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练习题及答案解析3套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与热效应练习题

化学反应的热力学与热效应练习题热力学是研究能量转化规律以及能量转化过程中所伴随的其他物理和化学性质变化的学科。
在化学反应中,热力学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反应的方向、速率以及能量转化的方式。
本文为大家提供几道关于化学反应热力学与热效应的练习题,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知识。
1. 根据下面的反应方程式写出反应的反热。
2. 计算下面反应的焓变值:2H2(g) + O2(g) → 2H2O(l)3. 结合下面的数据计算反应的焓变值:反应1: C(graphite) + 2H2(g) → CH4(g) ΔH1 = ?反应2: C(graphite) + 2H2(g) + O2(g) → CH3OH(l) ΔH2 = -726 kJ反应3: CO(g) + 2H2(g) → CH3OH(l) ΔH3 = -91 kJ反应4: CO2(g) + 2H2(g) → CH3OH(l) ΔH4 = -195 kJ反应5: CO2(g) + 4H2(g) → CH4(g) + 2H2O(l) ΔH5 = ?反应6: CH3OH(l) → CH4(g) + 1/2O2(g) ΔH6 = ?4. 结合下面的反应焓变值计算反应的焓变值:反应1: 2H2(g) + O2(g) → 2H2O(g) ΔH1 = -572 kJ反应2: H2(g) → H2(g) + 1/2O2(g) ΔH2 = -286 kJ反应3: 2H2(g) → 2H2(g) + O2(g) ΔH3 = ?5. 如下为反应方程式和各反应物和产物的焓变值,请根据热力学定律判断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反应。
反应:2H2(g) + O2(g) → 2H2O(g) ΔH = -484 kJ答案与解析:1. 例如:2H2(g) + O2(g) → 2H2O(l) 反热为 -483.6 kJ2. 反应的焓变值为ΔH = -484 kJ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的摩尔数系数为2,产物的摩尔数系数为2,所以焓变值也是反应方程式右边各物质的摩尔数系数与它们的焓变之和。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试题含解析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变化B.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C.向醋酸钠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加热后若溶液红色加深,则说明盐类水解是吸热的D.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解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除了表现为热量变化外,还可以表现为电能和光能等。
答案 A2.已知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生成2分子AB吸收b kJ热量B.该反应热ΔH=+(a-b)kJ·mol-1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断裂1 mol A—A和1 mol B—B键,放出a kJ能量解析由图示可知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C错;1 molA2(g)与1 mol B2(g)反应生成2 mol AB(g)吸收(a-b)kJ热量,A错,B正确;化学键断裂吸收能量,D 错。
答案 B3.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①H2(g)+1/2O2(g)===H2O(g)ΔH1=a kJ·mol-1 ②2H2(g)+O2(g)===2H2O(g)ΔH2=b kJ·mol-1③H2(g)+1/2O2(g)===H2O(l)ΔH3=c kJ·mol-1 ④2H2(g)+O2(g)===2H2O(l)ΔH4=d kJ·mol-1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c<0B.b>d>0 C.2a=b<0 D.2c=d>0解析H2的燃烧反应都是放热反应,ΔH<0,a、b、c、d都小于0,B、D错;反应③与反应①相比较,产物的状态不同,H2O(g)转化为H2O(l)为放热反应,所以a>c,A错;反应②的化学计量数是①的2倍,反应热②也是①的2倍,b=2a<0,C对。
答案 C4.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SO2(g)+O23(g)ΔH=-Q kJ·mol-1(Q>0)。
北京市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一章《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1 g火箭燃料N2H4(g)燃烧,生成N2(g)和H2O(g),同时放出16.7 kJ的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N2H4+O2=N2 + 2H2O △H =- 534.4 kJ/molB.N2H4+O2 =N2 +2H2O △H=-1068.8 kJ/molC.N2H4(g)+O2(g) =N2(g)+2H2O(g) △H =-534.4 kJ/molD.12N2H4(g)+12O2(g)=12N2(g) + H2O(g)△H =+267.2 kJ/mol答案:C【详解】A.没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选项A错误;B.没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选项B错误;C.1g火箭燃料肼(N2H4)气体燃烧生成N2和H2O(g)时,放出16.7kJ的热量,则32g 肼(N2H4)气体燃烧生成N2和H2O(g)时,放出534.4kJ的热量,即N2H4(g)+O2(g)=N2(g)+2H2O(g)△H=-534.4kJ/mol,选项C正确;D.反应为放热,焓变为负值,选项D错误;答案选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的燃烧热为ΔH=-akJ·mol-1,则乙醇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2H5OH(g)+3O2(g)=2CO2(g)+3H2O(g)ΔH=-akJ·mol-1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C.S(g)+O2(g)=SO2(g)ΔH=-akJ·mol-1,S(s)+O2(g)=SO2(g)ΔH=-bkJ·mol-1,则a>b D.