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论文
浅谈茶叶精深加工在乌龙茶业发展作用

浅谈茶叶精深加工在乌龙茶业发展作用【摘要】本文在此论述了茶叶精深加工在乌龙茶业发展作用。
【关键词】茶叶精深加工,乌龙茶业,发展作用近年来,各式各样的茶制品登上了货架,袋泡茶、速溶茶、奶茶、茶面包、茶月饼、茶瓜子,以及功能性含茶制品,茶多酚胶囊、含片等都已成为消费者的新宠儿。
茶多酚等系列产品是天然抗氧化剂,是食品行业使用抗氧化剂首选原料。
这些茶制品的大量涌现标志着茶产业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即对茶叶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目前,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需求出现喜爱中高档茶叶,低档茶叶少人要,市场上已经出现低档乌龙茶滞销的现象,价格持续下跌。
由于低档茶占茶叶总量的30%左右,市场疲软,这部分产品常常因为没有直接的市场出路而被白白浪费,严重影响了茶农的收益,茶农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沉重打击,严重制约着潮州乃至粤东地区茶叶的发展,成为制约山区农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因此,开展茶叶的深加工,开发茶叶系列产品,努力提高茶叶深加工产品的附加值已成为当务之急。
通过茶叶深加工技术从乌龙茶中综合提取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茶多糖、咖啡因等活性物质,制作高附加值产品,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合理综合利用茶叶资源,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创造出更多更新既方便又健康的茶产品,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人们个性化消费的需要。
开展乌龙茶叶深加工有以下优势:一是有资源优势。
潮汕地区是我国乌龙茶产区,现有茶园22万多亩,年可产2.8万吨茶叶。
潮汕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气候,高度迎合茶树喜温、好温、耐荫的生理学特性,茶叶中所含的活性物质茶多酚含量远高于岭南以北的其他茶区,特别是茶多酚中的酯型儿茶素,其含量一般比低温茶区茶叶高出20%左右。
另外,大量研究表明,叶型大的品种,茶多酚、茶氨酸含量也高,潮汕地区种植的是大叶乌龙茶品种,其茶多酚和egcg含量,分别比我国中部的小叶型茶品种高出47.5%、4.81%。
茶叶的深加工大有可为

茶叶的深加工大有可为茶叶经过深加工之后可以做成茶料食品,茶叶饮料,茶水服务,茶叶保健品等,实现了茶叶的多重出路,减少了茶叶的滞销。
据了解,在我国茶叶生产业,每年都会产生许多副产品,等外品,其中多数是可以被再利用的。
同时,茶叶经过深加工之后可以做成茶料食品,茶叶饮料,茶水服务,茶叶保健品等,实现了茶叶的多重出路,减少了茶叶的滞销。
据了解,在我国茶叶生产业,每年都会产生许多副产品,等外品,其中多数是可以被再利用的。
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茶叶产量的提高,造成大量低档茶叶滞销积压。
如何寻找出路,实现转化,有关专家提供下列几点开发动态供业内人士借鉴:茶料食品时下,一股“吃”茶风正由海外波及国内,从茶果冻、茶果脯、茶糖果、茶心巧克力等小食品到茶心面包、茶挂面、茶汤包等方便食品,应有尽有、琳琅满目。
据了解,茶料食品的开发并不复杂。
以茶果冻为例,将低档茶叶及其茶末、茶梗碾成粉状,配入琼脂粉、海藻粉、果胶粉、盐等各种添加剂,搅拌混合,冷冻胶化处理便可制成成品。
成本不高,口感甚好。
茶叶饮料以低档茶叶浓缩液加工各类饮料是开拓茶叶消费的又一方向。
茶水服务目前市场上的茶水服务项目主要包括有茶浴、茶面膜、茶足疗、茶料按摩等,所用的原材料多数可以是低等级茶叶。
方便茶现代生活方式要求简便,因此,一些即冲即饮的茶叶晶、茶露、茶块纷纷应市。
此外,还有茶汽水、茶香槟、茶啤酒等,因其低脂低糖、富含微量元素,口味独特,市场销路日渐看好。
茶叶保健品茶的营养保健功能众所周知。
有效开发其食疗、药用价值,生产具有防病治病效果的山楂茶、猕猴桃茶、减肥茶、护肝茶等产品,市场前景将十分看好。
茶叶中诸多芳香物质能益思去烦、杀菌避邪。
由碾碎的粗老茶末与荞麦壳、麦饭石、薄荷、菊花等辅料配制的药枕,即能保健又能消暑驱蚊,俏销海内外。
茶叶深加工技术及发展趋势

