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三物理模块综合训练专题九 物理3-5(带答案解析)
高中物理选修3-3、3-5试题汇编含答案汇总

高三物理选修3-3、3-5试题汇编含答案一、A .(选修模块3-3)(12分)⑴关于下列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B .乙图在用油膜法测分子大小时,多撒痱子粉比少撒好C .丙图说明,气体压强的大小既与分子动能有关,也与分子的密集程度有关D .丁图水黾停在水面上的缘由是水黾受到了水的浮力作用⑵如图所示,两个相通的容器A 、B 间装有阀门S ,A 中充溢气体,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着微弱的引力,B 为真空。
打开阀门S 后,A 中的气体进入B 中,最终达到平衡,整个系统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气体的内能 (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气体的分子势能 (选填“削减”、“不变”或“增大”)。
⑶2015年2月,美国科学家创建出一种利用细菌将太阳能转化为液体燃料的“人造树叶”系统,使太阳能取代石油成为可能。
假设该“人造树叶”工作一段时间后,能将10-6g 的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
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 kg/m 3、摩尔质量M =1.8×10-2 kg/mol ,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6.0×1023mol -1。
试求(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①被分解的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总数N ; ②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 。
C .(选修模块3-5)(12分)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链式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发生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环境温度的上升而缩短C .中等核的比结合能最小,因此这些核是最稳定的D .依据E =mc 2可知,物体所具有的能量和它的质量之间存在着简洁的正比关系⑵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 =4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时,发出多个能 量不同的光子,其中频率最大的光子能量为 eV ,若用此光照耀到逸出功为2.75 eV 的光电管上,则加在该光电管上的遏止电压为 V 。
⑶太阳和很多恒星发光是内部核聚变的结果,核反应方程110111e H H X e b a ν+→++是太阳内部的很多核反应中的一种,其中01e 为正电子,v e 为中微子,① 确定核反应方程中a 、b 的值;②略二、A.(选修模块3-3)(12分)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淌性,又具有光学的各向异性B .微粒越大,撞击微粒的液体分子数量越多,布朗运动越明显C .太空中水滴成球形,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S A B模拟气体压强产朝气理 丙 水黾停在水面上 丁 压紧的铅块会“粘”在一起 甲 油膜法测分子大小 乙 E /eV0 -0.54 -0.85 -13.612 3 4 5∞ n -3.40-1.51甲UIO 乙 D .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碰撞次数削减,气体的压强肯定减小⑵如图,用带孔橡皮塞把塑料瓶口塞住,向瓶内快速打气,在瓶塞弹出前,外界对气体做功15J ,橡皮塞的质量为20g ,橡皮塞被弹出的速度 为10m/s ,若橡皮塞增加的动能占气体对外做功的10%,瓶内的气体作为志向气体。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课后限时作业 模块标准测评 Word版含答案

姓名,年级:时间:模块标准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10分)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总分得分,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错选的或不选的不得分)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都会增加;另一方面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的方向移动B.在康普顿效应中,当入射光子与晶体中的电子碰撞时,把一部分动量转移给电子,因此光子散射后波长变短C.根据海森伯提出的不确定性关系可知,不可能同时准确地测定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D.物质波和光波都是概率波ACD解析依据黑体辐射的规律得选项A正确;碰撞遵循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光子散射后的能量减小,波长变长,选项B错误;对于微观粒子,牛顿运动定律不再适用,不可能同时准确确定粒子的位置和动量,选项C正确;物质波和光波都是概率波,选项D正确.2.图甲所示为氢原子的能级图,图乙所示为氢原子的光谱.已知谱线a是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则谱线b是氢原子( )A.从n=3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B.从n=5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C.从n=4的能级跃迁到n=3的能级时的辐射光D.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的辐射光B解析由氢原子光谱可得a谱线比b谱线波长长,由E=hν得辐射a光谱对应能量应小于辐射b光谱对应能量.由能级间跃迁知识可知,选项B正确.3.(多选)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两个滑块位于光滑水平桌面上.其中弹簧两端分别与静止的滑块N和挡板P相连接,弹簧与挡板的质量均不计;滑块M以初速度v0向右运动,它与挡板P 碰撞(不黏连)后开始压缩弹簧,最后,滑块N以速度v0向右运动.在此过程中()A.M的速度等于0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B.M与N具有相同的速度时,两滑块动能之和最小C.M的速度为错误!时,弹簧的长度最长D.M的速度为错误!时,弹簧的长度最短BD解析M、N两物体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当M与N具有相同的速度v2时,系统动能损失最大,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即弹簧弹性势能最大,选项A错误,B正确;M的速度为错误!时,弹簧的压缩量最大,弹簧的长度最短,选项D正确,C错误.4.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质量为m的光滑弧形槽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底部与水平面平滑连接,一个质量也为m的小球从槽高h处开始自由下滑,则( )A.在以后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和槽的动量始终守恒B.在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槽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终始不做功C.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都做速率不变的直线运动D.被弹簧反弹后,小球和槽的机械能守恒,小球能回到槽高h处C解析小球下滑过程中,小球和槽组成的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相互作用力分别对小球和槽做正功,小球到达水平面后和槽的速率相等,故小球也不可能回到槽上,选项C正确,A、B、D均错误.5.2006年美国和俄罗斯的科学家利用回旋加速器,通过钙48轰击锎249发生核反应,成功合成了第118号元素,这是迄今为止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
高中物理模块综合测试卷新人教版选修3-5(new)

