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内能、热量的概念、区别及应用

合集下载

温度、热量及内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温度、热量及内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温度、热量及内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诀窍:三角图上一肯定,只有温变内能变;浅释:如图所示,是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图,界定词“一定”、“不一定”很明显,无论温度、热量和内能三者之一如何变化,其他量只有一个是肯定的——“一定”——物体的温度升高(降低),内能总是一定增加(减少);其余的无论怎样变化,全部都是界定词“不一定”。

详解:温度、热量和内能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是初中学生学习热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又是中考命题的热点之一。

学生要能够在各类考试中得心应手、运用自如,不仅要正确理解和掌握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含义,还应该具备必要的方法和技巧。

温度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宏观认识),是物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微观认识)。

温度只能说成:“是多少”、“达到多少”,而不能说成:“有”、“没有”、“含有”。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但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还有做功,因为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做功和热传递(吸热或放热)两种,如钻木取火,摩擦生热等。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是物体之间在热传递(吸热或放热)过程中内能改变的多少。

热量只能说成:“吸收多少”、“放出多少”,而不能说成:“有”、“没有”、“含有”。

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水沸腾、蒸发;内能也不一定增加,比如吸收的热量全都用于对外做功,内能可能不变,也可能减少(特别是后者最容易出错)。

内能是一个状态量,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成:“有”,而不能说成:“无”;内能可用:“大”、“小”来比较,而不能说成“高”、“低”。

一个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水沸腾,同样也不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因此必须注意:内能改变时,要考虑到温度不变的情况,即:在熔化、在凝固、在沸腾过程中的物体的内能虽然在改变,但温度却没有变化。

也就是说,在没有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大(减小),温度升高(降低);在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放出)热量,内能增大(减小),但温度却不变。

内能热量温度三者关系辨析

内能热量温度三者关系辨析

内能热量温度关系辨析一.从概念上分析内能是指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热量:是指物体之间存在温差,使物体之间的能量产生传递,所以说热量是一种过程量,所以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

不可以说“含有”“具有”.而该传递过程称为热交换或热传递.热量的单位为焦耳(J).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二.辨析区别温度、内能、热量三者的关系联系1.一个物体的温度升高了,不一定吸收了热量,也有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功,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2.一个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但它的内能一定增加(物体不对外做功),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3.一个物体内能增加了,它的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液体沸腾时,温度的不变,内能增加.还有外界对物体做功.4.物体本身没有热量,只有发生了热传递,有了内能的转移时,才能讨论热量问题.5.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或“具有”热量.6.热量的多少与物体内能的多少,物体温度的高低无关.练习.判断.1、物体的温度升高,它一定吸收热量.( )2、物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3、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就会增加.( )4、物体的内能增大时,它的温度就会升高.( )5、物体吸收热量,它的温度一定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6、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答案解析1.×.因为物体温度升高,除了热传递,还有可能是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2..×.晶体熔化,液体沸腾,内能增加,温度不变.3.√.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动能增加.4.×.晶体熔化现象.5.×.液体沸腾,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是温度不变.6.×.还可能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温度增加.。

内能、热量、温度三者的关系

内能、热量、温度三者的关系

1. 内能和温度的关系 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这是由于物
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物体在发生 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
如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还有液体沸腾过程,内能 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温度却保持不变。温度的高低,标 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
而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 减少。因此物体吸热或放热,一定会引起内能的 变化。
3. 热量与温度的关系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
这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如 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的熔 化或水的凝固)。这时,物体虽然吸收 (或放出)了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可见温度,热量的变化能决定内能变化, 而热量,内能的变化不能决定温度的变化 内能,温度的变化不能决定吸收放出热量大小
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不一定要吸收或
放出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功 (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 了,温度改变了。
1,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
2,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 × 3,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
4,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
5,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 6,物体内能增加,一定吸收热量 ×
1.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 能的总和。 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 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 2.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 ,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对同一物体而言, 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 “含有”等。 3.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 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 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有”或“没有”“含有”。

物理中温度、内能和热量关系探讨

物理中温度、内能和热量关系探讨

物理中温度、内能和热量关系探讨概要:温度、内能和热量是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

其中,内能和温度是状态量;而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用“具有”“含有”“增加”等词来描述,常用“吸收”或“放出”来搭配。

