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定义

合集下载

压力容器的分类和分级

压力容器的分类和分级

压力容器的分类和分级1.定义:压力容器是内部或外部承受气体或液体压力、并对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密封容器。

2.分类:压力容器主要为圆柱形,少数为球形或其他形状。

圆柱形压力容器通常由筒体、封头、接管、法兰等零件和部件组成,压力容器工作压力越高,筒体的壁厚就应越厚。

压力容器分类:2.1.按压力等级分类:压力容器可分为内压容器和外压容器。

内压容器又可按设计压力(p)大小分为四个压力等级,具体划分如下:a.低压(代号L)容器0.1 MPa≤p<1.6 MPa;b. 中压(代号M)容器 1.6 MPa≤p<10.0 MPa;c. 高压(代号H)容器10 MPa≤p<100 MPa;d. 超高压(代号U)容器p≥100MPa。

2.2. 按容器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类:a. 反应压力容器(代号R):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

b. 换热压力容器(代号E):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

c. 分离压力容器(代号S):用于完成介质的流体压力平衡缓冲和气体净化分离。

d. 储存压力容器(代号C,其中球罐代号B):用于储存、盛装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介质。

在一种压力容器中,如同时具备两个以上的工艺作用原理时,应按工艺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来划分品种。

2.3. 按安装方式分类:a. 固定式压力容器:有固定安装和使用地点,工艺条件和操作人员也较固定的压力容器。

b. 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时不仅承受内压或外压载荷,搬运过程中还会受到由于内部介质晃动引起的冲击力,以及运输过程带来的外部撞击和振动载荷,因而在结构、使用和安全方面均有其特殊的要求。

2.4 为了在设计制造中对安全要求不同的压力容器有区别地进行技术管理和监督检查,我国《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根据容器压力的高低、介质的危害程度以及在使用中的重要性,将压力容器分为以下三类:三类容器。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三类容器:(1)高压容器;(2)中压容器(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3)中压贮存容器(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设计压力与容积之积PV≥10MPa· m3;(4)中压反应容器(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0.5MPa· m3;(5)低压容器(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PV≥0.2MPa· m3;(6)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7)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8)使用强度级别较高(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540MPa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9)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罐式汽车(液化气体、低温液体或永久气体运输车)和罐式集装箱(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等;(10)球形贮罐(容积V≥50m3);(11)低温液体贮存容器(V≥5m3)二类容器。

压力容器基础知识

压力容器基础知识

压力容器基础知识一、定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 •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二、类别和品种:依据《特种设备目录》(2014年第114号)规定,压力容器(代号:2000)的类别和品种如下:三、固定式压力容器(一)定义:《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规定:固定式压力容器是指安装在固定位置处使用的压力容器。

对于为了某一定用途、仅在装置或者场区内部搬动、使用的压力容器,以及移动式空气压缩机的储气罐按照固定式压力容器管理。

(二)分类《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R0004-2009)附录A规定:A1 压力容器的分类A1.1 介质分组压力容器的介质分为以下两组,包括气体、液化气体或者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1)第一组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易爆介质,液化气体。

(2)第二组介质:除第一组以外的介质。

A1.2 介质危害性介质危害性指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因事故致使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发生爆炸或者因经常泄漏引起职业性慢性危害的严重程度,用介质毒性程度和爆炸危害程度表示。

A1.2.1 毒性程度: 综合考虑急性毒性、最高容许浓度和职业性慢性危害等因素。

极度危害最高容许浓度小于0.1mg/m3;高度危害最高容许浓度0.1~1.0 mg/m3;中度危害最高容许浓度1.0~10.0 mg/m3; 轻度危害最高容许浓度大于或者等于10.0 mg/m3。

A1.2.2 易爆介质: 指气体或者液体的蒸汽、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混合物,并且其爆炸下限小于10%,或者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20%的介质。

