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广东省科技进步奖公示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 项目名称胶质瘤的microRNA通路机制研究及靶向干预 拟申报奖项及 等级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主要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彭英(教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为本项目的总负责人) 容小明(主治医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本项目关于靶向给药系统研发的构想和规划,论文撰写和修改) 邱树卫(职称:主治医师,工作单位:,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关于胶质瘤miRNA信号通路的相关机制研究) 岳培建(职称:主治医师,工作单位: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关于胶质瘤斑马鱼模型建立、胶质瘤靶向药物研发的实验研究) 梁兵(职称:副主任医师,工作单位: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主要负责(FA-PEG-PEI)复合物治疗胶质瘤的离体和在体实验验证) 何蕾(职称:副主任医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胶质瘤基因治疗相关实验) 黄达泉(职称:医师,工作单位:江门市中心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胶质瘤基因治疗以及miRNA相关信号通路的实验) 龚汉贤(职称:主治医师,工作单位: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胶质瘤基因治疗相关实验) 沈庆煜(职称:教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胶质瘤基因治疗以及miRNA相关信号通路的实验) 李梅(职称:副教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关于miRNA340和胶质瘤发病相关实验研究参与大分子前药LF-HA-DOX的功能验证) 黎祥喷(职称:副主任医师,工作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主要贡献:参与胶质瘤模型建立) 项目简介 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脑原发肿瘤,临床预后极差,平均生存期仅为15-18月,五年生存率小于10%。目前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是对胶质瘤的发生发展的生物学机制仍不清楚,其诊断和预后缺乏特异性的生物标记物;此外,由于该肿瘤的高侵袭性,手术往往难以将肿瘤细胞完全切除,近年来学者们致力于在化疗和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寻求突破,但血脑屏障的存在限制了抗肿瘤药物进入脑实质,是导致胶质瘤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因此深入研究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寻找有效透过血脑屏障并靶向胶质瘤细胞的载体和药物,对于胶质瘤的诊治具有深远意义。 自2005年以来,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彭英教授团队在多项国家级基金项目的支持下,开展针对胶质瘤microRNA相关通路的发病机制研究以及靶向药物的临床前研发。取得如下成绩:1、建立了斑马鱼异源胶质瘤模型,利用斑马鱼透明的特点,

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省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239-403 项目名称:基于大数据的特殊钢棒材品质一致性工艺技术控制 一、提名单位:河北省金属学会 二、项目简介: 主要技术内容:针对我国钢铁行业高端产品的质量稳定性、均质性差、高端齿轮钢淬透带宽控制水平难以稳定在4 HRC以内,高端轴承钢[O]含量控制稳定性差,符合率低等难题,通过构建多功能质量大数据平台,建立齿轮钢不同系列产品端淬预测公式,确定并优化轴承钢关键的控制参数及控制范围,建立关键工序SPC统计过程控制系统、齿轮钢端淬预控现场操作指导模型,制定钢关键控制点智能统筹操作规范,取得如下创新成果: 1、构建了独具特色的多功能质量大数据平台。1)创新地应用互联网+、数字化技术和数据源共享、异构机制实现了从原材料检验到客户使用的全流程的实时数据库、电子表格记录等不同类型数据资源的整合、共享、贯通;2)开发了满足技术管理人员个性化需求的数据查询系统,可实现各工序各参数任意组合查询。3)建立了涵盖质量记录、统计分析、因果分析的多功能报表体系。探寻出一条在基础自动化较低水平上实现工业大数据集成和应用途径。 2、研发了高端齿轮钢窄淬透带控制技术。1)通过数据试验分析确定使用硬度分布函数作为末端淬透性公式预测基础,通过回归分析进行修正形成不同系列齿轮钢端淬预测公式,相对于传统的非线性和SAE J406

