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四方异声》教案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共3篇《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1引言普通话和方言是中国语言文化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对于拥有多元文化的中国来说,更是不可或缺的。
普通话是全国通用的语言,而方言则总是与地域和民族紧密相连。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正确地处理好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发挥普通话在交际中的重要性,同时也保持方言在地域文化中的特殊魅力。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进一步认识普通话与方言的区别与联系,了解方言的基本特点,掌握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的基本技巧。
2. 能力目标:通过听、说、读、写练习,提高语言应用能力;通过课堂交流、小组讨论等互动式教学方式,开发自我表达技能。
3. 情感目标:通过情感体验和启发性教育,导入正确的普通话习惯,弘扬中国语言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与区别,掌握基本的普通话交际技巧;培养学生积极主动、自信书写和口语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方言使用场合的职业规范与交际习惯,加强普通话的规范意识,完善方言的文化特色。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创设:设计一个有趣的语言游戏,通过韵脚押韵和道具模仿怎样在方言中说话。
2. 学生激活:探究普通话和方言出现的背景与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这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3. 交际技巧练习:学习在口语交流场合中实现存续的基本技巧,如谈话目标设置、交际渠道选择、情感表达、问答技能等,逐步拓宽学生的能力边界。
4. 文化反思:比较普通话和方言的区别,探究方言在地域文化中的特色。
学生可以就自己熟悉的家乡语言,为其写出一个口语文化赋与生命,深入挖掘和研究方言。
5. 渐进式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取渐进式的教学方法,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教授普通话和方言的知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普通话和方言的知识。
四、教学评估1. 学生自评:根据教师预先设定的标准,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
走进汉语的世界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选修)

添加标题
推动文化传承: 普通话作为中华 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承载着丰 富的历史和文化 内涵。推广普通 话可以促进中华 文化的传承和发 展,弘扬民族精
神。
添加标题
适应现代化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 和科技的进步, 普通话已经成为 现代社会交流的 基本工具。推广 普通话能够适应 现代化发展的需 要,提高人们的 文化素质和综合
添加 标题
分享交流:让每组学生分享自己的对话体验, 交流感受和收获。
添加 标题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享进行点 评,强调两种语言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 对待方言和普通话。
归纳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推广普通话的重 要性。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介绍了普通话和方言的定义、特点和分类,以及推广普通话的意义和重 要性。
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普通话和方言的定义和特点 普通话和方言的语音差异 普通话和方言的词汇差异 普通话和方言的语法差异
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促进交流:普通 话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官方语言, 全国范围内通用, 推广普通话能够 促进不同地区、 不同方言人群之 间的交流,增进 相互了解和友谊。
添加标题
消除隔阂:方言 之间的差异可能 导致不同地区的 人相互误解和产 生隔阂,推广普 通话可以消除这 种语言隔阂,增 强民族认同感和
讲授新课:介绍普通话和方言的定义、特点,分析它们之 间的关系,强调推广普通话的意义。
• 普通话和方言的定义 *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 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 方言:汉语的地方变体,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 *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型的现代白话文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 * 方言:汉语的地方变体,与普通话相比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教课三维目标】知识目标:认识一般话和方言定义,认识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认识粤语和蒙城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特色。
