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治具零件检验规范

合集下载

模具检验验证规范【最新】

模具检验验证规范【最新】

模具检验验证规范NJSC/GL11-2014编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2014年3月31日南京XXXX有限公司目的对来白于外部的物料、内部加工的部品以及总成后的模具按要求进行检验,以确保投入使用的物料、部品和模具满足预期的要求。

二、范围适用于所有组成模具的部品及模具,包括采购的物料、委外和内部加工的部品、以及电极类间接用的部品。

三、定义3.1来料检验:采购的物料、外购件和委外加工部品的检验。

3.2过程检验:内部加工的模具零部件、电极类部品等的半成品和成品检验。

3.3最终检验:3.3.1模具零部件的成品最终检验,包括零部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光洁度的检验。

3.3.2模具总成后的检验,包括模具外观、可成形性、成形产品等的检验。

四、职责4.1技术部负责相关检验要求数据的提供。

4.2质量部负责对物料、部品以及模具实施来料检验、过程检验和最终检验。

4.3采购部对采购物资质量负责,并配合质量部做好来料检验工作。

4.4生产部协助做好过程检验,并确保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物资不投入使用。

五、检验验证流程5.1来料检验5.1.1作业流程图5.1.2作业流程5.1.2.1 仓管员在接收到外来的物料时,对物料种类、供应商、数量等信息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将物料存放在暂放区域,并以“待检品”予以标识同时通知质检。

5.1.2.2 质量部接到报检信息后在二个工作日内对物料名称、规格、供应商、包装、标识等与相应的采购文件进行核对,无误后进行抽样或全数检查,并将检验结果填入〈〈进货检验记录》。

如遇到特殊情况,生产急需使用物料,质量部应在半个工作日内完成检查工作。

5.1.2.3 检验合格的物料贴上“合格”标签,仓管人员办理入库手续。

5.1.2.4 检验不合格的物料,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质量部会同技术部相关人员进行检讨,可接受的以“特别采用”进行标识,无法采用的贴上“不合格”标签并予以隔离。

表面粗糙度检测标准

表面粗糙度检测标准

标题:粗糙度检验规范文件编号:WI/ZB版本:A修订履历表1.0目的对来自于外购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本厂加工的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按要求进行表面粗糙度检验,以确保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满足预期的要求。

范围适用于所有组成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的零配件,包括委外和内部加工的零配件。

定义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

无论采用哪种加工方法所获得的零件表面,都不是绝对平整和光滑的,放在显微镜(或放大镜)下观察,都不得可以看到微观的峰谷不平痕迹,一般是受刀具与零件间的运动、摩擦,机床的振动及零件的塑性变形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表面上所具有的这种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

表面粗糙度对工件的影响:3.2.1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耐磨性。

表面越粗糙,配合表面间的有效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磨损就越快。

3.2.2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

对间隙配合来说,表面越粗糙,就越易磨损,使工作过程中间隙逐渐增大;对过盈配合来说,由于装配时将微观凸峰挤平,减小了实际有效过盈,降低了联结强度。

3.2.3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粗糙零件的表面存在较大的波谷,它们像尖角缺口和裂纹一样,对应力集中很敏感,从而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3.2.4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

粗糙的表面,易使腐蚀性气体或液体通过表面的微观凹谷渗入到金属内层,造成表面腐蚀。

3.2.5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密封性。

粗糙的表面之间无法严密地贴合,气体或液体通过接触面间的缝隙渗漏。

3.2.6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接触刚度。

接触刚度是零件结合面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接触变形的能力。

3.2.7影响零件的测量精度。

零件被测表面和测量工具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都会直接影响测量的精度,尤其是在精密测量时。

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定义及检验要求:3.3.1定义: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是检查加工后工件表面的一种对比量具,他的使用方法是以样块工作面的表面粗糙度为标准,凭触觉(如手摸)或视觉(可借助放大镜、比较显微镜等)与待检查的工件表面进行比对,从而判别被检查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是否合乎要求,这是一种定性的检查工具。

