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烹饪中的食物结构分析
1、中国菜肴的分类和特点

宫保鸡丁
鱼香肉丝
毛肚火锅
黄焖鳗
夫妻肺片
怪味鸡块
麻婆豆腐
5、正中川菜的代表
四川成都、重庆两地的菜肴为代表。
成都川菜则以婉约雅致、文化韵味浓
厚著称,特点是荤素并用。 重庆川菜以刚烈浑厚、豪放洒脱为主旋 律,特点是能采各地之长,敢于创新, 适应不同顾客需要。
川菜经典:宫保鸡丁 P94
宫保鸡丁,又称“宫爆鸡 丁”,川菜系中的传统名 菜,由鸡丁、干辣椒、花
烹调擅长:煎、炸、烩、炖、煸等,菜肴色彩 浓重,滑而不腻。
著名的菜肴品种有:
“五蛇羹”、 “盐火焗鸡”、 “蚝油牛肉”、 “烤乳猪”、 “干煎大虾碌”、 “冬瓜盅”等。
五蛇羹
盐火焗鸡
蚝油牛肉
烤乳猪
干煎大虾碌
冬瓜盅
2、粤菜代表
(1) 广州风味 : 以广州菜为代表,注重质、味,比较清 淡,力求清中求鲜、淡中求美。 (2) 客家风: 味又称东江风味,以惠州菜为代表。菜品多用 肉类,极少水产,主料突出,讲求浓香,下油重,味偏咸, 酱料简单,以砂锅菜见长。喜用三鸟、畜肉,很少配用菜蔬。
(3) 潮汕风味:以潮州 菜为代表,菜肴特色自成一格。 潮州菜注重刀工和造型,以烹调海鲜见长,甜菜较多。爱 用鱼露、沙茶酱、梅糕酱、红酱、姜酒等调味品。
粤菜经典:
烤乳猪
烤乳猪是广州最著名的特
色菜,并且是“满汉全席 ” 中的主打菜肴之一。早 在西周时此菜已被列为“ 八珍”之 一,那时称为“
炮豚”。烤乳猪也是传统
1、川菜:取巴蜀丰富的物产,烹巴蜀之美味, “七滋八味”,尽在其中。
2、粤菜:清淡鲜活,博彩众长,影响深远。 3、鲁菜:历史悠久,“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文化底蕴浓厚。
我国不同地区饮食结构对比

南糕北饺 南方人习惯吃年糕,北方人更讲究吃饺子。年糕也渗透到北方 ,但比较单调,只有南方人才能将其做出众多的花样。至于饺 子,很明显属于北方的产物,南方也开饺子馆,一般都要打出 “北方水饺”的幌子,以示正宗。
咸粽子还是甜粽子
北咸南甜,咸豆腐脑还是甜豆腐脑
豪饮还是茶道 南方人喝茶很讲究,且几乎 每家都有泡茶的茶具,讲究 的是茶道,泡茶的步骤都有 次序。而北方人喝茶很简单 ,把茶叶放在杯子里,然后 倒入开水泡开就可以喝了, 这也看出北方人豪爽的性格 。
南北方饮食差异你知道多少?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俗 习惯,饮食文化也不例外。众所周知的是“南米北面”,除此之外,南方和 北方在饮食文化上还有许多有趣的差异。
南米北面 对于南方朋友来说,主食一般都是米饭,很少吃面食,而北 方人除了米饭,则经常会吃馒头、烙饼、手擀面、疙瘩汤、 面片……
谢谢观看!!!
