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磁共振和质谱_红外与紫外光谱

合集下载

波谱学综合解析

波谱学综合解析

基本相同。
A中1380cm-1峰裂分为等强度双峰,是异丙基的特征, n=3,因而A的结构为2-甲基己烷。
1170和1155cm-1来自异丙基的骨架振动,ρCH2728cm-1,

B中1380cm-1峰裂分为1:2的双峰,是叔丁基的特征, 其骨架振动在1250cm-1,ρCH2740cm-1,n=2,因此B结构 为2,2-二甲基戊烷。 C中1380cm-1为单峰,ρCH2723cm-1,n=4,结构为 正庚烷。利用1380cm-1峰的裂分判断烷烃异构体时,需 注意分子中其他端甲基的干扰,有时裂分峰的形状不容 易判断。 NMR谱可以准确地判断烷烃异构体,往往比红外 光谱更直观可靠。图是三种辛烷异构体的 1H NMR谱。 A为正辛烷,-CH3,δ0.90,与CH2 相连,裂分为三重 峰;(CH2)6, δ1.1~1.6。甲基与乙基的积分面积之比为 1:2。
1H

• 2.核磁共振波谱 • •

( B) 为2-甲基庚烷,异丙基中的两个甲基与CH相连,裂分为
双重峰。7-CH3 的化学位移仍为0.90,与异丙基中甲基双重峰
重叠。
CH (CH2)4
吸收在δ1.0~1.8、δ0.6~1.0与δ1.0~1.8
两个区域积分面积之比为1.0:1.0。 • (C) 2,2-二甲基己烷,叔丁基中3个CH3为单峰,端甲基仍 为三重峰,化学位移均为δ0.90。3个CH2δ1.20。甲基与(CH2)3积 分面积比为2:1。
综合解析
• 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质谱法均在 食品、化工、环保、医药等科研、生产中有广泛 应用,但各有其缺点和局限性。 • 紫外光谱可用于含有发色团的有机物分析,如 芳烃、共轭烯烃、酮和醛等,尤其在定量分析中 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和快速方便的优点。其应用 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如分子不含有发色团,就不 能用紫外光谱检测;通常紫外光谱吸收带少,谱 带宽,难于进行未知物的结构鉴定。 • 红外光谱能够明显地揭示未知物的结构特征, 未知物含有什么或不含有什么官能团和化学键, • 从谱带位置和强度可以进行判断。

四大光谱法的解析原理及规律

四大光谱法的解析原理及规律

四大光谱法的解析原理及规律在检测领域,有四大名谱,也是检测领域的“四大天王”分别为色谱、光谱、质谱、波谱,在检测特色和适用范围上各有不同,但总有一款适合你!质谱:分析分子、原子、或原子团的质量的,可以推测物质的组成,一般用于定性分析较多,也可定量。

色谱:是一种兼顾分离与定量分析的手段,可分辨样品中的不同物质。

光谱:定性分析,确定样品中主要基团,确定物质类别。

从红外到X射线,都是光谱,其应用范围差别很大,是对分子或原子的光谱性质进行分析解析的。

波谱:通常指四大波谱,核磁共振(NMR),物质粒子的质量谱-质谱(MS),振动光谱-红外/拉曼(IR/Raman),电子跃迁-紫外(UV)。

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由于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特征谱线,因此可以根据光谱来鉴别物质和确定它的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

光谱分析时,可利用发射光谱,也可以利用吸收光谱。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非常灵敏而且迅速。

某种元素在物质中的含量达10皮克,就可以从光谱中发现它的特征谱线,因而能够把它检查出来。

光谱的分类按波长区域不同,光谱可分为红外光谱、可见光谱和紫外光谱。

按产生的本质不同,可分为原子光谱和分子光谱。

按产生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发射光谱、吸收光谱和散射光谱。

按光谱表现形态不同,可分为线光谱、带光谱和连续光谱。

分光光谱技术可用于:通过测定某种物质吸收或发射光谱来确定该物质的组成;通过测量适当波长的信号强度确定某种单独存在或其他物质混合存在的一种物质的含量;通过测量某一种底物消失或产物出现的量同时间的关系,示踪反应过程。