模块综合测试卷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其中1~8题为单选题,9~12题为多选题)1.关于下列四幅图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B.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粒子性C.电子束通过铝箔时的衍射图样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D.发现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解析】原子中的电子绕核旋转的轨道是特定的,不是任意的,选项A错误.易知B 正确.电子能通过铝箔衍射,说明电子也有波动性,C正确.发现少数α粒子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大部分质量集中在很小空间范围内,D正确.【答案】A2.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A.γ射线的贯穿作用B.α射线的电离作用C.β射线的贯穿作用D.β射线的中和作用【解析】本题考查三种射线的特点.由于α粒子电离作用较强,能使空气分子电离,电离产生的电荷与带电体的电荷中和.故正确选项为B.【答案】B3.当具有5。
0 eV能量的光子照射到某金属表面后,从金属表面逸出的电子具有最大的初动能是1。
5 eV.为了使这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A.1.5 eV B.3。
5 eVC.5.0 eV D.6。
5 eV【解析】本题考查光电效应方程及逸出功.由E k=hν-W,得W=hν-E k=5.0 eV-1.5 eV=3。
5 eV,则入射光的最低能量为hνmin=W=3。
5 eV,故正确选项为B。
【答案】B4.已知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激发态能量为E n,其中n=2,3….用h表示普朗克常量,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能使氢原子从第一激发态电离的光子的最大波长为( ) A.-错误! B.-错误!C.-4hcE1D.-错误!【解析】对于量子数n=2的氢原子,其电离能为0-错误!,则由-错误!=h错误!知C项正确.【答案】C5。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练习(带解析)

选修3-5综合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5分)1.下面物理原理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 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它的动量变化就越快B. 发射火箭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直接喷出的高温高压气体,获得强大的反冲推力C. 物体所受合外力对其所做总功为零,则该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D. 某系统在爆炸或碰撞瞬间内力远大于外力,可近似认为该系统动量守恒2.A,B两球沿一直线运动并发生正碰,如图所示为两球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象。
a、b分别为A、B两球碰前的位移图象,c为碰撞后两球共同运动的位移图象,若A球质量是m=2kg,则由图象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A,B碰撞前的总动量为3kg·m/sB. 碰撞时A对B所施冲量为-3N⋅SC. 碰撞前后A的动量变化为3kg·m/sD. 碰撞中A,B两球组成的系统损失的动能为10J3.将质量为1.00kg的模型火箭点火升空,50g燃烧的燃气以大小为600m/s的速度从火箭喷口在很短时间内喷出。
在燃气喷出后的瞬间,火箭的动量大小为(喷出过程中重力和空气阻力可忽略)()A. 30kg⋅m/sB. 5.7×102kg⋅m/sC. 6.0×102kg⋅m/sD. 6.3×102kg⋅m/s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光电效应现象,当用光子能量为2.5eV的光照射到光电管上时发生了光电效应,电流表G的示数不为零;移动变阻器的触头c,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大于或等于1.7V时,电流表G示数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5eVB. 光电管阴极的逸出功为1.7eVC. 当滑动触头向a端滑动时,电流增大D. 改用能量为2.5eV的光子照射,移动变阻器的触头c,电流表G中也可能有电流5.关于玻尔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是连续的B. 原子中的电子呈现不稳定分布C. 氢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氢原子的能量增大D. 玻尔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光谱现象6.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一共可以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巴耳末系是指氢原子由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释放的光子,则()A. 6种光子中n=4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释放的光子康普顿效应最明显B. 6种光子中有3种属于巴耳末系C. 若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的光子能使某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的光子也一定能使该板发生光电效应D. 使n=4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13.6eV的能量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 方程式 92238U→90234Tℎ+24He是重核裂变反应方程B. 方程式 11H+12H→23He+γ是轻核聚变反应方程C. 13H+12H→24He+01n是β衰变D. 92235U+01n→54140Ba+201n+3894Kr是α衰变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8.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 光电效应现象证明光是一种波,康普顿效应证明光是一种粒子B. 电子显微镜分辨率比光学显微镜更高,是因为它利用了电子物质波的波长比可见光短,因此不容易发生明显衍射C. 个别光子的行为往往表现出波动性,大量光子的效果往往表现出粒子性D. 波粒二象性是光的根本属性,有时它的波动性显著,有时它的粒子性显著9.如图所示是用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的变化图线,普朗克常量ℎ=6.63×10−34J·s,电子电荷量e=1.6×10−19C,由图可知()A.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4.27×1014HzB. 该金属的截止频率为5.5×1014HzC. 该图线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D. 该金属的逸出功约为1.77eV10.下面是铀核裂变反应中的一个:92235U+01n―→54136Xe+3890Sr+1001n已知铀235的质量为235.0439u,中子质量为1.0087u,锶90的质量为89.9077u,氙136的质量为135.9072u,则此核反应中()A. 质量亏损为Δm=235.0439u+1.0087u−89.9077u−135.9072uB. 质量亏损为Δm=(235.0439+1.0087−89.9077−135.9072−10×1.0087)uC. 释放的总能量为ΔE=(235.0439+1.0087−89.9077−135.9072−10×1.0087)×(3×108)2JD. 释放的总能量为ΔE=(235.0439+1.0087−89.9077−135.9072−10×1.0087)×931.5MeV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11.完成下列核反应方程式,并在括号内注明核反应的类型。
【走向高考】2020年高考物理总复习 选修3-5综合测试题