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ΔH=-38.6kJ·mol-1答案:C【详解】A.已知乙醇的燃烧热为ΔH=-akJ·mol-1,则C2H5OH(l)+3O2(g)=2CO2(g)+3H2O(l)ΔH=-akJ·mol-1,故A错误;B.中和热是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中和热为放热反应,中和热为57.3kJ/mol,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中有硫酸钡沉淀生成,其中和热不是57.3kJ·mol-1,故B错误;C.反应物中气态S比固体S能量高,生成物相同,则a>b,故C正确;D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则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由于转化率不确定,所以不能计算焓变,故D错误;故选C。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练习与解析

专题五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第一单元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一、选择题1. 已知反应X + Y===M + 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能量,丫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能量B. 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C .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D. X和丫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解析X + Y===M + N A H>0,说明X与丫的总能量低于M与N的总能量, A错误,D正确;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C错误;吸热反应有的不需要加热也可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搅拌即可,B错误。
答案D2.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成物总能量一定低于反应物总能量B.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C. 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焓变D. 同温同压下,H2(g)+ Cl2(g)===2HCI(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A H 不同解析放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低于反应物总能量,吸热反应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A错误。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反应物本身的性质、温度、压强、浓度、催化剂等因素有关,与吸热、放热反应无关,B错误。
通过盖斯定律可以间接测量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的焓变,C正确。
同温同压下,H2(g)+ Cl2(g)===2HCI(g)的反应条件不会影响出的值,D错误。
答案C3. 臭氧层中臭氧分解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臭氧分解历程示意图A •催化反应①、②均为放热反应 B. 催化剂不能改变该反应的焓变 C. CIO 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 在该反应过程中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解析 由题可知反应①为吸热反应,反应②为放热反应,A 错误;催化剂改 变了反应的活化能,没有改变反应的焓变,B 正确;CIO 是中间产物,CI 是催化剂,C 错误;任何化学反应中都既有化学键的断裂又有化学键的形成, D 错误。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反应机理--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化学好题汇编(解析版)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反应机理考点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2024·全国甲卷)人类对能源的利用经历了柴薪、煤炭和石油时期,现正向新能源方向高质量发展。
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错误的是()A.木材与煤均含有碳元素B.石油裂化可生产汽油C.燃料电池将热能转化为电能D.太阳能光解水可制氢【答案】C【解析】A.木材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纤维素中含碳、氢、氧三种元素,煤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是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A正确;B.石油裂化是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汽油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可以通过石油裂化的方式得到,B正确;C.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的化学能变成电能的装置,不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C错误;D.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光解水可以生成氢气和氧气,D正确;故答案选C。
