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合集下载

近代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近代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 阮玲玉(1910——1935)中国早期影星,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 1926年,为自立谋生,奉养母亲,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处女 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在30年代的中国影坛上,她以重拍 次数最少而成为导演们乐于与之合作的演员;又以使观众“每片必看” 而成为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

1926
16
• 下面是中国 近代以来被 列入英烈名 录的171位 女性中的杰 出代表
• • •

董竹君(1900~1997) 自小家境贫困,曾入青楼卖唱。后嫁同盟会会员夏之时, 同去日本。民国6年(1917年)回国,翌年去四川夫家。董竹君受五四运动新思 潮影响,阅读进步书籍,与丈夫思 想日益对立,终至决裂离婚。 民国15年,董竹君在川期间,曾创办富祥袜厂,专收女工,帮助妇女在经济 上独立;后又开设飞鹰黄包车公司,以低价出租黄包车,车夫患病,由公司 负担医药费。 上海解放后,锦江川菜馆和锦江茶室迁至长乐路的华懋公寓,取名锦江饭店。 锦江饭店由人民政府经营,董竹君任董事长、顾问。
• 邓颖超,1904年生,河南省光 山县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 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从事青年、学生、妇女和领导 支援五卅运动联合会的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重庆、 南京任中共代表团团员,参加 旧政协做统战工作,任中央后 方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 妇委代理书记。 • 建国以后,任全国妇联副主席、 党组副书记、名誉主席,中国 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 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委员,四、五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纪律 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中共第 七届候补中央委员,八、九、 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为中央政 治局委员。

性别与社会角色的历史变迁

性别与社会角色的历史变迁

性别与社会角色的历史变迁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性别与社会角色的关系一直都是一个引人深思的话题。

性别与社会角色之间的互动与演变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结构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性别与社会角色之间的演变过程。

1.古代社会的性别角色在古代社会,性别角色常常被刻板地定义和分配。

男性通常被赋予家族权力、政治权力和经济决策的责任,他们在社会中具有较高的地位和权力。

女性则被期望负责照料家庭、生育和照顾子女。

2.中世纪到近代的性别与社会角色随着中世纪的结束和近代社会的兴起,性别角色开始有所改变。

封建社会的衰落导致城市化和商业的发展,这些因素对性别角色产生了影响。

女性逐渐参与到商业和手工业的活动中,她们的经济地位也有所提升。

然而,尽管有这些变化,男性仍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中占据主导地位。

3.现代性别角色的转变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性别与社会角色开始更为多样化。

女性争取平等权利和机会的呼声渐渐增强,女性参与到工作、教育、政治和其他社会领域中的机会逐渐增多。

同时,男性的角色也在演变,他们更加重视家庭生活和子女教育。

性别角色的互动和分工越来越多样化。

4.当代性别与社会角色的挑战尽管在现代社会中性别角色的平等程度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不平等现象。

女性在某些领域的工资和职业发展上仍然不如男性平等,性别歧视问题仍然需要我们关注和解决。

同时,男性也面临来自社会的压力,要求他们承担特定的角色和责任。

5.性别与社会角色的未来性别与社会角色的未来发展充满了希望和挑战。

我们希望实现性别角色的平等和多样性,尊重每个人的选择和权利。

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演化将会持续推动性别角色的变革,并为每个人提供更广泛的发展机会。

结语:性别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历史变迁是一场长久的进程,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发展进程,也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幸福。

我们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对待性别与社会角色的演变,促进性别平等和多样性的实现。

只有通过包容和尊重,我们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平等和进步的社会。

近代中国社会的女性地位变迁

近代中国社会的女性地位变迁

近代中国社会的女性地位变迁近代中国社会的女性地位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女性在家庭、教育和职场等各个领域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这一变迁可以归结为自主意识觉醒、法律保障和社会发展三个主要因素。

自主意识觉醒是近代中国女性地位变迁的重要推动力。

在封建社会,女性被视为家庭的附属品,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意识。

然而,随着近代洋务运动和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反思自己的地位和角色。

著名的清末女性启蒙运动家康慕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她通过撰写文章和发起女性解放运动,鼓励女性追求独立和自主权利。

