裁条件 PAGEREF_Toc66607648 \h 4HYPERLINK \l "_Toc66607649" 6.3 预热 PAGEREF_Toc66607649 \h 4HYPERLINK \l "_Toc66607650" 6.4 测量状态 PAGEREF_Toc66607650 \h 4HYPERLINK \l "_Toc66607651" 7 测量项目和方法 PAGEREF_Toc66607651 \h 4HYPERLINK \l "_Toc66607652" 7.1 接收性能 PAGEREF_Toc66607652 \h 4HYPERLINK \l "_Toc66607653" 7.1.1 载噪比门限 PAGEREF_Toc66607653 \h 44HYPERLINK \l "_Toc66607654" 7.1.2 频率范围 PAGEREF_Toc66607654 \h 65HYPERLINK \l "_Toc66607655" 7.1.3 输入电平范围 PAGEREF_Toc66607655 \h 66HYPERLINK \l "_Toc66607656" 7.1.4 频率捕捉范围 PAGEREF_Toc66607656 \h 66HYPERLINK \l "_Toc66607657" 7.1.5 符号率范围 PAGEREF_Toc66607657 \h 66HYPERLINK \l "_Toc66607669" 7.1.6 I、Q信号解调能力 PAGEREF _Toc66607669 \h 77HYPERLINK \l "_Toc66607670" 7.1.7 节目转换时间 PAGEREF_Toc66607670 \h 87HYPERLINK \l "_Toc66607672" 7.1.8 回波损耗及视频接口的反射损耗 PAGEREF _Toc66607672 \h 88HYPERLINK \l "_Toc66607673" 7.1.9 抗脉冲干扰能力 PAGEREF _Toc66607673 \h 88HYPERLINK \l "_Toc66607674" 7.1.10 抗单频干扰能力 PAGEREF _Toc66607674 \h 1010HYPERLINK \l "_Toc66607698" 7.2 AV输出端特性 PAGEREF_Toc66607698 \h 12HYPERLINK \l "_Toc66607699" 7.2.1 视频输出电平 PAGEREF_Toc66607699 \h 1212HYPERLINK \l "_Toc66607700" 7.2.2 K系数 PAGEREF_Toc66607700 \h 1212HYPERLINK \l "_Toc66607701" 7.2.3 微分增益 PAGEREF_Toc66607701 \h 1212HYPERLINK \l "_Toc66607702" 7.2.4 微分相位 PAGEREF_Toc66607702 \h 1212HYPERLINK \l "_Toc66607703" 7.2.5 亮度-色度增益差 PAGEREF _Toc66607703 \h 1313HYPERLINK \l "_Toc66607704" 7.2.6 亮度-色度时延差 PAGEREF _Toc66607704 \h 1313HYPERLINK \l "_Toc66607705" 7.2.7 亮度信号非线性失真 PAGEREF _Toc66607705 \h 1313HYPERLINK \l "_Toc66607711" 7.2.8 行同步前沿抖动 PAGEREF _Toc66607711 \h 1313HYPERLINK \l "_Toc66607712" 7.2.9 视频频响 PAGEREF_Toc66607712 \h 1313HYPERLINK \l "_Toc66607713" 7.2.10 视频加权信噪比 PAGEREF _Toc66607713 \h 1313HYPERLINK \l "_Toc66607714" 7.2.11 色度信噪比 PAGEREF_Toc66607714 \h 1414HYPERLINK \l "_Toc66607715" 7.2.12 音频输出电平 PAGEREF _Toc66607715 \h 1414HYPERLINK \l "_Toc66607716" 7.2.13 音频总谐波失真加噪声PAGEREF _Toc66607716 \h 1414HYPERLINK \l "_Toc66607717" 7.2.14 音频频率响应 PAGEREF _Toc66607717 \h 1414HYPERLINK \l "_Toc66607718" 7.2.15 音频信噪比 PAGEREF_Toc66607718 \h 1414HYPERLINK \l "_Toc66607719" 7.2.16 左右声道电平差 PAGEREF _Toc66607719 \h 1515HYPERLINK \l "_Toc66607720" 7.2.17 左右声道相位差 PAGEREF _Toc66607720 \h 1515HYPERLINK \l "_Toc66607721" 7.2.18 左右声道间串音衰减PAGEREF _Toc66607721 \h 1515HYPERLINK \l "_Toc66607722" 7.2.19 视音频同步性 PAGEREF _Toc66607722 \h 1515HYPERLINK \l "_Toc66607723" 7.3 Y/C分离端子输出特性 PAGEREF _Toc66607723 \h 16HYPERLINK \l "_Toc66607724" 7.3.1 Y通道输出电平 PAGEREF _Toc66607724 \h 1616HYPERLINK \l "_Toc66607725" 7.3.2 C通道输出电平 PAGEREF _Toc66607725 \h 1616HYPERLINK \l "_Toc66607726" 7.3.3 Y通道频率响应 PAGEREF _Toc66607726 \h 1717HYPERLINK \l "_Toc66607727" 7.3.4 Y通道加权信噪比 PAGEREF _Toc66607727 \h 1717HYPERLINK \l "_Toc66607728" 7.3.5 Y通道K系数 PAGEREF_Toc66607728 \h 1717HYPERLINK \l "_Toc66607729" 7.3.6 亮度信号非线性失真 PAGEREF _Toc66607729 \h 1717HYPERLINK \l "_Toc66607735" 7.3.7 Y/C分离端子亮-色时延差PAGEREF _Toc66607735 \h 1818HYPERLINK \l "_Toc66607736" 7.4 分量输出端特性 PAGEREF_Toc66607736 \h 18HYPERLINK \l "_Toc66607737" 7.4.1 Y通道输出电平 PAGEREF _Toc66607737 \h 1818HYPERLINK \l "_Toc66607738" 7.4.2 PB通道输出电平 PAGEREF _Toc66607738 \h 1818HYPERLINK \l "_Toc66607739" 7.4.3 PR通道输出电平 PAGEREF _Toc66607739 \h 1919HYPERLINK \l "_Toc66607740" 7.4.4 Y通道频率响应 PAGEREF _Toc66607740 \h 1919HYPERLINK \l "_Toc66607741" 7.4.5 Y通道加权信噪比 PAGEREF _Toc66607741 \h 1919HYPERLINK \l "_Toc66607742" 7.4.6 Y通道K系数 PAGEREF_Toc66607742 \h 2020HYPERLINK \l "_Toc66607743" 7.4.7 亮度信号非线性失真 PAGEREF _Toc66607743 \h 2020HYPERLINK \l "_Toc66607744" 7.4.8 Y/PB、Y/PR信号输出时延差PAGEREF _Toc66607744 \h 2020HYPERLINK \l "_Toc66607750" 7.5 R、G、B输出特性 PAGEREF _Toc66607750 \h 20HYPERLINK \l "_Toc66607751" 7.5.1 RGB信号输出电平 PAGEREF _Toc66607751 \h 2020HYPERLINK \l "_Toc66607752" 7.5.2 R、G、B三个独立通道输出信号的幅频响应 PAGEREF _Toc66607752 \h 2121HYPERLINK \l "_Toc66607753" 7.5.3 R、G、B三个独立通道输出信号的信噪比 PAGEREF _Toc66607753 \h 2121HYPERLINK \l "_Toc66607754" 7.6 图像质量系数 PAGEREF_Toc66607754 \h 21HYPERLINK \l "_Toc66607755" 7.6.1 特征说明 PAGEREF_Toc66607755 \h 2122HYPERLINK \l "_Toc66607756" 7.6.2 测量方法 PAGEREF_Toc66607756 \h 2222HYPERLINK \l "_Toc66607757" 7.7 输出的同步信号特性 PAGEREF _Toc66607757 \h 22HYPERLINK \l "_Toc66607758" 7.7.1 特征说明 PAGEREF_Toc66607758 \h 2222HYPERLINK \l "_Toc66607759" 7.7.2 测量方法 PAGEREF_Toc66607759 \h 2222HYPERLINK \l "_Toc66607760" 7.8 图像格式 PAGEREF_Toc66607760 \h 23HYPERLINK \l "_Toc66607761" 7.8.1 特征说明 PAGEREF_Toc66607761 \h 2323HYPERLINK \l "_Toc66607762" 7.8.2 测量方法 PAGEREF_Toc66607762 \h 2323HYPERLINK \l "_Toc66607765" 7.9 射频输出端特性 PAGEREF_Toc66607765 \h 24HYPERLINK \l "_Toc66607766" 7.9.1 图像载波电平 PAGEREF_Toc66607766 \h 2424HYPERLINK \l "_Toc66607767" 7.9.2 图像调制度 PAGEREF_Toc66607767 \h 2424HYPERLINK \l "_Toc66607768" 7.9.3 图像载频偏差 PAGEREF_Toc66607768 \h 2424HYPERLINK \l "_Toc66607769" 7.9.4 寄生输出抑制比 PAGEREF _Toc66607769 \h 2424HYPERLINK \l "_Toc66607771" 7.9.5 图像/伴音载频差 PAGEREF _Toc66607771 \h 2525HYPERLINK \l "_Toc66607779" 7.10 TS流输出口特性 PAGEREF _Toc66607779 \h 25HYPERLINK \l "_Toc66607782" 7.11 电源适应性 PAGEREF_Toc66607782 \h 26HYPERLINK \l "_Toc66607785" 7.12 消耗功率 PAGEREF_Toc66607785 \h 27HYPERLINK \l "_Toc66607788" 7.13 待机消耗功率 PAGEREF_Toc66607788 \h 27HYPERLINK \l "_Toc66607794" 附录A (规范性附录)视频测试信号波形 PAGEREF _Toc66607794 \h 1HYPERLINK \l "_Toc66607803" 附录B (规范性附录)供测量用的滤波器的参数及其特性 PAGEREF _Toc66607803 \h 5HYPERLINK \l "_Toc66607809" 附录C (资料性附录)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测试方法标准工作组 PAGEREF _Toc66607809 \h 8目次TOC \f \h \t "前言、引言标题,附录标识,参考文献、索引标题,章标题,附录章标题,一级条标题,附录一级条标题,二级条标题,附录二级条标题,三级条标题,附录三级条标题,四级条标题,附录四级条标题" HYPERLINK \l"_Toc49843275" 前言 PAGEREF _Toc49843275 \h IVHYPERLINK \l "_Toc49843276" 1 范围 PAGEREF _Toc49843276 \h 1HYPERLINK \l "_Toc49843277" 2 引用标准 PAGEREF_Toc49843277 \h 1HYPERLINK \l "_Toc49843278" 3 术语和定义 PAGEREF_Toc49843278 \h 1HYPERLINK \l "_Toc49843280" 4 测试信号 PAGEREF_Toc49843280 \h 1HYPERLINK \l "_Toc49843281" 4.1 活动序列 PAGEREF_Toc49843281 \h 1HYPERLINK \l "_Toc49843282" 4.2 伪随机序列 PAGEREF_Toc49843282 \h 1HYPERLINK \l "_Toc49843283" 4.3 视频测试信号 PAGEREF_Toc49843283 \h 1HYPERLINK \l "_Toc49843284" 4.4 音频测试信号 PAGEREF_Toc49843284 \h 2HYPERLINK \l "_Toc49843285" 4.5 音视频同步测试信号 PAGEREF _Toc49843285 \h 2HYPERLINK \l "_Toc49843286" 5 测试仪器 PAGEREF_Toc49843286 \h 2HYPERLINK \l "_Toc49843307" 6 测量条件和测量状态 PAGEREF _Toc49843307 \h 3HYPERLINK \l "_Toc49843308" 6.1 测量条件 PAGEREF_Toc49843308 \h 3HYPERLINK \l "_Toc49843309" 6.2 仲裁条件 PAGEREF_Toc49843309 \h 3HYPERLINK \l "_Toc49843310" 6.3 预热 PAGEREF_Toc49843310 \h 3HYPERLINK \l "_Toc49843311" 6.4 测量状态 PAGEREF_Toc49843311 \h 3HYPERLINK \l "_Toc49843312" 7 测量项目和方法 PAGEREF_Toc49843312 \h 4HYPERLINK \l "_Toc49843313" 7.1 接收性能 PAGEREF_Toc49843313 \h 4HYPERLINK \l "_Toc49843314" 7.1.1 载噪比门限 PAGEREF_Toc49843314 \h 4HYPERLINK \l "_Toc49843319" 7.1.2 频率范围 PAGEREF_Toc49843319 \h 5HYPERLINK \l "_Toc49843322" 7.1.3 输入电平范围 PAGEREF_Toc49843322 \h 5HYPERLINK \l "_Toc49843325" 7.1.4 频率捕捉范围 PAGEREF_Toc49843325 \h 5HYPERLINK \l "_Toc49843328" 7.1.5 符号率范围 PAGEREF_Toc49843328 \h 6HYPERLINK \l "_Toc49843331" 7.1.6 噪声裕量 PAGEREF_Toc49843331 \h 6HYPERLINK \l "_Toc49843334" 7.1.7 I、Q信号解调能力 PAGEREF _Toc49843334 \h 6HYPERLINK \l "_Toc49843335" 7.1.7.1 I、Q分量幅度不平衡解调能力 PAGEREF _Toc49843335 \h 6HYPERLINK \l "_Toc49843338" 7.1.7.2 I、Q分量相位差解调能力PAGEREF _Toc49843338 \h 7HYPERLINK \l "_Toc49843341" 7.1.7.3 时基抖动(PCR)解调能力 PAGEREF _Toc49843341 \h 7HYPERLINK \l "_Toc49843344" 7.1.8 业务转换建立时间 PAGEREF _Toc49843344 \h 7HYPERLINK \l "_Toc49843347" 7.2 适应性测试 PAGEREF_Toc49843347 \h 