方法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更高的准确性。2)依据预测公式在生产岗位建立端淬预控模型,从传统的对每个成分目标值的控制方法转变为以端淬目标值为依据对各个成分进行综合控制的方法指导生产操作,达到了高端齿轮钢末端淬透性带宽≤4HRC的目标。 3、研发了高端轴承钢氧含量稳态控制技术。1)以批量数据处理为基础,研究确定了高端轴承钢氧含量控制的关键参数及最优控制范围。2)自主开发建立了转炉一次倒炉终点模型、精炼模型、VD温度控制模型等控制模型对现场实时指导智能统筹。实现了高端轴承钢氧含量的精准控制及稳态控制,高端轴承钢中[O]控制范围达到0.0004%≤[O]≤0.0006%。 4、开发了“一种钢包底吹氮增氮的方法”。通过对钢包底吹氮过程中氩气和氮气混合气体中氮分压的控制,可精确实现对含氮钢种进行增氮,节约高成本氮化合金的使用,避免了分段底吹氮气增氮控制精度偏低的弊端,具有低成本、高命中率、操作简单的特点。 经济技术指标: 1、高端齿轮钢末端淬透性带宽从6-7HRC达到≤4HRC的水平。 2、高端轴承钢中[O]从平均0.0007%、分布区间0.0004%-0.0008%达到平均0.00055%、分布区间0.0004%-0.0006%。 推广应用及效益情况:2015-2017年,三年实现销售高端齿轮钢、轴承钢64.295万吨,吨钢平均增加毛利近200元,累计创造效益1.27亿元。齿轮钢成功应用于宝马奔驰、丰田汽车、德国大众、比利时邦奇、陕西法士特、双环齿轮等高端用户。高端轴承钢批量地向世界著名的SKF 公司、铁姆肯公司、NSK公司等轴承公司供货,出口创汇1.6亿美元。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科技进步奖) 项目名称对抗性蚊虫高效低碳环保蚊香的基础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单位1: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 单位2:华南农业大学 以下按照人员职称、工作单位、对项目的主要贡献排序 主要完成人 (职称、工作单位、主 要贡献)1.骆建华(无、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专利发明人) 2.吴鹰花(中级工程师、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专利发明人、论文作者、项目完成人) 3.余锡辉(高级工程师、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专利发明人、论文作者、项目完成人、标准起草人) 4、江定心(副教授、华南农业大学、论文作者、项目完成人) 5、廖国栋(中级工程师、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专利发明人、论文作者) 6、林炜(中级工程师、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标准起草人) 7、刘文龙(助理工程师、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专利发明人) 8、唐丽萍(中级工程师、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专利发明人、论文作者) 9、张龙来(中级工程师、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专利发明人、论文作者) 10、梁泽权(助理工程师、中山榄菊日化实业有限公司、专利发明人、论文作者) 项目简介(一)主要技术内容 项目针对我国卫生害虫的特点,首次提出对我国不同环境下的蚊虫进行不同药剂的抗药性机理研究,为我国病媒昆虫的绿色防控治理提供理论指导;首次提出开发双、多靶点杀虫、驱蚊药剂和增效剂,达到准确地监测病媒传播昆虫的抗性,防止或延缓抗性的产生和发展,延长杀虫剂的有效寿命,为我国抗性蚊虫的治理打下基础和提供用药保障,其创新性非常明显。 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技术研究: (1)挥发性拟除虫菊酯和天然植物精油对抗性蚊虫机理的研究 通过对中国南部和中部地区的蚊虫进行实验研究,发现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蚊虫未产生导致基因突变、可遗传的靶标抗性,意味着目前仍然可以通过拟除虫菊酯来控制蚊虫,但拟除虫菊酯的用量必须上升一个梯度才能有效控制蚊虫侵扰人类。 (2)首创了蚊香中活性成分浓度相同的前提下,通过改变活性成分的释放方式来提高生物效果的关键技术 在蚊香燃点后的1-2小时内,使有效成分间歇性释放,在短时间内达到作用水平,从而防治产生代谢抗性蚊虫的目的。 (3)攻克了蚊香增效剂制备关键技术 在蚊香中应用氧化胡椒基丁醚,在保证产品安全性的同时,在不增加用药量的情况下,使蚊香中有效成分的生物效果提升30%,达到药物活性最大化和控制成本的目的。 (4)世界首创超低容量梯度式喷雾 在高精密扇形喷雾的基础上,自主研发引流节流系统,实现单喷头梯度式喷雾,使药物在蚊香上形成合理的梯度分布,且达到生产过程的稳定状态,使间歇式药物控制技术得以产业化,解决了间歇式药物分布和超低容量喷雾的双难题,使蚊香中不可再生能源—煤油的使用量下降40%,年减少煤油用量约630吨。(5)蚊香全自动化生产线及绿色能源的应用 实现蚊香从喷药到装箱的全自动化生产,生产线人数从24人减少到18人,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受理项目清单

附件2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技术发明奖受理项目清单序号项目名称完成人名单提名单位提名等级农林养殖专业评审组F011 1优质肉鸡效率育 种关键技术开发 与应用 罗成龙(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瞿浩(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舒鼎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王艳(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马杰(广东智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陈鹏(广东智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王劼(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李莹(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刘天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徐斌(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计坚(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严霞(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黄爱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邹娴(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科学研究所) 蔡曼珊(广东智威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农业科 学院 一等奖 2优质家禽羽毛成 熟性分子标记辅 助选择技术的应 用 李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于辉(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李培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谭淑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张正芬(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 胡拥军(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 邝智祥(广东爱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景栋林(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方桂军(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姜慧绘(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赵海全(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黄得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杨映(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沈峰(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 佛山市科学技 术局 一等奖

