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考试合考试复习提纲汇总
综合考试说明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考试说明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综合考试的目的是在考生单科全部或大部分考试合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测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汉语言文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是毕业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替代形式,直接关系到考生能否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对考生获得学士学位证书也有重要影响。
因此是自考过程中性质严肃、操作严谨、考核严格的重要环节。
在综合考试过程中,大部分考生对考试的性质认识清楚、对网络辅导认真领会,能够顺利通过。
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不能一次性通过,或者通过也不能达到获取学位证书的成绩。
由此,特提醒考生注意以下问题:一、考试选题有关问题。
考题包括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六门课程,每门课程命一个试题,考生从中选择四个考题作答。
所选四个考题中至少包含一个语言题(即考卷第五题、第六题至少选一题),所答超过四道题,由后向前按后四道题成绩计总分。
有的考生考试时不认真审视试卷的相关说明,因为没选语言题而丢分;有的考生选题超过四个,由于阅卷时对此类试卷选择所答的后四个题进行评阅,也可能造成失分。
二、要注意领会考试的“综合”性质。
考生要避免把单科结业的应试模式迁移到综合考试复习和答题过程中,注意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文学问题或语言问题。
考生应该在考试时允许携带的参考书中寻找相关的章节内容,并依据、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解答试卷所列相关问题。
三、考题中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艺理论是专科段的课程,相当部分考生相关知识已经淡忘,有的连教材都不熟悉甚至没有。
这就需要考生对这部分内容有所回顾和复习,考试时准备好相关教材。
四、部分考生并没有单科全部通过,如果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二)、中国现代文学没过甚至没考,做综合测试中的相关学科试题必然被动。
因此要求相关考生事先对此类课程要有学习过程,对相关知识要有理解和把握。
五、很多考生对开卷考试理解不到位,存在投机意识,不认真理解网上辅导内容,不认真复习相关知识,只想带上相关书籍,找到、抄到现成答案。
2024年福建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重点考点

2024年福建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重点考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一、古代汉语词汇1. 《说文解字》中的词汇:掌握《说文解字》中的重要词汇,包括形声字、会意字等,能够正确解读这些词汇的含义和构造。
2. 古代文学中常见的词汇:掌握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常用词汇,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些词汇。
3. 古代汉语中的特色词汇:例如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性词汇、修辞手法所用的词汇等,需要熟练掌握。
1. 句子结构:了解古代汉语句子的结构特点,包括主谓宾、定状补等关系的组合方式。
2. 动词的使用方法:了解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用方法,包括时态、语态等变化规则。
3. 形容词和副词:了解古代汉语中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包括修饰对象的方式和位置等。
4. 古代汉语中的疑问句和否定句等特殊句型的构造规则。
三、古代汉语修辞手法1. 借代:了解古代汉语作品中常用的借代手法,包括比喻、拟人等。
2. 对仗和排比:掌握古代汉语中对仗和排比的常见形式和用法。
3. 夸张和反问:了解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夸张和反问手法,能够正确运用于文学作品中。
四、古代汉语阅读理解1. 古代文学名篇的阅读:熟练掌握古代文学名篇的阅读方法,能够正确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2. 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够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综合鉴赏,包括文学风格、主题思想等方面的评价。
