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概 述

合集下载

红星照耀中国第1章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1章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1章概括
第1章概括:《红星照耀中国》是一部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为主要内容的长篇小说。

第一章主要描述了1927年至1949
年的历史背景,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早期起源和发展。

在1927年,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失败的南昌起义,但从中取得
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随后,红军展开了长征的壮举,通过长征,红军取得了更广泛的人民支持和认同。

在这一段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不断与敌人作战,同时也积极开展了农村革命工作,建立农村根据地。

在1935年,红军终于完成了长征,来到了陕北的延安,这成
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新的根据地。

同时,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不断发动人民参与到抗日斗争中来。

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成立了新的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在1949年宣布成立。

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取得了
胜利,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一章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早期起源和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参与农村革命和抗日战争,并最终取得胜利的历程。

红星照耀中国1-3章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1-3章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1-3章概括
第一章:引言
在引言部分,作者介绍了本书的主题和目的。

他讨论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以及红星照耀中国这一口号的含义。

作者还提到了他个人对中国革命的研究和参与经历。

第二章:中国革命的起源
这一章主要讲述了中国革命的起源和发展。

作者从晚清时期的社会背景入手,讲述了人民群众对于专制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作者还提到了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对于革命的积极参与。

第三章: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
本章讨论了中国农民运动和土地革命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

作者详细描述了农民的困苦和不满,以及他们通过组织起来争取权益的努力。

作者还提到了土地革命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以及中国共产党如何通过农村根据地的建立加强自身力量。

以上是对《红星照耀中国》1-3章内容的概括。

昆虫记1~5章简单概括

昆虫记1~5章简单概括

昆虫记1~5章简单概括摘要:一、前言二、《昆虫记》作者及作品简介三、概括1~5章内容四、总结正文:一、前言《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

本篇文章将简要概括《昆虫记》1~5章的内容。

二、《昆虫记》作者及作品简介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小镇,1915年逝世。

他自幼对昆虫产生浓厚兴趣,通过自学成为昆虫学家,致力于昆虫研究。

1879年,法布尔开始撰写《昆虫记》,共历时30年完成。

这部作品详细记录了昆虫的生活,展示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自然界的热爱。

三、概括1~5章内容1~5章内容概括如下:第一章:作者通过观察蚂蚁的行为,揭示了蚂蚁的勤劳、团结和智慧。

蚂蚁们分工明确,共同维持群体的繁衍和生存。

第二章:作者讲述了蝉的生活习性。

蝉在地下蛰伏多年,出土后通过蜕皮成为成虫,以树汁为食。

蝉的高声鸣叫是为了吸引配偶,完成繁衍后代的任务。

第三章:作者描述了蜘蛛的繁殖和捕食行为。

蜘蛛通过纺丝线结网捕食昆虫,母蜘蛛会照顾自己的子女,共同度过严寒的冬季。

第四章:作者讲述了螳螂的习性和外貌。

螳螂拥有强大的捕食能力,善于利用心理战术捕捉猎物。

螳螂的外表美丽而奇特,是一种益虫。

第五章:作者通过观察蜜蜂的生活,展示了蜜蜂的勤劳、团结和智慧。

蜜蜂们分工明确,共同维持群体的繁衍和生存。

同时,作者还介绍了蜜蜂的螫针,以及如何利用蜜蜂生产蜂蜜的过程。

四、总结通过对《昆虫记》1~5章的简要概括,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昆虫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

海底两万里第1到32章概括

海底两万里第1到32章概括

海底两万里第1到32章概括一、飞逝的巨礁:1866年起,出现了一件大怪事.海洋中发现一个庞然大物,就像飞逝的巨礁,多艘航船莫名其妙的被撞裂了.公众坚决要求把着头怪物从海洋里清除掉。

二、赞成与反对:对怪物主要有两派看法,一派认为是一种力大无穷的怪物,另一派则认为是一艘动力强大的“海下船”.我(法国巴黎自然史博物馆教授阿罗纳克斯)认为,怪物是一种力量大得惊人的“独角鲸”.美国海军部组织了一艘名为亚伯拉罕.林肯号的快速驱逐舰,准备去清除“怪物”.我应邀随行。