能力目标:依据所学知识,比较方言和一般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差异。
感情目标:培育学生对祖国各地语言的认可和热爱之情。
【教课重难点】比较粤语、蒙城方言和一般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差异。
【教课方法】议论、点拨、赏识比较、练习稳固。
【教课工具】录音机磁带小黑板【教课时数】 1 课时【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粤语歌曲《真的爱你》。
二、一般话和方言:1、发问听歌感觉:同学们听出这首歌曲表现的内容了吗?——听不懂。
为什么听不懂?——方言和一般话的不一样造成的。
2、一般话和方言定义:学生依据“工具箱”中所给知识,归纳介绍:① 一般话:一般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模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例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这是在 1955 年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讲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上确立的。
② 方言:方言是指同一种语言在不一样地区的分支,或许说是一种语言的地区变体。
汉语就是一种有很多方言的语言。
依据方言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一些重要差异,现代汉语分红七大方言,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蒙城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华北次方言的淮北话土语群。
县境内语音略有差异,县东南境靠近凤台方言,县西北境则受阜阳方言影响较大。
3、出示小黑板上的歌词,再听一遍歌曲。
真的爱你歌手:beyond 作词 :小美作曲 :黄家驹无法可修饰的一敌手带出暖和永久在背后纵使啰嗦一直关注不懂珍惜太愧疚陶醉于音阶她不赏识母亲的爱却永未让步信心冲高兴中挣扎亲恩总可报恩春风化雨暖透我的心一世眷顾无言地送赠是你多么温馨的眼光教我刚毅望着前路嘱咐我摔倒不该放弃无法解说怎可报尽亲恩爱意宽大是无穷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仍记起温馨的一敌手一直给我照料未变样理想今日终于等到分享光芒盼做到4、比较粤语和一般话的差异:学生疏组议论讲话后,教师点拨解说:( 1)语音上:一般话中“一”在粤语中读 ya(腔调略)。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课第3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案3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2)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通过实例分析和问题探讨,使学生能够将牛顿运动定律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
(1)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和运用:学生可能对定律的内涵和外延理解不深,难以运用定律解释实际问题。教师需要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定律的本质,并指导学生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5. 牛顿运动定律与生活实际的关系
- 重点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如行走、跳跃等。
-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地展示牛顿运动定律与生活实际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九.教学反思与总结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牛顿运动定律,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牛顿运动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 重点知识点:通过实验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如加速度实验、自由落体实验等。
-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地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突出实验对牛顿运动定律的验证作用。
4. 牛顿运动定律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 重点知识点:牛顿运动定律在现代科技中的具体应用,如航天技术、汽车工程等。
- 板书设计:通过实例展示牛顿运动定律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技能训练:
设计实践活动或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牛顿运动定律知识的应用,提高实践能力。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优质课高中语文《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

优质课高中语文《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方言、普通话的定义和方言与普通话的重大差异;了解现代汉语的七大方言区;了解颍上方言及表达功效;2.过程与方法:合作教学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正确看待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教学重难点1.了解颍上方言及表达功效;2.让学生正确看待普通话和方言的关系。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海德格尔:语言是人类的家园。
