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案(公开课)

合集下载

搭石优秀教案(精选9篇)

搭石优秀教案(精选9篇)

搭石优秀教案搭石优秀教案(精选9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搭石优秀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搭石优秀教案篇1学习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乡亲没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流程:一、齐读课题,谈谈对搭石的了解。

通过预习,你对搭石有哪些了解?二、学习第一自然段自读本段,你明白了什么?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找出文中的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三、提纲挈领学习2——4自然段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1、指名分段读二三四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生谈自己发现的美①老人及时调整搭石②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③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3、欣赏第一幅:读段落想象,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讨论后表演有感情地朗读。

4、欣赏第二幅:听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

配乐感情朗读,读中体会美好情感。

5、欣赏第三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拿起笔发现美、寻找美。

然后各抒己见。

重点体会“理所当然”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四、用朗读来理解最后的段落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搭石》公开课教案

《搭石》公开课教案

《搭石》公开课精品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搭石》的基本内容,了解搭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概念。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和概念,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搭石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搭石》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搭石》,了解搭石的起源、发展和历史背景。

2.2 搭石的技巧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搭石的技巧与方法,理解搭石的基本原理和实践要点。

2.3 搭石的应用与实践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搭石,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和搭石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3.2 演示法教师通过实际操作搭石的技巧与方法,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搭石的过程。

3.3 实践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搭石,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搭石的背景知识和相关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4.2 讲授课文内容教师详细讲解课文《搭石》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4.3 演示搭石技巧与方法教师进行搭石技巧与方法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搭石的过程。

4.4 学生实践搭石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亲自动手搭石,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学生表现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和实践操作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5.2 学生作业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和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检查学生对搭石知识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5.3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搭石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自我改进和提升。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文化背景拓展教师通过展示搭石在不同地区的文化背景和特色,让学生了解搭石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6.2 实际应用拓展教师介绍搭石在现代建筑和设计领域的应用,让学生了解搭石的实际价值和意义。

搭石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

搭石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

搭石公开课教案(优秀5篇)搭石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优美的句段“每当……”。

2.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身边平凡的事物,表达真实情感。

教学过程:一、母语三分钟师:一些普通的事物,在艺术家的眼里就有了思想,有了灵魂。

不仅图画如此,请看:1.诵读《山》“山很有风度,站得脚酸了,都不说一句话。

”2.《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师:婀娜的杨柳,漫天的大雪都引起作者对故乡的思恋。

一块普通的石头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这节课我们以《搭石》一课为例接着学习第七单元——学习关爱。

二、引导质疑──体验美1.默读课文,寻找美丽风景。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师:上节课,刘老师带领大家统读了本单元的课文,还布置大家按课后第二题的要求去寻找那些藏在字里行间的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美。

完成了吗?现在咱们交流一下?(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预设一:摆搭石,助人美“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才肯离去。

”(1)了解什么是搭石。

老人在干什么?(2)朗读体会美。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自己体会到的美吗?你想象出那幅画面了吗?(3)复述提升美。

提示:“无论……只要……一定……再……直到”;看图复述。

师:急着赶路的老人,只要发现搭石不稳,就会停下匆匆的脚步调整搭石,他一心为他人着想,助人,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预设二:走搭石,和协美。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1)学习“协调有序”。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搭石》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搭石》优秀教学设计篇1课文内容简析:《搭石》这篇课文描绘了一幅幅乡间人筑就和谐、动人的画面: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岸边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了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两画意;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若是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课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强烈地感染着学生的心,激发他们善良的人性美,使他们充满为他人奉献的热望。

这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在学生们的齐声呼唤中,在听课老师热情的掌声中,王玲湘老师结束了她四十分钟的讲课──《搭石》。

听完课后,留在我心头的热乎却远远没有因为欢呼、掌声的渐行远去而消逝,她已深深地印在我一个年青老师的心底。

对王老师这一堂课的评价,人民出版社网站的论坛上已经有很多了,我先没去看,就想让自己先想想自己对这堂的解读,之后写出的东西也算是对王老师的敬畏。

对这堂课,就让我先冒昧地改用课堂上王老师统领全课堂的“文眼词句”谈谈我对课的整体感觉,那真可谓是──《搭石》,构建了新课程背景下的和谐课堂。

一、如“小溪,顺流而下”景一师:(出示图片,配乐)文章的作者刘章爷爷,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回过家乡。

但当他静心闲坐,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在家乡的一幕幕,浮现出的不仅是家乡那优美的风景──连绵起伏的山峦,郁郁葱葱的树木,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以及散落在小溪边的风情民居,但让作者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搭石》教案(6篇)