我国区域分化: 中国域内大致形成了东北饮食文化区、京津饮食文化区 、黄河中游饮食文化区、黄河下游饮食文化区、长江中 游饮食文化区、长江下游饮食文化区、中北饮食文化区 、西北饮食文化区、西南饮食文化区、东南饮食文化区 、青藏高原饮食文化区、素食文化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沿海没有鱼类不叫吃饭;西北一面 食为主;中原有米有面饮食丰富;游牧以蓄肉为主;西 南湿热喜辣;东北干寒好酒。 由于我国自然环境、气候条件、民族习俗等的地域差异, 各地区和各民族在饮食结构和饮食习惯上又有所不同, 从而使我国的饮食文化呈现复杂的地域差异。
1) 特点:不拘泥于细节,颇有东北人的气质。东 北菜在做法上也融合了一些宫廷菜点和汉族饮食 所长,利用东北特产原料和纯绿色食品原料,许 多菜肴表现了嫩而不生、透而不老、烂而不化或 者外脆里嫩、外酥内烂的特征,口味醇厚香浓, 菜肴丰富又实惠。
中华饮食不同层次的风味体系

中国饮食风味的多层次体系风味多样,构成了中国烹饪多层次的立体的风味体系。
中国烹饪特别讲究味的塑造与表现,要求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追求美味佳肴、风味特色。
烹调之中,既重视主配原料的本味,体现原汁原味,又重视调味品的应用,塑造新味,从而使众味纷陈,美不胜收。
中国的调味原料品种很多,总数在五百种左右,约占常用原料总数的1/6。
这些调味料的应用手法也很多,除烹调过程中的前调味、中调味、后调味外,还有预调味(烹制前的腌、渍、码味等)和与进食时的同步调味(随上味碟蘸味等)。
这些调味手法往往复合、交叉运用,使原料的本味与调味料的味在加热过程中组合成新味。
中国传统的说法认为基本味是酸、苦、辛、咸、甘五味,实际上还须加上鲜味。
这些味的复合、交叉,再加上量的多少与调味手法变化等因素.出现的味别、味型是数不胜数的。
这些味又因地域而变化,形成许许多多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构成了中国烹饪的风味体系。
大致可以分成五个完美层次:这个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四大菜系,即四个各具风味共性的大区(也有人将西北划为一个风味区称为五大菜系)。
另外还有八大菜系、十大菜系、十二大菜系等提法。
第二个层次是大风味区之下的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各自的风味特色,例如西南大区以重辣为特点,其下可以分出四川麻辣、湖南酸辣、贵州香辣、云南鲜辣等。
第三层次是各省与自治区下又可分为几个小片,如广东分为广州、潮汕、东江三片,安徽分为皖南、沿江、沿淮三片,陕西分为陕南、关中、陕北三片,江苏分为淮扬、金陵、苏锡、徐海四片等等:大市内则可分为流派。
第四层次是每一个小片之内的各县市,均有各自的风味特点,各有其浓郁地方色彩的菜肴、面点、小吃等。
第五层次,则为以上一切风味的总的基础——家常风味,也是中国烹饪的一大部类。
“十里不同风”。
语言如此,习俗如此,烹饪更是如此。
即使有着交叉、重叠的衔接,大区、小片等等各自的风味、个性总是明显地存在。
在中华风味这一总的体系中,又包含有如下四大风味品类:市肆风味、家常风味、民族风味、素馔风味。
我国传统膳食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我国传统膳食结构的特点和优势首先,传统膳食结构注重平衡。
传统中国膳食中注重“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追求平衡的营养摄入。
五谷代表主食,如稻米、小麦、玉米等,提供能量和碳水化合物;五果指的是各类水果,提供维生素和纤维素;五畜代表动物类食品,如猪肉、鸡肉、鱼肉等,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微量元素。
通过摄入这些不同种类的食物,可以确保身体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以保持健康的生活状态。
其次,传统膳食结构注重新鲜和季节性食材。
中国传统食谱在选择食材时通常优先考虑新鲜和季节性的特点。
这种做法能够保证食物的新鲜度和营养成分的完整性。
新鲜的食材通常含有更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而季节性的食材在当季天气和环境的影响下,更能满足人体的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能够获得更多的天然营养,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降低患病的风险。
第三,传统膳食结构注重烹饪方法的多样性。
中国传统烹饪方法丰富多样,如炒、煮、蒸、煎、炖、烤等。
不同的烹饪方法可以改变食材的味道和口感,增加食欲,并在不改变食材的基本营养成分的前提下,保留食物的营养价值和健康功效。
例如,炒菜能保持食材中的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含量,而蒸菜则能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
通过这种多样性的烹饪方法,人们能够在膳食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味觉体验和营养平衡。
第四,传统膳食结构注重节制。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注重节制和适量的原则。
传统观念认为,过于饱食或暴饮暴食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并引发各类健康问题。
因此,传统膳食结构中提倡适量的食量和饮食习惯,促进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有益于保持身体的健康。
最后,传统膳食结构注重社交和文化的体验。
