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清朝前期我国文学艺术发展的基本情况。

教材内容丰富,通过文字、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现了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特点和成就。

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诗歌:介绍了清朝前期诗歌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杜甫、白居易等著名诗人的作品和创作风格。

2.散文:阐述了清朝前期散文的特点和主要成就,分析了桐城派等散文流派的兴起和发展。

3.小说:介绍了清朝前期小说的繁荣景象,重点分析了《红楼梦》等经典小说的创作背景和艺术价值。

4.戏曲:阐述了清朝前期戏曲的发展状况,重点介绍了昆曲等戏曲形式的兴起和流行。

5.绘画、书法和建筑:介绍了清朝前期绘画、书法和建筑艺术的特点和成就,分析了文人画派等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历史上的文学艺术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了解相对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对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此外,学生对于文学艺术类课程兴趣较高,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清朝前期文学艺术的基本情况,掌握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主要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清朝前期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主要文学艺术形式的发展特点和成就。

2.教学难点:清朝前期文学艺术在创作手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独特之处。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独立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设计-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设计-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设计第 21 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了解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本课难点:多方面地了解《红楼梦》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清代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87版《红楼梦》剧照同时配歌曲《枉凝眉》)《中国大百科全书》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大英百科》评价说,《红楼梦》的价值等于整个的欧洲。

《红楼梦》是一部巨著。

古今中外对它的评价这么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

目标导学一:学生自学完成表格,教师巡视点拨,最后多媒体出示答案目标导学二昆曲和京剧(一)昆曲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自主完成学生自学完成表格,教师巡视点拨,最后多媒体出示答案二、昆曲艺术:自读教材,完成表格时间进展代表作品特点明朝日趋成熟,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汤显祖《牡丹亭》体现了南曲的轻柔婉转又保留北区的慷慨激昂清朝前期发展到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内容感人,情节跌宕,词曲雅致清中后期逐渐走向衰落播放音频让学生欣赏昆曲《牡丹亭》(提示:它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二)京剧多媒体出示表格,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巡视点拨,最后多媒体出示答案三、京剧艺术:自读教材,完成表格戏剧名称背景形成发展特点地位京剧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京剧形成——以徽调、汉调为基础(19世纪中期)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它是综合性表演艺术,集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于一体。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新人教版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理解《红楼梦》及其艺术成就,通过了解昆曲与京剧,初步感知清代戏曲艺术的成就与特色。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有关京剧资料、绘制脸谱、学唱京剧选段,帮助学生对初次学习的新剧种产生兴趣,增加了解。

利用教学课件,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师生对话分析、讨论总结问题等形式,帮助学生从认知历史到理解历史,透过历史现象把握历史本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教学重点】《红楼梦》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清代的戏剧的发展。

【教学难点】多方面地了解《红楼梦》的内容,多角度地理解清代文化作品的时代特点。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多种方式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昆曲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元末明初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素有“百戏之母”的雅称。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昆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品名录。

自主探究:你知道明清时期昆曲的代表作品吗?作为我国的“国粹”,京剧又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呢?二、新课学习一、《红楼梦》1、提问:在明朝历史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的三部,这三部名著分别是什么?学生回答:《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2、请同学阅读教材《红楼梦》部分,思考问题:(1)《红楼梦》作者是谁?原名是什么?后来谁又续写后40回,题名《红楼梦》?在什么时候面世?(2)《红楼梦》讲述了什么事件?反映了什么现象?揭示了什么命运?歌颂什么?批判了什么?(3)《红楼梦》有什么艺术性?师生归纳:(1)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红楼梦》。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重点 难点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播放歌曲视频《唱脸谱》,引入课题。
学生活动 学生听歌曲看 视频,感知京 剧的思想艺术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1.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本内容。 3.学习第一部分:《红楼梦》 (1)介绍《红楼梦》的成书过程。 (2)播放视频《解读红楼梦》,使学生对其做一 大体了解。 (3)介绍作者:曹雪芹。 (4)介绍思想。 (5)谈谈《红楼梦》中的人物。 (6)图片展示:大观园(局部),同时指出反映 了统治阶级的奢靡。 (7)片段欣赏:《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体会统 治者奢侈的生活。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第 21 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课题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 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 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明清小说的繁荣,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扩大对通俗文艺的需要,是商 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 知识目标:1.以《红楼梦》和京剧形成为例,了解清代文学艺术的成就和特色。 2.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主题和社会意义,认识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的历史意义。 《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 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学生根据学习 目标,自学课 本内容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课本 内容观看视频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本课主要内容有: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发展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知识,如《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的简单故事。

