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五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第5课时统计与概率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表格式)

统计与概率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下册总复习“统计与概率”的整理复习及97页、98页练习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对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
加深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的应用有更深的理解。
通过复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用途,能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进一步渗透统计思想,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知道统计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方法。
学情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复式统计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以巩固、梳理以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们知道学生以有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复习课如果组织不好,只作简单重复,则如炒冷饭。
基础好的同学觉得索然无味,基础差的同学塞不进去,整个课堂会显得毫无生气,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根据当前复习的问题,我们根据实际构建了复习课教学的基本流程,即“知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分层练习,巩固提高-----梳理总结,提升认识”教学目标:1、通过对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和平均数的应用有更深的理解,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统计知识体系。
2、以统计图知识为主线,让学生作图、读图、用图,体会数学知识内在之间的联系,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对统计图的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认识。
2、对统计图的应用有更深的理解,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统计知识体系。
难点:体会数学知识内在之间的联系,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突破:复习过程是在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之后进行的知识整理,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与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
统计与概率教案

统计与概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学和概率论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及其应用领域。
2.掌握基本的概率计算方法,运用于实际问题求解。
3.了解和掌握几种常见的随机变量分布,以及它们的参数和性质。
4.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概率论和统计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概率基本概念的掌握。
2.概率计算方法的学习和应用。
3.常见的随机变量分布的掌握。
三、教学难点:1.随机变量分布和参数的区分和理解。
2.应用概率论和统计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讲授和演示相结合。
2.案例分析和练习。
3.学生讨论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内容:一、统计学和概率论的概念及应用领域1.1 统计学的定义和应用领域统计学是研究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它还包括推断和决策。
统计学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管理、社会、政治、经济等领域。
1.2 概率论的定义和应用领域概率论是研究随机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研究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概率论的应用领域包括金融、保险、医学、科学等领域。
二、概率的基本概念2.1 随机试验和样本空间随机试验是指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多种不同结果的试验。
样本空间是指随机试验中所有可能结果的集合。
2.2 事件和概率事件是指样本空间中的一个子集。
概率是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它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
2.3 概率的性质(1)非负性:概率值必须为非负数。
(2)规范性:样本空间事件的概率之和为1。
(3)可列可加性:对于任何两个互不相容的事件A和B,有P(A∪B)=P(A)+P(B)。
2.4 条件概率和独立性(1)条件概率:指已知事件B发生的条件下,事件A发生的概率。
(2)独立性:如果事件A和B相互独立,则P(A∩B)=P(A)P(B)。
三、概率计算方法3.1 全概率公式全概率公式用于求解一个事件的概率,它可由以下公式得出:P(A)=P(B1)P(A|B1)+P(B2)P(A|B2)+...+P(Bn)P(A|Bn)。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统计与概率|北师大版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将会复习五年级下册的统计与概率知识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它让我们学会如何从数据中寻找规律,预测未来。
一、教学内容我们将会使用北师大版的教材,主要复习第100页至104页的内容,包括统计表的制作,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概率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熟练掌握统计表的制作方法,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它们分析数据。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概率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制作统计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以及概率的计算将是我们的教学重点。
其中,如何正确理解概率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概率的计算将是我们的教学难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电子版的教材,以及一些相关的统计数据和概率问题,希望这些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复习。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情景引入,让学生们理解统计与概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然后,我会带领学生们复习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结合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们通过随堂练习来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板书将会包括统计表的制作步骤,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计算公式,以及概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七、作业设计作业将会包括一些制作统计表的问题,以及一些关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和概率的计算问题。
具体的作业题目和答案如下:题目1:制作统计表数据:小明最近五次数学考试的成绩分别是85,90,88,,92。
要求:请制作一个统计表,包括成绩的范围,频数和频率。
题目2: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数据:一组学生的身高数据如下:160, 162, 165, 163, 161, 163, 164, 162, 163, 160。
要求:请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五年级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

