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谁不说俺家乡好
美术教案-谁不说俺家乡好

美术教案-谁不说俺家乡好美术教案:《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家乡的特点和美景。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发现家乡之美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学习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词。
2. 学习绘制家乡的美景。
3. 制作家乡明信片。
【教学准备】1. 《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曲和歌词。
2. 收集家乡的图片、明信片等资料供学生观看和参考。
3. 绘画工具和材料,如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刷、画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播放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录音,让学生欣赏并勾起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家乡的特点和美景。
2. 学习歌曲歌词教师可以将歌曲的歌词发给学生,让学生跟着歌曲朗读歌词,并理解歌曲的意义。
学生可以分组唱歌,展示自己的演唱才能。
3. 绘制家乡的美景让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心目中家乡最美的景色,并用铅笔勾勒出大致的轮廓。
然后,学生可以使用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等绘画工具,将家乡的美景进行细致描绘。
学生可以参考家乡图片或明信片上的景色进行绘制。
4. 制作家乡明信片让学生将绘制好的美景图转化为家乡的明信片。
学生可以使用卡纸、相纸等材料进行制作,将绘制好的美景图剪裁并粘贴在明信片上。
学生还可以在明信片上添加一些家乡的特色文字介绍,如家乡的名胜古迹、特色食物等。
5. 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将自己制作好的家乡明信片展示给全班同学。
学生可以介绍自己绘制的美景图以及家乡的特点,分享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将制作好的明信片寄送给其他班级或学校,与他们分享自己家乡的美景。
2. 学生可以通过拍照的方式记录家乡的美景,制作成相册或海报,展示给更多的人。
【教学评价】1. 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绘制的画作、制作的明信片以及学生的口头表达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和分享自己的作品,提供对方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绘画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且制作出独具特色的家乡明信片。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设计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设计《谁不说俺家乡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价值观】在欣赏教学和拓展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作品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孩子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通过听一听、哼一哼、唱一唱、创编等音乐实践活动,熟悉歌曲旋律,表现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
【知识与技能】了解歌曲内容,了解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重难点【重难点】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在欣赏教学中使学生领悟作品表达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收集影片《红日》相关质料以及图片。
2、教室布置:学生小组围坐,便于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感受家乡的景色,观看“家乡风光”录像片。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一段录像片,看看这是那里呀?学生观看后回答。
师:对了,这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我们的家乡,那谁来介绍下自己的家乡,让不认识的人更了解她呢?(二)学生作介绍。
(三)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说家乡,教师将学生所说的进行归纳性的板书,为后面的创作作铺垫。
]二、新课活动(一)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1、初听歌曲,谈谈感受,初步了解(时间:7分钟)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对家乡有了近一步的了解,今天呢,我带同学们到这位作者的家乡去走走看看,听听他的家乡有些什么?欣赏歌曲后说说听到什么?讲述歌曲的内容。
2.出示歌词,学生对歌词进行一次完整的学习——读歌词师:那么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下这首曲子的呢?他又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感呢?3.教师介绍歌曲背景。
师:这是我国影片《红日》中的插曲。
歌曲是在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为解放军运送粮食的农村姑娘所唱。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同学们找到的资料图片,让他们来向大家作个简单的介绍。
4.师生共同学习,了解有关《红日》的资料。
[设计意图:在这里插入这些资料图片,让同学们能在视觉上有个冲击力,让他们了解当时的人们是多么渴望和平,多么盼望幸福生活的到来,这样美丽的家乡就不会受到毁坏,从而初步感受当时人们热爱家乡的心情。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自然资源等基本情况,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发展现状。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对祖国各地的认识和了解。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和自然资源。
