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影像诊断总论PPT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162页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162页课件)

医学影像诊断学总论(162页课件)汇报人:日期:•医学影像诊断学概述•医学影像诊断学基础知识•医学影像诊断学临床应用目录•医学影像诊断学新技术与新进展•医学影像诊断学的临床实践与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医学影像诊断学概述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利用各种医学影像技术,如X线、CT、MRI等,对疾病进行诊断、评估和治疗的学科。

定义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医学影像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逐渐成为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发展定义与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学能够通过各种影像技术,早期发现和诊断疾病,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早期发现疾病评估治疗效果指导临床决策通过对疾病治疗前后的影像对比,可以评估治疗效果,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医学影像诊断学为医生提供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信息,有助于医生做出更准确的临床决策。

030201医学影像诊断学的重要性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影像表现及其与临床的关系等。

主要包括各种医学影像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以及疾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等。

医学影像诊断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研究内容研究对象02医学影像诊断学基础知识X线成像原理01X线是一种电磁波,能够穿透人体组织并被不同程度地吸收,通过测量透射后的X线强度,可以重建出人体内部的二维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原理02利用X线旋转扫描人体,通过测量不同角度的X线透射强度,经过计算机处理后重建出人体内部的三维图像。

磁共振成像(MRI)原理03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使人体内的氢原子发生共振并吸收能量,通过测量共振信号的强度和频率,可以重建出人体内部的三维图像。

包括普通X线摄影、特殊X 线摄影(如点片摄影、体层摄影等)以及数字X线摄影等。

X线成像技术包括平扫CT、增强CT、高分辨率CT、多排CT等。

CT成像技术包括平扫MRI、增强MRI、功能MRI(如弥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等)等。

医学影像学-儿科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医学影像学-儿科影像诊断学PPT课件
• 诊断时年龄
90%在5岁以下,平均2岁
53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 婴幼儿维生素D不足引起的钙磷代谢障碍,使骨生长中的骨 样组织缺乏钙盐沉积所致,是全身性骨疾病。
• 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6个月至1岁最多见 • 影像表现: • 1、软骨基质钙化不足; • 2、二次骨化中心出现延迟,密度低; • 3、承重长管状骨常弯曲变形,膝内、外翻(O型腿或X型
3
临床与病理
• 本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6个月至1岁最多见。 早期临床表现为睡眠不安,夜惊及多汗等;以后 出现肌肉松弛,肝大,牙齿萌出晚,前囟闭合延 迟、方形颅,串珠肋、鸡胸,“O”型腿或“X”腿 畸形等。实验室检查,血钙、血磷降低和碱性磷 酸酶增高等。
4
影像学表现
• X线:典型表现见于长骨干骺端,特别是发育较 快的尺桡骨远端,胫骨、肱骨上端,股骨下端和 肋骨前端等。
• ①阻塞性肺气肿或肺不张; • ②支气管异物:右侧多见; • ③纵膈摆动:气道不全性阻塞,吸气时患侧吸入
气量减少,肺野透光度减低,纵膈移向患侧,呼 气时两肺含气量无差异,纵膈位置复原。
46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是指解剖上的右心室与 主动脉连接,而解剖上的左心室与肺动脉 连接,为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 心脏病。
31
诊断与鉴别诊断:
2.病理性髋脱位 (1)小儿髋关节结核:好发于10岁以下儿童,如不治疗病灶破
坏发展较快,患肢出现短缩和畸形。早期患侧髋关节疼痛, 活动受限并有跛行,也可有膝部或大腿前方疼痛。检查患髋 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并伴有肌肉痉挛,日间肌痉挛的保护作 用在夜间入睡后消失而出现夜啼。晚期会出现窦道口及髋关 节的病理脱位,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病程长,无疼痛症状和体征显然不同。