鉴定分子式、结构式的方法紫外光谱:反应分子中共轭体系状况;红外光谱:光能团鉴定、分子中环、双键数目。

光谱法的优缺点(1)分析速度较快原子发射光谱用于炼钢炉前的分析,可在l~2分钟内,同时给出二十多种元素的分析结果。

(2)操作简便有些样品不经任何化学处理,即可直接进行光谱分析,采用计算机技术,有时只需按一下键盘即可自动进行分析、数据处理和打印出分析结果。

[理学]红外与核磁

[理学]红外与核磁

•苯酚的红外光谱
• 对甲苯酚的红外光谱
醛酮的红外光谱 • 羰基化合物在 1680~1850cm-1 处有一个强的羰基伸 缩振动吸收峰。醛基C-H在 2720cm-1处有尖锐的特征 吸收峰。 例1:乙醛的红外光谱
1
2
• 羰基若与邻近基团发生共轭,则吸收频率降低:
例2:苯乙酮的红外光谱
• 羧基中C=O伸缩振动与直链酮相同:1725~1700cm-1; • 它的缔和 O-H 伸缩振动在 2500-3000cm-1 范围内有一个 羧酸特征强的宽谱带; • 羧 酸 盐 含 有 两 个 C—O- 的 伸 缩 振 动 :1610~1550cm-1; 1420~1300cm-1
低场• 乙醇的核磁 共振来自 • 化学位移•以四甲基硅烷(TMS)作为标准物,以它的质子峰作 为零点,其他化合物的质子峰化学位移都是相对的:
• 越小,对应的磁场强度高.
0为核磁共振仪的频率。
(3) 吸收峰的裂分 例1: 乙醇的核磁共振谱
c c b a
•积分曲线 高度比(峰 面积)可得 质子比。
•在外场作用下,自旋能级的裂分:
E=h0
核磁共振 • 只有当电磁波的辐射能等于H1的能级差时,才能发生 H1的核磁共振: E射 = h射 = E = h0 所以要使H1发生核磁共振的条件必须是使电磁波的辐射 频率等于H1的进动频率:射 = 0= H0/2 (1) 固定H0,逐渐改变辐射频率射,进行扫描;
a
b
例2: 1,1,2-三氯乙烷的核磁共振谱
H Cl-CH2-C-Cl Cl 1,1,2-三氯乙烷
自旋偶合 (spin coupling) •CH的吸收峰分析:

Ⅰ Ⅱ
• 自旋偶合通常只在两个相邻碳上的质子之间发生; 一般说来,当质子相邻碳上有 n个同类质子时,吸收峰裂 分为n+1个(不同类质子分裂成(n+1)(n’+1)个)。

化学反应的原子发射光谱红外光谱质谱质谱核磁共振分析

化学反应的原子发射光谱红外光谱质谱质谱核磁共振分析

化学反应的原子发射光谱红外光谱质谱质谱核磁共振分析化学反应的原子发射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分析化学反应的原子发射光谱、红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分析是现代化学领域中常用的分析方法。

它们通过对物质的特定性质进行测量和分析,帮助科学家们了解化学反应中的分子结构、反应机制以及不同物质之间的作用等方面的信息。

本文将分别介绍这四种分析方法的原理、应用以及在化学科学中的重要性。

一、原子发射光谱原子发射光谱(Atomic Emission Spectroscopy,简称AES)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产生的可见或紫外光谱来研究其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的分析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将样品中的原子或离子激发至高能级状态后,通过跃迁而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线,根据光谱的特征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元素种类和含量。

原子发射光谱具有快速、灵敏、准确、广泛适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金属分析、地质勘探等领域。

同时,原子发射光谱还与其他分析方法相结合,例如与质谱联用,可以实现对复杂样品的更全面分析。

二、红外光谱红外光谱(Infrared Spectroscopy,简称IR)是一种利用样品对红外辐射的吸收和散射来研究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信息的分析技术。

红外光谱分析基于物质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引起的能量吸收,在不同波数处出现特定的吸收峰。

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药物分析、聚合物材料研究等领域。

通过红外光谱,科学家们可以确定分子的官能团、结构特征和化学键的类型等信息,为化学合成和分析提供重要的指导。

三、质谱质谱(Mass Spectrometry,简称MS)是一种通过对样品中离子的质量-电荷比进行测量来研究其组成和结构的分析技术。

质谱分析基于将化合物离子化并加速到一定速度,然后通过对离子进行分离和检测,得到质谱图谱。

质谱在化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质谱分析,可以确定样品中的化合物分子式、分子量、结构以及可能存在的碎片离子等信息。

