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镀锌技术质量规范

合集下载

镀锌板材的规范

镀锌板材的规范

镀锌板材的规范一、背景介绍镀锌板材是指将金属板材经过热浸镀或电化学镀锌工艺处理后,附着一层具有良好防腐性能的锌层的产品。

其主要用途包括建筑材料、家具、汽车制造、电气设备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镀锌板材的规范,包括材料标准、工艺要求、质量检测等内容。

二、材料标准镀锌板材的生产和质量要求需要符合相关的材料标准。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1.国际标准–ASTM A653/A653M:美国标准,针对冷轧镀锌和热轧镀锌钢板的机械性能和层厚要求进行规定。

–EN 10346:欧洲标准,对镀锌低碳钢板和钢带的质量分类和技术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

2.国内标准–GB/T 2518-2008:中国标准,规定了热浸镀锌和电解镀锌钢板的分类、标记、尺寸、几何形状和技术要求。

–YB/T 4164-2007:中国标准,对镀锌薄板和钢带的尺寸、形状、质量和允许偏差等进行了规定。

三、工艺要求镀锌板材的工艺要求主要包括处理前的准备、镀锌工艺和涂层要求。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工艺要求:1.准备工作–表面处理:镀锌前需要对表面进行除油、除锈等处理,确保锌层的附着力。

–板材尺寸:镀锌板材的尺寸要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如厚度、宽度和长度等。

2.镀锌工艺–热浸镀锌:将钢板通过预热、浸泡、干燥等步骤进行镀锌处理,确保锌层均匀附着在钢板表面。

–电解镀锌:利用电化学原理,在钢板表面沉积一层锌层来实现镀锌效果。

3.涂层要求–锌层厚度:镀锌板材的锌层厚度要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以保证镀锌板材的防腐性能。

–涂层平整度:涂层应平整、无麻点、闪光、落砂等缺陷,以保证镀锌板材的外观质量。

四、质量检测镀锌板材的质量检测是确保产品符合规范要求的关键环节。

常见的质量检测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化学成分分析–通过对镀锌板材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判断材料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物理性能测试–包括拉伸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物理性能的测试,以评估镀锌板材的力学性能是否满足要求。

3.镀锌层厚度测量–采用导电仪器等设备对镀锌板材的锌层厚度进行测量,以检查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镀锌技术标准DFLY1018-2009

镀锌技术标准DFLY1018-2009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 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 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4956 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 磁性方法 GB/T 5267 螺纹紧固件电镀层 GB/T 5270 金属基体上金属覆盖层 附着强度试验方法 GB/T 6462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 横断面厚度显微镜测量方法 GB/T 6463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 厚度测量方法评述 GB/T 10125 人造气氛腐蚀试验 盐雾试验 GB/T 11258 双层卷焊钢管 Q/DFLY1017 螺纹件表面处理技术条件
艺孔。 · 不经机加工的铸件、锻件,其主要表面应进行喷丸或喷砂处理。喷后不应有残留的砂粒或未除
尽的氧化皮和涂料烧结物。 · 经磨削加工的或探伤检查的零件应无剩磁、磁粉及荧光粉等。 · 凡设计规定有配合要求的零部件,应留有镀覆层厚度的工艺尺寸。 · 凡是金属和橡胶、金属和塑料、冷轧钢和未经清理的热轧钢、精加工件和毛坯件、铆焊件及其
前言
本标准根据 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制定。 本次修订在 2007 年版本的基础上做了以下修改:
(1) 5.2 节中增加了一段提示。 (2) 7.1.1 节中的表 2 对不同厚度的镀层使用环境做了重新说明。 (3) 7.1.2 节对管子内壁镀锌层厚度做了重新说明。 (4) 增加了 7.3 节,镀层厚度和钝化膜的综合盐雾试验要求。原 7.3 节改为 7.4 节。 (5) 增加了 7.5 节,含镀锌件的总成的质量要求。 (6) 8.5 节第一段增加了进行第二腐蚀点检查的说明。 (7) 增加了 8.9 节,含镀锌件的总成耐蚀性检查。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开发管理部法规认证科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工艺研究所电镀室。 本标准由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工艺研究所负责解释。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其勋、刘立炳。 本标准所替代的历次版发布情况为: 。 Q/DFLY 1018-2007

电镀国家标准.