模具零件检验规范

模具零件检验规范

模具零件检验规范1. 引言模具零件检验是确保模具零件质量与要求相符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模具零件进行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问题,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档旨在制定模具零件检验规范,以确保各项检验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2. 检验目的模具零件检验的目的是保证模具零件的质量,包括尺寸、材料、表面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通过检验,可以确保模具零件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靠性,提高模具使用寿命和加工效率。

3.1 目测检验:通过肉眼观察,检查模具零件的外观是否符合要求,包括形状、表面光洁度、焊痕、划痕等。

3.2 量测检验:使用各类测量工具(如千分尺、卡尺、量规等)对模具零件进行尺寸测量,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3.3 材料检验:采用化学分析、金相分析等方法,检测模具零件的材料成分和组织结构,以确保材料质量良好。

3.4 表面处理检验:对模具零件进行表面处理的工艺(如热处理、镀层等)进行检验,确保表面处理质量符合要求。

3.5 功能性检验:对模具零件的功能性进行检验,包括装配性、使用寿命等方面的测试,以确保其功能正常。

3.6 温度、湿度检验:对模具零件进行温度、湿度适应性测试,以确保模具零件在各种环境条件下工作稳定。

4.1 尺寸检验标准:根据模具零件的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制定尺寸检验标准,确保尺寸精度和公差符合设计要求。

4.2 材料检验标准:参考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定材料检验标准,包括化学成分、物理性能、组织结构等方面。

4.3 表面处理检验标准:根据表面处理工艺要求,制定表面处理检验标准,包括涂层厚度、硬度、附着力等方面。

4.4 功能性检验标准:根据模具零件的功能要求,制定功能性检验标准,包括装配性测试、使用寿命测试等方面。

5. 检验程序5.1 检验准备:准备好模具零件、检验设备及工具,确保检验环境符合要求。

5.2 检验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和质量控制要求,制定模具零件检验计划,明确检验内容和顺序。

5.3 检验操作:按照检验计划,进行各项检验操作,包括目测检验、量测检验、材料检验、表面处理检验、功能性检验等。

检查治具管理规范

检查治具管理规范

检查治具管理规范标题:检查治具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治具是一种用于检测、测量、加工或组装产品的工具,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治具的正常使用和管理,制定一套规范的治具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检查治具管理规范。

一、治具的登记与标识1.1 治具登记:对所有治具进行登记,包括治具的名称、型号、规格、制造商等信息。

同时,还应记录治具的购买日期、价格、使用部门等相关信息,以便进行管理和追溯。

1.2 治具标识:对每个治具进行标识,如编号、二维码等,以便于识别和追踪。

标识应清晰、持久,并与登记信息相对应。

二、治具的存放与保管2.1 存放环境:治具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和化学品的仓库或柜子中,避免受潮、腐蚀和污染。

2.2 保管责任:明确治具的保管责任人,确保治具的安全和完整。

保管人员应定期检查治具的状态,如有损坏或遗失应及时报告,并进行相应的维修或补充。

2.3 治具借用与归还:对于需要借用治具的情况,应有明确的借用手续和记录,借用人应按时归还,并经过检查确认治具的完好性。

三、治具的维护与保养3.1 定期保养:制定治具的保养计划,包括清洁、润滑、调整等,确保治具的正常使用和寿命。

3.2 维修记录:对于治具的维修情况,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维修日期、维修内容、维修人员等信息,以便追溯和评估治具的维修情况。

3.3 预防性维修:定期进行治具的预防性维修,如更换易损件、调整精度等,以减少故障和提高治具的可靠性。

四、治具的检验与校准4.1 检验要求:制定治具的检验标准和方法,对治具进行定期检验,确保其准确度和可靠性。

4.2 校准记录:对于经过检验的治具,应有相应的校准记录,包括校准日期、校准结果、校准人员等信息,以便追溯和评估治具的校准情况。

4.3 外部校准:定期将治具送至专业机构进行外部校准,以确保治具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五、治具的报废与更新5.1 报废标准:制定治具的报废标准,对于达到报废标准的治具,应及时进行报废处理,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治具。

