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发展及结构特点共61页

合集下载

汉语史稿

汉语史稿

第1章绪论汉语史的对象和任务汉语史的对象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现代汉语是怎样形成的,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语法结构、词汇是怎样形成的,古代汉语经过了三千多年的渐变,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现代汉语。

汉语发展的历史上古中古近代现代先秦汉魏隋唐宋元明清现代语言各构成部分----语音的发展语法的发展语汇语义的发展汉语史的任务通过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汉语的特殊的内部发展规律。

特殊规律:具体语言的内部发展规律,由具体语言的构成特点制约。

汉语史的性质汉语史是一门科学,研究对象是汉语发展的历史,研究任务是发现规律,汉语史的性质是关于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的科学。

与汉语史密切联系的学科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包括共同语和方言普通语言学(一般规律)中国史研究汉语史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汉语发展的历史,发现汉语发展的内部规律。

了解现在,更彻底地了解现代汉语,为现代汉语规范寻找历史的根据。

把握发展方向,促进现代汉语有规律地健康发展汉语史的根据1.现代方言语言在不同地域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同一语言现象在不同地区表现出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代表某一语言现象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正可以从地域上的差别去探索有关现象的发展过程。

粤方言保留中古入声韵尾,赣方言合并,北方话入声消失,可以考察入声从有到无的发展过程。

2.亲属语言用历史比较法考察亲属语言的差异,可以证明古汉语在语音语法语汇各方面的情况。

3.历代的字书,古书的注解,记载古音、古义4.甲骨文、金文借助这些文物,方能接触三千多年前的汉语。

5.汉字的结构。

表意字,分析字形探求本义,从本义分析引申义。

形声字,造字之初,同声符的字读音相同相近,现在读音相去甚远,这是语音演变的结果,考察声旁和整字的读音差异,或者同声符的字的读音差异,考察语音演变。

假借字和本字,音同音近,现在读音相去甚远,语音演变的结果。

6.韵书、韵图汉语语音史的主要依据。

7.韵文,从诗文用韵看到古韵的痕迹,考察韵母系统。

8.姓氏、地名保存古音。

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汉字的演变过程及其特点

汉字的演变过程经历了数千年,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到行书,逐步发展成熟。

甲骨文和金文是汉字最早的形态,它们的字形结构简单,线条粗犷,没有完全定型。

大篆是小篆的前身,相对于甲骨文和金文,大篆的字形更加规整,线条更加均匀,字形结构也更加复杂。

小篆则是在大篆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规范,字形更加匀称、平衡。

隶书和楷书则更加规范、成熟,字形结构严谨,笔画平直有力。

行书则是在楷书的基础上更加潦草快捷,富有个性。

汉字演变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图画文字向符号文字转变;二是由象形文字向表意文字转变;三是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的演变过程;四是在形体上逐渐由不规则向规则转变;五是改画写为写意。

汉字的演变过程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字体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演变规律。

同时,汉字的演变也受到了社会、文化、政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步。

中国书法发展史

中国书法发展史

《中国书法发展史》一)为中国书法奠定基础的先秦书法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

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

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

大多数文字学家认为“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并在“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 17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 的甲骨文和金文。

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

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 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

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

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主要作品介绍:1)殷甲骨文殷商甲骨文(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

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

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

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

图为《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商代武丁时期的作品,风格豪放,字形大小错落,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

不愧为甲骨文书法中的杰作。

2)西周大盂鼎铭文大盂鼎是西周康王时期的著名青铜器,内壁有铭文,长达291 字,为西周青铜器中所少有。

其内容为:周王告诫盂(人名),殷代以酗酒而亡,周代则忌酒而兴,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