电镀国家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Metallic coatings——Hot dip galvanized coatingson fabricated ferrous products—SpecificationGB/T 13912-92本标准参照采用国际标准 ISO 1459——1973(E)《金属覆盖层——热铰锌防腐蚀层——指导原则》和 ISO 1461——1973(E)《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条件》。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钢铁制品上热镀锌层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钢铁制品防腐蚀的热镀锌层。

本标准不适用于未加工成形的钢铁线材、管材和板材上的热镀锌层。

本标准对热镀锌前基体材料的性质、表面状态不作规定。

影响热镀锌效果的基体材料状况参见附录A(参考件)。

本标准对热镀锌产品的后处理未作规定。

2 引用标准GB 2828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 4956 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方法GB 12334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关于厚度测量的定义和一般规则GB/T 13825 金属覆盖层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层的质量测定称量法3 术语3.1热镀锌将钢件或铸件浸入熔融的锌液中在其表面形成锌—铁合金或锌和锌—铁合金覆盖层的工艺过程和方法。

3.2热镀锌层(简称:镀层)采用热镀锌方法所获得的锌—铁合金或锌和锌—铁合金覆盖层。

3.3主要表面指制件上热镀锌前和热镀锌后的某些表面。

该表面上的镀层对于制件的外观和(或)使用性能是起主要作用的。

3.4 检查批(简称:批)为实施抽样检查汇集起来的热镀锌件。

在热镀锌厂检验时,指一个生产班内同一镀槽中生产的相同类型和大小的热镀锌件。

交货后由需方检验时,指一次订货或一次交货量。

3.5 样本从批中随机抽取的镀件或镀件组。

3.6基本测量面在主要表面上进行规定次数测量的区域。

3.7局部厚度在基本测量面内进行规定次数厚度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镀锌质量控制

镀锌质量控制

产品表面镀锌加工、验收的依据 GB/T 8177- 1999 《绝缘子金属附 件热镀锌层通用技术条件》和GB/T2317.4-2000《电力金具验收规则、 标志与包装》。

具体要求如下 :一、 质量要求1.1 热镀锌使用的锌锭应符合 GB/T470 的规定,镀锌槽中操作区的 锌含量(质量)不低于 98.5%。

1.2 外观质量1.2.1 锌层应连续、均匀、光滑,允许暗灰色的铁锌合金存在,但 不允许泛酸黄玫渗出锌层。

1.2.2 电力金具主体外露表面不允许缺锌,其附件表面缺锌面积和 对锌层碰损面积应符合表 1 规定。

表 1 允许缺锌面积或者锌层碰损面积1 .2 .3 各种凸起缺陷(如锌堆、锌渣、熔疤和毛刺等)不影响附件 的装配和安装连接互换,各种凸起缺陷高度不应大于 1mm 。

1 .3 单位面积上的锌层质量和相应的锌层厚度以及“硫酸铜溶液法”附件最大宽度(或者外径) ×高度(DXH ) cm 2≤210>210-350>350总面积不大于 mm 282135单个面积47 10通过次数,应符合表2 的规定,锌层最小厚度及其允许范围,应符合 表 3 的规定。

表 2 单位面积锌层质量、厚度和“硫酸铜溶液法”通过次数表 3 锌层最小厚度2 试验方法2 .1 外观检查以目力检查,必要时采用量具。

2 .2 用磁力测厚仪测定锌层的平均厚度(简称磁力法)2 .2 .1 试吕应从经外观和尺寸检查合格后的同一批(以同一工艺方 法加工的同一型号的产品分批) 中抽取。

试验前应将试品锌层表面的锌层最小厚度的最大直径φ(不大于) mm4747锌层最小厚度μm6035(DXH )Cm 2≤210>210≤210>210附件种类铸铁件和 铸钢件其它钢件 厚度(算术平均值 不小于)μm 全部试品8665单个试品7258单位面积分量(算术 平均值不小于) g/m 2 全部试品600450 单个试品500400硫酸铜溶液法通过次数 (不小于)44附件种类铸铁件和 铸钢件 其它钢件油污、脏物等清除干净。

电镀锌质量技术规范

电镀锌质量技术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电镀锌的工艺鉴定和批生产质量检验,且所要求的电镀层只适用于一般环境。

2. 术语 2.1 平均厚度:在同一平面内.选择平均分布的十个点进行厚度测量,所测厚度的算术平均 值即为平均厚度。

2.2 主视表面:零件在装配完成整产品后处于正常视觉范围内的可见表面。

2.3 批:指同一天在相同条件下处理的.材料和形状相似的零件的总和。

3. 工艺鉴定要求 3.1 对生产设备及原材料的要求 3.1.1 生产线用水水质要求 1)所有工艺槽的配制用水必须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

2)钝化前.后的清洗用水必须用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其它清洗用水必须达到 GB 5749 饮用 水的要求。

3)清洗槽中水流方式应采用逆流,或者定时更换。

(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的水质要求达到PH=5.0-7.5,电导率不大于 10 μs/cm )3.1.2 化工原材料要求 1)镀锌前各工艺槽所用化工原材料必须不低于相应工业級材料的国家标准要求。