三、随先生尊便:我的仆人孔塞伊不假思索的说:“随先生尊便.”跟我一同上了以法拉格特为舰长的驱逐舰.驱逐舰从布鲁克林码头扬帆起锚,向大西洋全速前进。

四、内德.兰德:舰长和全体海员同仇敌忾,决心一定要捕获独角鲸.只有加拿大人捕鲸手内德.兰德对独角鲸的存在表示怀疑。

五、向冒险迎去:舰只在太平洋上游弋.大家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努力地观察海面.三个月过去了,海员们开始泄气了,开始怀疑自己这次搜寻行动的意义.半年后,海员们要求返航.舰长许诺最后搜寻三天,三天后如果还无结果就将回去.到了规定期限的最后时刻,一向无动于衷的内德.兰德突然喊叫起来,他发现了怪物。

六、全速前进:林肯号企图捕获独角鲸,而独角鲸却若无其事地同林肯号捉迷藏.经过一夜一天的追逐周旋,到第二天晚上,双方形成对峙.当林肯号向独角鲸发起进攻时,独角鲸却突然熄灭电光,向林肯号喷射大水.林肯号遭遇了灭顶之灾。

七、不知其种属的鲸鱼:我被抛入海里,与孔塞伊在海中相依为命.正当筋疲力尽就要沉入海底时,被躲在独角鲸背上的内德.兰德拉出水面.内德说,这怪物不是鲸,是钢制的.我这才断定它是一艘潜水艇.我们在艇顶苟延残喘.天亮时,艇盖掀开,八个壮汉出来,把我们拖进艇里去。

八、动中之动:我们三人被关进一间黑屋子.半小时后,突然眼前一亮,进来两个人.我们用法语、英语、德语和拉丁文进行自我介绍,对方均无反应.他们走了,侍者送来食物,我们饱餐后就进入了梦乡。

昆虫记1~7章内容概括

昆虫记1~7章内容概括

昆虫记1~7章内容概括摘要:一、昆虫记简介二、第一章:论祖传三、第二章:神秘的池塘四、第三章:捕食吉丁的节腹泥蜂五、第四章:栎棘节腹泥蜂六、第五章:高明的杀手七、第六章:黄翅飞蝗泥蜂八、第七章:匕首三击正文:一、昆虫记简介《昆虫记》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 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创作的长篇生物学著作,共十卷。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

二、第一章:论祖传第一章主要讲述了昆虫的祖传特性。

法布尔认为,昆虫的特性并非完全来自祖先的遗传,而是受到环境、经历和自身经历的影响。

他以自己对植物和昆虫的观察为例,说明这种性格并非来自祖先的遗传。

三、第二章:神秘的池塘第二章主要描绘了池塘中的生物世界。

法布尔从小就对自然充满好奇,对池塘中的生物尤为感兴趣。

他描绘了池塘中的水生植物、鱼类、蝌蚪、蝾螈等生物,展示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

四、第三章:捕食吉丁的节腹泥蜂第三章介绍了节腹泥蜂捕食吉丁的过程。

这种泥蜂善于捕捉吉丁,将其存放在窝里,为自己的幼虫储备食物。

法布尔对这种捕食行为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描述。

五、第四章:栎棘节腹泥蜂第四章继续介绍了节腹泥蜂捕食栎棘的过程。

这种泥蜂会捕捉栎棘上的昆虫,将其储存在窝里,为幼虫提供食物。

通过观察这种捕食行为,法布尔揭示了昆虫为了生存而展现出的智慧。

六、第五章:高明的杀手第五章主要讲述了昆虫捕食的方式。

昆虫为了生存,发展出了各种捕食技巧。

法布尔通过观察和描述,展示了昆虫捕食的高超技巧,强调了昆虫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

七、第六章:黄翅飞蝗泥蜂第六章介绍了黄翅飞蝗泥蜂的特点和捕食行为。

这种泥蜂有着鲜艳的黄色翅膀,善于捕捉飞蝗。

通过观察这种泥蜂的捕食行为,法布尔揭示了昆虫世界中的生存法则。

八、第七章:匕首三击第七章主要描述了昆虫的繁殖行为。

红星照耀中国第1章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1章概括

红星照耀中国第1章概括
摘要:
一、前言
二、关于《红星照耀中国》
三、第1 章内容概述
1.飞往西安的航班
2.西安事变
3.首次访问共产党区域
4.斯诺的旅行伴侣
5.对红色中国的初步印象
正文:
【提纲】一、前言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著作,它真实记录了作者自1936 年6 月至10 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被誉为“中国革命的生动史诗”。