模具零件检验规范

模具零件检验规范
5.2.4、异常判定:
经MRB最终判定的处理方式,判定处理方式有:特采,报废、重工、退货。
5.2.5、异常处理:
5.2.5.1、自制品异常处理:
5.2.5.1.1、特采:生产单位提出[产品特采/报废审批单]依[不合格品管理程序]作业
5.2.5.1.2、报废:由生产单位提[产品特采/报废审批单]依[不合格品管理程序]进行作业
流程权责单位相关说明表单
5.2、执行方式
5.2.1、检验时品管应备齐相关资料如下
5.2.1.1、表单:[制程自主检查表]、[品质异常联络单]、[入库单]、
5.2.1.2、标签:合格标签、不合标签
5.2.1.3、量测工具:游标卡尺、千分尺、高度规,二次元等
5.2.2、检验依据:
5.2.2.1、客户所提供的图纸、检验标准书,等外来文件
5.2.5.1.3、重工:经生产单位加工后需符合公司要求,重工后零件重新送检
自制品异常时,生产单位接到品保开立的[品质异常联络单]后,应在二个工作日内回复改善对策
5.2.5.2、外发零件异常处理:
5.2.5.2.1、退货;由资材部采购知会供应商,退货给供应商重工处理
5.2.5.2.2、特采:因生产急件或其它特殊原因需特采,由资材部提[产品特采/报废审批单]依[不合格品管理等量程序]作业
7.3、[入库单]
7.4、[加工不良统计表]
核准
审核
编制
高小红
5.2.2.2、依据[MIL-SYD-105E]‖单次抽样计划S-2进行抽取样本检验。
5.2.3、模具零件/治工具检验:
5.2.3.1、自制品检验:品保在接到加工部所提供的零件及零件图面后,填写[零件交接清单] 进行签收记录。再依据零件图面进行外观检验及全尺寸量测,量测结果记录于[制程自主检查表]上,检验合格后再包装并贴上合格标签[产品识别卡],当检验不合格时立即贴上[不合格标签]并开立[品质异常联络单]知会相关单位,不合格品依 [不合格管理程序]处理。

模具品质检验作业规范

模具品质检验作业规范

一、目的:为了有效管制模具生产中的品质,防范品质异常发生,明确规范模具部各制程相关权责,減少不良率,确保加工品质,縮短模具制造周期,以合理的流程、高效率、优良的品质服务于模具生产,满足客戶的需求。

二、范围:本规范适用于模具部所有加工之模具、治具、范本及零配件。

三、权责单位:3.1品检单位:负责本规范的制定和执行,对所有制程产品的检验和不合格品的改善与追踪。

3.2加工单位:负责配合本规范的执行以及不合格品的处理和改善措施的实施。

3.3模具生管:负责生产的排定及委外作业,异常发生时协助处理。

四、定義:4.1不合格品:任何经检验或实配不符合图面、检验规范或通则和相关规格的材料、零组件、成品及半成品皆属之。

4.2自检作业:是指工件加工完成后,下机前时间段內,各制程操作人员对照图纸加工要求对工件做自检的过程,并同時把检测资料记录自检表单內(如检查工件外观,刀痕,加工深度等)。

4.3品检检测:是指量测人员在自检作业的基础上利用先进量测设备(如二次元,三次元,高度尺等)对工件再一次进行量测确认并同時记录量测资料并保存,工件尺寸符合加工要求時贴OK标签流入半成品库。

五、作业程序:5.1工件物流至品检单位时,品检人员需根据设计图纸对工件进行检验。

5.2检验方式:5.2.1目视(外观有无线痕、破孔、裂痕、划伤、压痕、漏加工等)5.2.2量测(所使用仪器如:三次元、二次元、游标卡尺、千分尺、高度尺等)5.2.3试配(入子与冲天、滑块试配等)5.3检验标准:5.3.1依据三视图,检测其外形、孔径及孔距.外形可用卡尺或高度规检测,孔距需用高度规或投影仪检测,孔径需用PIN规等检测,具体公差以图纸为准;如有加工铣仿形部分,需用三次元比对软件检测,具体公差以图纸加工说明为准。