2. 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发展现状。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真正了解中国各地的文化特色和发展现状。
2.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各地之间的差异,增强对祖国各地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策略1. 活动策略:通过游戏、讨论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兴趣,增强记忆效果。
2. 问题引导策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3. 图片展示策略: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自然风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出示一张地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标出中国的主要地理位置和方位。
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中国有多少个省份?哪些省份人口较多?哪些省份人口较少?这些省份有哪些特色?2. 提高兴趣环节教师介绍一首古老的民谣《谁不说俺家乡好》,并播放相关音乐。
然后,教师分组让学生编排歌曲舞蹈表演,表达对自己家乡的热爱之情。
3. 主体环节(1)中国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和自然资源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和自然资源情况。
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东部沿海地区比内陆发达?为什么西部地区比东部发展落后?(2)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发展现状教师通过图片展示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发展现状。
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南方人喜欢吃米饭,北方人喜欢吃面食?为什么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4. 总结环节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发展现状,写一篇小论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谁不说俺家乡好(3篇)

谁不说俺家乡好(3篇)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乡,无论家乡是贫穷地区或富有地区,无论是否漂亮,都是自己的家乡,谁不说家乡好呢?作者分享了3篇谁不说俺家乡好,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谁不说俺家乡好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谁不说俺家乡好篇一美术教案-谁不说俺家乡好授课人:两院附中刘洋教学目标:《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课题:谁不说俺家乡好年级:初中1、通过欣赏和学唱山东民歌,使学生感受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初步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初步了解山东的本土文化。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扇子、剪纸用品等2、教室布置:学生小组围坐,便于讨论教学方案:一、感受山东1、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观看“山东风光”录像片。
2、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所知所闻的“山东” (山川地貌、风俗人情、文化艺术等)参考资料:[名胜古迹]:有“五岳之尊”的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的“三孔”,“泉城”济南、“齐国故都”淄博、“人间仙境”蓬莱、“世界风筝都”潍坊、“道教圣地”崂山和昆嵛山、“国际啤酒城”青岛、“国际葡萄酒城”烟台、获“xx年度联合国人居奖”的威海等有名的旅游胜地[山东名人]:孟子、孔子、蒲松龄、李清照、焦裕禄、孔繁森等教师: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有3000多公里黄金海岸,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孕育了灿烂的艺术文化。
3、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探索、发现山东的民间艺术。
教师:请同学们围绕以下几个小版块讨论一下:你所知道的山东民间艺术主要有哪些?[民间美术]:以潍坊木版年画、民间剪纸、农民画为代表[地方戏剧]:吕剧[山东曲艺]:山东大鼓(梨花大鼓)、山东琴书、山东快板等[民间歌舞]:山东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小组讨论,教师归结)4、欣赏胶州秧歌片段,体会山东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不好意思,您的问题不是很明确。
请问您需要的是关于“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教案吗?如果是的话,那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来设计教案:1. 教学目标:- 学习和理解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词和意义。
- 提高学生的听、说、读能力。
-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2. 课前准备:- 准备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歌词和音频。
- 准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学生的家乡特色。
3. 导入歌曲:- 教师播放歌曲的音频,让学生跟随歌曲的节奏轻轻摇摆。
- 学生可以自由听歌,然后提出自己喜欢这首歌的理由。
4. 学习歌词:- 将歌词小黑板上,逐句教学歌词。
- 分析歌词中的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
- 让学生跟随歌曲,一起读歌词。