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1课件

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识字1课件

分析字形理解字义
通过偏旁部首的含义,引 导学生分析字形,理解字 义。
举例练习加深印象
列举含有相同偏旁部首的 生字,让学生进行练习和 记忆。
联想记忆法
创设情景联想记忆
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帮助学生将生字与具体事物或场景联 系起来,形成联想记忆。
编口诀或故事记忆
教授学生编写简单的口诀或故事,帮助学生记忆生字。
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同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客观评价能力。
06
课后练习与拓展
课后作业布置及要求
抄写生字
将本课学习的生字每个抄 写五遍,注意笔画顺序和 间架结构。
组词造句
挑选本课学习的五个生字 进行组词,并尝试用所组 的词语造句。
阅读课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
家长参与孩子学习建议
分享交流学习心得
01
分享识字方法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识字过程中的方法和技巧,如联想记忆、部首归类
等,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02
交流学习体验
引导学生交流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如遇到的困难、克服的方法
以及取得的成就等,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03
互相评价作品
让学生互相评价彼此的作业或作品,从他人的优点中汲取经验,发现自
利用图片或实物辅助记忆
展示与生字相关的图片或实物,帮助学生形成直观印象,加深记忆 。
04
课文解读与赏析
课文内容概述
课文主题
本课是一篇以“秋天”为主题的识字课文,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特点,引导 学生认识与之相关的字词。
课文内容
课文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组与秋天相关的词语,如“天气凉”、“树叶 黄”、“一片片叶子”等;第二部分是一首简短的儿歌,描述了秋天里大雁南 飞、树叶飘落等景象。

中国书法史脉络

中国书法史脉络

1.脉络(1)汉末已基本结束,魏晋尚余尾声(2)先秦至两汉是书体演变的轨迹和内在规律,汉末以后是一文人书法流派的发生流变和发展。

2.先秦书法(1)虽然书法的自觉化至东汉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与汉字的盟生同时产生。

(2)我们知道结绳记事,汉字始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3.距今3000---4000年的甲骨文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而有相当成熟的文字(1)目前学术及公认的是甲骨文和金文(2)是目前发现的最早而有相当成熟的文字4.甲骨文发现(1)甲骨文发现于一八九九年(清光绪二十五年)。

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骨,兽骨,人骨上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的文字,是经过巫史加工过的古汉字。

(2)北京国子监的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偶然的机会发现,当时被当地的农民作为“龙鼓”卖给了中药铺,甲骨文的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震惊(3)产生: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与社会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甲骨文也是一样,在文化科技上不发达的殷商时期,占卜是决定重大事件的必要手段,比如。

5.甲骨文已具备“六书”(1)甲骨文已具备“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假借、转注、形声)的汉字构造法则。

甲骨文已包含着书法艺术的诸多因素,从其点画、结字、行气、章法来看,浑然一体又富于变化,体现了商代人的艺术技巧和艺术素养。

(2)象形文字在甲骨文中占重要的位置,甲骨文之前文字的发展肯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来文字慢慢成熟会意、指事、假借等造字方式相继诞生为人们的使用提供了方便(3)还有一点就是当时的文字只是掌握在上层社会和巫史手中,甲骨文纪录的文字虽然及占卜为主,但在近年出土的文字中无论在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有记载(4)经过不断的发掘,墨前甲骨文累计已有15万片,其上的单字约有5000个,成为我们研究上周历史和古代文字的重要资料6.用笔,结字,章法。

严格地讲,只有到了甲骨文,才称得上是书法。

因为甲骨文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三个基本要素:用笔,结字,章法。

而此前的图画符号并不全有这三种要素7.金文简介(1)金文也称“青铜器铭文”、“钟鼎文”。

汉字的形体构造

汉字的形体构造

2、加体指事(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指事性符号)
以木为基础构成的指事字有这样几个:
• “本”是在木的基础上加一圆点,表示树根所在之处,故
“本”的早期意义应是“树根”。 “末”的本义是指“树梢”。
• “末”是在木的基础上加一短横,表示树梢所在之处,故 • “朱”是在木的基础上加两短横,这两短横标明树干所在
不带表音
象形
性质:
造字之法
四 体
戴 震 段玉裁 桂 馥 王 筠
成分的
孤立地分析每 一个汉字而得 出的四种结构 类型。
指事
会意
六 书
表意字
带表音 成分的 形声字
形声 转注 假借
从历史的角度
用字之法
二 用
揭示出汉字孳
衍发展的两种 方式。
(一) 象 形
• 许慎:“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日月是也。”
“六书”汉代三家说
• 班固《汉书· 艺文志》:象形、象事、象意、 象声、转注、假借 • 郑众《周礼》注:象形、会意、转注、处事、 假借、谐声 • 许慎《说文解字· 叙》:指事、象形、形声、 会意、转注、假借 • 今天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班固的次序:象 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六书-许慎定义
?江河逮叔江河逮叔效效更更英英组合方式左形例晴字右声左声右形上形下声上上声声下下形形城呼跨睬昭飘鸠战郊雅切空箕罟草室雾背背斧斧裘裘鸳鸳恭恭驾驾内形外声内声外形形占一角声占一角闻赢粥随哀莽围阁匪衙衷戚疆栽颖腾赖题超徒房病旗寐1形声字产生的途径?加注音符把原字形的一部分改换成音符囿羞加注意符第一为明确假借义而加意符狮师字本为师众义而造汉代假借它表示一种猛兽后来加注犬旁分化出从犬师声的狮字来表示这个假借义
“韋”(韦)是从舛chuá n、囗wé i,囗 是城池,舛是两脚相背,在城池的周围 有脚在行走,表示围住了一座城池,这 个意义后来写作“围”。 “莫”,从日在茻中,太阳落在众草之 中,会意为“日暮”之义,这个意义后 来写作“暮”。