中国传统膳食要求人们尊重食物,注重与他人共享饮食的乐趣,重视饮食的社交和文化意义。
这种习俗能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身心健康。
总之,我国传统膳食结构具有平衡、新鲜、多样、节制以及社交文化的特点和优势。
通过均衡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选择新鲜和季节性的食材、采用多样性的烹饪方法、适量进食以及注重社交和文化体验,我们能够享受丰富多样、营养平衡、健康有益的膳食,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1 论述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内容及特点

论述中国传统饮食结构的内容及特点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谷物作主食,副食则是新鲜的天然食品,不作精细加工。
烹调大多使用植物油且搭配大豆酱、醋等发酵食品。
其特点是:食物中70%的热量与67%的蛋白质来自占人均60%-65%的主食谷物。
中国传统饮食以谷类食物为主,多食蔬菜,兼食水果,以动物性食物作为补充的膳食指导中餐有“主、副食”之分。
主食即“五谷”,不仅有稻、黍(高粱)、麦(麦类)、菽(豆类)、粟(谷子),还包括玉米、莜麦、荞麦、薏米等。
且以蒸、煮、炖等低温烹饪方法为主,完全区别于西方烧、烤为主的高温烹饪方式,不仅保证了食品安全(不含丙烯酰胺),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食物品种。
除米饭、馒头、面条外,如八宝粥(包括红小豆、豇豆、蚕豆、花生、糯米、粳米、绿豆、莲子等)、八宝饭(包括糯米、红豆沙、薏苡仁、花生、瓜子仁、红枣、核桃、葡萄干等)、腊八粥(多种谷类、豆类干果混合熬制)、荞麦面、莜麦面和各种杂粮粥,米糕、面糕等。
正是谷物带来的全面营养和保健功效,使中国人坚信“得谷者昌,失谷者亡”,“食五谷治百病”,“世间万物米称珍”。
人们保持了“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饮食清淡,素食为主”,“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的日常膳食原则,形成了以植物性食粮物为主的中华民族传统饮食结构,提倡食品来源多样化及不同营养成分食物之间的互补。
孔子在《论语·乡党》篇指出:“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意指日常膳食应以植物性食物为主。
无论什么场合,肉类菜肴再多,亦不可食肉超过食谷、食菜。
这一论述框定了膳食结构中动物性食物与植物性食物的大致比例,而且模式流传至今,说明后人从生活实践中已经悟出这一理论是符合养生之道的。
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资源多样性的典型表现,也是人类进化的基础。
中国最早的农耕专著《齐民要术》中收集的食物原料,包括谷类(含豆类)10 多类,200余种;蔬菜20 多类,100多个品种(包括豆荚类);鱼、肉、蛋约百余种,充分体现了食物原料多样性的原则。
中国菜的组成 -回复

中国菜的组成-回复中国菜是世界上最美味、最多样化的菜系之一。
它以其独特的风味、多元的口味、丰富的成分而闻名于世。
从传统的家常菜到精美的宫廷菜,无论是北方的川菜、鲁菜,还是南方的粤菜、闽菜,每一道菜都经过精心烹饪、具有丰富的成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步回答中国菜的组成和其它有关的问题。
第一步:基本成分中国菜的基本成分包括主食、蔬菜、肉类和调味料。
主食通常是米饭或面食,如馒头、饺子、面条等。
蔬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既可以作为独立的菜品,也可以搭配肉类一起烹饪。
肉类通常是猪肉、牛肉、羊肉和鸡肉,也有些地方会使用海鲜作为主要的肉类。
调味料包括酱油、花椒、豆腐乳、姜蒜等,它们在中国菜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第二步:地域差异中国的地域差异非常大,这也反映在了中国菜的多样性上。
北方菜以川菜、鲁菜为主,它们通常辛辣、重口味,使用大量的辣椒、花椒和蒜瓣。
南方菜以粤菜、闽菜为主,它们偏重清淡、鲜美,注重保持原汁原味的风味。
此外,还有东北菜、湖南菜、江苏菜等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它们都有自己独特的烹饪风格和味道。
第三步:传统烹饪技巧中国菜的烹饪技巧非常丰富多样。
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炒、煮、蒸、炸、烤、煎等方法。
炒菜是最常见的烹饪方式,它能让食材在短时间内快速熟透,同时保持食材的口感和营养。
蒸菜则是最健康的烹饪方式,可以保持食材的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
炸菜和烤菜则能赋予食材独特的香脆口感。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如糖醋炸鱼、红烧肉等。
第四步:特色菜品中国菜的特色菜品数不胜数,其中一些非常有名的包括北京烤鸭、广东白切鸡、四川麻辣火锅、上海小笼包等。
这些菜品代表了中国菜的精华,它们既有独特的口感,又能展现当地文化和历史。
第五步:健康饮食中国菜强调均衡饮食和健康食材的搭配。
中国人注重食材的新鲜和品质,因此在烹饪过程中倾向于使用时令食材。
让食材保持原汁原味,尽量不使用过多的调味料和油脂。
此外,中国人还注重色香味形俱全的饮食美感,追求食物的颜色艳丽、味道鲜美、形状吸引人。
我国不同区域膳食结构分析及膳食营养建议

