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滨孙漂流记》版教案
5 鲁滨逊漂流记(教案及教学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鲁滨逊漂流记》2. 教学年级:八年级3. 课时安排:2课时4.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学生能够概括故事情节,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3) 学生能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 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及作品背景。
(2) 概括故事情节,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
(3) 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深入剖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理解其勇敢、坚韧、自立的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丹尼尔·笛福及作品背景。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了解鲁滨逊的经历。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包括他的勇敢、坚韧、自立等品质。
4. 深入剖析:教师引导students further analyze RobinsonCrusoe's character, emphasizing his bravery, resilience, and independence.5. 主题探讨: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即面对困境,要勇敢面对,自强不息。
四、课后作业1.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鲁滨逊漂流记》的读后感,深入剖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及作品主题。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勇敢、坚韧、自立的文学作品,如《汤姆·索亚历险记》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 在合作探究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 通过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4. 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鲁滨逊的人物形象及作品主题有了深入理解。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注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5 鲁滨逊漂流记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5.《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惧、凄”等14个字,正确读写“航海、荒岛”等词语。
2.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3.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阅读原著的愿望。
【重点难点】重点:阅读作品梗概,浏览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难点:体会鲁滨逊不怕困难、顽强生存、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激发阅读原著的愿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题导入师:同学们,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流落到了荒岛上,没有电,没有食物,生活资料极度匮乏,他将怎样在荒岛上生活下去呢?让我们走进英国作家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看一看鲁滨逊是怎样在荒岛上生活的。
板书:鲁滨逊漂流记。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读全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2.课件出示生字和词语,指导学生认读、书写。
生字:惧凄寞宴霉籍聊乏栅控贷剔袭覆3.检查预习。
(1)了解作者笛福。
(2)在预习时,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别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课文由梗概和节选两部分组成)(3)了解什么是梗概。
(大略的情节。
节选是小说中节选的部分,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的写法,而梗概采用了第三人称来写)(4)读了梗概,谁能说说这部小说的大概内容?(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个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5)梗概中介绍了他遇险后,在岛上都做了些什么?(简略地说,两三个字:动词+名词:搬物品、搭帐篷、打猎、捕鱼、养山羊、种麦子、救野人、救船长、回英国)(6)从梗概中,我们可以看出小说的重点部分会是什么?(写他在岛上遇到的困难,他怎样想方设法克服的)三、阅读梗概,了解内容1.默读梗概。
思考,鲁滨逊面对着哪些困难呢?他又是怎么克服的?指名学生回答。
(先说困难,再说方法)2.想一想,除了面临物质生活上的苦难,他还面对着什么困难?(孤独)3.面对困难,鲁滨逊是怎样做的?读梗概第4-7自然段。
4.用小标题的方式列出小说写了鲁滨逊流落荒岛的哪些事。
八年级语文《鲁滨逊漂流记》冒险精神与自我成长教案

八年级语文《鲁滨逊漂流记》冒险精神与自我成长教案引言:《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描写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孤独求生的经典小说。
在这个故事中,鲁滨逊展现了冒险精神与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通过教学,我们能够让学生深刻理解并运用这些主题,从而启发他们勇于面对挑战和成长。
一、培养探索精神鲁滨逊在孤岛上面临各种生存挑战,他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1. 探索生存技能:组织学生进行野外生存训练,学习搭建简易避难所、制作简单工具等技能,增强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制定求生计划:要求学生在一个虚构的荒岛环境中制定求生计划,包括寻找食物、建造住所等,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困难的勇气。
