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合集下载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共25张PPT)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共25张PPT)

(3)影响: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 才,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 会的发展进步
查嗣庭担任江西乡试主考官时,出题“维民所止”,这本来 是《诗经》上的,可硬是被告密说“维止”二字是“雍正” 去了头,雍正于是钦定了“大逆不道”的罪名,株连的范围 也极为广泛。 徐骏 “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的诗句,被认定“清”是 满清,“不识字”、“乱翻书”是指影射满人没文化,被灭 族。 到乾隆时,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130余案。 胡中藻“一把心肠论浊清”,处斩弃市。 沈得潜“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剖棺戮尸。 李一“天糊涂,地糊涂,帝王师相,无非糊涂”,凌迟处死。
(2)厂卫机构的职责、作用是什么? 职责:监察百官和京城百姓,侦缉官民的言行 作用:厂卫机构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思考: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 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 造成了哪些影响?
侵犯了人民的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
名誉权等等。 影响: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 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唯命是从,凡事按 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 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想一想:秦朝、西汉、明朝、清朝为加强思 想控制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秦朝 “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清朝 文字狱
明朝 清朝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君主独裁 明清皇权膨 胀与文化专 制 八股取士
文字狱
时间 内容 危害
时间 目的 内容 影响
【1】“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
”,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军机处 。 3.清朝皇帝继承明朝制度,雍正时,在中央设立_______ 四书 ”“五经”的范围内命题。采用 4.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______

北师大版七下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北师大版七下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一天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 发怒,宋讷先是一惊。只见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
昨夜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解释道:因有下
属打坏了茶具。明太祖这才放心。
想一想 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 知天下事”?为什么要这么做?
(2)设立厂卫制度:
加强百官和京城百姓控制;侦缉、逮捕、审讯、刑杀; 明太祖—锦衣卫:明成祖—东厂(宦官负责): 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八股文的毁灭文 化,等于秦始皇的 焚书坑儒!八股文 的败坏人才,却比 秦始皇在咸阳郊外 坑儒还厉害!”
= +
故吾以为明太祖制义取士,与秦焚书无异, 特明巧而秦拙耳,其欲愚天下之心则一也。 ——廖燕:《明太祖论》
隋唐时期和明清时期的科举制比较图导学P
科举制 内容
隋唐 明清
形式 结果
明经、进士 多样化 便于选拔人才 (经史、策问、 杂文) 《四书》《 八股文 脱离现实和社会发展 五经》 大势,不能选拔真正 的人才,阻碍向近代 社会转型的进程。
据说有个文人给朱元璋写贺表,恭维他“光天 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责”。他看后大怒, 说“生”与“僧”同音,“光”就是没有头发, 这是骂我做过和尚;“则”与“贼”同音,这 是骂我做过造反的贼。于是把他杀了。
查嗣庭担任江西乡试主考官时,出题“维民所 止”,这本来是《诗经》上的,可硬是被告密说 “维止”二字是“雍正”去了头,雍正于是钦定 了“大逆不道”的罪名,株连的范围也极为广泛。 徐骏 “清风不识字,何须乱翻书”的诗句,被 认定“清”是满清,“不识字”、“乱翻书”是 指影射满人没文化,被灭族。 到乾隆时,文字狱则达到顶峰,共发生130余案。 胡中藻“一把心肠论浊清”,处斩弃市。沈得潜 “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剖棺戮尸。李一 “天糊涂,地糊涂,帝王师相,无非糊涂”,凌 迟处死。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 北师大版
引导:什么班同学展示。
学生讨论:统治者为什么要大兴文字狱?它造成什么影响?
教师总结:这种文化专制政策是统治者巩固独裁统治的手段,但它使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中,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引起学生深思:一个国家的发展应创设怎样的社会环境?
3、军机处
4、影响
二、八股取士
1、时期:明清时期
2、特点:科举考试只允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部分进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作“八股文”
评价: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脱离社会发展大势,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三、厉行文字狱
1、时期:明清时期
2、特点:影响
1.齐读课文
教学反思
请同学们思考:雍正为什么要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的权力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军机处成为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使君主旨意畅达无阻,实质是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使君主专制已发展到了顶峰。
过渡:以上我们探讨的是明清两朝在政治上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现在我们来学习思想控制方面的措施。
二、新课讲解:
1、明朝的建立与强盛
(1)红巾军起义与明朝的建立
首先,学生阅读教材,找出明朝的建立时间、开国皇帝及其年号以及灭亡的时间和清朝的建立、统治中国的时间。
教师用简洁的语言讲述明清政权的更替,使学生学生知道明朝的建立及统治、清前期的统治建立、简况即可。
过渡:那么,明清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皇权?(学生用1分钟的时间看书)
教师指出:八股取士考试形式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它同秦的焚书坑儒一样,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过渡:请同学们欣赏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七年级下册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课件资料