2(2024·安徽卷)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g),发生下列反应:X(g)⇌Y(g)ΔH1<0,Y(g)⇌Z(g)ΔH2<0,测得各气体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反应进程示意图符合题意的是()A. B.C. D.【答案】B【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初期随着时间的推移X的浓度逐渐减小、Y和Z的浓度逐渐增大,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X和Y的浓度逐渐减小、Z的浓度继续逐渐增大,说明X(g)⇌Y(g)的反应速率大于Y(g)⇌Z(g)的反应速率,则反应X(g)⇌Y(g)的活化能小于反应Y(g)⇌Z(g)的活化能。
【解析】A.X(g)⇌Y(g)和Y(g)⇌Z(g)的∆H都小于0,而图像显示Y的能量高于X,即图像显示X(g)⇌Y(g)为吸热反应,A项不符合题意;B.图像显示X(g)⇌Y(g)和Y(g)⇌Z(g)的∆H都小于0,且X(g)⇌Y(g)的活化能小于Y(g)⇌Z(g)的活化能,B项符合题意;C.图像显示X(g)⇌Y(g)和Y(g)⇌Z(g)的∆H都小于0,但图像上X(g)⇌Y(g)的活化能大于Y(g)⇌Z (g)的活化能,C项不符合题意;D.图像显示X(g)⇌Y(g)和Y(g)⇌Z(g)的∆H都大于0,且X(g)⇌Y(g)的活化能大于Y(g)⇌Z(g)的活化能,D项不符合题意;选B。
高中化学苏教选修四同步练习:专题第节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含答案

专题一第1节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1)1、21世纪人类正由“化石能源时代”逐步向“多能源时代”过渡,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A.电力B.核能C.太阳能D.氢能2、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铝片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 2O 与NH 4Cl 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CO 2的反应D.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②放热反应在常温下均很容易发生③判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④吸热反应也可能在常温下进行A.①②③④B.①②C.③④D.②③4、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112.1kJ mol H ∆=-⋅;HCl(aq)与NaOH(aq)反应的-155.6kJ mol H ∆=-⋅,则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 等于( )A.-67.7kJ/molB.-43.5kJ/molC.+43.5kJ/molD.+67.7kJ/mol 5、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 ①S(单斜,s)()2+O g =()2SO g 1297.16kJ/mol H ∆=- ②S(正交,s)()2+O g =()2SO g 2296.83kJ/mol H ∆=- ③S(单斜,s)=S(正交,s) 3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0.33kJ/mol H ∆=B.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C.S(单斜,s)=S(正交,s)30H ∆<,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D.S(单斜,s)=S(正交,s)30H ∆>,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6、室温下,将1mol 的()42CuSO 5H O s ⋅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1H ∆,将1mol 的()4CuSO s 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2H ∆;42CuSO 5H O ⋅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42CuSO 5H O s ⋅()()42CuSO s +5H O l ,热效应为3H ∆。
高三化学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训练试题带答案

2013届高三化学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训练试题(带答案)专题六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第1讲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1.“能源分类相关图”如图所示,四组能源选项中全部符合图中阴影部分的能源是()A.煤炭、石油、潮汐能B.水能、生物能、天然气C.太阳能、风能、沼气D.地热能、海洋能、核能【解析】化石燃料、核能为不可再生能源,从而排除A、B、D。
【答案】C2.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
则===的反应热H为()A.-1780B.-1220C.-450D.+430【解析】本题考查反应热的有关计算。
在化学反应中断键需要吸热,而形成新的化学键需要放热。
由题意知1molS(s)和3mol形成S原子和F原子共需要吸收能量280kJ=760kJ,而生成1mol时需形成6molS—F键,共放出kJ=1980kJ,因此该反应共放出的热量为1980kJ-760kJ=1220kJ,所以该反应的反应热H=-1220选项B正确。
【答案】B3.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热量多B.由C(石墨)===C(金刚石)H0,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在稀溶液中-57.3若将含0.5mol的浓硫酸与含1mol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D.在101kPa时,2g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kJ热量,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H=-【解析】由于硫蒸气比硫固体的能量高,故前者燃烧时放热多,A项错;石墨转变成金刚石为吸热反应,即金刚石能量比石墨高,则金刚石不稳定,故B项错;C项浓硫酸溶于水本身就放热,故放出的热量肯定高于57.3kJ,正确;2g 为1mol,而D项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是2mol对应的H应为-(285.故D项错。