我国不同区域膳食结构分析及膳食营养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饮食的需求和追求也日益多样化、营养化。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存在显著的差异。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不同区域的膳食结构特点,探讨其背后的文化、经济和社会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膳食营养建议,以期为我国居民的合理膳食和营养健康提供有益的参考。
我们将首先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北部等不同区域的膳食结构进行概述,包括主食、副食、蔬菜水果等各个方面的消费情况。
接着,我们将从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深入剖析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结合现代营养学知识,针对不同区域的膳食特点,提出具体的营养建议,包括增加某些营养素的摄入、减少不健康食品的消费、推广平衡膳食的理念等。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帮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不同区域的膳食结构,认识到合理膳食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更加健康、科学的饮食选择。
我们也希望这些建议能够为我国政府制定相关营养政策和健康促进策略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我国不同区域的膳食结构分析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民族习俗和饮食习惯等都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各地的膳食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北方地区,由于气候寒冷,人们普遍偏好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如面食、肉类等。
同时,由于北方地区的农业结构以种植小麦为主,因此面食在北方人的日常饮食中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这种膳食结构可能导致能量过剩、脂肪摄入过多,增加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病的风险。
相比之下,南方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人们的膳食结构更为均衡和多样化。
南方人普遍喜食大米、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同时海鲜、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来源也较多。
这种膳食结构有助于控制体重、降低慢性病风险。
在西部地区,尤其是牧区,人们的主食以牛羊肉等动物性食品为主,膳食结构中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较高。
我国传统膳食结构特点

我国传统膳食结构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主食为基础:传统膳食以主食作为饮食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米饭、面食、杂粮等。
主食提供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能量,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水果蔬菜丰富:传统膳食注重摄入各类蔬菜和水果,以保证维生素、矿物质和纤维素的摄入。
蔬菜和水果丰富多样,常见的有青菜、豆角、西红柿、苹果、橙子等。
荤素搭配:传统膳食注重荤素搭配,即搭配肉类、鱼类、禽类等动物性食品与豆类、蔬菜等植物性食品。
荤素搭配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满足人体多种营养需求。
烹饪方式多样:传统膳食采用多种烹饪方式,如炒、煮、蒸、炖等,以保留食物的营养和口感。
常见的烹饪方法有炒菜、煮粥、蒸鱼等。
饮食习惯和节气节令:传统膳食与中国的饮食习惯和节气节令密切相关。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节气,选择当季的食材,如春季多吃春笋、嫩豆腐,冬季多吃鲫鱼、羊肉等。
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社会变迁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人的饮食结构可能已经有所变化。
传统膳食结构的特点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也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和现代营养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搭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中国食物结构 2 我国传统食物结构的具体内容五果为助五果:专指五种果品;泛指各种果品。
五果为助的含义:食用少量的果品作为对粮食和肉、蔬菜的辅助、调节,维护人体健康有极大帮助。
第二节中国食物结构 2 我国传统食物结构的具体内容五果为助五果为助的烹饪运用:一是果品成为中国普通菜点的重要原料。
二是许多果品成为食品雕刻等花色菜肴的造型材料,也是厨师施展烹饪技艺的重要加工对象。
第二节中国食物结构 2 我国传统食物结构的具体内容五畜为益五畜:专指五种动物,泛指肉、乳、蛋类荤食品。
