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中心区的更新与改造
浅谈我国城市更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我国城市更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在这种大规模的、快速的城市更新和建设中出现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问题,并及时给予纠正和解决,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城市更新,保护城市的历史和文化,保护城市发展的延续性。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更新;旧城保护1 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飞跃,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住宅建设发展十分迅速,成为拉动地方GDP的重要支持力量。
住宅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建设质量也不断提升。
除了在城市边缘及远近郊区集中发展大规模居住社区外,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城市建成区内,一些经济相对衰退,房屋经年累月残破失修,市政基础设施落后,景观环境与居住质量均较差的地段(区)也面临着更新和改造。
在许多老街区内,伴随着建成区内一些工厂的搬迁带来的用地性质置换。
因此,在城市更新中,住宅改造开发往往是重要的对象和内容。
2 城市更新的模式城市更新为老城区住宅的改造开发提供了契机。
城市住宅规划设计除解决好以居住为本源的各种功能问题外,正确处理好与城市环境的关系也十分重要。
居住建筑与城市的关系体现了局部与整体、实体与空间、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看,好的住宅规划设计能够提升地产价值,改善居住条件和环境质量,增加城市的活力,重塑街区形象,从而实现城市更新的多元目标。
城市更新的方式一般可分为重建、整建和维护三种模式。
2.1 重建这是一种最激进、耗资最大但又最有创意的方式。
它是对城市中严重衰退地区进行清除并作合理的使用。
二战后在国际建筑师协会(CIAM)倡导的物质规划理论下所进行的大规模的拆除重建运动就是这种模式的典型。
虽然,大量新建的“国际式”建筑在短时间内给城市中心区带来了繁荣,但其千篇一律、冷漠缺乏人性的城市面貌继而引发了新的城市问题。
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主张采取重建方式来更新改造城市,除非实在别无他法的情况下才采用。
2.2 整建整建就是对城市中整体功能仍能适应需求,但出现衰退迹象的地区进行环境改善或局部拆除重建。
144.城市更新改造中的问题浅析——以虹口区202号地块为例

城市更新改造中的问题浅析——以虹口区202号地块为例袁鹏洲,王昕宇摘要:城市更新改造是现下业已较为充分发展的一线、二线城市开发建设的主要方式。
城市更新改造的最大特征是破旧立新。
同一城市的不同地块进行城市更新改造的推动机制各有特点,又基本相同。
城市街区改造的意义主要在于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在于促进城市健康发展,提升城市能级。
在上述目的达成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涉及众多群体的利益,在城市内部发生了政府、开发商、城市居民及其他相关人群之间的资本、资源的再分配。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准确把握城市街区更新改造的时机是城市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本文以虹口区202号地块为案例,就城市街区更新改造中的更新时机、利益分配等几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解析。
关键词:城市更新改造时机研判利益分配社会影响0.前言城市建设分为城市外围新增建设用地的初次开发和城市内部建成环境的再开发,在城市由稚嫩到成熟的发展历程中,城市中进行初次开发的土地越来越少,进行城市更新改造的土地越来越多,特别是在城市的中心区域。
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可能或必然发生城市土地使用性质的转变、地块人口重新布局、城市空间业态的变迁。
由于城市更新牵涉众多利益相关群体和复杂的城市建成环境,因此在土地再开发过程中问题复杂。
上海是得到充分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在未来上海中心城区的建设中,更多的是城市的更新改造。
图2 虹口区202号地块卫星影像图资料来源:笔者绘制图3 202号原控规图则土地使用规划资料来源:笔者提供图1 虹口区202号地块区位图资料来源:笔者绘制虹口区202号地块位于海宁路、吴淞路交叉口西南方向,北至海宁路,南至昆山路,西至乍浦路,东至吴淞路。
其地理区位优越,临近苏州河和黄浦江,南眺陆家嘴中央核心区。
但现状中该地块除海宁路一侧进行了再开发外,其余地块多为上海特色的里弄住宅、沿街餐饮商业。
虹口区的开发建设进程中,202号地块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城市更新改造,其必然性是由于城市开发的经济特征所决定的。
浅谈城市规划中对于旧城的更新与保护

浅谈城市规划中对于旧城的更新与保护摘要:随着我国的城市发展进程不断的加快,很多城市开始不断地进行规划建设,对旧城区进行更新与保护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要问题。