四大波谱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

四大波谱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

四大波谱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中药化学是研究中药的化学成分和化学性质的学科,其中四大波谱技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和核磁共振)在中药化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四大波谱在中药化学中的应用。

首先,红外光谱是一种通过物质对红外光的吸收,来研究其化学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在中药化学中,红外光谱常被用于分析中药的主要活性成分。

通过红外光谱可以确定各种有机分子的化学键、官能团和官能团的化学环境,进而确定中药中的化合物种类和结构。

此外,红外光谱还可以用于鉴定中药的真伪,鉴定中药的含量和质量。

其次,紫外光谱是一种研究物质对紫外光的吸收和发射的方法,可用于研究物质的电子结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在中药化学中,紫外光谱常被用于鉴定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并用于定量分析中药中特定成分的含量。

此外,紫外光谱还可以用于研究中药中的光敏物质和激发态动力学过程,进一步揭示中药的化学特性和功效。

第三,质谱技术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中离子的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结构来研究其化学性质的方法。

在中药化学研究中,质谱常被用于鉴定中药中的特定成分,并用于分析中药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结构。

质谱的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使得它能够发现和分析中药中的微量化合物,这对中药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最后,核磁共振谱是一种通过测量物质中核自旋的相对位置和相对强度来研究其化学结构和化学环境的方法。

在中药化学中,核磁共振谱常被用于鉴定复杂的化合物结构,确定中药中活性成分的结构和相对含量。

核磁共振谱的高分辨率和非破坏性的特点,使其成为研究中药中复杂混合物的理想工具。

综上所述,四大波谱技术在中药化学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它们能够帮助研究人员鉴定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确定中药的质量和纯度以及研究中药的化学结构和功能,为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各种光谱的区别

各种光谱的区别

各种光谱的区别
不同种类的光谱在物理和化学领域中具有多种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光谱的区别:
1.可见光谱:可见光谱是指可见光的波长范围,大约从380
到750纳米。

它是人眼可以感知到的光谱范围,对于研究
物体的颜色和光的吸收、反射和透射具有重要意义。

2.紫外-可见光谱(UV-Vis光谱):紫外-可见光谱涵盖了紫外
和可见光波长范围。

它用于研究物质的电子能级、光吸收、光散射等。

通过分析样品对特定波长光的吸收或透射,可
以获取关于样品的分子结构、浓度、化学性质等信息。

3.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涵盖了超过可见光波长的范围,通常
从780纳米到1毫米。

通过观察物质在红外光波段的吸收
和散射,可以推测物质的化学组成、分子键振动和结构等。

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光谱学、有机化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

4.核磁共振谱(NMR谱):核磁共振谱是通过测量原子核在
外加磁场中的共振现象来研究样品的结构和化学环境。


磁共振技术基于原子核的自旋和核磁矩,广泛用于化学、
生物学和医学等领域。

5.质谱:质谱是通过测量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分析样品
中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质谱通常涉及样品原子或分子
的离子化和分离,并在质谱仪中进行检测和分析,广泛应
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等领域。

这些是常见光谱的一些区别,每种光谱都有其特定的应用领域和分析目的。

选取适当的光谱和技术取决于研究或分析的具体需求和样品性质。

化学反应的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分析

化学反应的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分析

化学反应的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分析化学反应的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质谱分析导论:在化学领域,为了深入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机理,科学家们经常使用各种仪器和技术进行分析和表征。

本文将介绍四种常用的分析技术,即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质谱分析。

这些技术在现代化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提供关于化合物结构、功能群、分子质量等方面的信息。

核磁共振质谱:核磁共振(NMR)是一种基于原子核的分析技术,它利用原子核在外加磁场中的行为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化学环境。