她的努力唤醒了许多女性的意识,逐渐引发了一股女权意识的浪潮。

法律保障也对近代中国女性地位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旧中国,女性的权益得不到法律的保护,妇女地位低下,饱受歧视和虐待。

然而,近代的法律改革为女性争取了平等的地位。

例如,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男女平等,并取消了妇女被卖买婚姻的合法性。

此后,女性逐渐获得了与男性平等的婚姻权利、财产权利和教育权利。

这些法律保障为女性争取了合法权益,为她们赢得了更多的自由和平等。

另外,社会发展也对女性地位的提升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是女性地位变迁的背后推动力之一。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的封建观念开始失去地位。

女性参与劳动力市场、接受教育的机会增加,促进了女性地位的提升。

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和受教育水平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女性不再局限于家务劳动,她们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实现自我价值。

然而,尽管近代中国女性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但仍存在一些挑战和不平等现象。

在职场上,女性的晋升机会相对较少,工资待遇也普遍较低。

尤其在某些老龄行业和传统观念坚守的地方,女性在职业发展上遇到了更多的困难。

此外,婚姻家庭问题也是女性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传统观念下,女性仍然被期望扮演传统的妻子和母亲角色,对职业发展和个人自由产生了限制。

中国女性地位的演变历程

中国女性地位的演变历程

中国女性地位的演变历程自古以来,中国是一个男权社会,女性在社会地位和人权方面一直处于被压迫的地位。

然而在近代,尤其是1949年建立新中国以来,中国女性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国女性地位的演变历程。

一、传统社会中的女性地位传统中国女性,仅局限于家居与家务,在社会上的地位远远低于男性。

世袭制度的存在,更让女性作为一个次要的人群,被认为是“男子之附属物”,甚至连婚姻、生育的自主权都没有。

在那个时期,女性出外就会被别人说闲话,那时候,传统的观念在决定着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命运。

二、新中国成立后女性地位的变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开始进行了历史上的一次社会主义革命。

女性地位的提高被视为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为此,新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以保护女性的权益。

同时,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女性也开始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女性的地位得到极大的提高。

教育方面新中国认为,教育是解放女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在成立之后的几年里,全国开展普及教育运动,基本普及了小学教育,普及了初中教育。

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有机会接受教育。

由于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的人才储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并为女性进入国家机关、各级企业、工厂和农村合作社中工作做了铺垫。

劳动就业新中国实行了劳动就业政策,为女性提供了广泛的从事生产劳动的机会。

在工厂、企业、合作社以及其他就业单位,女性得到了与男性同等的就业机会。

在这一过程中,女性逐渐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妇女转变为从事生产劳动,具有经济职业能力的女性。

家庭生活新中国破除了家庭、社会中一些落后的不合理的束缚,同时强调合理、平等的家庭关系。

家庭责任公共的分享和承担,激励家庭成员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推动了一般家庭的素质和正直道德的提高。

三、女性地位的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是中国,甚至是全球,女性地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中国女性从生育、传宗接代的角色逐渐转变为了教育、劳动、创新的角色,她们更加独立、自主、被更多的人尊重和肯定。

妇女的社会地位

妇女的社会地位

妇女的社会地位在当今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半边天,妇女承担着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责任。

然而,在过去的历史中,妇女的社会地位却长期被边缘化和歧视。

本文将从妇女的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现代妇女的地位提升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方面来讨论妇女的社会地位。

一、妇女的社会地位的历史变迁1.1 古代妇女的地位在古代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

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妇女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物,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

她们的主要角色是为丈夫生育后代、照顾家庭,受限于父权制度,没有自主权和平等地位。

1.2 近现代妇女地位的提升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妇女解放运动的兴起,妇女的地位逐渐得到提升。

20世纪初,女性开始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在劳动力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同时,法律法规的完善也保护了妇女的权益,禁止性别歧视。

妇女获得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和社会参与的机会,走出了家庭,展现自己的才智和能力。