3. 古代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能够对不同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包括作者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异同。
以上就是2024年福建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重点考点的相关内容。
希望考生们在备考过程中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相关知识和技巧,取得优异的成绩。
祝愿大家考试顺利!第二篇示例:古代汉语是中国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语言阶段,涵盖了从先秦时代到清末民初的广泛时期。
在福建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考试中,古代汉语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考核学生对古代汉语语法、词汇及替代阅读能力。
以下就是2024年福建自考本科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的重点考点。
自考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重难点考点

自考汉语言文学文学概论知识点重难点考点导论研究文学的学科统称为“文艺学”(文学学)文艺学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文艺学不可缺少的分支)。
文学发展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演变的状况以及文学发展的经验规律为研究对象。
文学批评:以同时代的作家、作品、文学运动、文学思潮为评论对象。
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历史的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以美学方法论为总指导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规律——基本内容分为:文学观念论、作品论、创作论、接受论、源流论。
美国当代文艺学家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文学四个要素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组成的。
1.世界拥有的生活是文学的源泉,研究作家艺术创造的过程规律就形成创作论。
2.作家创作出文学作品是一个层面结构,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是最基本层面,研究作品的语言、形象、类型和风格构成作品论。
3.作品一定要经过读者的阅读鉴赏、批评接受才能变成审美对象,研究读者消费传播接受的过程规律就形成接受论。
4.不同时代、时期、群体、观点的人堆文学的性质看法不同,就形成文学观念论。
5.人类的文学活动有其来源,同时又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宏观角度研究恩学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就形成文学源流论。
文学理论的四大分支: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语言学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相互联系渗透作用。
文学理论的研究,要以文学发展史所提供的材料经验和文学批评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为基础。
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必须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为指导。
中国古代传统的文艺论著汉代:《毛诗序》——魏晋南北朝:曹丕《典论.论文》、陆机《诗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唐宋时期: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苏轼的文论诗论、严羽《沧浪诗话》——明清时期:金圣叹小说点评、王夫之《姜斋诗话》、叶燮《原诗》、刘熙载《艺概》中国现代的文学理论王国维《人家词话》、《文学小言》、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鲁迅《摩罗诗力说》、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论诗》、宗白华《美学散步》、钱钟书《谈艺录》、王元化《文心雕龙创造论》、钱谷融《论文学是人学》、蒋孔阳《文学新论》西方的文学理论亚里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狄德罗《论戏剧艺术》、莱辛《拉奥孔》、歌德《歌德谈话录》、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第一章文学观念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四要素和三过程最具影响的是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伽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
