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网课程设计
组网技术课程设计

组网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组网技术的基本概念,包括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协议和IP 地址分配。
2. 学生能够描述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
3. 学生能够解释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过程,并掌握基本的网络故障排除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现小型局域网的组建,包括网络布线、设备配置等。
2. 学生能够利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基本的网络监控和性能分析。
3. 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使用网络设备配置和管理网络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网络技术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增强信息时代的社会责任感。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网络组建项目,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现出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增强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属于信息技术学科,是高中年级的组网技术基础课程。
课程旨在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实践来提高其网络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
3. 教学评估应侧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网络发展历史-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协议(如TCP/IP)- IP地址分配与管理2. 网络设备与工作原理-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与应用- 网络传输介质(双绞线、光纤等)3. 局域网组建与配置- 网络布线技术- 交换机与路由器配置- IP地址规划与分配- 网络设备调试与故障排除4. 网络监控与管理- 网络管理软件的使用- 网络性能分析- 网络安全基础5. 实践操作与项目实施- 设计并组建小型局域网- 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 网络监控与管理操作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学习第二周:网络设备与工作原理学习第三周:局域网组建与配置学习第四周:网络监控与管理学习第五周:实践操作与项目实施教材章节关联:《信息技术》教材第四章:计算机网络技术4.1 计算机网络概述4.2 网络设备与传输介质4.3 局域网组建与配置4.4 网络监控与管理4.5 网络安全与维护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高校校园网组网课程设计

高校校园网组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理解高校校园网组网的基本原理,掌握网络架构和拓扑结构。
2. 学生熟悉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其功能,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3. 学生了解IP地址分配、子网划分及路由协议等网络配置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搭建简单的校园网组网方案。
2. 学生具备分析和解决校园网组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3. 学生掌握网络测试和故障排查的基本方法,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增强学习积极性。
2. 学生认识到网络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3.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沟通与协作,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校计算机专业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对网络技术有一定了解,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性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校园网组网基础理论- 网络架构与拓扑结构- 网络协议与标准- 网络设备功能与分类2.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交换机配置与VLAN划分- 路由器配置与路由协议- 防火墙配置与安全策略3. IP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 IP地址分类与特殊地址- 子网划分方法与计算-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4. 校园网组网方案设计- 组网需求分析- 网络设备选型与布局- 网络测试与优化5. 网络故障排查与维护- 故障排查方法与流程- 常见网络故障案例分析- 网络维护与管理策略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校园网组网基础理论第二周: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第三周:IP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第四周:校园网组网方案设计第五周:网络故障排查与维护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相关章节紧密关联,旨在确保学生系统掌握校园网组网相关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组网设计课程设计

