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实验总结报告

信息安全实验总结报告信息安全实验总结报告篇一:信息安全实验报告课程名称:信息安全实验名称:共五次实验班级:姓名:同组人:指导教师评定:签名:实验一木马攻击与防范一、实验目的通过对木马的练习,使读者理解和掌握木马传播和运行的机制;通过手动删除木马,掌握检查木马和删除木马的技巧,学会防御木马的相关知识,加深对木马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实验原理木马的全称为特洛伊木马,源自古希腊神话。
木马是隐藏在正常程序中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恶意代码,是具备破坏、删除和修改文件、发送密码、记录键盘、实施DoS攻击甚至完全控制计算机等特殊功能的后门程序。
它隐藏在目标计算机里,可以随计算机自动启动并在某一端口监听来自控制端的控制信息。
1.木马的特性(1)伪装性 (2)隐藏性 (3)破坏性(4)窃密性2.木马的入侵途径木马入侵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一定的欺骗方法,如更改图标、把木马文件与普通文件合并,欺骗被攻击者下载并执行做了手脚的木马程序,就会把木马安装到被攻击者的计算机中。
3.木马的种类(1)按照木马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1代木马是伪装型病毒,第2代木马是网络传播型木马,第3代木马在连接方式上有了改进,利用了端口反弹技术,例如灰鸽子木马,第4代木马在进程隐藏方面做了较大改动,让木马服务器端运行时没有进程,网络操作插入到系统进程或者应用进程中完成,例如广外男生木马。
(2)按照功能分类,木马又可以分为:破坏型木马,主要功能是破坏并删除文件;服务型木马; DoS攻击型木马;远程控制型木马三、实验环境两台运行Windows 2000/XP的计算机,通过网络连接。
使用“冰河”和“广外男生”木马作为练习工具。
四、实验内容和结果任务一“冰河”木马的使用1.使用“冰河”对远程计算机进行控制我们在一台目标主机上植入木马,在此主机上运行G_Server,作为服务器端;在另一台主机上运行G_Client,作为控制端。
打开控制端程序,单击快捷工具栏中的“添加主机”按钮,弹出如图1-5所示对对话框。
信息安全实验实习报告

信息安全实验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背景随着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提高我国信息安全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具备实战经验的网络安全技术人才,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安全实验技能,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
本次实习内容主要包括:密码学实验、网络攻防实验、漏洞分析与利用实验、安全防护技术实验等。
通过对这些实验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信息安全实验工具,提高信息安全实验技能,为将来的信息安全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习时间与地点实习时间:2021年6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实习地点:XX大学计算机实验室三、实习内容与过程1. 密码学实验密码学是信息安全领域的核心技术。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需要掌握对称加密、非对称加密、哈希函数等基本概念,并学会使用相关工具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1)学习对称加密算法(如DES、AES等)的原理和实现方式;(2)学习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ECC等)的原理和实现方式;(3)学习哈希函数(如MD5、SHA-1等)的原理和实现方式;(4)利用实验工具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验证算法正确性。
2. 网络攻防实验网络攻防实验旨在让学生了解网络攻击的手段和防御策略,提高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1)学习网络攻击技术(如ARP欺骗、DNS劫持、端口扫描等);(2)学习网络防御技术(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策略配置等);(3)利用实验工具进行攻防操作,锻炼实战能力;(4)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攻防经验。
3. 漏洞分析与利用实验漏洞分析与利用实验让学生了解软件漏洞的产生原因和利用方法,提高漏洞挖掘和利用能力。
(1)学习漏洞产生的原因和分类(如缓冲区溢出、格式化字符串漏洞等);(2)学习漏洞利用技术(如SQL注入、代码执行等);(3)利用实验工具进行漏洞挖掘和利用,验证漏洞存在性;(4)分析实验结果,提出修复漏洞的建议。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一)

1、关闭计算机的防病毒软件。
2、安装Sniffer Pro。
3、安装Superscan
4、安装Fluxay5。
5、将同一实验组的计算机设为同一网段。
6、利用Sniffer Pro观察对方的网络数据包,分析网络性能和故障。
7、用Superscan扫描对方的计算机,记录扫描的结果和发现的漏洞。
8、用Fluxay5扫描系统的漏洞并破解出另一台机器的帐号与口令
而sniffer就是一种能将本地网络接口设置成“混杂”(promiscuous)状态的软件,当网络接口处于这种"混杂"方式时,该网络接口具备广播地址,它对所有遭遇到的每一个帧都产生一个硬件中断以便提醒操作系统处理流经该物理媒体上的每一个报文包。
sniffer工作在网络环境中的底层,它会拦截所有的正在网络上传送的数据,并且通过相应的软件处理,可以实时分析这些数据的内容,进而分析所处的网络状态和整体布局。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一)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学院 专业: 网络工程 班级:网络092
姓名
王荣森
学号
0908060386
实验组
实验时间
2012.12.5
指导教师
王晓鹏
成绩
实验项目名称
实验一:常用信息安全工具的使用
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基于网络的信息安全概念和原理
2、熟悉嗅探、网络漏洞扫描等常用工具的安装、配置与使用。
(2)TCP SYN扫描