选修3-5综合测试题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40分)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些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面列出的是一些核反应方程:3015P ―→3014Si +X ,94Be +21H ―→105B +Y , 42He +42He ―→73Li +Z.其中( )A .X 是质子,Y 是中子,Z 是正电子B .X 是正电子,Y 是质子,Z 是中子C .X 是中子,Y 是正电子,Z 是质子D .X 是正电子,Y 是中子,Z 是质子[答案] D[解析] 由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规律可知,X 是正电子,Y 是中子,Z 是质子,故D 正确.2.放射性同位素发出的射线在科研、医疗、生产等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列有关放射线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 .放射线改变了布料的性质使其不再因摩擦而生电,因此达到消除有害静电的目的B .利用γ射线的贯穿性可以为金属探伤,也能进行人体的透视C .用放射线照射作物种子能使其DNA 发生变异,其结果一定是成为更优秀的品种D .用γ射线治疗肿瘤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以免对人体正常组织造成太大的危害[答案] D[解析] 利用放射线消除有害静电是利用放射线的电离性,使空气分子电离成为导体,将静电泄出;γ射线对人体细胞伤害太大,不能用来进行人体透视;作物种子发生的DNA 突变不一定都是有益的,还要经过筛选才能培育出优秀品种;用γ射线治疗肿瘤对人体肯定有副作用,因此要科学地严格控制剂量,故选D.3.2020年2月,温哥华冬奥会上,我国代表团凭借申雪/赵宏博在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的完美表现,获得本届冬奥会上的第一块金牌,这也是中国队在花样滑冰赛场上获得的首枚奥运会金牌.若质量为m 1的赵宏博抱着质量为m 2的申雪以v 0的速度沿水平冰面做直线运动,某时刻赵宏博突然将申雪向前水平推出,推出后两人仍在原直线上运动,冰面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若分离时赵宏博的速度为v1,申雪的速度为v2,则有( )A.m1v0=m1v1+m2v2B.m2v0=m1v1+m2v2C.(m1+m2)v0=m1v1+m2v2D.(m1+m2)v0=m1v1[答案] C[解析] 因两人分离时赵宏博的速度为v1,申雪的速度为v2,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1+m2)v0=m1v1+m2v2,C正确.4.“中国月球着陆探测器”在中国航天馆揭开神秘面纱.它将带着中国制造的月球车,在38万千米之外的月球表面闲庭信步.月球的表面长期受到宇宙射线的照射,使得“月壤”中的32He含量十分丰富,科学家认为,32He是发生核聚变的极好原料,将来32He也许是人类重要的能源,所以探测月球意义十分重大.关于3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He的原子核内有三个中子两个质子B.32He的原子核内有一个中子两个质子C.32He发生聚变,放出能量,一定会发生质量亏损D.32He原子核内的核子靠万有引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答案] BC[解析] 32He是氦元素的一种同位素,质量数是3,电荷数是2,原子核内有两个质子一个中子,所以A错误,B正确;发生核聚变放出能量就会有质量亏损,C正确;原子核内的核子是靠核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而不是靠万有引力紧密结合在一起的,D错误.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子和质子结合氘核时吸收能量B.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减小C.某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和两次β衰变后,核内中子数减少4个D.γ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强,可用来消除有害静电[答案] C[解析] 中子和质子结合成氘核时放出能量.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不受温度的影响.原子核经过一次α衰变核内的中子数减少2个,一次β衰变核内的中子数减少一个.γ射线的电离作用很弱,不可用来消除有害静电.6.(2020·温州模拟)2020年7月25日早7时,美国“乔治·华盛顿”号核航母驶离韩南部釜山港赴东部海域参加军演,标志此次代号为“不屈的意志”的美韩联合军演正式开始.在现兵器体系中,潜艇和航母几乎算得上是一对天生的冤家对头,整个二战期间,潜艇共击沉航母17艘,占全部沉没航母数量的40.5%.中国有亚洲最大的潜艇部队,拥有自行开发的宋级柴电动力潜艇和汉级核动力潜艇,核动力潜艇中核反应堆释放的核能被转化成动能和电能.核反应堆的工作原理是利用中子轰击重核发生裂变反应,释放出大量的核能.核反应方程23592U +n→14156Ba +9236Kr +αX 是反应堆中发生的众多核反应的一种,n 为中子,X 为待求粒子,α为X 的个数,则( )A .X 为质子 α=3B .X 为质子 α=2C .X 为中子 α=2D .X 为中子 α=3 [答案] D[解析] 由重核裂变方程以及核反应方程中电荷数守恒可得出X 电荷数为0,即X 应为中子,又由质量数守恒可得α=3,因此,答案选D.7.颜色不同的a 光和b 光由某介质射向空气时,临界角分别为C a 和C b ,且C a > C b .当用a 光照射某种金属时发生了光电效应,现改用b 光照射,则( )A .不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B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加C .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增加D .入射光强度增加[答案] B[解析] 由sin C =1n可知n a <n b ,则a 光的频率小于b 光的频率,因此B 对. 8.(2020·合肥模拟)质量为m 、速度为v 的A 球与质量为3m 的静止B 球发生正碰.碰撞可能是弹性的,也可能是非弹性的,因此,碰撞后B 球的速度可能有不同的值.碰撞后B 球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A .0.6vB .0.4vC .0.2vD .v[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碰撞和动量守恒,意在考查学生对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和能量关系问题的处理能力.根据动量守恒得:mv =mv 1+3mv 2,则当v 2=0.6v 时,v 1=-0.8v ,则碰撞后的总动能E ′=12m (-0.8v )2+12×3m (0.6v )2=1.72×12mv 2,大于碰撞前的总动能,由于碰撞过程中能量不增加,故选项A 错误;当v 2=0.4v 时,v 1=-0.2v ,则碰撞后的总动能为E ′=12m (-0.2v )2+12×3m (0.4v )2=0.52×12mv 2,小于碰撞前的总动能,故可能发生的是非弹性碰撞,选项B 正确;当v 2=0.2v 时,v 1=0.4v ,则碰撞后的A 球的速度大于B 球的速度,而两球碰撞,A 球不可能穿透B 球,故选项C 错误;当v 2=v 时,v 1=-2v ,则显然碰撞后的总动能远大于碰撞前的总动能,故选项D错误.9.由于放射性元素23793Np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一直未被发现,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已知23793Np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983Bi,下列论述中正确的是( )A.核20983Bi比核23793Np少28个中子B.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C.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4次α衰变和7次β衰变D.发生β衰变时,核内中子数不变[答案] B[解析] 因为核反应方程的质量和电荷数守恒,可以知道该核反应方程为23793Np→20983Bi+742He+40-1e,B正确;20983Bi和23793Np的中子数分别为126和144,相差18个,A错;β衰变是核内中子变为质子而放出的,故核内中子数要减少,D错.10.如图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3kg的木板,木板上有质量为m=1kg的物块.它们都以v=4m/s的初速度反向运动,它们之间有摩擦,且木板足够长,当木板的速度为2.4m/s时,物块的运动情况是( )A.做加速运动B.做减速运动C.做匀速运动D.以上运动都有可能[答案] A[解析] 当木板速度为v1=2.4m/s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v-mv=Mv1+mv2,解得v2=0.8m/s,方向向左,可见物块已经向左匀加速运动,选项A正确.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填空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11.(6分)在2020年温哥华冬奥会上,首次参寒的中国女子冰壶队喜获铜牌,如图为中国队员王冰玉投掷冰壶的镜头.假设在此次投掷中,冰壶运动一段时间后以0.4m/s的速度与对方的静止冰壶发生正碰,碰后中国队的冰壶以0.1m/s的速度继续向前滑行.若两冰壶质量相等,则对方冰壶获得的速度为________m/s.[答案] 0.3[解析] 由动量守恒定律m1v1=mv′1+m2v′2代入数值解得:v′2=0.3m/s12.(6分)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小球的落点情况如图所示,入射球A与被碰球B 的质量之比为M A ∶M B =3∶2,则实验中碰撞结束时刻两球动量大小之比为p A ∶p B =________.[答案] 1∶2[解析] 考查碰撞中动量守恒表达式的应用.实验中碰撞结束时刻的动量之比为p A p B=M A ·OM M B ·ON =32×18.3055.14=1213.(6分)1919年卢瑟福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第一次完成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由此发现________.