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婉约与豪放区别

这样把诗人惆怅迷惘、凄清寂 寞、哀愁忧伤的内心感受层层 揭示,逐层加深,真切地反映 了特定环境下的思想感情
如柳永 ( 雨霖铃》 ( 寒蝉凄切 ) 、 李清照《声声慢》 ( 寻寻觅觅 ) 对景物的描写都比较具体细腻, 生动柔美,以景衬情,融情人景, 情景交融;情感的抒发含蓄婉转, 意味深长。
苏轼《念奴娇》的怀古之情,主要 是对历史与现实、古人与自己的联 想。作者赞美周瑜的丰功伟业,表 明自己对建功立业的渴望和向往, 但现实中的自己谪居边地,抱负难 以舒展,古人的业绩无法企及,想 忘情世事又不可能。
豪放词以阳刚之美为审美特征,写 景抒情视野开阔,气象恢弘雄放。
如苏轼的《念奴娇》 ( 大江东去 ) 、 辛弃疾的《永遇乐》 ( 千古江山 ) 叙 写的景物从大处着笔,不是具体描 摹景物的形状、外在特征,而是着 眼于它的神韵和气象,显得大气磅 礴,声势雄壮;抒情慷慨激昂,直 抒景抒情细腻委婉。
“杨柳”、 “晓风”、 “残月”这些意 象,在古人心目中,都具有离别或相 思的意味,用以描绘凄清孤寂的秋景, 和词人此时此刻的处境、心情,都非 常恰当。景物的凄清、寂寥,正好烘 托出人物形只影单的孤零心境。
因此,这两句的写景,景中
含情,情景相辅相成,耐人 寻味,妙不可言,历来被广 为传诵。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十四个叠字,在情感表达上可 分三个层次:第一层 ( “寻寻觅觅” ) 通过写外在动作,表现作者非常空 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第二层 ( “冷冷清清” ) 通过写所处环境气氛, 表现作者孤单寂寞的处境和心境, 由此反映出作者的晚景凄凉;第三 层 ( “凄凄惨惨戚戚” ) 直接写内心 感受,表达作者的忧愁苦闷。
所以苏轼的怀古之情,较多地 表现为惆怅和无奈。
辛弃疾《永遇乐》借古讽今,追怀刘 裕驰骋中原,所向披靡,而刘义隆草 率北伐、溃不成军的史实,痛感山河 沦陷,南宋统治者无北伐复国之志, 有苟且偷安、弄权谋私之实;英雄无 用武之地,自己报国无门。
婉约派 豪放派区别

婉约派豪放派区别宋词两大风格:婉约派,豪放派。
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
”徐师曾的说法与张綖相近。
婉约与豪放并不足以概括风格流派繁富多样的宋词,但可以说明宋词风调具有或偏于“阴柔”之美、或偏于“阳刚”之美的两种基本倾向,有助于理解宋词的艺术风格。
婉约,是宛含蓄之意,辞意婉约。
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香软”的词风。
北宋词家承其余绪,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柔美的轨迹。
因此,前人多用“婉美”“软媚”、“绸缪宛”、“曲折委婉”,来形容他们作品的风调。
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宛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
如《弇州山人词评》就以李后主、柳永、周邦彦等词家为“词之正宗”,正代表了这种看法。
婉约词风长期支配词坛,直到南宋姜夔、吴文英、张炎等大批词家,无不从不同的方面承受其影响。
豪放派的形成与发展约分为四个阶段。
范仲淹写《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发豪放词之先声,可称预备阶段。
苏轼大力提倡写壮词,欲与柳永、曹元宠分庭抗礼,豪放派由此进入第二阶段即奠基阶段。
但豪放词派毕竟肇始于此。
南宋词论家王灼说苏轼作词“指出上天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近世作词者不晓音律,乃故为豪放不羁之语,遂借东坡、稼轩诸贤自诿。
苏轼之后,经贺铸中传,加上靖康事变的引发,豪放词派获得迅猛发展,集为大成。
这是第三阶段即顶峰阶段。
这一时期除却产生了豪放词领袖辛弃疾外,还有李纲,陈与义,叶梦得、朱敦儒、张元干、张孝祥、陆游、陈亮、刘过等一大批杰出的词人。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不同与豪放派的不同婉约派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婉约,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转和谐,语言圆润清有一种柔婉之美。
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欧阳修、秦观、周邦李清照( 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 著名的女词人)等。
豪放派豪放派,豪放派,中国宋词风格流派之一。
格流派之一。
北宋诗文革新派作家如欧阳王安石、苏轼、修、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曾用“豪放” 苏辙都曾用“豪放” 一词衡文评诗。
一词衡文评诗。
第一个用“豪放” 个用“豪放”评词的是苏轼。
是苏轼。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以后遂相沿用。
婉约派诗代表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处。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处。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李清照( ),今山东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 ), 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早期生活优裕,词人,婉约词派代表。
早期生活优裕,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集整理。
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所作词,境遇孤苦。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 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能诗,留存不多,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婉约”、“豪放”之分,最早始于明人张。