【提纲】二、关于《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是埃德加·斯诺在中国采访时所著的一部纪实文学作品,书中详细记录了他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所见所闻,以及与红军战士、农民、工人、知识分子等各阶层人士的访谈。

通过这部作品,斯诺向全世界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展示了他们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顽强拼搏、
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提纲】三、第1 章内容概述
【提纲】1.飞往西安的航班
在这一部分,斯诺描述了他从北京飞往西安的航班,以及途中俯瞰的中国大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国内的社会状况。

【提纲】2.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是斯诺在西安采访的一个重要事件,他详细描述了事变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所见所闻,揭示了这一事件对中国政局的影响。

【提纲】3.首次访问共产党区域
斯诺在西安事变后,第一次访问了共产党区域,对那里的生活和斗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提纲】4.斯诺的旅行伴侣
在这一部分,斯诺介绍了他的旅行伴侣,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展示了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的精神。

时间简史第一章概括

时间简史第一章概括

时间简史第一章概括摘要:1.引言:了解《时间简史》这本书的背景和作者霍金的研究领域2.文章主体:概括第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时间、空间和宇宙的起源3.宇宙膨胀和黑洞:探讨宇宙膨胀的概念,以及黑洞在宇宙中的角色4.弦理论和宇宙的终极命运:介绍弦理论,预测宇宙的未来发展5.总结:强调《时间简史》第一章对我们认识宇宙的重要性正文:【引言】《时间简史》是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的一部代表作,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宇宙的起源、演化和未来。

在第一章中,作者为我们揭示了时间、空间和宇宙的奥秘。

【时间、空间和宇宙的起源】在第一章中,霍金首先解释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时间被认为是宇宙的一个基本维度,而空间则有三个相互垂直的维度。

接着,作者讲述了宇宙的起源。

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150亿年前的一个炽热的、密度极大的奇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宇宙不断膨胀、冷却并形成了星系、恒星和行星等物体。

【宇宙膨胀和黑洞】在讨论宇宙膨胀时,霍金指出宇宙的膨胀速度正在加快。

这一现象被称为“暗能量”,是一种神秘的力量,目前尚无确切解释。

此外,第一章还介绍了黑洞这一神秘天体。

霍金认为,黑洞是宇宙中质量极大、引力极强的天体。

它们通过吞噬周围的物质来增长,并且有可能成为宇宙的终结者。

【弦理论和宇宙的终极命运】在阐述宇宙的命运时,霍金提到了弦理论。

这是一种试图统一量子力学和引力的理论,它认为宇宙是由微小的振动模式构成的。

根据弦理论,宇宙可能有多种未来,包括继续膨胀、重新收缩或陷入混沌。

而人类的命运也将取决于宇宙的终极命运。

【总结】《时间简史》第一章为我们揭示了宇宙的奥秘,让我们认识到人类在浩瀚宇宙中的地位。

通过了解时间、空间、宇宙起源以及宇宙的终极命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把握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

红星照耀中国第1章梗概

红星照耀中国第1章梗概

红星照耀中国第1章梗概
摘要:
1.《红星照耀中国》第1 章概述
2.第一章的主要内容
3.第一章的历史背景
4.第一章的人物介绍
5.第一章的意义和影响
正文: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

第1 章是全书的开篇,概述了作者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见闻和感受,为全书奠定了基调。

在这一章中,斯诺向读者展示了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的生活景象,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艰苦斗争和顽强意志。

他以第一手的资料,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历史背景方面,第1 章发生在20 世纪30 年代初,中国内忧外患,国共两党正在进行激烈的斗争。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斯诺深入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采访了红军领导人和普通战士,揭示了他们的生活、战斗和信仰。

在人物介绍方面,第1 章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

这些人物是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者和核心,他们的思想、决策和行动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通过斯诺的笔触,这些人物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总的来说,第1 章的意义和影响深远。

它让全世界了解了中国革命的真相,让读者感受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英勇和坚定,也让人们认识到了中国革命的伟大事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1是两原子间的吸引力(曲线1)、排斥力(曲线2)以及合力(曲 线3)随原子间距的变化示意图。当两原子间的引力与斥力相平衡时, 原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达到最低值F0,即原子间的结合能(见图1-2), 从而决定了两原子之间处于力平衡时的距离a=a0。当有某种外力使原 子间的距离改变时,原来的平衡就被破坏,并在外力、引力斥力之间 建立起新的平衡位置,原子又稳定在新的平衡距离上,从而金属产生 了变形。
特点:
(1) 键的结合强度低; (2) 塑性好.
不同结合键能及其材料的特性
结合键 结合能 熔点
(kJ/mol)
硬度
导电性 键的方
向性
金属键 113--350 有高有低 有高有低 良好