茶叶深加工技术及开展趋势一、茶叶深加工的意义及现状茶叶深加工是指以鲜茶叶、成品茶、茶的副产物为原料,采用相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生产出含有茶或茶叶有效成分的新产品的加工过程。
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是有效解决中低档茶出路、提升茶叶附加值、拓展茶叶应用领域、延伸茶叶产业链的重要途径。
经过近二十年的开展,我国茶叶深加工产业现已根本形成以功能成分开发与有效组分开发为主体的两个根底产品体系。
功能成分体系以茶多酚、儿茶素、茶氨酸、茶黄素、茶多糖、茶皂素、咖啡碱等为主体,有效成分体系那么以速溶茶和茶浓缩汁为主体。
在此根底上,利用茶叶功能成分、速溶茶、茶浓缩汁为原料,开发出具有更高价值的天然药物、健康食品、茶饮料、个人护理品、植物农药、动物保健品等终端产品。
目前,茶叶我深加工领域采用不到我国茶叶总产量的6%的中低档原料,创造了我国茶叶1/3 强的产业规模〔约350 亿人民币〕,取得了显着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存在着很大的拓展空间。
[2]二、茶叶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的主要领域1、茶饮料〔1〕速溶茶系列固体饮料。
〔2〕液态罐〔瓶〕装茶饮料。
〔 3 〕茶酒。
2、茶保医药类〔主要为医药、化装、食品、保健品〕〔1〕茶多酚及儿茶素茶多酚能利用自身的氧化, 保护体内易氧化物不被氧化, 使细胞活动正常进行。
茶多酚有如下成效:①降低血糖,治疗糖尿病。
②降血脂、抗心血管疾病。
③抗癌、抗突变、抗放升白。
④抗病毒、抗过敏、抗辐射、消臭解毒等。
〔2〕茶色素茶色素可改善晚期肿瘤病人的血液高凝状态, 提高血液中白细胞的含量, 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 可改善红细胞变形, 调整红细胞聚集性与血小板粘附聚集性降低血浆与全血粘度, 可抗凝,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从而可改善微循环, 保障组织血液与氧的正常供给, 提高整体免疫力与组织代谢水平, 减少癌栓形成与远处转移。
3〕茶氨基酸茶氨酸具有调动人体免疫细胞抵御病毒、细菌以及真菌的作用; 茶氨酸在研究中已被确认可以对大脑发生作用,产生有精神舒缓放松作用的a波。
关于茶深加工的探索与未来发展

关于茶深加工的探索与未来发展茶深加工是指将新鲜茶叶进行进一步的烘焙、发酵、乾燥等工艺处理,使其具有更好的口感和香气。
茶深加工是茶叶产业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提升茶叶品质和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索茶深加工的发展历程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茶深加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
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自古以来就有将茶叶进行进一步处理的传统。
最早的茶加工技术是简单的烘烤和晒干,目的是去除茶叶中的水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不同的加工技术可以使茶叶产生不同的香气和口感。
例如,烘焙可以使茶叶产生烟熏和烤香的味道,发酵可以使茶叶产生果香和花香的味道。
这些发现为茶深加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科技的进步,茶深加工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现代茶深加工技术包括炒青、杀青、揉捻、发酵、烘焙、挑拣等多个环节。
这些工艺可以根据不同茶叶的特性来进行调整,以保证茶叶的品质。
例如,绿茶需要进行炒青和揉捻,以保留茶叶的鲜嫩和翠绿的外观,而红茶需要进行揉捻和发酵,以产生红褐色浓郁的茶汤和香气。
这些工艺的使用不仅提高了茶叶的品质,也丰富了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未来,茶深加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茶叶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对于高品质的茶叶有着更高的需求。
茶深加工可以使茶叶具有更丰富的香气和更好的口感,进一步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
其次,茶深加工可以增加茶叶的附加值。
目前,茶叶市场竞争激烈,茶农通过茶深加工可以提高茶叶的附加值,增加收入。