清人王又华在《古今词论》中也说道:张世文(即张)曰:词体大略有二:一婉约,一豪放。
盖词情蕴藉、气象恢宏之谓耳。
……如少游多婉约,东坡多豪放,东坡称少游为今之词手,大抵以婉约为正也。
明代的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诗余》中据此进一步概括说:“有婉约者,有豪放者。
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从此,豪放、婉约遂成论词之准则。
其实“豪放”与“婉约”只是对北宋词风一种粗线条的划分,还不能包括所有的词风(包括苏轼自己的词在内),但就广义的角度来讲,以“豪放”、“婉约”来区分北宋词坛的两大不同词风,还是符合创作实际与历史实际的。
“婉约”一词,最早见于先秦。
《国语·吴语》云:“故婉约其辞。
”之后晋陆机《文赋》用以论文学修辞:“或清虚以婉约,每除烦而去滥。
”按诸诂训,“婉”、“约”两字都有委婉含蓄之意。
分别言之,“婉”为柔美、婉曲;“约”的本义为缠束,引伸为精炼、隐约、微妙等。
故“婉约”与“烦滥”相对立。
南北宋之际《许彦周诗话》载女仙诗:“湖水团团夜如镜,碧树红花相掩映。
北斗阑干移晓柄,有似佳期常不定。
”并评云:“亦婉约可爱。
”此诗情调一如小词。
“婉约”之名颇能概括一大类词的特色。
从晚唐五代到宋代,温庭筠、冯延巳、晏殊、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名家的词风虽不无差别、各擅胜场,大体上都可归诸婉约范畴。
其内容主要写男女情爱,离情别绪,伤春悲秋,光景留连;其形式大都婉丽柔美,含蓄蕴藉,情景交融,声调和谐。
“豪放”一词其义自明。
正式高举豪放旗帜的是苏轼,他有意识地在当时盛行柔婉之风的词坛别开生面。
他的名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就是一首典型的豪放词,词中抒写自己“亲射虎,看孙郎”的豪概和“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与辛弃疾的“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破阵子》)及“看试手,补天裂”(《贺新郎》)等“壮词”先后映辉。
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

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区别
主要是风格的不同:豪放派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婉约派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间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扩展资料
豪放派:
豪放词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这则故事,表明两种不同词风的对比。
南宋人已明确地把苏轼、辛弃疾作为豪放派的代表,以后遂相沿用。
婉约派:
婉约派为中国宋词流派。
婉约,即婉转含蓄。
其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柳永、张先、晏殊、晏几道、欧阳修、秦观、贺铸、周邦彦、李清照等(一般也包括晚唐五代时期的温庭筠和李煜)。
婉约派与豪放派的艺术特色及异同

婉约派与豪放派的艺术特色及异同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婉约派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
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
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
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
视音律上的规则(如“五音”、“六律”)为法度,视语言上的清规戒律(如“珠圆玉润”、“无一字无来处”等)为法宝。
如前所述,本来他们的作品内容就陈旧贫乏,题材狭窄单调,便更是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凿句,以华丽的形式掩盖其空虚的内容。
甚至宁愿削足适履,也不肯越雷池一步。
就拿婉约派中成就最著的李清照来说吧,明明面对着国破家亡、穷愁潦倒的严酷现实,却抱定“词别是一家”的艺术偏见,生怕在词作中流露出一丝半点。
尽是“凄凄惨惨戚戚”,虽催人泪下,但缺乏一种激人奋起的力量。
这样就大大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意义。
而她同期的诗作(如“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却由于豪放雄健而为人所称道。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为表现内容服务。
最突出的是苏轼。
为了反映广阔的生活面,苏轼打破了“词必协律”的陈套,使词从音乐的奴隶的地位解放出来。
但苏轼并不是完全不顾或不懂音律,而是由于他“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见《复斋漫录》引晁补之语),又“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见《历代诗余》引陆游语)。
苏轼充分发挥词这种独特语言文学样式的长处,利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造成节奏的舒卷变化,用词造句也力求铿锵响亮;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艺术境界。
陆游是南宋杰出的诗人,精通音律,诗词俱佳,他曾“试取东坡诸词歌之,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见《历代诗余》引),足以证明苏轼的成功。