5.4模具在运送过程中,应注意保护工件及自我防护,以免发生工件碰伤及工伤事件。

5.5各制程工件进站需确认工件外观是否有碰伤现象,图纸是否完整无误,版次是否为最新。

检查治具管理规范

检查治具管理规范

检查治具管理规范标题:检查治具管理规范引言概述:治具是生产过程中不可或者缺的工具,对于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对治具进行规范的管理和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如何规范管理和检查治具,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一、治具的分类和标识1.1 治具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治具可以分为夹具、模具、量具等多种类型。

1.2 治具的标识:每一个治具都应该有独特的标识,包括编号、名称、规格型号等信息,以便于管理和识别。

1.3 治具的存放:不同类型的治具应该分开存放,避免混淆和损坏。

二、治具的定期检查和维护2.1 定期检查:对于常用的治具,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包括外观、功能、精度等方面。

2.2 维护保养: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治具的正常使用和寿命。

2.3 记录管理:对于每次检查和维护都应该有记录,包括问题描述、处理方式、责任人等信息。

三、治具的使用和归还流程3.1 使用流程:在使用治具前,应该进行确认和核对,确保治具的完好性和适合性。

3.2 归还流程:使用完毕后,应该及时归还治具,并经过检查确认,避免遗失或者损坏。

3.3 返修处理:如果发现治具有问题,应该及时进行返修处理,确保下次使用时正常。

四、治具的库存管理和更新4.1 库存管理:对于治具的库存应该进行定期盘点和清点,确保数量和状态的准确性。

4.2 更新更换:对于老化或者损坏的治具应该及时更换,避免影响生产进度和质量。

4.3 优化配置:根据生产需求和工艺变化,对治具的配置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生产效率。

五、治具管理的培训和考核5.1 培训措施:对于治具管理人员和使用人员应该进行培训,包括治具的使用方法、维护保养、管理流程等内容。

5.2 考核评估:定期对治具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评估,检查其管理和操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5.3 持续改进:根据考核结果和实际情况,对治具管理制度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

结论:规范的治具管理和检查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不可或者缺的一环,惟独做到科学规范的管理和维护,才干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提升。

表面粗糙度检测标准

表面粗糙度检测标准

标题:粗糙度检验规范文件编号:WI/ZB版本:AAPPROVED BY 核准REVIEWED BY审核PREPARED BY制订修订履历表1.0目的对来自于外购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本厂加工的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按要求进行表面粗糙度检验,以确保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等零配件满足预期的要求。

项次修订页次版次修订前内容修订后内容修订日期备注2.0范围适用于所有组成模具、工装、治具、夹具的零配件,包括委外和内部加工的零配件。

3.0定义3.1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不平度。

无论采用哪种加工方法所获得的零件表面,都不是绝对平整和光滑的,放在显微镜(或放大镜)下观察,都不得可以看到微观的峰谷不平痕迹,一般是受刀具与零件间的运动、摩擦,机床的振动及零件的塑性变形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表面上所具有的这种较小间距和峰谷所组成的微观几何形状特征,称为表面粗糙度。

3.2表面粗糙度对工件的影响:3.2.1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耐磨性。

表面越粗糙,配合表面间的有效接触面积越小,压强越大,磨损就越快。

3.2.2表面粗糙度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

对间隙配合来说,表面越粗糙,就越易磨损,使工作过程中间隙逐渐增大;对过盈配合来说,由于装配时将微观凸峰挤平,减小了实际有效过盈,降低了联结强度。

3.2.3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粗糙零件的表面存在较大的波谷,它们像尖角缺口和裂纹一样,对应力集中很敏感,从而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3.2.4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

