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第1册分类汇总

合集下载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1-3)复习提纲 生物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1-3)复习提纲 生物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1~3)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知识点:1、了解生命科学发展简史2、知道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热点研究3、知道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4、初步学会显微镜和测微尺的使用方法(实验1.1)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生物体内的无机化合物◆知识点:1、知道水的含量、形态和生理作用2、知道无机盐的含量、形态、生理作用和缺乏症第二节生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知识点:1、知道糖类的化学元素组成、通式、分类和某些糖的生理作用2、知道脂质的性质、分类和生理作用3、知道蛋白质的化学元素组成、氨基酸通式;4、理解蛋白质的化学组成、相关计算、多样性和生理功能5、知道核酸的分类、基本单位和生理功能;6、知道维生素的含量、分类和生理功能、缺乏症7、初步学会鉴定还原性糖、淀粉、脂肪和蛋白质的方法(实验2.1)第三章生命的结构基础第一节细胞膜◆知识点:1、知道细胞膜的位置、形态和生理功能;2、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知识点:3、知道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类型;4、理解每一种运输方式的本质特点,并能进行辨析。

◆知识点:5、知道细胞的吸水方式;6、理解渗透吸水的原理;7、理解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8、初步学会洋葱鳞叶外表皮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实验3.1)第二节细胞核和细胞器◆知识点:1、理解细胞质的组成,特别是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2、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生理功能。

3、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4、初步学会临时装片的制作及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观察(实验3.2)第三节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知识点:1、理解病毒的结构;2、知道病毒的分类、生活方式和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复习提纲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复习提纲

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复习提纲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知识点:1、介绍生命科学发展简史公元6世纪《齐民要术》,16世纪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古罗马盖伦。

18世纪林耐创立“生物分类法则”制订了生物命名方法,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英国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

奥地利孟德尔为近代遗传学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础,摩尔根在他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遗传机制。

1953年,美国沃森和英国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分子模型。

我国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2、晓得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热点研究后基因学,转基因学,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3、知道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明确提出疑点,明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行实验,分析数据,结论,代莱疑点4、初步学会显微镜和测量微尺的采用方法(实验1.1)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生物体内的无机化合物◆知识点:1、知道水的含量、形态和生理作用生物体由化学元素共同组成,通常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有,无机化合物包含水和无机盐。

人和动物体内水约占体重的70%,生物体中的水有两种存在形式,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约占细胞全部水分的4.5%。

人体非政府器官的含水量(%),牙本质10,骨骼22,骨骼肌76,心脏79,血液83,脑84,胎儿脑91。

功能:细胞生活的环境生物体中各种化学反应的理想介质帮助运输物质参与体内各种生理活动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2、晓得无机盐的含量、形态、生理促进作用和缺乏症生物体内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状态存在,含量少,约占生物体的1%,有些无机盐是参与组成生物体内的重要化合物,有些无机离子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和调节内环境稳定,生物体需要适量的无机盐。

生理促进作用:1参予体内许多关键化合物构成2维持细胞功能3调节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缺乏症:fe贫血ca小儿呕吐zn发育不良i甲状腺肿小第二节生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知识点:1、知道糖类的化学元素组成、通式、分类和某些糖的生理作用符合化学通式(ch2o)n的物质称为糖类功能: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生物体合成其他化合物的基本原料分类:单糖无法水解的最简单的糖。

初二生命科学第一册知识点

初二生命科学第一册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第1节 人体是怎样构成的1、 细胞概念:细胞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人体的细胞虽然形态不同, 但基本结构却是一致的,都有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②神经元模式图:神经元细胞体突起123树突轴突3、器官概念:器官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由多种不同组织联合构成的结构单位,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

举例------胃人体的八大系统:八大系统协调配合使人体内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能正常进行 举例-------消化系统有着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人体结构的层次动物或人体的组成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

组织器官系统细胞动物体或人体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动物体或人体动物或人体的组成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

动物体或人体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4系统 概念:由多个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叫做系统。