表现手法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则委婉含蓄;而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则直写胸臆。
豪放派与婉约派诗词的风格差异

豪放派与婉约派诗词的风格差异1. 引言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风格。
其中,豪放派和婉约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流派,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世界、对自然、对人生的不同态度。
本文将探讨豪放派和婉约派在主题、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上所体现的明显差异。
2. 豪放派诗词豪放派是一种奔放而激情四溢的诗歌风格,代表作品有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迥》等。
豪放派在主题上常以英雄壮志、爱国情怀为中心,展现了雄浑豪迈、激烈激昂的情感。
其写作手法常采用直接明朗、雄辩粗犷的语言风格,通过运用夸张修辞和铺陈手法来表达作者内心激动之情。
3. 婉约派诗词婉约派是一种温柔细腻、别具一格的诗歌风格,代表作品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婉约派在主题上注重描写情感与内心体验,强调人生哀愁、离愁别恨等细腻情感的表达。
其写作手法常采用含蓄而细致的语言风格,以典故和象征手法来传递作者纤微之感。
4. 风格差异(1)主题差异:豪放派注重英雄壮志、爱国情怀等阳刚之情,而婉约派则更偏向于描绘内心情感与离愁别恨等阴柔之情。
(2)写作手法差异:豪放派喜欢运用夸张修辞和直接明朗的语言,力求展示出激动奔放的气势;而婉约派则倾向于含蓄而细致的语言,通过深邃隐晦和象征手法来表达微妙的情感。
(3)情感表达差异:豪放派的诗词往往充满激情和豪迈,通过直接而强烈的表达来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而婉约派则更加注重细腻、委婉地表达内心哀愁与离别之情。
5. 结论豪放派和婉约派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两个极具特色的流派,它们在主题、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上呈现明显差异。
豪放派注重英雄壮志与激烈中国社会风云变迁之情,而婉约派则更偏向于描绘纤微离愁别恨之情。
无论是奔放激昂还是温柔细腻,这两种风格都为中国文化增添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豪放词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 磅礴,有气势,像一个铁骨铮铮的 硬汉,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 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 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 它不像婉约词那样重视音律的谐婉, 豪放词不拘守音律,内容比较充实。
《雨霖铃》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1、题材上
婉约词在题材主题上多以描
写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生 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所谓
“词为艳科” “无言不可入, 无事不可入”。
豪放词,词的风格日趋变雅,
并且多以军情国事等题材为主,
境界宏大,气势恢弘。
2、表达方式不同。 婉约词表达上侧重
含蓄婉约
豪放词直抒胸臆
3、意境味道不同。
《念 奴 娇 赤壁怀古》
景 寒蝉、长亭、骤雨、烟 大江、故垒、乱石、惊
波、楚天(实景)
涛(实景)
物 杨柳岸 、晓风、残月(虚景)樯橹灰飞烟灭(虚景)
人 物 帐饮、执手相看泪 (周瑜)谈笑
行 眼,竟无语凝噎 动
(我)一尊还酹江月
作 者 情 感
无绪、留恋、多情自 古伤离别、纵有千种 风情,更与何人说
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
• 试比较苏轼的两首《江城子》 • 同样表达思念故土的爱国主题,
比较辛弃疾的《破阵子》与李清 照的《声声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从词的形式上看
婉约派词人一般都更注重词的形式。视音律 上的规则(如“五音”、“六律”)为法度, 视语言上的清规戒律(如“珠圆玉润”、 “无一字无来处”等)为法宝。如前所述, 本来他们的作品内容就陈旧贫乏,题材狭窄 单调,便更是醉心于谐音合律,刻意于雕章 凿句,以华丽的形式掩盖其空虚的内容。甚 至宁愿削足适履,也不肯越雷池一步。
论婉约派与豪放派
精品 (两人齐名并称“苏辛”)
苏轼:一曲“大江东去,浪淘尽”冲击了北宋词坛,。苏轼也自 然成了豪放派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豪放派鼻祖”。 代表作:《水调歌头》《念奴娇》《江城子》
辛弃疾:有“人中之杰,词中之龙”之称。其词热情洋溢,慷慨 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独特的词作风 格被称为“稼轩体”。 代表作:《西江月》《破阵子》《稼杆长短句》 两人不同点在于:苏词清放,辛词雄放
精品课件
四、从语言上看
婉约派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华美,抒情 则委婉含蓄。 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则 直写胸臆。
豪放派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结构上跳跃动 荡,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朗的艺术境界, 格调显得清超豪迈,固然为婉约派所不及,但在具 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和刻画上似稍 逊于婉约派。