儿科医学影像教学课件

儿科医学影像教学课件
室间隔缺损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X线表现为左右心室增大,心尖向下扩张,左心室增大更为明显。
房间隔缺损
房间隔缺损的X线表现为左右心室增大,右心房增大,心尖向上翘起。
动脉导管未闭
动脉导管未闭的X线表现为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心尖向下扩张。
小儿白血病影像学表现
淋巴细胞白血病
淋巴细胞白血病的X线表现较为特殊,可见纵隔 、腋窝、腹股沟等处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
病例三: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T检查
总结词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CT检查影像学表现为心脏形态异常、心室肥大、血管畸形等征象。
详细描述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之一,CT检查是评估患儿病情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在CT检 查中,可以观察到患儿的心脏形态异常、心室肥大、血管畸形等征象,这些表现有助于医生判断患儿的心脏病 情。同时,CT检查还可以提供其他重要的影像学信息,如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等并发症。
0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成为儿科医学影像学面
临的重要挑战之一。需要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确保患儿数据的安全和
隐私。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病例四:小儿白血病超声检查
总结词
小儿白血病超声检查影像学表现为肝脾肿大、淋巴结肿 大、骨髓异常等征象。
详细描述
小儿白血病是儿科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之一,超声检查 是评估患儿病情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在超声检 查中,可以观察到患儿的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骨髓 异常等征象,这些表现有助于医生判断患儿的白血病病 情。同时,超声检查还可以提供其他重要的影像学信息 ,如是否存在腹腔内出血等并发症。
在儿科医学中,CT检查常用于诊断颅内病变 、肿瘤、血管病变等疾病。

儿科医学影像教学完整ppt课件

儿科医学影像教学完整ppt课件

完整最新ppt
3
CT表现
脑实质低密度、基底节及丘脑区对称性密度 增高和颅内出血等。通常出生后3天内以脑水 肿为主,或有颅内出血。如果2周后任有低密 度灶存在,则与预后有一定关系。
完整最新ppt
4
1、低密度:根据脑白质低密度的分布范围可 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CT值均在18HU以 下。
1)轻度:脑实质有小片状低密度区,好发于额叶 或顶叶,呈对称性或非对称性分布。分布范围在两 个脑叶以下,边缘不规则。
正位
完整最新ppt
上叶
下叶
中叶
右侧位
29
肺裂和肺叶
完整最新ppt
30
肺裂和肺叶
完整最新ppt
31
在X线胸片上,我们把纵隔两旁、肺野内带、 居于第2-4肋间范围称为肺门。肺门影是由 进出肺的支气管,肺动、静脉以及支气管动、 静脉,淋巴组织和神经等形成的复合投影, 主要参与投影的是肺血管和支气管。
完整最新ppt
19
出生9个月,双侧 尾状核头部、豆 状核及丘脑对称 性低密度区,脑 沟及蛛网膜下隙 增宽
完整最新ppt
20
四、其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颅内肿瘤
完整最新ppt
21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完整最新ppt
恩施市中心医学放2射2 科
室管膜瘤
完整最新ppt
恩施市中心医学放2射3 科
脉络丛乳头状瘤
完整最新ppt
恩施市中心医学放2射4 科
髓母细胞瘤
完整最新ppt
恩施市中心医学放2射5 科
颅咽管瘤
完整最新ppt
恩施市中心医学放2射6 科
二、胸部病变
1、正常解剖
完整最新ppt

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多幅图象
.
56
单层与多层螺旋CT的不同
探测器阵列不同 数据采集通道不同 X射线束不同 同一扫描周期内获得的层数不同 图象重建的算法不同
.
57
多层螺旋CT的优势
快速
更多相期扫描;减少运动伪影
薄层 大范围
层厚融合:提高信噪比
薄层再重建:减少容积效应得 到更佳的2D/3D/内窥镜图像
多脏器联扫;2D/3D/内窥镜 应用范围更大
.
58
多层螺旋CT带来的诊断模式转变
显示方式的转变:单纯横断面影像→实时 显示的重组图像
信息的融合:PET / CT 工作流程改善:在不同类型产品和/或同一
类型、不同型号产品应用了统一的操作界 面,从而易化培训与操作
计算机辅助检测(CAD)
.
59
CT图像特点
CT图像是由不同灰度的小方块(像素), 按矩阵排列构成
有机碘:
离子型与非离子型; 碘水与碘油
低密度(阴性)造影剂:空气,氧气,二氧 化碳等;
.
40
造影方法
直接引入
直接法;口服(食管及胃肠道钡餐) 灌注;钡灌肠、逆行肾盂造影及子宫输
卵管造影 穿刺注入:心血管造影及脊髓造影
间接引入
生理性,蓄积性,排泄性
.
41
造影剂反应:必须十分重视,注意防止!!
CT三维重建,CT仿真内窥镜等;
.
52
… …平板CT
螺旋CT的发展历程 2005年双源CT
2003年,64层CT机
2001年,16层CT机
2000年,8层CT机
1998年,四层CT机
1992年,双层CT机
1988年,螺旋CT机
1985年,滑环技术