本地主机向目标主机发送SYN数据段,如果远端目标主机端口开放,则回应SYN=1,ACK=1,此时本地主机发送RST给目标主机,拒绝连接。如果远端主机端口未开放,则会回应RST给本地主机。由此可知,根据回应的数据段可以判断目标主机的端口是否开放。由于TCP SYN扫描并没有建立TCP正常连接,所以降低了被发现的可能,同时提高了扫描性能。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是为了研究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建立一个简单的安全模型,探讨信息安全的模型,并对其进行实验测试,了解信息安全的相关技术,
以及如何保护敏感信息。
二、实验内容
1.定义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是指保护敏感信息不被未经授权的人访问、使用或篡改的过程。
2.研究信息安全模型
信息安全模型是一个有机的概念,它包括防御、检测、响应、应急和
恢复5个基本组成部分,旨在保护敏感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和
篡改。
3.研究信息系统安全技术
为了增强信息安全,引入了一系列安全技术来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使用或篡改敏感信息,这些技术包括访问控制、身份验证、数据加密和远
程登录安全。
4.建立模型实验
为了检验信息安全模型,本次实验采用Kali Linux作为实验环境,Kali Linux设有访问控制、身份验证、数据加密和远程登录安全等安全
技术,以阻止非法的访问和操纵。
三、实验结果
1.安全技术实施完毕
在实验中,实施了访问控制、身份验证、数据加密和远程登录安全等安全技术,保证了正常的服务器运行。
2.平台安全性测试
采用Metasploit框架进行安全测试。
信息安全操作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操作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信息安全操作实验实验目的:1. 掌握信息安全操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熟悉常用的信息安全操作工具和方法。
3. 培养对信息安全的意识和保护意识。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掌握常见的信息安全威胁和攻击方式。
2. 实验环境:搭建一个模拟的网络环境,包括若干主机和服务器。
3. 实验内容:3.1. 使用端口扫描工具扫描实验环境中的主机和服务器的开放端口,并记录扫描结果。
3.2. 通过漏洞扫描工具对实验环境中的主机和服务器进行漏洞扫描,并记录扫描结果。
3.3. 使用弱口令攻击工具对实验环境中的主机和服务器进行弱口令攻击,测试其安全性。
3.4. 利用网络钓鱼工具进行网络钓鱼攻击,诱导用户输入敏感信息,并分析攻击效果。
3.5. 使用反弹Shell工具在实验环境中获取目标主机的控制权,并演示如何防范此类攻击。
实验结果:1. 根据扫描结果,分析开放端口的意义和可能的安全威胁,及时进行相应的安全设置和防护措施。
2. 根据漏洞扫描结果,及时修补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以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3. 验证弱口令攻击的威胁,警醒用户要设置强密码,并做好密码管理和定期更改密码的习惯。
4. 通过网络钓鱼攻击的演示,提高用户的警觉意识,防范钓鱼等社交工程攻击。
5. 演示防范反弹Shell攻击的方法,包括防火墙设置、入侵检测系统的配置和使用,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信息安全操作是保护个人隐私、企业重要信息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对信息安全的警惕,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操作措施。
不仅对个人而言,企业和政府也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加强信息安全的培训和管理,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在信息安全操作中,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工具和方法,如端口扫描、漏洞扫描、弱口令攻击和网络钓鱼攻击等。
了解这些攻击手段和防范方法,有助于提升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和能力。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

信息安全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
本次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常见的信息安全攻击与防御手段,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信息安全问题的应对能力。
二、实验环境本次实验在以下环境中进行:1、操作系统:Windows 10 专业版2、应用软件:Wireshark 网络协议分析工具、Metasploit 渗透测试框架、Nmap 网络扫描工具等3、网络环境:实验室内部局域网三、实验内容1、网络扫描与漏洞检测使用Nmap 工具对目标网络进行扫描,获取网络中主机的存活状态、开放端口等信息。
通过分析扫描结果,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安全漏洞,如某些主机开放了不必要的端口,可能导致未经授权的访问。
2、密码破解利用常见的密码破解工具,对预设的密码哈希值进行破解。
实验中采用了字典攻击和暴力攻击两种方法。
通过字典攻击,成功破解了一些简单的密码;而暴力攻击由于计算资源消耗较大,在有限的时间内未能取得明显效果。
3、网络监听与数据包分析使用 Wireshark 工具对网络中的数据包进行捕获和分析。
通过对捕获的数据包进行深入研究,发现了一些明文传输的敏感信息,如用户名和密码,这暴露了网络通信中的安全隐患。
4、漏洞利用与渗透测试借助 Metasploit 框架,对存在漏洞的目标系统进行渗透测试。
成功利用了一个已知的漏洞获取了系统的控制权,这充分说明了及时修复系统漏洞的重要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网络扫描结果显示,部分主机存在安全配置不当的问题,开放了过多的端口,增加了遭受攻击的风险。
建议加强网络设备的安全配置,只开放必要的端口。
2、密码破解实验表明,简单的密码容易被破解,用户应采用复杂且包含多种字符类型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以提高账户的安全性。
3、网络监听和数据包分析揭示了明文传输敏感信息的严重性。
应推广使用加密技术,确保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安全。
4、漏洞利用和渗透测试结果强调了及时更新系统补丁和加强安全防护的必要性,以防止黑客利用已知漏洞入侵系统。