1.3 当代妇女的社会地位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了长足的提升。

现代妇女不仅能从事家庭生活,还能在各个领域中展露才华。

她们在商业、科技、政治等各个领域中有着出色的表现。

同时,社会对于妇女权益的保护力度也不断加大,性别歧视的现象逐渐被消除。

二、妇女社会地位提升的影响因素2.1 教育对妇女地位的影响教育是提升妇女社会地位的重要手段。

通过接受教育,妇女能够获取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素质。

教育不仅能够为妇女提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使她们有更多的机会进入高薪职位,并参与决策过程。

2.2 经济独立对妇女地位的影响经济独立是妇女地位提升的重要推动力。

妇女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经济独立,不再完全依附于丈夫或家庭。

经济独立赋予了妇女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权,让她们能够更自信地站在社会中,展现自己的价值。

2.3 社会意识观念的改变社会意识观念的改变也对妇女地位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人们对性别平等的认识逐渐加深,女性的才华和能力得到了更多的认可。

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作用

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作用

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作用谈到女性社会地位,作为中国人不得不提到中国近现代妇女社会地位的变迁之路。

严格来说中国女性在社会地位上是从1907年开始才有所提升的。

1907年,清政府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推行新政,在教育领域颁布了《学部奏定女子学堂章程》和《学部奏定女子师范学堂章程》,首次正式把女子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民初中国的女子教育,开始与女子职业相衔接,这一举措进一步突破了用教育造就家庭主妇的观念,使女性进入较为宽泛的领域,拓展了女性就业的选择权,从而提高了女性适应社会、独立谋生的能力。

这对从根本上推动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奠定改善妇女的社会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构成了中国女性争取自身解放的交响曲的前奏。

知识女性开始以挑战者的姿态站在反封建的前沿,表现出对封建家庭、性别歧视的精神反叛和投身社会参政议政的热情,在新的生活中塑造新的自我。

我们看到,经历“五四”新文化思潮洗礼,女性的恋爱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们追求的不再是得到一个终生的依靠和举案齐眉,而是寻找自己的精神伴侣,是男女人格平等的相处。

同时,从清末起步的民法典的编撰,也使两性在法律上处于不平等的局面有所纠正。

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从卑贱的一半开始成为享有法律保护的弱者。

与此相应,女性在就业、参政等领域的参与权也有所改善。

南方数省的女子率先获得参与市场的权利,湖南女子王昌国于1921年当选省议员,这在世界妇女运动史上也是开风气之先二十世纪初,世界形势在经历巨大动荡的同时,历史上的中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四运动后,有识之士举起科学民主大旗,寻求解放。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几十年中,中国女性在社会中的角色也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一部分进步的女性加入革命,参加社会活动,开始由家庭转入社会,传统中的男权中心文化模式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

但是,男性中心模式是中国历史上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形成的一种超稳定的性别模式,短短依靠几十年的时间就发生较为彻底转变,是不现实的,尤其在中国农村受各种传统文化和习俗影响最为深重,且发展模式封闭,在社会上,男性依然主宰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切,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女性在性别关系中的弱势地位仍没有多大改观。

近代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与服饰变迁

近代女性社会角色的变化与服饰变迁
ChangesofWomen'sSocialRolesandDressesinModernTimes
NIULi1,2, CUIRongrong1,2, WANGYiwen2,3
(1.NonMaterialCultureHeritageBaseofJiangsuProvince,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2.SchoolofTextile andClothing,JiangnanUniversity,Wuxi214122,China;3.FacultyofArtisticDesigning,HuaiyinInstituteofTechnology, Huai'an223001,China)
“男主外,女 主 内 ”的 传 统 家 庭 劳 动 分 工 模 式, 使女性成为观念中的被抚 养 人。在 妇 女 “不 能 自 食,必食于人;不 能 自 衣,必 衣 于 人 ”[1]的 传 统 观 念 中,女性的社会角色仅是母亲、妻子、女儿。随着女 学的推广、人们思想的改变、资本主义观念的涌入, 以及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渐被民族资本主义 经济取代的背景下,近代女性或因生计或因经济独 立意 识 的 增 强,纷 纷 走 向 劳 动 领 域 进 行 劳 动,经 济
收入使得女性自我独立意识与家庭地位显著提高。 在生活层面,女性的经济平等和独立也昭示着女性 可以追求个性服饰装扮,并自由地参与社交与公共 事业。女性逐步摆脱男性束缚,走出闺房进入社交 与职业场所,角色变为学生、工人、职员、教师、医生 等。她们不再用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来看待事物 与自身,而 是 将 自 由 平 等 的 观 念 纳 入 思 维 方 式,由 传统女性华丽转变为彰显自我人格魅力的时代新
Abstract:Basedontheanalysisofpictorials,clothingmagazinesandcelebrityquotesoftherepublicofChina,andthe changesofsocialculture,thispapersummarizesthesocialroleofwomen'sclothingintherepublicofChina.Itisconcluded thatmodernwomenfromconfinementbyboudoirtoparticipationinsociety,feminineconsciousnessbegantoliberation,from anunconsciouswomanintoanewonewithindependentpersonalityandspecificcharacter.Thesocialrolesofwomenarealso moreabundant,becomingstudents,womenworkers,employees,andevensocialactivists.Withthechangeoftheirlives, modernwomen'sclotheshavechanged,showingdifferentfeatures,becomingthematerializedrepresentationoffeminine consciousnessandreflectingtheaesthetictrendofanera. Keywords:modernwoman,socialroles,awakeningofawareness,revolutionofcostume