2023年级成考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12月份考试资料文献学复习资料

《文献学》复习资料〔一〕一、填空题1.古典文献学最主要包括_、_与三方面内容。
2.西汉大历史家司马迁著《史记》时,实行“厥协异传,整齐殊语”之作法,对古典文献进展考辨整理。
3.东汉著名学者著有和《说文解字》,世称“五经无双许叔重”。
4.唐太宗命孔颖达等撰为唐代最重要的儒家文献整理著作。
5.北宋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有、赵明诚等人,其中前者著有《集古录》十卷。
6.清代章学诚的为唐代刘知几的之后又一部史学理论名著。
7.古籍纸书装帧样式中,借鉴外来成果的为,优点最多而缺点最少的为。
8.古书序、跋的主要区分一般在于在前而在后。
9.佚书一般分为三种状况,即、和散佚之书。
10.20 世纪90 年月,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购得一批楚简,经整理,其中包括著名的,对《诗经》争论极具价值。
11.清代辑佚大家中,辑录《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者为。
12.敦煌遗书中,觉察有失传已千年的唐末诗人韦庄的著名长篇叙事诗,使文学史上一千年悬案得以圆满解决。
二、名词解释1.总集2.巾箱本3.丛书4.反切5.马王堆帛书三、简述题1.试简述古典文献的根本载体形式。
2.试简要介绍《四库全书》后“四库”系列丛书的整理出版状况。
《文献学》复习资料〔一〕答案一、填空1.名目;版本;校勘2.六经;百家3.许慎;五经异义4.五经正义5.欧阳修6.文史通义;史通7.梵夹装;线装8.序;跋9.全佚之书;缺佚之书10.诗论〔孔子诗论〕 11.严可均 12.秦妇吟二、名词解释1.总集是集合两人以上作品的合集,它可以为一个朝代或多个朝代作品,可以是一种文体或多种文体,可以为作家全部作品或局部作品。
一般以诗、文或诗文合集为多。
2.巾箱本指那些版式较小、便于携带的本子。
3.丛书即搜集两种以上的文献,依据确定理念与体例编校,冠以总名,以统一的版式和装帧印行的文献类型。
4.反切:用两个字合注另一个字的读音,取前一个字声母和后一个字韵母及声调,拼成被注音之字。
此法注音即反切法。
《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专升本考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专升本考纲第一篇:《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专升本考纲2006年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综合》考试大纲(试行)一、要求1、了解文学发展史,学习重要作家作品,能把握其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了解各种文学常识。
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具备较强的文学阅读能力和较高的文学鉴赏水平。
2、对文学活动有理性的正确的认识,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文学理论的知识认识和分析各种文学现象。
3、能正确规范运用汉语言文字,掌握各种文体写作知识,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二、考试时间:120分钟三、考试知识范围及要求:一、现当代文学(35%)《现当代文学》课程的考试范围包括:文学常识,作家及其作品分析与欣赏。
(一)文学常识:掌握现当代文学中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代表作,了解其主要的思想倾向、文学主张、艺术成就;掌握重要作品的作者、写作年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掌握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文艺思潮、文艺运动、文学社团;识记现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
(二)作品分析与鉴赏:要求通过阅读作品,能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题材,能理解和概括作品的主旨,能较深入的分析人物形象及典型意义,能准确把握作品的创作特色,如结构特点、作品的表现手法、语言特点及审美情趣,达到能对具体作品进行分析的目的。
(三)重要作家作品:1、现代文学部分:鲁迅《阿Q正传》、郭沫若《女神》、闻一多《死水》、徐志摩《再别康桥》、郁达夫《沉沦》、茅盾《子夜》、老舍《骆驼祥子》、巴金《家》、曹禺《雷雨》、沈从文《边城》、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钱钟书《围城》、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2、当代文学部分:柳青《创业史》、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茹志鹃《百合花》、贺敬之《回延安》、老舍《茶馆》、刘心武《班主任》、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张洁《沉重的翅膀》、谌容《人到中年》、高晓声《陈奂生进城》、舒婷《致橡树》。