2)镀锌液所用化工原材料必须不低于相应工业級材料的国家标准要求。

3)镀锌用锌阳极不低于GB/T 2058 的要求。

4) 镀锌光剤或鈍化剤的供应商必须具备良好的品质保证能力,一般需得到富力达公司 认可。

3.1.3 质量检验手段 生产方必须具有以下检测仪器:测厚仪,盐雾试验箱,附着力检测用刀具和标准胶带( 符合 ISO 2409 , 如3M产品 Scoth ﹟250 ),并能进行合格的试验操作。

所有检测仪器设备 都必须具有有效的校验合格证。

(注:盐雾试验也可委外部进行,但其试验单位必须得到富力达公司认可并备案) 3.2 工艺鉴定程序 被鉴定的工厂必须完成以下全部试验工作,这些试验必须在零件批生产所用的条件下完成: 1)试样加工(注1) 2)表面处理(注2) 3)试样检查及测试4)提供试验报告(注3)及试片给富力达公司的质检部门以便复验。

注1:鉴定用试样也可由富力达公司完成并提供给被鉴定工厂。

电气用镀锌钢管标准

电气用镀锌钢管标准

电气用镀锌钢管标准电气用镀锌钢管是一种常用的电气安装管材料,其质量标准对于保障电气设施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电气用镀锌钢管的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读者对其有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电气用镀锌钢管的标准主要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并颁布的标准,其具有法律效力,是电气用镀锌钢管生产和使用的基准。

行业标准是指由电气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相关行业协会制定的标准,其在特定行业内具有指导意义。

企业标准是指由生产企业自行制定并执行的标准,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企业利益。

其次,电气用镀锌钢管的标准内容主要包括产品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志等。

产品规格是指电气用镀锌钢管的尺寸、壁厚、长度等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满足电气设施的要求。

技术要求是指电气用镀锌钢管在材质、表面处理、机械性能、化学成分等方面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

试验方法是指对电气用镀锌钢管进行质量检验的方法和程序,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符合标准要求。

检验规则是指对电气用镀锌钢管进行质量检验的规定和要求,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可控。

包装标志是指对电气用镀锌钢管包装的要求和标识,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不受损坏。

最后,电气用镀锌钢管的标准执行是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

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使用单位在选用电气用镀锌钢管时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采购和使用,确保产品能够满足电气设施的要求。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电气用镀锌钢管的监督检查,发现不符合标准要求的产品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综上所述,电气用镀锌钢管的标准对于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生产企业、使用单位和监管部门应共同遵守和执行相关标准要求,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促进电气设施的稳定运行和安全使用。

华为电镀蓝白锌质量规范

华为电镀蓝白锌质量规范
六价铬含量
每生产批抽检1件
按ISO 3613中的六价铬存在试验方法检测钝化膜中是否存在六价铬。
如果发现存在六价铬,则应利用ISO 3613中的比色法定量检测六价铬含量(检测机构必须得到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认可)。要求转化膜中的六价铬含量不能高于900ppm。
等级3:按IEC 60068-2-11进行120H的中性盐雾试验;试验后,在距边缘5mm以远的区域,不能出现任何白色或黑色腐蚀点。
导电性
每生产批抽检至少3件
1)接触电阻:利用微欧计,两个电极与被测表面接触,电极面积为1cm2、电极压强为1.4MPa(即压力14kgf),在试样表面上任取两点进行测量,共测5次,其值应不大于50mΩ。
外观
全检
镀层结晶均匀、细致、连续。不允许:镀层粗糙、麻点、黑点、起泡、剥落和严重条纹;钝化膜疏松、起粉、及严重的钝化液痕迹;局部无镀层。
蓝白锌镀层颜色如下:
等级1:镀锌后的蓝色钝化膜应是均匀一致的浅蓝色,不允许带有其它彩色。
等级2和3:镀锌后的蓝色钝化膜应是均匀一致的浅蓝色,允许在工件轮廓边缘略显黄色。
镀层脆性
每生产批抽检至少3件
将试样放入180~200℃的恒温烘箱中保持0.5~1 H后,取出自然冷却,检查镀层应少抽检1件零件
等级1:按IEC 60068-2-11进行24H的中性盐雾试验;试验后,在每一试样的试验表面不能出现任何白色或黑色腐蚀点。
等级2:按IEC 60068-2-11进行72H的中性盐雾试验;试验后,在距边缘5mm以远的区域,不能出现任何白色或黑色腐蚀点。
【注】蓝白锌电镀层的工艺要求及彩锌一致,下面所列为全部质量标准,其中与彩锌有差别的地方以红色字体标示。
备注:
等级1——指表面处理代码中有后缀“_1”的质量等级。

