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中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间的区别与联系

合集下载

温度、热量及内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温度、热量及内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温度、热量及内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诀窍:三角图上一肯定,只有温变内能变;浅释:如图所示,是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图,界定词“一定”、“不一定”很明显,无论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之一如何变化,其他量只有一个是肯定的——“一定”——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总是一定增加(减少);其余的无论怎样变化,全部都是界定词“不一定”。

详解:温度、热量和内能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是初中学生学习热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又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学生要能够在各类考试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不仅要正确理解和掌握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含义,还应该具备必要的方法和技巧。

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宏观认识),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微观认识)。

温度只能说成:“是多少”、“达到多少”,而不能说成:“有”、“没有”、“含有”。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还有做功,因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吸热或放热)两种,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等。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是物体之间在热传递(吸热或放热)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

热量只能说成:“吸收多少”、“放出多少”,而不能说成:“有”、“没有”、“含有”。

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水沸腾、蒸发;内能也不一定增加,比如吸收的热量全都用于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也可能减少(特别是后者最容易出错)。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成:“有”,而不能说成:“无”;内能可用:“大”、“小”来比较,而不能说成“高”、“低”。

一个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水沸腾,同样也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因此必须注意:内能改变时,要考虑到温度不变的情况,即:在熔化、在凝固、在沸腾过程中的物体的内能虽然在改变,但温度却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在没有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大(减小),温度升高(降低);在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大(减小),但温度却不变。

九年级物理-内能与热机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

九年级物理-内能与热机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

九年级物理-温度、内能和热量解读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说到它们之间的关系,不少同学都觉得有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感觉。

确实如此,由于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密切相关,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因而不少同学对于它们之间的辨证关系总是感到模糊不清,不易掌握。

1.三者的概念区别(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它反映的是物体内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说“升高”、“不变”或“降低”,但温度不能传递,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2)热量: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它总是伴随着热传递而出现,是一个过程量,因而热量是与热传递过程相联系的物理量,若没有热传递的发生,就谈不上热量,故也就不能说一个物体“有多少”或“含有多少”热量,而只能说“吸收了”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J)。

(3)内能: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具有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是能的一种形式,从宏观看,物体内能大小与物体的温度有关;从微观看,物体的内能与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总的来说,当同一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少。

2.三者的辨证关系要揭示三者的辨证关系,可用两个“一定”和四个“不一定”来对它们进行总结。

(1)两个“一定”①物体的温度变化,其内能一定变化。

因为物体的温度改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也随之改变,故内能也会改变。

所以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加(减少)。

②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其内能一定改变。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就是发生了热传递。

而热传递则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之一,在不考虑做功的情况下,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2)四个“不一定”①物体内能改变,其温度不一定改变。

晶体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必须吸收(或放出)热量,晶体由于吸收(或放出)了热量,其内能增加(或减少),但晶体物质在熔化(或液体凝固形成晶体)过程中温度却是不变的。

温度内能热量辨析

温度内能热量辨析

温度\内能\热量辨析作者:王秀勤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2期温度、内能和热量是初中物理热学部分的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而由于三个概念比较抽象,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讲述得不够深入,致使同学们在认知上常常存在偏差。

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认清三个概念之间的辩证关系,能够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一、温度温度的概念起源于人们对物体冷热的感觉,它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物体温度的高低与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情况密切相关: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激烈,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物体的温度就越高。

所以,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物体中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量,含统计意义。

温度是表示某一时刻物体所处状态的状态量。

对温度只能说“是多少”“升高多少”“降低多少”。

二、内能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物体温度变化时,内部分子运动的速度大小也发生变化,所以分子的动能发生变化,内能也会变化。

另外,物体状态、体积变化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强弱也会改变,分子势能发生变化,从而使物体的内能变化。

所以,物体内能大小是由物体的温度和状态来决定的。

温度越高,物体内部的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物体的内能就越大;同样,一个物体的状态改变了,它的内能也会随之改变。

