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学案:磁现象 磁场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20.1磁现象、磁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20.1磁现象、磁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案:20.1磁现象、磁场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精心设计每一次的教学活动。

一、设计意图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希望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磁现象,知道磁铁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的性质。

2.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知磁场的存在,了解磁场的基本特性。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感知磁场的存在,理解磁场的基本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钉、镍钉、钴钉、地球仪、小铁球、塑料片等。

2. 学具:每人一套磁铁、铁钉、镍钉、钴钉、小铁球、塑料片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故事《磁铁旅行记》引入磁现象的概念,让幼儿对磁铁有直观的认识。

2. 观察与实践:让幼儿用磁铁去吸引铁钉、镍钉、钴钉,观察磁铁的吸引作用。

3. 小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磁铁的吸引规律,引导他们发现磁铁只能吸引磁性材料。

4. 磁场演示:用地球仪演示地磁场的分布,让幼儿了解磁场的基本特性。

5. 实践活动:让幼儿用磁铁和小铁球进行实践活动,感知磁场的存在。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让幼儿了解磁现象,知道磁铁具有吸引铁、镍、钴等磁性材料的性质。

2.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感知磁场的存在,理解磁场的基本特性。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们对磁现象和磁场有了直观的认识,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也有部分幼儿对磁场的基本特性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们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卡、磁盘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境引入的环节二、观察与实践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准备了磁铁、铁钉、镍钉、钴钉等教具,让幼儿亲自体验磁铁的吸引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20.1《磁现象 磁场》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 20.1《磁现象 磁场》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20.1《磁现象磁场》导学案引导学生探索磁现象和磁场目标•理解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探索磁铁的磁场特性•理解并运用磁力线的概念预备知识•粘磁物质:能够产生和感受磁场的物质,如铁、钢等•磁北极和磁南极:磁铁的两个极端,相互吸引•磁力线:描述磁场方向和强度的虚拟线条活动一:探索磁铁的磁场特性1.将一块磁铁放在一张白纸上,然后将另一张白纸覆盖在磁铁上面。

2.在第二张白纸上撒上一些铁屑。

3.轻轻拍击第二张白纸,观察铁屑的移动情况。

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磁铁的磁场现象?回答:我观察到铁屑被吸引到磁铁的两个端面,并且在两个端面上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图案。

活动二:理解并运用磁力线的概念1.将一张白纸放在磁铁上,然后在纸上撒上一些铁屑。

2.轻轻拍击纸上的铁屑,观察铁屑的移动情况。

3.用一支细绳,在纸上连接两个铁屑之间的位置。

4.重复上述步骤,用绳连接更多的铁屑。

问题:你用绳连接的位置是否形成了某种形状?回答:是的,用绳连接的位置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形状,就像是一些曲线一样。

活动三:观察一个磁铁的磁场特性1.将一个磁铁平放在桌子上,并将纸放在磁铁上方。

2.在纸上撒上适量的铁屑。

3.用一支细绳连接纸上不同位置的铁屑。

问题:你观察到了什么磁场特性?回答:我观察到了磁铁的磁场是有方向的,细绳指示了磁场的方向,并且磁场从磁铁的一端出来,另一端进去。

磁场的基本概念我们在活动中观察到的磁力线其实就是磁场线。

磁场是由磁铁或者电流产生的,它是围绕着磁体或者电流的区域。

在磁场中的磁铁或者电流都会受到磁力的作用。

磁场的概念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实验来理解。

将一个磁铁放在桌子上,然后在铁屑上方放一张纸。

撒上一些铁屑,轻轻拍击纸,观察铁屑的移动情况。

你会发现铁屑会聚集在磁铁的两个端面,并且在两个端面上形成了类似曲线的形状。

这些曲线就是磁力线,可以描述磁铁的磁场方向和强度。

磁力线是由南极到北极的方向,磁力线越密集,磁场越强。

当我们用一支细绳将磁铁上的铁屑连接起来时,我们会发现绳子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形状,这些形状其实就是磁力线的轨迹。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20章第1节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1. 磁现象的基本概念,如磁体、磁极、磁性等。

2. 磁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如磁感线、磁力线等。

3. 磁场的基本性质,如磁场对磁体的作用、磁场的方向等。

4. 磁场的基本规律,如磁场强度、磁通量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磁现象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磁体和磁极,理解磁性的含义。