要解决有关这三者的中考题,还要掌握热传递的概念、内能的影响因素等内容,所以这里题得分率不高。

解决这类题,明确三个物理量的概念是关键,还要辨析其物理意义才能突破。

热量,是指在热传递的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从概念可以看出,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是转移的那部分内能。

内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高温物体减少的内能叫放出的热量,低温物体增加的内能叫吸收的热量。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所以不能说“具有”或者“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够说“增加”或者“减少”多少热量,通常表达为“吸收”或者“放出”多少热量。

一、温度、内能和热量的辨析温度、内能、热量三个物理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辨析它们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正确理解其含义。

1.内能和温度的辨析物体温度变化,内能一定会变化。

上述可知,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物体温度升高(或降低),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大(或减小),分子平均动能增加(或减少),因此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或减少)。

所以,物体温度变化时,分子的动能就会发生变化,物体的内能就会变化。

物体的内能变化,温度不一定变化。

根据内能的概念可知,内能受质量、温度和体积以及状态因素影响,所以物体的内能变化,其他影响因素变化引起的,而温度并没有变化。

例如,晶体的融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由于要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所以内能不断增加;晶体的凝固过程,由于不断向外界放出热量,所以内能减小,而温度保持不变。

2.内能和热量的辨析首先,内能是一个状态量,而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其次,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那部分内能,热传递过程中改变物体内能,即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温度内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热量温度内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热量温度内能三者之间的关系
热量、温度、内能是热力学中重要的概念。

热量是指能够流动到物体之间的能量,单位为焦耳(J)。

温度是表征物体热平衡状态的物理量,单位为摄氏度(℃)或开尔文(K)。

内能是指物体内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单位为焦耳(J)或千焦(kJ)。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列公式表示:
热量=温度×热容×物体的质量
其中,热容是物体吸收或放出单位热量热量时的温度变化,单位为焦/(千克·℃)。

上式表明,温度、热容和物体的质量是决定热量大小的三个因素。

而内能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温度和物体内粒子的数量。

温度越高,粒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内能也就越高。

因此,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

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

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与联系温度、内能、热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物理量,专门多同学常常明白得不行,容易出错。

一、区别: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是一个状态量,因此只能说“物体的温度是多少”。

两个不同状态间能够比较温度的高低。

温度是不能“传递”和“转移”的,其单位是“摄氏度”。

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它跟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情形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平均速度就越大,分子运动就越剧烈。

能够说,温度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的标志,它是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集中表达,关于个别分子毫无意义。

内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它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内能和温度一样,也是一个状态量,通常用“具有”等词来修饰。

内能大小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温度及构成物体的物质种类都有关系。

现时期要紧把握与温度的关系。

一个物体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增大,温度降低时,内能减小。

切记“温度不变时,它的内能一定不变”是错误的。

如晶体熔化、液体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但要吸热,内能增加。

温度不变时,它的内能也可能减小(想一想什么缘故?)。

同样,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也不一定降低。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

它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数量,是内能转移多少的量度,是一个过程量,要用“吸取”或“放出”来表述而不能用“具有”或“含有”。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二、联系:(1)温度与内能因为温度越高,物体内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快,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因此物体的内能越多。

但要注意:温度不是内能变化的惟一标志。

物体的状态变化也是内能变化的标志(如晶体的熔化、凝固,液体沸腾等)。

(2)温度与热量温度反映的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

分子运动越剧烈,物体温度就越高。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

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小,温度低的物体吸取热量,内能增加。

两物体间不存在温度差时,物体具有温度,但没有热传递,也就谈不上“热量”。

温度热量内能关系

温度热量内能关系
(B)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一定是吸收了热量
(C)物体内能增加了,它一定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一定增加,温度可能升高
正确答案:(D)。
关于温度和热量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不一定改变。例如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物体吸热,但不升温;液体凝固成晶体和气体液化,物体放热,但不降温。另一方面,物体温度发生变化,不一定是由于吸热或放热。因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五、知识强化
1.温度高的物体,它的内能一定大
错。物体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物体内能大小不但与物体的温度有关,还与物体内分子个数有关。温度高的物体由于其他情况不清楚,所以它的内能也就不一定大。例如一小杯100℃的沸水,温度虽高,但不一定比一大桶80℃的水的内能多。因为水的内能的大小还与水的质量有关。
2.温度高的物体,它含有的热量多
错。温度与热量是两个不同的物理概念。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是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是一个状态量。热量是表明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不讲热传递的过程,只讲“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是毫无意义的。只不过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降到同一温度时,△t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
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例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为0℃的物体没有内能(B)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多
(C)物体的内能增加,它的温度一定升高(D)一个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
5.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热学基本概念与温度计量

