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五年级上册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五年级上册

人音版五年级上册《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谁不说俺家乡好》这首歌曲,学生能够了解歌曲的基本知识和背景,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并能通过简单的动作表达歌曲的情感。

3.通过欣赏和演唱歌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和表情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家乡情感。

2.难点:让学生理解歌曲所蕴含的深层意义,感受歌曲中的军民鱼水情和爱家乡之情。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音乐课件、歌曲伴奏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你的家乡在哪里?你喜欢你的家乡吗?2.为什么人们都会说“谁不说俺家乡好”?二、新课学习1.歌曲背景:《谁不说俺家乡好》是由吕其明、杨庶正、肖培珩作词、作曲,任桂珍演唱的歌曲,亦是电影《红日》的插曲,创作于1963年,后收录在任桂珍于1980年1月1日发行的专辑《中国民歌第二辑》中。

2009年5月,该曲入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推荐的100首爱国歌曲”。

2.歌曲欣赏(1)第一次欣赏:教师播放歌曲原唱,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的旋律和情绪。

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歌曲情绪:自豪、欢喜的旋律特点:曲调优美、富有山东民歌的特色。

(2)第二次欣赏:教师讲解歌曲的结构和歌词内容,让学生理解歌曲的深层意义。

①设问: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词朗朗上口,曲调优美又不失灵动,以地道浓郁的山东民歌风味,抒发了山东解放区人民热爱家乡、热爱子弟兵、保卫胜利果实的真挚情感。

②歌曲结构:《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曲式结构为带再现二段体。

曲式结构体现了典型的中国民歌风格。

歌曲的A段体用“一座座”、“一朵朵”、“一片片”、“一阵阵”四组排偶句,展示了苍山升起、绿水环抱的自然风光。

在长声的“哎”后便加入了第二段,其取材于第一段又比较于第一段,凸显“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主旨。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设计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设计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设计《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在欣赏教学和拓展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作品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孩子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一听、哼一哼、唱一唱、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熟悉歌曲旋律,表现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了解歌曲内容,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在欣赏教学中使学生领悟作品表达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收集影片《红日》相关质料以及图片。

2、教室布置:学生小组围坐,便于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感受家乡的景色,观看“家乡风光”录像片。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录像片,看看这是那里呀?学生观看后回答。

师:对了,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我们的家乡,那谁来介绍下自己的家乡,让不认识的人更了解她呢?(二)学生作介绍。

(三)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说家乡,教师将学生所说的进行归纳性的板书,为后面的创作作铺垫。

]二、新课活动(一)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1、初听歌曲,谈谈感受,初步了解(时间:7分钟)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家乡有了近一步的了解,今天呢,我带同学们到这位作者的家乡去走走看看,听听他的家乡有些什么?欣赏歌曲后说说听到什么?讲述歌曲的内容。

2.出示歌词,学生对歌词进行一次完整的学习——读歌词师: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曲子的呢?他又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3.教师介绍歌曲背景。

师:这是我国影片《红日》中的插曲。

歌曲是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为解放军运送粮食的农村姑娘所唱。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找到的资料图片,让他们来向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4.师生共同学习,了解有关《红日》的资料。

[设计意图:在这里插入这些资料图片,让同学们能在视觉上有个冲击力,让他们了解当时的人们是多么渴望和平,多么盼望幸福生活的到来,这样美丽的家乡就不会受到毁坏,从而初步感受当时人们热爱家乡的心情。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自然资源等基本情况,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发展现状。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祖国各地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和自然资源。

2. 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发展现状。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中国各地的文化特色和发展现状。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各地之间的差异,增强对祖国各地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策略1. 活动策略:通过游戏、讨论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记忆效果。

2. 问题引导策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图片展示策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自然风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一张地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标出中国的主要地理位置和方位。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中国有多少个省份?哪些省份人口较多?哪些省份人口较少?这些省份有哪些特色?2. 提高兴趣环节教师介绍一首古老的民谣《谁不说俺家乡好》,并播放相关音乐。

然后,教师分组让学生编排歌曲舞蹈表演,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3. 主体环节(1)中国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和自然资源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和自然资源情况。

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东部沿海地区比内陆发达?为什么西部地区比东部发展落后?(2)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发展现状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发展现状。

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为什么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4. 总结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发展现状,写一篇小论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谁不说俺家乡好(3篇)

谁不说俺家乡好(3篇)