【答案】C4.已知-72蒸发1mol需要吸收的能量为30kJ,其他相关数据如下表:则表中a为()A.404B.260C.230D.200【解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吸收能量)和新键形成(放出能量),故有H=(436+30+aa=200,D项正确。
高考化学复习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含答案及解析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C.吸热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发生D.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答案D解析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Fe+S FeS属于加热条件下进行的放热反应,A错误;放热反应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如铝热反应,B错误;有些吸热反应不加热也能反应,如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常温下就能反应,C错误。
2.(2018·宁波十校第一次联考)已知:2H2(g)+O2(g)2H2O(g)ΔH1=-483.6 kJ·mol-12H2(g)+O2(g)2H2O(l) ΔH 2=-571.6 kJ·mol-1;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H2O(l)2H2(g)+O2(g) ΔH3=+X kJ·mol-1,X小于571.6B.2 mol氢气和1 mol氧气的总能量大于2 mol液态水的能量C.1 mol H2O(l)转变成 1 mol H2O(g)放出 44.0 kJ 热量D.1 mol H2O(g)转变成 1 mol H2O(l)放出 88.0 kJ 热量答案B解析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正过程热效应的绝对值等于逆过程热效应的绝对值,即X为571.6,故A错误;氢气的燃烧是放热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2mol氢气和1mol氧气的总能量大于2mol液态水的能量,故B正确;给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即①2H2(g)+O2(g)2H2O(g),②2H2(g)+O2(g)2H2O(l),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得H2O(l)H2O(g)ΔH=×(571.6-483.6)kJ·mol-1=+44.0kJ·mol-1,即1molH2O(l)转变成1molH2O(g)吸收44.0kJ的热量,C错误;根据C选项的分析可知,1mol水蒸气转化成1mol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44kJ,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第1课时 每课一练(苏教版选修4)
基础达标
1.在25 ℃、101 kPa 下,1 g 甲醇燃烧生成CO 2和液态水时放热2
2.68 kJ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CH 3OH(l)+3/2O 2(g) ====CO 2(g)+2H 2O(l)ΔH=+725.8 kJ·mol -1
B.2CH 3OH(l)+3O 2(g) ====2CO 2(g)+4H 2O(l)ΔH=-1 452 kJ·mol -1
C.2CH 3OH (l )+3O 2(g )====2CO 2(g )+4H 2O (l )ΔH=-725.8 kJ·mol -1
D.2CH 3OH(l)+3O 2(g) ====2CO 2(g)+4H 2O(l)ΔH=+1 452 kJ·mol -1
解析:本题考查热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及含义。
由1 g CH 3OH 放出热量为22.68 kJ 可知,1 mol
CH 3OH 即32 g 放出的热量为g
mol g kJ 13268.221
-∙⨯≈725.8 kJ·mol -1,因CH 3OH 燃烧为放热过程,故ΔH <0,A 、D 错误;又因热化学方程式中热量应与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系数相匹配,故B 中2 mol CH 3OH 放出热量为725.8×2 kJ,B 正确,C 错误。
答案:B
2.航天飞机用铝粉与高氯酸铵(NH 4ClO 4)的混合物为固体燃料,点燃时铝粉氧化放热引发高氯酸铵反应,其方程式可表示为:2NH 4ClO 4
△ N 2↑+4H 2O+Cl 2↑+2O 2↑ΔH <0。
下列对此反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上述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上述反应瞬间产生大量高温气体推动航天飞机飞行
C.反应从能量变化上说,主要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和动能
D.在反应中高氯酸铵只起氧化剂作用
解析:在2NH 4ClO 4
△ N 2↑+4H 2O+Cl 2↑+2O 2↑ ΔH <0中,高氯酸铵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
剂。
答案:D
3.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 4。
0.5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时,放出445 kJ 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2CH 4(g)+4O 2(g)====2CO 2(g)+4H 2O(l) ΔH=+890 kJ·mol -1
B.CH 4(g)+2O 2(g) ====CO 2(g)+2H 2O(l)
ΔH=+890 kJ·mol -1
C.CH 4(g)+2O 2(g) ====C O 2(g)+2H 2O(l)
ΔH=-890 k J·mol -1
D.12CH 4(g)+O 2(g) ====2
1CO 2(g)+H 2O(l); ΔH=-890 kJ·mol -1 解析:0.5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时,放出445 kJ 热量,即1 mol CH 4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 时,放出890 kJ 热量。