第2节 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1、人体的内环境人体的外环境—人体生存所处的自然界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和组织液 血浆---------血细胞的内环境组织液--------其他大部分细胞的内环境内环境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中各系统发挥的作用,2、血液的组成 [得出结论]血液的成分血浆血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双面微凹圆盘状,无细胞核,含有血红蛋白体积最小的细胞碎片运输氧气解读血液化验单:血液化验单项目测定值RBC 2.2×10 12个/L WBC 7×10 9个/L Hb 80g/L血液化验单项目测定值RBC 5.0×10 12个/L WBC 100×10 9个/L Hb 140g/L★呼吸系统:维持内环境稳定中的气体交换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九年级科学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1

九年级科学生命科学知识点总结1

第一节:人体保健1.健康的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状态,而是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三方面的完满状态。

它包括三个层次的健康: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

因此,健康是一个综合的、连续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生病与否的问题。

2.免疫的作用及类型(1)免疫的概念及作用①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异己物质的机能,主要指机体对病原生物感染的抵抗能力。

②免疫的作用:免疫反应在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中,主要起防卫、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三种作用。

(2)免疫的类型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种。

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有以下几种作用方式:屏障作用、吞噬作用、体液作用、生理因素。

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人工免疫和计划免疫(1)人工免疫人工免疫是模拟自然免疫的原理用人工的方法使机体获得免疫。

一般分为人工自动免疫(如预防接种)和人工被动免疫(如直接接种含有某抗体的免疫物质)两种。

(2)计划免疫根据传染病的发生规律、病情监测所获得的信息和人群免疫水平,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利用疫苗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从而达到控制和消灭某些传染病的目的。

这种有计划的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

4.七大营养素与膳食平衡的观念(1)七大营养素食物中的营养素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无机盐和膳食纤维等7大类。

每一类营养素对人体的新陈代谢有着不同的作用,除了向人体提供能量外,还提供人体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2)膳食平衡人体需要各种营养物质,但需要量不尽相同,营养过剩和不足都会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膳食中要求营养物质的种类齐全、数量适当,营养物质之间的比例合理,并且与身体消耗的营养物质保持相对平衡,即膳食平衡。

5.三种非健康的生活模式身心健康的人,除了具有强健的体魄外,还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及心理品质。

当前,吸烟、酗酒、吸毒等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的社会问题。

(1)吸烟作为人们的一种习惯和嗜好,吸烟已有很长的历史。

初中第一册 《生命科学》参考资料

初中第一册 《生命科学》参考资料

生命科学教学参考(初中第一册)第1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第1节人体是怎样构成的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初中生命科学课程标准》以人与自然为主线。

选择以“人体”作为第一主题,这是由于学生在小学《自然》和初中《科学》中已经学习了比较多的人体基础知识,初中《生命科学》以此为主题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归纳和整合已有的知识结构,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全面、整体地认识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人体”这一主题也是学生后面进一步学习人的健康(“健康”)、人与其他生物(“生物的主要类群”)、人与环境(“生态系统”)的基础。

因此,“人体”这一主题是初中《生命科学》基础型课程的基础内容。

“人体”这一主题之下包括“人体的结构层次”、“人体的内环境”、“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和“人体性状的遗传和变异”四个二级主题。

其中“人体的结构层次”是其他三个二级主题的结构基础。

本教材将“人体的结构层次”这一二级主题的教学内容落实在“第一章第一节人体是怎样构成的”的教学活动之中,因而是本册教材的基础和核心部分。

(二)本节教材内容分析按照本教材的体例,每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你知道吗”模块选择“怎样破解人体之谜”向学生介绍数千年以来人类认识自身结构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这些资料作为素材,进行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与探究”模块从解剖学的角度阐述组成人体的基本结构成分。

编写者从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开始介绍,因细胞分化产生的不同细胞群构成了不同的组织,不同的组织有机结合构成器官,功能密切联系的器官组成系统,最后各个系统有机组合成协调统一的整体——人体。

总体上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基本原则,从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五个层次介绍生命活动的结构形式。

