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合集下载

山东省马头崖地区铜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山东省马头崖地区铜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找矿技术P rospecting technology 山东省马头崖地区铜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黄坤朋,陆林祥,李鹏飞(山东省鲁南地质工程勘察院(山东省地勘局第二地质大队),山东 济宁 272100)摘 要:马头崖铜金矿位于沂沭断裂带西侧,受近南北向彭家岚子断裂控制。

金矿体赋存于彭家岚子断裂及其次级断裂带内,已圈定铜金矿化带2个,并在其延伸部位发现了小型铜金矿化体。

通过分析研究,认为马头崖地区金矿化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区内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找矿方向;地质特征;铜金矿;马头崖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0)23-0061-2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copper and gold depositsin matouya area, Shandong ProvinceHUANG Kun-peng, LU Lin-xiang, LI Peng-fei(Shandong Luna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urvey Institute (the second Geological Brigade of Shandong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Jining 272100,China)Abstract: Matouya copper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west of Yishu Fault Zone and controlled by nearly NS trending pengjialanzi fault. The gold ore bodies occur in pengjialanzi fault and its secondary fault zone. Two copper gold mineralization zones have been delineated, and small copper gold mineralization bodies have been found in its extens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study,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in matouya area is mainly controlled by the fault structure, and the area has a good prospecting prospect.Keywords: prospecting direction;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copper gold deposit; matouya1 成矿地质背景马头崖铜金矿位于费县北18km处,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陆块,鲁西隆起区,鲁中隆起,蒙山-蒙阴断隆之蒙山凸起。

河北省涞源县~易县于城铁矿一带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河北省涞源县~易县于城铁矿一带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河北省涞源县~易县于城铁矿一带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摘要】涞源县~易县于城铁矿一带地质特征独特,主要包括岩石类型多样、构造复杂、矿化程度高等特点。

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石英脉、接触变质岩中,矿床类型主要为矽酸盐型铁矿。

找矿方向上,应重点关注矿床的深部找寻,挖掘矿床的潜在价值。

地质勘探技术方面,应注重地质地球化学方法的应用,提高找矿效率。

综合分析表明,该地区有较大的矿产开发潜力,未来可以进一步开展深部地质勘探,探讨新的找矿思路。

该研究有助于完善该地区的地质找矿知识体系,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河北省,涞源县,易县,于城铁矿,地质特征,矿产资源,找矿方向,地质勘探技术,找矿建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综合分析,展望未来,研究价值.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位于河北省的涞源县和易县地处于华北地区的中部,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于城铁矿一带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地区,具有很高的找矿价值。

由于地质情况复杂,需要对该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行深入的研究,以指导找矿工作的开展。

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发,矿产资源的形成机制和富集规律已经成为矿产勘查工作的焦点。

深入研究涞源县和易县于城铁矿一带的地质特征,对于探讨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分布和找矿方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旨在通过详细分析该地区的地质特征,探讨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并提出有效的找矿建议,为该地区的矿产勘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目的涞源县和易县于城铁矿一带地质条件复杂多样,矿产资源丰富,但目前尚未进行深入的地质调查和找矿工作。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该地区地质特征的分析,揭示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找矿方向,为该地区的矿产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 分析涞源县和易县于城铁矿一带的地质特征,探讨地质构造、岩性岩相、矿物组合等方面的特点;2. 系统总结该地区已知的矿产资源类型及分布情况,评估矿产资源的潜力和开发价值;3. 探讨在该地区找矿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难点和挑战,分析现有地质勘探技术的适用性和局限性;4. 提出针对于城铁矿一带的具体找矿建议,为后续的地质勘探和矿产资源开发提供指导和决策支持。

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区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本文主要对云南省兰坪县分江铅锌矿床地质的特征、成矿背景、成因、找矿标志进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指出了找矿方向,为进一步加强兰坪盆地东缘铅锌矿的勘查与找矿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标签:兰坪盆地东缘分江地区sedex型铅锌矿床找矿标志云南兰坪中新生代陆内盆地是著名“三江”特提斯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矿产资源丰富,以金顶超大型铅锌多金属矿最为引人注目,此外在金顶北西30千米的白秧坪Cu、Co、Pb、Zn、Ag多金属矿集区,具有大型规模超大型远景。

