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能热量和温度关系

合集下载

温度、热量及内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温度、热量及内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温度、热量及内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诀窍:三角图上一肯定,只有温变内能变;浅释:如图所示,是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图,界定词“一定”、“不一定”很明显,无论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之一如何变化,其他量只有一个是肯定的——“一定”——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总是一定增加(减少);其余的无论怎样变化,全部都是界定词“不一定”。

详解:温度、热量和内能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是初中学生学习热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又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学生要能够在各类考试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不仅要正确理解和掌握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含义,还应该具备必要的方法和技巧。

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宏观认识),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微观认识)。

温度只能说成:“是多少”、“达到多少”,而不能说成:“有”、“没有”、“含有”。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还有做功,因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吸热或放热)两种,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等。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是物体之间在热传递(吸热或放热)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

热量只能说成:“吸收多少”、“放出多少”,而不能说成:“有”、“没有”、“含有”。

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水沸腾、蒸发;内能也不一定增加,比如吸收的热量全都用于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也可能减少(特别是后者最容易出错)。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成:“有”,而不能说成:“无”;内能可用:“大”、“小”来比较,而不能说成“高”、“低”。

一个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水沸腾,同样也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因此必须注意:内能改变时,要考虑到温度不变的情况,即:在熔化、在凝固、在沸腾过程中的物体的内能虽然在改变,但温度却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在没有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大(减小),温度升高(降低);在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大(减小),但温度却不变。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公式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公式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公式
内能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表示:
内能 = 临界能量 + 热量
其中,临界能量是指足够提供物体从低温到高温的热量,热量是指物体从高温到低温所接受的热量。

这个公式表明了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温度越高,物体所具有的内能就越大。

换句话说,物体的温度和其内能是成正比的。

此外,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是一个状态函数,也就是说,内能在物体的不同状态下是不同的。

而温度是描述物体热状态的物理量,所以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加以描述。

具体而言,温度和内能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热量 = 内能变化 / 温度变化
这个公式表明了温度变化和内能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时也表明了热量和内能变化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知道,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内能也会发生变化,而热量则是导致内能变化的原因。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

分子动理论 内能 比热容

内能、比热容辅导一、对知识的理解(一)温度、内能、热量三者之间的关系1.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物体内能的变化,引起温度的变化。

物体温度的变化,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2.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吸收或放出了热量;物体吸热或放热,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3. 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变化,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了,温度改变了。

(二)对公式Q = c m△t的理解1、当c 、m一定时,Q与△t成比。

2、当c 、△t一定时,Q与m成比。

3、当m 、△t一定时,Q与c成比。

4、当Q 、△t一定时,m与c成比。

5、当Q、m一定时,△t与c成比。

6、当Q 、c一定时,m与△t成比强调:c是物质的比热容,只与物质的有关,而与Q、m、△t 。

计算物体吸放热时要注意:△t是物体温度的,而不是物体的温度。

(三)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的理解1、热传递的实质是。

并且两物体存在。

2、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实质是与的转化。

并且两物体存在。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其实质是能转化为能;典型例子: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其实质是能转化为能;典型例子。

二、基础训练(一)填空题1、某汽车的散热器用水作冷却剂,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散热器中水的质量为5kg,水的温度升高10℃时吸收的热量是J.2、冬天手冷时,人们总喜欢双手搓几下就感觉暖和,这是利用使手的内能增加.3、质量为80kg的运动员在某次训练中排汗0.7kg,假如汗水均从身上蒸发掉而没有流掉,这将导致运动员的体温约℃,内能改变了J.人体主要成分是水,可认为人的比热容和水的相等,每千克汗水汽化所需吸收的热量为2.4×106J.4、摩擦生热的过程实质上是能转化为能的过程。

5.锯木头时,锯条会变热。

这是由于做功,使锯条的内能,温度。

6、压缩气体时,气体的内能会,气体膨胀时,气体的内能会。

内能热量温度三者关系辨析

内能热量温度三者关系辨析

内能热量温度关系辨析一.从概念上分析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热量:是指物体之间存在温差,使物体之间的能量产生传递,所以说热量是一种过程量,所以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

不可以说“含有”“具有”.而该传递过程称为热交换或热传递.热量的单位为焦耳(J).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二.辨析区别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联系1.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2.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物体不对外做功),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3.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液体沸腾时,温度的不变,内能增加.还有外界对物体做功.4.物体本身没有热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有了内能的转移时,才能讨论热量问题.5.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热量.6.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无关.练习.判断.1、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吸收热量.( )2、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3、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就会增加.( )4、物体的内能增大时,它的温度就会升高.( )5、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6、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答案解析1.×.因为物体温度升高,除了热传递,还有可能是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2..×.晶体熔化,液体沸腾,内能增加,温度不变.3.√.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加.4.×.晶体熔化现象.5.×.液体沸腾,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6.×.还可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增加.。

认识内能、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认识内能、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内能、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在热学中,内能、温度、热量是本质不同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同学们往往弄不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把它们区别开来。

内能: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它既包括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势能,还包括分子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等。

在热学中,由于在热运动中后两项不发生变化。

所以我们所说的内能一般指前两项。

由于分子的动能与温度有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势能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分子间的作用情况和分子的数目有关。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

热量:指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

它是一个过程量,是量度热传递中内能的变化量。

1. 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温度从微观上反映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它与物体分子动能有关,物体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它的温度就越高。

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它的内能增加;反之,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但是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当物体的温度不变时,内能可能不变,但也可能减小或增大,例如0℃的水凝固成0℃的冰(或0℃的冰熔化成0℃的水),虽温度不变,但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发生变化,故内能也发生变化。