很多城市旧城区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历史文化,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是需要保护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化建设达到了全新的高度,由于片面追求眼前利益,投入少、盲目低层次的改造,使很多具有保护价值的历史古迹和具有文化内涵等特色的建筑被拆毁,失去了旧城本身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文主要针对旧城的更新与保护进行分析,分析在城市的规划中旧城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更新保护措施,从而促进城市规划中旧城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旧城;更新;保护旧城区普遍存在城市混乱、房屋老旧、交通拥堵、公共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为了促进城市有更好的发展,很多城市已经将城市中的旧城更新与保护提到日程,让旧城的更新与保护成为城市规划中的重点工作。
在我国之前的城市化发展建设中,对旧城的改造观念不是很高,经常忽视对旧城的更新与保护工作,同时,对旧城的管理机制也不是很成熟,导致在对旧城的更新与保护工作实施时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让旧城本身具有的历史文化特点遭到了不可修复的破坏,让具有城市特点的风景逐渐淡出城市的发展中去。
所以,要充分重视旧城的更新与保护,在进行城市规划时协调好旧城的规划,减少对旧城本身的破坏,才能更好地发展城市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1.在城市规划中旧城更新的含义以及必要性1.1旧城更新的含义所谓旧城的更新就是对具有历史文化的旧城进行整治、开发和保护。
根据旧城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更新办法,有针对性地对旧城中的建筑以及名胜古迹,民居等进行更新。
但旧城的整治并不是对旧城进行大拆大建,而是在保护有历史文化特色建筑的同时进行整治,从而提升旧城的整体质量。
1.2旧城更新与保护的必要性随着我国的城市化不断地发展,在城市的不断规划中对旧城进行更新与保护是很重要的。
浅谈城市旧城改造与规划设计

浅谈城市旧城改造与规划设计摘要:旧城的改造不但是城镇经济以及建设发展,还是广大人民群众非常关注的社会现状。
城市规划成为了旧城改建的主要载体以及实施纲领,此外还关系着旧城改造的成败、社会稳定以及和谐社会建设。
下文以珠三角城市某城区旧城改造项目为实例,阐述了城市旧城改造中城市规划的原则和规划内容,探讨了如何在城市旧城改造中达到公平、公正的原则,整合并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空间,从而有效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关键词:城市规划;旧城改造规划;策略;研究引言在现代城市规划中,对旧城区的重新规划与改造是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翻新旧城的建筑和基础设施,因为有可能具备着十分深远的历史、人文以至整个社会意义上的含义。
旧城更新改造规划的目标不是注重某一个单一的目标,远远超过了单纯提高物质需求,真正的改造意义是注重整个社区的利益,创造更为广泛的人文关怀,把社会每个系统脉络统一为多维协调的战略规划。
旧城更新改造规划是一条线上的流程,它的成功与不成功取决于建立科学有效的城市改造规划设计模式的前提。
比较有效的旧城更新改造规划设计方案需要具有特别强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科学的城市改造设计模式是完全纳入社区和主体参与的力量,进而制衡住改造中变化的公私权益,完成旧城更新改造的多维目标,统一公平以及效率要求。
[1]把面向社区作为改造沟通听证机制,建立行政复议和申诉以及对话制度强化居民参加的深度,以改造对象真实需求为重点,避免激化社会矛盾,保证原有和谐的社会构成以及群体网络。
一、旧城改造的意义与实质性1旧城改造的意义旧城之所以要改造,并非仅仅是房屋破旧,而是有内在的城市发展综合需要。
一般来说,现在的旧城即为原来的整个城市,以前的商业、行政、工业、居住等这些城市功能完全集中在旧城中。
以前在经济水平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旧城作为城市中心区相对于生活与工作仍然相对方便;旧城作为城市有机体中生命力很旺盛的中心,在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良好的社区邻里关系和深刻的人文因素也有非常巨大的吸引力。
浅谈城市更新实例分析

(4) 设计过程中与业主、配合单位密切协调和 沟通,用心设计。工程原投资估算约为亿元人民币, 最后结算总造价为7. 08亿元人民币,比原估计投资
节约了 0.92亿元人民币,既保证了效果又取得了良 好的经济效益。
通风条件。同时,项目在规划上注意衔接项目与周边 道路的关系,考虑晋江当地民风民俗,着力于将该片 区打造为环境优美、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的城市住宅 区。 3.3.2 交通组织
(1) 交通以安全便捷为导向。各地块机动车出 入口均依托城市规划道路布置,通过规划路引入车 流,在基地内合理位置布置地下汽车库出入口位置。
延续,包括邻里的社会网络结构、心理定势、情感依恋等软件的延续与更新。在欧美各国,城市更新起源于二
战后对不良住宅区的改造,随后扩展至对城市其他功能地区的改造,并将其重点落在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
城市更新的目标是针对解决城市中影响甚至阻碍城市发展的城市问题 ,这些城市问题的产生既有环境方面
的原因,又有经济和社会方面的原因。
(4)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从人居角 度出发,创造出生态居住空间及绿色生态环境。体现 城市环境对“人”的共生,前方处理好商业区、居 住区、建筑体量、建筑群轮廓线、开发强度、交通组
织、景观、基础设施配套等各项内容,用心营造灵动 和谐的城市脉络,打造环境优美、舒适温馨、尺度适 宜的办公、居住及商业空间。 3.2指导思想