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引言在历史的长河中,女性的角色一直是多元而复杂的。

从家庭环境到社会舞台,女性不仅承担着家庭责任,还在社会变革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尤其在近现代社会,随着教育普及和女性意识的觉醒,越来越多的女性积极投身于各类社会变革中。

本文将探讨女性在社会变革中的多重角色和重要作用。

女性参与变革的历史背景随着__(填空1:时间)的到来,社会形态和文化理念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女性的觉醒运动从(填空2:事件)开始,经过(填空3:事件)等一系列历史节点,女性逐渐走出家庭,参与到更广泛的社会活动中。

尤其是在(填空4:时期),女性在争取(填空5:权利)__方面的斗争,为后来的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教育推动女性意识觉醒教育是女性意识觉醒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过去,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许多女性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

但随着__(填空6:历史事件)的爆发,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走进了校园,通过知识积累和思维拓展,女性意识逐渐觉醒。

女性教育的普及使得她们在社会变革中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参与到(填空7:社会活动)__中。

女性在政治与经济中的角色女性的参与不仅限于教育和家庭层面,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

例如,在__(填空8:历史事件)期间,许多女性参与了(填空9:活动),通过自己的努力影响政策的制定。

在经济领域,女性不断在(填空10:职业领域)__中发挥作用,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

女性的参与为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打破了以往的男女分工观念。

女性在社会运动中的参与在各种社会运动中,女性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从__(填空11:运动名称)到(填空12:运动名称)__,女性不仅是运动的参与者,更是组织者和领导者。

通过这些运动,女性不仅为自身争取了更多的权利,也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她们的声音在社会变革中越来越响亮,影响着各个层面的决策。

女性在文化与艺术领域的贡献除了政治和社会活动外,女性在文化和艺术领域也有着巨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姐宋庆龄,1893年1月27日生于上海;1915年和孙中山结婚; 1981年5月15日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5月29日在北京逝世。
• 三妹宋美龄, 1897年3月5日生于上海;1927年与蒋介石结婚;2003 年10月24日,病逝于美国纽约。
•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 本名张瑛。张爱玲的家世 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 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 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张爱 玲一生创作大量文学作品。 类型包括小说、散文、电 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 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 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 戴爱莲(1916——2006)中国共产党 优秀党员、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者和 奠基人之一、著名舞蹈艺术家、舞蹈教 育家、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被誉 为“中国舞蹈之母”。在英国皇家舞蹈 学院的接待厅里,陈列着世界4位杰出 的女性舞人的肖像艺术品,其中之一便 是戴爱莲的石雕头像。

