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卢旺达饭店出发看民族关系
卢旺达饭店种族与人性的和解之旅

卢旺达饭店种族与人性的和解之旅在卢旺达饭店发生的种族屠杀事件成为世人痛恨的一幕,但饭店的和解之旅,却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这场和解之旅展现了种族与人性的错综复杂关系,通过理解、宽容和和解,重新建立了人们之间的信任。
本文将探讨卢旺达饭店的和解之旅,以及其中蕴含的种族和人性的重要信息。
历史上,卢旺达发生了一场种族屠杀,导致无数无辜生命的离去。
然而,卢旺达饭店的和解之旅向我们展示了受害者与加害者之间重建信任的可能性。
这是一段曲折的旅程,充斥着痛苦、挣扎和反思,却也孕育着希望和和平。
饭店以其独特的方式敞开大门,将种族和人性的和解之路铺展开来。
首先,饭店组织了一系列互动活动,鼓励参与者进行对话和合作。
这些活动旨在消除种族间的隔阂和误解,卢旺达饭店的工作人员通过组织感受性训练、音乐会、艺术展等活动,打破了过去的界限。
参与者被鼓励分享个人故事和经历,增加彼此之间的共情。
这种开放式的互动有助于加深对种族问题的理解,并建立起一种新的友好关系。
其次,卢旺达饭店的和解之旅强调了包容和谅解的重要性。
在这个过程中,加害者被鼓励面对自己的过去,认识到自己曾经造成的伤害。
通过接受并理解过去的错误,加害者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并意识到改变是必要的。
而受害者则通过包容和接纳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自我疗愈。
这种谅解的文化成为种族和人性和解的关键步骤。
最后,饭店的和解之旅通过建立共同的目标和价值观,为参与者提供一个共同体感。
这种共同体感使人们能够超越种族差异,将个人的利益置于整体的和谐之中。
通过共同承担责任、分享资源和协同合作,种族与人性的和解之旅得以继续前行。
每个参与者都感受到了归属感和认同感,并成为和解进程的积极推动者。
卢旺达饭店的和解之旅展示了种族与人性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和解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参与者经历了个人和集体的成长,建立起信任和友谊的桥梁。
种族问题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人性问题,只有通过互相理解、宽容和和解,才能消除仇恨和误解。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300字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300字卢旺达饭店观后感300字篇一听老师介绍电影内容是关于民族冲突谋杀的时候,我不以为意。
但是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图西族和胡图族之间的谋杀竟是如此震撼着我的心灵。
看完这个电影,我的心情万分沉重,这不单单是谋杀,这简直就是一场万劫不复的杀戮。
短短的100天,竟然就有100万的图西族人被胡图族人残杀。
然而在此之前,我竟然对此一无所知,我一直认为南京大屠杀的30万已经是一个惊天的数字,没想到这来自同一国家的同胞之间的杀戮要残忍好几倍。
他们之前可能是父子、夫妻、兄弟姐妹,但在一瞬间就变成了人见人踩的蟑螂!我感慨在这种人性泯灭的时刻,保罗·卢斯赛伯吉纳是清醒的,也只有在这样混乱的时刻才能看出谁是真正的英雄。
保罗是胡图族,而他的妻子孩子都是图西族,他凭自己的能力保护他的家人已经很不易,但是他不忍看到他的邻居们,那些孩子们惨死在同胞的屠刀下,于是他承担了巨大的责任,将他所在的米勒·科林斯饭店变成图西族人的庇护所,他积极走动于胡图官员和联合国官员之间,使饭店里的人免受杀戮,但是面对着越来越多的图西族人,面对着越来越恶劣的形势,面对越来越大的压力,保罗的力量显得越来越小,在很多情况下他无能为力。
有一次,保罗冒险出行,去为避难者们找寻食物,路上看到的是尸横遍野,返回酒店后他濒于崩溃的边缘,却宁愿独自承受这份死亡的威协与恐惧。
那个场面深深刻在我心里,民族间的仇恨到底有多深才能酿成这般悲剧。
保罗的恐惧、崩溃并没有打折他的英雄形象反而他宁愿独自承受的坚强让我更加敬佩这位拯救了千余同胞的英雄。
而让我痛心不已的是这个:当联合国部队进驻酒店,人们欢呼着“我们有救了”相互拥吻时,保罗的笑容却凝固在维和部队军官奥列佛上校将军帽掷地的那一瞬间。
他知道了,联合国陪队只是来撤走外国侨民的,甚至连维和部队的士兵都也要撤离,剩下的,只有没有人在乎的“非洲人”。
奥列佛上校竟然吐出这样一句令人绞痛的话:“你是黑人,甚至连黑鬼都不是,你只是非洲人。
电影《卢旺达饭店》对我国司法改革的启示