共价键 63--712 高

不导电 有
离子键 586--1047 高

固态不 无
导电
分子键 <42


不导电 有
陶瓷材料的结合建
晶体
在特定条件下
非晶体
金属 晶体玻璃
从液态急速冷却(106 oC/s) 高温长时间加热
金属玻璃 玻璃
二. 原子间的结合能
—材料抗力的微观解释
• 为什么材料能够抵抗外力? • 为什么材料具有导电或绝缘的特性? • 为什么材料能够导热?
f a0
0
f
a0
0
1 3
a
2
F0
a
图1-1 两原子间的作用力f 随原子间距a的变化示意图, 1. 吸引力; 2. 排斥力; 3. 合力
a
图1-2 两原子间的相互作用能f
随原子间距a的变化示意图
f
1
a0
3
0
a
1 引力; 2 排斥力; 3 合力
2
金属材料的弹性变形来源于其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吸引力和 排斥力。当两个原子相互接近时,原子核没有变化,只有原子的外部 电子会重新排布,可能失去电子, 也可能得到电子,因而,引起原 子间的相互作用--吸引或排斥。吸引力源于异性电荷间的库伦引力, 并随原子间距的减小而迅速增大;排斥力则主要产生于同性电荷之间 的库伦斥力和电子云重叠所引起的斥力。与引力相似,原子间的距离 越小,其排斥力越大。但是,当两原子进一步接近时,使电子动能增 加,从而使排斥力的增长速度大于吸引力。
此时不再受某一个特定正离子的 约束, 在电子云中自由运动, 成为 与若干个正离子相吸引的电子. 通 过正离子与电子之间的相互吸引, 使得所有的离子结合在一起, 这种 结合力就是金属键 .
图1-3 金属键:
(a)原子在没有外力作用正常堆 积时的金属键及其电子云;
(b) 金属变形时的金属键(方向 变化但未破坏).
去电子变为正离子. 当同种原子
或相邻近的原子共同占有其部分
价电子时,会使每个原子的最外层 电子处于满壳层状态. 被公用的
图1-4 硅的共价键:
价电子同时属于两个相邻原子, ( a) 4价硅云子;
价电子就在这两个相邻原子核之 间运动, 形成一个负电荷较集中
(b) 硅的四个共价键.
的地区, 并对带正电荷的原子核
云母原子排列示意图
纳米多晶铜原子排列示意图
Lu, Sui & Lu, Science, 2000, 287:1463-1466
纳米晶粒铜力学和电学性质
Lu, Shen, et al. Science, 2004, 304: 422-426
产生吸引力. 这种由共价电子对
形成的结合键叫共价键.
图1-4 硅的四 面体和键角.
共享电子
特点:
(1) 具有方向性; (2) 结合力强;
(3) 硬而脆, 塑性差(变形时弹性极小,结合键必受破坏, 如共价键陶瓷材料).
3. 离子键
当一种材料含有 A和B两种原子时, 如 果A原子将它的价电子贡献给B原子, A原子外层电子在空出后具有满壳电 子数, B原子亦被填满时, 则A变为正 离子, B变为负离子,由于正负离子的 吸引而产生了离子键. 离子键使得A和 B两原子结合在一起.
第一章:概 述
1.1 力学与材料和工程结构的关系
材料 力学
连续介质/ 细观/微观/纳观
工程结构
宏观
1.2 材料的分类、形态及其性能
材料
工程材料 功能材料
材料形态
固态 液态 气态
金属材料 高分子材料 陶瓷材料 复合材料
原子、离子或分子等粒子是组成物质材料的最基 本单元。粒子间的作用力和热运动决定了物质材 料的状态(气态、液态和固态)及其力学行为。 当物质材料处于气态时,其粒子的动能远远超过 了势能。当物质材料处于液态时,其粒子的热运 动变慢,相互间的距离也变近,虽然粒子不能保 持长距离有序排列,但相互间的引力还能保证其 不至于分开。当物质材料处于固态时,其粒子间 的距离很近,相互作用的势能远大于动能,如果 没有外加条件,这些粒子的排列很难改变。
(1-2)
F = u(d2 F/du2)u=0
u
(1-3)
函数F(u)在u=0处的二阶导数(d2 F/du2)u=0是其在该点的曲率,与u无关, 而且是一个常数。因而, 当小位移变形时外力与原子间的相对位移有下列Biblioteka 关系式:F = ku
(1-4)
其中常数 k=(d2 F/du2)u=0,这就是我们常见到的力-位移的胡克定律。当然 ,双原子模型给出的简单分析是近似的,实际材料的原子排列比较复杂。
材料的力学行为总复习—第一章
1-1 材料通常呈现哪几种状态?当材料处于气态 时,组成材料的粒子间的动能和势能哪个大? 当材料处于固态时呢?
1-2 举例说明什么叫晶体和非晶体?
1-3 为什么材料在小变形时应力与应变呈现近似 线性关系?
1-4 材料原子结合键的类型有那些? 金属键有什么 特点?
1-5 举例说明为什么陶瓷材料硬而脆?其键合形式是 什么?
图1-6 NaCl 的离子键
特点:
(1) 材料脆性大变形时离子之间将失去 电的平衡作用, 离子键破坏;
(2) 在常温固态时导电性很差;
(3) 在熔融状态易于导电离子容易运动.
4. 分子键
原子状态已经形成稳定电子壳层的惰性气体元素,在 低温下可以结合成固体,并在其结合过程中没有电子 的得失-共有-或公有化, 原子或分子间的结合力是很 弱的, 这种存在于中性原子或分子间微弱的结合力成 为分子键. 如聚合物高分子材料的结合键,分子键的 结合力较弱, 在外力作用下,键容易破坏平衡, 导致分 子键的滑动, 致使材料产生很大塑性变形.
1.3 固态原子的结合键
晶体:晶体中的原子可以在三维空间呈有
规则的周期性排列,其特点是原子排列的