谁不说俺家乡好(3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乡,无论家乡是贫穷地区或富有地区,无论是否漂亮,都是自己的家乡,谁不说家乡好呢?作者分享了3篇谁不说俺家乡好,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谁不说俺家乡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谁不说俺家乡好篇一美术教案-谁不说俺家乡好授课人:两院附中刘洋教学目标:《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课题:谁不说俺家乡好年级:初中1、通过欣赏和学唱山东民歌,使学生感受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初步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初步了解山东的本土文化。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扇子、剪纸用品等2、教室布置:学生小组围坐,便于讨论教学方案:一、感受山东1、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观看“山东风光”录像片。

2、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所知所闻的“山东” (山川地貌、风俗人情、文化艺术等)参考资料:[名胜古迹]:有“五岳之尊”的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的“三孔”,“泉城”济南、“齐国故都”淄博、“人间仙境”蓬莱、“世界风筝都”潍坊、“道教圣地”崂山和昆嵛山、“国际啤酒城”青岛、“国际葡萄酒城”烟台、获“xx年度联合国人居奖”的威海等有名的旅游胜地[山东名人]:孟子、孔子、蒲松龄、李清照、焦裕禄、孔繁森等教师: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有3000多公里黄金海岸,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孕育了灿烂的艺术文化。

3、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探索、发现山东的民间艺术。

教师:请同学们围绕以下几个小版块讨论一下:你所知道的山东民间艺术主要有哪些?[民间美术]:以潍坊木版年画、民间剪纸、农民画为代表[地方戏剧]:吕剧[山东曲艺]:山东大鼓(梨花大鼓)、山东琴书、山东快板等[民间歌舞]:山东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小组讨论,教师归结)4、欣赏胶州秧歌片段,体会山东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不好意思,您的问题不是很明确。

请问您需要的是关于“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教案吗?如果是的话,那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设计教案:1. 教学目标:- 学习和理解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词和意义。

-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能力。

-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 课前准备:- 准备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词和音频。

- 准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学生的家乡特色。

3. 导入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的音频,让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轻轻摇摆。

- 学生可以自由听歌,然后提出自己喜欢这首歌的理由。

4. 学习歌词:- 将歌词小黑板上,逐句教学歌词。

- 分析歌词中的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

- 让学生跟随歌曲,一起读歌词。

5. 学习发音:- 教师放慢歌曲的节奏,让学生模仿发音和语调。

-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让他们感受到使用外语的自信和乐趣。

6. 学习文化:- 导入一些家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学生们的家乡特色。

-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家乡的美食、名胜古迹、历史文化等。

7. 互动讨论:- 学生可以结合歌词和家乡特点,回答诸如“你们的家乡有什么特色?”“你们觉得家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之类的问题。

8. 课堂实践:- 学生可以根据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创作一段关于自己家乡的小诗歌、小故事或者小演讲。

-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给予互相的反馈和鼓励。

9. 总结:- 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回答一些问题,如“你们最喜欢歌词中的哪一句?”“你们觉得这首歌有哪些启示?”等。

10. 作业:- 学生可以用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写下自己对家乡的感受或思考,并在下堂课上读出来。

希望以上教案能对您有所帮助!。

《谁不说俺家乡好》活动设计课件-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

《谁不说俺家乡好》活动设计课件-人音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

活动重点
在整个活动中这一环节具有非同平常的意义。因为下面活动的方向 就是在这一环节形成的,因此教师的适当引导会对活动起到决定性作用。 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内容:
一是向客人介绍洛阳的什么?也就是宣传的内容。 二是通过什么渠道进行宣传?也就是宣传的方式问题。
如果这两个方面学生心中有数了,下面的活动进行起来就有事半功倍 的效果。
活动简介
本次活动的主题的选择以即将在洛阳举行的世界邮展为背景,地 域活动气氛高涨,而且活动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活动 的积极性,保证了活动的常态、有效开展。同时本次活动的另一亮点突 出在活动的评价上,一是活动中的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的操作;二是通 过评价调控活动,促进学生发展,发挥评价的最大效度;三是评价活动 与其他活动环节的有机融会。这一活动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体系的研 究以及活动的有效开展具有有益的参考价值。
指点要点
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实践,遇到困难引导学生学会求助于其他老 师,比如制作网页、演示文稿中的困难可以求助于电脑教师;制作手抄报遇到困 难,可以求助美术教师。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求助过程中也增 加了学生的交往能力,三是减轻了综合实践教师工作的同时,使学生能受到相关 教师的专业指点,四是在平等条件下制作、求助,增加活动公平性,为下一环节 评价打下了基础。不会再有学生说是老师帮组完成的。
要求: 1、接下来活动由小组完成,4-8人自由
结合,每人10学分,小组等于人均学分综合。 2、小组组员活动学分按东升一小学分评
价标准计算。 3、制定活动方案.
附:小组活动学分计算方法(简略)
活动重点
在活动之前给学生提出评价原则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给学生一个方向,让学生明白,在小组活动中应该怎样去做;同时 让组长明白,怎样才能带领好小组同学得到更多学分,思考一下应该如何 分工、协调等。