近年来随着云南省三年找矿行动计划的实施,在兰坪金顶—白秧坪矿集区的东部兰坪盆地东缘发现了分江、金山桃等铅锌矿,与以往发现的青甸湾、菜子地等铅锌矿床构成一南北向的铅锌银多金属矿带,该区目前已展示了大型以上规模远景。

1成矿背景矿区位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中段,夹持于金沙江与澜沧江两深断裂间,总体构造线呈北北西向及近南北向展布。

地层主要出露中三叠统攀天阁组(T2P)中酸性火山岩;上三叠统三合洞组(T3sh)灰岩。

其次出露中三叠统上兰组上段(T2s2)泥质条带灰岩夹粉砂岩、泥岩及下段(T2s1)泥岩与粉砂岩互层;上三叠统歪古村组(T3w)板岩、石英砂岩、含砾砂岩、砾岩;挖鲁八组(T3wl)粉砂质炭质泥板岩夹粉~微粒泥基长石岩屑砂岩。

构造以矿区西部北北西向维西-通甸-乔后大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着区内构造格局,派生出北西向、北东向、近南北向断裂及金山桃向斜。

岩浆岩以印支期中酸性喷出岩为主,次为印支期-燕山期花岗斑岩、喜山期粗面岩,局部尚有零星分布的石英斑岩脉、正长斑岩脉、云煌岩脉。

本区位于兰坪-思茅Pb、Zn、Cu地球化学区(Ⅱ)北亚区(Ⅱ1)地球化学异常带内,Pb、Zn、Cu、Sb、As、Hg异常带浓度高、规模大,矿化强度高。

异常主要分布于三叠系上统上兰组(T2s)、攀天阁组(T2p)及中统三合洞(T3s)地层分布区,并以三合洞(T3s)地层中分布的异常规模大、浓度高、浓集中心明显,部分异常经解剖评价,已有较大找矿潜力的大、中型矿床存在,异常分布与已知矿床产出吻合性好,如菜子地铅、锌组合异常、分江-金山桃铅、锌组合异常带中有菜子地铅锌矿、分江-金山桃铅锌大、中型矿床产出,化探异常特征展现了区内良好的找矿前景。

云南大红山矿区鲁格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云南大红山矿区鲁格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35矿产资源Mineral resources云南大红山矿区鲁格铁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张武鹏1,殷灿春1,张达兵1,张永彬2(1.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矿山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51;2.玉溪矿业有限公司,云南 玉溪 653100)摘 要:鲁格铁矿(Ⅳ4铁矿体)是位于大红山矿区中西部的典型铁矿床之一。

通过对鲁格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体特征分析,表明其矿床严格受区域构造、岩浆岩及地层岩性等因素的控制,具有明显的层控性特征,其中浅灰色碱中性变钠质火山岩是区内典型的成矿岩性,火山岩浆中的钠铁在岩浆从基性向碱中性演化阶段中逐渐富集,形成区内富含铁矿的变钠质熔岩及火山碎屑岩。

分析认为鲁格铁矿主要赋存于大红山群组地层变钠质熔岩中,区内构造复杂且矿体厚度变化较大。

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域对寻找铁矿的前景良好,矿床北西部可作为下一步找矿勘查的重点靶区。

关键词:地质特征;控矿因素;找矿远景;鲁格铁矿床中图分类号:P61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22-0035-3收稿日期:2020-10作者简介:张武鹏,男,生于1987年,汉族,甘肃武威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勘查。

云南大红山矿区位于滇中区域所属的新平大红山群铁铜多金属成矿带,区内产出特大型的大红山铁铜矿区铁、铜矿床,区内磁异常特征表现为北东向,矿区外围尚有多个磁异常,充分说明该区内找矿潜力较大。

本文重点结合大红山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对鲁格铁矿的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进行探索,提高矿床研究程度,为矿床下一步的勘查、开发提出重要的理论支撑及指导意义[1]。