而且,一切物体都是由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和相互作用着的分子组成的,因此任何物体都有内能,物体的内能永远不会为零。

内能通常也叫热能。

从物理意义来说,内能也是物体的一个状态量。

对内能只能说“有”“大”“小”“增大”“减小”。

三、热量热量是指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

由此可见,热量是过程量,它总是伴随着热传递的过程。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与物体的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量有关。

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放出多少”,说一个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是错误的。

浅谈初中物理中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间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初中物理中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间的区别与联系

浅谈初中物理中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间的区别与联系神木县教研室张永强热学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大多数学生学习内能的知识后,对温度、内能、热量这三个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不能正确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现将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总结如下:一、三者的区别首先我们看三者的定义: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含有”等。

2、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

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

3、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

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有"或“没有”“含有”。

其次深层次的理解: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

两个不同状态间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

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其单位是“摄氏度”。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况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分子运动就越剧烈。

可以说,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它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集中体现,对于个别分子毫无意义。

2、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内能和温度一样,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等词来修饰。

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反映物体内部分子数的多少,影响分子的动能)、体积(反映分子间平均距离的大小,影响分子间的势能)、温度及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都有关系。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内能热量温度三者关系辨析

内能热量温度三者关系辨析

内能热量温度关系辨析一.从概念上分析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热量:是指物体之间存在温差,使物体之间的能量产生传递,所以说热量是一种过程量,所以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

不可以说“含有”“具有”.而该传递过程称为热交换或热传递.热量的单位为焦耳(J).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二.辨析区别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联系1.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2.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物体不对外做功),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3.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液体沸腾时,温度的不变,内能增加.还有外界对物体做功.4.物体本身没有热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有了内能的转移时,才能讨论热量问题.5.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热量.6.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无关.练习.判断.1、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吸收热量.( )2、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3、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就会增加.( )4、物体的内能增大时,它的温度就会升高.( )5、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6、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答案解析1.×.因为物体温度升高,除了热传递,还有可能是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2..×.晶体熔化,液体沸腾,内能增加,温度不变.3.√.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加.4.×.晶体熔化现象.5.×.液体沸腾,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6.×.还可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增加.。

初中物理内能、热量和温度关系

初中物理内能、热量和温度关系

初中物理内能、热量和温度关系知识结构分子动能分子势能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增加内能增加温度温度降低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减弱内能减少体积增加分子势能增加内能增加体积影响因素体积减少分子势能减少内能减少内能分子数:温度体积相同,物体内的分子数越多,内能就越大。

形式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能量改变方法热量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热传递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实质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者由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一、热量和内能间变化关系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

物体吸收热量,则物体的内能增加,这时吸收的热量等于物体增加的内能,反之,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一定减少。

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热量。

,是的。

是: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

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物体温度降低,一定放出了热量。

二、温度和热量间变化关系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也可能由于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了,温度改变了。

同样,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这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如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化成水或水结成冰),物体的温度不一定会改变。

因此,只有物体在没有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放出了热量,温度才一定降低。

三、温度、内能间变化关系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

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由于分子运动速度增大,分子具有的动能增大,因此,物体内能增大。

反之,温度降低物体的内能则减少。

而物体的内能变了,物体的温度却不一定改变。

这也是由于物体在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

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改变而有时却不改变。

只有在没有发生物态变化时,我们才可以说:物体的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内能减少,温度一定降低。

初中物理内能热量温度区别

初中物理内能热量温度区别

分子势能→分子的相互作用力→引力与斥力内能= + 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热运动动能→分子热运动→温度联系:1、温度与热量的联系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了热量,还有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

同理,物体温度降低不一定放出了热量,还有可能物体对外做了功。

只有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一定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

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或降低),例子——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变。

2、热量和内能的联系热量是物体内能变化的一种量度,所以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

但物体内能的增加(或减少),不一定是是吸收(或放出)了热量,因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3、温度和内能的联系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动能的大小,因此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反之,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而物体的内能变化了,物体的温度却不一定改变。

