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内能、热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教育材料)

合集下载

温度、热量及内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温度、热量及内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温度、热量及内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诀窍:三角图上一肯定,只有温变内能变;浅释:如图所示,是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图,界定词“一定”、“不一定”很明显,无论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之一如何变化,其他量只有一个是肯定的——“一定”——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总是一定增加(减少);其余的无论怎样变化,全部都是界定词“不一定”。

详解:温度、热量和内能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是初中学生学习热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又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学生要能够在各类考试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不仅要正确理解和掌握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含义,还应该具备必要的方法和技巧。

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宏观认识),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微观认识)。

温度只能说成:“是多少”、“达到多少”,而不能说成:“有”、“没有”、“含有”。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还有做功,因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吸热或放热)两种,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等。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是物体之间在热传递(吸热或放热)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

热量只能说成:“吸收多少”、“放出多少”,而不能说成:“有”、“没有”、“含有”。

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水沸腾、蒸发;内能也不一定增加,比如吸收的热量全都用于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也可能减少(特别是后者最容易出错)。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成:“有”,而不能说成:“无”;内能可用:“大”、“小”来比较,而不能说成“高”、“低”。

一个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水沸腾,同样也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因此必须注意:内能改变时,要考虑到温度不变的情况,即:在熔化、在凝固、在沸腾过程中的物体的内能虽然在改变,但温度却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在没有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大(减小),温度升高(降低);在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大(减小),但温度却不变。

温度、内能、热量

温度、内能、热量

热学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辨析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正确理解其含义。

一、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

两个不同状态间的物体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

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其单位是“摄氏度”。

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况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分子运动就越剧烈。

因此可以说,温度的高低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分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表现为分子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具有的能量表现为分子势能。

内能和温度一样,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等词来修饰,其单位是“焦耳”。

对于同一物体而言,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对于不同的物体而言,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之外,还与质量、体积、状态有关。

以水为例,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一桶水和一勺水相比较,由于单个水分子所具有的内能是一样的,由于一桶水所含的水分子数目较多,所以一桶水具有的内能就多;水通常以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三种形式存在,固态物质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液体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固体小,分子也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较自由,气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可以忽略不计,极度散乱,间距很大,由于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分子在排列组合方式上不同,导致分子间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也不一样,当然它们所具有的内能也不一样。

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它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数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

热量定义的条件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因此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才能谈及热量,所以物体本身没有热量。

认识内能、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认识内能、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正确认识内能、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在热学中,内能、温度、热量是本质不同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同学们往往弄不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学习过程中应注意把它们区别开来。

内能: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它既包括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势能,还包括分子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等。

在热学中,由于在热运动中后两项不发生变化。

所以我们所说的内能一般指前两项。

由于分子的动能与温度有关,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势能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所以物体的内能跟温度、分子间的作用情况和分子的数目有关。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动能越大。

热量:指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改变量。

它是一个过程量,是量度热传递中内能的变化量。

1. 温度和内能的关系温度从微观上反映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它与物体分子动能有关,物体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它的温度就越高。

对于同一个物体来说,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加快,它的内能增加;反之,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但是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当物体的温度不变时,内能可能不变,但也可能减小或增大,例如0℃的水凝固成0℃的冰(或0℃的冰熔化成0℃的水),虽温度不变,但分子运动剧烈程度发生变化,故内能也发生变化。

二是物体的内能不仅与它的温度有关,还与分子数目、物质的种类以及分子间的距离等有关,因此要注意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多。

例1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B)、(C))(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2. 热量与内能的关系热量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例如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了50J的热量,表示它的内能减少了50J;同样低温物体吸收了50J的热量,则内能增加了50J,实际上就是50J的内能从高温物体传给了低温物体。

温度、内能、热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

温度、内能、热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

温度、内能、热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1. 温度、内能、热能和热量的区别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从分子运动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对于个别分子没有意义。

当物体温度变化到一定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物态可能发生变化。

内能:从广义来说,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是状态量。

教材中所说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它包括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势能、分子、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

在热学中,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

内能跟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分子质量、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关。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分子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关,如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怎样变化。

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由于质量没有变,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势能变小,内能变小。

热能:是内能的通俗说法,实际上与内能有区别。

热能是指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是内能的一部分,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量。