儿童胸部影像学PPT课件

儿童胸部影像学PPT课件

肺部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观察到肺部肿块或 结节,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如咳嗽、气 促、胸痛等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可 做出初步诊断,病理学检查可确诊。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肺部肿瘤性疾病如肺母细胞 瘤、肺肉瘤等相鉴别,根据患儿临床 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检查结果 进行鉴别。
胸膜腔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重要性
胸部影像学在儿童疾病诊断和治疗中 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发现和评估肺部 、胸膜、纵隔等器官的病变,为医生 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
儿童胸部影像学的应用范围
01
02
03
肺部感染性疾病
如肺炎、肺结核等。
先天性发育异常
如先天性肺发育不全、肺囊肿 等。
肿瘤性疾病
如肺母细胞瘤、胸腺瘤等。
04
其他疾病
如气胸、脓胸等。
国际学术交流
01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儿童胸部
影像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
跨国合作研究
02
开展跨国合作研究项目,共享资源和技术,推动儿童胸部影像
学的学科发展。
建立国际合作平台
03
搭建国际合作平台,促进学术交流、技术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
面的合作,推动儿童胸部影像学的全球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04
儿童胸部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胸部影像学检查可观察到肺部炎症、肺实变、支气管充气征 等表现,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以 及血常规、CRP等实验室检查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肺部感染性疾病如肺结核、肺部真菌感染等相鉴别 ,根据患儿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原学检查结果进行鉴 别。

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收缩 或舒张功能不全,X线可见 心影增大。
动脉粥样硬化
超声血管检查可见动脉粥 样硬化的斑块形成。
消化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胃癌
肠梗阻
X线钡餐检查可见胃部占位性病变, 胃镜可见胃黏膜异常。
X线可见肠道扩张和气液平面,CT可 见肠梗阻的部位和程度。
肝癌
超声检查可见肝脏占位性病变,CT可 见肝脏密度不均。
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精准医学
02
随着精准医学的发展,影像诊断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为患者
提供更加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跨学科合作
03
影像诊断学将进一步加强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合作,共同推动医
学领域的发展。
影像诊断学的跨学科合作与交流
与临床医学的合作
影像诊断学与临床医学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患者病情, 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影像诊断学总论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影像诊断学概述 • 影像诊断学基础知识 •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 影像诊断学新进展 • 影像诊断学的临床应用与价值 • 影像诊断学的挑战与展望
01 影像诊断学概述
CHAPTER
影像诊断学的定义与分类
总结词
影像诊断学是一门利用影像技术来诊断疾病的学科,其分类包括X射线、CT、MRI等多 种影像检查方法。
图像质量标准
包括对比度、分辨率、伪影等方 面,确保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
质量控制措施
包像质量稳定可靠。
图像评价方法
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通过专 业医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和打分。
03 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
CHAPTER
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01