《搭石》教案(6篇)

《搭石》教案(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6篇《搭石》教案,希望能够让您对于搭石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搭石》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书写惰、稳、俗、衡、序、伏六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体会乡亲们像搭石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3、领悟作者细心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像搭石一样的乡亲们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相亲相敬的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美的。

教学过程一、诗意导入,引出搭石(一)(出示情境图)同学们看——这个美丽的小山村就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

(轻音乐起)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

但刘章爷爷每每忆起家乡,觉得较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二)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村头小溪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出示课题),感受那浓浓的乡情。

(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1、检查预习效果。

(出示两组词语)这篇课文同学们都已经预习过了,预习效果如何呢?现在老师就来检查一下⑴、谴责、懒惰、平衡、伏下(找出谴责的近义词,懒惰的反义词)。

⑴、多音字:间隔、暴涨、一行人、相背而行。

2、生自由地朗读课文。

师:南宋有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

”你们能做到字字读得响亮吗?看来大家都很自信,为了加大难度,老师还有下面两个要求,要求:⑴、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感兴趣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⑴、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理清脉络。

同桌合作用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

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别急,和你的同桌交换一下自己的意见。

争取能用几个小标题来概括,看看我们班的较佳拍档是哪两个?4、总结梳理板书。

三、研读搭石,感受重要1、课文围绕搭石写了摆、调、走、让、过搭石,那到底什么是搭石呢?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

课文《搭石》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课文《搭石》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

课文《搭石》教学设计模板(精选5篇)课文《搭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以随文识字为主要方式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联系上下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体验等方法,理解“协调有序”等重点词句,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过程】一、文本导入,引出搭石1、从课文情境入手,引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⑴读通句子,正音。

⑵引导学生用、联系语境、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重点词语“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小结学法。

⑶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⑷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⑸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⑹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⑺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⑴指名读:正音:伏。

⑵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⑶指导朗读,运用字理、创设情境、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相机理解重点词语,体会画面的美。

⑷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搭石》教案公开课

《搭石》教案公开课

《搭石》教案公开课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搭石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运用搭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学会使用搭石进行基本的建筑搭建。

引导学生运用搭石进行创新设计,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建筑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勇于尝试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分析《搭石》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了解搭石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深入了解搭石在建筑中的应用和价值。

2.2 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背景和兴趣,确定学生的学习需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和教学方法。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展示搭石建筑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搭石的兴趣。

向学生简单介绍搭石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

3.2 教学活动:分组进行搭石建筑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搭石的运用。

引导学生进行搭石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3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搭石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设定搭石建筑的技巧和创意评价标准,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4.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搭石作品进行评价。

4.3 评价结果:根据评价标准,对学生的搭石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

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提出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使用《搭石》教材,为学生提供学习搭石的基本知识。

5.2 实物资源:提供搭石材料,让学生亲身体验搭石的运用。

5.3 媒体资源: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展示搭石建筑的实例和创意。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搭石的原理和技巧。

运用案例教学法,分析搭石建筑的实例,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6.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演示,清晰展示搭石建筑的过程和要点。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搭石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搭石》一课是本第六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这篇散文,是作者刘章以家乡小溪中普普通通的搭石为素材,运用质朴的语言为读者展现出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优美画面,向人们传递着家乡人淳朴的民风和为他人无私奉献、敬重老人的美好情感。

学习本课不但要使学生通过一幅幅美的画面,体会其中蕴含的人性美,还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表现美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从家乡人们摆搭石、走搭石的场景中,感受“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体会作者是怎么样通过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的。

教学目标: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

3.创设情境理解“什么是搭石,搭石对家乡的人们有什么作用”。

教学准备:1.师生查阅的本文的写作背景资料及作者刘章的资料。

2.为本课制作的PPT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这是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他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可是作者每每回忆起自己的家乡风景,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最让我们一起去欣赏平凡而美的搭石。

(结合PPT配乐引入情境,板书课题,学生齐读)2、检查预习,介绍作者刘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课文,让学生思考:我们这篇课文围绕搭石,写了哪些内容(第一段讲)什么是搭石;(第二段述)X摆搭石;(第三、四段写)X走搭石;(最后一段议)以石喻人。