热量:是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高温物体减少的内能叫放出的热量,低温物体增加的内能叫吸收的热量。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而温度和内能是状态量。

热量跟温度高低无关,跟变化的温度有关。

2. 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1)内能和温度的关系①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因为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或减慢),分子动能增加(或减少),因此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

②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改变(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小,不一定引起温度变化)。

如晶体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势能减小,因此冰熔化过程中内能减小。

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复习知识点

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复习知识点

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复习知识点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复习知识点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知识点发愁,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复习知识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复习知识点篇1一、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

两个不同状态间的物体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

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其单位是“摄氏度”。

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况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分子运动就越剧烈。

因此可以说,温度的高低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分子的热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表现为分子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具有的能量表现为分子势能。

内能和温度一样,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等词来修饰,其单位是“焦耳”。

对于同一物体而言,内能大小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对于不同的物体而言,内能的大小除与温度有关之外,还与质量、体积、状态有关。

以水为例,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一桶水和一勺水相比较,由于单个水分子所具有的内能是一样的,由于一桶水所含的水分子数目较多,所以一桶水具有的内能就多;水通常以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三种形式存在,固态物质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液体物质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固体小,分子也没有固定的位置,运动较自由,气态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极小,可以忽略不计,极度散乱,间距很大,由于固液气三态物质的分子在排列组合方式上不同,导致分子间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也不一样,当然它们所具有的内能也不一样。

热量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难点突破——温度 内能 热量的区别

难点突破——温度  内能  热量的区别

难点突破:温度、内能、热量三者间的区别与联系温度、内能、热量是热学中三个重要的物理量,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区别:1、温度:表示的是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是多少”,两个不同状态间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

温度不能“传递”和“转移”,其单位是“摄氏度”。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内分子的热运动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所以温度反映了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2、内能:它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的势能的总和。

它和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当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就增大,内能和温度一样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等词来修饰.内能不仅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的质量(或分子的多少),种类、状态、结构有关。

而且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3、热量:它是指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

它也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收”或“放出”表述而有能用“具有”或“含有”。

如果物体之间没有温度差,就没有热传递,就没有内能的转移,也就不存在热量的问题。

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或热量)总是从高温物体转移(或传递)给低温物体,直到物体间的温度相同时,则热传递停止。

二、联系1、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

(如冰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0O C不变。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小,但温度不一定降低。

(如冰凝固成冰时,不断放出热量,但温度保持0O C不变。

)注意:只有当物质在同一种状态下,吸收(或放出)热量,物体的温度才会升高(或降低)。

如直接给水加热,不断吸收热量,水的温度将会不断升高。

高温的水不断向周围放出热量,水的温度将会不断降低。

2、同一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但内能增大,温度不一定升高(同上所述)3、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但内能增大,不能说物体一定吸收了热量,因为可能外界对物体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如用气筒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活塞对筒内的空气做功,使筒内的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而筒内的空气并没有从外界吸收热量。

【高中物理】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高中物理】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高中物理】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与联系【高中物理】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与联系温度、内能、热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很多同学常常理解不好,容易出错。

一、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所以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

两个不同状态间可以比较温度的高低。

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其单位是“摄氏度”。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况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分子运动就越剧烈。

可以说,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它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集中体现,对于个别分子毫无意义。

内能就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就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内能和温度一样,也就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备”等词去润色。

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及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都有关系。

现阶段主要掌握与温度的关系。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切记“温度不变时,它的内能一定不变”是错误的。

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热,内能增加。

温度不变时,它的内能也可能减小(想一想为什么?)。

同样,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也不一定降低。

热量就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达能量的多少。

它充分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迁移的数量,就是内能迁移多少的量度,就是一个过程量,必须用“稀释”或“释出”去定义而无法用“具备”或“所含”。

热量的单位就是“焦耳”。

二、联系:(1)温度与内能因为温度越高,物体内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因此物体的内能越多。

但要注意:温度不是内能变化的惟一标志。

物体的状态变化也是内能变化的标志(如晶体的熔化、凝固,液体沸腾等)。

(2)温度与热量温度反映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就越高。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

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低的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内能温度热量三者间的关系和应用