这对于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推动茶深加工的发展,我们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和提高加工工艺的水平。
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先进技术,以提高茶深加工的效率和品质。
例如,可以引入自动化生产线,提高加工的速度和稳定性。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继续研究茶叶的加工工艺,以挖掘更多茶叶的潜在价值。
例如,可以研究新的烘焙技术,以产生更多种类的烤香茶叶。
这些创新和研究将推动茶深加工向更高水平发展。
总结起来,茶深加工是茶叶产业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于提高茶叶的品质和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茶叶的深加工

浅谈茶叶的深加工摘要:针对我国茶叶产业现状, 分析茶叶深加工对茶叶产业的作用与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发展趋势。
提出在深入开展茶叶深加工技术和产品开发的同时, 要循序渐进、科学发展,促进茶产业提升。
关键词:茶产业;科学发展;深加工;发展趋势我国正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各行各业的共识。
对于茶产业的深加工无论是通过专家们的论证,还是国外同行的成果都显示出其在茶产业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
1 茶叶深加工及其类型茶叶深加工是以鲜茶叶、成品茶、茶的副产物作为原料,应用现代高新技术进行深度加工生产出含有茶或茶叶有效成分的新产品的加工过程。
大致可分为物理加工、化学加工、综合加工三个类型。
茶叶的物理加工,是采用各种先进的物理方法提取茶的内含物质而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生产新产品的途径,如茶饮料、速溶茶等产品。
茶叶的化学加工是采用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从茶中分离出茶的某些有效功能成分,再纯化之,得出新的产品,有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茶氨酸等产品。
茶的综合深加工是以茶为原料,使用上述物理、化学甚至生物化学等综合技术,生产新的产品。
如一种茶投进去,既能生产茶汁、速溶茶,又能生产茶多酚(或儿茶素) 、茶氨酸等众多产品;既能生产饮料,又能生产保健品、医药、化妆品、食品、有机肥料。
2 我国茶叶深加工现状我国茶叶深加工始于20 世纪70 年代中期,以湖南农业大学与长沙茶厂共同研制的喷雾型速溶茶和上海微生物所与上海梅林食品厂共同研制的冷冻型速溶茶问世为契机,开创了茶叶深加工的先河。
从20 世纪80 年代末茶饮料的崛起,到90 年代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茶饮料产业,几乎每年成倍增长,成为茶叶深加工产品中的一个亮点。
目前,我国有近百家茶饮料厂,较大的企业有康师傅、统一、乐百氏、娃哈哈、加多宝、雀巢、王老吉等。
1991 年湖南农业大学速溶食品研究中心儿茶素研制成功并逐步形成产业,湖南金农生物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带动了我国茶叶提取物技术的发展,20 世纪90 年代步入发展阶段。
茶叶论文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茶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茶叶市场逐渐扩大,茶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文通过对茶叶相关论文的总结,旨在分析茶叶产业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我国茶叶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二、茶叶产业现状1. 茶叶产量与消费量根据相关数据,我国茶叶产量位居世界首位,消费量也逐年上升。
其中,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品种在我国茶叶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2. 茶叶品种与产区我国茶叶品种丰富,不同品种的茶叶具有不同的生长环境和加工工艺。