NMR谱图可以提供关于化合物分子结构、官能团和立体异构体的信息。

通过测定样品中不同核的共振频率和相对强度,可以确定分子中原子的类型和数量。

红外光谱:红外光谱(IR)是一种将样品中分子振动状态转化为光谱图形的技术。

通过测量分子在红外线波长范围内的吸收峰位和强度,可以确定分子中存在的不同官能团和键。

红外光谱可以用于研究化合物的结构、官能团的存在形式以及有机反应的进程。

紫外光谱:紫外光谱(UV)是一种利用分子吸收紫外线的技术。

物质的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种类和环境可以通过测量它们吸收紫外线的波长和强度来确定。

紫外光谱通常用于研究物质的电子结构、共轭体系和染料的性质。

质谱分析:质谱(MS)是一种通过将样品中的分子离子化并在质谱仪中进行分离和检测来研究分子的化学和物理性质的技术。

质谱图提供了关于化合物分子离子的质量、分子式和结构的信息。

质谱分析可用于确定化合物的分子质量、分子离子峰的相对强度和质谱碎片的结构。

应用:这四种分析技术在化学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有机合成中,核磁共振质谱可以用来确定所得产物的结构和纯度;红外光谱可以用来鉴定化合物中的官能团和化学键;紫外光谱可用于研究分子的共轭体系和电子结构;质谱可以用于研究新颖分子的合成和分析。

结论:核磁共振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质谱分析是现代化学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技术。