本节的教学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规范使用低倍显微镜的基本技能。

“拓展视野”模块中安排了“造血干细胞”的内容,介绍了骨髓造血干细胞在治疗白血病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中华骨髓库的进展。

生命科学1

生命科学1

生命科学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一) 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显微镜的使用一般包括安放、对光、放片、调焦和观察等过程(七上P54、55)提出问题、建立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与评价、合作与交流3. 脊柱由许多脊椎骨构成。

鱼各器官的作用:鳃:呼吸器官鳍:运动器官 侧线:感知方向、水温。

爬行动物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

毒蛇和无毒蛇的区分在于有没有毒牙和毒腺。

头部呈三角形,颈部较细,尾部骤然变细的蛇常常是毒蛇。

根据齿痕来判断是否被毒蛇咬伤。

鸟骨骼中空,脑比较发达。

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全身被毛。

无脊椎动物分类(七上P45)昆虫体内没有骨骼,在体表长着一层保护身体的外骨骼, 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植物分类(七上P50)被子植物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营养器官:根、茎、叶。

4.细菌:有遗传物质、鞭毛、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壁 真菌:无叶绿体,其余结构与植物细胞相同 (二)细胞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之间物质交换节肢动物昆虫纲蛛形纲 蜘蛛、蝎子 甲壳纲 虾蟹 多足纲 蜈蚣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在这里进行细胞壁:保护和支持细胞液泡:内有细胞液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观察细胞实验失败的原因(七上P60、61)植物细胞用红墨水染色,口腔上皮细胞用亚甲基蓝溶液染色。

洋葱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细胞的分裂、生长与分化(七上P64)衣藻和草履虫的结构和功能(七上P65)动物: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植物:细胞---组织---器官---植物。

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膜与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动物四大组织:1.上皮组织保护功能,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2.结缔组织(人体内分布最广)运输、支持(血液、软骨、肌腱);3、肌肉组织收缩和舒张(心肌、骨骼肌和平滑肌)4、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脑、脊髓、神经)。

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

高中生命科学(生物)第一册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命科学(生物)第一册知识点整理

高中生命科学(生物)第一册知识点整理生物第一册复习资料【第一章走进生命科学】第一节走进生命科学的世纪一、生命科学发展简史1、我国约在公元前5000年种植水稻,猪的饲养约始于公元前3000年。

2、贾思勰《齐民要术》总结了人工选择、人工杂交和定向培育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34、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对动植物进行广泛的观察。

5、古罗马医师、自然科学家盖仑用牛、羊、狗和猴等动物为材料,进行了内部器官的解剖,并得出人体内部结构与这些动物相类似的推论。

6、18。

7、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施旺两人提出了“细胞学说”。

8、1859,为生命科学的发展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9、20世纪以来,微观领域,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生物物理学家克里克提出了子模型。

我国科学家成功地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二、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1、20世纪重大研究课题:后基因组学、转基因技术、基因治疗、生物多样性保护、脑科学。

2、生命科学是以生命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和技术的总称,它是研究生命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并涉及到医学、农学、健康、环境等领域。

第二节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一、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提出疑问→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数据→结论→新的疑问【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生物体与其他物质一样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

这些元素在生物体内通常是以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一、水1、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水的含量是最多的。

水约占体重的,每天至少补水2000毫升。

2、水的作用:①绝大多数细胞须浸润于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

②水是绝大多数生物化学反应的介质。

③水能帮助运送物质。

④水对调节体温、保持体温恒定有重要作用。

3、生物体内的水:①自由水:水在生物体内绝大多数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②结合水:小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约占细胞全部水分的4.5%。

沪教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的知识点总结如下:
1. 生命的特征:包括生物体的共性和个性,例如新陈代谢、生长、应激性等。

2.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介绍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部分的作用,以及细胞的分裂、生长和死亡等过程。

3. 植物的分类:介绍植物界的基本分类,包括藻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等。

4. 动物分类:介绍动物界的基本分类,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以及各种常见动物的特点和分类。