“《的蝶常的秋 临影 陈
• 宋美龄,1897年3月5 日出生于中国上海, 蒋介石的第四任妻子, 凭借孔宋家族的强力 支援与美国留学背景, 活跃于政治、外交等 领域,对近代中国历 史与中美关系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
• 宋蔼龄、宋美龄、宋庆龄是中国著名的“宋氏三姐妹”.三姐妹的父 亲是宋耀如 。
• 大姐宋蔼龄,1889年7月15日生于上海;1914年在日本与孔祥熙结为 夫妇;1973年10月19日在美国纽约去世。
• ——
美就 他所 歌 在 寻的 开 民 女来 们。 手 成 找潮 始 国 明盘 恒一 、 长 到流 完 时 星点 久幕 戏 的 了, 善 期 吧一 的幕 子 舞 一戏 。 , !下 美光 书 台 个剧 电 各
民 好影 写 上 新的 影 类 国 。下 人 , 名兴 的 娱 时 今, 生 是 词盛 兴 乐 期天遗的无 ,起生 的,留光数 为,活 十 笔的 辉 演 明我 音 已 大 者是 场 员 星们 乐 经
• 王人美(1914——1987)中国电影女演员。 1927年,王人美到黎锦晖创办的美美女校学 习歌舞。她学得快,嗓子亮,又能识谱,黎锦 晖总是要她先试唱,然后让她当“小先生”教 其他人后来,王人美果然没辜负期望,成了上 海早期著名的歌星和影星。1935年由王人美 主演的影片《渔光曲》曾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 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这是中国第一部在国际 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
、。
• 阮玲玉(1910——1935)中国早期影星,原名阮凤根,学名阮玉英。 1926年,为自立谋生,奉养母亲,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处女 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在30年代的中国影坛上,她以重拍
次数最少而成为导演们乐于与之合作的演员;又以使观众“每片必看” 而成为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
• 建国以后,任全国妇联副主席、 党组副书记、名誉主席,中国 人民保卫儿童全国委员会副主 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会委员,四、五届全国人大常 委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纪律 检查委员会第二书记。中共第 七届候补中央委员,八、九、 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 十一届三中全会增选为中央政 治局委员。
• 王丹凤(1925—— ? )中国著名 电影女演员。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的 短短几年间,中国的电影发祥地上海, 有一位清秀靓丽的佳人吸引着广大观众, 前来影院去一睹她在银幕上的芳容。她 就是名如其人的王丹凤。她的青春倩影, 是当时上海滩各类电影画刊中,争相刊 登的“美人照”封面最多的明星。她主 演的每部电影都会使票房收入直线飚升, 她主演的每部电影都会在影院持续热映。
• 李瑞麟(1901~1988) 民国18 年(1929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 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翌
年赴美国、英国进修后,又
去德国、法国、意大利参观 学习。民国22年回国,在南 京、重庆、湖南等地任职,
• 冰心(1900.10.05— 1999.02.28),原名 谢婉莹,笔名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 为意。著名诗人、作 家、翻译家、儿童文 学家。曾任中国民主 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 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顾问,中国翻译工作 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 三毛浙江舟山人曾就读中 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 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 属撒哈拉沙漠加纳利岛, 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 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 品。1981年回台后,曾在 文化大学任教。她的足迹 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 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 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 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 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 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 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发
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 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 邓颖超,1904年生,河南省光 山县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 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从事青年、学生、妇女和领导 支援五卅运动联合会的工作。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重庆、 南京任中共代表团团员,参加 旧政协做统战工作,任中央后 方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 妇委代理书记。