它们能够提供关于化合物结构、官能团、分子质量等方面的信息,为科学家们解决化学问题和研究化学反应机理提供了重要工具。

第5章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和质谱

第5章 紫外光谱 红外光谱 核磁共振和质谱

N N X
NO2
结论:紫外光谱是检测(1)共轭烯烃;(2)共轭羰基化合物 (3)芳香化合物;(4)顺反异构体构型的有力工具。
5.4.2 红移现象和蓝移现象 5.4.3 增色效应和减色效应
5.5 lmax计算规律
1. 共轭双烯lmax计算规律:
化合物 母体-C=C-C=C- or 双键(参与共轭)(扩展双键) 同环二烯 烷基(R) 环外双键 烷氧基(RO) 烷硫基(RS) 卤素(Cl,Br) lmax(nm) 217(基本值) +30 +36 +5 +5 +6 +30 +5
δ: 7.3
7 6 5 4 PPM 3
H H
H
2
1
0
去屏蔽效应使核磁信号向低场移动。
电子的各向异性效应:去屏蔽效应
例2: CH3CH3
δ:0.86
δ: 5.3
H C H
H感 H
C H
2
PPM
1
0
CH2=CH2
H0
外加磁场
5 4
δ: 5.3
3 PPM 2 1 0
1HNMR
of CH≡CH
乙炔碳是SP杂化,电负较
如果质子的外层电子密度越大,则屏蔽越大, 质子的信号出现在高场,δ值变小。如果质子 的外层电子密度越小,则受到屏蔽越小,质子 的信号出现在低场,δ值变大。
低场 高场
δ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δ
5.11.3 化学位移δ的表示
由于分子中氢所处的化学环境不同,显示不 同的吸收峰,峰与峰之间的差距,就称为化 学位移δ (chemical shif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实 H( ) 0 1 2 2
2. 化学位移的表示方法
化学位移的差别约为百万分之十,精确测量十分 困难,现采用相对数值。以四甲基硅(TMS)为标准 物质,规定:它的化学位移为零,然后,根据其它吸 收峰与零点的相对距离来确定它们的化学位移值。
低场 9 高场
8 7 6 6 5 4 3 2 1 零 点 -1 -2 -3
云密度↓,屏蔽效应↓,共振信号→低场。例如:
高 场
低 场
Hb
β
Ha
α
C
C
I
Ha
屏蔽效应: Hb
ii、电负性距离质子越近,化学位移值越大(如溴 对甲基的影响); CH3-Br CH3CH2Br CH3CH2CH2Br 2.68 1.65 1.0 iii、吸电子诱导效应具有加和性 CH3Cl 3.05 CH2Cl2 5.33 CHCl3 7.24
处的化学环境;
5. 由裂分峰的外形或偶合常数,可以判断哪种类型
H是相邻的。
2.分子式为C3H60的某化合物的核磁共振谱如下,试
确定其结构。
谱图上只有一个单峰,说明分子中所有氢核的化学
环境完全相同。结合分子式可断定该化合物为丙酮。
3. 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3H7Cl,其NMR谱图如下图 所示:
3 2 2
TMS
化学位移用(德尔塔)表示,以前也用(套)表示, 与的关系为: = 10 -
试样的共振频率
标准物质TMS的共振频率
试样 TMS 6 10 0
化学位移
感生磁场 H'非常小,只有 外加磁场的百万分之几, 106 为方便起见,故×
为什么选用TMS(四甲基硅烷)作为标准物质?
C6H5-CH2-OH
根据分子式计算不饱和度,其经验公式为:
2 2n4 n3 n1 U 2
式中:n1、n3、n4分别代表分子中一价、三价和 四价原子的数目。例:苯甲醛(C7H6O)不饱和 度的计算
2 27 6 U 5 2 不饱和度意义:
U 0 分子中无双键或环状结 构 U 1 分子中可能含一个双键 或一个环 U 4 分子中可能含苯环 U 5 分子中可能含苯环 一个双键
2、扫频:电场不变,电磁波的频率改变。
H0
N
S
输入
输出
二、化学位移和屏蔽效应 定义:在照射频率确定时,同种核因在分子中的化学
环境不同而在不同共振磁场强度下显示吸收峰的现象 称为化学位移。因此一个质子的化学位移是由其周围 的电子环境决定的。 1. 化学位移的由来 ——
屏蔽效应
化学位移是由核外电子 的屏蔽效应引起的。
首先,分析―CH3上的氢(以Ha表示): 它的邻近―CH2―上有两个H核(以Hb表示),Hb 对Ha的影响可表示如下: ∵ H核的自旋量子数I = 1/2,在磁场中可以有两 种取向,即: + 1/2(以↑表示)和 -1/2(以↓表示)
这样,Hb 的自旋取向的排布方式就有以下几种情况:
其方向与外加磁场方向 H0 一致,相当于 在 Ha 周围增加了两个小磁场。 1/2 + 1/2 = 1 生共振吸收所提供的外加磁场要 共振信号将在 1/2 + (-1/2) = 0 (-1/2) + 1/2 = 0 H0 (-1/2) + (-1/2) = -1 H0 处出现。 这样,发 H0,
偏共振去偶13C NMR波谱
特点:可获得与碳相连的氢与该碳偶合的谱图,而 与碳相间的氢核偶合很弱,可以消除掉,峰的分 裂数与碳直接相连的氢有关,遵守n+1规律。
CH3 Cl CH2 or
CH3
§12-7 质谱
规律:吸电子的诱导效应使质子周围的电子云密度降低,
屏蔽效应降低,化学位移值变大
高 场 Ha C O Hb Hb 低 场
屏蔽效应: Ha
(2)磁各向异性效应: A.双键碳上的质子 烯烃双键碳上的质子位于π 键环流电子产生的感生 磁场与外加磁场方向一致的区域(称为去屏蔽区),去
屏蔽效应的结果,使烯烃双键碳上的质子的共振信号移