这是因为物体在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会发生物态变化,物体发生物态变化时分子势能变小,内能也就改变了,而温度却不一定改变。

只有在没有发生物态变化时,我们才可以说:物体的内能增加(或减少),温度升高(或降低)区别温度热量内能从宏观角度看表征物体冷热程度;从微观的角度看是表征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 运动的剧烈程度;从能量的角度来看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动能越大。

温度是一个状态量,可以用“降低”、“升高”、“是”等表述。

是热传递过程中能量转移的数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放出”而不能说“具有”、“有”、“含有”。

是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分子动能和物体的温度有关,分子势能和物体的状态有关,因此物体的内能与温度、状态和分子个数有关,另外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可以用“有”“具有”“改变”“增加”“减少”等表述。

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复习知识点

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复习知识点

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复习知识点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复习知识点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复习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复习知识点篇1一、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

两个不同状态间的物体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

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其单位是“摄氏度”。

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况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分子运动就越剧烈。

因此可以说,温度的高低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分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表现为分子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具有的能量表现为分子势能。

内能和温度一样,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等词来修饰,其单位是“焦耳”。

对于同一物体而言,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对于不同的物体而言,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之外,还与质量、体积、状态有关。

以水为例,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一桶水和一勺水相比较,由于单个水分子所具有的内能是一样的,由于一桶水所含的水分子数目较多,所以一桶水具有的内能就多;水通常以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三种形式存在,固态物质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液体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固体小,分子也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较自由,气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可以忽略不计,极度散乱,间距很大,由于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分子在排列组合方式上不同,导致分子间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也不一样,当然它们所具有的内能也不一样。

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物理中温度、热量和内能
三者间的区别与联系
神木县教研室张永强
热学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大多数学生学习内能的知识后,对温度、内能、热量这三个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不能正确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现将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总结如下:
一、三者的区别
首先我们看三者的定义: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含有”等。

2、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

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

3、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

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

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有”或“没有”“含有”。

其次深层次的理解: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

两个不同状态间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

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其单位是“摄氏度”。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
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况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分子运动就越剧烈。

可以说,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它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集中体现,对于个别分子毫无意义。

2、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内能和温度一样,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等词来修饰。

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反映物体内部分子数的多少,影响分子的动能)、体积(反映分子间平均距离的大小,影响分子间的势能)、温度及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都有关系。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温度不变时,它的内能也可能减小(想一想为什么?)同样,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也不一定降低。

3、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它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数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二、三者的联系:
1、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

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

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

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

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

因此,物
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例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
(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
(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正确答案:(D)
2、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

而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因此物体吸热或放热,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例如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了20J的热量,表示它的内能减少了20J;同样低温物体吸收了20J的热量,则内能增加了20J,实际上就是20J的内能从高温物体传给了低温物体。

物体吸收热量,分子运动剧烈,内能增加,但内能的增加不仅可以通过吸热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对物体做功来实现。

在不清楚内能变化的过程时,我们不能肯定究竟是通过哪种方式实现的。

另外要注意的是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而内能是状态量,因此我们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

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C)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吸收了热量
(D)温度很低的物体没有内能
正确答案:(A)
3、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如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的熔化或水的凝固)这时,物体虽然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了,温度改变了。

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就会增加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正确答案:(C)、(D)。

例4 关于物体的温度、热量、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内能增大时,其温度就会升高
(B)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其内能就增大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物体的热量就增加
(D)物体的内能越大,物体的热量就越多
正确答案:(B)
例5 关于热量、温度、内能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B)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内能增加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正确答案:(D)
关于温度和热量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不一定改变。

例如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物体吸热,但不升温;液体凝固成晶体和气体液化,物体放热,但不降温。

另一方面,物体温度发生变化,不一定是由于吸热或放热。

因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总之,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极易造成错误。

只有正确理解这三个概念的物理意义,认清它们之间区别和联系,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才能全面把握这几个重要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