二、激发创造力鲁滨逊在孤岛上通过创造和改良工具,为自己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1. 设计岛上庇护所:要求学生设计一种合理的庇护所,考虑到环境条件和资源限制,培养他们设计和创造的能力。
2. 改良工具:组织学生改良普通工具,让它们更适应岛上的环境。
例如,改良捕鱼工具,使其更易于捕捞食物。
三、鼓励团队合作鲁滨逊在岛上独自生活了很长时间,但他后来接纳了星期五并与他合作。
通过以下活动,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1. 小组生存挑战: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合作进行模拟岛屿生存挑战。
每个小组有不同的任务,鼓励他们互相帮助和合作解决问题。
2. 演绎角色:要求学生扮演鲁滨逊和星期五的角色进行小剧场演出。
通过演绎,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合作的重要性和团队合作的优势。
四、启发勇于面对困难鲁滨逊在荒岛上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但他从未放弃。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教学来启发学生勇于面对困难:1. 承受压力: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体验压力下的困难和挑战,培养他们的坚持和逆境应对能力。
2. 分享个人故事: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面对困难时的经历和成长,激励他们勇敢面对挑战并成长为更强大的个体。
结语:通过八年级语文教学中《鲁滨逊漂流记》的教学,我们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冒险精神与自我成长的重要性。
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教学设计第一部分:教学设计优秀案例教材简析:《鲁滨逊漂流记(节选)》是义务教育统编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
《鲁宾逊漂流记》以当时发生的一段真实故事为蓝本,结合作家笛福自己的经历和想象,采用自述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情节曲折、细节生动的传奇故事。
本课内容由梗概和节选组成,第一部分是梗概概括地介绍了鲁宾逊漂流记,第二部分是《鲁宾逊漂流记》节选。
本篇教学设计为第一部分梗概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会写“惧、凄”等15个字,会写“流落、凄凉”的20个词语。
2.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3.通过梗概内容,初步了解鲁滨逊曲折的经历。
教学重点:能借助作品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梗概内容,初步了解鲁滨逊曲折的经历。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过渡:同学们,大家好!非常高兴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统编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外国文学名著的学习当中。
1.在开启今天的学习之旅前,我们先来观察一幅图画,仔细观察图中的人物,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板书课题,引出主人公。
二、引导交流,故事背景和人物初步影响1.你听说过鲁滨逊的故事吗?再看看课文题目和课文提供给我们的这个插图,你又对鲁滨逊有了哪些了解呢?2.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来了解鲁滨逊。
过渡:通过课题和插图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和预测,这是鲁滨逊初步给我们留下的印象,那么课文中是怎么介绍的呢?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来了解鲁滨逊。
3.同学们,你们的猜想在文中得到印证,而且在这段简介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鲁滨逊是一个英国人,这是我们在图画和文字的印证中得到的信息,那不妨在让我们了解一下作家笛福笔下的人物有没有一样的特征呢。
4.看来他笔下的人物有一贯特性,除此之外再让我们了解一下这本书的写作背景。
5.孩子们,都说小说是虚构的,但经常有生活的影子,这部小说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背景,了解了这个故事背景,你是否对阅读更加感兴趣了呢?三、学习梗概过渡:一本26万字的书,我们能通过什么办法快速了解他呢?1.让我们带着阅读兴趣去通读全文,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鲁滨逊在荒岛上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解决生存问题。
2.学习作丹尼尔·笛福的生平事迹及创作特点。
3.分析鲁滨逊这一角色的形象特点,探讨其勇敢、坚韧、智慧等品质。
4.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概括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
5.引导学生从故事中汲取面对困难、勇敢拼搏的精神力量。
二、核心素养目标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阅读兴趣,激发对名著的探究欲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鲁滨逊漂流记》的基本概念。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生存经历,体现了勇敢、坚韧和智慧等品质。它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为我们提供了面对困难时的启示和勇气。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实际应用,以及他如何运用智慧解决生存问题。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鲁滨逊漂流记》这一课后,我深刻地意识到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首先,我发现学生在对鲁滨逊形象的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他们很容易将鲁滨逊的勇敢、坚韧看作是天生具备的品质,而忽略了他成长的过程。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认识到鲁滨逊在荒岛上的心路历程,以及他如何克服困难、逐步成长。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鲁滨逊漂流记》导读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第1篇】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语文的学习是很难做到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谈不上学好语文,没有阅读更谈不上积累。