5. 人体生理:介绍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

6. 遗传与基因: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以及基因在生物遗传中的作用。

7. 生态与环境:介绍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8. 健康与疾病:介绍健康与疾病的关系,以及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

9. 实验与探究: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如何进行探究性学习。

以上是沪教版生命科学初中第一册的主要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可以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体的基本特征,掌握人体生理和常见疾病的基本
知识,理解遗传、生态和健康的关系,同时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册分类汇总目录1-0显微镜使用 (1)1-1化合物 (1)1-2细胞膜 (5)1-3细胞器、核 (7)1-4酶和ATP (11)1-5光合作用 (14)1-6细胞呼吸 (32)1-7营养物质转变 (34)DCA B图11-0显微镜使用1.(20普陀二模)用放大倍数为 10×10 显微镜观察和测量保卫细胞长度,实验图像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测量图中保卫细胞需要转动物镜B.图中用于直接测量的测微尺是物镜测微尺C.细胞实际长度=测得格数×每小格所表示的长度D.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表示的长度与放大倍数无关1.(20闵行二模)图1甲、乙是显微镜高倍镜下的局部视野,若要将甲视野变为乙,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换用低倍镜B.调节光圈C.移动载玻片D.调节粗调节器4.(20奉贤二模)在低倍显微镜下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细胞长径(如图2),则转换高倍物镜后能直接读到正确读数的视野是1.(20崇明二模)在蚕豆叶细胞的观察和测量实验中,若要提高测量的精确度,最佳的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A.目镜10×;物镜10×B.目镜16×;物镜10×C.目镜10×;物镜40×D.目镜16×;物镜40×6.(20青浦二模)小萌清晰观察到蚕豆叶下表皮细胞如图3,想转为图4视野,他需要进行的第一步操作是()A.转动转换器B.移动装片C.调节粗调节器D.调节细调节器2.(20浦东二模)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并用测微尺测量某蚕豆叶下表皮细胞时,在相同情况下,放大倍数越小则()A.视野范围越小B.视野越暗C.测得格数越少D.物像越大4.(20黄埔二模)经标定安装于放大倍数为16ⅹ目镜中的目镜测微尺,在低倍视野中每小格长度为6.71微米,换成高倍镜观察后,出现的变化是A.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长度不变B.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变多图3 图4图10C .目镜测微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小于6.71微米D .被测细胞所占的格数变少1-1化合物1.(20长宁二模)动物细胞内的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在此过程中形成的化学键是图1中的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20长宁二模)市场销售的食用盐有分加碘盐和未加碘盐,与碘元素密切相关的激素是A. 胰岛素B. 肾上腺素C. 甲状腺素D. 生长激素 3.(20闵行二模)75%的酒精能让蜷曲、螺旋的蛋白质分子长链舒展、松弛,从而导致蛋白质变性。

据此分析,75%酒精能 A .改变氨基酸的结构 B .破坏蛋白质中的肽键 C .改变氨基酸的数目D .破坏肽链的空间结构1. (20静安二模)无机盐在生命活动中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 .铜是叶绿素分子必需的成分B .人体缺铁易导致肌肉抽搐C .钙是甲状腺激素必需的成分D .人体缺锌易导致发育不良2. (20静安二模)阿斯巴甜是一种重要的甜味剂,图1为其结构简式,由图可知阿斯巴甜属于 A .二肽 B .双糖 C .脂质D .核酸15.(20奉贤二模)图10是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H 2N—CH—C—N—CH—C—OCHCH 2C=OOH||| O || | H | | CH 2 O||图1图1图2A .a 肯定含有PB .d 表示氨基酸种类的多样性C .多肽中b 的数目一定等于c 的数目D .①过程有水生成2.(20崇明二模)蛋白质测序技术需将大的蛋白质分子分解为多个短的多肽。