1 区域地质背景以红河大断裂将区内地层分为两部分,南西侧为混合岩化作用的哀牢山变质岩带,北东侧出露大红山群和晚三叠世干海子组的两套地层,其中大红山群是一套古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岩系,富含钠质火山岩及铁铜矿。

区内东西向、南北向及北西向构造活动十分强烈,其构造形迹和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既相互继承又相互叠加,其中南北向构造对大红山式铁铜矿带的分布进行控制,东西向构造对区内大红山铁铜矿床及其他伴生矿体的分布进行控制,北西向构造具有破坏作用。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例析金矿区域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引言宽坪沟金矿区位于河南省嵩县西部,行政隶属于嵩县大章乡赵楼村,面积4.65平方公里,上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地质工作宽坪沟金矿区成为中型金矿,本文对其特征和找矿方向进行讨论,以其为生产和科研提供依据,为今后在其周边找矿提供借鉴。

1、矿区地质概况1.1地层矿区位于熊耳山断隆东南翼,五丈山花岗岩体的外接触带,出露地层为长城系熊耳群鸡蛋坪组下段(Chj1)和中段(Chj2),岩浆喷发及侵入活动强烈,褶皱构造简单,地层呈单斜产出,倾向南东。

1.2构造宽坪沟矿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大小断裂构造共计11条,其中最长M14位于宽坪沟矿区的中部,总长大约3千米,宽坪沟矿区内长度1600米左右,根据断裂性质和控矿特征,矿区内断裂共分为北西向、北东向、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四组。

北西向断裂穿越矿区,是矿区内最主要的控矿断裂,北东方向断裂错断北西向断裂。

其他方向断裂的不发育,矿化弱。

矿区内主要断裂如下:(1)北西方向断裂北西方向向断裂是矿区内的主要的控矿断裂,由M14和次级矿脉M13、M16 和M18组成,M14矿脉西起宽坪沟,东至牛头沟,总长度3千米,矿区内长度1615米,倾向北东,倾角400-650之间,受北东向F1和F2错断,分为三段,即:中段M14-Ⅰ、东段M14-Ⅱ和西段M14-Ⅲ,其中M14-Ⅰ与M14-Ⅲ之间的水平断距约200米,M14-Ⅰ与M14-Ⅱ之间的水平断距约70米,现将上述含金构造蚀变带的分布范围、规模产状,控制程度分述如下:M14-Ⅰ,西起下西沟,东到后沟,长780余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14-60米,局部可达90米,总体走同2990,局部可偏转到2850-3150,倾向北东,倾角4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蚀变岩组成。

M14-Ⅱ,西起后沟,东到牛头沟,长690米。

构造蚀变带宽度8-50米,局部可达80米,总体走向2990,局部可偏转到2900-3050,倾向北东,倾角500-650,构造蚀变带由石英脉,构造角砾岩及石英岩组成。

广西某地银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广西某地银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灰岩 ; 郁江组厚度在 2 2 7 ~3 6 2 m范围内 , 主要成分 自下 而上依 次为 : 细砂岩 、 粉砂岩 , 泥岩 、 泥灰岩 透镜体 , 中、 厚 层状 泥质灰 岩 。同时该地 区的岩浆 岩出露 者很 少 , 几乎 没有 。西大 明 山 地质构造 见图 1 。
囤 I 圃 2 圆 回 4 豳 圜 6 圆 7 圆 懂 9 圜 j 口 豳 f I 匾l 2 团 ”固 埠 团
1 5 . 石 英脉 ; 1 6 . 地层界线 ; 1 7 . 不整 合 界 线 ; 1 8 . 断层及编号 ; 1 9 . 复 式 背斜 轴 ; 2 0 . 背斜 轴 ; 2 1 . 向斜 轴 ; 2 2 . 地 层 1 3年第 2 D 卷第 4期
矿物 以 自然银 为主 , 辉银矿其次 , 含 有少量方铅矿 、 闪锌矿等。 文章 通过 对成矿 的地质 条件、 矿床 类型、 矿物 成分 、 控矿
因素的分析 , 为 进 一 步做 好 广 西地 区 的找 矿 工作 提 供 了方 法和 依 据 。 关键 词 : 地质特征 ; 找矿 方 向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8 5 5 4 . 2 0 l 3 . o 4 . 0 5 2 0 引 言
技 术 研 发
V0 】 . 2 0。 No . 4, 2 0 1 3
广 西 某 地 银 矿 地 质 特 征 及 找 矿 方 向
崔永发, 蓝康 华
( 广 西壮 族 自治 区第 四地质 队 , 广西 南 宁 5 3 0 0 3 1 )
摘 要: 受印度洋板块与太平 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影响而产 生的广 西某银矿 , 在 强烈的岩 浆及 火山作 用 下,将地 壳 内部 的合金银 元素的物 质带到地 面, 经过数 万年的沉积演 变, 形成 了金银矿床 ,构成 了我 国重要 的金银 成矿 带。这 类矿石