2. 掌握磁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能够绘制简单的磁感线图。

3. 理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能够解释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4. 掌握磁场的基本性质和规律,能够计算磁场强度和磁通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的基本规律,如磁场强度、磁通量的计算。

2. 教学重点:磁场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磁场对磁体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现象的基本概念。

2. 讲解:讲解磁体的定义,介绍磁极、磁性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磁性的含义。

3. 演示:用磁铁在黑板上绘制磁感线,引导学生掌握磁场的表示方法。

4. 讲解:讲解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如吸引和排斥现象,引导学生理解磁场的基本性质。

5. 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在不同磁场中的行为,巩固对磁场的基本性质的理解。

6. 讲解:讲解磁场强度和磁通量的概念,引导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规律。

7. 练习:让学生根据磁场强度和磁通量的公式进行计算,巩固对磁场基本规律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磁现象:磁体、磁极、磁性2. 磁场:磁感线、磁力线3. 磁场对磁体的作用:吸引、排斥4.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强度、磁通量5. 磁场的基本规律:磁场强度、磁通量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磁铁在磁场中的磁场强度和磁通量。

答案:磁场强度=磁场力/磁极面积;磁通量=磁场力×磁极面积/磁场方向的分量。

2. 题目:解释为什么磁铁会吸引铁屑。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优秀教学案例:20.1磁现象磁场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优秀教学案例:20.1磁现象磁场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他们对磁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磁现象,如磁铁吸引铁钉、指南针指向北方等,使他们在实践中感知磁场的存在和特性。同时,结合教材中的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磁场的本质,培养他们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案例还将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在现实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不仅能掌握磁现象和磁场的相关知识,还能在探究过程中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优秀教学案例:20.1磁现象磁场
一、案例背景
在当今的初中物理教育中,磁现象与磁场是九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概念之一。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的20.1章节,正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本案例以“探索磁现象,感悟磁场魅力”为教学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教材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磁学知识体系,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了解磁现象和磁场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通过对磁现象和磁场的探究,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他们的生态观念。
5.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使他们形成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态。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磁现象与磁场的相关知识,我将采用生活化、情境化的教学方法,创设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例如,通过展示磁悬浮列车、冰箱贴等生活中的磁性物品,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形象直观地展示磁场的分布和磁感线的形态,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磁场概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和磁场教案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和磁场教案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和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册第20.1节磁现象和磁场。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磁现象的观察、磁体的性质、磁场的概念以及磁感线的绘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磁现象,了解磁体的性质,知道磁场的存在。

2. 使学生能够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理解磁感线的特点。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感线的概念及其绘制方法。

2. 教学重点:磁体的性质,磁场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2. 学具:磁铁、铁屑、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磁铁和铁屑的相互作用,引发学生对磁现象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磁体的性质,如磁极、磁性、磁化等概念,并通过实验演示磁体的这些性质。

3. 磁场概念的引入:通过实验和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了解磁场的概念,理解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它存在于磁体周围。

4. 磁感线的绘制:讲解磁感线的概念,演示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让学生动手实践,绘制简单的磁感线。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磁现象和磁场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磁体的性质2. 磁场的概念3. 磁感线的绘制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要描述磁体的性质。

(2)解释磁场是什么,它存在于哪里。

(3)绘制一个磁感线,并标明其特点。

2. 答案:(1)磁体的性质:磁体有两个极,南极和北极,具有磁性,可以吸引铁磁性物质。

(2)磁场:磁场是一种无形的物质,存在于磁体周围,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作用。

(3)磁感线:磁感线是从磁体的北极出发,回到南极,表示磁场方向和强度的一条曲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了解了磁现象和磁场的基本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磁场教案

教案: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20.1磁现象——磁场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第20.1磁现象——磁场。

具体教学内容如下:1. 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磁感线、磁极等。

2. 磁场的基本性质:磁场的方向、磁场的强度、磁场的分布等。

3. 磁场的产生:电流的磁效应、磁体的磁效应。

4. 磁场的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能够描述磁场的基本性质。

2. 让学生掌握磁场的产生原理,能够解释电流和磁体的磁效应。

3. 培养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磁场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磁场的产生的原理。

2. 教学重点:磁场的基本概念,磁场的产生原理,磁场的相互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磁铁、铁屑、小磁针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磁铁吸引铁屑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磁铁周围是否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