7HYPERLINK \l "_Toc49843348" 7.2.1 回波损耗 PAGEREF_Toc49843348 \h 7HYPERLINK \l "_Toc49843351" 7.2.2 脉冲适应性 PAGEREF_Toc49843351 \h 8HYPERLINK \l "_Toc49843356" 7.2.3 单频适应性 PAGEREF_Toc49843356 \h 9HYPERLINK \l "_Toc49843361" 7.2.4 电源干扰适应性 PAGEREF _Toc49843361 \h 11HYPERLINK \l "_Toc49843366" 7.3 AV输出端特性 PAGEREF_Toc49843366 \h 12HYPERLINK \l "_Toc49843367" 7.3.1 视频输出电平 PAGEREF_Toc49843367 \h 12HYPERLINK \l "_Toc49843370" 7.3.2 K系数 PAGEREF_Toc49843370 \h 12HYPERLINK \l "_Toc49843373" 7.3.3 微分增益 PAGEREF_Toc49843373 \h 12HYPERLINK \l "_Toc49843376" 7.3.4 微分相位 PAGEREF_Toc49843376 \h 12HYPERLINK \l "_Toc49843379" 7.3.5 亮度-色度增益差 PAGEREF _Toc49843379 \h 13HYPERLINK \l "_Toc49843382" 7.3.6 亮度-色度时延差 PAGEREF _Toc49843382 \h 13HYPERLINK \l "_Toc49843385" 7.3.7 亮度信号非线性失真 PAGEREF _Toc49843385 \h 13HYPERLINK \l "_Toc49843388" 7.3.8 行同步前沿抖动 PAGEREF _Toc49843388 \h 13HYPERLINK \l "_Toc49843391" 7.3.9 视频频响 PAGEREF_Toc49843391 \h 13HYPERLINK \l "_Toc49843396" 7.3.10 亮度信噪比 PAGEREF_Toc49843396 \h 14HYPERLINK \l "_Toc49843399" 7.3.11 色度信噪比 PAGEREF_Toc49843399 \h 14HYPERLINK \l "_Toc49843402" 7.3.12 音频输出电平 PAGEREF _Toc49843402 \h 14HYPERLINK \l "_Toc49843405" 7.3.13 音频总谐波失真加噪声PAGEREF _Toc49843405 \h 14HYPERLINK \l "_Toc49843408" 7.3.14 音频频率响应 PAGEREF _Toc49843408 \h 14HYPERLINK \l "_Toc49843411" 7.3.15 音频信噪比 PAGEREF_Toc49843411 \h 15HYPERLINK \l "_Toc49843414" 7.3.16 左右声道间电平差 PAGEREF _Toc49843414 \h 15HYPERLINK \l "_Toc49843417" 7.3.17 左右声道间相位差 PAGEREF _Toc49843417 \h 15HYPERLINK \l "_Toc49843420" 7.3.18 左右声道间串音 PAGEREF _Toc49843420 \h 15HYPERLINK \l "_Toc49843423" 7.3.19 视音频同步性 PAGEREF _Toc49843423 \h 16HYPERLINK \l "_Toc49843426" 7.3.20 图像质量系数PQR PAGEREF _Toc49843426 \h 16HYPERLINK \l "_Toc49843429" 7.4 S端子输出特性 PAGEREF_Toc49843429 \h 16HYPERLINK \l "_Toc49843430" 7.4.1 Y通道输出电平 PAGEREF _Toc49843430 \h 16HYPERLINK \l "_Toc49843433" 7.4.2 C通道输出电平 PAGEREF _Toc49843433 \h 17HYPERLINK \l "_Toc49843436" 7.4.3 Y通道频率响应 PAGEREF _Toc49843436 \h 18HYPERLINK \l "_Toc49843441" 7.4.4 Y通道信噪比 PAGEREF_Toc49843441 \h 18HYPERLINK \l "_Toc49843444" 7.4.5 Y通道K系数 PAGEREF_Toc49843444 \h 18HYPERLINK \l "_Toc49843447" 7.4.6 亮度信号非线性失真 PAGEREF _Toc49843447 \h 18HYPERLINK \l "_Toc49843450" 7.4.7 S端子亮-色时延差 PAGEREF _Toc49843450 \h 18HYPERLINK \l "_Toc49843453" 7.4.8 图像质量系数PQR PAGEREF _Toc49843453 \h 19HYPERLINK \l "_Toc49843456" 7.5 分量输出端特性 PAGEREF_Toc49843456 \h 19HYPERLINK \l "_Toc49843457" 7.5.1 Y通道输出电平 PAGEREF _Toc49843457 \h 19HYPERLINK \l "_Toc49843460" 7.5.2 Pb通道输出电平 