【瑾】汉语言文学专业美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文传美学复习提纲一:填空题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提出,他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2.鲍姆嘉通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感性认识】3.西方最早提出崇高美学范畴的是【朗吉弩斯】4.无论哪一种形态的美,它总是要通过特定并具体的形式作用于人们的审美感官,这说明【形象性】是美的基本特征之一5.意大利美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提出【美是一种直觉】6.“环肥燕瘦”十分生动地说明审美现象具有【历史性】7.“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天空,我们绝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
”这段话体现的美论是【美在移情】8.第一部系统的美育着作是【席勒的《美育书简》】9.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直觉性】10.“花是红的”这是【认识判断】,而“花是美的”是【审美判断】二选择题1.我们平时的“睹物思人”,在性质上属于【接近联想】2.托马斯·阿奎那认为:“事物不是因为我们爱它才成为美的,而是因为它是美的与善的才为我们所爱。
”这一观点表明他理解美的角度是【客观事物自身的属性】3.【恐惧】不是壮美的对象的特点4.“对牛弹琴”除了说明弹琴者不看对象外,还说明【艺术接受者没有审美能力】5.朱自清的散文《绿》这样描绘梅雨潭:“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这里表现出的风格是【优美】6.钱钟书的“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经验中的【理解】7.在美学家柏格森看来,人之所以会产生笑和喜剧感,是由【生命的机械化】造成的8.“红杏枝头春意闹”在美感心理构成上主要是【通感】9.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美在距离】10.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壮美】类型的景象三:判断题1.【√】“完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美是主观的”2.【×】“由上而下”的美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心理分析)3.【√】如果没有审美主体的感官接受,主体的审美感知就无法实现4.【×】审美理想从(微观方面)确定审美主体选择审美对象的范围5.【×】(春光明媚)和(冰天雪地)给人以不同的美感,这说明了美感的主体差异6.【√】艺术品应是感性的精神性的人工产品7.【√】把山水作为绘画等艺术样式的题材,这标志着人对自然审美意识开始觉醒8.【√】悲剧不仅表现冲突与毁灭,而且表现抗争与拼搏,这是悲剧成为一种审美类型的最根本的原因9.【×】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自然)10.【×】苏珊·朗格认为,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情感应是(个人瞬间)的情绪四:名词解释荒诞:西方现代美学思想中的一种审美形态。
2019级专升本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复习资料12月份考试资料文艺学基础知识与理论复习资料

《文艺学基础知识与理论》复习资料1一、基本概念1、蕴藉2、文学的审美含义3、文学理论4、游戏发生说5、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二、理论辨析题请运用文学话语理论,举例分析语境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一、基本概念1.蕴藉蕴藉一词采自中国古典诗学,“蕴”原义为积聚、收藏,引申为含义深奥;“藉”原义为草垫,有依托之义,引申而为含蓄(风流蕴藉---主要指文人潇洒洒脱,能够艺术地把握人生)。
蕴藉在用于评价人物时,多指人物品性的宽容和有涵养。
在文学艺术领域,它往往被用来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情况。
2.文学的审美含义即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
3.文学理论文学理论一词,顾名思义,是关于文学的理论,是对于文学活动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各种阐释。
从学科归属上来看,文学理论是一门人文学科,是文艺学的一个分支。
4.游戏发生说游戏说产生于18世纪的德国,它认为艺术与游戏一样,是一种非功利的生命活动,艺术起源于人类摆脱物质与精神束缚,追求自由天地的游戏本能。
5.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美国学者M.H.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作者、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二、理论辨析题请运用文学话语理论,举例分析语境的重要性。
本题是理论应用题,重点考察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具有极强的发挥性。