冷镀锌执行标准

冷镀锌执行标准

冷镀锌执行标准冷镀锌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用于保护金属免受氧化和腐蚀的影响。

而冷镀锌的质量取决于其执行标准的严格程度。

下面将从标准概述、主要指标和检测方法三个方面,介绍冷镀锌的执行标准。

一、标准概述冷镀锌的执行标准指的是国家标准《冷轧板、带用连续电镀锌/锡镉合金镀层钢材技术条件》(GB/T 20564-2006)。

该标准规定了连续电镀锌、锡镉合金镀层钢板和带的技术条件,包括基材、锌(锡)、镀层质量要求;锌层(锡层)厚度、力学性能等方面的具体规定。

二、主要指标1.锌层(锡层)重量锌层重量是冷镀锌成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表面应具有一定的锌层(锡层)重量,以确保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

根据GB/T 20564-2006,冷镀锌钢板的锌层、锡层重量应符合具体规定,通常为20g/m²、40g/m²、60g/m²等。

2.涂层均匀性涂层均匀性是衡量冷镀锌质量的重要指标。

涂层均匀性不佳,容易导致局部腐蚀或者涂层的脱落。

因此,冷镀锌成品的表面应均匀、光滑,无明显的钝化、污染和皱痕等缺陷。

3.附着力附着力是锌层(锡层)同基材之间牢固连结的能力。

附着力差的冷镀锌成品容易出现涂层脱落等问题。

根据GB/T 20564-2006,冷镀锌带和钢板的附着力应符合规定,常见的附着力标准为B级、C级、D级等。

三、检测方法冷镀锌质量的检测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抛光法、化学污染法和微观检查法。

1.抛光法抛光法是通过对钢板表面进行抛光,然后用显微镜观察涂层是否存在裂纹、气泡和钝化等缺陷。

抛光法检测的结果对涂层厚度和附着力的检测有很大帮助。

2.化学污染法化学污染法是通过将样品放入一定浓度的酸液中,然后测定酸液中金属离子的含量来检测涂层质量。

3.微观检查法微观检查法是通过显微镜观察样品表面的缺陷、锌层结构、基材组织和锌层与基材之间的结合情况等指标,以评估冷镀锌成品的质量。

总之,冷镀锌执行标准是保证冷镀锌质量合格的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镀锌技术标准规范
1、目的:
保证电镀锌产品的电镀质量,满足顾客的要求。

2、适用范围:
电镀锌类产品。

3、引用标准:
GB/T4956-85 磁性金属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
GB9800-88 电镀锌和电镀镉层的铬酸转化膜
GB/T9799-1997 金属覆盖层钢铁上的锌电镀层
4、白胚材料:
冷轧钢板、拉丝线、表面上有锈迹、机加工油、脏污。

5、电镀类别:
5.1、电镀锌类别:蓝白锌。

(非环保型)
5.2、根据产品实际情况,由供需双方协商一致后确定。

6、电镀方式:
6.1、电镀方式:挂镀。

6.2、根据产品实际情况,由供需双方协商一致后确定。

7、电镀工艺流程:(参考)
精选
8、电镀工艺流程:(参考)
精选
9、电镀锌性能检验:
电镀锌性能检验表
10、电镀外观要求:
10.1、按GB/T9799-1997,采用校正视力在正常的阅读环境下目视检查。

镀层表面光亮,颜色均匀一致色,与标准样品颜色基本相同。

10.2、镀层主要表面外观不允许有明显可见缺陷,如起泡、脱落、粗糙、锈迹、水痕、刮伤和局部无镀层,但因基体材质本身缺陷引起的不可避免的镀层缺陷除外,工件上无法避免的接触部位痕迹,如挂点处。

11、特殊技术要求:
11.1、电镀成品在下挂和包装过程中必须轻拿轻放,避免碰伤和刮伤。

11.2、标准色样必须由供需双方确认后生效,保存期为3个月。

若要更新,则必须与前标准样板颜色一致并得到供需双方认可。

11.3、电镀锌成品的挂点处不允许露底,允许轻微色差。

12、包装、运输与防护:(参考)
12.1、电镀锌成品必须在装箱前,使用合适的方式作相互隔开,避免相互碰撞和刮擦。

12.2、电镀锌成品在装箱时,必须摆放有序。

12.3、包装箱必须设计合理,有足够的强度承受叠放在其上面其他包装箱的重量而不损坏、变形。

12.4、电镀锌成品必须使用合适的方式包装,确保电镀锌成品在搬运和运输过程中不会损坏、相互之间不会刮擦。

精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