帕墨尔:语言忠实地反映一个民族全部历史、文化,忠实地反映它的各种游戏和娱乐、各种信仰和偏见 . 语言反映民族文化, 方言反映地域文化,二者之间是大同小异的关系。
孙曼均:方言是中国本土传统文化的载体,一腔一韵间表达着民间最朴素而丰富的思想和文明,方言是舌尖上的文化遗产。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
二. 人欲求知先读书——动眼阅读认知请学生浏览课本p13——p1511.什么是方言?方言是指同一种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或者说是一种语言的地域分支。
2.什么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汉语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3.现代汉语分成哪几大方言区?4. 方言和普通话在哪几个方面存在重要差异?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闵方言。
语音、词汇、语法颍上方言属于哪个方言区?三. 绝知此事要躬行——动手探查实践课前学生分别从读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搜集的颍上方言,请展示在黑板上。
四. 看似寻常最奇崛——动脑思考发现(看似寻常最奇绝,这些我们每天接触的方言,你真正的了解它们吗?)第一组:读音问:请同学们看一下,这些词语中哪些是声母和普通话有差别的、哪些是韵母有分别的、哪些是声调和普通话有差别的?天黑了北方墨水钥匙喝水红芋一棵树好热学习组长编写辣椒豆角子孙子好听茄子大风汽车使劲清楚舒坦嘴巴其他两组的同学有要补充的吗?韵母和普通话有差别的:墨水嘴巴(醉)腿一棵树好热汽车学(约会)习豆角子孙子(吨蹲)茄子使劲声母和普通话有差别的:北方大风吃饭看书(h、f 不分,平翘舌不分)声调和普通话有差别的2第二组:词汇同学们搜集的这些词汇,我们也可以从自然、称呼、家庭生活、日常用语三个方面来分类。
四方异声的教案

四方异声的教案教案标题:四方异声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和理解四方异声的概念和特点;2. 培养学生的听力、说话、阅读和写作技能;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和掌握四方异声的定义和特点;2. 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2. 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学生课本和参考书籍;3. 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四方异声的音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问学生对四方异声的了解和认识,激发学生思考。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介绍四方异声的定义和特点,解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2. 分析四方异声对于学生语言学习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三、听力训练(15分钟)1. 播放四方异声的录音,要求学生仔细聆听;2. 分组讨论和总结听到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相关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2. 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思维能力。
五、写作练习(15分钟)1. 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四方异声的短文;2. 学生互相交流和修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个小组准备一段四方异声表演;2. 学生展示表演,并进行互动和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更多关于四方异声的知识;2. 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比赛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资源:1. 多媒体设备;2. 学生课本和参考书籍;3. 音频录音片段;4. 阅读材料;5. 小组活动材料。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四方异声的概念和特点,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练习。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课第3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案2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题目:请分析普通话推广的意义。
答案:普通话推广的意义在于促进全国范围内的交流与沟通,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普通话作为通用语言,方便人们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减少语言障碍。同时,普通话的推广也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提供语言支持。
4. 题型:应用题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1. 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通过学习普通话与方言的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概念,提高对语言规范与语言变异现象的敏感度,培养良好的语言感知和表达能力。