电影《卢旺达饭店》对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启示影片《卢旺达饭店》来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
保罗•卢斯赛伯吉纳在乱世中开了一家饭店,这家饭店在杀戮如麻的世界中,就像一个绿洲供人休憩,救人性命。
事件源于两国元首的罹难:他们分别是胡图族和图西族的首领,同乘一班机,却被意外击落。
这样一来,两族人之间的猜忌和争斗开始了,胡图族人开始疯狂杀戮图西族人。
而保罗是一个胡图族人,他有着图西族的妻子和朋友,为了挽救身边的人,挽救一个民族,他在越来越严重的局势中,奋力救活1000个难民性命,卢旺达饭店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故事。
看完影片我突然想起托克维尔在《谈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提到的“民主”本身无法解决的缺陷:多数人针对少数人的暴政。
关于悲剧的缘由,影片开始便有所交代:卢旺达国内有图西和胡图两个部族,后者占到国内人口的大多数。
比利时人在卢旺达实行殖民统治时期让居于少数的图西族统治整国家,而比利时在该国的殖民统治结束时,却让胡图族掌握了国家政权。
比利时的殖民统治多少有点“以夷治夷”的味道,因为无论以往这两个民族在殖民者到来之前是否有矛盾,或者有因何而生的矛盾,民族的对立对于殖民统治都是一件好事。
至于比利时殖民者为什么选择了图西而不是胡图,影片没有直接说明。
1994年,针对图西人的种族大屠杀导致80万至100万人被杀害,相当于卢旺达总人口的1/9。
由于大屠杀后,卢旺达司法体系遭到彻底破坏,几十万犯罪嫌疑人被关在狱中得不到审判,数以万计受害者家庭得不到补偿。
据专家估算,如果采用常规司法手段,至少要上百年才能审理完全部案件。
1996年8月,卢旺达议会通过制裁大屠杀反人类罪行的司法程序,此后,卢旺达国内的常规法庭开始循此法审理大屠杀案件。
由于嫌疑犯数量太多,卢旺达政府转向利用传统法庭“加查查法庭”进行审判,利用社区民间法庭来决定一些大屠杀参与者的命运。
“加查查”一词源于卢旺达语,“加查查法庭”的意思是“草地上的司法审判”,意即民间团体成员充当“法官”。
《卢旺达饭店》观后感

民族的斗争——《卢旺达饭店》观后感电影《卢旺达饭店》(Hotel Rwanda)是一部由英国、南非、加拿大和意大利四国于2004年共同拍摄的电影。
该片取材于发生在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以此为背景由真人真事所改编。
1962年,卢旺达宣布独立后,胡图族与图西族两民族之间矛盾重重,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冲突不断。
1994年4月6日,一架载着卢旺达胡图族总统朱韦纳尔·哈比亚利马纳和布隆迪总统西普里安·恩塔里亚米拉的座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上空被火箭击落,两国元首同事罹难。
4月7日,空难在卢旺达国内引发了胡图族与图西族两族的相互猜疑,从而爆发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武装冲突和种族大屠杀,令世界震惊的卢旺达大屠杀由此拉开帷幕。
从民族角度来看,卢旺达大屠杀惨剧的酿成从本质上来源于欧洲的殖民主义统治者比利时。
在卢旺达独立之前,一直处在白人的殖民统治之下,被动的建立了一种貌似稳定、实则暗潮汹涌的政治秩序。
殖民主义者利用民族分化、等级划分等奴役非洲的惯用手段,对胡图族和图西族进行殖民主义统治,因此埋下了民族仇恨的祸根。
当白人势力从非洲撤离以后,致使秩序的丧失与权力的真空,以及民族情绪中非理性的蔓延,特别是胡图族这个曾经备受压迫的民族,将其所经受的一切折磨归结于图西族,致使胡图族种族主义者大力鼓吹对图西族实行种族灭绝,胡图族人的“野蛮”暴露无疑。
权力的缺失致使两个民族之间争夺统治地位,以便处于最有利的一方,实施对另一方的控制与压迫,特别是备受压迫的胡图族人在这场民族的斗争中“异常血腥”,民族矛盾极其尖锐。
而卢旺达胡图族总统的空难事件则成了这场悲剧的导火线,引发了两族之间大规模的杀戮与争夺。
胡图族种族主义者控制网电台狂热的煽动胡图族人铲除图西族人,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杀戮,以期实现图西族的种族灭绝,来达到阻止图西族分享政府权力的目的,民族矛盾越演越烈。
在一百天的时间里,卢旺达共有91万人被屠杀,其中94%是图西族人,尸体堆满卢旺达这个曾经阳光明媚的城市,血流成河,不忍直视。
卢旺达饭店种族恩怨中的人性拯救