距离远远大于原子尺度,贯穿晶体的整个 体积,称为长程有序。大多数工程材料属
基 于晶体材料,如金属材料。
本 非晶体:非晶体中的原子只能在几个原子
概 念
尺度的小范围内作有规则的排序,称为短
程有序。如玻璃。
假设原子在外力F的作用下相对于其平衡位置的间距位移为u, 外力F与作用
能F(u)之间满足下列关系:
dF=Fdu
(1-1)
假设函数F(u)是连续函数,并假设是小位移(u<<a0) 将其在 u=0 处(即
a=a0)用泰勒级数展开,注意 (dF/du )u=0=0, 忽略三次以上无穷小, 得
到:
F(u)= F0 + (1/2)u2(d2 F/du2)u=0 F 代入式(1-1)可得:
特 (1) 无方向性,塑性好(金属键的方向随材料变形而改变); 点 (2) 导电性好(电子云中价电子容易发生运动);
(3) 导热性好(加热时正离子震动加剧并传递热量).
2. 共价键
处在周期表中间位置的具有三.四.
五个价电子的元素, 它们获得和
丢失电子的机会相近, 原子可能
获得电子变为负离子, 也可能失
• 离子键和共价键是陶瓷材料的主要结合建,但 通常多为两者的混合建。
• 对于一价、两价等低价金属氧化物,离子键比 例大于共价键。如:MgO,84%:16%。
• 对于三价、四价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如: SiO2,SiC,Si3N4,Al2O3等,离子键比例小于或者 约等于共价键。SiC: 18%:82%.
特点:键能高,高熔点、高硬度、耐腐蚀、塑
性极差等
思考题
• 材料有几种形态? • 工程材料主要有哪几类? • 为什么金属材料导电性好? • 材料原子结合键共有几种? 主要区别在那里? • 举例说明为什么陶瓷材料硬而脆?其键合形式
是什么?
参考书:《工程材料及应用》,周风云 主编,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9,定价:19.8元 《工程材料的力学性能》,姜伟之 等编著,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0, 定价:23元
三. 原子结合键的类型
• 金属键 • 共价键 • 离子键 • 分子键(范德瓦尔键)
1. 金属键
金属原子最外层价电子与原子核 的联系微弱,在相邻原子核电场的 作用下, 原子很容易失去外层电子 而成为正离子, 而离开原子的外层 电子则形成围绕离子的电子云, 如 图1-3(a)所示. 脱离原子的价电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