热学基本概念与温度计量

热学基本概念与温度计量一、热学基本概念1.1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称为热量。

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热量。

1.2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国际单位制中为开尔文(K)。

1.3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由于热运动而具有的动能和分子间势能的总和叫做内能。

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1.4 热传递: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1.5 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1.6 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燃料的热值。

二、温度计量2.1 温度计: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

常用的温度计有摄氏温度计、热电偶温度计、红外线温度计等。

2.2 摄氏温度: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作为标准,冰点为0℃,沸点为100℃,中间分为100等份,每份为1℃。

2.3 开尔文温度:以绝对零度(-273.15℃)作为基准点,每1℃相当于1K。

2.4 温度计的校准:为了保证温度计的准确度,需要定期对其进行校准。

校准方法包括比较法、恒温法等。

2.5 温度计量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基本单位是开尔文(K),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综上所述,热学基本概念与温度计量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掌握这些概念和计量方法,对于进一步学习热学、物理学及相关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习题及方法:1.习题:一个物体在温度为20℃时具有的内能是Q,当它的温度升高到100℃时,它的内能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来解答。

1)首先,我们知道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2)然而,题目没有给出内能与温度具体的函数关系,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计算出100℃时的内能。

3)假设内能与温度成线性关系,即内能 = k * 温度,其中k是比例常数。

4)根据题目,当温度为20℃时,内能为Q,所以我们可以得到方程:Q = k * 2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体的内能增加,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也可能是吸热的同时外界对物体做了功.
关于温度和热量的关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温度不一定改变.例如晶体熔化和液体沸腾,物体吸热,但不升温;液体凝固成晶体和气体液化,物体放热,但不降温.另一方面,物体温度发生变化,不一定是由于吸热或放热.因为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热量与内能
物体的内能改变了,物体却不一定吸收或放出了热量,这是因为改变物体的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即物体的内能改变了,可能是由于物体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也可能是对物体做了功(或物体对外做了功).
另外要注意的是热量是一个过程量,而内能是状态量,因此我们不能说物体含有热量.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对于同一物体,温度越高,降到同一温度时,△t越大,放出的热量越多.
物体温度升高,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物体吸收热量,在不对外做功的情况下,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不一定升高.
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降低
所以:物体吸收热量时,内能不一定增加,因为物体吸收了热量,同时又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或不变.要确定物体的内能是否变化,还要看物体与外界有无热量交换,有无做功而定.
影响
因素
宏观角度:温度、质量、体积、状态
微观角度:分子无规则运动程度、分子数、分子间距
cm∆t


温度与内能
物体内能的变化,不一定引起温度的变化.这是由于物体内能变化的同时,有可能发生物态变化.物体在发生物态变化时内能变化了,温度有时变化有时却不变化.
因此,物体的温度升高,其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分子的动能增大,因此内能也增大,反之,温度降低,物体内能减小.因此,物体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而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变化的量度.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因此物体吸热或放热,一定会引起内能的变化.
热量的实质是内能的转移过程.
物体吸收热量,分子运动剧烈,内能增加,但内能的增加不仅可以通过吸热来实现,还可以通过对物体做功来实现.在不清楚内能变化的过程时,我们不能肯定究竟是通过哪种方式实现的.
温度、内能、热量的概念、区别及应用
对比项
物理量
温度
内能Biblioteka 热量定义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从分子运动理论的观点来看,温度是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
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其实质是内能的变化量
单位
℃ K
JkJ
JkJ
状态量


不是
过程量
不是
不是





对同一物体而言,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没有”或“含有”等.
内能只能说“有”,不能说“无”.只有当物体内能改变,并与做功或热传递相联系时,才有数量上的意义
热量跟热传递紧密相连,离开了热传递就无热量可言.对热量只能说“吸收多少”或“放出多少”,不能在热量名词前加“有”或“没有”“含有”.
温度的高低,标志着物体内部分子运动速度的快慢.
温度与热量
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不一定变化,这是因为物体在吸热或放热的同时,如果物体本身发生了物态变化(如冰的熔化或水的凝固).这时,物体虽然吸收(或放出)了热量,但温度却保持不变.
物体温度改变了,物体不一定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也可能是由于对物体做功(或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变化了,温度改变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