这一过程中,蛋白质的结构发生的改变是 A .氨基酸的数目B .氨基酸的种类C .氨基酸的排列顺序D .多肽的空间结构 1.(20嘉定二模)下列各组物质中,由相同种类元素组成的是A .磷脂、脂肪酸B .淀粉、半乳糖、C .氨基酸、丙酮酸D .DNA 、脱氧核糖1.(20宝山二模)图1是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下列序号代表结合水的是A .②B .③C .④D .⑤1.(20松江二模)维生素C 可增强机体抵抗力,但过量服用会改变体内维生素C 的调节机制,加速维生素C 的分解和排泄,使体内的维生素C 含量反而减少。

突然停止服用后,出现齿龈肿胀、出血等症状,使人体患 A .血友病B .脚气病C .坏血病D .佝偻病1.(20杨浦二模)维生素是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任何一种维生素缺乏都会引起相应的病症,但是摄入过量也不利于健康。

下列维生素一般可以在人体内储存的是A. 维生素B 1B. 维生素CC. 维生素DD. 叶酸 2. (20杨浦二模)若用图1分别表示组成DNA 和RNA 的基本单位,则两者 有差异的部分体现在A. ②B. ③C. ①和②D. ②和③1.(20青浦二模)水稻可从土壤中吸收NH 4+,其中的N 元素可用来合成( ) A .蛋白质和核酸 B .淀粉和纤维素 C .葡萄糖和DNA D .麦芽糖和脂肪酸 4.(20浦东二模)角蛋白是头发的主要成分,由2条肽链组成。

图2表示烫发的原理,据图分析,烫发改变了角蛋白分子的( )A .氨基酸种类B .氨基酸数量C .肽键结构D .空间结构5.(20松江二模)如图3所示,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

这一过程改变了角① ②③图1图1蛋白的A .空间结构B .氨基酸数目C .氨基酸种类D .氨基酸排列顺序图33.(20黄埔二模)图2为某多肽结构示意图,该多肽被人体消化及参与氧化供能所需改变的化学键或基团依次是A .①和④B .③和②C .③和①D .③和④1. (20金山二模)人类流感主要由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引起。

流感病毒属于包膜病毒,其结构如图5所示。

其中,编号①表示的化合物是 A .RNAB .多糖C .磷脂D .蛋白质 3.(20松江二模)图1所示为一种多糖的结构,关于该多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B .图1中所示多糖为麦芽糖C .由多个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D .经班氏试剂鉴定呈砖红色图11.(20黄埔二模)草莓出现叶脉缺绿,叶片变黄等症状时,说明体内可能缺乏A .Ca 2+B .Mg 2+C .Na +D .K +1.(20虹口二模)脚气病多发于亚洲,原因是亚洲人喜食大米,但习惯磨掉表皮食用雪白的米粒,这种磨皮过程会大量丢失A .维生素AB .维生素B lC .维生素CD .维生素D2.(20虹口二模)图1表示胰岛B 细胞中胰岛素原分子加工形成胰岛素分子的过程,此过程图13016613012187胰岛素原胰岛素H 2NNC H O CH 3 H CH 3 CC C NC C H O HH HOOH ①②③④图2图5 ①图 4A .氨基酸数目增加B .肽键数目增加C .多肽链数目增加D .肽键数目不变1-2细胞膜2.(20普陀二模)下图示意水分子(图中①所示)进入成熟植物细胞的运输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①进入成熟植物细胞时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②表示磷脂分子C.③的数量是限制①进入细胞的可忽略的因素D.当成熟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低于细胞外渗透压时,①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内 3. (20静安二模)图2中的a~c 表示三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a 可以表示蛋白质通过细胞膜B .b 可以表示钠离子通过细胞膜C .b 和c 都表示顺浓度梯度运输D .a 和c 都表示逆浓度梯度运输5.(20嘉定二模)图2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细胞膜上几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相应运输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 为主动运输B. B 为协助扩散C. C 为胞吞胞吐D. D 为自由扩散7. (20奉贤二模)图4是植物细胞局部的电子显微镜照片,箭头所指细胞结构是 A.细胞核 B.高尔基体 C.线粒体 D.细胞壁 4.(20崇明二模)当蓝细菌在高盐环境胁迫下,细胞开始快速合成并积累蔗糖,目的是A .降低细胞内的渗透压B .防止水向细胞外渗透C .降低细胞外的盐浓度D .促进蔗糖向细胞外转运15.(20宝山二模)某班级为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程度的关系,用原生质层长度(B)与细胞长度(A)的比值(B/A)表示质壁分离程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图8。