卢旺达饭店种族恩怨中的人性拯救《卢旺达饭店种族恩怨中的人性拯救》观后感人类历史上的恩怨纷争层出不穷,而种族之间的仇恨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然而,当人性的光辉与黑暗交织于一起,勇敢的灵魂会在逆境中闪耀出令人动容的力量。
电影《卢旺达饭店种族恩怨中的人性拯救》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深刻而细腻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拯救的希望。
影片以1994年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为背景,讲述了一位酒店经理保罗·鲁塞塞巴吉纳(Paul Rusesabagina)在种族冲突中如何以智慧和勇气保护了一群被迫逃亡的图西人(Tutsi)难民的故事。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作品,更是对人性的一次深刻探索。
影片通过细腻的叙事和真实的场景再现,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当时的动荡和恐惧。
导演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主人公保罗的人格魅力,他既是一个普通的酒店经理,又是一个勇敢而坚定的拯救者。
保罗在种族冲突中的选择并不容易,他面临着生命的威胁和道德的抉择,但他始终保持着对人性的信仰和善良的本能。
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立体,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的故事和动机。
不仅仅是保罗,其他角色也展现出了各自的人性。
图西人难民们面临着死亡的威胁,他们的恐惧和绝望在电影中得到了真实的呈现。
而一些酒店的员工则展现出了自私和背叛的一面,这让人不禁思考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的边界。
电影中最令人难忘的一幕是当保罗用自己的智慧和资源为图西人难民们提供了庇护所。
他利用他的职位和人脉,为难民们提供了食物和庇护,并设法与联合国维和部队取得联系。
这一系列行动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也让观众感受到了希望的力量。
除了人性的拯救,电影还深入探讨了恩怨的根源和种族之间的矛盾。
影片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对话,展现了种族间的仇恨如何滋生并导致了大规模的屠杀。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禁反思人类的历史和自身的偏见,思考如何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卢旺达饭店种族恩怨中的人性拯救》是一部令人心碎又充满希望的电影。
以卢旺达大屠杀为例谈民族问题

以卢旺达⼤屠杀为例谈民族问题以卢旺达⼤屠杀为例谈民族问题-----观《卢旺达饭店》有感摘要:《卢旺达饭店》是⼀部以1994年卢旺达屠杀为背景拍摄的影⽚。
本⽂将《卢旺达饭店》中的⼀些具体情境与卢旺达⼤屠杀这⼀事件相结合来探讨民族问题的内涵,产⽣的原因及其特性。
关键词:卢旺达饭店;卢旺达屠杀;民族问题提及卢旺达屠杀,⾸先浮现在脑海⾥的不是其他⽽是影⽚《卢旺达饭店》。
《卢旺达饭店》描述了残酷、⾎腥的⼤屠杀背景下的⼀个带有浓厚的⼈道主义⾊彩的故事。
它没有对屠杀场⾯⼤肆渲染,⽽是以四星级的⽶勒.科林斯饭店的客房经理保罗.卢斯赛伯吉纳的视⾓,向⼈们展⽰了⼀个关于拯救的故事。
保罗向不幸的⼈们伸出了援助之⼿,利⽤他的⾦钱和机智,周旋于胡图民兵、暴徒、军队、以及政要之间,利⽤这家饭店,成功挽救了1268名图西⼈和胡图⼈的⽣命。
卢旺达只有两个主体民族,胡图⼈约占85 %,图西⼈约占14%,剩下1%是特⽡⼈。
1994年4⽉,胡图⼈和图西⼈的历史恩怨终于爆发了,胡图⼈开始了⼀场以灭绝图西⼈为⽬标的屠杀。
在本次屠杀事件中卢旺达国内形成三股势⼒:图西⼈、温和派胡图⼈和极端派胡图⼈。
图西⼈想要分享国家权⼒,参与国家政权。
温和派胡图⼈不反对图西⼈享有权⼒。
⽽极端派胡图⼈认为图西⼈是“蟑螂”,主张灭绝图西⼈,号召全体胡图⼈团结起来,对胡图⼈进⾏报复性屠杀。
因此,温和派胡图⼈在极端派的眼中是“叛徒”,也该被消灭。
很明显,保罗的⾏为使他成为了胡图⼈的“叛徒”。
⼀、从民族问题的内涵看卢旺达屠杀民族问题的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民族⾃⾝的发展问题;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民族⾃⾝的发展问题民族⾃⾝的发展表现在政治、经济、⽂化等⽅⾯,其中起决定作⽤的是经济发展。
⼀战后,卢旺达成为⽐利时的殖民地,被奴役近半个世纪。
在政治上,殖民者扶植图西⼈为利益代理,通过图西族来控制卢旺达,他们占据政府要职,处于统治地位。
对《卢旺达饭店》的后殖民主义文化解读