主要茶叶产区包括福建、浙江、四川、云南等地,这些地区茶叶品质优良,享有盛誉。
3. 茶叶市场随着茶叶市场的扩大,茶叶品牌越来越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消费者对茶叶品质、口感、包装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茶叶企业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茶叶产业发展趋势1. 绿色、有机茶叶成为主流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绿色、有机茶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茶叶企业应加大绿色、有机茶叶的生产和推广力度。
2. 茶叶深加工产品多样化茶叶深加工产品具有更高的附加值,茶叶企业应积极研发茶叶饮料、茶叶食品、茶叶保健品等多样化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
3. 茶叶文化体验与旅游结合茶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叶企业可以将茶叶文化体验与旅游相结合,打造独具特色的茶叶旅游线路,提升茶叶品牌知名度。
四、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 茶叶品质参差不齐部分茶叶企业为了追求利润,降低生产成本,导致茶叶品质参差不齐,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2. 品牌建设滞后我国茶叶品牌众多,但缺乏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
茶叶企业应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形象。
3. 茶叶产业标准化程度低茶叶产业标准化程度低,导致茶叶质量难以保证。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茶叶产业整体水平。
五、茶叶产业发展对策1. 加强茶叶品质监管政府应加大对茶叶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茶叶品质安全。
茶叶及其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茶叶及其废弃物的综合利⽤茶叶及其废弃物的综合利⽤吴静(⼤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1301班3130100155)摘要:茶叶的⽣产和饮⽤,尽⼒了⼏千年的悠久历史。
茶叶中含有茶多酚、⽣物碱、糖类、氨基酸、茶⾊素、茶皂苷等功能成分。
这些功能成分具有许多医药保健功能和⼀些特殊性质,被⼴泛应⽤于⾷品、医药、⽇化、建材、养殖等⾏业。
我国是产茶⼤国,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茶叶市场国际需求相对饱和,我国茶叶⽣产与出⼝⾛⼊低⾕。
因此,提取茶叶功能成分综合利⽤茶叶、开辟茶叶新⽤途已成为我国茶叶⾏业发展的新⽅向。
国外市场上也有许多添加茶叶提取物的产品。
经过提取、分离、纯化、⼲燥等⼯艺过程,可提取制备茶叶功能成分,为开发利⽤提供基础材料。
本⽂对如今我国茶产业的发展现状进⾏了分析,对茶叶功能成分的功效、制备技术,以及茶叶及其废弃物的开发利⽤进⾏了综述。
关键词:茶叶废弃物功能成分制备技术综合利⽤1茶叶产业资源与发展现状茶叶是⼀种重要的世界性作物,被⼴泛地种植于亚洲、⾮洲、拉丁洲和⼤洋洲等地。
从世界围来看,茶树主要分布在南纬33度以北和北纬49度以南的地区,⽽在北纬6度到22度之间分布最集中。
我国是世界上茶园⾯积最⼤、分布围最⼴的国家。
我国茶叶产地氛围四个⼤区,即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北茶区和江南茶区,茶园⾯积最⼤的是省,茶叶产量最多的是省。
⽬前,全球约有50余个国家种茶,最⼤的四个产茶国是:中国、印度、斯⾥兰卡和肯尼亚。
据统计,我国2013年茶园⾯积为257.93万hm2,产量189t;2014年我国⼲⽑茶总产量为209.2万吨,增长10.69%。
全球茶叶单产⽔平在连续3年下降的基础上⽌降回升,按茶园⾯积计算,平均亩产50.88公⽄,增长4.89%。
2004-2014年中国茶叶产量(万吨)我国茶叶⾏业主要产品包括:红茶(、、、、⼴西)、绿茶(、、、、)、⽩茶(、、、、)、黄茶(、、、、)、⿊茶(、、、、)和乌龙茶(、、、、)。
茶叶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茶叶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近年来,各式各样的茶制品登上了货架,袋泡茶、速溶茶、茶面包、茶月饼、茶瓜子等都已成为消费者的新宠儿。