二是物体的内能不仅与它的温度有关,还与分子数目、物质的种类以及分子间的距离等有关,因此要注意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多。

例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C))(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2. 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量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例如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了50J的热量,表示它的内能减少了50J;同样低温物体吸收了50J的热量,则内能增加了50J,实际上就是50J的内能从高温物体传给了低温物体。

内能温度热量三者的关系

内能温度热量三者的关系

内能温度热量三者的关系
热量跟温度的关系:物体吸热(或放热),不一定引起温度变化。

因为只有两物体间
有温度差才能发生热传递,发生内能转移,内能变化的多少叫热量。

用公式计算,热量跟
物质的质量、比热、变化的温度有关,跟初温和末温无关。

在物态变化时,如晶体熔化或
凝固,液体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要吸收或放出热量。

物体温度变化,不一定吸热或放热。

因为发生改变物体内能存有两种方法:热传递过程,必须稀释或释出热量,温度变化,内能变化;作功发生改变物体内能,不须要稀释或释出热量。

专题1温度热量内能三者关系辨识(原卷版)

专题1温度热量内能三者关系辨识(原卷版)

专题1 温度、热量、内能三者关系辨识 理解温度、热量和内能,从两个角度: 第一:从三个表述上进行区分;第二:三者的内在关系上进行区分,三三共有6种组合,二者关系之间,其中只有一种是“一定的”,其他的都“不一定”。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宏观)→表示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微观)注:①温度是一个状态量,只能说一个物体的温度“是多少”或“达到多少”;②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热量:表示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内能)的多少→反映了热传递的过程中,能量(内能)转移的数量,是能量(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注:①热量只有在发生热传递时它才能存在,没有发生热传递也就没有热量可言;②热量只能表述为“吸收”或“放出”多少,而不能说“具有”、“含有”多少。

内能升高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不一定吸热,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之和,所有物体都具有内能注:内能只能说“具有内能”、“内能增加”或“内能减小”吸收热量不一定升温,如晶体熔化,水沸腾内能不一定增加,如:吸收的热量全部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结构图记忆:温 度热 量内 能不一定不一定不一定不一定一定不一定考点解读 对点训练一、选择题(共8小题)1.关于温度、热量、内能说法正确的是()A.在相同温度下,1kg的水含有热量比1kg冰含有热量多B.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给内能少的物体C.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是吸收了热量2.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一定增加B.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C.热量总是从内能大的物体向内能小的物体传递D.物体的内能越大,其含有的热量就越多3.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热值和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B.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C.热值大的燃料燃烧释放的热量多D.比热容大的物体温度升高快4.初温均为60℃的甲、乙液体在实验室自然冷却(m甲<m乙),两种液体每秒放出的热量相同,这两种液体的温度﹣放热时间的图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150s两液体温度相同,内能一定相同B.甲液体第30s的分子动能大于第6s的分子动能C.乙液体向周围空气传递了热量,说明乙液体的内能比周围空气内能大D.根据图中0至60s图线及题目所给信息,可知甲液体的比热容比乙液体的大5.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少B.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其内能一定增大C.水可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小D.煤的热值比干木柴的大,煤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比干木柴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多6.关于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B.质量相同的同种物质,温度越高,含有的热量越多C.同一物态的某种物质,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跟质量与温度变化的乘积之比是个恒量D.扩散现象中,分子可以从低温物体扩散到高温物体7.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C.内能和机械能的单位都是J,它们是同一种形式的能量D.内能小的物体也可能将热量传递给内能大的物体8.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仅在两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高温物体内能一定减少,低温物体内能一定增加B.某一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增加,其内能就一定会增加C.温度低于0℃的物体一定不具有内能D.当物体内能增加时,物体的温度就一定会上升9.指出下列“热”字的含义,把温度、热量、内能三个物理量分别填入空格中:(1)今天天气真热的“热”是指(2)摩擦生热的“热”是指(3)冰融化成水要吸热的“热”是指10.如图所示,小宇做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来弄清楚“热量”、“内能”与“温度”的关系,请补充图中①,②(②处选填“一定”或“不一定”)两处空白。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内能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所具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状态量
温度
状态量
宏观:物体的冷热程度 微观:反映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热量
过程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也可以是外界对物体做功
2、物体吸收了热量,内能一定增加 不一定
气体在吸热的同时对外做功,
内能可能会减小
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大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做功 热传递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温度和热量 没有必然联系
不一定 1、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2、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不一定
把手放在火炉旁烤火
内能和温度
不一定 1.物体内能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2.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
温度不变 吸收热量 内能增大
温度是衡量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的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同一物体 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温度降低,内能一定减小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内能和热量
不一定
1、物体内能增大,一定吸收了热量
内能、温度和热量 之间的关系
内能
状态量
内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 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所具有的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温度
状态量
宏观:物体的冷热程度 微观:反映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热量
过程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
“某物体含有的热量较多或较少”Biblioteka 能、温度和热量之间的关系搓手
晶体熔化: 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热传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能热量和温度关系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内能热量和温度关系内能、热量和温度是热学中三个重要的物理量。

学习内能的知识后,大多数学生对这三个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不能正确理解,为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把三者的区别和联系总结如下。

一、三者之间的区别
1.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

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

2.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含有”等。

3.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

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

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有”或“没有”“含有”。

二、三者之间的关系
1.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

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

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

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

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

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2.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

而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因此物体吸热或放热,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3. 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如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的熔化或水的凝固)。

这时,物体虽然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了,温度改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