2. 知识讲解:(1) 介绍磁场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理解磁感线、磁极等。

(2) 讲解磁场的基本性质,如磁场的方向、强度和分布等。

(3) 讲解磁场的产生原理,包括电流的磁效应和磁体的磁效应。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有关磁场的基本性质和产生的实例题目。

4.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磁场的基本性质和产生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当场完成。

5. 知识巩固: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磁场的实际应用,如电机、扬声器等,让学生了解磁场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磁场1. 基本概念磁场磁感线磁极2. 基本性质磁场的方向磁场的强度磁场的分布3. 产生原理电流的磁效应磁体的磁效应4. 相互作用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七、作业设计1. 题目:描述磁场的基本性质,并解释电流和磁体的磁效应。

2. 答案:磁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存在于磁体周围,具有方向、强度和分布等基本性质。

20.1磁现象磁场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20.1磁现象磁场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

20.1 磁现象磁场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从生活出发,以游戏为载体,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这次我设计的《磁现象磁场》教案,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情境引入、游戏体验、探索发现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磁现象,理解磁场的基本概念。

活动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磁现象的基本表现,知道磁场的存在。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思考、操作和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磁现象的观察和理解,磁场的概念。

难点:磁场的可视化,磁铁吸引和排斥规律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磁铁、铁屑、实验台、PPT等。

2. 学具:每个孩子一份实验套件,包括磁铁、铁屑、小铁块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磁铁钓鱼游戏,让孩子们初步感受磁现象。

2. 实验操作:孩子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3. 探索发现:孩子们分组讨论,发现磁铁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理解磁场的存在。