这些茶制品的大量涌现标志着茶产业的一个重要的进展方向,即对茶叶的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
自20世纪80年月,茶叶的精深加工讨论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茶叶深加工产业也随之崛起。
茶叶深加工技术大体上可分为4种类别,它们分别是:机械加工、物理加工、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及综合技术加工。
茶叶机械加工。
这种加工方法不转变茶叶的基本本质,只转变茶叶的外部形态(如外形、大小等),从而使其产品便于贮藏、冲泡,符合卫生标准,也更为美观。
袋泡茶就是茶叶机械加工的典型产品。
茶叶物理加工。
通过膜浓缩、真空冷冻干燥、超细粉碎等技术转变茶叶的原始形态,使其成品不再是叶形的固体。
速溶茶、茶浓缩汁、超微茶粉就是此种加工工艺的典型产品。
茶叶化学和生物化学加工。
指采纳化学或生物化学的方法将茶鲜叶或成品原料加工形成具有某种特别功能的产品的加工方法。
其特点是从茶原料中分别和纯化某些特效成分加以利用,或是转变茶叶的本质制成新的产品。
如茶色素系列、维生素系列、抗腐剂等等。
茶叶综合技术加工。
是指综合利用上述的几种技术制成含茶制品的加工方法。
目前的技术手段主要有:茶叶药物加工、茶叶食品加工和茶叶发酵工程等。
通过茶叶的综合技术加工,可以拓展大批新产业原料,促进并延长产业的进展。
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是现代茶业区分于传统茶业的关键要素,是现代和传统的分水岭。
茶叶深加工产业的兴起,将新的技术和管理思想传播、渗透到传统茶叶加工业,对促进传统茶叶加工业的改造具有重大的意义。
通过茶叶深加工技术可以充分利用茶叶资源。
茶叶生产过程中会产生20%左右低档茶和副产品,这部分产品经常由于没有直接的市场出路而被白白铺张,可以通过茶叶的深加工制作茶浓缩汁和茶粉等产品不需要使用数量稀有、价格很高的早芽。
通过茶叶的深加工技术,转变了茶叶的固有形态,制造出更多更新既便利又健康的茶产品,丰富了市场,满意了人们共性化消费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微茶粉的加工与应用游晓冰(武夷学院茶学与生物系09级茶学一班20094131046)摘要:超微茶粉是经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的比茶粉更细的粉末茶,因其特有的色、香、味以及营养保健功效,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食品。
本文即是对超微茶粉的加工与应用做一简单探究。
关键词:超微茶粉;加工;应用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of UltramicrosomeTea PowderAbstract:Ultramicrosome tea powder, more fine than general tea powder, is making with a special processing technology. As its special color, aroma, taste and the efficacy of nutrition and health care,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all kinds of food. 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 the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of ultramicrosome tea powder.Keywords:ultramicrosome tea powder;processing;application超微茶粉早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就发展起来了,它是经特殊工艺加工制成粒径在10~25μm以下的茶叶粉末[1]。
颗粒300目超微茶粉可作为速冲饮料直接饮用,也可作为食品添加物用于饮料、口香糖、面食品、酸奶、冰淇淋等产品的生产中。
目前生产较多的是超微绿茶粉,所以,本文主要介绍的是超微茶粉中绿茶粉的加工与应用。
1 超微茶粉的加工技术茶树鲜叶经特殊的工艺加工成超微茶粉,外形、内质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主要是因加工过程中茶叶各种内含化学物质发生变化的结果[2],因此加工技术是影响超微茶粉产品质量的关键。