七年级下册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课件资料
4.如果你是明朝时的考生,你会怎么样准备科举考
试?
0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0 0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0
八股取士有哪些危害?
0
举0 子看榜图
0
0
八股取士危害:八股取 士是明清统治者加强君主专 制统治的重要措施。它禁锢 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 的发展。
探究
0
想一想:秦朝、西汉、明朝、清朝为加强思想控 制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秦朝 “焚书坑儒” 西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朝 八股取士
0
清朝 文字狱
0 0
0
明朝 清朝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时间 内容 危害
0 0
君主独裁
明清皇权膨 胀与文化专
制 八股取士
0
0
文字狱
时间 目的 内六部
0
0 0
0
1.朱元璋在位时,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_宰__相____制度,使六部直接 受__皇__帝__指挥。 2.朱元璋为加强对百官和京城百姓的控制,设立__锦_衣__卫___。明成祖时 ,又设立特务机构__东__厂__,任用宦官掌管。东厂和锦衣卫合成“厂卫 ”,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3.清朝皇帝继承明朝制度,雍正时,在中央设立_军__机__处__。 4.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__四_书___”“五经”的范围内命题。采用 __八_股__取__士__制度。 5.明清统治者0 对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残酷打击,制造 “__文_字__狱_0 __”,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思考:科举考试创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
0
朝代?明朝时有什么变化呢?如果你是明朝 0 0

2017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word教案

2017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word教案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明清帝国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等基本史实。

2.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认识专制统治加强、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是封建制度没落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找和文字狱有关的资料,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比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明清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二、教学重点: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据老师所知,有很多同学平时都喜欢读诗歌,那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看几句古诗:(教师在大屏幕打出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同学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可是,就是这几句诗却使清朝时的翰林院学士徐骏掉了头。

当时,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徐骏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说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则是暗指清统治者没有文化。

为此,按“大不敬”“斩立决,将其文稿尽行烧毁”。

刚才讲时老师发现许多同学面露疑惑:怎么可能呢?不就是几句诗吗?怎么能如此牵强附会地和国家朝廷连起来?可这正是历史的真实,是清朝加强思想专制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二、学习新课:明清是中华帝国的晚期,那时封建社会日趋没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为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统治者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强皇权,使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发展到了颠峰,那么,明清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皇权呢?(一)君主独裁请同学阅读“君主独裁”一目,整理一下明清君主独裁的表现。

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是要点的地方画出来。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 北师大版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北师大版案例说明对应教材“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旨在使学生了解明清两代强化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引导学生阅读拓展材料、分析教材,概括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表现;通过史料解析,分析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君主独裁(一)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废除宰相制度教师补充“胡蓝之狱“的相关史实,使学生了解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大举打击开国功臣、并进行血腥屠杀的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胡惟庸死后,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新的行政体系。

教师可展示中央的行政制度示意图,介绍内阁与宰相权力性质的根本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在这样的体制之中皇权膨胀是如何体现的,并思考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学生了解“胡蓝之狱”的史实,认识朱元璋在统治之初所采取的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学生解读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了解各部门所掌握的实际权力,及其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故事和示意图,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得到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读图示和概括历史史实的能力。

2.设立厂卫制度教师借助多媒体动画技术,按照时序演示明朝厂卫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具体构成。

其中,可以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如介绍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为何要设立锦衣卫和东厂,讲明当时所存在的历史背景。

在介绍特务机构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思考明朝强化君主专制措施所带来的影响。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了解厂卫制度的建立过程及构成。

通过阅读教材,认识到厂卫是极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和故事讲述,使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形象化,增强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3.设立廷杖制度此部分可以略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即可,使学生认识到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了主仆之间的关系。

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导学案

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导学案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明、清为强化君主独裁采取的措施,正确评价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

2.掌握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制造“文字狱”的社会危害,理解政策制定得当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发展的道理。

3.分析、理解明、清强化君主集权措施的影响、“文字狱”的危害等问题,培养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1.朱元璋在位时,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_______制度,使六部直接受______指挥。

2.朱元璋为加强对百官和京城百姓的控制,设立________。

明成祖时,又设立特务机构______,任用宦官掌管。

东厂和锦衣卫合成“厂卫”,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3.清朝皇帝继承明朝制度,雍正时,在中央设立_______。

4.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______”“五经”的范围内命题。

采用_________制度。

5.明清统治者对违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帝威严的言行残酷打击,制造“________”,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合作探究】1.一个叫宋濂的官员请客喝酒。

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喝酒了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做了哪些菜。

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

”请问:(1)朱元璋为什么会知道宋濂请客的详细情况?(2)厂卫机构的职责、作用是什么?2.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3.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代史学家赵翼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军机处的设立对君主集权的强化有什么作用?【当堂达标】1.“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应该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2.雍正帝时设立了一个机构,其大臣只是跪奏笔录,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这一机构是()A.军机处B.内阁C.东厂D.锦衣卫3.被明朝万历皇帝钦笔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赵秉忠长达2460字的殿试卷子,成为我国现存的明代状元卷孤品。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名师精编习题 北师大版