3淡水池塘环境生 态工程调控与尾 水减排关键技术 及应用 谢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刘兴国(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研究所) 程香菊(华南理工大学) 李志斐(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刘汉生(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王广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郁二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余德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张凯(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龚望宝(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潘厚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符云(广东省渔业技术推广总站) 蒋天宝(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夏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桑朝炯(广州先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市科学技 术局 一等奖 4轻量化水果采摘 视觉机器人关键 技术 邹湘军(华南农业大学) 王红军(华南农业大学) 熊俊涛(华南农业大学) 唐昀超(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李兰云(广东若铂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陈燕(华南农业大学) 林桂潮(华南农业大学) 彭红星(华南农业大学) 陈明猷(华南农业大学) 黄矿裕(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教育厅 (省委教育工作 委员会) 二等奖 5新型环保络合工 艺全水溶肥料的 关键技术研究与 应用 曹向东(深圳溉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黄飞宇(深圳溉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曹连川(深圳溉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科技创 新委员会 二等奖 6胡椒鲜果高效脱 皮工艺及配套装 备 张园(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李明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韦丽娇(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邓怡国(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李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李玉林(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葛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罗文扬(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陈雄庭(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 张晓红(湛江市麻章区仓龙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湛江市科学技 术局 二等奖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

附件3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自然科学奖) 项目名称植被变化与水资源关系的调控机理研究 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周国逸(教授、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工作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要贡献:项目负责人,策划、设计、领导了该项目的开展与实施。发现植被变化与产水量关系受气候与流域下垫面特征制约的理论模式,界定了植被与水资源关系受气候与流域特征参数控制的临界值。10篇代表性论文1、2、3的第一和通讯作者,代表性论文5、9、10的通讯作者。贡献于提名书中所有重要科学发现。)2.周平(研究员、完成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工作单位:广州地理研究所、主要贡献:参与了该项目的实施。在产水量关系受气候与流域下垫面特征制约的全球模式研究中,求解了产水量系数分别对下垫面特征和气候因子的敏感性,以及产水量系数发生拐点变化的解析公式。研究了不同植被覆盖情况下的径流输出和土壤侵蚀。10篇代表性论文1的第4作者,代表性论文7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贡献于提名书中所有重要科学发现。) 3.郝璐(研究员、完成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工作单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主要贡献:参加了该项目的实施。提出城市化显著减少植被覆盖、降低下垫面水分入渗和蒸散发,进而显著增加河川径流量。10篇代表性论文4的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6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贡献于提名书中重要科学发现3、4。) 4.陈修治(副教授、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工作单位:中山大学、主要贡献:参与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构建了全球植被变化和气候变化对产水量作用的空间格局,揭示了我国水资源呈现“上游干旱、下游洪涝”两极化空间格局及内在机理,界定了我国主要流域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关系的时间拐点。10篇代表性论文5、9的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8的通讯作者,代表性论文1的主要作者。贡献于提名书中所有重要科学发现。) 5.苏泳娴(副研究员、完成单位:广州地理研究所、工作单位:广州地理研究所、主要贡献:参与了该项目的实施。阐述了中国东部土壤水长时期干旱化趋势的机理,构建了兼顾植被覆盖、水资源保护和城市扩展的生态安全格局。10篇代表性论文5、8的(共同)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1的合作作者。贡献于提名书中所有重要科学发现。) 6.刘效东(讲师、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工作单位:华南农业大学、主要贡献:参加了该项目的开展与实施。10篇代表性论文9的共同第一作者,代表性论文1、2的合作作者,贡献于推荐提名书中的所有重要科学发现。) 7、刘菊秀(研究员、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要贡献:参加了该项目的开展与实施。代表性论文2、10的合作作者,贡献于推荐提名书中重要科学发现3、4。) 8、张倩媚(高级工程师、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主要贡献:参加了该项目的开展与实施。代表性论文2的合作作者,贡献于推荐提名书中重要科学发现3、4。)