所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便是鼓励学生阅读。
二、教学背景分析《鲁滨孙漂流记》选自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组,本组教材就是围绕“外国名篇名著”这一专题编写的。
《鲁滨孙漂流记》属于名篇导读课,首次采用了名著梗概加精彩片段的编排方式,旨在拓宽学生阅读的视野,通过梗概和精彩片段的引领,使学生从单篇走向长篇,从国内走向国外。
本班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很浓,但目光大多聚焦在国内现当代儿童文学上,对于外国名著虽有涉猎,却仅为皮毛。
《鲁滨孙漂流记》课前50%学生已阅读过,仅模糊记个大概,细节早已遗忘,更谈不上积累;20%学生曾尝试阅读,但中途而废;还有30%学生从未读过这本名著。
教者在教学时依据课标理念,遵循教材编写意图,将电影《鲁滨孙漂流记》依据依据课文梗概内容,压缩成4分钟的录相,课上展示给学生,目的是吸引学生对这本名著产生兴趣,进而实现课下的深入阅读。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2.了解《鲁滨孙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起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3.初步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孙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4.通过讨论、摘抄或写心得体会的形式,开展交流活动,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㈠背景导入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在世界名著的海洋中,有这样一本书,它倍受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的喜爱,他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应该读读,你知道这是什么书吗?(板书课题、作者)这部小说是笛福受当时一个真实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
部编版六年下语文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教案

部编版六年下语文第二单元《鲁滨逊漂流记》教案文本分析《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是书中的主人公。
小说讲述了鲁滨逊因船只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种种困难独自生活了二十八年,最后在“星期五”的帮助下回到英国的故事。
课文由“梗概”和节选片段构成。
“梗概”按时间顺序概括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的历险经历。
节选片段主要写了鲁滨逊初到荒岛上的生活状态和面对现实的思考。
这两部分内容共同塑造了鲁滨逊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形象。
本课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很容易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而文中鲁滨逊在荒岛战胜种种困难的经历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既是学生学习上的重点、难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接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感悟。
教学目标1.会写15个生字,重点理解“天涯海角、流落、安慰、简陋、前所未闻”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3.品读精彩片段,积累语言,激发阅读兴趣。
4.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面对困难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鲁滨逊流落到荒岛后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体会他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故事的线索和主要情节,关注人物命运,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了解梗概的写法,激发阅读原著的兴趣。
课时安排2课时1.会写“惧、凄、寞”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流落、凄凉、寂寞、恐惧”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
3.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1.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激趣。
出示《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剧照,引出《鲁滨逊漂流记》。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孙漂流记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途、篷、蛮、叛”四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讲述课文故事。
3、了解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木求生存的非凡经历,感悟要想生存,就得自己想办法创造条件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学法、讨论法教材分析:《鲁滨孙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
鲁滨孙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
课文安鲁滨孙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孙“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
这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制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
重点是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
某生存,应该是每个人最起码的`本领。
同学们将面临人类生存竞争激烈的时代,怎样学会生存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鲁滨孙漂流记》(板书课题),这是著名的长篇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