老挝赛松本省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老挝赛松本省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100老挝赛松本省某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蒋万青,唐 勇*,田绍海,彭柱源,宋见春,谢林杰(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二0二地质队,四川 宜宾 644002)摘 要:老挝位于东南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矿区位于老挝中部,属于老挝长山成矿带,为老挝川圹-长山金矿成矿远景区。

该区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铅锌矿化、绿泥石化等蚀变,矿体产于构造破碎带中,为受构造破碎带控制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热液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2)10-0100-4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specting direction of a gold deposit in Xaisomboun Province, LaosJIANG Wan-qing, TANG Yong*, TIAN Shao-hai, PENG Zhu-yuan, SONG Jian-chun, XIE Lin-jie(Sichuan Provincial Bureau of Geological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Geological Team 202, Yibin 644002,China)Abstract: Laos is located in Southeast Asia and is rich in mineral resources. The mining area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Laos and belongs to the Changshan metallogenic belt of Laos. It is a metallogenic prospect of xiengkuang Changshan gold deposit in Laos. There are mainly silicification, pyritization, lead-zinc mineralization, chloritization and other alterations in this area. The ore body occurs in the structural fracture zone, which is a medium low 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gold deposit controlled by the structural fracture zone.Keywrods: gold deposit;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rospecting direction; hydrothermal solution收稿日期:2022-05作者简介:蒋万青,男,生于1988年,四川广安人,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对江西某地区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的研究

对江西某地区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的研究

30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对江西某地区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的研究曾凡富(江西荡坪钨业有限公司,江西 大余 341500)摘 要:当前随着开发周期不断延伸,矿山开发深度也在不断加大、采空区体积增大。

地质层面的矿山地层压力情况突出、矿渣回收难度大、地下水破坏异常延伸破碎带污染、地表塌陷和永久性应力地貌损伤等矛盾日益突出。

如何进行科学找矿方式评价至关重要。

本文通过对江西某地区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的研究,在基础探矿理论支撑下根据西华山矿床、香炉山钨矿床、龙脑钨矿床、大湖塘钨矿床不同特点。

在最新找矿资源潜力评价方面进行技术汇总与方法概述。

关键词:江西;钨矿;地质;特征;评价中图分类号:P619.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18-0030-2收稿日期:2021-09作者简介:曾凡富,男,生于1976年,汉族,江西新余人,大专,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区域内地质找矿。

有色金属矿产的勘察探测有别与其他的矿体资源,其勘察探测的发掘和开拓难度差异性较大。

深受地形地貌影响,而属于国家战略资源的钨矿其重要作用不可忽视。

而中国境内的钨矿储量江西省丰度位居第二,而多处的赣南地区矿产丰度高,品质好。

根据对矿产资源的调查数据来看,江西境内共有9个商业大型钨矿。

其开发年限长,开发方式成熟,但当前随着开发周期不断延伸,矿山开发深度也在不断加大、采空区体积增大。

地质层面的矿山地层压力情况突出、矿渣回收难度大、地下水破坏异常延伸破碎带污染、地表塌陷和永久性应力地貌损伤等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进行科学找矿方式评价。