2019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2019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安全用电关键技术研究 二、提名意见 该项目针对用电安全,在电源隔离、高精度在线检测、智能互联,安全监控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安全电源的空白,发表了高水平论文,获得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相关成果在企业得到了科技转化,开发了系列电能过滤器新型产品,对传统电源进行了升级,实现年新增经济效益5000万元,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荐申报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1、安全用电关键技术 项目在用电安全方面,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1)研究电源隔离技术,切断电网与用户的电气回路,阻断二次侧与大地相连。 (2)线路对地阻抗检测方法研究,低于国标规定值时报警,高于规定值时断路。 (3)数据高精度采集和智能互联技术,实现电源网络安全监控。 2、授权专利情况 本研究已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1项。发明专利《一种智能保护电路》(专利号为ZL 2015 1 0311685.6);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物联网智能家居控制器》(专利号为ZL 2017 2 1829064.8),《检测用电设备温度的电路》(ZL2018 2 1532269.4 ),《安全用电装置》(ZL 2018 2 1536537.X),《电能过滤器(XK-PF-220-10-H)》(ZL 2018 3 0624576.4),《电能过滤器(室外机)》(ZL 2018 3 0663298.3;软件著作权《安全用电节能智能系统》(证书编号0636588号)。 3、应用推广及经济效益情况 本研究主要应用单位有湖南小快智造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健颖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组与小快智造从2015年开始合作研发,2016年开始产业化, 2017年投产(邵经开审批(产)发(2017)14号),目前已研制了2KW、3KW、6KM、10KW系列电能过滤器,公司已在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杭州、海口、邵阳、等地建立了旗舰店,产品供不应求,市场不断扩张。2016年、2017年、2018年新增销售额分别为273.5万、817.92万、1010.59万,新增利润分别为74.17万、218.68万、314.70万。项目技术2014年

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

科学技术进步奖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微生态制剂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者的辅助治疗意义 二、提名单位: 保定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 三、申报奖种及级别:2018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四、项目简介: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是一种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常见的肠道急症,早产儿发病率较高,且有较高的病死率。寻找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是NEC治疗面临的首要问题。基于肠道内存在大量微生物为人体提供营养、调控上皮发育,是指导先天性免疫不可缺少的“器官”。肠道微生态菌群失衡和许多疾病密切相关,益生菌制剂已经应用到多种疾病的辅助治疗中。我们团队就肠道微生态与NEC感染展开研究,系统阐述益生菌制剂在NEC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本研究中,我们一方面选取NEC患者临床病例研究肠道微生态调节剂与NEC治疗及预后的相关性;另一方面通过动物研究细菌感染与肠道微生态的联系。在研究中我们通过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影响NEC预后的危险因素,发现败血症、腹膜炎等细菌感染是影响NEC预后的危险因素,益生菌喂养是影响NEC 预后的保护因素,进一步我们对比了临床NEC患儿微生态调节剂应用前后肠道菌群改变情况,也证实应用微生态调节剂后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组成,从理论上验证了益生菌喂养可以改善NEC预后。基于NEC的发生与细菌感染有关,且大多数是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我们通过动物模型研究发现,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克雷伯菌)经口灌胃小鼠,可以引起肠道菌群组成发生明显改变,且肺炎克雷伯菌可以进一步从肠道易位到肝脏引起肝脓肿感染。因此,我们团队从临床病例NEC预后风险因素分析、动物感染模型构建,以及临床微生态制剂应用研究三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微生态制剂在NEC患儿临床辅助治疗中的重要意义,为临床用药提供了重要参考。相关研究结果在国内核心杂志及SCI期刊发表论文三篇。 五、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推广应用及经济社会效益情况: 1. 第一完成单位:保定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是保定市首批医学重点专科,河北省重点发展专科。为保定市及保定地区规模最大的新生儿救治中心。针对临床新生儿NEC患者,尤其是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同时肠道菌

2018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申报条件、时间、流程

2018 提名者资格 以下单位或个人可提名省科学技术奖的候选项目(人选/组织): 1、省人民政府各有关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 2、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或其授权的科技主管部门; 3、省内两院院士、我省获国家科技奖项目的前三完成人之一、省突出贡献奖获得者、省科学技术奖特等奖或一等奖的第一完成人; 4、有较强行业影响力和较高社会知名度,有开展科技奖励工作经验的学会、行业协会(联合会)以及其他组织机构。 提名者要求 提名者应遵守提名规则和程序,规范提供有关材料,对提名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有效性负责,并在提名、答辩、异议处理等工作中承担相应责任。 提名者应当充分了解被提名对象的真实情况,严格依据评审标准(详见附件1)提名,提出被提名对象的奖种、等级。突出贡献奖、科技合作奖不分等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试行按等级标准提名、评审。自愿申请撤销拟授奖的项目,须隔一年才能再次被提名。 1、单位提名:应在本学科、本行业、本地区、本部门范围内进行提名,提名奖种和数量不限。 2、专家提名:专家提名时,须先向省奖励办提出申请(附件2),并提供提名人获奖证书等身份证明。省奖励办收到申请后,经审核符合提名要求的,由省奖励办发送提名账号和密码。符合提名者资格且工作单位不相同的三位专家可