儿科头颈部影像诊断PPT

儿科头颈部影像诊断PPT
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
上鼓室—乳突窦正常解剖
上鼓室
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
上鼓室—乳突窦正常解剖
锤骨颈
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
上鼓室—乳突窦正常解剖
砧骨长脚
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
上鼓室—乳突窦正常解剖
乳突气房
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
右侧外耳、中耳畸形CT表现
CT轴面显示右侧骨性外耳道闭锁,乳突小房气化不良,听骨链畸形
prematurity,ROP) • 渗出性视网膜炎(Coat病) • 硬化性眼内炎(sclerosing endophthalmitis) • 星形细胞错构瘤(astrocytic hamartoma) • 先天性白内障(congenital cataract)
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
视网膜母细胞瘤
•增强有强化。
•与周围邻近软组织结构界限不甚清楚。
•MSCT鼻咽腔气道局限狭窄。
•颅底骨质无破坏。
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
腺样体肥大CT表现
MSCT三维重组矢状面图 像显示鼻咽腔顶后壁软组 织明显增厚,密度均匀, 局部气道明显变窄。
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
腺样体肥大CT表现
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
第三节 头颈部
第三节 头颈部
一、正常和异常影像表现的特点 二、腺样体肥大 三、先天性发育畸形 (一)后鼻孔闭锁 (二)颞骨先天性发育畸形 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五、视网膜母细胞瘤
广东医学院放射诊断教研室
一 正常和异常影像表现的特点
(一)小儿头颈部疾病病种繁杂,以先天性和感 染性疾病多见。
(二)头颈部先天性疾病比较常见,熟悉头颈部 各器官正常胚胎发育,恰当选择影像检查方法 对诊断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T:X线、超声的重要补充,是胸腹部肿瘤、 外伤、先天性畸形的首选检查方法,婴幼儿 期各脏器尚未发育成熟,解剖结构对比度差, 增强CT的检查价值较大,必须强调,儿科CT 检查应严格掌握适应症,采用低剂量扫描, 检查时尽可能遮盖性腺。
• MRI:因其成像组织分辨率高,无辐射等特 点,是儿科理想的检查方法,特别是在神经 系统,可较敏感和准确显示灰质和白质的变 化,包括髓鞘化的变化,还可用DWI研究小 分子活动,MRS研究脑成熟而发生的化学变 化,BOLD研究脑功能区的变化等。
矢旁区脑损伤
T1WI
沿脑回走行的点状及迂曲条状高信号,皮层内呈雪花状高信号 病变多位于中央前、后回及顶枕叶,严重者整个皮层呈雪花状
二、深部脑白质的损伤
①两侧额叶深部白质, 相当于侧脑室前角的前 外侧,T1WI可见对称的点状稍高信号。
②T1WI见沿两侧侧脑室室壁边缘条带状高信号。
• 神经病理学基础:此区域是髓静脉向大脑深部 终末静脉引流汇集处,因缺氧导致淤血扩张, 由于新生儿血管发育不成熟,在组织学上有红 细胞及血浆蛋白渗出。
髓鞘化的过程T1WI呈高信号,T2WI呈低信号, 但两者并不同步。 T1WI:正常足月儿出生时,放射冠中央、大脑 脚、脑干背侧、内囊后肢、苍白球、丘脑腹外 侧、小脑上蚓部、小脑上、下角均呈高信号。 6个月以前看T1WI ,显示髓鞘形成初级阶段。 T2WI: 6个月以后看T2WI ,显示髓鞘形成成 熟阶段。
7个月早产儿,3 天,两侧侧脑室 扩大,并有出血, 两侧尾状核头部、 侧脑室室管膜下 生发层、胼胝体 压部多处出血
35周早产,7天,宫内窘迫,羊水 早破,出血处呈T1高,T2低信号
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