4结语
城市更新强调保护延续地区居民的生活,鼓励居 民积极参与,建设和改善地块及周边的基础设施,提 升居民住房环境,以适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做 城市更新的进程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要对物质形态 环境做出反馈,外部环境也会反馈于每个人或事。最 终通过塑造一个具有地域特色城市空间形象的目的, 来提升城市的生活品质,去实现适应并促进城市更新 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
浅谈合肥市旧城中心区更新整治的若干对策

区仍然是合肥城市发展的 中心之一 。因此 , 保持 旧城 中心区发 展的活力对 于合肥市城市发展战略将有着重要 的意义。
2 . 2城 市 发 展 新 举 措 的 要 求
发展新 区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减缓 旧城 中心 区发展 的压力 , 提升城市发展 的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在合肥 旧城 中心 区发展面
2 0 1 3年第 4期( 总1 9 2期 )
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徽
建
筑
浅谈合肥市 旧城 中心 区更新整治 的若 干对
So me Co u n t e r me a s u r e s i n Ne we r Re n o v a t i o n i n Ol d Ci t y To wn o f He f e i
临用地的制 约和设施容量 的限制等 问题 的时候 , 发展政务文化 新 区、 滨湖新 区的建设对减 轻旧城 中心 区的压力 , 提供调 整的 空间 , 促进 旧城 中心区功能的完善确实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
进旧城改建 的顺利进 行 ; 另一 方面 , 如果对房 地产商开发 缺乏 有效 的管理 ,房地产商趋利 的开发将使 旧城 的环境更加 恶劣 。 因此 , 旧城 中心区的综合 发展 必须在投 资者利益与城市环境 的 改善之间的找 到平衡点 。
建
也积累了种种 矛盾 和弊端 , 不 能适 应城 市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
城市的核心地 带和黄金地段。由于城 市发展过程 中存在和 出现 的一些 问题 , 迫切 需要对合肥 市旧城 中心 区的发展 开展研 究工作 。
2 . 3改善 环 境 与 交 通 的 要 求
==
———
旧城 中心区要 复兴 ,就必须 改善城 区的环境 与交通 条件 。
浅谈城市规划中对于旧城的更新与保护

浅谈城市规划中对于旧城的更新与保护摘要:老城区存在着城市秩序混乱、房屋老化、交通拥堵以及公共基础设施匮乏等问题,所以许多城市在进行城市建设工程之时,都把旧城的改造和维护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
在过去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人们对老城区的改造意识并不强,通常也采取传统的拆迁方式,虽然让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但与此同时也导致很多蕴藏在老城区之中的历史和文化流失。
因此,本文从旧城更新与保护的角度进行切入,从而对传统的城市规划模式进行升级,让老城区的历史和文化得以保留的前提下,还能得到更新,最终实现老城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城市规划;旧城更新;保护引言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许多城市都在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其中老城区的改造和保存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许多城市的老城区都是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它们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城市化的水平也实现了大幅的提高,但因片面追求短期利益而进行低层次的改造,也让很多具有文化内涵的建筑被拆毁,甚至导致很多古城的发展也是不伦不类。
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工程必须要重视老城区的更新和保护,只有如此,老城区才能更具生命力。
一、城市规划中旧城更新与保护的内涵(一)旧城更新的含义旧城更新是指对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老城区进行改造、开发和保护,结合这些老城区本身的特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更新,并有针对性地对城区内的建筑物、景点、住宅等进行改造。
但是需要明确的是,对于旧城的更新工作,并不意味着要大规模的拆除,而是要在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建筑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造,提高城区整体的品质。
(二)旧城更新与保护的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的更新和保护在城市规划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而言,旧城区在一个城市之中,通常都处于中心位置,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人口规模也普遍较大。
同时,旧城区的历史遗迹和建筑都是有历史意义的,所以对于旧城区的改造不仅仅是更新,还要做好保护,保证旧城文化得以保留的同时,还要实现经济的发展。
浅谈对城市更新的认识

.