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帮助学生了解大意,整体把握。

(二)学习生字词,多音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媒体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学生读,并在课文中标出“山洪暴发、溪水猛涨、挽裤、间隔”边读边学习生字词;3、出示第二自然段学习“谴责、懒惰、平稳”;4、出示第三自然段学习“俗语、平衡、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结合实际理解“俗语”就是(紧走搭石慢过桥)5、出示第四自然段学习“伏下、联结、理所当然”;6、学习多音字“涨(zhǎngzhàng)行(xíngháng)间(jiànji ān)调(tiáodiào)”(二)再读感知课文1、学习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什么是搭石如果没有搭石会怎么样呢”(训练学生默读,要求略读)用“”在课文中画出相关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搭石教案(公开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美好的情感,家乡的淳朴民风,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2、学习作者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中感悟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1课搭石,请大家齐读一遍课题。

让我们一起走进刘璋爷爷的故乡。

大家看!这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

听,小鸟唱着欢快的歌儿,小溪也弹奏出最美的琴声为它伴奏。

溪水倒映着青山、绿树、天空、白云。

同学们觉得美吗?(太美了!)但作者每每忆起家乡,觉得最美丽,最难忘的还是家乡的搭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又美丽的搭石。

二、复习第一自然段: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让我们来读读第一自然段,那么谁能告诉我们什么是搭石?(以读代答!)
师:是呀!这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就是搭石,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都必须踩着搭石过小溪。

那么,这看似平常的石头,却给我们留下怎样的印象呢?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一个关键句吗?
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过渡:大家都知道什么样的地方才称得上风景?(北京颐和园、长城、故宫、杭州西湖。

)对,这些都是名胜古迹。

而这小小的搭石也能称得上一道风景,一定有它独到的美丽。

让我们读一读2—4自然段,去细细地寻找,精心地品味吧!
三、品读文本,感受这边风景独好。

示课件:
1、默读课文2—4自然段,寻找表现“搭石美”的句子,用“~~~”画下来,说说美在何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交流讨论:
我们常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今天,老师要看看哪位同学有一双慧眼,善于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谁能把表现“搭石美”的句子与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课件: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地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你从哪个词语感受到美?(协调有序)
(2)怎样的动作才是协调有序呢?(配合得适当,很整齐,有顺序。


(3)让我们用朗读来感受这协调有序吧!(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但是家乡有一句俗语“紧走搭石慢过桥”让我们加快点节奏好吗?
师:没有人踩脚,没有人跌入水中,该是有人指挥吧!对,没人指挥,却配合得那么默契,这样的动作就叫做“协调有序”。

(4)此时,耳边传来“踏踏的音乐声”,不仅使我们感叹:这边风景独好。

你还从哪里体会到这“画面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我们眼前仿佛浮现出“水光人影两相和”的情景。

(5)指导朗读:
(6)课件展示:轻波漾漾图、人影绰绰图。

(配音乐)
(7)读小诗。

师过渡:这样的画面太美了,好象一幅精美的画,又好象一首清丽的小诗。

让我们美美地来读一读这首小诗吧!(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结: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乐美、画面美,这的确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是我们看得见的美,那还有看不见的美,你找到了吗?
示课件:
上了年纪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说说你从哪里感受到美?(心灵美,一心为他人着想。


(2)采访老人;老大爷你不是急着要去接您的小孙子吗?为什么还不快点走呀?忙什么呢?(3)老大娘,你不是要赶集去吗?在这儿找什么呀?再不去集市要散了。

师过渡:那么要是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会撞车吗?用文中的句子来说说。

示课件:
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俩人面对面走搭石抢着过了吗?那他们是怎样做的?(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过。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发现这儿的人们都非常谦让,民风淳朴,真是景美情美人更美。

)那么老人和年轻人一起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
示课件: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读句子,哪一个词语让你心头轻轻一颤?
是呀!每个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读书体验。

我们先来看个”伏”,伏是什么意思,谁来当年轻人做个伏的动作?老人就这样趴在年轻人的背上,舒舒服服地走过搭石。

(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不需要)为什么?
生:因为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做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老人并没有向他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为什么?
师过渡:听了同学们的回答,我在想,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伏下身子背过其他的老人,而当年轻人慢慢变老了以后呢?(一定也会有其他年轻人来背他。

)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而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里,理所当然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示课件:
假如____,_____总要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四、总结全文:
师:哦,搭石有情,搭石有爱,搭石有美。

它们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任人踩,任人踏,它们默默无语,它们无怨无悔,让我们用最深情的语言再来赞美一下家乡的搭石。

示课件: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他们好像这淳朴的乡民把自己的青春、生命默默奉献给了大山,奉献给了自己的家乡。

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消失,但是家乡人们走搭石的美,会永远留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