1.1 超微绿茶粉的加工工艺鲜叶原料的嫩度和均匀度是构成超微绿茶粉品质的物质基础。
鲜叶原料的叶绿素含量应在0.6%以上,夏季茶鲜叶的叶绿素含量低、苦涩味重,不宜加工成超微绿茶粉。
超微绿茶粉的加工工艺:鲜叶摊放→护绿处理→蒸汽杀青→叶打解块→揉捻→解块筛分→脱水干燥→超微粉碎→成品包装[3-5]。
1.1.1 鲜叶摊放同绿茶加工摊放工艺1.1.2 护绿处理护绿处理工序是在鲜叶摊放过程中进行的。
当摊放到杀青前2h,将护绿剂按一定浓度配比后对茶鲜叶进行护绿技术处理,使其发生作用,产生护绿效果。
1.1.3 蒸汽杀青一般采用日本生产的800KE一MM3型蒸汽杀青机进行杀青。
在杀青过程中要注意蒸汽温度的一致性,切忌忽高忽低。
最后,用感官法判定杀青程度:叶色由鲜绿变为暗绿,叶面失去光泽,叶质柔软、萎卷,折梗不断,手捏成团,松手不易散开,略带有粘性,青臭气散失,清香显露。
1.1.4 叶打解块将蒸汽杀青后的杀青叶直接放进叶打机解块,其间用强风进行降温。
1.1.5 揉捻因超微绿茶粉最后要进行粉碎,因此在揉捻过程中不需要考虑如何有利于茶条成形。
揉捻的主要目的是破坏叶细胞,增进超微绿茶粉滋味的浓度。
一般采用55型揉捻机进行揉捻,程度以叶子稍卷,茶汁外渗,手捏粘手而不成团为适宜。
1.1.6 解块筛分因揉捻叶茶汁外渗,如不进行解块会使干燥后的产品干、湿不均,色泽不绿。
筛分后,叶子大小基本一致,有利于提高产品的色泽和品质。
1.1.7 脱水干燥分初脱水干燥和精脱水干燥两个步骤,都是采用微波干燥方法。
初脱水干燥脱水时间短,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作用下,有利于提高超微绿茶粉叶绿素含量保留率和感官品质的提高。
精脱水干燥的目的是继续蒸发水分,使干茶含水量下降到5%以下,同时发展茶香。
1.1.8 超微粉碎采用直棒锤击原理设计制造的粉碎设备,因原料嫩度不同,超微粉碎时间也不同,原料越老,粉碎时间越长。
一般以粉碎时间30min,投叶量15kg为最佳。
1.1.9 成品包装加工好的超微绿茶粉应及时进行包装,并放人相对湿度50%以下,0~5℃的冷库内贮藏。
1.2 超微绿茶粉的加工原理超微绿茶粉加工技术的关键是在于如何提高叶绿素保留率和形成超细颗粒。
加工过程中,首先在鲜叶摊放时进行特殊的护绿技术处理;然后经高温杀青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保留内含多酚类化合物形成绿茶风味;最后用超微粉碎技术制成超细颗粒。
超微绿茶粉的品质特征为:外形色泽翠绿亮丽,细腻均匀;香气清高;滋味浓醇;汤色翠绿[6]。
超微绿茶粉在滋味和香气上类同于普通绿茶,但其色泽特别绿、颗粒特别细,因此超微绿茶粉的加工原理,主要体现在怎样用护绿技术防止叶绿素破坏,形成翠绿色泽,以及如何应用超微粉碎技术形成超细颗粒两个方面[7]。
1.2.1 翠绿色泽的形成干茶翠绿亮丽、茶汤翠绿是超微绿茶粉品质的重要特征,其色泽主要受茶鲜叶本身含有的有色物质和加工过程中形成有色物质的组成、含量和比例的影响。
绿茶加工过程中由于叶绿素a破坏较多,叶绿素b相对较少,因此随着加工的进行,色泽逐渐由绿变黄。
加工过程中,叶绿素分子结构中的中心镁原子受湿热条件的作用,很容易被氢原子所取代而造成叶绿素的脱镁氧化,色泽由鲜绿变为暗绿。
因此,要加工高叶绿素保留率的超微绿茶粉,必须采用有效的护绿处理和加工工艺的优化组合。
1.2.2 颗粒的形成颗粒细是超微绿茶粉品质的另一重要特征。
鲜叶加工成半成品后,经外力的作用使干茶的植物纤维断裂、叶肉破碎形成颗粒。
由于茶叶是纤维素含量较高的植物性原料,因此在粉碎时应注意:第一,茶叶必须干燥使干茶含水量低于5% ;第二,选择合适的的外力作用方式,由于干茶的粉碎程度因不同外力作用方式而不同,目前主要采用轮磨、球磨、气流粉碎、冷冻粉碎、直棒锤击等方式,通过对茶叶产生剪切、磨擦、高频振动等物理作用来撕裂茶叶植物纤维和叶肉细胞,达到超微粉碎的效果,其中采用直棒锤击粉碎方法最适宜于茶叶的粉碎;第三,对物料茶温度的控制,在超微粉碎工艺中,茶叶随着粉碎过程的进行,料温不断上升,色泽将产生黄变,因此粉碎设备必须配有冷却装置以对物料温度进行控制。
2 超微茶粉在食品中的应用超微茶粉在食品工业中主要是用作食品添加剂。
超微茶粉以其特有的色、香、味以及营养、保健功效,为食品行业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多种可供参考的新思路。
将微细化的茶粉添加于食品中,其独特的感官品质特征与食品固有的风味相结合,创造出许多风味各异的新产品。
目前主要利用超微茶粉加工以下茶饮料和茶叶食品[8-10]。
2.1 超微茶粉饮料用超微茶粉做原料制成的茶饮料有它自身的优势:其一,粉质细腻,分散性和溶解性好。
超微粉碎后茶叶的细胞壁和隔膜层均遭到破坏,一些不溶或难溶的成分转化为微小粒子,溶解性增强。
超微茶粉粒径很小,比表面积却很大,固能与水充分接触,内含物溶解也就更充分。
即冲即溶即饮,不变色,口感好,且适合现代的快节奏生活需要。