PAGEREF _Toc49843460 \h 20HYPERLINK \l "_Toc49843463" 7.5.3 Pr通道输出电平 PAGEREF _Toc49843463 \h 20HYPERLINK \l "_Toc49843466" 7.5.4 Y通道频率响应 PAGEREF _Toc49843466 \h 21HYPERLINK \l "_Toc49843471" 7.5.5 Y通道信噪比 PAGEREF_Toc49843471 \h 21HYPERLINK \l "_Toc49843474" 7.5.6 Y通道K系数 PAGEREF_Toc49843474 \h 21HYPERLINK \l "_Toc49843477" 7.5.7 亮度信号非线性失真 PAGEREF _Toc49843477 \h 21HYPERLINK \l "_Toc49843480" 7.5.8 图像质量系数PQR PAGEREF _Toc49843480 \h 22HYPERLINK \l "_Toc49843483" 7.6 R、G、B输出特性 PAGEREF _Toc49843483 \h 22HYPERLINK \l "_Toc49843484" 7.6.1 RGB信号输出电平 PAGEREF _Toc49843484 \h 22HYPERLINK \l "_Toc49843487" 7.7 输出的同步信号特性 PAGEREF _Toc49843487 \h 23HYPERLINK \l "_Toc49843490" 7.8 射频输出端特性 PAGEREF_Toc49843490 \h 24HYPERLINK \l "_Toc49843491" 7.8.1 图像载波电平 PAGEREF_Toc49843491 \h 24HYPERLINK \l "_Toc49843494" 7.8.2 图像调制度 PAGEREF_Toc49843494 \h 24HYPERLINK \l "_Toc49843497" 7.8.3 图像载频偏差 PAGEREF_Toc49843497 \h 24HYPERLINK \l "_Toc49843500" 7.8.4 寄生输出抑制比 PAGEREF _Toc49843500 \h 25HYPERLINK \l "_Toc49843503" 7.8.5 图象/伴音载频差 PAGEREF _Toc49843503 \h 25HYPERLINK \l "_Toc49843506" 7.8.6 边带抑制(相邻载频)PAGEREF _Toc49843506 \h 25HYPERLINK \l "_Toc49843509" 7.9 TS流输出口特性 PAGEREF_Toc49843509 \h 25HYPERLINK \l "_Toc49843512" 7.10 电源适应性 PAGEREF_Toc49843512 \h 26HYPERLINK \l "_Toc49843517" 7.11 消耗功率 PAGEREF_Toc49843517 \h 27HYPERLINK \l "_Toc49843520" 7.12 待机功率 PAGEREF_Toc49843520 \h 27HYPERLINK \l "_Toc49843523" 附录A (规范性附录)供测量用的滤波器的参数及其特性 PAGEREF _Toc49843523 \h 1HYPERLINK \l "_Toc49843524" A.1 视频标称带宽的低通滤波器PAGEREF _Toc49843524 \h 1HYPERLINK \l "_Toc49843528" A.2 A计权网络特性 PAGEREF_Toc49843528 \h 2前言为适应我国卫星数字电视发展的需要,根据GB/T 1700017700:《卫星数字电视广播信道编码和调制标准》的有关规定,制定了卫星数字电视接收器性能测量方法。
数字电视显示设备性能的测量

数字电视显示设备性能的测量引言数字电视已经成为现代家庭的常见设备之一,其显示性能对于用户体验至关重要。
因此,对数字电视显示设备的性能进行准确的测量和评估十分重要。
本文将介绍数字电视显示设备几个重要的性能指标以及测量方法。
色彩准确性色彩准确性是衡量数字电视显示设备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数字电视显示设备应该能够准确地再现不同颜色的图像。
为了测量色彩准确性,可以使用色度测量仪或光度计来获取显示设备显示的颜色值,并与参考颜色进行比较。
通常使用CIE色差公式来计算显示设备的色彩准确性。
对比度对比度是衡量数字电视显示设备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对比度指的是显示设备能够显示黑白两个端点的能力。
高对比度表示显示设备能够清晰地显示黑暗和明亮的部分。
为了测量对比度,可以使用对比度测量仪来测量黑白两个端点的亮度,并计算其比值。
亮度和灰度平衡亮度和灰度平衡是数字电视显示设备性能的其他重要指标。
亮度是指显示设备的整体亮度水平,而灰度平衡表示显示设备在不同灰度级别下的亮度表现。
为了测量亮度和灰度平衡,可以使用亮度计和灰度平衡测量仪来获取显示设备在不同灰度级别下的亮度值,并进行比较。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显示设备从接收到信号到显示相应变化所需的时间。
响应时间较短表示显示设备能够更快地响应输入信号。
为了测量响应时间,可以使用快速移动的图像来刺激显示设备,并测量显示设备从接收到信号到显示变化的时间差。