5. 学习发音:- 教师放慢歌曲的节奏,让学生模仿发音和语调。
-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让他们感受到使用外语的自信和乐趣。
6. 学习文化:- 导入一些家乡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学生们的家乡特色。
-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家乡的美食、名胜古迹、历史文化等。
7. 互动讨论:- 学生可以结合歌词和家乡特点,回答诸如“你们的家乡有什么特色?”“你们觉得家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之类的问题。
8. 课堂实践:- 学生可以根据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创作一段关于自己家乡的小诗歌、小故事或者小演讲。
-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作品,并给予互相的反馈和鼓励。
9. 总结:- 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回答一些问题,如“你们最喜欢歌词中的哪一句?”“你们觉得这首歌有哪些启示?”等。
10. 作业:- 学生可以用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写下自己对家乡的感受或思考,并在下堂课上读出来。
希望以上教案能对您有所帮助!。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

《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
《谁不说俺家乡好》
教学内容: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教学目标:
1、能用艺术的眼光欣赏家乡的自然景色美,运用听、看、亲身体验等方式、多角度地感受家乡的自然美、人文美。
2、通过收集家乡资料的活动,孩子们更加关注家乡的一草一木。
3、通过“介绍家乡,夸夸家乡”的活动,复习已会唱歌曲,增强表现能力。
增进孩子们进一步亲近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朴实无华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用悠长的气息演唱好歌曲,学会用情演唱。
教学难点:
关注学生是否带着自己的真情实感来观察、欣赏、感受、表现家乡。
教学过程:
聆听《谁不说俺家乡好》:
1、课前请几位同学在网上或图书馆寻找关于影片《红日》剧情的资料,在课上简单向大家作介绍。
2、把歌曲或歌词投影在屏幕上展示。
3、初听歌曲。
4、师生议论歌曲内容:对家乡的赞美,对解放区的赞美。
5、复听歌曲。
师生可随录音轻轻哼唱,体验人们对家乡的爱。
6、演唱歌曲。
把录音的人声声道取消,放音乐伴奏声道,由教师或学生(鼓励学生唱)看谱演唱。
7、小结:解放区的人民对家乡的爱。
活动与练习:
这首反映故乡的音乐作品在情绪上的表现是什么?《谁不说俺家乡好》——赞美之情。
上一页下一页。
教师培训教案——如何教授《谁不说俺家乡好》

教师培训教案——如何教授《谁不说俺家乡好》一、教学目的通过《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教学实践,让学生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艺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诗词的意义,加深学生对家乡情感的认同。
2.难点:使学生在理性认识基础上加深对诗词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过程1.情境启发通过图片或视频等多种媒介形式,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小时候对家乡的记忆,以营造一种情境氛围。
2.朗读诗歌老师可以先让学生听诵,并感受诗歌的节奏与韵律,随后再朗读给学生听,可以在朗读中加入一些感情色彩,让学体验到传统诗歌的美感和魅力。
3.理解诗歌通过分析和解读诗歌的词句,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表达出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力和想象力。
4.创意表现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和记忆,以各种形式表现对家乡的感恩和热爱,例如:写一篇对家乡的感谢信、制作家乡特色饰品等。
5.总结启发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启发,引导学生感受到热爱家乡的重要性,并倡导学生将文化传承下去。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诗歌表现是否切合题意,是否具有感染力和一定的艺术性。
2.学生是否能够出色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恩和热爱之情。
3.电子版的教案评分标准要明确,准确评估学生整个课程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书籍:《谁不说俺家乡好》2.影视资料:电子义诊的家乡特别节目,县级电视台的文艺节目3.其他:各种可用的文具和教学工具六、教学亮点1.加强了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其人文素养和文艺鉴赏能力。
2.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媒介形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到诗歌的美感。
3.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七、教学延伸1.校园文化艺术节能够将这种诗歌朗诵以及展现美好家乡的表现形式转化为校园内的文化艺术节,以此增进和提高学生喜爱学习文艺方面的兴趣。
2.社区服务活动教育部门可与宣传部门联系,将这种文化传承活动转化为社区服务活动,以此增强民族和文化传统的保护和传承。
小学六年级 备课 教案 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谁不说俺家乡好

事呢! 2、学生交流与周庄有关的历史名人 (1)陈逸飞与双桥 周庄人文风物荟萃,历史上曾出过进士、举 人 20 余人,有的官至太尉。你了解到哪些 周庄的名人故事呢? (2)传奇人物——沈万三的故事 四、品尝风味食品
庄历史名人
在学生的讨论 中,了解周庄 的历史文化。 并且在讨论 中,激起其他 学生交流水 乡风味食品 学生的想法, 将活动往深处 推进。
1、同学们,歌声中的昆山美丽吗?你也会 首歌曲的基础上 填歌词吗?让我们把家乡的美景、 把对家乡 来填词,把自己 的热爱用歌声表达出来好吗? 2、师生给填词歌加标题。 的家乡唱进去。 第一句和最后一
展示本班书法特长生的书法作品: 《谁不 句可以不变,大 说俺昆山好》 ,并作为创作歌曲的标题。 4、师生同唱《谁不说俺昆山好》 。 5、 小结。 家来编中间的四 句话吧!