本题评分要求和分值解析如下:(1)有具体事例。
(2)分析阐述语境的重要性。
(3)论证充分合理,思路清晰等。
《文艺学基础知识与理论》复习资料2一、基本概念1.本质力量的对象化2.文学本体论3.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4.文学的文化含义5.话语蕴藉二、理论分析题谈谈你对文学起源的几种学说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基本概念1. 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10级古汉第二学期复习提纲docx

10級古代漢語第二學期複習提綱《古書的注解》思考與練習通論部分一、什麽是訓詁?二、簡述古註的概況。
三、解釋下列詞語傳、正義、疏、箋、注、章句、集解、衍文、脫文、十三經註疏、經典釋文四、說明下列注解術語的作用,並把作用類似的歸在一起:曰、謂、爲、猶、貌、謂之、之貌、讀爲、之言、讀曰、讀若、之爲言、讀如、之猶言、猶言。
五、翻譯下列句子,然后說明其訓詁內容:(i)深目謂之窅,從穴中目。
(2 )衣,依也,人所依以芘寒暑也。
(3 )如、適、之、嫁、徂、逝,往也。
(4 )凡雨自三日以往爲霖。
(5 )狼,似犬,銳頭,白頰,高前廣後。
(6 )葵,揆也;揆,度也。
六、標點翻譯下列古註:翹翹錯薪言刈其楚翹翹薪貌錯雜也箋云楚雜薪之中尤翹翹者我欲刈取之以喻衆女皆貞潔我又欲取其尤高潔者O翹祁遥反沈其堯反尤高潔者一本無潔字之子于歸言秣其馬秣養也六尺以上曰馬箋云之子是子也謙不敢斥其適已於是子之嫁我願秣其馬致禮餼示有意焉O秣莫葛反説文云食馬穀也上時掌反下文同餼虚氣反牲腥曰餼疏翹翹至其馬O正義曰翹翹然而高者乃是雜薪此薪雖皆高我欲刈其椘所以然者以椘在雜薪之中尤翹翹而高故也以興貞潔者乃是衆女此衆女雖皆貞潔我欲取其尤貞潔者又言是其尤潔者之子若往歸嫁我欲以粟秣養其馬乗之以致禮餼示已有意欲求之下四句同前。
傳翹翹薪貌。
正義曰翹翹高貌傳言薪貌者明薪之貌翹翹然若直云高貌恐施於椘最高者此翹翹連言錯薪故為薪貌鴟鴞云予室翹翹即云風雨所漂摇故傳曰翹翹危也荘二十二年左傳引逸詩曰翹翹車乗即云招我以弓明其逺故服?云翹翹逺貌。
箋楚雜至潔者正義曰薪木稱故月令云收秩薪柴注云大者可析謂之薪下章蔞草亦云薪者因此通其文椘亦木名故學記注以椘為荆王風鄭風竝云不流束椘皆是也言椘在雜薪之中尤翹翹言尤明雜薪亦翹翹也O箋之子至意焉釋訓云之子是子也李廵曰之子者論五方之言是子也然則之為語助人言之子者猶云是此子也桃夭傳云嫁子彼説嫁事為嫁者之子此則貞潔者之子東山之子言其妻白華之子斥幽王各随其事而名之言謙不敢斥其適已謂云往嫁若斥適已當言来歸所以桃夭鵲巢東山不為謙者不自言己説他女嫁故不為謙也.....七、請說說第七題古註的體例文選部分一、《諫逐客書》1.文字方面(1)通假字:太山不讓土壤一一泰繆公用之一一穆(2)古今字:而陛下說之/說耳目者一一悅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納“遂散六國之從”一一“縱”⑶異體字:“國以富彊、彊公室”等一一強(強)(4)破讀字:犀象之器不爲玩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考试合考试复习提纲汇总古代文学:《诗经》与楚辞上编《诗经》第一章献诗说采诗说孔子删诗说四家诗三家诗(今文三家)第二章《诗经》的分类四始说四诗说(二南独立说)风、雅、颂第三章周民族史诗周民族史诗第四章农事诗《诗经》农业生活诗的社会价值、史料价值第五章燕飨诗燕飨诗第六章战争徭役诗《诗经》战争诗所表现的思想情感《诗经》徭役诗所表现的情感内容第七章卿士大夫政治美刺诗讽喻精神讽喻诗人的精神品格第八章婚姻诗和爱情诗《诗经》婚姻爱情诗的主要内容第九章《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第十章《诗经》的艺术形态《诗经》创作的三大特征《诗经》语言艺术的特征第十一章《诗经》的历史地位和影响风雅比兴下编楚辞第一章楚辞的文体、传播与结集楚辞的来源及其文体特征《楚辞章句》第二章诗人屈原的时代与生平屈原的生平第三章《离骚》《离骚》的情感内容《离骚》的美学内涵《离骚》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第四章《天问》《天问》的内容和艺术表达方式第五章《九章》《九章》的代表作品第六章《九歌》《九歌》的艺术特色及代表作品唐诗宋词部分第一章绪论“初唐四杰” “沈宋体” 韩孟诗派元白诗派新乐府运动敦煌曲子词花间词南唐词辛派词人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第二章山水田园诗词论析陶渊明田园诗的特点王维、李白的山水诗孟浩然、王维的田园诗第三章友情送别诗词论析唐人七绝送别诗的代表作以言志为主的宋代送别词的特点及其代表作送别诗词中常见意象南浦、杨柳第四章咏史怀古诗词论析盛唐咏史怀古诗的特点及王维、李白、杜甫作品咏史怀古诗词的艺术特征第五章咏物诗词论析唐人咏物诗的艺术特点苏轼、周邦彦、王沂孙的咏物词元明戏曲第一章元明杂剧创作综述元杂剧繁荣的原因元杂剧剧本形式的特点第二章关汉卿关汉卿剧作的思想特征关汉卿剧作的艺术成就第三章白朴及元初期的杂剧创作白朴《梧桐雨》的艺术成就《赵氏孤儿》《李逵负荆》《曲江池》第四章马致远元曲四大家马致远剧作的特点第五章王实甫及元中后期的杂剧创作“董西厢” 王实甫《西厢记》的独到价值《倩女离魂》第六章明初至嘉靖的杂剧创作朱有燉剧作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康海、王九思剧作的独到价值冯惟敏的《不伏老》汪道昆的《大雅堂乐府》第七章徐渭《四声猿》阳明心学对徐渭创作的影响《狂鼓史》第八章隆庆至明末的杂剧创作吕天成的《齐东绝倒》王衡的《郁轮袍》沈自徵的《渔阳三弄》孟称舜的戏曲理论及其《桃源三访》的婉丽风格下篇南戏与传奇的创作第一章南戏与传奇创作综述南戏传奇第二章宋元南戏的创作《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四大南戏(荆刘拜杀)高明的《琵琶记》及其对戏曲发展的影响第三章南戏向传奇转化期的创作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的《浣纱记》及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价值《鸣凤记》第四章汤显祖的创作与影响临川四梦(玉茗堂四梦 ) 《牡丹亭》的成就第五章沈璟的剧作及其影响沈璟的戏剧理论及其影响沈璟剧作的特点吴江派临川派汤沈之争《明清小说》复习提纲第一章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志人小说志怪小说《搜神记》《世说新语》唐传奇话本小说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传统第二章《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三国演义》的人物塑造――以曹操和刘备为例《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第三章《水浒传》《水浒传》描写农民起义的思想特色怎样认识《水浒传》中关于招安的描写《水浒传》人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以林冲和武松为例《水浒传》的细节描写第四章《西游记》《西游记》的本事和题材演变从孙悟空的形象掞《西游记》的时代特色《西游记》的现实性《西游记》的艺术魅力第五章《金瓶梅》《金瓶梅》的作者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金瓶梅》中的妇女形象潘金莲悲剧的社会意义第六章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繁荣的原因“三言”和“二拍”冯梦龙凌濛初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时代内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思想和艺术第七章《聊斋志异》蒲松龄的生活和《聊斋志异》创作的关系《聊斋志异》的版本《聊斋志异》的题材内容和代表作《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第八章《儒林外史》吴敬梓的生活和创作从周进和范进的形象看《儒林外史》的思想特色和讽刺艺术正面形象和作者的理想《儒林外史》的艺术风格第九章《红楼梦》曹雪芹和身世和《红楼梦》的创作脂砚斋脂评本程甲本程乙本高鹗怎样评价后四十回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贵族之家的罪恶史和衰亡史《红楼梦》的艺术创造第十章晚清的谴责小说晚清的时代条件和谴责小说的产生《官场现形记》《老残游记》现代文学:第一讲:鲁迅研究四题1,重点分析鲁迅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讨论其历史合理性。
2,以具体作品为例,讨论鲁迅的国民性批判。
3,掌握鲁迅的《呐喊》《彷徨》在创新价值。
第二讲: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1,结合郭沫若的历史接受,谈谈“专业”与“非专业”两种阅读方法不同的价值。
2,以一首诗作为例,分析郭沫若的诗歌创造力。
第三讲:茅盾研究的“矛盾”1, 80年代以来学术界有关茅盾小说曾有怎样的争议,试作评析。
2,熟悉茅盾的重要作品,对其小说创作的风格要有总体把握。
第四讲: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1,老舍文化批判的独特性是什么?2,老舍小说的艺术特征是什么?第五讲: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1,分析曹禺话剧的诗意特征。
2,重点把握《雷雨》中主要人物的丰富内涵。
第六讲:沈从文与“京派”文学1,以沈从文的小说创作为例,讨论“京派”文学的理想。
2,沈从文是如何塑造“湘西世界”的。
第七讲:张爱玲的《传奇》与“张爱玲热”1,结合作品谈谈张爱玲笔下的女性。
3,张爱玲小说中“新”与“旧”之间的关系。
第八讲:穆旦与九叶诗派1,讨论穆旦等九叶诗人诗歌创作的现代性特征。
第九讲:现代散文五家1,从周作人、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何其芳等人的散文创作出发,简要梳理现代散文的发展脉络。
当代文学:第10讲阅读第2、3节,思考:1、通过与《创业史》、《山乡巨变》的比较,弄清《三里湾》有哪些特点。
2、赵树理小说的历史贡献和局限。
第11讲阅读第1、2节,思考:1、“样板戏”产生的历史语境及江青的作用。
2、观众与专业工作者对“样板戏”的影响。
第12讲阅读第2、3节,思考:1、舒婷、北岛、顾城三人诗歌的异同。
2、朦胧诗与新生代诗有何不同。
第13讲阅读第1节和第2节的第3部分,思考:1、汪曾祺小说的整体特点。
2、汪曾祺小说文体对中国当代小说的意义。
第14讲阅读第2、3节思考:1、20世纪中国文学中女性写作的三次高潮。
2,《长恨歌》中城市与女性的关系。
3,怎样评价“三恋”?4,《叔叔的故事》的叙事。
第十五讲阅读第3、4节,思考王朔作品的大众文化特征。
第十六讲阅读第2、3节,思考:1,余华创作的前后变化。
2,分析《呼喊与细雨》、《现实一种》、《活着》。
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专题复习提纲:1.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2.卡夫卡的主要作品。