图中A 为放射源发出的________粒子,B 为________气.[答案] 质子 α 氮三、论述计算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4.(10分)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发现质子.科学研究表明其核反应过程是:α粒子轰击静止的氮核后形成了不稳定的复核,复核发生衰变放出质子,变成氧核.设α粒子质量为m 1,初速度为v 0,氮核质量为m 2,质子质量为m 0,氧核的质量为m 3,不考虑相对论效应.(1)α粒子轰击氮核形成不稳定复核的瞬间,复核的速度为多大?(2)求此过程中释放的核能.[答案] (1)m 1v 0m 1+m 2(2)(m 1+m 2-m 0-m 3)c 2 [解析] (1)设复核的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m 1v 0=(m 1+m 2)v解得v =m 1v 0m 1+m 2(2)核反应过程中的质量亏损Δm =m 1+m 2-m 0-m 3反应过程中释放的核能ΔE =Δm ·c 2=(m 1+m 2-m 0-m 3)c 215.(10分)(2020·江苏省姜堰市二中高三上学期学情调查)用速度为v 0、质量为m 1的42He核轰击质量为m 2的静止的147N 核,发生核反应,最终产生两种新粒子A 和B .其中A 为148O 核,质量为m 3,速度为v 3;B 的质量为m 4.(1)计算粒子B 的速度v B .(2)粒子A 的速度符合什么条件时,粒子B 的速度方向与He 核的运动方向相反.[答案] (1)m 1v 0-m 3v 3m 4 (2)v 3>m 1v 0m 3[解析]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解得粒子B 的速度,再根据粒子B 的速度方向与42He 核的运动方向相反 ,确定粒子A 的速度符合的条件.(1)由动量守恒定律有:m 1v 0=m 3v 3+m 4v B ,解得:v B =m 1v 0-m 3v 3m 4 (2)B 的速度与42He 核的速度方向相反,即:m 1v 0-m 3v 3<0,解得:v 3>m 1v 0m 3 16.(11分)(2020·烟台模拟)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平板车B 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A ,M =5m ,A 、B 间存在摩擦,现给A 和B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v 0,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最后A 不会滑离B ,求A 、B 最后的速度大小和方向.[答案] 23v 0 方向与平板车B 初速度方向相同. [解析] 由动量守恒可知:Mv 0-mv 0=(M +m )v得:v =M -m M +mv 0 将M =5m 代入上式可得:v =23v 0 方向与平板车B 初速度方向相同17.(11分)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每个电子的动能都为E e =12.89eV 的电子束与处在基态的氢原子束射入同一区域,使电子与氢原子发生迎头正碰.已知碰撞前一个电子与一个原子的总动量为零.碰撞后,氢原子受激,跃迁到n =4的能级.求碰撞后1个电子与1个受激氢原子的总动能.(已知电子的质量m e 与氢原子的质量m H 之比为1∶1840)[答案] 0.15eV[解析] 以v e 和v H 表示碰撞前电子的速度和氢原子的速率,根据题意有: m e v e -m H v H =0①碰撞前,氢原子与电子的总动能为:E k =12m H v 2H +12m e v 2e ② 联立①②两式并代入数据解得:E k ≈12.90eV③氢原子从基态跃迁到n =4的能级所需要能量由能级图可得:ΔE =-0.85eV -(-13.6eV)=12.75eV ④碰撞后,受激氢原子与电子的总动能为:E ′k =E k -ΔE =12.9eV -12.75eV =0.15eV。
2020-2021学年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模块综合测评含答案解析

【最新】沪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模块综合测评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恒星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于其内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核反应方程为448224He He Be γ+→+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核反应为裂变反应B .热核反应中有质量亏损C .由于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所以质量也是守恒的D .任意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总是相等的2.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 .γ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B .氢原子辐射光子后,其绕核运动的电子动能增大C .太阳辐射能量的主要来源是太阳中发生的重核裂变D .21083Bi 的半衰期是5天,100克21083Bi 经过10天后还剩下50克3.根据玻尔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处于定态时,虽然电子做变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B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电势能的减少量大于动能的增加量C .氢原子可以吸收小于使氢原子电离能量的任意能量的光子,因而轨道半径可以连续增大D .电子没有确定轨道,所以轨道是连续的 4.下列关于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原子中的电子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时,运行轨道的半径是任意的B .发现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很小的空间范围C .光电效应实验说明了光具有波动性D .射线甲由α粒子组成,每个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5.如图所示是α粒子(氦原子核)被重金属原子核散射的运动轨迹,M 、N 、P 、Q 是轨迹上的四点,在散射过程中可以认为重金属原子核静止.图中所标出的α粒子在各点处的加速度方向正确的是( )A .M 点B .N 点C .P 点D .Q 点二、多选题6.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B .23892U (铀)衰变为23491Pa (镤)要经过1次α衰变和1次β 衰变C .质子与中子结合成氘核的过程中发生质量亏损并释放能量D .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后而形成的电子流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方程式238234492902U Th+He →是重核裂变反应方程B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C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所产生的D .德布罗意首先提出了物质波的猜想,而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他的猜想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3290Th 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成为稳定的原子核20882PbB .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941214260Be+He C+n →C .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在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电离能力最弱D .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电势能增大,原子能量减小三、实验题9.若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中,称得入射小球1的质量m 1=15 g ,被碰小球2的质量m 2=10 g ,由实验得出它们在碰撞前后的位移—时间图线如图所示,则由图可知,入射小球在碰前的动量是________g·cm/s ,入射小球在碰后的动量是________g·cm/s ,被碰小球的动量是________g·cm/s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10.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A 、B 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如图,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