• 张应春(1901~1927) 民国8年 (1919年)考入上海女子体育专门学 校,接受了“五四”反帝反封建的
新思想,孜孜不倦地探索救国真理,
誓以秋瑾为楷模,故又名“秋石”。 民国14年8月,国民党江苏省党部 在上海成立,张应春被选为省党部 执行委员兼妇女部长 。民国16年4 月2日,国民党江苏省党部迁南京, 张应春面对险恶形势,毅然赴宁。 4月9日,蒋介石到南京密令捣毁国 民党江苏省党部,砸工会,打农会, 全市陷入腥风血雨之中。10日深夜, 省、市党部和市总工会等革命团体
• 周璇(1920——1957)一代歌后“周璇” 的名字可以说是国语流行曲史上一个金 字招牌,号称“金嗓子”,她最大的优 势就是拥有一副名副其实的好歌喉,不 仅音色细嫩、音质甜美,而且吐字清晰, 经过麦克风传将出来更是委婉动人。就 是不爱听国语流行曲的人,也会对她那 燕语莺声一般的歌喉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加上电影明星的身份和曲折凄凉的身世, 因此深受大众的青睐与关注。 • 林楚楚(1905——1979)林楚楚,原名林美 意,1905年出生于加拿大温哥华市,中国早 期电影演员。在《玉洁冰清》中,由于她出 色地扮演了会长女儿钱孟琪这一角色,影片 公映后,林楚楚的名字开始被人们记住。她 以自然、温情、和蔼、可亲的表演在银幕上 塑造了一系列中国“贤妻良母”型的妇女形 象,给观众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 筱丹桂(1920——1947)越剧女演 员,原名钱春韵,又名钱春凤。她 1930年进高升舞台学艺,拜俞传海为 师,先攻老生后改旦,1938年4月进 入上海卡德、国泰等戏院演出,享有 盛誉,当时有“三花不如一娟,一娟 不如一桂”之说,后与徐玉兰、贾灵 凤组成丹桂剧团,成为沪上四大越剧 班社之一。有“越剧皇后”之称。
• 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 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
思成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
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
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她的文学著作包
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 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力 年捧 她。 主最 演初 《, 唐陈 伯玉 虎梅 点是
? )
岁 进 入 天 一
• 下面是中国 近代以来被 列入英烈名 录的171位 女性中的杰 出代表
• 董竹君(1900~1997) 自小家境贫困,曾入青楼卖唱。后嫁同盟会会员夏之时, 同去日本。民国6年(1917年)回国,翌年去四川夫家。董竹君受五四运动新思 潮影响,阅读进步书籍,与丈夫思 想日益对立,终至决裂离婚。
• 玛丽•居里(1867.11.7— 1934.7.4)。世界著名科 学家,研究放射性现象, 发现镭和钋两种天然放射 性元素,一生两度获得诺 贝尔奖(第一次获得诺贝 尔物理奖,第二次获得诺 贝尔化学奖)。用了好几 年在研究镭的过程中,作 为杰出科学家,居里夫人 有一般科学家所没有的社 会影响。尤其因为是成功 女性的先驱,她的典范激 励了很多人。
• 萧红,现代著名女作家,出生 于黑龙江省呼兰县,被誉为
“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是
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
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人物。 1933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 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 帮助和支持下,1935年发表了 成名作《生死场》(开始使用 笔名萧红)。1936年,为摆脱 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
近代女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 封建社会结束后,有识之士开始反思、批判男女间的不平 等 。特别是五四时期人们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女性形象— —“娜拉”,将男女平等放到个性解放的角度来论证,发 出“女人是人”的呼声。五四以后,“女人是人”的呼声 更加响亮:“要知男女同为人类,同是做一个人,各自有 其各自存在的目的;男子不是为女子而存在,女子也不是 为男子而存在。男子若要求女子做贤母良妻,就是不承认 女子人格的独立。因为女子并不是为要做男子的妻或母而 存在,实有其自己存在的目的——就是做一个人。”
中的共产党员召开紧急会议,研究
应变对策,被敌侦缉队获悉,突然 包围,张应春和侯绍裘等10余名共 产党员不幸遭逮捕,被秘密杀害于 雨花台。
• 谢雪红(1901~1970) 幼年家境贫寒,做过女工、店员。因受五四运 动影响,于民国12年(1923年)在台湾参加进步团体文化协会。民国14 年在沪就读上海大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五卅运动,年底被 派往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民国28年出狱后经商,在台湾从事革 命斗争。民国36年,参与领导台中起义失败后,遭国民党台湾当局通 缉,转赴香港,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参与组建台湾民主自 治同盟,任主席,领导台盟盟员进行反美、反蒋活动。建国后,谢雪 红历任台盟总部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至四届全国政协委 员、政务院政法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等职。
• 黎莉莉(1915——2005)中国电影演员, 1915年生于北平。原名钱蓁蓁。1926年, 在影片《燕山侠隐》中第一次扮演角色。 1927年,她移居上海,父亲送她进黎锦晖 主办的中华歌舞团学习歌舞,此团后改名 为明月歌舞团。她随团曾到过南洋一带演 出,由于她表演出色,与王人美、胡蝶被 称为歌舞三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