组网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机组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理解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功能,学会使用网络工具进行网络配置;–了解网络规划和管理的基本方法,掌握网络安全和防护措施。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网络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熟练使用网络设备,进行网络搭建和调试;–具备网络规划和管理的能力,确保网络的正常运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网络技术的兴趣和热情,认识到网络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遵守网络伦理和法律法规。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分类和性能指标;2.网络体系结构:OSI七层模型和TCP/IP协议;3.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配置方法;4.网络搭建与调试:局域网、广域网的搭建方法,网络故障的排查和解决;5.网络规划与管理:网络拓扑结构、IP地址分配、子网划分、网络监控等;6.网络安全:网络安全威胁、防护措施、加密算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1.讲授法:教师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网络知识;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实验法:学生动手实践,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和调试方法;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知识体系;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网络知识;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教学视频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4.实验设备:提供充足的网络设备,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高级组网课程设计

高级组网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高级组网的相关知识,理解组网的原理和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复杂的网络搭建和维护工作。
具体目标如下:1.掌握组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了解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其功能。
3.熟悉网络协议和网络架构。
4.理解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措施。
5.能够使用常见的网络设备进行组网。
6.能够设计和实施复杂的网络搭建和维护方案。
7.能够进行网络故障的诊断和排除。
8.能够制定和实施网络安全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对网络安全的重视和负责任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组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其功能、网络协议和网络架构、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措施。
具体安排如下:1.组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网络的定义、功能、分类和组网的基本方法。
2.常见的网络设备及其功能:介绍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常见网络设备的功能和作用。
3.网络协议和网络架构:介绍TCP/IP协议、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架构和原理。
4.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措施:介绍网络攻击的类型和防护措施,包括防火墙、加密、访问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组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网络案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网络搭建和维护的技巧。
4.实验法: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常见的网络设备的使用和网络搭建的技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组网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网络技术参考书,供学生深入学习和参考。
《组网》课程设计

《组网技术》课程设计大纲
1、设计目标:
通过本轮课程设计使学生从实践的角度来了解和掌握组网技术的各项基础知识,使学生通过独立完成网络设备的的安装调试工作,使学生掌握园区网网络设备的故障排除工作。
学会组建中小型园区的基本技能,学会搭建各种网络服务器系统。
为以后的网络系统集成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的内容:
本次课程设计工作,主要完成以下几个内容:
(1)组建一个小型校园网络,保证校园网能够访问internet资源。
(2)校园内有教务、财务、后勤、学生科、寝室等5个独立部门,要求划分出5个vlan进行管理
(3)校园网内部采用二层网络拓扑结构设计,核心层和接入层(4)校园网内部要求架设DHCP服务器用于提供TCP/IP参数服务(5)校园内部要求架设email服务器提供电子邮件服务
3、设计步骤
(1)使用cisco R2621路由器作为外网接入设备,在R2621上进行
NAT网络地址转换配置和接口地址配置
(2)使用ciscoS3550-24三层网络交换机作为核心网络设备上联
路由器R2621,在S3550-24上划分出5个vlan,分别对应5 个
接口。
(3)接入层交换使用5台cisco S2950-24交换机,上联到核心交
换机S3550-24上。
(4)在核心交换机上连接DHCP服务器和Email服务器。
并配置这
两个服务器。
(5)拓扑图如下:
4、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统一使用学院提供的课程设计报告文档,按要求书写报告内容,完成课程时间、项目内容、项目目的、项目实现过程等内容,以及网络设备基本配置文档资料。
综合组网规划课程设计