其二,全茶利用,茶叶的全部营养和保健成分均能被人体直接吸收。
其三,它不像速溶茶或浓缩茶汁生产有大量的茶渣废弃,故更有利于节约资源且富有环保意义[11-13]。
此外,超微茶粉饮料的加工必须考虑茶粉在饮料中悬浮的稳定性和分散的均一性,同时考虑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所以在选择茶粉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粒径的大小、功能性成分的含量、色香味为消费者所接受的程度等。
2.2 超微茶粉口香糖将超微茶粉添加到口香糖中,不仅能使其颜色更加漂亮,而且具有很好的除臭、防蛀、爽口的作用。
超微茶粉中起到除臭作用的主要是类黄酮物质,还有一些氨基酸、有机酸和糖类等,其主要机理是类黄酮类物质抑制微生物的发酵。
起到防蛀作用的除氟以外,茶多酚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茶多酚具有抑制葡聚糖聚合酶活性的作用,使葡萄糖不能在牙表聚合,病原菌也就无法在牙表着床,蛀牙形成便中断[14]。
爽口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氨基酸等。
2.3 超微茶粉面食品超微茶粉添加于面包、面条、蛋糕等面食品中[15-18],一般要突出茶叶的色泽和风味,又要保证食品在品尝时的质感,同时还要最大限度地利用茶叶的功能性成分。
因此,在选择茶粉时应考虑要有适当的粉碎度以保证质感。
添加比例适当,不影响食品的原有风味。
粗纤维含量要低,因为过多纤维素的带入会影响面粉的面筋值、弹性和延展性。
最关键的是,茶多酚的含量要高一些,因为茶多酚是很好的天然抗氧化剂,能大大延长面包等含油食品的货架寿命,对食品的保质期起到明显的作用。
2.4 超微茶粉酸奶酸奶是一种具有较高营养价值和特殊风味的饮料,它比牛奶更易被人体吸收。
而且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咖啡碱是牛奶中所不具有的,将茶粉添加到酸奶中去,提高了酸奶的食疗价值[19]。
因加工工艺不同可分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两大类。
超微茶粉搅拌型酸奶的加工工艺是将鲜奶、白砂糖、稳定剂、超微茶粉混合搅拌均匀,再将混合料液过滤后通过均质机均匀,分装于酸奶瓶中,在85℃条件下杀菌5min,取出算奶瓶,降温到42℃左右,接入工作发酵剂。
将已接种的料液放入42℃的电热恒温培养箱内发酵,酸度达到70~80°T,PH<4.2时,取出移至0~4℃的冰箱中冷藏17h为宜。
茶粉与酸奶都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又具有互补的营养价值,因而茶粉酸奶的开发一定会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20]。
2.5 超微茶粉冰淇淋冰淇淋的膨松结构和滑爽口感由黏度决定,黏度过大,口感不松软;黏度过小,口感不滑爽。
有研究表明[21],将超微绿茶粉按适当比例添加于冰淇淋中,其黏度略有下降,口感更松软而对质感影响不大;此外还会使冰淇淋表现出鲜、活、绿的特色。
在冰淇淋中加入适量的超微茶粉后,由于其中含有茶多酚、茶氨酸、谷氨酸等鲜爽味和收敛性的物质,使之变得甜而不腻,爽而滑口。
不腻是由于茶多酚结合芳香性物质给口腔黏膜以刺激使味蕾对食糖后的腻感变得迟钝。
3 结束语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及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除了对传统食品的需求外,更注重其功能性,把超微茶粉添加到食品中制成各种具有独特的色香味的茶叶食品,正满足了食品向功能化发展趋势的需要[22]。
但值得注意的是,超微茶粉的加工与应用,改饮茶为食茶,使原本热水很难浸出的农残成分和重金属物质,也将连同有益成分被人体一概直接吸收。
因此,对茶叶卫生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即用于生产超微茶粉的原料茶必须采自无公害茶园,严格实行清洁化生产,保证产品的安全卫生。
只有当超微茶粉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茶叶原有的营养成分、药理成分和原料的天然本色,其制成的茶叶食品才会具有更广阔的开发前景[23]。
参考文献[1] Howard G B. Modern Methods of Particle Size Analysis[M]. John Wiley&Sons, 1984:5-10.[2] 金寿珍.超微茶粉加工技术[J].中国茶叶,2007(6):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