4. 知识拓展:通过PPT展示,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理解磁场的概念。

六、活动重难点1. 重点:磁现象的观察和理解,磁场的概念。

2. 难点:磁场的可视化,磁铁吸引和排斥规律的理解。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本次活动的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还会引导孩子们进行拓展延伸,比如: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磁场的进一步研究等,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这次《磁现象磁场》的教学,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提高自己的观察、动手和思考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磁现象磁场》的教学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它们分别是:情境引入的方式、实验操作的指导、探索发现的引导、知识拓展的内容以及课后反思和拓展延伸的方法。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0.1节磁现象磁场优秀教学案例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人教版)第20.1节磁现象磁场优秀教学案例
4.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树立学生的科学精神。
2.通过磁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服务社会的意识。
3.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养成学生积极思考、勇于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4.引导学生运用磁场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2.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索。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磁场的基本概念,理解磁场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磁场知识,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2.让学生掌握磁感线的绘制方法,能够运用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分布,提高学生的图形表达能力。
3.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磁场的产生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磁现象研究的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展示地球的磁场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磁场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使学生认识到磁场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磁铁的磁性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磁场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电与磁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学案:磁现象磁场学习目标1.认识磁性、磁体、磁极、磁化.2.知道磁场和磁感线.3.了解地磁场的南北两极.自主探究1.磁体能够吸引等物质.它的吸引能力的两个部位叫做磁极.能够自由转动的磁体,静止时指南的那个磁极叫做或,指北的那个磁极叫做或.2.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磁极相互排斥,磁极相互吸引.3.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作用下获得磁性,这种现象叫做.4.磁体周围存在着能使磁针偏转的磁场,它是一种的物质.磁感线只是帮助我们描述磁场,是的物理模型,实际.5.地磁的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在地理的南极附近.合作探究1一、磁现象信息传递: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天然磁铁矿石吸铁的性质.《管子》上曾记载:有人发现了一种能吸铁的“石头”,它好像慈祥的母亲吸引孩子一样,所以,当时给它起名叫“慈石”,后来才改叫“磁石”.这就是磁铁,通俗的名字叫“吸铁石”.活动体验:1.用磁体靠近铁片、铜币、玻璃、铁屑等.2.观察条形磁体不同部位所吸铁屑的多少.3.将针形磁铁支在支架上转动后,观察磁针静止时的指向.4.分别将两个条形磁体的同名磁极、异名磁极相互靠近.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120的内容,学习相关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磁体能够吸引哪些物质?(2)磁体各部分的吸引能力是否相同?2(3)把两磁极相互靠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4)如何使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二、磁场思考讨论:将磁针放到磁体附近,磁针指向发生偏转.磁针和磁体并没有接触,怎么会有力的作用呢?想想做做:一根条形磁体外面包着一块布放在桌面上.(1)如何判断磁体的哪端是N极?(2)把几只小磁针放在条形磁体周围不同的地方,磁针所指的方向相同吗?3归纳总结:小磁针放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定为该点的方向.活动体验:1.在条形磁体的周围放置一些小磁针,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2.在蹄形磁体的周围放置一些小磁针,观察小磁针N极的指向.3.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或蹄形磁体上,在玻璃板上均匀撒上铁屑,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排列情况.过程点拨:在磁体周围的小磁针N极指向受力的方向.铁屑被磁化后,就是一个个小磁针,这些小磁针在磁场的作用下会沿一定的方向排列,这些方向就是小磁针在磁场中的受力方向,铁屑多的地方表示磁力作用强,铁屑少的地方表示磁力作用弱.所以铁屑的分布及排列就表示了磁场的分布情况.知识引导:1.我们把小磁针在磁场中的排列情况用一些的曲线画出来,可以方便、形象地描述磁场,这样的曲线叫做.452.磁感线的特点(1)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方向,与该点的 方向相同. (2)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 出发,回到 . (3)磁感线越密集,磁性 .(4)磁感线是 曲线,任何两条磁感线都 相交.三、地磁场提出问题:小磁针受力转动是磁体磁场作用的结果,那么指南针在世界各地都能够指南北又是谁的磁场在施加作用呢?自主学习:阅读课本P 122“地磁场”的内容,学习有关的知识.1.地磁场的形状跟 的磁场相似.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 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 附近.2.地理的两极和地磁场的两极,小磁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南北方向.课堂检测1.有甲、乙两根形状完全相同的钢棒,如图所示,当甲的一端靠近乙的一端时,乙转动起来,则可以判断()A.甲棒有磁性,乙棒无磁性B.乙棒有磁性,甲棒无磁性C.甲、乙两棒都有磁性D.以上说法都可能2.关于磁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磁体周围空间存在磁场B.磁场中不同位置的磁场方向可能不同C.地球周围存在磁场6D.磁场并非真实存在,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假设的3.