综合组网规划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理解网络结构、协议和设备功能;2. 使学生了解综合组网规划的基本步骤和关键要素,如需求分析、网络设计、设备选型等;3. 帮助学生掌握网络拓扑结构、IP地址分配、网络设备配置等知识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网络环境分析、问题诊断和解决方案设计的能力;2. 提高学生综合组网规划的实际操作能力,包括网络设备配置、调试和优化;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够就网络规划方案进行讨论和修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和网络规划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持续探究的精神;2.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意识到网络规划对于企业和社会的重要性;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关注网络安全,遵守网络法律法规。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网络规划与实施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但缺乏实际网络规划经验。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综合组网规划的方法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确保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包括网络结构、OSI七层模型、TCP/IP协议、IP地址分配等,参考教材第二章;2. 网络设备与传输介质:介绍常用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和传输介质(如双绞线、光纤等),参考教材第三章;3. 综合组网规划步骤:详细讲解需求分析、网络设计、设备选型、网络拓扑结构设计等,参考教材第四章;4. 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涵盖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的配置方法和调试技巧,参考教材第五章;5. 网络安全与防护:介绍网络安全知识、防护策略及设备安全配置,参考教材第六章;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际网络规划与实施,包括设备配置、拓扑结构搭建、网络优化等,结合教材内容进行。
东南大学组网课程设计

东南大学组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理解网络层次结构、协议及网络设备的功能与作用。
2. 学会网络拓扑结构的规划设计,了解不同组网技术的优缺点,并能结合实际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3. 熟悉网络配置与调试方法,掌握网络故障排查与处理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实际组网操作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中小型网络的搭建与维护。
2. 提高学生的网络编程与网络应用开发能力,使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复杂网络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遵循网络法律法规。
3. 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敢于挑战困难,勇于探索未知领域。
本课程针对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学生,结合学科特点和教学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网络技术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为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包括网络层次结构、OSI七层模型、TCP/IP协议、IP 地址分配与路由选择等。
教学大纲:选用教材《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第1-4章内容,安排4课时。
2. 网络设备与拓扑结构:介绍常见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的功能与配置,以及不同网络拓扑结构的优缺点。
教学大纲:选用教材《计算机网络设备与组网技术》第1-3章内容,安排4课时。
3. 网络搭建与配置:讲解如何利用网络设备搭建实际网络,进行网络配置与调试,以及网络故障排查与处理。
教学大纲:选用教材《计算机网络实验教程》第1-4章内容,安排6课时。
4. 网络编程与应用:介绍网络编程基础,如Socket编程、HTTP协议等,以及网络应用开发实例。
教学大纲:选用教材《网络编程技术与应用》第1-5章内容,安排4课时。
局域网组网工程课程设计

局域网组网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局域网的基本概念,掌握其组网原理;2. 学会使用网络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并了解其配置方法;3. 熟悉网络协议,如TCP/IP、DHCP等,并掌握其在局域网中的应用;4. 了解常见的网络故障及其排除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设计、搭建和调试局域网的能力;2. 提高学生运用网络设备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3.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产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3. 培养学生遵守网络安全规范,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旨在使学生掌握局域网组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将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解决实际网络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良好的网络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局域网基础知识:包括局域网的概念、分类、拓扑结构等;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 局域网概述。
2. 网络设备与传输介质:介绍交换机、路由器、网线等设备及其配置方法;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 网络设备与传输介质。
3. 网络协议与应用:讲解TCP/IP、DHCP、DNS等网络协议在局域网中的应用;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 网络协议与应用。
