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 3 短诗五首习题课件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4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3短诗五首萧红墓畔口占教学课件新人教版

幕( mù )(开幕)
·
漫( màn )(漫长) 幔( màn )(幔帐)
寞( mò )(寂寞)
膜( mó )(膜拜)
偏旁辩字法: “墓”与“土”有关, 指埋葬死人的地方; “暮”与“日”有关, 指太阳落山的时候; “幕”与“巾”有关, 指挂着的大块的布、绸等。
必考字词梳理
近词
寂寞
寂寥
义
词 同 都是形容词,都有“寂静”的意思。
人、翻译家。因《雨巷》 《望舒诗稿》 (1905—1950)
传诵一时,故有“雨巷诗 《灾难的岁月》等
人”的美称。
预习资料速查
背
景
《萧红墓畔口占》选自《戴望舒选集》。1940 年1 月,
资 戴望舒与萧红在香港首次晤面,一见如故。抗日战争时期, 料
萧红病逝于香港,年仅31 岁。这对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
夺走生命;②有惋惜之情,叹惋萧红早逝而不能在民族解 放斗争中发出更多的光和热;③有羡慕之情,羡慕萧红已 实现了永恒的超越,无须再在长夜漫漫中苦熬苦等了,她 是不幸的,又是幸福的。
课文全篇探究
1.[难点] 阅读这首诗,探究其内在的韵律节奏美。
偶句押韵,似乎并非刻意为之,只是自然而至,诗 中所含情感也始终处于一种平缓而轻徐的流动中,给读 者以沉静而执着的影响,使读者不由自主地走入诗人的 情感世界。
追求个性 与独立, 强调作者 主体的性 情、情感 与见解。
归纳总结
特色总结
语淡情浓,言简义丰。 本诗虽曰“口占”,却是精心构思的。语言朴素、
洗练,明白如话,把“我”“你”的形象勾画得清楚明 白,蕴含着丰富的感情。另外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及诗 人的处境可知,诗句中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内涵和暗示。
关键词:情思、哲理
2022春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短诗五首习题课件新人教版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 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减) 【注释】①畿(jī):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②踊贵:物价上涨 。③饿殍( piǎo):饿死的人。④忤(wǔ):逆,不顺从。
8.解释下列加点字。
(1)帝许之( 同意 )
(2)尝凭醉登武之床(曾经 )
杜少卿就把李大人的话告诉几句,又道:“小侄这回盘缠带少 了,今日只剩的五个钱,方才还吃的是来霞兄的茶,船钱饭钱 都无。”韦四太爷大笑道:“好,好!今日大老官毕了!但你是 个豪杰,这样事何必焦心?且在我下处坐着吃酒,我因有教的 一个学生住在芜湖,他前日进了学,我来贺他,他谢了我二十 四两银子。你在我这里吃了酒,看风转了,我拿十两银子给你 去。”
杜少卿道:“这是滁州乌衣镇韦四太爷的诗。他几时在这里的? ”道士道:“韦四太爷现在楼上。”杜少卿向来霞士道:“这样 ,我就同你上楼去。”便一同上楼来,道士先喊道:“韦四太 爷,天长杜少老爷来了!”韦四太爷答应道:“是哪个?”要 走下楼来看。杜少卿上来道:“老伯!小侄在此。”韦四太爷 两手抹着胡子,哈哈大笑,说道:“我当是谁,原来是少卿! 你怎么走到这荒江地面来?且请坐下,待我烹起茶来,叙叙阔 怀。你到底从哪里来?”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严武与杜 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 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 ,瞪着眼睛看着严武曰:“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 !”严武虽然也是急躁暴戾,却也不认为他忤逆。永泰元年夏 ,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 。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
图一:示例一:限制青少年观看短视频的时间。 示例二:观看短视频不能超过40分钟。 图二:示例一:规范短视频的内容,让孩子爱上绿色视频。 示例二:系统自动过滤掉不宜青少年观看的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短诗五首课件新人教版

(2)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明确: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藏着 诗人痛惜她的早逝,希望她仍然活着,幻想 她只不过是暂时安睡等丰富复杂的感情。
(3)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 明确:“长夜漫漫 ”,写出这种 “等待”的 漫长、痛苦,难以忍受,也隐喻萧红的生命 正是在这漫漫长夜中被摧残的。
(4)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
萧红
(1911—1942) 何人绘得萧红影 望断青天一缕霞
• 萧红的生平--飘泊岁月寂寞路
• 原名张迺莹,另一笔名悄吟。
• 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幼年丧母。
• 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
•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 1932年认识萧军并结为伴侣。后几经颠沛, 情感生活屡受挫败。
三.抓关键词、品意境美
抓中个别关键字词(意象),请同学结合诗 歌内容进行分析,加深理解
• 举例分析
• (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 明确:“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 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 途”,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 的深厚和诚挚。“寂寞 既是诗人当时的 实际感受, 又是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 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 年 1 月, 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 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 港,年仅31 岁。这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 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 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在被日 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 “ 口占 ”,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3 短诗五首
学习目标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 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 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 共同特点。
2020春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3课短诗五首(共65张PPT)

C.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 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 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 面;语言明白如话,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 的和谐统一。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萧红墓畔口占 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 我等待着,长夜漫漫,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 (1)首句强调“走六小时”“长途”表明了什么? 答: (2)谈谈你对“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一句含意的理解。 答: (3)赏析结尾句中“却”字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 (1)强调“走六小时”“长途”既是写实,更隐含着诗人对已故者友 情的深厚与诚挚。 (2)此句不说“墓畔”而说“头边”,蕴含着对萧红早逝的痛惜。“茶花” 一直被赋予高洁、自然、清纯、朴素、秀逸等内涵,“放一束红山茶”,以 寄托对她的深情悼念,也象征她山茶花般热烈、红艳的生命,传达了诗人对 萧红的赞美与欣赏。 (3)一个“却”字表示天人永隔,表达了诗人的伤悼之情,也表明诗人体悟 到了逝者自有其看透世事的安详与达观。 解析 (1)从时间之长与距离之远的角度体会诗人对逝者的情感。(2)理解 句子含意要注意抓关键词“头边”“红山茶”,体会诗人这样做的原因及 内心情感。(3)赏析用词要结合语境,尤其要结合上句“我等待着”,体会 “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传达出的隐隐哀伤与对逝者心境的揣测。
·
闲话:
(3)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装饰:
答案 (1)刺骨的寒风。(2)闲谈时所说的话。(3)点缀、装点。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语境义的理解能力。要结合全句大意及上下文文 意,并联系生活实际推测词义。(1)下霜时,天是冷的,因此“霜风”可理解 为“寒风”。(2)“闲话”有多种意思:闲谈;与正事无关的话;不满意的 话。此处根据“卧听”表现出的适意,可确定为“闲谈时所说的话”。(3) “装饰”可采用换词法解释,意为“装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