联合提名 家中与提名项目(人选/组织)任一完成人同一单位的专家不应超过1人。提名专家应在本人从事学科领域范围内进行提名。第一提名专家为责任专家,对提名资料、答辩、异议处理等负主要责任。提名专家不可被提名为本年度我省科学技术奖(含突出贡献奖、科技合作奖)完成人/候选人。 3、学会、行业协会(联合会)以及其他组织机构提名时,须先向省奖励办提出申请(附件3),并提供社会团体法人证书、近三年设立科技奖情况、行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相关证明材料。经省奖励办审核符合提名要求后发送提名账号和密码。 项目定标定额 定标是指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试行按等级提名,提名者应合理选择一个提名等级,评审落选项目不再降级参评。突出贡献奖、科技合作奖不分等级。定额是指2018年度省科学技术奖突出贡献奖授奖人数不超过2名;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授奖数量不超过5项,一等奖授奖数量不超过30项,二等奖授奖数量不超过80项,三等奖授奖数量不超过100项;科技合作奖授奖数量不超过5项。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的项目奖励人数依次不超过20人、15人、10人、5人,单位数依次不超过15个、10个、8个、5个,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不奖励完成单位。 提名项目(人选/组织)条件 提名项目(人选/组织)应满足以下条件: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

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公示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格式) 项目名称本质安全型低温型催化氧化VOCs成套处理技术及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单位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单位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尹树孟(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主要贡献:对创新点1-4均作出创造性贡献;创新点1中负责工艺包的详细设计开发,ATEX取证工作;核心专利2项,验收报告1项,附件3,5,16;创新点2中负责多种反应器的设计;核心专利2项,附件8,9;创新点3中负责工艺技术的小试\中试研究;参与催化剂研发及优化工作;核心专利2项,《用于VOCs治理末端的低温催化氧化工艺》,附件2,10,11创新点4中负责了不同耦合工艺的开发;核心专利3项,《安全型低温催化技术在航煤装车挥发气治理中的应用》,附件4,6,7,14) 2.单晓雯(职称: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主要贡献:对创新点3、4作出创造性贡献;在创新点3中参与中试试验研究,提出中试实验平台及流程的改进意见;参与催化剂研发及优化工作;支撑材料:核心专利1项,附件10;论文<纳米银催化剂在安全型低温催化氧化工业装置中的应用>,附件13;在创新点4中负责了冷凝吸附-安全低温催化氧化等耦合工艺包研发工作,并成功在茂名石化港口分部投入工业试验应用。支撑材料:核心专利3项,附件1,4,6;验收报告1项,附件16.) 3.古才荣(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完成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主要贡献:对创新点4作出创造性贡献;在创新点4中负责了多套低温催化氧化工艺的推广应用及工艺改进;支撑材料:验收报告,附件16; 4.于辉(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主要贡献: 对创新点1、2、4均作出重要贡献;在创新点1中,负责工艺包PID图纸、设备图纸设计;负责工艺包HAZOP、SIL等安全评价工作;支撑材料:核心专利2个,附件3,5;在创新点2中,负责核心设备的设计工作;支撑材料:核心专利2个,附件8,9; 5. 钟东文(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完成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主要贡献:对创新点1作出创造性贡献;在创新点1中参与了低温催化氧化工艺包中催化床层级配方式的设计,并负责了工业装置现场的安全施工;支撑材料:验收报告,附件16; 6. 程龙军(职称:工程师;工作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完成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主要贡献: 对创新点3,4作出重大贡献;在创新点3中负责了项目中试试验装置的设计及试验工作,为工业项目的详细设计研发提供了设计依据。支撑材料:验收报告,附件16;论文<低温催化氧化中试装置对典型VOCs的治理效果分析>,附件12在创新点4中负责了青岛海湾集团低温催化氧化项目的工艺包开发应用。支撑材料:核心专利1项,附件 7. 7. 费志雄(职称:高级工程师;工作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完成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主要贡献:对创新点1作出创造性贡献;在创新点1中负责了开车及操作指南文件开发工作;支撑材料:验收报告,

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 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中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提名意见:准确、可靠、及时的雷达对抗情报是现代战争胜负的关键,先进的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技术是获取高质量情报的基础。现有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技术在可靠性、稳定性、实时性等方面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已成为制约装备性能发挥的关键瓶颈。为此,该项目围绕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在复杂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内特征挖掘、特征参数评估、信号分选识别方法和运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研制的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识别系统,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获取稳定、可靠的雷达对抗情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项目的理论研究难度大、创新性强,成果关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相关领域培养博士、硕士8名。该项目相关成果已在雷达对抗侦察装备上进行了应用,有效提升了装备的信息处理能力,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针对现有雷达对抗侦察系统分选识别准确率较低的突出问题,从脉内特征参数挖掘、多指标特征参数评估和基于脉间相参特征的雷达辐射源