4. 局域网组网技术:分析星型、环型、总线型等拓扑结构的组网方法;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 局域网组网技术。
5. 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介绍常见的网络故障现象、诊断及排除方法;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 网络故障分析与排除。
6. 实践操作:设计局域网组网实践项目,包括设备配置、网络搭建和调试等;参考教材章节:第六章 实践操作。
教学内容按照教学大纲进行安排和进度制定,保证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过以上六个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全面掌握局域网组网的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方法针对局域网组网工程课程特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用于讲解局域网的基本概念、原理、网络协议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域网课程设计实验报告地点:A实验楼五楼指导老师:王涛时间:2007-7-3课程名称:局域网班级学号:0506202--15 姓名:**三一.实验六:BOSON NETSIM模拟器使用二.实验二:CISCO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基础三.实验三:用CISCO交换机配置VLAN四.实验四:配置IP静态路由五.实验五:配置NAT六.实验六:配置RIP、IGRP、DSPF协议《CISCO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基础》实验报告实验地点:A实验楼指导老师:王涛2007年7月3日院系:计算机系班级:0506202 学号:15 成绩:课程名称:局域网实验项目名称: CISCO交换机/路由器配置基础指导老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1.了解CISCO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端口及IOS软件2.掌握CISCO交换机/路由器的配置途径3.掌握CISCO交换机/路由器的三种访问方式4.掌握CISCO交换机/路由器初始设置二、实验环境及设备CISCO交换机一台、PC机一台、操作系统要为Windows 98/NT/2000/xp,装有超级终端软件、console电缆一条、或Boson Netsim虚拟网络实验室软件三、实验步骤1.交换机/路由器配置途径方式1:Console口接终端或运行终端仿真软件的微机方式2:A VX口接MODEN,通过电话线与远方的终端或远行终端仿真软件的微机相连方式3:通过Ehternet上的TFTP服务器方式4:通过Ehternet上TELNET程序方式5:通过Ehternet上SNMP网管工作站但交换机/路由器的第一次设置必须通过方式1进行;这时终端的硬件设置为波特率:9600,数据位:8,停止位:1,无效验。
2.交换机/路由器的三种基本访问模式(1)用户模式:它是路由器启动时的缺省模式,提供有限的路由器访问权限,允许执行一些非破坏性的操作(2)特权模式:也叫使能模式,可对路由器进行更多的操作,使用的命令集比用户模式多,可对交换机/路由器进行更高级测试(3)配置模式:它是交换机/路由器的最高操作模式,可以设置交换机/路由器上的运行的硬件和软件的相关参数,配置各接口,路由协议和广域网协议,设置用户和访问密码等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实验,我初步了解了CISCO交换机/路由器的基本配置和其配置途径。
基本掌握了它的三种访问方式。
《配置IP静态路由》实验报告实验地点:A实验楼指导老师:王涛2007年7月5日院系:计算机系班级:0506202 学号:15 成绩:课程名称:局域网实验项目名称: 配置IP静态路由指导老师签名:一.实验目的1.对常用IP相关命令进行练习2.设置静态路由3.启用路由器路由功能4.查看路由表5.ping,trace命令使用二.实验环境及设备虚拟网络实验室三.\实验内容和主要步骤1.利用NETSIM绘制网络拓朴图,保存并装入BOSTON2.配置路由器基本参数1)选择EROUTE1并按下面参数进行配置EnableConf tHostname R1Line vty 0 4Int eth0Ip addr 192.168.0.1 255.255.255.0No shutExitInt eth1Ip addr 10.10.0.1 255.255.0.0No shutEndCopy run-config startup-config2)同理配置R2 ip3)选择HOST1并配置Type:winipcfg 然后在图形界面中输入IP MASK GATW AY 等3.配置静态路由选择R1EnableConf tIp route 10.10.0.0 255.255.0.0 192.168.0.2End选择R2EnableConf tIp route 192.168.0.0 255.255.255.0 10.10.0.2\EndCopy run-config startup-config4.默认路由配置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0.1取消方法No ip route 0.0.0.0 0.0.0.0 192.168.0.15.ping tracert 命令选择HOST1Ping 10.010.0.1观察返回结果Tracert 10.10.0.1查看路由的信息四.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此次实验,我大概熟悉了静态路由的设置,以及路由器路由功能的启用。
路由表的查看,还有一些基本命令的查看。
这些知识让我有了更大程度的进步,也让我渐渐的有一点头绪《配置NAT》实验报告实验地点:A实验楼指导老师:王涛2007年7月7日院系:计算机系班级:0506202 学号:15 成绩:课程名称:局域网实验项目名称: 配置NAT 指导老师签名:配置NAT一.实验目的1.了解什么是NAT2.配置NAT二.实验环境CISCO实验设备或NETSIM模拟软件三.实验步骤NA T设置可分为静态地址转换,动态地址转换,复用动态地址转换1.静态地址转换内部网络使用的IP地址段为192.168.100.1~192.168.101.254,局域网端口Ethernet 0的IP 地址为192.168.100.1,子网掩码为255.255.0.0。
网络分配的合法IP地址范围为202.99.160.128~202.99.160.011,连接ISP的端口Ethernet 1的IP地址为202.99.160.129,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52,可用于转换的IP地址为202.99.160.010。
要求网络内部的所有计算机均可访问Internet。