1 研究所在矿床地质特征(1)石英质砂岩:是本区重要地层、灰黑色,组织密度大且坚硬,矿物元素:石英55%~60%,绢云母为10%~20%,绿泥石占10%~15%,萤石2~5萤石7%,其它少量,近花岗岩接触处,常被蚀变为矽化砂岩、矽化绢云母砂岩、绿泥石绢云母砂岩,蚀变范围一般不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刍议某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摘要:下文通过对某区矿床产出形态和矿石矿物组合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在该区找矿的重要找矿标志,为今后开展地质找矿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地质特征;找矿方向;矿床成因;找矿依据
1区域地质背景:本区属纬向构造带隆起的复合部位,地史上经历了长期多期的构造运动,区域构造以北东向深大断裂和形态复杂的线形褶皱为特征,受多期岩体侵入和构造运动影响,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和动力变质作用十分发育。

2矿区地质特征
2.1构造
2.1.1断裂构造
矿区内断裂构造十分发育,主要断裂呈北东向,另外还有一组规模较小的北西向断裂。

这两组断裂均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

矿区内的北东向断裂构造有以下特点(:1)地貌上为明显的、笔直的冲沟。

(2)断面多呈舒缓波状。

(3)断层倾角多较陡,一般为64~80°。

(4)断层两盘发育密集的剪节理带,剪节理面与断层面之间的锐夹角显示断层有右旋剪切的特点。

(5)断层带一般具有强烈的硅化蚀变,局部有石英脉充填,其中有些断层成为主要的矿化带。

断裂带内各类糜棱岩、超糜棱岩及断裂角砾岩均十分发育。

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在矿区密集平行分布,规模大小不一,长几百米至几千米,宽几十厘米至几米。

其力学性质以压扭性为主,后期可能转为张扭性而
成为控矿构造。

2.1.2韧性剪切带:该剪切带发育于矿区内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部位,该带沿北东东向延伸,沿韧性剪切带有一条大的糜棱岩带,糜棱岩呈透镜状、透镜层状展布,可能是一条较弱的韧性剪切带。

带内各处的韧性剪切程度有差异,出现不同程度的糜棱岩化。

2.2岩浆岩
区内燕山晚期姑婆山岩体与震旦、纪留、泥盆、三叠系地层呈侵入接触,该岩体呈岩基产出,以细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为主,面积达500km2,受其影响区域变质和接触变质广泛发育。

3矿床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本区矿体呈脉状产于围岩接触带、外接触带及岩体内,目前已发现各类矿脉12余条,长度在1580m以上的矿脉共有2条,其中以k1矿脉最长、最宽。

目前该矿带控制长度已接近1580m,控制宽度可达6~42m,呈串珠状断续延展。

矿脉主要有两组,一组为走向70~80°的陡倾斜矿脉,它是钨锡鉄矿主要赋存场所;另一组为走向40~50°的陡倾斜矿脉,它是铜、铅、锌、银矿主要赋存场所。

3.2矿石物质成分:主要有用矿物有白钨矿、黑钨矿、锡石、磁铁矿、黄铁矿、褐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毒砂等。

脉石矿物有石英、长石、黑云母、绢云母、高岭石等。

3.3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有自形结构、半自形结构、他形结
构、包裹结构、填隙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等。

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星点状、细脉状、团块状和块状构造,其次为角砾状构造。

3.4矿石有用组分及赋存状态:矿石有用组分有钨、锡、铁。

伴生有益组分铅、锌、铜、银、金。

伴生有益组分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于黄铁矿中,银主要赋存在金属硫化物中。

3.5矿石类型:矿石类型按氧化程度可分为氧化矿石、混合矿石、原生矿石三种。

按矿石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特点可将本区矿石分为石英-黄铁矿型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型两类。

3.6围岩蚀变:区内最主要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矽卡岩化、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其次为钾化、高岭土化、孔雀石化、绿帘石化等。

蚀变强烈地段,蚀变有水平分带,中心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向侧逐渐过渡为高岭土化、绢云母化、绿帘石化、矽卡岩化、赭石化等。

4控矿因素及找矿标志
4.1控矿因素分析
4.1.1矿区地层与成矿的关系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是形
成含金多金属矿床的有利地层条件。