1--压力容器基础知识

1--压力容器基础知识

2.4压力容器的分类
现将上述分类中所提及的废热锅炉名词解释如下: 废热锅炉——一种利用化学反应热、烟气余热等 废热来生产蒸汽的设备。按照热源不同,前者主 要是利用化学反应热,后者则利用烟气余热。上 述分类中的废热锅炉为管壳式,管壳式废热锅炉 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进行管 理,而烟道式的则按照《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 规程》的规定进行管理。
度是有梯度的,定义:沿金属截面的平均温度为金属的
温度 宏观上,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量度,微观上,温度是 物体分子的不规则热运动激烈程度的反映。温度愈高, 物体分子的不规则热运动愈激烈。 反之则下降,当温度 达到绝对零度时,分子热运动则完全停止。
温度的量度实质上是温差的量度。 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摄氏温标( ℃ )、 热力学温标。
法兰,球罐的球壳板,换热器的管板和换热管,M36以上(含M36)的
设备主螺柱以及公称直径大于或者等于250mm的接管和管法兰。
适用范围 设计温度高 于-20℃的钢 制焊接单层 压力容器、 多层包扎压 力容器、热 套及锻焊容 器。 设计温度≤ -20 ℃的容 器,还应符 合附录C 的 规定。
容器主要受压部分焊接接头分类
理念上对压力容器进行分类监管,突出本质安全思想。根
据压力容器所盛装介质危害性、设计压力、容积以及设计 压力与容积的乘积(PV值)进行划分。 2) 根据压力容器盛装介质的危害性进行介质分组、按设 计压力、容积(或者PV值)进行类别划分;


3)以坐标图表的方式确定。
4)压力容器划分为Ⅰ、Ⅱ、Ⅲ 三类。
最小厚度:标准规定的:GB150 3.5.6 低碳钢低合金钢:3mm高合金钢2mm)
2.3压力容器的参数
2.3.7气瓶的技术参数 (1)公称工作压力

压力容器定义

压力容器定义

压力容器定义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定义的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
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
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
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
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舱等。

还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规程》也有其界定,和《条例》差不多,以《条例》为准。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里的单位MPa·L中的L是升,也就是立方分米。

容器的体积计算夹套的体积,压力为蒸汽压力,你自己算一下,算不算《条例》调整的压力容器吧。

为了与一般容器(常压容器)相区别,只有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容器,才称之为压力容器:(1)工作压力(注1)大于或者等于0.1Mpa(工作压力是指压力容器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其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表压力)); (不含液体静压力)(2)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其最大尺寸)大于等于0.15m。

且容积(V)大于等于0.025立方米,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容积,是指压力容器的几何容积);
(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以及介质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标准沸点的液体.。

压力容器定义与分类

压力容器定义与分类

压力容器定义与分类一、压力容器是指同时具备下列三个条件的容器1.工作压力(PW)≥0.1MPa(不含液体静压力)。

2.内直经(非圆形截面积指最大尺寸)≥0.15M且容积V≥0.025M3。

3.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大于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二、压力容器的分类1.按设计压分为:低压,中压、高压、超高压四个压力等级。

(1)低压容器(代号L):0.1MPa≤P<1.6MPa。

(2)中压容器(代号M):1.6MPa≤P<10MPa。

(3)高压容器(代号H):10MPa≤P<100MPa。

(4)超高压容器(代号U):P≥100MPa。

2.按压力容器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原理分类(1)反应压力容器(代号R),主要用于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的压力容器,如反应塔等。

(2)换热压力容器(代号E),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热量交换的压力容器,如热交换器,冷凝器。

(3)分离压力容器(代号S),主要是用于完成介质的流体压力缓冲和气体净化分离,如分离器、缓冲器、分汽缸等。

(4)储存压力容器(代号C,其中球罐代号B),主要是用于储存、盛装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介质的压力容器,如各种型式的储罐。