interface fastethernet0/0ip address 192.168.100.1 255.255.0.0 //定义本地端口IP地址duplex autospeed autoip nat inside //定义为本地端口!interface fastethernet0/1ip address 202.99.160.129 255.255.255.252duplex autospeed autoip nat outside!ip nat pool onlyone 202.99.160.010 202.99.160.010 netmask 255.255.255.252//定义合法IP地址池,名称为onlyone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100.0 0.0.0.255 //定义本地访问列表access-list 1 permit 192.168.101.0 0.0.0.255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1 pool onlyone overload //采用端口复用动态地址转换二.动态地址转换内部网络使用的IP地址段为172.16.100.1~172.16.102.254,局域网端口Ethernet 0的IP地址为172.16.100.1,子网掩码为255.255.0.0。
网络分配的合法IP地址范围为202.99.160.128~202.99.160.191,广域网接口Serial 0的IP地址为202.99.160.129,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可用于转换的IP地址范围为202.99.160.010~202.99.160.190。
要求网络部分的部分计算机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访问Internet,服务器无需提供Internet访问服务。
配置清单:interface fastethernet0/1ip address 10.100.100.1 255.255.255.0 //定义局域网端口IP地址duplex autospeed autoip nat inside //定义为局域端口!interface serial 0/0ip address 202.99.160.129 255.255.255.192 //定义广域网端口IP地址duplex autospeed autoip nat outside //定义为广域端口!ip nat pool public 202.99.160.190 202.99.160.190 netmask 255.255.255.192//定义合法IP地址池,名称为publicip nat pool super 202.99.160.010 202.010.160.189 netmask 255.255.255.192//定义合法IP地址池,名称为super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1 pool super //定义列表1采用动态地址转换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2 pool public overload?//定义列表2采用端口复用地址转换access-list1 permit 172.16.100.0 0.0.0.255//定义本地访问列表1access-list2 permit 172.16.101.0?0.0.0.255//定义本地访问列表2access-list2 permit 172.16.102.0 0.0.0.255四实验结果及体会通过本实验,我对NA T有了一点了解,而且对其配置也有了一定的轮廓,我相信通过以后的学习我会把他学好的,落到实处。
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
《配置RIP、IGRP、DSPF协议》实验报告实验地点:A实验楼指导老师:王涛2007年7月9日院系:计算机系班级:0506202 学号:15 成绩:课程名称:局域网实验项目名称: 配置RIP、IGRP、DSPF协议指导老师签名: 一、实验目的1.在路由器上启动RIP、IGRP协议2.申明相应网段进入RIP、IGRP路由进程3.查看路由表并理解相关字段含义查看4.RIP、IGRP协议配置信息二、实验环境及设备虚拟网络实验室三、实验步骤用PC机通过中断服务器访问R1、R2、R3,开始进行实验(1)路由器R1、R2、R3接口IP的配置]R1(config) #int eoR1(config-if) #ip addr 172.16.1.1 255.255.255.0R1(config-if) #no shutdownR1(configig) #int 30R1(config-if) #ip addr 172.16.12.1 255.255.255.0R1(config-if) #clock rate 500000R1(config-if) #no shutdownR1(config-if) #bandwidth 500R1(config) #int e1R1(config-if) #ip addr 172.16.01.1 255.255.255.0R1(config-if) #clock rate 500000R1(config-if) #no shutdown(2)配置RIP协议R1(config) #router ripR1(config-router) #network 172.16.0.0R2(config) #routre ripR2(config-router) #network 172.16.0.0R3(config) #routre ripR3(config-router) #network 172.16.0.0R3 #sh ip routeR3 #sh ip protocolR3 #foing 172.16.1.1R3 #trace 172.16.1.1路由器R2和R3接口配置与R1类似(3)配置IGRP协议R1(config) $router igrp 100R1(config-router) #network 172.16.0.0R2(config) #router igrp 100R2(config-router) #network 172.16.0.0R3(config) $router igrp 100R3(config-router) #network 172.16.0.0R3 #sh ip routeR3 #sh ip protocol(4) 配置OSPF协议R1(config) #router ospf 100R1(config-router) #network 172.16.12.1R1(config-router) #network 172.16.1.1 0.0.0.0 area 0R2(config) #router ospf 100R2(config-router) #network 172.16.12.2 0.0.0.0 area 0R2(config0router) #network 172.16.23.2 0.0.0.0 area 0R3(config) #router ospf 100R3(config-router) #network 172.16.23.3 0.0.0.0 area 0R3(config-router) #network 172.16.23.3 0.0.0.0 area 0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实验,我学会了在路由器上启动RIP、IGRP协议,声明相应网段进入RIP、IGRP路由进程,查看RIP、IGRP协议配置信息,查看路由表并理解相关字段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