视角稳定性视角稳定性是数字电视显示设备另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视角稳定性指的是当观察者改变自己的观察位置时,显示设备仍保持良好的图像质量和颜色准确性。
为了测量视角稳定性,可以使用视角测量仪来测量不同观察位置下的图像质量和颜色准确性。
结论本文介绍了数字电视显示设备的几个重要性能指标以及测量方法。
色彩准确性、对比度、亮度和灰度平衡、响应时间以及视角稳定性是评估数字电视显示设备性能的关键指标。
通过准确测量和评估这些指标,可以选择和优化最佳的数字电视显示设备,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DTV的主要测量技术指

数字电视的主要测量技术指标(五)1.2.9.星座图测量画面技术指标说明ENM:估计噪声裕量:噪声裕量比BER更为有用,此测量可初步指示出数字业务接近失效的裕量,这是一个检查合格与否的快速而简单的测量方法,它可用来在安装过程中检查信号质量,还可以作为一种维护手段,对通过网络的信号质量作基本监测。
BER(Pre-FEC):纠错前误码率:FEC纠错算法可以检测出错误比特的数量,同时还可以纠正其中的一部分错误,纠错前的误码率就是实际发生错误的比特数量和总的传送比特数量的比值。
BER(Post-FEC):纠错后误码率:FEC纠错算法在检测出有多少错误比特后,根据自身的纠错能力,纠正错误比特当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的错误,用还没有被纠正的错误比特数量与总的传送比特数量进行比较就是纠错后的误码率。
当信号质量很好的情况下,纠错前与纠错后的误码率数值是相同的,但有一定干扰存在的情况下,纠错前和纠错后的误码率是不同的,纠错后的误码率要更好。
MER:调制误差率:MER包括了可能存在于商用接收机判决电路输入全部信号的劣化,因此能够指示出接收机正确解码信号的能力。
调制误差率(MER)的定义是所有的理想矢量的平方和被所有矢量的平方和除的结果,用dB表示。
详细的定义和解释在本文前面部分有叙述。
EVM:误差矢量幅度:本文前面部分有详细叙述。
PJ:相位抖动:此项测量能够表明用在电缆分配系统(也就是QAM调制器或频率变换器)中的本地振荡器的相位起伏和频率起伏。
此指标从一定程度上表征网络中相位噪声的情况,恶化到一定程度会大大提高误码率。
TJ:时间抖动:接收符号时钟的抖动;此指标的恶化会影响符号的判决,形成误码;很差时会破坏整个传输系统。
QE: IQ正交载波相位正交(90°)误差AI:IQ正交载波幅度不平衡度Freq offset:QAM调制载波频率偏移Real Symb:当前真实符号率SNR: 信噪比。
这里的S/N主要描述解调之后的信号S/N。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参数及测量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参数及测量————————————————————————————————作者:————————————————————————————————日期:2有线数字电视系统的参数及测量有线数字电视系统包括编解码、复用和传输等多个环节,整个过程涉及的技术指标较多,其中的关键参数影响着数字信号质量和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所以必须对关键技术参数进行了解和测试。
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中,模拟视音频信号按照MPEG-2标准经过抽样、量化及压缩编码形成基本码流ES,基本码流ES是不分段的连续码流。
把基本码流分割成段,并加上相应的头文件打包形成打包的基本码流PES,PES包和包之间可以是不连续的。
在传输时将PES包再分段打成有固定长度188B的传送包码流TS。
TS流经系统复用加入PSI/SI及加密信息形成多路节目传输流,最后经过64QAM调制及上变频形成射频信号在HFC网中传输,在用户终端经解码恢复模拟音视频信号。
在有线数字系统中,TS码流参数和系统传输网络参数是需要了解和测试的重点内容。
1传输码流参数及测试对MPEG-2TS流参数的测试,主要是依据“DVB系统测试指导”文件ETR290,测试并不依赖于任何商用解码器及芯片,而使用MPEG-2TS系统目标解码器(T-STD)的标准解码程序。
MPEG-2TS流参数的监测和特性分析包括TR101290测试标准3级错误检测、PSI/SI信息分析、TS流语法分析、PCR分析及缓冲区分析等。
一般采用码流分析仪对TS流进行检测分析。
1.1TR101290的3级错误分析依据DVB最新的TR101290测试标准将DVB/MPEG-2TS流的测试错误指示分为3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可正确解码所必须的几个参数;第二等级是达到同步后可连续工作必须的参数和需要周期监测的参数;第三等级是依赖于应用的几个参数。
第一级共6种错误,包括:同步丢失错误、同步字节错误、PAT错误、连续计数错误、PMT错误及设置PI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TV数字电视及测量点击次数:210 发布时间:2009-4-25 9:10:34DTV数字电视及测量1、数字电视数字电视在全世界迅速开展,我国也加快了播放进程。
按广电部要求,直辖市、沿海发达地区、各省会城市 2005 年要开通数字电视, 2015 年全国开通数字电视,基本完成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过渡。