2019-2020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测试卷(九)含答案

高中同步测试卷(九)专题三原子结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叙述中符合物理学史的有( )A.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和质子的存在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证实了原子是可以再分的C.巴耳末根据氢原子光谱分析,总结出了氢原子光谱可见光区波长公式D.玻尔提出的原子模型,彻底否定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2.关于光谱,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光谱是连续谱B.稀薄的氢气发光产生的光谱是线状谱C.煤气灯上燃烧的钠盐汽化后的钠蒸气产生的光谱是线状谱D.白光通过钠蒸气产生的光谱是线状谱3.仔细观察氢原子的光谱,发现它只有几条不连续的亮线,其原因是( )A.氢原子只有几个能级B.氢原子只能发出平行光C.氢原子有时发光,有时不发光D.氢原子辐射的光子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所以对应的光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4.在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某α粒子经过某原子核附近时的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图中P、Q为轨迹上的点,虚线是过P、Q两点并与轨迹相切的直线,两虚线和轨迹将平面分为四个区域.不考虑其他原子核对该α粒子的作用,那么关于该原子核的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可能在①区域B.可能在②区域C.可能在③区域D.可能在④区域5.利用光谱分析的方法能够鉴别物质和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关于光谱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高温物体的连续谱就可鉴别其组成成分B.利用物质的线状谱就可鉴别其组成成分C.高温物体发出的光通过某物质后,光谱上的暗线反映了高温物体的组成成分D.同一种物质的线状谱的亮线与吸收光谱上的暗线由于光谱的不同,它们没有关系6.如图所示为氢原子能级示意图,现有大量的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出若干不同频率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些氢原子总共可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B.由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频率最小C.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最容易表现出衍射现象D.用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照射逸出功为6.34 eV的金属铂能发生光电效应7.以下论断中正确的是( )A.按经典电磁理论,核外电子受原子核库仑引力,不能静止只能绕核运转,电子绕核加速运转,不断地向外辐射电磁波B.按经典理论,绕核运转的电子不断向外辐射能量,电子将逐渐接近原子核,最后落入原子核内C.按照卢瑟福的核式结构理论,原子核外电子绕核旋转,原子是不稳定的,说明该理论不正确D.经典电磁理论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宏观物体,但不能用于解释原子世界的现象8.利用氢气光谱管发光,可以产生氢的线状谱,这些谱线的产生是由于( )A.大量氢原子处于不同的激发状态,从而辐射不同频率的光子B.大量氢原子从较高的激发态向较低的激发态或基态跃迁,从而辐射不同频率的光子C.大量氢原子从基态或较低的激发态向较高的激发态跃迁,从而辐射不同频率的光子D.大量氢原子从基态或较低的激发态向较高的激发态跃迁,从而吸收不同频率的光子9.氢原子的基态能量为E1,如图所示,四个能级图能正确代表氢原子能级的是( )10.氢原子从能级m跃迁到能级n时辐射红光的频率为ν1,从能级n跃迁到能级k时吸收紫光的频率为ν2,已知普朗克常量为h,若氢原子从能级k跃迁到能级m,则( ) A.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B.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1+hν2C.吸收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D.辐射光子的能量为hν2-hν111.氢原子部分能级的示意图如图所示.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色光 红橙黄绿蓝-靛紫光子能量范围(eV)1.61~2.00 2.00~2.07 2.07~2.14 2.14~2.53 2.53~2.76 2.76~3.10( )A.红、蓝-靛B.黄、绿C.红、紫D.蓝-靛、紫12.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hydrogen muon atom),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 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 =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ν1、ν2、ν3、ν4、ν5和ν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 等于( )A.h (ν3-ν1)B.h (ν5+ν6)C.h ν3D.h ν4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8分)氢原子第n 能级的能量为E n =E 1n2,其中E 1是基态能量,而n =1,2…若一氢原子发射能量为-316E 1的光子后处于比基态能量高出-34E 1的激发态,则氢原子发射光子前后分别处于第几能级?14.(10分)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能量E 1=-13.6 eV ,普朗克常量取h =6.6×10-34J ·s.(1)处于n =2激发态的氢原子,至少要吸收多大能量的光子才能电离?(2)今有一群处于n =4激发态的氢原子,可以辐射几种不同频率的光?其中最小的频率是多少?(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15.(10分)有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 =3的激发态,当它们跃迁时,(1)有可能放出几种能量的光子?(2)在哪两个能级间跃迁时,所发出的光子的波长最长?波长是多少?16.(12分)处在激发态的氢原子向能量较低的状态跃迁时会发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光,称为氢光谱.氢光谱线的波长λ可以用下面的巴耳末—里德伯公式表示:1λ=R ⎝ ⎛⎭⎪⎫1k 2-1n 2,n 、k 分别表示氢原子跃迁前后所处状态的量子数,k =1,2,3…对每一个k ,有n =k +1,k +2,k +3…R 称为里德伯常量,是一个已知量.对于k =1的一系列谱线其波长处在紫外光区,称为莱曼系;k =2的一系列谱线其中四条谱线的波长处在可见光区,称为巴耳末系.用氢原子发出的光照射某种金属进行光电效应实验,当用莱曼系波长最长的光照射时,遏止电压的大小为U 1,当用巴耳末系波长最短的光照射时,遏止电压的大小为U 2,已知电子电荷量的大小为e ,真空中的光速为c ,试求:普朗克常量和该种金属的逸出功.参考答案与解析1.[导学号13050129] 【解析】选C.汤姆孙通过研究阴极射线发现了电子,A错;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的分析,得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错;巴耳末根据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的四条谱线得出巴耳末公式,C正确;玻尔的原子模型是在核式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几条假设,并没有否定核式结构学说,D错.2.[导学号13050130] 【解析】选BC.太阳光谱是太阳产生的白光,通过太阳周围温度较低的大气时,某些波长的光被太阳大气层中的某些元素吸收从而产生的吸收光谱,所以A不正确;稀薄的氢气发光是原子光谱,又叫线状谱,所以B正确;钠蒸气产生的光谱是线状谱,C正确;白光通过钠蒸气产生的光谱是吸收光谱,所以D不正确,应选B、C.3.[导学号13050131] 【解析】选D.光谱中的亮线对应不同频率的光,“分离的不连续的亮线”对应着不同频率的光,B、C错误;氢原子在不同的能级之间跃迁时,辐射出不同能量的光子,并且满足E=hν.能量不同,相应光子频率不同,体现在光谱上是一些不连续的亮线,A错误,D正确.4.[导学号13050132] 【解析】选A.α粒子带正电,原子核也带正电,对靠近它的α粒子产生斥力,故原子核不会在④区;如果原子核在②、③区,α粒子会向①区偏;如果原子核在①区,可能会出现如题图所示的轨迹,故应选A.5.