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热量、内能区别与联系
温度、热量及内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温度、热量及内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诀窍:三角图上一肯定,只有温变内能变;浅释:如图所示,是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图,界定词“一定”、“不一定”很明显,无论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之一如何变化,其他量只有一个是肯定的——“一定”——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总是一定增加(减少);其余的无论怎样变化,全部都是界定词“不一定”。
详解:温度、热量和内能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是初中学生学习热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又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学生要能够在各类考试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不仅要正确理解和掌握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含义,还应该具备必要的方法和技巧。
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宏观认识),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微观认识)。
温度只能说成:“是多少”、“达到多少”,而不能说成:“有”、“没有”、“含有”。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还有做功,因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吸热或放热)两种,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等。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是物体之间在热传递(吸热或放热)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
热量只能说成:“吸收多少”、“放出多少”,而不能说成:“有”、“没有”、“含有”。
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水沸腾、蒸发;内能也不一定增加,比如吸收的热量全都用于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也可能减少(特别是后者最容易出错)。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成:“有”,而不能说成:“无”;内能可用:“大”、“小”来比较,而不能说成“高”、“低”。
一个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水沸腾,同样也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因此必须注意:内能改变时,要考虑到温度不变的情况,即:在熔化、在凝固、在沸腾过程中的物体的内能虽然在改变,但温度却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在没有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大(减小),温度升高(降低);在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大(减小),但温度却不变。
温度 热量 内能关系

温度热量内能关系
1.内能与温度关系
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温度可能升高或不变(例如;普通的铁块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0℃的冰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中出现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物体内能减少,物体温度可能降低或不变(例如;普通的铁块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0℃的水凝固成0℃冰过程中出现内能增加温度不变)
温度降低,物体内能一定减少,温度升高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2.温度和热量的关系
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
(可能吸收热量,也可能是其他物体对其做功)物体温度降低不一定放出热量。
(可能放出热量,也可能是其对其他物体做功)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一般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但如0℃的冰熔化成0℃的水的过程就出现了吸热不升温的现象)
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降低。
(一般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但如0℃的水凝固成0℃的冰的过程就出现了放热不降温的现象)
3.内能和热量的关系
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吸收热量。
(可能吸热也可能其他物体对其做功)
物体内能减少不一定放出热量。
(可能放热也可能其对其他物体做功)
物体放出热量内能一定减少,物体吸收热量能能一定增加。
内能热量温度三者关系辨析

内能热量温度关系辨析一.从概念上分析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热量:是指物体之间存在温差,使物体之间的能量产生传递,所以说热量是一种过程量,所以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
不可以说“含有”“具有”.而该传递过程称为热交换或热传递.热量的单位为焦耳(J).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二.辨析区别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联系1.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2.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物体不对外做功),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3.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液体沸腾时,温度的不变,内能增加.还有外界对物体做功.4.物体本身没有热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有了内能的转移时,才能讨论热量问题.5.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热量.6.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无关.练习.判断.1、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吸收热量.( )2、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3、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就会增加.( )4、物体的内能增大时,它的温度就会升高.( )5、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6、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答案解析1.×.因为物体温度升高,除了热传递,还有可能是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2..×.晶体熔化,液体沸腾,内能增加,温度不变.3.√.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加.4.×.晶体熔化现象.5.×.液体沸腾,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6.×.还可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增加.。
热量温度内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热量温度内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热量、温度、内能是热力学中重要的概念。
热量是指能够流动到物体之间的能量,单位为焦耳(J)。
温度是表征物体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单位为摄氏度(℃)或开尔文(K)。
内能是指物体内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单位为焦耳(J)或千焦(kJ)。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热量=温度×热容×物体的质量
其中,热容是物体吸收或放出单位热量热量时的温度变化,单位为焦/(千克·℃)。
上式表明,温度、热容和物体的质量是决定热量大小的三个因素。
而内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温度和物体内粒子的数量。
温度越高,粒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内能也就越高。
因此,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温度、内能、热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专门多同学常常明白得不行,容易出错。
一、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因此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
两个不同状态间能够比较温度的高低。
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其单位是“摄氏度”。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形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分子运动就越剧烈。
能够说,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它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集中表达,关于个别分子毫无意义。
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内能和温度一样,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等词来修饰。
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及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都有关系。
现时期要紧把握与温度的关系。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切记“温度不变时,它的内能一定不变”是错误的。
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热,内能增加。
温度不变时,它的内能也可能减小(想一想什么缘故?)。
同样,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也不一定降低。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它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数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取”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二、联系:(1)温度与内能因为温度越高,物体内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因此物体的内能越多。
但要注意:温度不是内能变化的惟一标志。
物体的状态变化也是内能变化的标志(如晶体的熔化、凝固,液体沸腾等)。
(2)温度与热量温度反映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就越高。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
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低的物体吸取热量,内能增加。
两物体间不存在温度差时,物体具有温度,但没有热传递,也就谈不上“热量”。
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