内能温度热量三者间的关系和应用
温度、内能、热量旳 概念、区别及应用
• 1. 温度表达物体旳冷热程度, 从分子运动理论旳观点来看, 温度是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旳 标志,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 只能说“是多少”或“到达多少”, 不能说“有”“没有”或“具有”等。
• 2. 内能是物体内部全部分子做 无规则运动旳动能和分子势能 旳总和。
• (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旳温度一定升高 ,内能一定增长
• (B)物体温度升高,它旳内能一定增长, 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 (C)物体内能增长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温度一定升高
• (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旳内能一定增长 ,温度可能升高
• 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 只有当物体内能变化,并与做 功或热传递相联络时,才有数 量上旳意义。
• 3.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 体吸收或放出热旳多少,其实 质是内能旳变化量。热量跟热 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 就无热量可言。对热量只能说 “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 能在热量名词前加“有”或“没 有”“具有”。
• 例2 下列说法中正确旳是( )
• (A)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长 • (B)物体旳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长 • (C)物体旳内能增长,一定吸收了热量
(D)温度很低旳物体没有内能
• 3. 热量与温度旳关系
•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 变化
• 物体温度变化了,物体不一定要吸 收或放出热量
• 例3 下列说法中正确旳是( ) • (A)物体温度升高,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 (B)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C)物体吸收了热量,它旳内能就会增长 • (D)物体温度升高,它旳内能一定增长
• 例4 有关物体旳温度、热量、内能旳说法中 ,正确旳是( )
• (A)物体旳内能增大时,其温度就会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度、内能、热能和热量的区别和联系
1. 温度、内能、热能和热量的区别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从分子运动观点看,温度
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对于个别分子没有意义。

当物体温度变化到一定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物态可能发生变化。

内能:从广义来说,内能是指物体内部所包含的总能量,是状态量。

教材中所说
的,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它包括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分子势能、分子、原子内的能量、原子核内的能量。

在热学中,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之和。

内能跟构成物质的分子数目、分子质量、分子热运动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有关。

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物体质量越大,温度越高,内能就越大;同一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动能越大,内能越大。

分子势能跟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有关,如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内能怎样变化。

0℃的冰变成0℃的水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由于质量没有变,分子间距离变小,分子势能变小,内能变小。

热能:是内能的通俗说法,实际上与内能有区别。

热能是指分子热运动的分子动能,是内能的一部分,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具有的能量。

热量:是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

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高温物体减少的内能叫放出的热量,低温物体增加的内能叫吸收的热量。

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而温度和内能是状态量。

热量跟温度高低无关,跟变化的温度有关。

2. 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1)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①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因为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加快(或减慢),分子动能增加(或减少),因此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

②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可能改变(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小,不一定引起温度变化)。

如晶体冰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势能减小,因此冰熔化过程中内能减小。

晶体凝固和熔化过程,液体沸腾过
程,温度不变其内能要发生变化。

在热传递过程中有温度差,温度发生变化,内能也要发生变化。

(2)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①物体内能变化,不一定吸收(或放出热量)。

因为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法,除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要吸收或放出热量):做功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不吸收或放出热量)。

②物体吸热或放热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传递过程中改变物体内能,即高温物体放热,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热,内能增加。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或放热,温度不变,内能增加(或减少)。

(3)热量跟温度的关系
①物体吸热(或放热),不一定引起温度变化。

因为只有两物体间有温度差才能发生热传递,发生内能转移,内能变化的多少叫热量。

用公式计算,热量跟物质的质量、比热、变化的
温度有关,跟初温和末温无关。

在物态变化时,如晶体熔化或凝固,液体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要吸收或放出热量。

②物体温度变化,不一定吸热或放热。

因为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法:热传递过程,要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变化,内能变化;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不需吸收或放出热量。

例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内能大,它的温度一定高
B. 物体内能增加,分子运动一定加快
C. 温度越高的物体,它的内能一定大
D.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分析:物体内能大,可能是因为分子动能增大,也可能是分子势能增大。

温度是表示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激烈程度。

如果分子势能增加,而内能增大,物体温度不一定会升高,分子运动不一定加快。

如物体物态变化中,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温度不变,分子动能不变,分子势能变化,内能变化。

所以A、B错误;不同物体质量不同,分子数不同,物体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大,整个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