他们 撤 出卢旺 达时仍 可继 续 在 资 本 上 统 治这 个 国家 。表 面 上 大 权 在握 的胡 图族 民兵势 力 什 么 时候 才 能 明 白卢 旺达 国内 的 民族 仇 恨 就是 比利 时人计 策得 逞 的结 果 ,真 正 的 敌人 其 实 就 是 他 们 自 己头 脑 中无法 抹去 的被 殖 民 的奴 性 思 想 。 殖 民 地人 民 的 真 正 的解 放 ,
电影 《 卢 旺达饭 店 》 的 背景 是 在 卢 旺 达 一 战被 殖 民期 间 ,比 利 时殖 民者按 照 当地人 的长 相 人 为 地将 非 洲 地 区 的卢 旺达 分成 了 两个 部落 :胡 图族 和 图西 族 。1 9 6 2年 ,卢 旺 达 独 立 以后 ,胡 图族 与 图西族 两个 部落 长久 以来 矛 重 重 ,比利 时 殖 民者 正 是利 用 他 们
摘 要 :电影 《 卢 旺达 饭店》 反 映的是 1 9 9 4年在 卢 旺达惨 无人 道 的种族 大屠 杀 ,虽 然该 片为 我 们提 供 了图西 族 与胡 图族 两族 屠 杀 的 “ 直 观 的 了解 ” ,对该 片 解读 大 多止 步于 屠杀 的 “ 真 实感 的还原 ” 、“ 深 刻地反 思” 等 方面 ,但 作 为 一个 电影 文本 ,该 片 以 “ 意识 形态 的眼 中 缺 失所决 定和 歪 曲的在场 方 式” 为 影片本 身找 到 了策略和 立足 点。 殖 民者 的恶劣行径 加剧 了卢 旺达 的种族 争 端。在 民族 问题 日益 严 重 的 今天 ,重 新解 读 《 卢 旺达饭 店》 分析造 成种 族 争端 的原 因,能够 为 多民族 国家解 决 内部 矛 盾提供 可借 鉴 的经验 。 关 键词 :《 卢 旺达 饭店 》;后殖 民主义 ;殖 民文化
从卢旺达大屠杀看民族问题

1 民族 问题 的 内涵 1 .1 民族之 间 的关 系 。民族 关 系 是 民 族 之 间 互 动 的 表 现 形 程 。卢 旺达 独立 前后 ,图西 族 和 胡 图 族 都发 生 多 次 冲突 ,而政 府 0多 年 里 , 式 ,是 各 民族 在 同 一社 会 时 代 下 各 方 面 的联 系 。 民族 并 存 于 同 一 未 妥善 处理 民族 之 间 的 对立 问题 ,战事 持 续 不 断 ,在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时 空时 ,必 然 形 成 民族 之 间 的相 互 联 系 、相 互 作 用 和 相 互 影 响 。 政 府一 直对 图西族 实行 种族 歧 视政策 。 但 由于相 互 间 的作 用 力 大小 不 同 ,作 用 方 式 不 同 ,因 而其 结 果 对 3 .3 民族问题 的 复杂 性 。民族 的产 生 和经 济 、文 化 、宗 教 、 不 同 民族 来说 也可 能有 所不 同。或 许 二 十世 纪 6 0年代 前 ,大 部 分 风 俗 习惯有 着密 切 的 联 系 ,这也 就 注 定 了民 族 问题 的复 杂 性 。世 官 员都 为 图西人 ,从 占有 大 量 耕 地 开始 ,到后 来 卢 旺 达 总 统 座 机 界 出现 的各 种 民族 问题 ,其 产 生 的原 因 、表 现形 式 多 种 多 样 ,牵 被 击垮 ,卢 旺达 图西族 女 总理 被杀 害 ,图西族 开始 血腥报 复 残杀 。 扯 到诸 多 问题 ,更 加 错 综 复 杂 。美 国 是 最早 得 到 卢 旺 达大 屠杀 情
关 键词 :民族 问题 ;卢 旺达 大 屠杀 ; 内涵 ;产 生根源 ;特 性 中图分 类号 :D 5 5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 号 :1 6 7 2— 5 8 3 2( 2 0 1 5 )1 2— 0 2 0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