2. 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通过了解我国主要方言区的特色及其与地域文化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方言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题目:请设计一个方言保护的活动方案。
答案:活动名称:方言大观园
活动目的:增进学生对方言的了解,提高对方言保护的意识,传承地域文化。
活动内容:
1. 方言展示:邀请不同方言区的学生代表,展示各自方言的特色和魅力。
2. 方言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方言演讲、方言歌曲演唱等比赛,展示方言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3. 方言讲座:邀请方言专家进行讲座,介绍方言的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和重要性。
知识拓展:
介绍与普通话和方言相关的拓展知识,如方言保护的政策和措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普通话和方言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普通话与方言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设计预习问题,如“你对方言有什么了解?普通话和方言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普通话和方言内容做好准备。
(课堂设计)-高中语文 1.3 四方异声 普通话和方言整体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语言文字应用

第三节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课标要求 1.学会用普通话正确诵读。
2.了解普遍话和方言语音的差异。
知识整合解引子通过阅读引子“‘打人’的理发馆”,思考:这个相声片段说明了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析活动阅读“乡音知多少”,思考:粤语和普通话在语音、语汇和语法方面有何区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讲要点1.什么是方言?现代汉语分几大方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普通话有何地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普通话的途径有哪些?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基础1.下面对方言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语言是汉语,现代汉语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等七大方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方异声——普通话和方言》教学设计【教学三维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普通话和方言定义,了解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了解粤语和临渭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特点。
能力目标:根据所学知识,比较方言和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区别。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祖国各地语言的认同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比较粤语和普通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区别。
【教学方法】讨论、点拨、欣赏比较、练习巩固。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PPT1某县推广普通话,大会上——(1)县长讲完以后,主持人说:“咸菜请香肠酱瓜!”主持人说:“现在请乡长讲话!”(2)乡长说:“兔子们,虾米们,猪尾巴!不要酱瓜,咸菜太贵啦!”乡长说:“同志们,乡民们,注意吧!不要讲话,现在开会啦!”PPT2(3)乡长说:“不要酱瓜,我捡个狗屎给你们舔舔……”乡长说:“不要讲话,我讲个故事给你们听听……”(4)乡长说:“兔子们,今天的饭狗吃了,大家都是大王八!”乡长说:“同志们,今天的饭够吃了,大家都使大碗吧!”小结:不了解方言闹笑话PPT4:展示课题与学习重点PPT5:展示学习重点PPT6:什么是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现代汉语的标准语。
PPT7:什么是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是语言是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
社会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所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PPT8:现代汉语方言分区?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上海话和苏州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梅县话粤方言——广州话闽方言——福州话和厦门话PPT9:方言分区图PPT10:课堂活动:乡音知多少PPT11:播放粤语歌曲《真的爱你》,讨论歌中语音、语汇、语法方面与普通话的区别。
1、提问听歌感受:同学们听出这首歌曲表现的内容了吗?——听不懂。
为何听不懂?——方言和普通话的不同造成的。
2、出示歌词,再听一遍歌曲。
真的爱你歌手:beyond 作词:小美作曲:黄家驹无法可修饰的一对手带出温暖永远在背后纵使啰嗦始终关注不懂珍惜太内疚沉醉于音阶她不赞赏母亲的爱却永未退让决心冲开心中挣扎亲恩总可报答春风化雨暖透我的心一生眷顾无言地送赠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望着前路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没法解释怎可报尽亲恩爱意宽大是无限请准我说声真的爱你仍记起温馨的一对手始终给我照顾未变样理想今天终于等到分享光辉盼做到3、比较粤语和普通话的区别:学生分组讨论发言后,教师点拨讲解:PPT12《真的爱你》在语音方面与普通话比较:普通话中“一”在粤语中读ya(声调略)。