1 世界城 市更新的发展
政治体制本质 进行深入 的分析和批判 , 注在规 划过 程 中通 关
—
切 的术语 , 际上 已被社 会误解成 要适 应现代 生活 就要对 旧 实 城大拆大 改 。同时 他提 出应 改 用 “ 市更 新 ” 词 为宜 。此 城 一 后 ,95年 中国城市规 划学会在 古城西安 召开 的有关 会议 就 19
安徽农业科学 ,ora oAnu .Si 08 3 (7 :17 。18 Junlf hi A c. 0 。6 2 )193 192 2
责任编辑
王淼
责任校对
傅真治
浅 谈 对 城 市 更 新 的 认 识
方 遥, 幼 葛 松 (京 学 市 区 规 系江 南 l 3 南 大 城 与 域 划 ,苏 京2 9 0) 0
摘 要 城 市更新是城 市飞速发展 的 中间过 程 , 是城 市新陈代谢 的有机 功 能。结合 世界 城 市更新 的发展 介 绍 了我 国城 市 更新 的背 景 , 并 对其过程 中出现的 问题 进行思 考。 关 键词 城 市更新 ; 节机制 ; 究进 展 调 研 中图分类号 F 9 文献标 识码 A 23 文 章编号 0 1 6 120 )7—193一O 57—6 l(082 17 1
Pr l n r 撕 c1 -n o Ⅱ Co nto fUrmn Re wa ei mia y l s. 岫 n g iin o l ne l
F N Ya ta ( ea m n o UbnadR g n l l n g N nigU i rt, aj gJ ns 10 3 A G oe l D pr et f ra n ei a a i , aj t o P n n n nv s y N ni ,i gu209 ) ei n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城市中心区的更新与改造
摘要:城市中心区改造是旧城改造的重点和难点。
古今中外的城市如巴黎、伦敦、洛杉矶和北京等等,都对城市中心区进行过改造,积累了丰富经验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城市中心区的功能复合特性和公共空间属性区别于城市其它片区,在改造建设中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与尊重。
同时,由于循序渐进的局部改造方式与规划整体目标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必须通过科学的规划管理手段有效地控制和引导城市中心区的改造。
关键词:城市中心区; 更新改造
Abstract: urban central district reconstruction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 point for urban renewal. The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cities such as Paris, London, Los Angeles and Beijing, and so on, all of central city a transformation,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at a painful price.
The function of the urban central composite characteristics and public space attribute different from city other area, in transforming a construction should be enough attention and respect. At the same time, because of the gradual transformation and planning the whole way local between target often have certain contradiction, therefore must through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the scientific method to effectively control and guide urban central district transformation.
Key words: the city center; retrofit
现代城市中心区往往集中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重城市功能,涉及的情况十分复杂,因此城市中心区改造历来是城市建设的重点与难点。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蓬勃发展,许多城市的中心区不同程度的存在环境质量恶化、交通膨胀、土地稀缺、景观杂乱、犯罪率上升等问题,尽管城市政府投入了大量财力和物力进行城市中心区改造,但是效果并不理想。
一、欧美的城市中心区改造经验
欧美国家城市由于逆城市化带来的城市中心衰败,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恢复城市中心区的活力。
美国针对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的问题,通过建设步行交通体系、修建大型室内购物中心、保护历史街区、城市环境设计等一系列方法进行城市中心的改造,取得了较好效果。
其中,以步行街为代表的城市步行系统建设的尝试值得关注。
步行交通被普遍的认为有利于提升环境质量、改善交
通、提升中心区的活力,把行人与车流分离是常见的中心区城市设计手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步行街一度风靡美国城市中心区,全国200多个城市中心构建了步行交通系统。
但由于早期的城市中心区的步行街将汽车排斥在外,大量使用者难于接近,造成了经济效果不佳,导致步行街缺乏活力。
与之相比,建设在郊区的商业中心却因为有足够的停车、物流空间而逐渐崛起。
欧洲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改造比较成功。