同时根据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有关规定,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要标出热效应,其单位为kJ·mol -1,故符合题意的只有C 项。
答案:C
4.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关于热化学方程式:C 2H 2(g )+
2
5O 2(g )====2CO 2(g )+H 2O (l )ΔH=-1 300 kJ·mol -1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10N A 个电子转移时,该反应放出1 300 kJ 的热量
B.当1N A 个水分子生成且为液体时,吸收1 300 kJ 的热量
C.当2 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 300 kJ 的热量
D.当8 N A 个碳氧共用电子对生成时,放出1 300 kJ 的热量 解析: ΔH=-1 300 kJ·mol -1。
当有10 mol e -转移时,生成 1 mol 液态水,生成2 mol CO 2(O==C=O),其中含8 mol 碳氧共用电子对时,放出1 300 kJ 的热量。
答案:AD
5.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CaO+H 2O====Ca(OH)2
B.C+H 2O 高温
CO+H 2
C.HCl+NaOH====NaCl+H 2O
D.2Al+3H 2SO 4====Al 2(SO 4)3+3H 2↑
解析:根据物质间相互反应的规律可知,A 、C 、D 均为放热反应,B 为吸热反应。
答案:B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D.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
解析:反应在加热条件下进行,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例如:Fe+S △
FeS 属于加热条件下
进行的放热反应,A 不正确;放热反应常温下不一定容易发生,如铝热反应,B 不正确。
反应吸、放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含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吸热反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发生,如CaCO 3分解。
因此C 、D 均正确。
答案:CD
7.下列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C.硫在氧气中燃烧
D.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
解析:当生成物的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时,反应是吸热的。
已知A 、B 、C 三项均为燃烧反应,均是放热的。
正确选项为D 。
答案:D
综合运用
8.已知在101 kPa 、298 K 条件下,2 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 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H 2O (g )====H 2(g )+2
1O 2(g ) ΔH=+242 kJ·mol -1 B.2H 2(g )+O 2(g )====2H 2O (l ) ΔH=-484 kJ·mol -1
C.H 2(g )+2
1O 2(g )====2H 2O (g ) ΔH=+242 kJ·mol -1 D.2H 2(g )+O 2(g )====2H 2O (g ) ΔH=+484 kJ·mol -1
解析:因此H 2的燃烧是放热反应,ΔH 应为负值,所以C 、D 均被排除,B 中H 2O 的状态非气态,错误。
正确的是A 。
答案:A
9.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将等质量的硫分别在足量的纯氧气中、空气中燃烧,设前者放出的热量为Q 1,后者放出的热量为Q 2,则Q 1和Q 2相对大小判断正确的是( )
A.Q 1=Q 2
B.Q 1>Q 2
C.Q 1<Q 2
D.无法判断
解析:由硫在空气中燃烧比在纯氧气中的火焰明亮度差,剧烈程度缓和可知,硫在纯氧气中燃烧速率更快,发光更强。
相等质量的硫燃烧放出的能量(在相同条件下)是一定的,而发光、发热均是能量的体现形式,根据总能量一定,发光越多,则转化为热能的部分就越少,所以等质量的硫在空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要比在纯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多。
答案:C
10.相同温度时,下列两个反应的反应热分别用ΔH 1和ΔH 2表示,则( )
①H 2(g )+2
1O 2(g )====H 2O (g ) ΔH 1=-Q 1 kJ·m ol -1 ②2H 2O (l )====2H 2(g )+O 2(g ) ΔH 2=+Q 2 kJ·mol -1 A.Q 1>Q 2 B.Q 1=Q 2 C.2Q 1<Q 2 D.
21Q 2=Q 1 将①式逆转改写成③式:2H 2O (g )
2H 2(g )+O 2(g ) ΔH 3=+2Q 1kJ·mol -1,③式中
的化学计量数与②式相同,但③式中H 2O 为气态,②式中H 2O 为液态,生成液态水比生成等物质的量的气态水所放出的热量多,故2Q 1<Q 2
答案:C
拓展探究
11.已知A 和B 两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反应:2A+BC+3D+4E ,现将相对分子质量为M 的A 气体m g 与适量B 充入一密闭容器中,恰好完全反应后,有少量液滴生成。
在相同温度下测得反应前后压强分别为6.06×106 Pa 和1.01×107 Pa ,又测得反应共放热Q kJ ,试根据以上事实写出该热化学方程式。
解析:欲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必须①搞清各物质的状态;②求出反应热,依题意设2 mol A 与1 mol B 反应生成的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 x mol 。
3∶x=6.06×106∶1.01×107,x=5,即反应式生成物中气体分子的化学计量数和为5;依题意,D 为液体,C 和E 为气体。
又A 为
M m mol 时,反应放出热量Q kJ 。
答案:2A (g )+B (g )
PaC(g)+3D(l)+4E(g) ΔH=m MQ 2 kJ·mol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