授后小记: 孩子们通过收集家乡资料的活动,更加关注家乡的一草一木。通过“介绍家 乡,夸夸家乡” 的活动,使他们进一步亲近大自然、培养热爱家乡的朴实无华 的情感。 授课日期:第 13 周
教学课题 谁不说俺家乡好(风光篇 2) 课型 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四 第二教时 备课日期:4 月 28 日 教学目标: 1、通过这项活动,让学生对家乡的名胜古迹——周庄有一个比较多的了解,感 受到周庄的美。 2、通过活动,唤起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渠道搜集资料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艺术的眼光欣赏家乡的自然景色美,运用听、看、亲身体验等方式、多角 度地感受家乡的自然美、人文美。 教学方法与手段: 1、动员学生多种方法、多种渠道搜集有关周庄的资料。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 周庄镇为泽国,因河成街,呈现一派古朴、 明洁的幽静,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 人家” ,虽历经 900 多年的沧桑,仍完整地 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 宛如 一颗镶嵌在淀山湖畔的明珠。 二、感受水乡韵味 1、欣赏一组周庄的风景图片(多媒体展示 画卷) 。 在综合实践的 课堂上更应该 发挥学生的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术教案-谁不说俺家乡好
授课人:两院附中刘洋教学目标:《谁不说俺家乡好》教案
课题:谁不说俺家乡好
年级:初中
1、通过欣赏和学唱山东民歌,使学生感受山东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民族民间艺术,初步感知艺术与生活的关系,初步了解山东的本土文化。
3、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有创造性的参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扇子、剪纸用品等
2、教室布置:学生小组围坐,便于讨论
教学方案:
一、感受山东
1、欣赏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观看“山东风光”录像片。
2、组织学生讨论:说一说你所知所闻的“山东” (山川地貌、风俗人情、文化艺术等)参考资料:
[名胜古迹]:有“五岳之尊”的泰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的“三孔”,“泉城”济南、“齐国故都”淄博、“人间仙境”蓬莱、“世界风筝都”潍坊、“道教圣地”崂山和昆嵛山、“国际啤酒城”青岛、“国际葡萄酒城”烟台、获“2020年度联合国人居奖”的威海等著名的旅游胜地
[山东名人]:孟子、孔子、蒲松龄、李清照、焦裕禄、孔繁森等
教师: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有3000多公里黄金海岸,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孕育了灿烂的艺术文化。
3、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探索、发现山东的民间艺术。
教师:请同学们围绕以下几个小版块讨论一下:你所知道的山东民间艺术主要有哪些?[民间美术]:以潍坊木版年画、民间剪纸、农民画为代表
[地方戏剧]:吕剧
[山东曲艺]:山东大鼓(梨花大鼓)、山东琴书、山东快板等
[民间歌舞]:山东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秧歌)
(小组讨论,教师归结)
4、欣赏胶州秧歌片段,体会山东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
(学生感受到山东秧歌具有粗犷奔放、感情充沛、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
5欣赏相声《山东话》片段,体会山东的方言韵味,师生学说几句山东话。
二、学唱山东民歌《沂蒙山好风光》
1、欣赏歌曲《沂蒙山好风光》。
(讨论《沂蒙山好风光》属于民歌的哪一类)
2、简介歌曲。
3、第二次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师:民歌手独特的音色、滑音和装饰音及方言的运用,体现出浓郁的地方格点和赞美家乡的自豪感
4、学生自学歌曲
(学生按小组自学歌曲,教师辅导学生;分组汇报学习情况)
5、重点体验:衬词和一字多音的拖腔是民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教师:通过教师范唱让学生体会少了衬词不好,不能体现山东民歌的特点;少了拖腔不好,不能体现自豪感,优美委婉的拖腔使民歌更加优美动听
三、延伸与表现
1、认识招远的标志,观赏招远的风光片。
参考资料:
在中国的山东半岛上,有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这里遍地藏金,以拥有全国最大的黄金矿田和全国最高的黄金产量而被誉为”中国的金都”;这里是”龙口粉丝”的发祥地和主产区,被世人称为”银丝之乡”;这里是最早引种日本红富士苹果的地方,被称为”中国红富士之乡”;这里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森林公圆、班仙洞等风景区;刚刚冠名的北京——烟台的“中国金都号”列车,使招远成为全国第一个拥有冠名列车的城市;这就是我们的家乡——
山东招远!
2设置三个活动小组:音乐组、剪纸组、创编组,让学生自主选择,参入艺术活动,深入感受和体验民间文化的魅力。
[音乐组]:唱唱自己所会的山东民歌或观赏山东秧歌表演,模仿自编大秧歌。
[剪纸组]:教师发给学生相关资料,学生自己设计剪纸。
[创编组]:“老调新唱”赞招远。
观赏招远风光,小组讨论用《沂蒙山好风光》的音调创编一首赞美招远的歌。
(各组创编并展示)
五、小结
教师:山东好,招远好,谁不说咱的家乡好!欢迎各地的朋友到我们的家乡来做客,祝愿我们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富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