信号分选等三个方面展开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系统,有效提升了现有雷达对抗侦察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输出的雷达对抗情报信息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明显提高。 四、客观评价 该成果针对当前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重点研究了“基于多域的脉内有意调制特征挖掘、脉间相参特征挖掘以及特征参数评估”等关键技术,研制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系统,研究难度较大、创新性强;在“利用多域脉内有意调制特征参数提高雷达辐射源信号的分选识别准确率、利用脉间调制特征识别雷达辐射源的工作属性”等问题上有重大创新,在“利用相参特征解决分选识别中的分批合批等问题、利用多指标体系评估脉内调制特征参数”方面属于国内首创。研究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破解了当前“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识别准确率不高、难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脉内特征参数”等技术难题,在提高雷达对抗侦察系统使用效能,尤其是在提高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应用情况 2011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该项目成果的主要技术在装备上进行了多次实际应用,有效解决了当前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高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准确率,取得了显著效果。 六、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1.基于多指标的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参数评估方法,发明专利,ZL201010543670.X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类推荐书》填写要求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类推荐书》填写要 求 科技进步类项目又细分技术开发项目、社会公益项目、重大工程项目三类: ●技术开发类项目,是指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中,完成具有重大市场实用价值的产品、技术、工艺、材料、设计和生物品种并推广应用的成果。 ●社会公益类项目,是指在标准、计量、科技信息、科技档案、科学技术普及等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环境保护、医疗卫生、自然资源调查和合理利用、自然灾害监测预报和防治等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中取得的重大成果并应用推广的成果。 ●重大工程类项目,是指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大综合性基本建设工程、科学技术工程和国防工程等成果。重大工程类项目的科学技术奖仅授予组织。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类推荐书》制作要求: 书面推荐书包括主件和附件。主件从政务平台中直接生成并打印,内容应与电子版推荐书相关内容完全一致。正文文字使用宋体、不小于小四号,行距不小于18 磅。 推荐书主件和附件装订成册(单双面不限),纸张规格A4,竖向左侧用线装订,不要另加封面。附件页码总数不超过75页。 《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类推荐书》填写要求: 一、项目基本情况 1.《专业评审组及代码》按项目主要创新点所属学科领域在政务平台中选择B类专业评审组。 2.《项目名称》(中文)限30字。应围绕主要技术创新的技术内容,简明、准确地反映出主要技术创新内容和特征,项目名称中一般不使用xx 研究的表述,不得出现企业名称和具体商品品牌等字样,不用英文缩写。 3.《项目名称》(英文)系指项目中文名称的英译文,选填。 4.《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该栏目由政务平台根据“主要完成人情况表”、“主要完成单位情况表”自动生成。 5.《推荐单位》指组织推荐项目的地级以上市科技管理部门、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可编辑修改word版)

国家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功率型高频宽温低功耗软磁铁氧体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 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浙江省 提名意见:功率型软磁铁氧体材料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基础材料, 我国过去与国外差距巨大。该项目开展了长期产学研合作研究,发明了锰锌和镍 锌铁氧体多离子联合替代新技术,研发了高频宽温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新配方,突破了锰锌和镍锌块体铁氧体烧结等生产关键技术和薄片铁氧体流延生产关键 技术,建立了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成套生产工艺。系统创新和集成核 心生产装备,分别建立了我国首条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生产线, 实现了规模化稳定生产。 该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锰锌铁氧体工作频率由200kHz 以下提高到 5MHz,镍锌铁氧体工作频率达10MHz,功耗显著降低,温度特性明显改善。已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9 项,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 项,发表论文50 多篇, 出版著作1 部。项目参加企业发展为我国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最好的龙头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和重大科学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项目改变了我国功率铁氧体的落后面貌,推动我国功率型软磁铁氧体产业 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经审查确认推荐材料真实有效。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 术进步奖二等奖。 项目简介 功率铁氧体广泛应用于能源、信息、交通、国防等重要领域,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关键基础材料。电力、电子设备的小型、高效和节能化,对功率铁氧体工 作频率和功率损耗的要求日益提高。我国功率铁氧体技术水平过去与国外差距巨大, 受到专利和技术封锁,长期存在工作频率低、功率损耗高、温度特性差等严重问题。该项目针对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进行了长期产学研合作研究,解决了高频条件下保持低功耗的难题,突破了高频宽温低功耗功率铁氧体核心生产技术,实现了规模化生 产和广泛应用,推动我国功率铁氧体跨入世界先进行列。主要创新如下:(1)发明 高频宽温铁氧体多离子联合替代新技术,揭示了离子替代对铁氧体磁性能、频率 特性和温度特性的作用规律及机理,研发了高频宽温锰锌和镍锌功率铁氧体新配方。(2)突破块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功率铁氧体生产关键技术,建立了高频宽温低功耗块体和薄片铁氧体成套生产工艺。(3)创新和集成核心生产装备,实现了块 体和薄片高频宽温低功耗铁氧体规模化稳定生产。该项目创新性突出,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锰锌铁氧体工作频率由200kHz 以下提高到5MHz。镍锌铁氧体工作频 率达10MHz。同时,材料温度特性显著改善。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9 项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10 项,发表论文50 多篇,出版著作1 部。成果在项目参加企业全面应用,促进企业发展为我国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最好的龙头企业,被认定为 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获浙江省标准创新重大贡献奖。产品不仅应用于新能源 汽车、高铁、手机等重要民用领