英国城市加迪夫中心区改造上更加突出了交通设计,在城市中心构建步行系统的基础上,在步行街的外围修建了交通环线,并将公共交通引入中心区,安排在与步行街垂直的城市道路上,并在步行区的边缘修建大型停车设施。
这些都有效的解决了车行与步行交通的衔接问题,因此取得了不小的成功。
欧美的城市中心区步行化改造有着十分进步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并美化城市景观环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城市建设理念。
但也应看到,很多欧美的城市中心改造因为没有处理好人、车关系而导致了改造失败,简单地将中心区车行道路改为步行街是行不通的。
这一点值得我国城市学习和思考,虽然喊了多年公交优先的口号,但私人交通的发展,小汽车的大幅增长却从来没有停止。
西方城市发展的实例已经证明,公共交通的发展和私人交通的发展不可能兼得,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大量私人交通带来的弊病已经困扰了北、上、广很久,而越来越多的二线、三线城市也正在步入城市道路拥堵的行列之中。
从目前我国的私家车的发展情况来看,公共交通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压力必然与日俱增。
建立在科学交通组织基础上的城市中心步系统,将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二、我国城市中心区更新改造面临的困境
从我国目前的城市建设看,中心区更新改造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改造的定位不明确。
诸如商务核心区、中央CBD、都市副中心等林林总总的称谓都可以套用在城市中心区的头上,现代城市中心更新改造过多关注了其城市职能中的某一方面,尤其是经济职能,却忽视了最根本的公共属性。
在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改造中,也应充分重视大众对文化娱乐、开场空间、社会交往场所的需求。
然而,我国目前的城市中心改造,大都选择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存在这对社会效益重视不足的问题。
比如城市综合体、商务办公区的建设上,夸张地提升容积率和建筑高度;以改善城市交通为名拓宽道路却不增加路网密度;以改造更新为名拆除历史文化街区,改之以高档写字楼等等。
城市中心区的活力在于它对全体市民的吸引力和获得其认同,枯燥的写字楼群和高层住宅社区是没有这种认同感和吸引力的。
2、分期实施与统一规划脱节
城市中心区更新改造是一项科学细致的工作,大都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
施”的思路进行改造。
在总规和控规层面,往往对中心区通盘考虑,从整体上考虑中心区的功能划分和结构布局,对建设时序考虑不足,对具体项目建设的控制力度不够,再加上具体项目开发建设的多变性,导致了建设实施与规划意图之间往往出现矛盾,最终造成完整的城市中心区被分割为零散的功能区块,各自为政,功能与形象难以协调统一。
三、城市中心区更新改造的几点建议
结合上述问题,针对城市中心区的更新改造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力推以公共交通和步行系统有机结合的更新改造模式。
我国在人口众多,建设用地短缺,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
因此,在城市中心区的建设上,应该采用公共交通、步行交通为主导,限制小汽车穿行的交通组织模式,同时在城市中心区周边建设足量的大型停车设施,修建供过境交通绕行的城市快速路,以缓解城市中心的交通压力。
发展地铁、轻轨、公交车等公共交通方式有利于提高中心区的土地利用效率,减少社会停车的用地需求。
只有在公共交通发达的前提下,步行交通网络的构建才能够变得可行。
而建立完整、舒适的步行系统有是塑造城市中心区人性尺度、富有归属感的公共活动空间的有效途径。
只有走在街上而不是坐在车上,才能够真正触摸到城市的历史,才能深入体验城市,了解城市的文化。
2、坚持城市中心区的公共属性
城市中心区的概念并不等同于建设高度密集区,本质上是城市公共服务职能的核心区,正是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引入,才使城市中心区真正的具有吸引力。
公共服务资源的集中配置与城市财富的集聚是同等重要的。
国内外不少CBD类的城市中心,实质上仅仅是集中的办公场所与消费场所,钟摆式的人流使白天熙熙攘攘,到了夜晚和周末变得却了无生气。
为人们所认可的城市中心往往在功能配置上多元复合,在空间布局上提供多样性的公共空间和开敞空间。
如果一个城市中心不能为大多数人所使用,不能使城市居民自觉的驻留,那么就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中心区。
3、局部服从整体,有序推进
城市规划的稳定性、连续性和执行力是中心区改造建设分阶段有序推进的可靠保证。
为了避免项目实施对整体规划的干扰,首先要明确城市中心区建设目标,充分尊重城市历史发展的脉络,立足长远,贯彻好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框架,处理好远、近期建设的关系。
对城市中心区的改造工作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对原有居民搬迁安置的难题,这时候往往无法由单一项目的范畴加以解决,这就需要城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统筹把握,克服困难,积极落实,使总体规划目标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
[1]戴志中等编著.国外步行商业街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3.
[2]赵波平.英国城市中心区改造与复兴的启示.外国城市规划,1997,4.
[3]K.A.Roberston著,胡纹,段永辉译.美国城市中心的改造策略.外国城市规划,1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