为迎接 2008 年奥运会,各地都会在此之前掀起摸拟电视向数字电视平移的高潮。
所谓数字电视,应该是电视的全过程中,其视、音频都是数字信号,包括摄制、剪接、编辑、存储、播放、传输、接收。
这就是说,电视节目从摄像开始就是数字视音频信号,一直到用户的电视机收到的也是视音频数字信号,用户用数字电视机收看电视节目。
值得特别说明的是,目前我国电视用户正在使用的电视机和市面上正在出售的电视机都不是真正的数字电视机,它们都是要经过机顶盒获得模拟电视信号。
这些年来,市面上大肆炒作的“数码彩电”都是在模拟电视广播制式下,对内部电路、信号处理控制等方面采用了一些数字技术,来提高电视图像及伴音质量,并增加了一些功能,如多视窗、画中画、画外画、视窗放大、逐行等都不能直接接收数字电视信号。
真正的数字电视机应该是能直接接收数字电视信号,如果是加密的数字电视信号,它会有一个卡座,扫入付费卡即可。
由于数字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即采用不同调制方式,故有数字卫星电视、数字有线电视、数字地面电视之分。
无论那种数字电视它对视音频信号都要进行编码、压缩、复用、最大的差别是调制方式不一样。
数字电视较模拟电视有很多优点。
首先,数字摄影清晰度大大提高,它可以提供高清晰度或标准高清晰度节目;数字电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抗干扰能力强;数字电视信号是通过压缩后再传输,因此它占用的频带窄,如过去 8MH 带宽传一个电视摸拟节目,数字电视可传送6 ~8 个节目。
在数字电视传输网络中,不仅可以开展传输数字电视业务,而且可以开展各种增值业务,如视频点播、远程教育、电子商务、宽带上网、电话传输业务等等。
今后,数字电视传输是数字信号, Internet 网是数字信号、电话传输是数字信号,可融合在一起,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三网合一,它会给用户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当然三网合一在技术上可以,但在使用过程中,因为营运的分工,用途的特途性,不一定只用一个网络,这不是本文讨论的话题。
2、数字电视标准应该说,数字电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在我们研究、生产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系统中都应有一个共同约定的标准,而作为测量的工程师应该根据这些标准研究切实可行的测试方法,并提供合适的测量仪器。
不言而喻,一个国家只有确定了标准才能顺利地、多快好省地开展数字电视。
2.1、国际上的数字电视标准目前国际上有三个数字电视标准,它们是欧洲的 DVB 、美国的 ATSC 、日本的 ISDB 。
日本的 ISDB 是基于 DVB ,因此有人认为国际上主要有两种标准,即 DVB 和 ATSC 。
欧洲的 DVB 标准分为三个部分卫星数字电视为 DVB-S ,采用正交键控调制( QPSK )有线数字电视为 DVB-C ,采用正交幅度调制( QAM )地面数字电视为 DVB-T ,采用正交频分复用调制( COFDM )DVB 标准具有较多优点,因此 DVB-S 已被全球采用,而 DVB-C 也被欧洲、澳大利亚、北美、南美等国家采用。
可以这样说,国际上数字卫星电视和数字有线电视原则上都采用欧洲的DVB 标准,分歧比较大的是地面电视。
即 DVB-T 和 ATSC-T 在全球竞争。
对于 DVB 数字电视系统测试标准,原则上是按《 DVB 系统测试标准 TR 》,该标准对 MPEG-2 TS 流的测试,卫星和电视网络传输媒介共同参数的测试,电视网络、卫星、地面、MMDS/MVDS 的专门测试都给出了具体的方法和要求。
TR 建议的 MPEG —2 TS 流测量和分析方法包括 MPEG-2 第 4 个文件中的规定测试( ISO/IEC13818-4 )和 DVB -SI 文件 TR 和 EN ,测试并不依赖于任何商业用解码器及芯片,而是使用 MPEG-2 TSTD (目标解码器)的标准解码程序。
2.2 、我国的数字电视标准我们是一个大国,是世界上数字电视用户最多的一个国家,应该拥有自有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标准。
而且广电部已有了数字电视从模拟电视向数字电视平移的时间表。
数字有线电视目前全国省会以上的城市及大多数地市级以上的城市都开通了数字电视,深圳市 2005 年度已实现了数字电视整体平移。
就数字地面电视来说,很多大城市已开通或正在开通。
然而遗憾的是我国的数字电视标准尚未出台。
实际上,对于数字电视我国从 80 年代初就开始跟踪, 80 年代末就由广电部牵头,国家科委组织高清电视( HDTV )专家领导小组,国家计委资助,开始了一系列研究工作, 1996 年国家成立了“ HDTV ”总体小组, 1999 年清华大学开始数字电视标准研究。
五年前广电部已有消息标准一定要出来,时至今日,尚无完整的中国数字电视标准问世。
对于数字电视和数字卫星电视来说,国家已经明确采用 DVB 标准,各地均在有序的进行。
主要是据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电视标准尚未确定。
目前参与标准竞争的有清华大学方案、上海交通大学方案、广科院方案,据说经三家融合的标准已于 2005 年 6 月形成文字方案,预计 2005 年底出台,但至今尚无消息。