下列分析图2能量a b c图2错误..的是 A .浓度1可能是清水对照B .细胞在浓度2下已发生质壁分离C .B/A 越小,则质壁分离程度越小D .蔗糖溶液浓度3小于蔗糖溶液浓度5。

6.(20松江二模)图4所示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不同化合物,下列关于各物质的主要功能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物质①——进行细胞识别B .物质②——构成膜的基本“骨架”C .物质③——调节细胞膜的流动性D .物质④——作为能量供机体利用图45.(20浦东二模)在“探究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程度关系”的实验中,若测得细胞的原生质层长度为B ,细胞长度为A ,则能用来衡量细胞质壁分离程度的指标是( ) A .AB .BC .B/AD .A+B8.(20黄埔二模)在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显微镜下依次观察到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三种状态,如图3所示。

分别测量甲、乙、丙细胞的长度A 和原生质层长度B 。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细胞液浓度甲>乙>丙B .细胞液浓度丙>乙>甲C .由甲到乙,B/A(%)值变大D .丙的B/A(%)值最大2. (20金山二模)探究“植物细胞外液浓度和质壁分离关系”的实验中,采用原生质层长度(B )与细胞长度(A )的比值,(B/A )表示质壁分离程度。

表1是某同学对4个洋葱表皮细A 、B 值测量后处理的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表1A .细胞ⅠB .细胞ⅡC .细胞ⅢD .细胞Ⅳ 3.(20虹口二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程度可用原生质层长度(B )与细胞长度(A)的比值(B/A )表示。

小勇同学用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对3种不同植物细胞处理后,测量、计算的结果如表1,由此可推测表1细胞 细胞Ⅰ 细胞Ⅱ 细胞Ⅲ B/A110.82图3细胞 细胞I 细胞II 细胞III 细胞IV B/A 1.2 0.9 0.8 0.7图8A .细胞Ⅰ发生了质壁分离B .细胞Ⅰ未发生质壁分离C .细胞Ⅰ与细胞Ⅰ的细胞液浓度一定相等D .细胞Ⅰ的细胞液浓度一定大于细胞Ⅰ 3.(20青浦二模)图1细胞是质壁分离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植物细胞模式图,对该图的解释正确的是( )A .该细胞可能是根尖生长点细胞B .结构①弹性较大且物质透过性小C .②③④构成选择透过性的原生质层D .外界溶液浓度越高则⑤的空间越小 10.(20松江二模)洋葱是很多实验的材料,图7是紫色洋葱植株示意图,下列实验与图中材料标号组合适当的是图7A .AB .BC .CD .D1-3细胞器、核2.(20长宁二模)在“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实验中,观察到两者的主要差异是A. 有无细胞膜B. 有无细胞壁 C .有无光合色素 D. 有无成形细胞核 10.(20长宁二模)图4中,a 、b 、c 为某真核细胞内三种结构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是A. 图a 表示线粒体,H +与O 2结合发生在其基质中 B. 图b 表示叶绿体,H +与NADP +的结合发生在类囊体上 C. 图c 表示细胞核,其孔道是RNA 和核糖体出入的通道D. 图a 、b 、c 所示结构中,内外膜之比值最大的是b1.(20徐汇二模)下列物质或结构在原生质层中一般不存在的是( )A .纤维素B .DNAC .氨基酸D .核糖体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结构①④与蛋白质加工和运输有关实验A B C D 鉴定组织中还原性糖① ③ ④ ②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③ ② ⑤ ④ 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② ② ③ ① 观察有丝分裂①③①⑤图1图4B.结构②与该细胞的分裂有关C.结构③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D.结构⑥由蛋白质和DNA 组成4.(20宝山二模)图3四个方框代表乳酸菌、衣藻、蓝藻和酵母菌,其中阴影部分表示它们都具有的某种结构或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