温度热量内能的关系
温度、热量和内能是热力学中一些重要概念。
温度是物体内分子、原子运动的平均动能的度量。
它是一个物体的热状态的客观指标,用来描述物体的热量高低。
热量是物体与外界交换的能量,是由于温度差引起的能量的传递。
当两个物体由于温度差异而发生热传递时,热量会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使得两个物体的温度趋于均衡。
内能是物体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的总动能之和,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的总和。
内能与温度有关,而温度与内能成正比。
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越低,内能越小。
可以总结为:热量是由于温度差而引起的能量传递,而内能则是物体内部粒子的总动能之和。
温度是一个描述物体热状态的指标,与热量和内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温度热量内能关系

(C)物体内能增加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正确答案:(D)。
关于温度和热量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不一定改变。例如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物体吸热,但不升温;液体凝固成晶体和气体液化,物体放热,但不降温。另一方面,物体温度发生变化,不一定是由于吸热或放热。因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五、知识强化
1.温度高的物体,它的内能一定大
错。物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内能大小不但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内分子个数有关。温度高的物体由于其他情况不清楚,所以它的内能也就不一定大。例如一小杯100℃的沸水,温度虽高,但不一定比一大桶80℃的水的内能多。因为水的内能的大小还与水的质量有关。
2.温度高的物体,它含有的热量多
错。温度与热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是一个状态量。热量是表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讲热传递的过程,只讲“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是毫无意义的。只不过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降到同一温度时,△t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
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5.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温度内能热量和热能的区别

温度内能热量和热能的区别在热学中,温度、内能、热量和热能是本质不同的几个物理量,初学者往往将它们相互混淆,在中应注意区别。
一、温度和内能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状态量。
微观上反映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越“热”。
因此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它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对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没有意义。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由大量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的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即:与分子总个数(或物体质量)有关,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或温度)有关,还与分子的相互作用(物态)有关。
因此,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它是状态量。
但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不一定多。
例如:一支点燃的火柴和一座大冰山相比,冰山的内能比一支点燃的火柴内能大。
二、热量和内能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状态确定,系统的内能也随之确定。
要使系统的内能发生变化,可以通过做功和热传递两种物理过程来完成。
而热量是热传递过程中的特征物理量,和功一样,热量只是反映物体在状态变化过程中所迁移的能量,是用来衡量物体内能变化的,有过程,才有变化,离开过程,热量将毫无意义。
就某一状态而言,只有“内能”,根本不存在什么“热量”和“功”。
因此,不能说某个物体中含有“多少热量”或“多少功”。
从分子运动的观点来看,热传递实质上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热量是量度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多少的物理量,是过程量。
例如:两个物体之间发生了热传递,高温物体放出了100J的热量,表示它的内能减少了100J;低温物体吸收了100J的热量,表示它的内能增加了100J。
也就是说,有100J的内能从高温物体传给了低温物体。
可以说物体“具有内能”而不能说“含有(具有)热量”。
三、热量和温度热量是系统内能变化的量度,而温度是系统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温度、热量、内能的区别
项目 性质
关系
举例Biblioteka 状态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加,不一定吸
温度
量
收热量
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过程 热量
量
状态 内能
量
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不一定增加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 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吸收热量
晶体熔化,水沸腾 对试管内的水加热,蒸气
将软木塞冲出 晶体熔化,水沸腾 钻木取火,摩擦生热
2、内能与热量的关系。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 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 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物体对外做功它的内能会减小, 对外做了多少功,其内能就减少了多少,别的物体对其做功,其内能就增加,做了多少功, 其内能就增加多少。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 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因此物体吸热或放热,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3、热量与温度的关系。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 热的同时,如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的熔化或水的凝固)。这时,物体虽然吸收 (或放出)了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热量, 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了,温度改变了。 4、比热容与温度、热量、内能、之间的关系。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表示不同物质 吸热能力的差异,可以用来鉴别物质。对于质量相等,温度变化相同的不同物质,比热容大 的物质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多,内能变化就多,比热容小的物质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就少, 内能变化就少。对于质量相等,吸收或放出相等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质温度变化小,比热 容小的物质温度变化大。当物体的温度、热量、内能等发生改变时,只要物质的状态不发 生改变,比热容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温度、热量、内能区别与联系
当学生学习完温度、热量、内能和比热容这几个物理量。当遇到相关的问题时,有很多同学 对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就模糊不清了,不能正确的理解解决问题。为了能让同学们便于理解和 很好的运用,我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分析总结如下: 一、它们之间的区别 1、.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 成的,并且在任何温度,任何状态下,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做无规则的运动,且分子间都存 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物质在任何温度,任何情况都有内能。所以,内能只能说 有,不能说无。 2、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从分子动理论来看,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 分子热运动越激烈,温度越高;反之温度就越低。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在任何情况下都在不 停的做无规则的热运动,只是激烈程度的差异。所以,物体的温度是任何时候都有的,只是 高低的不同,没有无温度的物体存在。 3、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内能的变化量。热量跟热传递紧密 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 量名词前加“有”或“没有”“含有”。 4、比热容又称比热容量,是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量,既是单位质量物体改变单位温度时吸 收或释放的热量(内能)。既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一摄氏度所吸收或放出热 量的多少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