读音差别较大的还有很多,如手(sou)使(si)阶(gai)你(nei)弃(hei)限(han)疚(gou)我的心(seng)PPT13《真的爱你》在语汇方面与普通话比较:歌词中“修饰”相当于普通话中“形容”的意思,“带出”相当于普通话中“带着”的意思,“送赠”相当于普通话中“奉献”的意思。
PPT14《真的爱你》在语法方面与普通话比较:①量词的使用。
一对手普通话中“手”一般用“双”来修饰。
②句子成分省略。
始终(在)关注(我)。
(我)决心冲开心中挣扎。
PPT15感受各地方言请大家猜猜下面①-⑤句中画线的方言词是什么意思。
①经过这一次遇难,世界我都睇淡。
(黄谷柳《虾球传》)睇,看。
“睇”是个古语词,东南方言都比普通话保留了更多的古汉语词;②蓑衣箬笠挂在金钩上,夹糖麦饼放在饭镬头。
(吴语)饭镬,饭锅(“镬”也是古语词)PPT16:感受各地方言③这就是李玉山的婆姨。
(杜鹏程《保卫延安》)婆姨,妻子、老婆④我家今天来了人客,是我童年时的同学。
(闽语、粤语)人客,客人(一些方言词和普通话词的差别在于字的排列顺序刚好相反);⑤这种人少跟他搭界。
(吴语)搭理、联系PPT17:方言笑话广州某事业单位领导表扬一位资深员工工作出色,他感慨地说:"毕竟是老人渣(老人家)啊。
"从此,年轻人便有样学样,表扬那些比自己年长的同事了。
PPT18:方言笑话有一次,潮汕地区某官员以火锅设宴,招待上面来的高级嘉宾,他举起筷子在滚烫得冒烟的火锅里一边搅拌,一边笑容可掬地说:"大家别客气,滚了(煮开)就吃,吃了再滚(煮开)。
"PPT19听用陕西方言唱的歌PPT20陕西方言的语音特点关中话阴平调值低降,在读以元音(包括y,w开头的)为开头的字时,会有ng(国际音标:/ŋ/)做为声母。
如:爱,读作“ngāi”;安,读作“ngan”。
《秋菊打官司》例句:我就是要个说法!(ηè zōusi yāoge shefa!)《有话好好说》例句:安红,我想你!(ηanhóng,ηè xiàng nì)PPT21陕西方言生活常用语:制达-----这里,这儿雾达-----那里,哪儿啊达-----哪里?一般回答用:瓦,例如:你到啊达去呀夜儿个-----昨天明儿个-----明天碟活-----厉害碟-----吃饭、打人难场-----困难,不容易办的谝喔-----聊天,说话扎(za)式-----摆架子,打肿脸充胖子PPT22花搅-----开玩笑、恶作剧、取笑扑西来海-----邋遢、不整洁、不干净幕囊-----行动迟缓、浪费时间的行为 .毙咧-----完蛋了,指事态无可挽回。
列远-----一边去,离远点瓤-----讽刺的意思你瓤人尼么亏了人咧(lie)-----意思是自己很丢人桑念(四声)-----形容词,指贪婪。
例如:你就桑念的很!(你这个人太贪婪了!)麻米儿-----不讲理、不明事理。
PPT23陕西方言笑话树上各咎着两只巧,一只乖巧一只哈巧。
哈巧对乖巧社:“你朝过挪一哈.”乖巧社:“挪不成,再挪奏载哈起咧!”哈巧社:“末四,载哈来饿搂着你。
”乖巧害臊滴社:“哈松!”PPT24陕西方言笑话新兵入伍,授衔后,班长问一陕西新兵:"请用两个字形容你现在的感觉",新兵答:"扎势",班长又问,三个字呢,新兵答:很扎势,班长问:四个字呢,新兵答:扎势的很,班长问:五个字,新兵答:额太扎势列.班长操了,打了新兵一耳光,问用七个字形容你现在的感觉, 新兵委屈的答:"额再不敢扎势列".PPT25了解临渭方言语汇(人口称谓类)规范汉语临渭区话小孩碎娃新生儿谋娃男孩娃子娃女孩女子娃丈夫老汉;男人媳妇媳子;婆娘;老婆;女人;PPT26农民乡里人男人;在外工作者外天人医生;教师先生吹鼓手乐人厨师厨子同乡乡党邻居邻家头脑简单的人瓷锤爱说谎的人谎溜PPT27狡猾的人滑头游手好闲的人二流子无赖死狗小偷贼娃子绺娃子三只手PPT28乞丐要饭吃的调皮鬼捣锤吝啬鬼啬皮无坐性尖尻子受刺激无动于衷白土皮白气待人冷淡的人冷脸子思绪不清的人黏浆子PPT29雀斑蝇屎额额颅面孔眉眼耳光耳巴眼睛眼窝睫毛眼眨毛眼屎眼角屎耳屎耳塞鼻孔鼻子窟窿嗅觉灵鼻子尖口吃结咯子PPT30拳头锤头cui24tou21胸部腔子〔t∫‘〕ɑnɡ21zi21肚脐哺脐窝bu42ti21wo21小腿肚腿猪娃tuei42zu21wɑ21屁股尻蛋子ɡou21dn55zi21膝盖磕膝盖ke21ti21ɡɑi55踝骨核桃糊he24tɑo21hu24赤裸上身精身子dinɡ21〔∫〕en21zi21赤裸下身精尻子dinɡ21ɡou21zi21赤裸全身精精的dinɡ21dinɡ24di21赤脚精脚片dinɡ21jiüo21pɑn42驼背锅锅ɡuo21ɡuo21瘸子跛子bo42zi21独眼单眼dɑn21niɑn42PPT31了解临渭方言(语法)1、“知不道”2、“嫽很”中间缺少“得”PPT32听陕北民歌《泪蛋蛋》思考:陕北方言的语汇和语法特点。
PPT33陕北方言的词汇特点:普通话陕北话“说话”————“拉话”;“看、瞅”————“瞭”;“泪珠”————“泪蛋蛋”。
PPT34:陕北方言语法特点1、普通话中如果量词重叠,前面的数词只能是“一”或者没有数词,如“一个个、个个”,表示“每一个都”;而陕北方言中量词都可以重叠,如“三道道蓝”。
2、普通话只能说“招一招手”,动量词前面不能加别的量词;而陕北方言的动量词后还可以加名量词“个”,如“招一招个手”。
3、普通话里名词有时也能重叠,如“村村”,但表示的意思是每个村子,不能表示特定的村子;但陕北民歌里表示一个特定的村子也可以说“村村”,其他名词也可以重叠,如“面面、话话”。
4、普通话里说“看得见”,陕北话说“得见”,“得”表示“能”。
PPT35:课后第二题《现代汉语词典》里词条后标有“[方]”标记的,大都是来自方言而已经进入普通话的词语。
如何对待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如果方言词语具有普通话词语所没有的意义,或者能使词语更准确、生动,并且为大多数群众了解和接受,那么可以吸收方言词进入普通话,丰富普通话的词汇。
例如“揩油(吴语)、硬碰硬(吴语)、吃不消(吴语)、咖喱粉(粤语)、巴士(粤语)、第一时间(粤语)”等;如果方言词的意思在普通话中本来已能够表达,或者大多数群众不能接受和认可这样的词,那么就不应该吸收这样的方言词,例如:葛儿(北京话,“死”)、歇菜(北京话,“结束、失败”)、拎不清(吴语,“弄不清楚”)、小赤佬(吴语,“小孩子”)、呔(粤语,“领带”)、上堂(粤语,“上课”)等。
而在语法方面普通话接受方言的影响比较慢,比如“你走先”,“给钱你”这样的说法就是一些年轻人受港澳、广东文化的影响刻意模仿的说法,但是还没有被普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