粗糙的表面,易使腐蚀性气体或液体通过表面的微观凹谷渗入到金属内层,造成表面腐蚀。

3.2.5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密封性。

粗糙的表面之间无法严密地贴合,气体或液体通过接触面间的缝隙渗漏。

3.2.6表面粗糙度影响零件的接触刚度。

接触刚度是零件结合面在外力作用下,抵抗接触变形的能力。

3.2.7影响零件的测量精度。

零件被测表面和测量工具测量面的表面粗糙度都会直接影响测量的精度,尤其是在精密测量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本/次: 页 日 次: 期:
适用于本公司内/外购/外协加工/冲压模具零件/塑胶模具零件/治具/夹具均属之。 三、职责: 3.1仓库负责材料/外购品入库点收及帐务处理。 3.2品控部负责模/治具之检验 3.3生产部负责模具零件加工及外观清理(毛刺、油污、灰尘等) 四、定义: 略 五、检验依据: 5.1 模/治具设计单位提供之工程图面。 5.2《BOM表》 六、作业流程: 见附件 七、作业内容: 7.1模/治具零件工件检验: 7.1.1抽样 7.1.1.1塑模/治具工件可按批量大小进行抽检 7.1.1.2对每批零件抽检5PCS进行检验,如零件数量小于5PCS时则进行全检。 7.1.2先仔细读懂图面要求,再从图纸中找出对应之工件。 7.1.3 依照图面内容,查看整个工件加工工艺是否全部完成。 7.1.4 外观检验:工件重要部位不可有碰伤现象 7.1.5 尺寸检验:依照工程部发行图纸对各尺寸进行检验 7.1.6 对模具零件依图纸尺寸进行检验,选5个尺寸数值作记录,并对每个尺寸记录第 一次测试数值于《模具零件检查表》中。 7.2 模/治具工件形位检验事项: 7.2.1 对于底板/手柄/垫片类零件,其精度要求不高可用卡尺进行检验。 (注:需检验底板的螺丝孔位置和垫片厚度) 7.2.2 对于五金模入块/冲子/塑胶模镶件类零件,由于在装配中与其它零件配合的形状
文件编号:
HLSG3-Q00043 A/1 4 OF 12 20100327
模治具零件 检验规范
版本/次: 页 日 次: 期:
7.6.1 对于底板上的斜度,一般起落料或滑动作用,只要求表面平滑,可目视检验。 7.6.2 对于冲子或塑模模仁类工件的斜度,需确保其精度/表面的粗糙度/配合的位置度 及配合间隙。 7.7改模工件或返修工件,需检验其修改部分尺寸,以及与修改后相关连的形位尺寸 7.8 发外热处治具零件的检验标准: 7.8.1板材/治具零件经铣床加工完成后,需检验孔的数量,有无漏打/漏攻牙的现象, 孔位可用卡尺进行检验。 7.8.2热处理后之板材需对其变形量进行检验 7.9外协加工零件检验: 按上述7.1-7.7事项内容执行 7.10检验过程及判定: 7.10.1进料材料检验: 7.10.1.1针对上述7.8-7.9事项外发热处理/外协加工零件,品检接获仓库提供厂商 《检验报告》时,品检依图纸要求对材料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记录于《进料检验记录表》中 ,进料批次及检验状况一并汇总于《进料检验履历表》中,以便品质管控,参照《模具材料进料 检验规范》内容执行。 7.10.1.2热处理材料,厂商需附硬度测试报告。 7.10.1.3检验结果判定OK,流至下工序;结果判定NG时,品检需开出《品质异常 通知/处理单》,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依《不合品控制程序》处理。 7.10.2模/治具零件检验: 针对上述7.2-7.7之事项,品检接获各组别所送模/治具样品时,依照工程发行图纸进行 尺寸及外观检验,检验合格后将检验结果填写于《模具零件检查表》中,便于产品品名及数量 统计,需在《零件签收一览表》中作签收。 八、参照文件: 8.1《模具材料进料检验规范》 8.2《仓库管制程序》 8.3《记录控制程序》 8.4《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九、相关表单: 9.1《进料检验记录表》 HLSGQ-Q00012 HLSG2-Q00046 HLSG2-G00033 HLTG2-D00002 HLSG2-Q00017
文件编号:
HLSG3-Q00043 A/1 1 OF 12 20100327
模治具零件 检验规范
修 修订日期 20100327 变更编号 D1003049 变 订 更 记 内 录 容
版本/次: 页 日 次: 期:
版本/次 总页数 A/1 6
组织架构变更
会 会签单位 ■工程部 ■营业部 ■财务部 ■人力资源部 ■品控部 ■制造部 ■物流部 ■体系办 会签姓名