[导学号13050133] 【解析】选B.由于高温物体的光谱包括了各种频率的光,与其组成成分无关,故选项A错误;某种物质发光的线状谱中的明线与某种原子发出的某频率的光有关,通过这些亮线与原子的特征谱线对照,即可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选项B正确;高温物体发出的光通过某物质后某些频率的光被吸收而形成暗线,这些暗线与所经物质有关,选项C错误;某种物质发出某种频率的光,当光通过这种物质时它也会吸收这种频率的光,因此线状谱中的亮线与吸收光谱中的暗线相对应,选项D错误.6.[导学号13050134] 【解析】选D.这些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辐射出C24=4×32=6种光子,选项A错误;由n=4能级跃迁到n=3能级产生的光子能量最小,所以频率最小,选项B错误;由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产生的光子能量最大,频率最大,波长最小,最不容易表现出衍射现象,选项C错误;从n=2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出的光子能量为10.20 eV>6.34 eV,所以能使金属铂发生光电效应,选项D正确.7.[导学号13050135] 【解析】选ABD.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没有问题,认为原子不稳定的主要问题出在经典电磁理论不能用来解释原子世界的现象.8.[导学号13050136] 【解析】选B.大量氢原子从较高的能级向较低的能级跃迁时,发出不同频率的光,从而产生线状谱.9.[导学号13050137] 【解析】选C.根据氢原子能级图特点:上密下疏,再联系各激发态与基态能量关系E n=1n2E1,故C正确.10.[导学号13050138] 【解析】选D.由题意可知:E m-E n=hν1,E k-E n=hν2.因为紫光的频率大于红光的频率,所以ν2>ν1,即k 能级的能量大于m 能级的能量,氢原子从能级k 跃迁到能级m 时向外辐射能量,其值为E k -E m =h ν2-h ν1,故只有D 项正确.11.[导学号13050139] 【解析】选A.原子发光时光子的能量等于原子能级差,先分别计算各相邻的能级差,再由小到大排序.结合可见光的光子能量表可知,有两个能量分别为1.89 eV 和2.55 eV 的光子属于可见光,并且属于红光和蓝-靛的范围,故答案为A.12.[导学号13050140] 【解析】选C.由于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释放6种光子,可知其吸收光子后跃迁到第4能级,因此所吸收的光子的能量E =E 4-E 2,而此种光子能量在所释放的6种光子中仅大于E 43和E 32,居第3位,又因为光子能量与频率成正比,所以E =h ν3,故选C.13.[导学号13050141] 【解析】设氢原子发射光子前后分别位于第l 能级与第m 能级,依题意有E 1l 2-E 1m 2=-316E 1 E 1m 2-E 1=-34E 1 解得:m =2,l =4因此氢原子发射光子前后分别处于第4能级与第2能级. 【答案】第4能级 第2能级14.[导学号13050142] 【解析】(1)E 2=E 122=-3.4 eVE =E ∞-E 2=3.4 eV.(2)N =4×32=6(种)E 4=E 142=-0.85 eVE 3=E 132=-1.51 eV E 4-E 3=h νminνmin =1.6×1014Hz.【答案】(1)3.4 eV (2)6种 1.6×1014Hz15.[导学号13050143] 【解析】由n =3的激发态向低能级跃迁的路径为n 3→n 2→n 1或n 3→n 1,其中由n 3→n 2的跃迁能级差最小,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1)共能放出3种能量的光子,即三种频率的光子.(2)由n 3→n 2跃迁能级差最小,辐射的光子能量最小,波长最长. 由氢原子能级图,E 2=-3.4 eV ,E 3=-1.51 eV.h ν=E 3-E 2=1.89 eV ,又知ν=cλ,则有λ=hc E 3-E 2=6.63×10-34×3×1081.89×1.6×10-19 m≈6.6×10-7m.【答案】(1)3种 (2)n 3→n 2 6.6×10-7m16.[导学号13050144] 【解析】设金属的逸出功为W 0,光电效应所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 km .由动能定理知:E km =eU c对于莱曼系,当n =2时对应的光波长最长,设为λ1, 由题中所给公式有: 1λ1=R ⎝ ⎛⎭⎪⎫112-122=34R . 波长λ1的光对应的光的频率ν1=c λ1=34cR .对于巴耳末系,当n =∞时对应的光波长最短,设为λ2,由题中所给公式有: 1λ2=R ⎝ ⎛⎭⎪⎫122-0=14R . 波长λ2的光对应的频率ν2=c λ2=14cR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E km =h ν-W 0知E km1=h ν1-W 0,E km2=h ν2-W 0. 又E km1=eU 1,E km2=eU 2,可解得:h =2e (U 1-U 2)cR ,W 0=e (U 1-3U 2)2.【答案】2e (U 1-U 2)cR e (U 1-3U 2)2。
高中物理选修3-5综合测试题(1)(2)(3)有详细答案分解

选修3-5综合测试题一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为了说明光电效应规律,爱因斯坦提出了光子说B.在完成α粒子散射试验后,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能级结构C.玛丽·居里首先发觉了放射现象D.在原子核人工转变的试验中,查德威克发觉了质子2.关于下面四个装置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试验可以说明α粒子的贯穿本事很强B.图乙的试验现象可以用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说明C.图丙是利用α射线来监控金属板厚度的改变D.图丁中进行的是聚变反应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孙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某放射性原子核经过2次α衰变和一次β衰变,核内质子数削减3个E.放射性物质的温度上升,则半衰期减小4.斜向上抛出一个爆竹,到达最高点时(速度水平向东)马上爆炸成质量相等的三块,前面一块速度水平向东,后面一块速度水平向西,前、后两块的水平速度(相对地面)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速度大于爆炸前瞬间爆竹的速度B.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速度可能水平向西C.爆炸后三块将同时落到水平地面上,并且落地时的动量相同D.爆炸后的瞬间,中间那块的动能可能小于爆炸前的瞬间爆炸前的总动能5.自然放射现象中可产生α、β、γ三种射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的B.23890Th92U经过一次α衰变,变为238C.α射线的穿透实力比γ射线穿透实力强D.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上升而减小6.一颗手榴弹以v0=10m/s的水平速度在空中飞行。
设它爆炸后炸裂为两块,小块质量为0.2kg,沿原方向以250m/s的速度飞去,那么,质量为0.4kg的大块在爆炸后速度大小和方向是()A.125m/s,与v0反向B.110m/s,与v0反向C.240m/s,与v0反向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7.如图1所示是探讨光电效应的电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三物理模块综合训练九 物理3-5(解析版)一、单选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一静止的铀核放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钍核,衰变方程为238 92U→234 90Th +4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衰变后钍核的动能等于α粒子的动能B .衰变后钍核的动量大小等于α粒子的动量大小C .铀核的半衰期等于其放出一个α粒子所经历的时间D .衰变后α粒子与钍核的质量之和等于衰变前铀核的质量 【答案】B【解析】衰变过程遵守动量守恒定律,故选项A 错,选项B 对. 根据半衰期的定义,可知选项C 错. α衰变释放核能,有质量亏损,故选项D 错.2.如图所示,当一束一定强度某一频率的黄光照射到光电管阴极K 上时,此时滑片P 处于A 、B 中点,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 )A .若将滑动触头P 向B 端移动时,电流表读数有可能不变 B .若将滑动触头P 向A 端移动时,电流表读数一定增大C .若用红外线照射阴极K 时,电流表中一定没有电流通过D .若用一束强度相同的紫外线照射阴极K 时,电流表读数不变 【答案】A【解析】所加的电压,使光电子到达阳极,则灵敏电流表中有电流流过,且可能处于饱和电流,当滑片向B 端移动时,电流表读数有可能不变;当滑片向A 端移动时,所加电压减小,则光电流可能减小,也可能不变,故A 正确,B 错误.