信息安全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信息安全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信息安全意识。
实验内容包括:1. 熟悉常用的信息安全工具和软件;2. 学习基本的加密和解密方法;3. 掌握常见的信息安全攻击和防范措施;4. 了解网络安全的防护策略。
二、实验原理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在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本实验涉及以下原理:1. 加密技术:通过对信息进行加密,使未授权者无法获取原始信息;2. 解密技术:使用密钥对加密信息进行解密,恢复原始信息;3. 安全协议:确保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4. 入侵检测:实时监控网络和系统,发现并阻止恶意攻击。
三、实验内容1. 加密与解密实验(1)使用RSA算法对文件进行加密和解密;(2)使用AES算法对文件进行加密和解密;(3)使用对称密钥和非对称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
2. 信息安全工具使用实验(1)使用Wireshark抓取网络数据包,分析网络通信过程;(2)使用Nmap进行网络扫描,发现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3)使用XSSTest进行跨站脚本攻击实验;(4)使用SQL注入攻击实验。
3. 信息安全防护实验(1)使用防火墙设置访问控制策略;(2)使用入侵检测系统(IDS)监控网络流量;(3)使用安全审计工具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
四、实验步骤1. 安装实验所需软件,如Wireshark、Nmap、XSSTest等;2. 按照实验指导书的要求,进行加密和解密实验;3. 使用信息安全工具进行网络扫描、漏洞扫描和攻击实验;4. 设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进行安全防护;5. 使用安全审计工具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加密与解密实验:成功使用RSA和AES算法对文件进行加密和解密,验证了加密技术的有效性;2. 信息安全工具使用实验:成功使用Wireshark抓取网络数据包,分析网络通信过程;使用Nmap进行网络扫描,发现目标主机的开放端口;使用XSSTest和SQL 注入攻击实验,验证了信息安全工具的功能;3. 信息安全防护实验:成功设置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进行安全防护;使用安全审计工具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
信息安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2篇

信息安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信息安全专业毕业实习报告精选2篇(一)实习报告实习单位:XXX公司实习岗位:信息安全专员实习时间:2021年7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一、实习目标和任务在本次实习中,我的主要目标是提升自己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工作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实习期间,我的主要任务如下:1. 参与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工作,对系统漏洞进行分析和修复。
2. 协助制定公司信息安全政策和规范,并促使员工遵守。
3. 参与应急响应工作,及时处理各类安全事件。
4. 组织进行信息安全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
5. 协助进行安全测试和渗透测试,发现和修复系统漏洞。
二、实习过程和成果1. 参与信息系统安全评估工作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公司信息系统的安全评估工作。
通过对系统进行渗透测试和漏洞扫描,我发现了一些潜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向负责人汇报。
通过与团队成员的合作,我们成功修复了这些漏洞,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
2. 协助制定信息安全政策和规范我参与了公司信息安全政策和规范的制定工作。
通过调研和借鉴其他公司的经验,我和团队成功制定了一份适合公司实际情况的信息安全政策和规范,并通过内部培训向员工进行了宣传。
3. 参与应急响应工作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公司的应急响应工作。
当出现安全事件时,我积极配合团队成员进行现场调查,分析事件原因,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通过这些实践,我对应急响应工作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提升了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变能力。
4. 组织信息安全培训和宣传为了提高公司员工的信息安全意识,我组织了几次信息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
通过讲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安全威胁,我帮助员工了解到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教授了一些简单的防护措施。
这些活动受到了员工的积极参与和好评。
5. 协助安全测试和渗透测试在实习期间,我还参与了公司的安全测试和渗透测试工作。
通过模拟黑客攻击的方式,我们发现了一些系统存在的漏洞,并及时向开发人员反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学号实验课成绩
学生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信息安全
开课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姓名孙贤伟
学生姓名
学生专业班级软件工程zy1302班
2015-- 2016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课程名称:信息安全
第二部分:实验调试与结果分析
一、调试过程(包括调试方法描述、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实验代码: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dlib>