但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程度有限,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古代文学艺术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昆曲和京剧等表演艺术可能较为陌生,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过程,掌握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2.难点:昆曲和京剧的艺术特点,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昆曲和京剧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主要成就。

2.演示法:教师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昆曲和京剧的艺术特点。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昆曲和京剧的理解和感悟。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的文学艺术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使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查阅相关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名著封面、插图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2、京剧过渡:到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其他地方戏曲都在这里上演,形成群芳争艳的局面。

乾隆皇帝80岁寿辰时,由徽商出面组织的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赢得观众喜爱,一时誉满京城,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最后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国粹”——京剧。

请小组展示京剧的发展过程。

【设计意图:继续检验分析归纳能力。

】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形象,有没有同学喜欢或者会唱京剧的,给大家展示展示。

二、《红楼梦》过渡:除了戏曲能展示人间的悲欢离合,有一部小说在清朝前期也得到人们极高的称赞,我们通过图片,看看能否猜出它是哪部著作.......就是这部曾被毛泽东评价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和“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红楼梦》。

关于这部著作的作者和内容,请小组汇报预习结果。

过渡:《红楼梦》在当时虽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依然无法禁绝,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看看能不能找到其中的原因。

【设计意图:选取电视剧中的经典片段,通过视频播放,让学生试着感受《红楼梦》的内容和艺术感。

】除了内容上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我们通过一则《红楼梦》中对王熙凤这一人物描写的原文,看看还能不能找到其他原因。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节选自《红楼梦(第一章第三回)》2.我看红楼梦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书中有姓名的就有700多人,但作者以严密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炼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作品,提高个人素养;通过资料收集、表演展示,真切感受文艺作品,体会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快乐与成就感,培养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 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文艺成就 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他们知道唐朝有诗、宋朝产词、元朝盛曲,但是对清朝有何文艺特色却并不了解,即使听说过《红楼梦》,也看过几眼戏曲,还是不算熟悉。在这种情况下,将距离他们生活很远的《红楼梦》、昆曲、京剧,带到他们身边来,让他们自己来收集和展示,这是最适合的学习策略。
利用ipad查询资料,将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上传至qq群,最后到前台来为大家讲解本组的探究成果。提高了小组合作探究的效率,也便于各组间共享成果。
4——操作电子白板
学生上讲台操作,更有参与感,观看效果更为直观,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5——学生使用电子白板连线、填空
利用电子白板,将昆曲知识直接呈现出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观看操作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对昆曲知识的巩固掌握。
除了思想性强,红楼梦也有很高的艺术水平,单从名字这个最简单的元素就能看出来。书中共有七百多个名字,每一个都体现了曹雪芹的独具匠心、深含寓意。你能猜出下列名字的寓意吗?
请最快的一组到白板前把名字和寓意连起来(4——使用电子白板连线)
(贾宝玉、贾政、袭人、王熙凤、晴雯)
生:上讲台连线
师:红楼梦就是这样一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文学作品,在问世之后,虽被列为禁书,但是在民间始终无法禁绝,至今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它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怎样的地位?
小组合作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关于本节课的思维导图,既培养了合作能力,又真正考验了他们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借着悠扬琴弦之声,静心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让大家在轻松的氛围中铭记——要深爱国粹精华,践行传统文化。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教案【教学任务】【教学流程】七年级历史下新版归类复习一、科举制度1、诞生:a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诞生。