3.作为文学术语的“意识流”的三层含义。
4.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只要求掌握作家名称及作品名称}。
5.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及艺术特征。
6.萨特与加绍的主要作品(只要求掌握作品名称)。
7.“零度写作”的含义。
8.新小说派的革命性。
9,新小说派的代表作家作品(只:要求掌握作家名称及作品名称)。
10.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艺术特征。
11.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主要作家作品(只要求掌握作家名称及作品名奶。
12.“黑色幽默”的含义及其艺术特征。
13.黑色幽默地代表作家作品(只要求掌握作家名称及作品名称) 。
14.后现代主义写作的特征。
15.“元叙述”和“元小说”的含义。
16.卡尔维诺的“时间零”理论。
17.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的主要作品(只要求掌握作品名称) 。
18.20世纪德,法、英、美等国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作家作品;(俄苏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作家作品(只要求掌握作家名称及作品名称)。
19.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韵含义。
古代汉语:一、考试内容的基本依据是《古代汉语知识教程》。
为复习方便,参考《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学习指导书》。
二、古代汉语知识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文字、语法、词汇和音韵)考试均有涉及。
1. 文字1) 汉字字形变化的几个阶段;2) “六书”的概念;3) 能够根据“六书”分析一些简单的汉字的字形结构并说明它们的本义。
2. 词汇1) 理解字和词的几种基本的对应关系:繁简字、异体字、区别字(古今字)、假借字、同源字和同形字;能够对具体例证进行分析。
2) 解释句子中词语(实词)的意义。
3. 语法1) 分析句子中词类活用的现象;2) 分析句子中宾语前置的现象;3) 分析句子中常用虚词的用法。
4. 音韵掌握音韵学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参考《古代汉语知识教程学习指导书》)。
现代汉字学复习要点提示:一、汉字的特点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认识?二、如何认识现代汉字是开放系统?三、选取通用字和常用字有哪些标准?四、为什么要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谈谈你对此的看法?五、什么叫做部件?有哪些类别、如何拆分部件?六、什么是合体字?部件组合成合体字有哪些结构模式?七、什么是字符,可分哪些类别?八、什么是新六书?与传统六书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九、什么是理据性?现代汉字的理据情况如何?十、为什么说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简化?简化字有什么利弊?谈谈你的看法。
十一、现代汉字有哪些字序法?简要谈谈其优劣。
十二、什么是现代汉字的四定?有什么重要性?十三、确定规范的主体有哪几种?互相之间是什么关系?十四、谈谈你对海峡两岸“书同文”的看法。
十五、什么是规范汉字、十六、谈谈你对汉字前提问题的看法。
关于英语考试教材:《高等学校专升本教材》(非英语专业本科用)第5、6册,《英语》教材编写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英语参考大纲:《北京地区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英语统测考试大纲及学习指南》,北京市高等教育协会成人教育研究室编,经济科学出版社,48元,含光盘。
考试以大纲词汇为中心点,词汇量为3550——4000个。
题型:参照《北京地区成人高等教育本科英语统测考试大纲及学习指南》中2003年题型。
一:三篇阅读文章(30分)二:词汇、语法(30分)30个不完整句子(每句一题),ABCD单项选择填空。
三:识别(改错)(10分)10个句子(每句一题),划ABCD四处,不改错,指出错处即可。
四:完形填空(10分)一篇文章,20个填空,每空有ABCD四项选择。
五:英汉互译(20分)英译汉(10分),5个句子。
汉译英(10分),5个句子。
关于综合考试各门课程的比例和基本题型:1、古代汉语15分,填空和简答;2、现代汉语:15分,简答题;3、古代文学:30分,名词解释、简答题;4、现代文学:20分,问答题;当代文学,10分,简答题;5、外国文学:10分,简答题。
教材:1、古代文学:《诗经与楚辞》(褚斌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唐诗宋词》(程郁缀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元明戏曲》(李简著,北京大学出版社)、《明清小说》《周先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以及四本配套的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