成矿元素在经历了区域变质、接触变质、动力变质作用之后迁移富集,并最终形成矿体。

4.1.2构造与成矿的关系
区内经历了长期多期次构造运动,并伴有大规模的岩浆侵入。

当这种活动与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同步时,就有可能成矿。

北东向断层属脆性断层,由微小的断裂逐步扩展连接而成,因此在一条断层中
仅局部地段成矿。

此外,矿区内尚发育有缓倾斜的糜棱岩带,它是韧性剪切带型矿床形成的构造条件。

4.1.3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
岩浆岩与成矿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为成矿提供成矿物质;另一方面是为成矿提供热源和矿化剂。

区内花岗侵入活动频繁,并有大面积分布,在围岩蚀变区这些酸性岩浆活动可以为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充分的热动力,岩浆期后热液也为成矿提供了物质来源。

4.2找矿标志
4.2.1构造标志:矿脉主要赋存于北东向及北东东向的断裂破碎带内,断裂构造可作为重要的找矿标志。

4.2.2蚀变标志: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蚀变有:矽卡岩化、黄铁矿化、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由这些蚀变组成的复合蚀变,是最有效的找矿标志。

赭石化是地表寻找金的一条重要标志,赭石中如果见到有比较多的淋蚀化空洞,则可能是其中的金属矿物已经被淋积于其下部的岩石中。

4.2.3矿物标型特征标志:黄铁矿呈黄绿色、暗黄色他形晶鲕粒状、细脉浸染状;石英有多种颜色,如石英呈烟灰色,颗粒细小,晶形不完整,交代结构发育,波状消光明显,具油脂光泽。

4.2.4铁帽标志:矿体中含有大量的金属硫化物,经风化,可形成铁帽,或在矿体天然露头上形成褐色氧化物。

在地表见有铁帽及褐色氧化物,可作为找矿的直接标志。

4.2.5植被标志:矿区地表植被发育,但某些地段(矿化地段)因含硫化物,风化后土壤中含硫的氧化物使得植被不发育,这些地
段其下部可能存在矿体。

4.2.6民采标志:老硐是找矿的直接标志,在矿区内存在采坑、民窿,它们是古代采矿留下的痕迹,从这些痕迹可发现新的矿化地
段或直接找到工业矿体。

5成矿规律
5.1矿床赋存于围岩蚀变带和花岗闪长岩中。

5.2矿脉主要产于陡倾斜的北东东向断裂破碎带内,其次产于陡倾斜的北东东向断裂破碎带内,个别产于缓倾斜的北东向及北东东向断裂破碎带内。

矿脉具有一定规模,并呈北东向成带分布。

5.3矿脉大多为矽卡岩,有的为含矿石英脉,有的为矿化破碎带。

含矿矽卡岩大多分为接触带和外接触带两种类型,由于受构造控制有多种产出形式,常见的有由一条矽卡岩脉组成的单脉,也有由多
条矽卡岩脉组合在一起的平行复脉和脉中脉。

矿化破碎带形成的矿脉,由成矿溶液充填破碎的裂缝和交代围岩而成,这种矿脉可以单
独成脉,也可以和石英脉复合成脉,其复合形式往往是以石英脉为
中心破碎带边缘的形式出现的。

5.4矿种以钨锡铁为主,铅、锌、铜、银、金次之。

wo3品位一般0.01~0.41%,sn品位一般0.03~0.531%,tfe品位一般1
6.44~46.80%。

5.5矿区内许多矿脉露头为大理石化-强矽卡岩化-黄铁矿化-绿
泥石化-绢云母化蚀变岩组合,这种蚀变岩是矿体上部或头部的蚀变组合,其青盘岩化是低温矿化的标志特征。

而区内矿脉地表露头风化后都呈暗褐色,说明磁铁矿化强烈。

结束语:矿体的形成受地层、构造、岩浆岩及物化条件等综合控制。

通过对地质、矿床特征、控矿因素的分析研究,总结出了在该区找矿具构造、蚀变、矿物标型、铁帽、植被及民采等重要找矿标志,提出了矿床、矿体赋存规律、矿脉组构、矿物共伴生组合及蚀变组合等规律。

参考文献
[1]胡承清,周伟.某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的探讨.广东科技,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