若用红外线照射阴极K 时,因红外线频率小于可见光,但是不一定不能发生光电效应,电流表不一定没有电流,故C 错误;若用一束强度相同的紫外线照射阴极K 时,紫外线的频率大于红外线的频率,则光子数目减小,电流表读数减小,故D 错误.3.一个德布罗意波波长为λ1的中子和另一个德布罗意波波长为λ2的氘核同向正碰后结合成一个氚核,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波长为( ) A.λ1λ2λ1+λ2B.λ1λ2λ1-λ2 C.λ1+λ22D.λ1-λ22【答案】A【解析】中子的动量p 1=h λ1,氘核的动量p 2=hλ2,同向正碰后形成的氚核的动量p 3=p 2+p 1,所以氚核的德布罗意波波长λ3=h p 3=λ1λ2λ1+λ2,A 正确.4.大科学工程“人造太阳”主要是将氘核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用来发电.氘核聚变反应方程是:21H+21H→32He+10n.已知21H的质量为2.013 6 u,32He的质量为3.015 0 u,10n的质量为1.008 7 u,1 u=931 MeV/c2.氘核聚变反应中释放的核能约为()A.3.7 MeV B.3.3 MeV C.2.7 MeV D.0.93 MeV【答案】B【解析】在核反应方程21H+21H→32He+10n中,反应前物质的质量m1=2×2.013 6 u=4.027 2 u,反应后物质的质量m2=3.015 0 u+1.008 7 u=4.023 7 u,质量亏损Δm=m1-m2=0.003 5 u.则氘核聚变释放的核能为E=931×0.003 5 MeV≈3.3 MeV,选项B正确.5.不同色光的光子能量如下表所示.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光子能量范围(eV)1.61~2.002.00~2.072.07~2.142.14~2.532.53~2.762.76~3.10大量处于n=4能级的氢原子,发射出的光的谱线在可见光范围内,其颜色分别为()A.红、蓝—靛B.红、紫C.橙、绿D.蓝—靛、紫【答案】A【解析】计算出各种光子能量,然后和表格中数据进行对比,便可解决本题.氢原子处于第四能级,能够发出12.75 eV、12.09 eV、10.2 eV、2.55 eV、1.89 eV、0.66 eV的六种光子,1.89 eV和2.55 eV属于可见光,1.89eV的光子为红光,2.55 eV的光子为蓝—靛.6.实验观察到,静止在匀强磁场中A点的原子核发生β衰变,衰变产生的新核与电子恰在纸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运动方向和轨迹示意图如图12-2-1所示,则()A.轨迹1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B.轨迹2是电子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C.轨迹1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D.轨迹2是新核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答案】D【解析】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原子核发生β衰变后产生的新核与电子的动量大小相等,设为p .根据qvB =mv 2r ,得轨道半径r =mv qB =pqB ,故电子的轨迹半径较大,即轨迹1是电子的,轨迹2是新核的.根据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选项D 正确.7.若元素A 的半衰期为4天,元素B 的半衰期为5天,则相同质量的A 和B ,经过20天后,剩下的质量之比m A ∶m B 为( )A .30∶31B .31∶30C .1∶2D .2∶1 【答案】C【解析】由m =m 0⎝⎛⎭⎫12t τ有m A =⎝⎛⎭⎫12204m 0, m B =⎝⎛⎭⎫12205m 0,得m A ∶m B =1∶2.C 正确.8.如图所示,A 、B 两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一轻弹簧放在A 、B 之间与A 相连,与B 接触但不连接,弹簧刚好处于原长,将物块A 锁定,物块C 与A 、B 在一条直线上,三个物块的质量相等.现使物块C 以v =2m/s 的速度向左运动,与B 相碰并粘在一起,当C 的速度为零时,解除A 的锁定,则A 最终获得的速度大小为( )A.32m/sB.23m/sC.32m/sD.233m/s 【答案】D【解析】设物块的质量均为m ,C 与B 碰撞后的共同速度为v 1,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v =2mv 1,代入数据解得v 1=1m/s ,设A 最终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 2,B 和C 获得的速度大小为v 3,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则有mv 2=2mv 3,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得12×2mv 12=12mv 22+12×2mv 23,代入数据解得v 2=233m/s ,故D 正确,A 、B 、C 错误.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答案不全得3分,有错不得分,共计30分)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5 7N +11H→12 6C +42He 是α衰变方程 B.11H +21H →32He +γ是核聚变反应方程 C.238 92U→234 90Th +42He 是核裂变反应方程 D.42He +2713Al→3015P +10n 是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方程【答案】BD【解析】[核反应类型分四种,核反应的方程特点各有不同.衰变方程的左边只有一个原子核,右边出现α或β粒子.聚变方程的左边是两个轻核,右边是中等原子核.裂变方程的左边是重核与中子,右边是中等原子核.人工核转变方程的左边是氦核与常见元素的原子核,右边也是常见元素的原子核,由此可知B 、D 正确. 10.如图,用一定频率的单色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则( )A.电源右端应为正极B.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大小取决于照射光的强度C.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由a流向bD.普朗克解释了光电效应并提出光子能量E=hν【答案】BC【解析】发生光电效应时,电子从光电管右端运动到左端,而电流的方向与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所以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由a流向b,所以电源左端应为正极,故A错误,C正确;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大小取决于照射光的强度,与光的频率无关,故B正确;爱因斯坦解释了光电效应并提出光子能量E=hν,故D错误.11.爱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概念并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的规律而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某种金属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 k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如图6所示,其中ν0为极限频率.从图中可以确定的是()A.逸出功与ν有关B.E k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C.当ν≥ν0时,会逸出光电子D.图中直线的斜率与普朗克常量有关【答案】CD【解析】由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E k=hν-W0和W0=hν0(W0为金属的逸出功)可得E k=hν-hν0,可见图象的斜率表示普朗克常量,D正确;只有ν≥ν0时才会发生光电效应,C正确;金属的逸出功只和金属的极限频率有关,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A错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取决于入射光的频率,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B错误.12.如图为氢原子能级图,氢原子中的电子从n=5能级跃迁到n=2能级可产生a光;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可产生b光.a光和b光的波长分别为λa和λb,照射到逸出功为2.29 eV的金属钠表面均可产生光电效应,遏止电压分别为U a和U b.则()A.λa>λbB.U a >U bC.a 光的光子能量为2.86 eVD.b 光产生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E k =0.26 eV 【答案】 BCD【解析】 根据能级跃迁知识可知hνa =E 5-E 2=[-0.54-(-3.4)] eV =2.86 eV ,hνb =E 4-E 2=[-0.85-(-3.4)] eV =2.55 eV ,显然a 光的光子能量大于b 光的,即a 光频率大,波长短,所以A 错,C 正确.