int main()
{
char c[15] = "ybccnhfwblelho";
int cc[14];
for (int i = 0; i < 14; i++)
{
cc[i] = c[i] - 'a';
}
char ccc[15];
ccc[14] = '\0';
for (int a = 0; a < 26; a++)
{
printf("%d:\n", a);
for (int b = 0; b < 26; b++)
{
for (int i = 0; i < 14; i++)
{
ccc[i] = ((cc[i] * a) + b) % 26 + 'a';
}
printf("%s\n", ccc);
}
}
system("pause");
return 0;
}
二、实验结果分析(包括结果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
1、利用程序穷举明文,找出有意义的字符串:
2、根据明文与密文的映射,列出方程组:
3、解方程组,得:
三、小结、建议及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初步学会了仿射变换在密码学中的应用,加深了对密码学的认识和兴趣。
明文和密文之间的转换是十分有趣和具有挑战性的,这让我非常感兴趣。
总而言之,本次实验我收获很多,以后也会继续努力学习信息安全,认真完成每一次实验。
实验课程名称:信息安全
第二部分:实验调试与结果分析
一、调试过程(包括调试方法描述、实验数据记录,实验现象记录,实验过程发现的问题等)
main函数代码:
int main(void)
{
unsigned char digest[16],digest1[16]; //存放结果
char
a[]="hellohellohellohellohellohellohellohellohellohellohellohellohellohello!";
MDString(a, digest);
printf("原文本的哈希值:\n");
for(int i=0;i<32;++i)
printf("%02x",digest[i]);
printf("\n");
char aa[72];
aa[71]='\0';
double max=0;
for(int i=0;i<71*8;++i)
{
for (int j=0;j<71;++j)
aa[j]=a[j];
aa[i/8]=a[i/8]^(1<<(i%8)); // 只改变其中一位
MDString(aa, digest1);
for(int i=0;i<32;++i)
printf("%02x",digest1[i]);
printf("\n");
int res=0;
for (int j=0;j<32;++j)
{
res+=((digest[j]&1)==(digest1[j]&1))?1:0;
res+=((digest[j]&2)==(digest1[j]&2))?1:0;
res+=((digest[j]&4)==(digest1[j]&4))?1:0;
res+=((digest[j]&8)==(digest1[j]&8))?1:0;
res+=((digest[j]&16)==(digest1[j]&16))?1:0;
res+=((digest[j]&32)==(digest1[j]&32))?1:0;
res+=((digest[j]&64)==(digest1[j]&64))?1:0;
res+=((digest[j]&128)==(digest1[j]&128))?1:0;
}
printf("相似度:%f\n",double(res)/32/8);
if(max<double(res)/32/8)
max=double(res)/32/8;
}
printf("\n最大相似度:%f\n\n",max);
system("pause");
return 0;
}
二、实验结果分析(包括结果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
三、小结、建议及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哈希函数的性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将一个不定长度的字符串通过哈希函数编程了定长的字符串,通过改变一位,再进行了相似度的计算。
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和同学们帮助了我很多,我会加强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思考和学习,我对信息安全的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今后也会继续努力的!
实验课程名称:信息安全
实验项目名称RSA密码的验证实验成绩
实验者专业班级软件zy1302班组别
同组者实验日期2015年11月15日第一部分:实验分析与设计
二、实验内容描述(问题域描述)
条件:n=4294967297,公钥e=401
1.已知密文c1=131072,求明文m1
2.加密 m2=138 求密文c2
二、实验基本原理与设计(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手段的确定,试验步骤等,用硬件逻辑或者算法描述)
RSA的安全基于大数分解的难度。
其公钥和私钥是一对大素数(100到200位十进制数或更大)的函数。
从一个公钥和密文恢复出明文的难度,等价于分解两个大素数之积(这是公认的数学难题)。
RSA的公钥、私钥的组成,以及加密、解密的公式可见于下表: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PC机
System.out.println("(1)\t已知:c1 = " + c1);
System.out.println("\t\t求得:m1 = " + m1);
// 计算m2的密文c2
c2 = power(m2, e, n);
System.out.println("(2)\t已知:m2 = " + m2);
System.out.println("\t\t求得:c2 = " + c2);
}
}
二、实验结果分析(包括结果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影响因素讨论、综合分析和结论等)
三、小结、建议及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RSA的算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RSA算法是一种非对称密码算法,所谓非对称,就是指该算法需要一对密钥,使用其中一个加密,则需要用另一个才能解密。
RSA的安全基于大数分解的难度。
在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和同学给了我很多的帮助。
通过思考和学习,我对信息安全的学习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今后也会继续加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