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

xx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 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充分调动我省广大土木建筑行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土木建筑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表彰和鼓励为科技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与个人,设立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 第二条为保证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质量,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和《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结合土木建筑领域科学技术的特点,制定本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第三条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原则是:鼓励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促进行业发展,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第四条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是由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和省内土木建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设计、施工、科研单位共同设立,经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审核批准,由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负责具体承办,面向全省土木建筑领域的科学技术奖项。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五条为加强对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的管理,设立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委员会(以下简称奖励委员会)、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和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以下简称专业评审组)。 第六条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分以下几个环节和流程:单位申报→形式审查→评审委员会评审→一等奖候选项目答辩→奖励委员会审定→公示→授奖。 第七条奖励委员会由设立单位代表、土木建筑领域资深专家及有关人员等组成。奖励委员会9~15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

秘书长1人。 第八条评审委员会由企事业、科研单位、高校等机构的业内知名专家和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15~21人,设主任1人,副主任2人,委员若干人。 评审委员会每届任期2年,连任一般不超过3届。参加评审的评审委员会委员每届按不少于20%的比例轮换,并从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专家库中随机选定。 第九条评审委员会下设若干专业评审组。 专业评审组设组长1人,成员若干人,组长原则上由评审委员会委员担任。组员从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专家库随机选择具备条件的专家,参加评审的专家每年按30%的比例轮换。 第三章奖项设置和等级 第十条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科学技术奖授予以下四类成果的个人和集体: 第一、属于国内首创,本行业先进和经过实践证明具有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应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 第二、在推广、转让、应用已有的科学技术成果(含发明专利)工作中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成果。 第三、在重大工程建设、重大设备研制和企业技术改造中,采用新技术,做出创造性贡献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 第四、在科学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取得特别显著效益的工作成果。 第十一条广东省土木建筑科技奖分特等奖和一、二、三等奖,共分四个等级。 一、申报一等奖项目须经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及以上水平; 二、申报二等奖项目须经科技查新或经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先进及以上水平或具有发明专利;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201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提名项目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 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技术 、提名单位意见 项目针对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群智慧化建设与运行关键问题,持续开展了10余年的研究,研发了流域大坝与边坡安全监测、预警技术,提出了运行性态实时监控和 风险预警技术,实现了流域电站群安全危险源分级动态管控;提出了流域多电站一键 调度技术,首次在大型流域调度中实现由单机组“直调”向多电站“一键调”的重大转变;研发了设备健康状态智能诊断技术,实现了设备健康状态由“人工感知”向 “智能感知”的转变,开辟了预警设备故障、减少检修冗余的新路径;创建了智慧化 工程建设技术,首创了智慧工程理论体系,实现了工程建设由“定性经验管理”向全 要素、全方位、全周期“数据驱动管理”的重大转变,梯级电站群建设和运行表明取 得了安全、优质、高效地成效。项目获知识产权149项,发表论文291篇,其中S CI 、EI收录92篇,出版专著5部,纳入行业标准9项,获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2 项,有力推动了大型流域智慧化建设与运行的理论发展和技术进步。经鉴定,成果达 到国际领先水平,已成功应用于双江口、瀑布沟、大岗山、猴子岩等百余座水电工程, 应用工程曾获国际里程碑工程奖、詹天佑奖和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等重要奖项,并在 国家能源集团(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和四川省国资委系统推广,产生直接经济效、人益 116亿元,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我国是世界水电装机、发展前景和开发难度最大的国家,作为水电开发主要形式,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山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公示内容 一、项目名称 Kinesin家族成员调控肿瘤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研究 二、申报奖种 山东省科技进步奖 三、申报单位 青岛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大学 四、推荐单位意见 该项目阐述了沉默Kif2a对Tca8113细胞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揭示沉默Kif2a对舌癌增殖及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并阐述了沉默Kif2a通过Rho/ROCK信号转导通路调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为以细胞骨架为靶点的抗肿瘤转移治疗提供新型靶分子和理论依据。立项新颖,具有创新性,课题按时顺利完成,达到预期研究目标,并发表相关SCI论文多篇,建议推荐申报科技进步奖。 五、项目简介 1、首先在原有研究结果基础上,通过MTT实验、克隆生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观察了Kif2a基因沉默对舌癌细胞Tca8113细胞增殖及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Kif2a基因沉默能显著抑制舌癌的增殖和侵袭转移能力。进一步研究了临床常用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与Kif2a 基因沉默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协同抑制效应,Kif2a基因沉默能显著增强5-Fu 对Tca8113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增加Tca8113细胞对5-Fu的药物敏感性。 2、构建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活体、实时观察Kif2a基因沉默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作用,记录裸鼠生存期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显示Kif2a基因沉默显著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 3、Real time 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Kif2a 干扰组细胞内Rho家族成员RhoA、ROCK1、Rac1及Cdc42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与阴性对照组比较,Kif2a干扰组细胞内RhoA、ROCK1、Rac1及Cdc42的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4、应用Rho/ROCK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LY-27632和激动剂溶血磷脂酸LPA,