集字成诗中华字经65页内容

集字成诗中华字经65页内容

集字成诗中华字经65页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集字成诗中华字经65页内容》是一本集字、成语、古诗为一体的工具书,其中包含了丰富的诗词典故和汉字知识。

这本书的内容涵盖了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学习和了解中国汉字、成语、古诗文的一本宝贵资料。

第一页的内容是关于汉字“一”字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建的诗句,意境深远,表达了心境柔软如冰,玉壶中的冰心如同琵琶般隐约可见。

第二页的内容是关于成语“龙飞凤舞”的解释:“形容墨髯白额英气勃勃的神骏神鹤。

也比喻神气飞扬,气概豪放。

”第三页是一首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钟鼓逼秋声,草木摇落愁风节。

”这是一首表现秋天悲凉气氛的诗句,通过钟鼓声和落叶声来描绘秋日的凄凉之感。

第四页是关于成语“侃侃而谈”的解释:“形容说话坦率直爽,不拐弯抹角。

”这是一种表现出来的说话风格,直言不讳,坦率无隐。

第五页中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这是一首描写醉中驾船的诗句,表现出醉后浑浑噩噩的状态。

《集字成诗中华字经65页内容》所收录的诗句和成语都是经典之作,每一句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的情感表达。

通过这些古诗文的学习,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懂得汉字的深刻含义和成语的精彩表达。

这本书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提升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启发读者对文学艺术的理解和欣赏。

在当今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已经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集字成诗中华字经65页内容》这样的著作,正是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通过这样的工具书,感受到汉字的魅力和诗词的韵味,传承并发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文字数量:462】第二篇示例:《集字成诗中华字经65页内容》是一本集字书籍,共计65页,涵盖了丰富的中华字经文化内容。

这本书籍不仅仅是一本教育读物,更是一部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

语文基础知识--汉字的演变

语文基础知识--汉字的演变

语文基础知识--汉字的演变
汉字的演变过程
汉字由零散的、个别的字符逐渐积累,达到一定的数量后再通过人为规范,就成为了一种文字体系。

据考证原始汉字在新石器时代中期产生,到它发展成初步的文字体系大约经过了近2600年之久。

中国的文字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经过六千年的历史过程中,中国汉字的演变过程可以简单的归纳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声、形、象、数、理,而演变的过程为:
阶段一:甲骨文;
阶段二:金文;
阶段三:小篆;
阶段四:隶书;
阶段五:楷书;
阶段六:行书;
阶段其:草书;
汉字的演变规律
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语言,包含数千年的文化内涵,反映我国的民族精神。

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汉字逐渐演变成了交际符号,但是汉字的演变规律和文化内涵是无法忽视的。

汉字的演变规律具有很强的文化内涵,其中包含我国几千年的文化,汉字从创始到现在,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经过多次的演变,在不断的演变中汉字字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人很难通过变化后的汉字理解其古代的含义及想要表达的信息。

一些汉字的部首在演化过程中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使现代人无法通过对字形的观察,领会其原始意义,从而影响其组成汉字的意义。

有些汉字的部首相同但是含义却存在很大的差别,如果从汉字形体的原始形态来对其进行对比、研究,会发现相同部首的字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历史都是如此的,每个时代的发展和生成都会随着文字而改变,而对于中国来讲更加如此,因为作为历史的统治者,文字的地位是及其重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
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汉字发展及结构特点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