是指具有特征性分布即侧脑室外角背侧部 的白质坏死。T1WI呈低信号,T2WI为高信 号,根据白质坏死程度可分为四种类型,即 局灶性、广泛性、弥漫性及多囊性。局限 性多见于足月新生儿。
T1
胼胝体
胼胝体髓鞘化
newborn
T2
T1
胼胝体髓鞘化
9 months
T2
胼胝体发育不良
4 months
胼胝体发育正常
2.5 years
4、垂体的发育
胎儿和新生儿垂体上缘微突,与脑组织相比 T1WI呈高信号,此后信号强度逐渐减低且体积 缓慢减小,直至生后2个月。2个月时垂体上缘 变平,T1WI上垂体信号与脑皮质相同。儿童期 垂体各个径线缓慢增大,垂体上缘平直或轻微 上突。正常的垂体柄在横断面图像上应较基底 动脉血管断面为细。青春期时,垂体大小变化 差异较大,女性尤为显著。青春期女性垂体上 缘可以突起,此后5~8年垂体缓慢生长,逐渐 接近成人。
• 因早产新生儿与足月新生儿有其各自的易损部 位,因此病理改变不尽相同。
• 缺氧是发病的核心。
HIE的MRI表现及病理基础
一、矢旁区脑损伤: 是足月儿缺氧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形式
①大脑镰旁脑皮层、皮层下白质T1WI可见纡曲条状、 点状高信号灶,皮层内呈雪花状高信号区。
•神经病理学基础:缺氧缺血时毛细血管内皮损伤,通 透性增加;缺氧改善毛细血管反应性充血;选择性神 经元坏死(层状坏死)。
正常垂体的MRI测量
• 儿童=6mm • 男性、绝经后女性=8mm • 年轻女性=10mm • 妊娠、哺乳女性=12mm
• 青春期,更年期妇女垂体高度较高 • 垂体的高度是重要的诊断指标
垂体的病变
垂体发育不良 缩小
垂体萎缩-空泡蝶鞍
垂体的形态
垂体增生
增大
垂体腺瘤 垂体炎症
其他:囊肿、肿瘤
垂体发育不良
•神经病理学基础:HIE颅内出血由产伤和缺血缺氧共 同引起蛛网膜下出血,常位于大脑后部和后颅窝,它 与静脉回流受阻静脉内张力过高而致血管破裂有一定 关系;脑室内出血主要来自脉络膜,少数来自室管膜。
颅内出血
T1WI 室管膜下出血破入脑室 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出血
CT
T2WI
DWI
脑实质、蛛网膜下腔出血
儿科 儿科影像学是将影像学应用于小儿疾病的发现、诊断、 治疗和随访的一门学科,现已成为医学影像学的一个亚 专业。
• 儿科学将儿童划分为新生儿期(出生至生后28天)、婴 儿期(1岁内)、幼儿期(1至3岁)、学龄前期(>3~7 岁)、学龄期(>7~12岁)、青春期(>12~18岁)。
颅内出血
五、脑梗死
DWI
ADC
DWI:双侧侧脑室三角区外侧性异常高信号
早产儿脑损伤(缺氧缺血性脑病)
• 与足月儿不同,早产儿大脑动脉分水 岭区位于脑室旁,是小动脉的终末区, 没有侧枝,因此最易受损
1.生发层及脑室内出血 2.脑室旁白质软化
一、生发层及脑室内出血:
急性期以CT检查为首选,亚急性期以MRI为佳
• 儿科疾病与年龄有密切关系,有些疾病仅见于 儿科的某一年龄段。
儿科影像学检查技术
•X线:小儿胸部、骨关节系统疾病的首选检查 方法,新生儿和婴幼儿胸部X线平片检查常采用 仰卧位投照;透视检查主要用于观察肺、心脏、 横膈、肋骨的呼吸运动状态,尤其通过呼-吸气 动态变化,可明确气道梗阻性病变如气管异物 所产生的异常改变。胃肠造影是小儿胃肠道疾 病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新生儿及怀疑有梗阻 者需插胃管及使用30%泛影葡胺造影。
正 常 足 月 新 生 儿 ( 生 后
天 )
小脑上蚓部、上下脚及脊髓为高信号,并从延髓、桥脑背侧沿内侧丘系 向头侧伸展到大脑脚、丘脑腹外侧、内囊后支的后部及放射冠中央部。
4
新生儿期(40W)T2WI
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2月)
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5-6月)
7个月
T2WI
等信号期
正常足月新生儿(生后10月)
• 检查前准备:
• 儿童行影像学检查尤为CT或MRI检查常需 镇静。以自然睡眠最为理想,药物镇静 一般适用于6月-4岁患儿。
• 常用镇静药物:10%水合氯醛,口服或保 留灌肠,剂量:0.5ml/kg。