磁等性H核之间不发生自旋裂分。如CH3—CH3只 有一个单峰。 八、谱图解析 1.
一张谱图可以向我们提供关于有机分子结构的如下信息
1. 由吸收峰的组数,可以判断有几种不同类型的H 核; 2. 由峰的强度(峰面积或积分曲线高度),可以判 断各类H的相对数目; 3.由峰的裂分数目,可以判断相邻H核的数目; 4. 由峰的化学位移(δ 值),可以判断各类型H所
若质子的共振磁场强度只与γ (磁旋比)、电磁波照 射频率v有关,那么,试样中符合共振条件的 1H都发 生共振,就只产生一个单峰,这对测定化合物的结构是 毫无意义的。实验证明:在相同的频率照射下,化学 环境不同的质子将在不同的磁场强度处出现吸收峰。
H核在分子中不是完全裸露的,而是被价电子所包 围的。因此,在外加磁场作用下,由于核外电子在垂 直于外加磁场的平面绕核旋转,从而产生与外加磁场 方向相反的感生磁场H’。这样,H核的实际感受到的 磁场强度为: H 实 H0 H ' H 0 H 0 H 0 (1 )
2cm(1H) 8cm(4H) 4cm(2H) 14cm(7H)
五、共振吸收峰(信号)的数目
一个化合物究竟有几组吸收峰,取决于分子中H核
的化学环境。
有几种不同类型的H核,就有几组吸收峰。
例如:
CH3 CH2 O a b H c Hb Hc Hc Hb Ha
屏蔽效应: Ha
低分辨率谱图
六、自旋偶合与自旋裂分 在高分辨率核磁共振谱仪测定CH3CH2―I 或C2H5OH 时 CH3―和―CH2―的共振吸收峰都不是单峰,
布,形成环电流,它所产生的
感应磁场与外加磁场方向相反,
故三键上的H质子处于屏蔽区,
屏蔽效应较强,使三键上H质
子的共振信号移向较高的磁场
区,其δ = 2~3。
Example
H3C CH3 H C C H H H H
0.96
H0 C O Hg
5.84
H0
7.2
+ H Hg H _ H + _ H
R + _ _ C O R' +
最小,该氢核离Cl原子最近。
结论:该化合物的结构应为:
CH3CH2CH2Cl
a
b
c
4
C3H6O2
U=1 NMR 11.3 (单峰 1H)
2.3 (四重峰 2H)
1.2 (三重峰 3H)
CH3CH2COOH
5
C7H8O
U=4
NMR 7.2 (多重峰 5H) 4.5 (单峰 2H)
3.7 (宽峰 1H)
OH O HO NCH3 吗 啡 碱
而现在的结构测定,则采用现代仪器分析法,其 优点是:省时、省力、省钱、快速、准确,样品消耗 量是微克级的,甚至更少。它不仅可以研究分子的结 构,而且还能探索到分子间各种集聚态的结构构型和 构象的状况,对人类所面临的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的 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对有机化合物的结构表征应用最为广泛的是:紫 外光谱(ultraviolet spectroscopy 缩写为UV)、红外光
U 2 分子中可能含两个双键 ,或一个双键 环,或一个叁键
13C
NMR波谱
质子去偶13C NMR波谱:可以去掉H核对 13C碳自旋偶合,得到分子中不同环境碳 的简单谱图。pm 规律:sp3杂化碳:0~100ppm Sp2杂化碳:100~210ppm 羰基碳:170~210ppm i=-2.6 + 9.1n + 9.4n-2.5n CH3-CH2-CH2-CH2-CH3
相当于增加两个方向相反的小磁场,它 们对 Ha 的影响相互抵消, 共振信号仍在 H0处出现。 其方向与外加磁场 H0 相反, 相当于增加 两个与 H0方向相反的小磁场, 将在 H0 处出现。 共振信号
同理,也可画出Ha对Hb的影响。
由此可见,裂分峰的数目有如下规律:
峰的数目 = n + 1
n:为相邻H核的数目
0.3ppm CH2CH2CH2 H2C H2C CH2 CH2 H H H H -1.9ppm H H
小结:
特征质子的化学位移值
常用溶剂的质子 的化学位移值
D CHCl3 (7.24)
6—8.5 1.7—3 10.5—12 9—10 4.6—5.9 8 7 6 5 4 3 2 0.2—1.5 1 0 0.5(1)—5.5 2—4.7
(1)屏蔽效应强,共振信号在高场区(δ 值规定为0),
绝大多数吸收峰均出现在它的左边。 (2)结构对称,是一个单峰。 (3)容易回收(b.p低),与样品不反应、不缔合。 三、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
凡影响电子云密度的因素都将影响化学位移。其中
影响最大的是:诱导效应和各向异性效应。 i 电负性的影响: 元素的电负性↑,通过诱导效应,使H核的核外电子
r质子特征数;
h普朗克常数; H0质子感受到的磁场强度
结论:
(1)ΔE ∝ H0; (2) 1H受到一定频率(v)的电磁辐射,且提供的能量 =ΔE,则发生共振吸收,产生共振信号,即核磁共振。
信号 吸 收 能 量 0 低 场 H0 高 场
二、核磁共振仪示意图 扫描方式:
1、扫场:电磁波的频率不变,改变磁场强度;
谱(infrared spectroscopy 缩写为IR)、核磁共振谱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缩写为NMR)和质谱 (mass spectroscopy 缩写为MS).
v
§12-1 核磁共振谱
Ho
一. 原理
+
+
与Ho方向相反,能量较高
与Ho方向相同,能量较低
E = rhH0/2
OH NH2 N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