从技术上来说,清华方案称之为 DNB-T 标准,采用时域同步正交平分复用调制方式;上海方案称之为 ADTB-T 标准,采用单载波移动传输。
这两种方式有根本不同的区别,要融合很困难,而且它们各自都申请了多项技术专利,更难的是,在他们背后都有大批设备商、营运商支持,坚守自身的经济利益,在全国各地建起了或正在建各自方案的数字地面电视网络。
也有的地方干脆不管什么标准不标准问题,直接用 DVB-C 标准建地面电视,也有用 DVB-T 为标准,真所谓群雄割据、一片混乱。
这种混乱的局面,即是国家标准出台,运营商也不会一下改过来,这就是现实。
2.3、再论数字电视标准数字电视是国家的一件大事,它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尽快确定标准是重中之重,这种不依标准建立起来的系统,其损失最终还是以各种方式转嫁到社会,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去,国家受损失,老佰姓受害。
再则,一个标准它也是在某一段时期使用,不可能完美无缺,我想取舍哪种方案,确定一个标准,最重要的原则是要代表一个国家利益,要适用,有前瞻性就行了。
当前适用可行,今后技术发展了,可以再按此基础上改进。
就 DVB-T 标准来说,几年前我们都认为它是比较好的标准,欧洲去年不又在此基础上推出了 DVB-H 标准吗。
DVB-T 是采用 2K 和 8K 模式的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的多载波调制方式( COFDM ),而 DVB-H 是新增 4K 模式并于 2K 、 8K 模式之间。
它与 DVB-T 相比, DVB-H 有终端功耗更低,移动接收抗干扰能力更强的特点,适用于移动电话、手持计算机等小型便携设备,进入地面数字地面电视广播网络收看数字电视信号。
综合上述可知,目前我国内的数字电视仪器都采用 DVB-S 、 DVB-C 、而数字地面电视相当一部份是 DVB-T 。
我国的数字地面电视标准尚未确定,故测试仪器需根据确定的标准,确定必要的测试参数,研制相应的仪器进行测试。
3、数字电视测试参数较模拟电视来说,数字电视是一个新的概念,首先它的测试对象大都是数字信号,但它作为一种载体来说,仍然是图像和声音信号,所以它们测试应是在模拟电视基础上会有很多新的概念和参数。
3.1、数字电视平均功率电平在模拟电视信号中是以图像载波和伴音付载波组成的复合电视信号,它的大小是以图像载波行同步的信号峰值电平来表示。
然而,在数字电视中传输的是脉冲信号,在过去的 8MHz 频带内有无数脉冲信号,我们是将它看成一个噪声频谱,用噪声功率的概念,以每赫噪声功率给予积分的方式求得所谓频道功率,为了设计使用方便仍然用电平来表示,常用 dBuv, 故称做数字平均功率电平或简称数字电平。
这与一般的所谓电平是有区别的。
3.2、误码率 BER误码率 BER 的定义是误码的比特数与传输的总比特数之比。
误码的实质与信号的信噪比( S/N )有关,是信号受到噪声、脉冲抖动,工业干扰及突发信号(如雷击)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由测量噪声(信噪比)算出 BER 。
按 TR10129 标准定义为一时传输少于1个误码,对于 64QAM 来说,BER < 1 × 10 ˉ 4 。
3.3、调制误差率 MER调制误差率 MER 是信号理想的矢量幅度和与信号误差矢量幅度和之比,以 dB 表示。
这里所说的误差矢量幅度是指信号能受到噪声干扰的总和。
我们知道,在模拟电视中,其信号受到的各种干扰是直接影响到电视质量,如白噪声使图像直接产生雪花,交流声直接引起图像产生滚动等等。
因此我们在模拟电视标准中制定了量度这些干扰信号的标准参数,如C/N 、哼声 CSO 、 CTB 、 CM 等。
但是,由于在数字电视信号均是以脉冲信号传输,这些干扰信号并不直接影响图像质量,最直接的影响的是误码,由此而产生马赛克或者断线(信号终断),在这里我们是将这些干扰信号统统看成是噪声或者无用信号,称之为广义噪声,然而这些噪声并不一定使信号误码, MER 应是表征尚未误码时信号的质量,即正常工作时广义噪声干扰状态。
这里要说明的是 MER 是调制误差率决不能叫调制误码率,因为它是表征信号尚未误码时的噪声干扰状态,我们可以此来审定数字电视信号图像质量。
如 64QAM 的数字电视信号在23 ~ 24dB 图像就会出马赛克, 23dB 以下会随时断线 , 甚至无法收看,在 25dB 以上图像就正常,考虑到系统稳定性和测量误差,因此 DVB-C 标准要求 MER 大于 27dB 。
3.4、星座图星座图是由于数字电视信号都是采用正交调制,那么两组信号就会在坐标图上有相应的位置,形成所谓星座图。
对于理想的信号来说,在其星座图的相应方框图内只有一点。
如前所述,电视信号总是受到广义噪声影响,如果我们多次取样下来,那么它就不是一点而是有很多取样点形成的一离散的小云团,如图所示,根据星座图的形状我们可以观察出这些所谓广义噪声的特性,从而得知噪声来源,以便对设备或传输网络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相应噪声,排除即将引起误码的故障。
3.5、突发噪声忧郁数字电视设备,传输网络(包括空中卫星、地面传输和有线传输)会受到周围的脉冲信号,雷击等的干扰。
这种干扰的特点是脉冲延迟时间很窄,但幅度较大,对于模拟电视来说,它是直接影响到图像,但由于人的视觉较迟钝,不易发现,而对于脉冲信号来说,便是直接产生误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