中枢神经系统
一、正常和异常影像表现的特点
1、脑白质的发育:
•髓鞘是由少突胶质细胞膜沿轴突缠绕而成的一 种复合的细胞膜,由双层类脂质构成的。
侧脑室三角部背侧有个髓鞘化延迟 区—体后部后端(terminal zones)
髓鞘化延迟区—额角顶端
T2WI上表现为双侧
侧脑室额角顶端类三 角型帽状高信号影; 此高信号的形成机理 为:虽然该区域轴索 髓鞘形成完好,但轴 索疏松,室管膜周围 水分相对增多所致。
3、胼胝体的发育
胚胎发育中,胼胝体膝部后份首先出 现,随后依次形成胼胝体的体部、压 部、膝部前份、胼胝体嘴。生后胼胝 体的发育可以反映髓鞘成熟的情况。 在MRI上了解正常胼胝体出生后的变 化比较有意义。
3、胼胝体的发育
胼胝体在出生后发育较快,至10个月以后 变化趋于缓慢。早产儿T1WI见胼胝体呈低 信号,比皮质信号低,且形态非常薄。足 月新生儿,胼胝体信号与皮质信号接近, 此时胼胝体形态扁而薄,胼胝体膝部和压 部无增厚。生后2~3个月胼胝体膝部增厚, 生后7个月时,胼胝体压部与膝部大小一致。 生后10个月时,胼胝体发育接近成年人。 胼胝体体部与压部连接处可以局限变薄, 称为峡部,直到成年人仍可存在。
男/14岁,个矮8年,明显2年
72362
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 HIE)
• 由于各种围产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 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称之为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 于新生儿窒息,引起脑供血和能量代谢异常所 致的一种全脑性损伤。
• 儿童正处于全身组织和器官逐步成长时期,生理、心理 和精神状态不断完善,日益成熟。
• 在这个时期,遗传性、先天性疾病最多见,感 染性疾病也易于发生且发病率、死亡率都超过 成人。
• 应该指出小儿不是成人的缩影,医学上小儿与 成人不同之处很多,年龄越小,差异越大。
• 解剖方面:各器官处于发育成熟阶段,如小儿 肾脏的重量与体重相比,相对较重,且位置相 对较低,呼吸道较窄,容易阻塞。
•神经病理学基础:缺氧缺血致髓鞘水肿或脱失。
Normal, 4 days
PLIC
Severe HIE, 4 days
vpl
@ 1 month
基底节和丘脑的改变
T1WI
正常
内囊后肢正常高信号消失,白质信号减低
HIE
三、基底节和丘脑的改变
②基底节、丘脑T1WI呈不均匀高信号,最常受累部位 是豆状核,其次是苍白球和丘脑,常两侧受累;在 T2WI上改变不明显。
• 生理方面:小儿脉搏和呼吸频率比成人快。
• 病理方面:许多改变往往和年龄有关,如肺部 炎症时,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婴幼儿,而大叶性 肺炎则多见于年长儿。
• 疾病进程方面:小儿病情变化快,可迅速痊愈, 超出一般预测,如骨折之后易于矫正及恢复, 脑炎恢复期较短,后遗症一般较成人少,但也 可进展迅速而猝死,多见于败血症、新生儿先 天畸形等。
神经病理学基础: 神经元死亡、毛细血管增生、胶质细胞增生和过度髓 鞘化,大体病理见大理石样变(常在6个月后才逐渐 能被观察到),但通常在后遗症期出现。
基底节和丘脑的改变
T1WI
HIE
T1WI
T1WI
双侧基底节及丘脑T1WI呈对称性高信号,内囊 后肢正常高信号消失
正常
四、颅内出血
•足月儿HIE合并颅内出血主要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硬 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和脑实质出血。
大囊并壁结节型
多囊并壁结节型
实性型
完全囊变型
鉴别诊断
• PA发生于小脑时主要需与血管母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第四脑室室管膜瘤相鉴别
• PA发生于鞍区主需与颅咽管瘤、生殖细 胞瘤及侵袭性垂体瘤相鉴别
神经病理学基础:PVL主要由于脑低灌注压 导致脑白质缺血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