会给同学们很大的启示,你会从中悟出什么道理呢?二、自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1、读一读课文前“阅读提示”,给自己确定阅读目标。
组织交流一下。
(知道鲁滨孙漂流到荒岛以后,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重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2、自己认真读课文。
读准带注音的字的字音;边读边记内容,练习讲课文里的故事。
读一遍记不下来,再读一两遍。
3、3、小组讲故事。
一人讲,其他同学补充。
三、重点研读细读第2~8自然段,知道鲁滨孙战胜了那些困难。
1、自读自悟,思考:鲁滨孙战胜了那些困难?是怎样战胜的?画出有关句子。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教师帮助从“食物、住所、安全、孤独”几方面进行归纳。
四、谈体会,感悟谋求生存的道理从鲁滨孙战胜种种困难的非凡经历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学生交流,教师酌情点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鲁滨孙漂流记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A、阅读《鲁滨孙漂流记》原著
B、观看《鲁滨孙漂流记》电影
C、学习《生存手册》(英国皇家特种部队教程)
二、教学课题
(一)知识教学点
读懂课文内容,了解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样战胜种种困难生存下来的。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叙述事情的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培养学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四)美育渗透点
体会鲁滨孙藐视一切困难的阳刚之美。
三、教材分析
《鲁滨孙漂流记》是历险小说,鲁滨孙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鲁滨孙漂流记》
中的主人公。
鲁滨孙喜欢航海和冒险,一次乘船前往南美洲,途中因乘船遭遇风
暴失事,只有他一个人被大浪冲到一个荒无人烟的海岛边。
鲁滨孙在严酷的生活
面前,历尽艰难困苦,战胜种种困难,不但供给了自己日用所需,而且经营了一
片肥美的土地,居然在海岛上生活了二十多年才得救回国。
小说情节生动,细节
逼真,描写细致,语言流畅,富于深刻的哲学和社会意义。
本课是《鲁滨孙漂流记》的缩写,重点写鲁滨孙在岛上艰难、惊险的经历。
鲁滨孙遇到的不是一般的困难,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困难,是惊心动魄的,“难”
中处处透着“险”。
学习本课是要让学生感悟鲁滨孙面对厄运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并从鲁滨孙在荒岛上独立生存的非凡经历中悟出学会生存的道理。
四、教学方法
(一)教师教学法:激发兴趣、引导阅读讨论、适时点拨。
(二)学生学法:通过自读自悟,小组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感情朗读课文等形式充分理解课文内容。
(三)、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帮助学生了解有关背景知识。
2.学生活动设计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讨论交流鲁滨孙怎样战胜困难的。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前出示读书名言:
1、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用黑字印在白纸上的魂,只要我的眼睛、我的理智接触
了它,它就活起来了。
——高尔基2、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
膀。
——莎士比亚
一、名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名言吗?是啊!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一本好书就是一好的社会,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
读书是与高尚的人交朋友。
今天,老师给你们介绍一位外国朋友。
二、出示资料
1、他就是英国作家笛福,能说说你对他的了解吗?
2、出示笛福的相关资料。
三、出示课题
1、过渡:怎么样,喜欢他吗?今天,我们就一同学习根据同名小说所写而成
的文章《鲁滨孙漂流记》。
(板书课题)
2、说明:因为题目是翻译过来的,有许多写法,有的把“孙”写成“逊”,
有的把“滨”写成“宾”,无论何种写法,它都是一部值得我们品读的优秀作品。
三、自学课文
1、听课文录音,想想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对于不理解得生字新词想办法解决。
2、检查读书情况。
生活需要经历风雨,才能见到灿烂的阳光;学习也同样需
要经历考验,才能品尝到知识的甘甜。
3、研究学习
过渡:在荒无人烟的孤岛上,鲁滨孙一过就是二十多年啊!多么漫长的二十多年啊!他一定有许许多多奇遇,他是如何面对这些的呢?通过研究学习,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
(1)研究主题:鲁滨孙遇到了那几方面的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2)研究步骤:a默读课文,画出些他克服困难的句子。
b小组讨论交流.。
(3)交流研究成果。
4、体会精神
深陷孤岛,困难重重,鲁滨孙没有向困难低头,令人钦佩,你觉得鲁滨孙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孤岛余生视频欣赏)
5、有情读文
选择你喜欢的部分读给你身边的同学听,读出鲁滨孙得无畏、机智、勇敢及对他的敬佩。
五、拓展延伸
1、观看视频片段:鲁滨孙和星期五的生活。
鲁滨孙——一个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他能在荒岛上度过二十八年的时光,这里少不了星期五的陪伴,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他们的生活,体会那段不平凡的经历。
2、鲁滨孙凭着自己的顽强在孤岛生活着,而且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十分充实、
丰富,并最终会到了英国,你能想象一下他回到英国的生活吗?(钢琴曲)
3、《鲁滨孙漂流记》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数不清的“荒岛”,“鲁滨孙精神”给你怎样的启发?
六、总结全文
人生就是一艘荡漾在生命长河中的小船,会经受数不尽的风风雨雨,也会享受数不尽的万里晴空,而正真掌握命运的人是你。
以你的顽强、勇敢、智慧,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同学们,扬起理想的风帆勇往直前吧!
【百度搜索】歌曲《飞得更高》七、阅读推荐
过渡:在准备起航之前,先给自己加油充充电吧!
1、阅读原著
2、《世界名著历险故事大观》
板书设计:
聪明能干
机智勇敢
不畏艰难
住所食物安全孤独
21 记
鲁流
滨漂
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