2、完善:a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和武举。

3、发展: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

B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思想,加强皇权。

C清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束缚。

4、废除:清朝废除科举制度。

二、国家统一1、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1276年元灭南宋,完成统一。

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明清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时代特点:a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C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文学艺术:1、唐诗:李白(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白居易(平易近人,通俗易懂)2、宋词:a豪放派:苏轼(豪迈飘逸)辛弃疾(豪放诗风,报国情怀)b婉约派:李清照(委婉、细腻、清秀)3、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4、明清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五、西藏问题1、唐朝:a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

B 唐中宗时,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蕃“合同为一家”。

C唐穆宗时,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

2、元朝:设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民事务。

3、清朝:a顺治册封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

B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形成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C1727年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D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西藏行政体制和法规。

六、台湾问题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❶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交流、了解各部小说主要内容,明确它们都有反封建的时代特色,知道它们在国内和国际的文学史上都占据重要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学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个人素养。

古典小说艺术成就很高,但其中也有宣传迷信的消极成分,我们应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昆曲和京剧的形成和兴衰教学难点: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87版《红楼梦》剧照)《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1] ,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此书分为120回“程本”和80回“脂本”两种版本系统。

新版通行本前80回据脂本汇校,后40回据程本汇校,署名“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2] 。

后40回作者尚有争议,但是对于矮化甚至腰斩后40回的极端倾向也应保持警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红楼梦
1.(多媒体出示87版《红楼梦》中的人物,提出问题:说出《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红楼梦》中的金陵十二钗
林黛玉、薛宝钗、贾元春、贾探春、史湘云、妙玉、贾迎春、贾惜春、王熙凤、贾巧姐、李纨、秦可卿。

2.(多媒体出示《红楼梦》书影和相关的影视剧画面,提出问题:《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红楼梦》的基本概况?[来源:学科网]
(小说初名为《石头记》,曹雪芹以毕生的精力进行艰苦的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40回,题名《红楼梦》。


3.(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创作特点)读教材,总结《红楼梦》的创作特点
全书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

4.(多媒体出示问题:《红楼梦》的内容)读教材,教师简要的介绍《红楼梦》的内容
提示:不仅重点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传统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典型人物形象,还热情地歌颂了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愤怒地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

5.(多媒体出示问题:说出《红楼梦》中的影响)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红楼梦》中的影响
提示: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它已被译成多种文字,
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

目标导学二昆曲和京剧
(一)昆曲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昆曲脸谱图片)[来源:学.科.网]
2.提出问题:昆曲兴起的历史概况?
教师指出: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

清代的戏剧创作,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

昆曲和京剧是其中的代表。

3.(多媒体出示问题:说出昆曲的代表作)读教材,要求学生抢答昆曲的代表作
提示: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4.(多媒体出示问题:说出昆曲的特点)读教材,要求学生总结昆曲的特点
提示:既集中体现了南曲清柔婉转的特点,又保留了部分北曲慷慨激昂的声腔,并将诗词歌赋等文学形式糅合在一起,并与柔美的舞姿相结合,给人以充分的艺术享受。

(二)京剧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瓦特与蒸汽机图片)[来源:学科网]
材料:《唱脸谱》简介编辑
作词:阎肃[来源:学科网]
作曲:姚明
体裁:戏歌京戏歌
2.(多媒体出示问题:京剧兴起的背景)读教材,简短的介绍京剧兴起的背景
(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3.(多媒体出示问题:简短的介绍京剧兴起的过程)读教材,简短的介绍京剧兴起的过程
答案提示:1790年,由徽商出面组织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在道光年间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京剧诞生。

三、课堂总结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明清统治者为了维护没落的封建统治,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压榨人民,这激起了人民对封建统治的痛恨与反抗;另一方面明清商品经济繁荣,这进一步激发了人民的反封建意识,因此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众多以反封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戏剧也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产生和发展的。

❸板书设计➷
❹教学反思➷
文化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迄今为止还没有公认的、意见统一的定义,对于初中生而言理解起来更是困难。

有鉴于此,将抽象问题具体化,生活化,提出前两个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回答。

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课,通过学生对内容的学习,逐渐形成自己对明清文化特点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