五畜为益的含义:适量地食用动物性食物原料,对人体健康特别是人的肌体的生长有很大的补益。
第二节中国食物结构 2 我国传统食物结构的具体内容五畜为益五畜为益的烹饪运用:一是动物性原料成为中国菜肴原料的核心之一。
二是动物性原料成为中国厨师施展烹饪技艺的主要加工对象。
第二节中国食物结构 2 我国传统食物结构的具体内容五菜为充五菜:专指五种蔬菜,泛指各种蔬菜。
五菜为充的含义:食用一定量的蔬菜作为对粮食和肉食的补充,可以使人体所需的营养得到充实、完善,有效地促进人体健康。
第二节中国食物结构 2 我国传统食物结构的具体内容五菜为充五菜为充的烹饪运用:一是蔬菜成为中国菜肴原料的又一个核心,并且在“益”、“充”配合、互补的原则下创制出众多荤素结合的菜肴。
二是蔬菜也成为中国厨师施展烹饪技艺的主要加工对象。
第二节中国食物结构 3 我国传统食物结构的合理性及不足传统食物结构的合理性(1)符合中国人养生健身的总体营养需要传统食物结构正好提供了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满足了养生健身的基本营养需要。
(2)适合中国的国情第二节中国食物结构 3 我国传统食物结构的合理性及不足传统食物结构的不足最大的不足是它的模糊性及随意性。
在传统食物结构中,只有质的区别,而没有明确的量的规定,即主要强调的是各种食物品种、质量的搭配,而没有进一步指出明确的数量。
具体而言,缺少优质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即荤料在饮食中所占比例较少。
第三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1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提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根据营养学原则结合国情而提出的一个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合理膳食的指导性意见。
1997年4月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并正式公布,2007年9月进行了再次修订。
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平衡膳食宝塔三部分。
第三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2、多吃蔬菜水果和谷类。
3、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4、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5、减少烹调油用量,吃清淡少盐膳食。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10条)第三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6、食不过量,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7、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
8、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
9、如饮酒应限量。
10、吃新鲜卫生的食物。
一般人群膳食指南(10条)第三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是根据各人群的生理特点及其对膳食营养需要而制定的。
特定人群包括孕妇、乳母、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群。
特定人群膳食指南第三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结合中国居民的膳食结构特点设计的。
它把平衡膳食的原则转化成各类食物的重量,用比较直观的宝塔形式表现出来,便于群众理解和在日常生活中实行。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身体活动6千步每日基本活动量自行车7分钟拖地8分钟中速步行10分钟太极拳8分钟=2千步=1千步=1千步=1千步=1千步6 千步
第三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特色(1)新增了“三餐分配要合理,零食要适当”和“每天足量饮水,合理选择饮料”两个条目,将饮水、零食及饮料这些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膳食内容引入到《指南》中,使内涵更加丰富全面。
? (2)建议成年人每天进行累计相当于步行6000步以上的身体活动,为指导居民天天运动提供了参照标准。
第三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特色(3)提出更具体的量化指标。
(4)在坚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理念下注重慢性病的预防。
(5)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科学诠释居民对膳食认识的误区和难题。
(6)各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内容更加丰富和具体。
补充知识学生一日三餐安排参考早餐要吃好:谷类、奶类、肉类、新鲜蔬菜或水果。
午餐要吃饱:饭菜要丰盛,量要足,可不断地变换食物品种花样,增加食欲。
晚餐要吃少:以谷类食物和蔬菜为主,要清淡可口。
饭后一小时吃点新鲜水果。
不吃早餐的七大危害:1、易造成精神不振2、易致身体发胖3、老的快4、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