录 会 签 意 见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同意
核准
审核
制定
集团体系办制作单位 Nhomakorabea发


品控部
文件编号:
HLSG3-Q00043 A/1 2 OF 12 20100327
模治具零件 检验规范
一、目的: 1.1 针对材料检验,符合本公司环境物质/HSF标准要求 1.2 针对模/治具工件检验及减少模治具使用单位的投拆 二、适用范围:(常熟泓淋连接技术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HLSG3-Q00043 A/1 3 OF 12 20100327
模治具零件 检验规范
版本/次: 页 日 次: 期:
及位置要求很高,为精加工零件,需检验其外形尺寸/相配位置度及配合间隙。 7.2.3 对于等高套/等高柱其高度(厚度)方向为重要尺寸,检验时需注意其高度 (厚度)必须一致。 7.2.4 五金模夹板/下模板/脱料板类工件,平面度/厚度及外观均需做重点检验,不允 许有磨床烧刀/碰缺现象。对于盖板/垫板/模座,则只需检验其平面度即可。 7.2.5 销钉/顶针/导柱/导套类零件,其直径和适配性为检验的重点,对于此类标准件 可按批量的1/5比例抽样进行检验。 7.2.6 刀口类零件刀口为下料用,必须保证工作面的锋利,不能有碰缺现象。在检验 过程中还需注意刀口/落料口的方向。 7.2.7 冲子类零件截面尺寸为配合尺寸,冲头部位为冲子的工作面,不能有碰缺现象, 并需保证冲子与脱料板入块/夹板入块及下模刀口的配合间隙。 7.3 模/治具工件孔类的检验标准: 7.3.1 孔按形状可分为:圆孔/方孔/锥形孔/异形孔/盲孔;按作用可分为:丝孔/顶针 孔/螺丝过孔/弹簧过孔/销钉孔/入块配合孔/其它让位(避位)沉孔等。 7.3.1.1 过孔/锥形孔/让位(避位)孔,孔径的大小无重点要求,孔的位置尺寸和 让位(避位)尺寸可用卡尺检验,过孔需保证与其相对应的螺丝/弹簧配合。 7.3.1.2 销钉孔/入块孔和一些精度要求高的盲孔,可用针规或与之相对应的配合件 进行检验,其位置也为重点检验尺寸。 7.4 模治具工件槽的检验: 7.4.1 槽按形状可分为:直槽/T形槽/燕尾槽/圆弧槽;按作用可分为:让位(避位) 配合槽/成形槽/限位槽。 7.4.2 所有零件上的槽,均为精加工,形位公差特别重要,列为检验的重点,另槽的 槽/中心对称度也需做重点检验 7.4.3 配合槽必须与相对应的齿配合,成形槽内不能有变形/碰伤/台阶等不良现象。 7.5 倒角的检验标准: 7.5.1 倒角可分两种:即倒C角与倒R角 7.5.2 塑胶模模仁和冲头成形处的的倒角,为重要尺寸,需保证其精度和配合的位置 度外观不能有碰伤或台阶。 7.5.3 零件外形倒角起防止刮伤/让位或导向的作用,对于零件转角处/或起让位作用 的倒角,尺寸精度要求较低,可目视检查。 7.6 斜度的检验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