初中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名师精编习题 北师大版

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一、单项选择题:1、七年级学生王明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评述了明朝哪项措施造成的后果()A、焚书坑儒B、设置厂卫特务机构C、八股取士D、大兴“文字狱”2、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位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位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有人以此告全讥讽清王朝,结果他被定罪问斩。

这表明清初实行()A、焚书坑儒B、八股取士C、厂卫制度D、“文字狱”3、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A、特务统治的强化B、思想控制的加强C、文化专制的加强D、专制集权的加强团结4、中国有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

”这是说人的心胸要宽广。

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代废除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是在什么时候时候()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5、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

这种历史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京官与妻子感情深厚B、京官朝政繁重C、当时战事频繁D、皇权膨胀,京官生命时时受到威胁6、下面关于明清时期“文字狱”的表述,错误的是()A、是皇权膨胀的表现B、是专门关押知识分子的监狱C、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D、是一种文化专制的表现7、明清两朝实行专制统治的措施有()①废宰相②设立锦衣卫和东厂区③设立廷杖制度化④设立军机处理⑤实行八股取士⑥推行“文字狱”A、④⑥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⑥二、下面围绕明清加强皇权的一段话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明太祖时,废太尉,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明太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厂,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

清雍正帝时,设立锦衣卫,由皇帝选调亲信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

三、观察图画,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是什么文体?(3)当时的统治者利用科举制度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D3.D4.C5.D6.B7.D二.错误:太尉改正:丞相错误:明太祖改正:明成祖错误:锦衣卫改正:军机处三.(1)隋朝(2)四书五经,八股文(3)钳制人们的思想民,加强专制统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案例说明
对应教材“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旨在使学生了解明清两代强化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引导学生阅读拓展材料、分析教材,概括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表现;通过史料解析,分析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君主独裁
(一)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1.废除宰相制度
教师补充“胡蓝之狱“的相关史实,使学生了解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大举打击开国功臣、并进行血腥屠杀的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胡惟庸死后,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新的行政体系。

教师可展示中央的行政制度示意图,介绍内阁与宰相权力性质的根本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在这样的体制之中皇权膨胀是如何体现的,并思考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学生了解“胡蓝之狱”的史实,认识朱元璋在统治之初所采取的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学生解读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了解各部门所掌握的实际权力,及其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故事和示意图,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得到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读图示和概括历史史实的能力。

2.设立厂卫制度
教师借助多媒体动画技术,按照时序演示明朝厂卫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具体构成。

其中,可以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如介绍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为何要设立锦衣
卫和东厂,讲明当时所存在的历史背景。

在介绍特务机构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思考明朝强化君主专制措施所带来的影响。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了解厂卫制度的建立过程及构成。

通过阅读教材,认识到厂卫是极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和故事讲述,使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形象化,增强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3.设立廷杖制度
此部分可以略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即可,使学生认识到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了主仆之间的关系。

(二)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设立军机处
教师介绍清朝前期中央权力中枢的更迭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清王朝统治者如何一步步强化君主专制。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编辑历史剧本,在课堂上进行戏剧表演,以体会清朝皇权膨胀的过程。

结合前面所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归纳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影响。

学生了解基本史实,思考具体问题;查找相关资料,全面了解清朝军机处的设立;进行剧目表演,体会清朝的皇权膨胀;归纳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影响。

设计意图:在学习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清朝设立军机处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尝试让学生独立完成思考过程,分析归纳设立军机处的影响。

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影响,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八股取士
对这一部分内容,学生了解的较少。

教师需要拓展相关资料,详细介绍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渐趋僵化的具体表现——八股取士。

教师罗列表格,展示八股文的各部分结构,引导学生认识八股文禁锢人们思想、培养皇帝忠实奴仆的本质。

教师结合教材图片,介绍明清科考的真实场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蒲松龄描述参加考试的举子有七种神情”,可由学生模拟表演,或是讨论分析明清科举考试下的考生面孔,或与隋唐时期科举制度进行对比,从而认识明清八股取士的弊端。

学生阅读教材和拓展史料,进行讨论和分析、比较,认识明清科举制度的渐趋僵化,理解八股取士的危害性。

设计意图:借助蒲松龄的描述和教材上“考试作弊用的麻布坎肩”的图片,还原真实而生动的历史情境,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全面认识到八股取士的危害。

厉行文字狱
教师可细致介绍“庄廷鑨明史案”,以使学生了解清朝前期文字狱的厉行和其所带来的危害。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本课所学内容,从政治统治、选拔制度和思想文化三方面归纳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文字狱带来的影响,认识到大兴文字狱,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一种极端手段,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恐慌,摧残了人才,使知识分子不敢有独立的见解,从而禁锢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明清时期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和影响,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