“统计与概率”在数学意义上是一个整体,它们都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与描述,获得一些整体性规律的认识,从而帮助人们对某些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断与科学的预测。
2.学情分析
在本学段中,儿童将主要学习: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种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与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知道可以从报刊、杂志、电视等媒体中获取数据信息,从而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能通过实例认识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简单的问题,或者能根据简单的问题,使用恰当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记录在统计表中,并能完成相应的图表;通过丰富实例来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结果为整数的简单的平均数;能初步体验到有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并能对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作出简单的描述。
从知识或整理的方法上进行补充。
组内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回忆、整理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补充完整。
知识梳理
1、我们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对统计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复习?
2、说说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3、我们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对统计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复习?
统计表: 单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
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统计量: 平均数
下面我们就调查一下,咱班同学平时看电视时间的情况。调查之前先请同学们看一下“调查指南”。
课件出示“调查指南”。
现在我们班同学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的情况已经统计出来。请同学们,结合统计表,根据我们调查的目的想一想:如果我们要描述看电视所用时间的情况,选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请将课本133页第1题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条形统计图:从图中,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教案设计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教课设计设计设计说明这部分内容是回首本学期所学的统计知识,为加强统计的应企图识,本节课在设计上有以下两个特色:1.着重基础知识的复习,感觉知识的系统性。
本节课经过对学过的统计知识以及每种统计图各自的特色、绘制方法的复习,指引学生领会如何依据统计需要选择适合的统计图,不一样的统计图能反应数据的哪些信息等。
经过用不一样方法计算一组数据的均匀数,使学生进一步领会统计知识的宽泛性。
2.领会统计知识的应用价值。
经过练习,促进学生获守信息、剖析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升,领会统计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觉统计与生活密不行分。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 课件教课过程⊙整理复习一、回首一下,到当前为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知识?预设统计表统计图设计企图:经过对学过的统计知识的回首,使学生对统计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可以有效划分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而为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作铺垫。
二、分类整理。
1.本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长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每个统计项目的实质数目的多少。
复式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个统计项目的增减变化状况或趋向)2.什么状况下选择用复式条形统计图?(假如需要对照、察看几个事物的数目的多少,那么就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3.什么状况下选择用复式折线统计图?(假如需要对照、察看几个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发展变化趋势,那么就要选择复式折线统计图)4.如何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1)依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
(2)画出纵轴和横轴。
(纵轴高度确实定:要确立一个长度来表示必定的数目。
横轴长度确实定:要依据纸的大小以及项目的多少来定)(3)所画直条的宽度要一致,直条之间的间隔要相等。
(4)不一样的直条要涂不一样的颜色或条纹。
(5)写上标题、制图日期、单位及项目,并注明图例。
5.如何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同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基真同样 )(1)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必定的数目。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统计与概率教学主题统计与简单概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统计的基本概念,学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简单分析方法。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学习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能够运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数据分析、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例题和操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讨论和小组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简单分析方法。
简单事件的概率计算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应用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在复杂的实际问题中。
能够通过实际数据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并用概率预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教学准备教具:PPT课件、相关演示材料、练习册、统计工具、白板与记号笔。
教学材料:与统计和概率相关的实际案例(如投掷硬币、简单数据分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引入: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情况,比如统计班级同学的身高、预测某一天的天气等。
你们知道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来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吗?”提问:“我们还经常想知道某件事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比如抛硬币得到正面的概率是多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统计与概率的基本知识。
”揭示课题:通过讨论生活中常见的数据分析和概率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与简单概率”,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掌握统计和概率的基本方法和实际应用技巧。
二、新授课与解析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定义:统计是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来揭示某种现象的规律性。
数据可以通过观察、测量、实验等方法获得。
数据整理方法:数据整理通常包括列表法、绘制图表等,使数据更加直观和便于分析。
例题解析:例题1:某班同学的身高数据为:150cm、155cm、148cm、160cm、152cm、154cm,求该班同学的平均身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统计》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5课时《统计》教案一. 教材分析《统计》是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的一节重要课程,主要让学生掌握统计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能够通过简单的图表来表示和分析数据。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识别和制作,以及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观察能力,但是他们对于统计知识和统计图的认知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操作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在本节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基本特点和制作方法。
2.培养学生从统计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2.难点:如何从统计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统计图的案例,包括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2.准备统计图的制作工具,如纸张、彩笔、剪刀等。
3.准备教学PPT,包括统计图的定义、制作方法和分析方法的讲解。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统计案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统计图中的信息,引导学生思考:统计图是如何表示数据的?不同的统计图有哪些特点?呈现(10分钟)1.讲解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2.讲解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3.讲解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扇形统计图。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统计图,根据给定的数据制作统计图,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加深对统计图的理解。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总复习 课时5 统计与概率 教学课件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时统计与概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与应用,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统计知识体系。
2.以统计图知识为主线,让学生作图、读图、用图,体会数学知识内在之间的联系,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3.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
通过对统计知识的整理与复习,加深学生对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解,建构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统计知识体系。
教学难点
体会数学知识内在之间的联系,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谈话:运用统计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在第八单元我们学习了统计的有关知识,请同学们想一想,你都学习了统计方面的哪些知识?
1.我们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知识,谁来说说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怎样求平均数?
3.分别说说怎样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三种统计图:( )统计图(表示数量的多少)、( )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反映增减变化)、( )统计图(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复式条形统计图:用两种( )来分别表示不同的类型。
复式折线统计图:用两条不同的线来表示,一条用( ),另一条用( )。
(3)反映某城市一天气温变化,最好用( )统计图,反映某校五年级各班的人数,用( )统计图比较好,反映笑笑家食品支出占全部支出的多少,最好用( )统计图。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完成教材P97第1题。
(1)鼓励学生看懂统计表、统计图。
(2)学生独立思考、选择,小组之间讨论、交流。
(3)班内反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本题的答案。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完成教材P98第2题。
(1)引导学生看懂统计表。
(2)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吗?
(3)学生独立画图。
(4)班内交流。
谈话:谁来展示一下你制作的统计图?说出用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理由。
看了这个统计图,你有什么结论或建议?
4.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P98第3题。
(1)引导学生看懂统计表。
(2)解决题中的问题。
(3)班内交流。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足?
后记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学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