3.按使用位置分类(1)固定工压力容器有固定的安装和使用地点,用管道与其他设备相连。

(2)移动式压力容器则无固定安装和使用地点,如铁路罐车,汽车罐车。

移动式压力容器的一个重要分支就是气瓶。

气瓶是使用的最为普遍的一种移动式力容器,它的的特点是数量大,使用范围广,充装的气体种类多,重复使用率高。

气瓶分为以下种:a:无缝气瓶,如氧气瓶,b:焊接气瓶,如液氨,c:溶解乙炔气瓶,d:液化石油气瓶,e:特种气瓶,如车用气瓶。

压力容器基础知识

压力容器基础知识

设计、制造级别范围一览表
级别 分 类 A1 容 器 种 类 超高压容器、高压容器
A2
A A3 A4
第三类低、中压容器
压力容器的范围
二、气瓶 1、介质:气体、液化气体、液体(标准沸 点小于等于60度)。 2 、 公 称 工 作 压 力 P≥0.2MPa ( 表 压 ) (《瓶规》P:1.0-30MPa) 3、压力×容积≥0.2MPa.L (《瓶规》V:0.4-3000L) 三、 载人压力容器——氧舱
注: 1、最高工作压力:一般指容器顶部出现的最高压力。 2、公称工作压力: (1)永久气体:基准温度(20℃)时所盛装气 体的限定充装压力。 (2)液化气体:60℃时瓶内气体压力的上限值 3、(1)永久气体:临界温度小于-10℃ 如:氢、氧、氮、氩 (2)液化气体: 高压-10℃≤Tc<≤70℃ (如:氯化氢、乙烯) 低压 Tc>70℃(如:LPG、氨、氯 )
3、法兰:是容器与管道连接的重要部件, 通过螺柱与密封元件的连接与密封,保 证系统不致泄漏。 4、密封元件:是于筒体与封头或两法兰接 触面之间,借助螺柱等连接件压紧,使 容器内的液体或气体不致泄漏。 5、开孔与接管:为检查和工艺(如检验内 部、进出料、装压力表、安全阀等)要 求而开孔或接管。 6、支座:将容器支承在基础上。
4、蠕变 压力容器长期在恒温、恒应力作用下工作, 即使应力低于屈服点,由于材料产生缓慢而连 续的塑性变形,使容器几何尺寸逐渐增大,形 成微裂纹,最后导致断裂(比较少见,主要原 因是选材不当,结构不合理等)。 5、腐蚀 压力容器最常见的失效形式,三分之一属于 腐蚀失效。 腐蚀类型常见的有均匀腐蚀、点腐蚀、晶间 腐蚀、应力腐蚀、氢腐蚀等,最危险的是应力 腐蚀开裂。
h、材料强度级别较高(抗拉强度下限值 ≥540MPa)压力容器 I、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罐式汽车和罐 式集装箱等) J、球形储罐(V≥50m3) k、低温液体储存容器(V>5m3) 深圳Ⅲ类容器主要是LPG罐、低温罐、槽车为主。 特例: A、介质为混合介质时,按毒性危害程度、易燃爆 炸危险程度最高的介质确定。 B、多腔压力容器按照类别高的压力腔来确定。 多腔压力容器:受压密闭容积多于1个,如换热 器的管程、壳程、夹套容器,余热锅炉的汽包和 换热室等。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手册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手册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手册1. 引言2. 压力容器的定义根据《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条例》,压力容器是指在压力状态下,用于保持物质的容器、管道及其附件。

压力容器的种类包括气体容器、液体容器、气液两相容器等。

3. 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3.1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条例根据压力容器安全管理条例,所有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检验和报废,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

该条例还规定了压力容器的分类、使用场所的要求、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等。

3.2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标准国家压力容器安全技术标准是保证压力容器运行安全的基础。

这些标准规定了压力容器的设计、材料、制造、检验、运行和维修等方面的要求,必须严格遵守。

3.3 事故应急处理法事故应急处理法对于涉及压力容器的事故应急处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按照该法规定,压力容器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采取措施组织抢救、排除危险、减少损失,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4. 安全管理责任4.1 管理层责任管理层对于压力容器的安全管理负有最终责任。

他们必须确保制定并有效执行相关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管理层还应当组织系统培训,提高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4.2 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安全管理人员是指直接负责压力容器安全管理的人员,他们应当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并监督操作人员的安全操作。

4.3 操作人员责任操作人员是指直接从事压力容器操作的人员,他们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及时上报异常情况,并参与事故应急救援工作。

5. 操作规程5.1 压力容器使用前的检查在使用压力容器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检查,包括容器及其附件的完好性、安全阀的设置和有效性、压力表的准确性等。

5.2 压力容器正常操作规程操作人员必须掌握压力容器的正常操作规程,包括开启和关闭操作、加压和泄压操作、监控和调整操作等。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随时关注压力容器的运行状态,做到安全第一。

5.3 压力容器异常情况的处理规程当压力容器出现异常情况时,操作人员必须迅速采取措施,如切断电源、停止加压、排空容器等,以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压力容器基本知识

压力容器基本知识

压力容器基本知识压力容器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设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力容器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他不仅用于工农业生产、科研、国防、医疗卫生和文教体育等国民经济各部门,而且已深入到千家万户之中。

压力容器不仅数量多,增长速度快,而且类型复杂,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较大。

作为压力容器操作人员,保证压力容器安全运行是自己应尽的职责。

未了帮助操作人员提高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讲解一些与压力容器有关的基本知识。

1、压力容器的定义:所谓容器,通常的说法是:有曲面构成用于盛装无聊的空间构件。

通俗地讲,就是化工、炼油、医药、食品等生产所用的各种设备外部的壳体都属于容器。

不言而喻,所有承受压力的密闭容器称为压力容器,或称为受压容器。

2、压力:我们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当人们在烂泥路上步行时,两脚常会陷得很深,,如果在路面上铺一块木板,人从木板上走,两脚就不会下陷。