判断两根钢条甲和乙是否有磁性时,可将它们的一端靠近小磁针的N极或S极.当钢条甲靠近时,小磁针自动远离;当钢条乙靠近时,小磁针自动接近.由此可知()A.两根钢条均有磁性B.两根钢条均无磁性C.钢条甲一定有磁性,钢条乙一定无磁性D.钢条甲一定有磁性,钢条乙可能有磁性4.如图所示,A、B、C中有两根是磁棒,一根是铁棒,请你根据图中的情境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是磁棒,C是铁棒B.A、C是磁棒,B是铁棒C.B、C是磁棒,A是铁棒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75.下列磁体周围磁场分布正确的是()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磁感线是磁场中真实存在的曲线B.在用磁感线描述磁场时,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S极出发,回到N极C.小磁针的N极在任何情况下都指向地理的南极D.物理学中,把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规定为该点磁场的方向7.如图甲所示,当弹簧测力计吊着一小磁体,沿水平方向从水平放置的条形磁体的A端移到B端的过程中,能表示测力计示数与水平位置关系的是图乙中的()甲89乙8.如图所示,条形磁体周围放置四枚小磁针,关于小磁针的指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B 、C 指向正确B.只有D 磁针指向正确C.B 、C 指向正确D.指向都不正确9.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500 km/h 以上,且噪声低、动力消耗少、稳定性高.磁悬浮列车是在车厢和铁轨上分别安放磁体,并使它们的磁极相互 (选填“排斥”或“吸引”),从而使列车从铁轨上“浮”起来,达到 (选填“减小”或“增大”)阻力的目的.10.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为了形象直观地描述磁场而引入,在它上面的任何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磁场方向,它分布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场的.11.电冰箱门上装有磁性密封条,是利用了的原理,而磁带和磁卡则利用了它们能够被的原理.12.把一块条形铁块和一枚小磁针依次放在条形磁体的右侧,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标出条形铁块被磁化后的磁极名称以及小磁针的磁极名称.13.根据图中小磁针N极的指向,标出磁体的N极和S极,并画出磁感线的方向.参考答案10自主探究1.铁、钴、镍最强南极S极北极N极2.同名异名3.磁化4.看不见、摸不着假想并不存在5.南极北极合作探究一、磁现象自主学习:(1)磁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2)磁体的南(S)极和北(N)极的吸引力最强.(3)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4)一些物体在磁体或电流作用下可以获得磁性.二、磁场11思考讨论:在磁体周围存在着一种人眼看不到的物质,能使磁针偏转,它虽然看不见,摸不到,但确实是实际存在的.想想做做:(1)用小磁针探测,排斥小磁针N极的一端就是磁体的N极.(2)小磁针静止时所指的方向不同.归纳总结:磁场知识引导:1.带箭头磁感线2.(1)磁场(2)N极S极(3)越强(4)闭合不能三、地磁场提出问题:地面上磁体的指向性说明地球周围存在着磁场——地磁场.小磁针的N极总是指北说明地磁的南极在地理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北极在地理的南极附近.自主学习:1.条形磁体北极南极2.并不重合略有偏离课堂检测1.D解析:由题图可知,甲、乙两棒靠近时相互吸引,因此,可能二者之一有磁性,也可能二者都有磁性,相互靠近的一端是异名磁极.12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且磁场中不同位置的磁场方向可能不同,故A、B、C三项均正确,D项错误.3.D解析:磁体具有磁性,能够吸引钢铁一类的物质,异名磁极也可以相互吸引,只有同名磁极之间相互排斥.把钢条甲的一端靠近小磁针的N极或S极,小磁针自动远离,说明钢条甲和小磁针相互靠近的一端是同名磁极,钢条甲一定具有磁性;当钢条乙靠近小磁针的N极或S极时,小磁针自动接近,说明钢条乙和小磁针相互靠近的一端互相吸引,钢条乙可能没有磁性,也可能具有磁性,若有磁性,钢条乙和小磁针相互靠近的一端是异名磁极.根据上述分析可知,D项正确.4.C解析:从题图中观察,A、B两物体为吸引状态,说明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A、B两物体都具有磁性而且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另一种可能是A、B两物体中有一个具有磁性,吸引了铁制物体.B、C两物体为排斥状态,说明B、C两物体都一定具有磁性而且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因此,根据题意,B、C为磁棒,A为铁棒,C项正确.5.B解析:在磁体的外部,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N极出发回到S极,A、C、D三项中磁感线方向标错,故B项正确.6.D解析:磁感线是为了直观、形象地描述磁场的方向和分布而人为引入的带方向的曲线,它并不是客观存在于磁场中的真实曲线;在磁体的外部,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N极出来回到S极的;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小磁针静止时N极应指向地理北极,S极指向地理南极;物理学上规定在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的磁场方向.13受到一个竖直向上的排斥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小于小磁体的重力,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当弹簧测力计向大磁体中间位置移动时,由于条形磁体中间处磁性最弱,所以小磁体受到的向上排斥力逐渐减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接近小磁体的重力,即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增大;当弹簧测力计移到条形磁体右端S极处,两磁体接近端为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小磁体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吸引力,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等于小磁体所受的重力和引力之和.因此,在移动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逐渐增大,D项正确.8.B解析:磁体周围磁感线从N极出来,回到S极,所以小磁针A的N极应指向左侧;B所在位置,磁感线方向应是从左向右,所以B的N极应指向右侧;C所在位置磁感线方向应指向S极,所以C的N极应指向左.A、B、C三个小磁针所给指向都是错的.D处的磁场方向向右,D的N极指向右侧,D处中的小指针指向正确.9.答案:排斥减小解析:磁悬浮列车能够从铁轨上浮起来,是利用了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原理,由于车厢和铁轨彼此分离,从而大大减小了列车前进时所受的阻力.10.答案:磁感线强弱1415解析:为了描述看不见但又客观存在的磁场,人们利用建立模型的方法引入了磁感线.利用磁感线的切线方向描述该点磁场的方向,利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描述该点磁场的强弱,磁感线越密集的位置该点磁场越强.11.答案: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磁化解析:磁带和磁卡是利用磁信号来记录信息的,它内部的信息可通过磁化的方式进行修改或读取.12.答案:如图所示解析:磁化时的规律为:凡是被磁体磁化的物体,其靠近磁体磁极的一端必与该磁极异名.因此被磁化的条形铁块左端应是N 极,右端应是S 极;根据磁极间的作用规律可以判断:小磁针左端应是N 极,右端应是S 极.13.答案:如图所示解析:由小磁针的指向可以判断出条形磁体的左端为S 极,右端为N 极,磁体外部的磁感线,都是从磁体的N 极出来,回到磁体的S 极.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