故乡——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

故乡——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
-情感共鸣与表达:如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情感,并将这种情感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是教学难点之一。教师应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写作练习等,帮助学生实现情感的内化与表达。
-文化内涵的理解:课文中蕴含的家乡文化特色和民族风情,可能对学生来说较难理解。教师需要提供文化背景知识,通过对比、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家乡文化的认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等词汇的运用,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重要性。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例句分析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关于家乡的特色或故事。
2.写作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小型的写作练习。学生尝试运用所学词汇和修辞手法,写一段赞美自己家乡的文字。
故乡——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乡”主题下的《故乡——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标题的含义,通过阅读课文,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课文中提到的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以及民俗风情,增强对家乡的认知和自豪感;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词汇与句型:本节课的核心词汇和句型,如“依山傍水”、“风光旖旎”等,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教师应通过实例讲解和反复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修辞手法:课文中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其表达效果,是教学的重点。教师需通过具体文段分析,使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修辞手法。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谁不说俺家乡好》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谁不说俺家乡好》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家乡美景相关的实际问题。
2.歌曲学唱: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歌曲学唱。这个环节将演示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学唱歌曲的情况。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用音乐表达对家乡的情感”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的主旋律、节奏、拍子及基本的音乐结构。
-体会歌曲表达的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习并理解歌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如五声调式、民族乐器等。
-通过合唱和乐器伴奏,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举例解释:
-在学习主旋律时,教师需引导学生注意旋律的起伏和音高变化,通过反复练习,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演唱。
3.学习简单的音乐知识,如音高、节奏、拍子等,提高音乐素养。
4.通过合唱、乐器伴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5.引导学生发现家乡的美丽,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谁不说俺家乡好》,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学生在表达歌曲情感时,如何做到自然、真挚,而非生硬地演唱。
举例解释:
-针对音准和节奏的难点,教师可采用节奏卡、音高练习等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克服。
-在合唱和乐器伴奏方面,教师应分别指导各声部和乐器的演奏,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在协作中达到和谐统一。
-对于情感表达的难点,教师可通过情景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歌曲情感,使之自然地融入演唱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活动课《谁不说俺家乡好》教
学设计
纲要:综合实践活动应从实质状况出发,发挥地区优势,踊跃
发掘地方资源。

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不单体验到家乡的风光美、人
文美和时代美,并且升华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而萌立誓为家乡
做贡献的美好理想。

重点词:综合实践活动;教课方案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件表记码: a 文章编号: 1006-3315 (20156 )01-017-002
一、活动设计背景
我的家乡沭阳( shuyang ),简称沭,因位于沭水之阳而得名,是江苏省人口最多的县: 186 万。

沭阳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花木之乡、全国文明县城、江苏省双拥典范城市、全国绿色小康城市、全国绿化典范县。

沭阳是江苏省三个省直管县之一。

2012 年沭阳县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县(市),位列全国百强县第 57 位;2013 年位
列全国百强县第 51 位。

2015 年,正在为宿迁市“创立国家环保典范城市”而努力。

沭阳人民怀着“团结一心务识苦干”的沭阳精神,使沭阳有了今日的成就。

为了更好地弘扬我县、深入认识我县的各方面资源,对学生进
行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感情熏陶,确立了“谁不说俺家乡好”这一综合实践活动主题。

二、活动目标
依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
性的原则,我拟订了以下目标。

1.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家乡特产、历代名人和自然景观等。

2.培育学生采集、挑选、概括和利用资料的能力。

3.培育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建立为复兴家乡而努力的远大目标。

三、教法和学法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立足于实质生活
为主线,鼓舞学生充足发挥主观能动性,达成研究、学习、沟通这一过程。