由此可见,是否会陷入路面不仅与路面承受的压力大小有关,而且与受力的面积有关。

因此应以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来进行比较。

我们把单位面积上承受的压力叫压强。

若用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面积。

则P(压强)=F(压力)/S(受力面积)。

力的单位用“牛顿(N)”表示;面积的单位用平方米“m2”或平方厘米“cm2”表示;力的单位用“牛顿(N)”表示。

压强的法定单位是“帕斯卡”,简称为“帕”,用Pa表示。

1帕斯卡=1牛顿/米2,即1Pa=1N/ m2。

它与以往所用压强单位“公斤力/平方厘米”的换算关系为: 1公斤力/平方厘米=10000公斤力/平方米=9.8×104Pa从上述分析可知,压力与压强是两个概念不同的物理量,但在压力容器上或一般工程技术上,人们习惯将压强称为压力。

①、大气压力:地球表面被一层很厚的大气包裹着。

大气受地心的吸引产生重力,所以包围在地球外面的大气层对地球表面及其上的物体便产生了大气压力即所谓的大气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容器定义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氧
压力容器的分类:
压力容器是内部或外部承受气体或液体压力、并对安全性有较高要求的密封容器。

压力容器主要为圆柱形,少数为球形或其他形状。

圆柱形压力容器通常由筒体、封头、接管、法兰等零件和部件组成,压力容器工作压力越高,筒体的壁就应越厚。

压力容器分类
按压力等级分类:压力容器可分为内压容器与外压容器。

内压容器又可按设计压力(p)大小分为四个压力等级,具体划分如下:
低压(代号L)容器0.1 MPa≤p<1.6 MPa;
中压(代号M)容器1.6 MPa≤p<10.0 MPa;
高压(代号H)容器10 MPa≤p<100 MPa;
超高压(代号U)容器p≥100MPa。

按容器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反应压力容器(代号R):用于完成介质的物理、化学反应。

换热压力容器(代号E):用于完成介质的热量交换。

分离压力容器(代号S):用于完成介质的流体压力平衡缓冲和气体净化分离。

储存压力容器(代号C,其中球罐代号B):用于储存、盛装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介质。

在一种压力容器中,如同时具备两个以上的工艺作用原理时,应按工艺过程中的主要作用来划分品种。

按安装方式分类:
固定式压力容器:有固定安装和使用地点,工艺条件和操作人员也较固定的压力容器。

移动式压力容器:使用时不仅承受内压或外压载荷,搬运过程中还会受到由于内部介质晃动引起的冲击力,以及运输过程带来的外部撞击和振动载荷,因而在结构、使用和安全方面均有其特殊的要求。

上面所述的几种分类方法仅仅考虑了压力容器的某个设计参数或使用状况,还不能综合反映压力容器的危险程度。

压力容器的危险程度还与介质危险性及其设计压力p和全容积V的乘积有关,pV值愈大,则容器破裂时爆炸能量愈大,危害性也愈大,对容器的设计、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的要求愈高。

按安全技术管理分类: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采用既考虑容器压力与容积乘积大小,又考虑介质危险性以及容器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的综合分类方法,以有利于安全技术监督和管理。

该方法将压力容器分为三类:
1.第三类压力容器,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三类压力容器:
高压容器;
中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中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等于10MPa·m3 );中压反应容器(仅限易燃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且pV乘积大于等于0.5Pa·m3);
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且乘积大于等于0.2MPa·m3 );
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使用强度级别较高(指相应标准中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540MPa)的材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移动式压力容器,包括铁路罐车(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罐式汽车[液化气体运输(半挂)车、低温液体运输(半挂)车、永久气体运输(半挂)车]和罐式集装箱(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等;
球形储罐(容积大于等于50m3);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容积大于5m3)。

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容积大于5m3)
2.第二类压力容器,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二类压力容器:
中压容器;
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储存容器(仅限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
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低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3.第一类压力容器,除上述规定以外的低压容器为第一类压力容器。

可见,国内压力容器分类方法综合考虑了设计压力、几何容积、材料强度、应用场合和介质危害程度等影响因素。

例如:因盛放的介质特性或容器功能不同,即根据潜在的危害性大小,低压容器可被划分为第一类或第二类甚至第三类压力容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