根据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 0,知a 光照射后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 k a =hνa -W 0=(2.86-2.29) eV =0.57 eV ,b 光照射后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为E k b =hνb -W 0=(2.55-2.29) eV =0.26 eV ,选项D 正确.根据遏止电压知识E k =eU c 可知,U a >U b ,选项B 正确.13.一静止的铝原子核2713Al 俘获一速度为1.0×107 m/s 的质子p 后,变为处于激发态的硅原子核2814Si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核反应方程为p +2713Al→2814Si *B .核反应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C .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D .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 ,方向与质子初速度的方向一致 【答案】ABD【解析】核反应过程中遵循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核反应方程为p +2713Al→2814Si *,说法A 正确.核反应过程中遵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说法B 正确.核反应中发生质量亏损,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说法C 错误.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m p v p =m Si v Si ,碰撞后硅原子核速度的数量级为105 m/s ,方向与质子初速度方向一致,说法D 正确.14.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2M 、半径为R (R 足够大)的14圆弧曲面C ,质量为M 的小球B 置于其底端,另一小球A 质量为M2,小球A 以v 0=6m/s 的速度向B 运动,并与B 发生弹性碰撞,不计一切摩擦,小球均视为质点,则( )A.B 的最大速率为4m/sB.B 运动到最高点时的速率为34m/sC.B 能与A 再次发生碰撞D.B 不能与A 再次发生碰撞 【答案】AD【解析】A 与B 发生弹性碰撞,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 2v 0=M 2v A +Mv B ,12·M2v 02=12·M 2v A 2+12·Mv B 2,解得v A =-2m/s ,v B =4m/s ,故B 的最大速率为4m/s ,A 正确;B 冲上C 并运动到最高点时二者共速,设为v ,则Mv B =(M +2M )v ,得v =43m/s ,从B 冲上C 然后又滑下的过程,设B 、C 分离时速度分别为v B ′、v C ′,由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有Mv B =Mv B ′+2Mv C ′,由机械能守恒有12·Mv B 2=12·Mv B ′2+12·2Mv C ′2,联立解得v B ′=-43m/s ,由于|v B ′|<|v A |,所以二者不会再次发生碰撞,D 正确. 三、计算题(15题11分,16题11分,17题12分,18题12分,共计46分15.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时发现质子.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14 7N +42He→17 8O +11H.已知氮核质量为m N =14.007 53 u ,氧核质量为m O =17.004 54 u ,氦核质量为m He =4.003 87 u ,质子(氢核)质量为m p =1.008 15 u .(已知:1 uc 2=931 MeV ,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求:(1)这一核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的反应?相应的能量变化为多少?(2)若入射氦核以v 0=3×107 m/s 的速度沿两核中心连线方向轰击静止氮核.反应生成的氧核和质子同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之比为1∶50.求氧核的速度大小. 【答案】(1)吸收能量 1.2 MeV (2)1.8×106 m/s 【解析】(1)由Δm =m N +m He -m O -m p 得:Δm =-0.001 29 u.所以这一核反应是吸收能量的反应,吸收能量ΔE =|Δm |c 2=0.001 29×931 MeV≈1.2 MeV . (2)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 He v 0=m O v 氧+m p v p 又v 氧∶v p =1∶50, 可解得:v 氧≈1.8×106 m/s.16.如图甲所示是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光电管.用波长λ=0.50 μm 的绿光照射阴极K ,实验测得流过电流表G 的电流I 与AK 之间的电势差U AK 满足如图乙所示规律,取h =6.63×10-34J·s.结合图象,求:(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和光电子飞出阴极K 时的最大动能. (2)该阴极材料的极限波长. 【答案】(1)4.0×1012个 9.6×10-20J (2)0.66 μm【解析】(1)光电流达到饱和时,阴极发射的光电子全部到达阳极A ,阴极每秒钟发射的光电子的个数 n =I m e =0.64×10-61.6×10-19(个)=4.0×1012(个)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 E km =eU 0=1.6×10-19 C ×0.6 V =9.6×10-20J.(2)设阴极材料的极限波长为λ0,根据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得E km =h c λ-h cλ0,代入数据得λ0=0. 66 μm.17.水平光滑轨道在A 端与半径为R 的光滑半圆轨道ABC 相切,半圆的直径AC 竖直,如图7所示.小球P 的质量是Q 的2倍,两小球均可视为质点.小球P 以某一速度向右运动,与静止小球Q 发生正碰.碰后,小球Q 经半圆轨道ABC 从C 点水平抛出,落点与A 点相距25R ;小球P 在D 点脱离轨道,与圆心的连线OD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已知R =0.4m ,sin θ=23,重力加速度g =10m/s 2.求:(1)碰撞后小球Q 经过A 点时的速度大小; (2)与Q 碰撞前小球P 的速度大小. 【答案】(1)6m/s (2)7m/s【解析】(1)小球Q 离开C 点后做平抛运动, 在竖直方向:2R =12gt 2,在水平方向:25R =v C t ,设小球P 的质量为M ,小球Q 的质量为m .P 与Q 相碰后,Q 的速度为v Q ,P 的速度为v P , 对小球Q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v Q 2=mg ·2R +12mv C 2,解得v Q =3gR =6m/s.(2)小球P 在D 点脱离轨道,即轨道对小球P 的弹力F N =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 v 2DR,对小球P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2Mv P 2=Mg (R +R sin θ)+12Mv D 2,小球P 、Q 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有Mv 0=Mv P +mv Q , 解得v 0=7m/s.18.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发生了一次α衰变.放射出的α粒子(42He)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 .以m 、q 分别表示α粒子的质量和电荷量. (1)放射性原子核用A Z X 表示,新核的元素符号用Y 表示,写出该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 (2)α粒子的圆周运动可以等效成一个环形电流,求圆周运动的周期和环形电流大小.(3)设该衰变过程释放的核能都转化为α粒子和新核的动能,新核的质量为M ,求衰变过程的质量亏损Δm .【答案】(1)A Z X →A -4Z -2Y +42He (2)2πm qB q 2B2πm (3)M +m qBR 22mMc 2【解析】(1)A Z X→A -4Z -2Y +42He.(2)设α粒子的速度大小为v , 由qvB =m v 2R ,T =2πRv ,得α粒子在磁场中运动周期T =2πmqB环形电流大小I =q T =q 2B2πm .(3)由qvB =m v 2R ,得v =qBR m设衰变后新核Y 的速度大小为v ′,系统动量守恒 Mv ′-mv =0 v ′=mv M =qBR M由Δmc 2=12Mv ′2+12mv 2得Δm =M +m qBR22mMc2说明:若利用M =A -44m 解答,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