表此刻以下三个方面:
1.课前检查,合作研究;
2.议论升华,感情共识;
3.形式多样,彰显个性。

四、活动过程
依据学校实质状况和活动的详细需要,本次活动历时一个月左右,课内外时间相联合,此中课内时间 6课时。

整个活动分为四个
阶段。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赏识美景激发热忱
时间: 1课时,课外半周的时间。

本阶段的目标:让学生深刻理解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谁不说俺家乡好”的重要意义,上课伊始,我经过播放准备好的课件,让学生欣
赏他们耳熟能详的家乡的宣传片。

(点击课件:播放沭阳视频资料)引出问题情境——你对家乡的各方面资源知多少?
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兴致立刻被激起,纷繁回答。

于是顺
水推舟:“为我们家乡的发展做出一点自己的贡献吧!”活动的主题
悄悄生成。

学生依据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构成三个专题小组(老师可
协调):
a.历史沿革组:在学校和教师联系、帮助下,经过查阅《沭阳县志》等资料,对沭阳的地理、历史、天气、资源等方面进行检查了
解。

b.自然景观组:去家乡的名胜遗迹游乐,拍下漂亮的画面,留下永久的记忆。

c.人文景观组:经过各样门路(上网、查资料、实地考察等)搜集家乡的风土人情、历代名人、家乡特产等资料或图片。

最后,各小组的同学相互沟通议论、做好分工,这一环节也为
整个实践活动架设了桥梁,做好了铺垫。

第二阶段:展开实行阶段——相约山川,走进生活
时间:课内 2课时,课外 2 周。

学生有了自建小组,就会带着自己的任务,兴致勃勃地参加到
活动中,他们拿起相机,让漂亮的画面定格;走进农村,感悟古镇
的沧桑;深入社区,寻访历史的踪影⋯⋯让学生有时机接触自然和
社会。

在这类人与自然的亲近接触中,各小组实时地记录活动中有关
资料,并按要求随时做好概括和整理。

(点击课件:出示表格《沭阳资源检查表》《人文和自然景点资料目录》和《沭阳特产》)此时,再顺藤摸瓜,以小组为单位,从采集的资猜中,挑选最拥有代
表性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做成知识卡片,以供后阶段的成就推行做
准备。

这一环节,让学生体验:实践活动是活水源泉。

第三阶段:成就推行阶段——展现美景,宣传家乡
时间: 2 节课,展现。

在与家乡的一次次接触中,学生们对家乡认识的愈来愈多,对
家乡感情也日渐加深。

估计方式:“知我家乡”手抄报展,“美我家乡”拍照展,“爱我家乡”征文展,“展望家乡”绘画展和“建我家乡”书法展。

表达的方式多种多样,经过活动总结与沟通,深入体验,提高参加意识和实践能
力。

在一个多月后,进行《谁不说俺家乡好》综合实践活动成就课
展现。

播放诗朗读《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突然闭嘴立。

(点击课件:袁枚画像)他们都知道,这位诗人的故
里就在沭阳县。

a.历史沿革组:清朝诗人袁枚留下的袁公藤和逍遥厅的介绍。

(点击课件:介绍)
b.自然景观组:苏北花卉示范园,沭阳清真寺,沭阳虞姬公园,
梦溪植物园,沭阳南湖公园,新河镇周圈花卉市场(全国著名的“花
卉第一镇)。

c.人文景观组:庙头的特产——百叶。

钱集——老鹅,茆圩——
花生,吴集——粉丝,万匹——银杏,高墟——大米,庙头、新河、
颜集——花木等。

最后,总结本次活动的状况,依据学生的不一样表现,夸奖优异
小组,鼓舞落伍小组。

第四阶段:拓展延长阶段——提高认识,建设家乡
时间: 1 课时。

在学校宣传窗里设置了“我的家乡——漂亮的沭阳”专栏,同时
向学生及家长发送自制的“魅力家乡”卡片,让家乡的资源深入全体
师生、家长的心中。

这个环节,同学们能领会到实践的价值,提高成就感、骄傲感
和自信心。

课后,留作业:“持续我们的爱”。

1.请你用最喜爱的方式来宣传家乡、展现家乡。

2.任选家乡的一处名胜遗迹,为它设计一句广告语。

3.任选一种家乡特产,为它设计一个精巧的包装。

4.为家乡的发展出几个金点子。

这一阶段的活动,最大限度地鼓舞学生踊跃参加社区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和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也表现对家乡将来的向往,升华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五、成就与反省
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纲》中看,关于综合实践课程的要求以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重申学生经过实践,加强研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亲近联系,培育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