2017广东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项目名称水产加工副产物蛋白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主要完成单 位 汕尾市五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汕尾市五丰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汕尾市现代畜牧产业研究院 主要完成人(职称、完成单位、工作单位)1.张业辉(副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项目的整体构思并主持项目的实施与推广) 2.尹寿伟(副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纳米抗菌性蛋白膜的制备、性质分析及机理研究) 3.黄君铭(经济师、汕尾市五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胶原蛋白短肽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 4.黄利华(副教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蛋白、短肽的品质控制和安全性评价研究) 5. 彭述辉(教授、广州城市职业学院、蛋白的品质控制、安全性评价及推广应用) 6.张友胜(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鱼蛋白短肽类临床营养品的产业化开发和鱼肉新鲜研究) 7.刘凯(研究实习员、汕尾市现代畜牧产业研究院、水产加工高脂肪副产物的品质控制及应用) 8.汪婧瑜(研究实习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海洋胶原蛋白螯合肽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9.程镜蓉(助理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广式传统食品制作技术的升级与改造) 10.王思远(助理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高静压对蛋白的品质影响及分析) 11.钟伟锐(技术员、汕尾市五丰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胶原蛋白短肽的产业化开发和应用) 12.张丽(技术员、汕尾市五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胶原蛋白短肽的品质控制与安全性研究) 13.刘学铭(研究员、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小分

2018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湖南科技大学

2018年度湖南省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 凸轮轴智能高速精密磨削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推荐奖种: 科技进步奖 主要完成人: 邓朝晖,张晓红,刘伟,万林林,伍俏平,吴耀,彭克立,张佑来 主要完成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大学、湖南海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湖北威风汽车配件股份有限公司 推荐单位: 湖南科技大学 项目简介: 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严峻,节能微排成为汽车发展的重中之重。凸轮轴作为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的核心零部件,其加工质量与型线精度直接决定燃油系统的经济性和尾气排放标准,是汽车发动机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我国汽车产销量世界第一,但凸轮轴磨削加工高端装备依赖进口,自主研发严重不足,基础理论研究薄弱,关键工艺、装备与软件系统集成的核心技术极其缺乏,尤其是凸轮轴转速优化、加工误差智能补偿、工艺智能软件开发、面向高效服务的磨削云平台构建等关键难题亟待解决。 在国家和相关企业支持下,项目经10余年“产学研用”攻关,开展基础理论、工艺方法、设计制造、系统集成等全方位创新研究,攻克了上述关键难题,自主研制了3大系列16个品种凸轮轴磨削装备,成功实现了产业化。 1)在国际上首次提出材料去除率均匀一致的等磨削深度凸轮轴磨削数学模型,获得高度逼近恒线速度理论转速且磨削加速度变化平稳的凸轮轴转速优化方法;揭示了新型陶瓷凸轮轴脉冲激光诱导动态行为特性及变质层形成机理,提出了基于工件表面温控目标的凸轮轴磨削工艺优化策略,为工艺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2)发明了凸轮轴高速磨削加工误差在位测量-误差分析-智能补偿技术,设计了高可靠性去噪滤波凸轮轮廓误差在位测量系统,构建了基于拟合光顺算法的凸轮虚拟升程模型,首创精度可控的凸轮轴磨削加工误差分析与智能补偿机制,最大升程误差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