精品课件
五、总结:
豪放派:
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陆游。
词风:豪放、粗犷。
典型意象:名胜古迹、金戈铁马、英雄豪杰、 高山大江等
题材:多样,国家大计、民族兴衰、人民疾苦、
个人抱负等。
精品课件
婉约派: 代表人物:柳永、秦观、李清照。 词风:婉约、柔美。 典型意象:风花雪月、才子佳人、梧桐 芭蕉、杨柳细雨。 题材:单一,多写相思、离愁。
精品课件
婉约词表达上侧重含蓄婉约,豪放词侧重直抒胸 臆,这主要是与其题材内容有关。
婉约词适宜合于音乐,演唱男女情爱的内容,婉 转柔美,轻歌曼舞,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它的艺术 美展示出来。
对于“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的豪放词来说,其 深邃的思想,高雅的情趣,引人深思的哲理, “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艺术风格,足以 使人倾倒,故无暇无须作太多的辞藻修饰。
其他代表作:《鹊桥仙》 秦观精品课件《踏莎行》 欧阳修等
婉约派之意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习,由来已久。 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 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 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
婉约派特点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 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内容比较窄狭。 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
精品课件
感性认识:
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 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 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 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其他代表作:
张孝祥 《六州歌头》 陈亮 《念奴娇·登多景楼》《精贺品新课件郎·寄辛幼安和见怀韵》等
豪放派词的特点:
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 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 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喜摄取军情国 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 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 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
婉约派词人则多性格冲淡平和。他们大多安 于现状,对政治不很敏感。用一句人们常说的话就是, 这类词人往往“风云气少,儿女情多”。风花雪月, 儿女情长,是他们笔下经精常品课性件 的题材。
二、从题材上看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 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 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 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 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 花之类。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 拓,但毕竟难脱桎精梏品课。件
——俞文豹《吹剑录》 精品课件
理性分析
一、两派词人个性不同,关注的对象不 同 豪放派词人大多是有着一种英雄情结的人。他
们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有着比较远大的抱负。 他们也往往是一些情绪化的人,当理想和现实出现落 差,就容易愤激。他们多关注国家大事,关心民众疾 苦,敢于抨击时政。如韩愈言:“燕赵多感慨悲歌之 士”,他们大多是这样的一些敢怒敢恨的怒目金刚。
精品课件
婉约派
代表词人:李清照 柳永 李清照:李清照是因为那首《声声慢》被人们记住的。那是一 种凄凉的美,特别是那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彪炳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代表作:《声声慢》《如梦令》《醉花阴》《武陵春》
柳永:由于性格原因,他屡遭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 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柳永常以宋 玉自比,对此,不与置评。词中有许多描写羁旅穷愁的,如《 雨霖铃》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 感染力 代表作: 《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精品课件
而豪放派则不是为形式所羁,而是充分调动形式 为表现内容服务。最突出的是苏轼。为了反映广 阔的生活面,苏轼打破了“词必协律”的陈套, 使词从音乐的奴隶的地位解放出来。但苏轼并不 是完全不顾或不懂音律,而是由于他“横放杰出, 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苏轼充分发挥词这种独 特语言文学样式的长处,利用长短句的错落形式, 造成节奏的舒卷变化,用词造句也力求铿锵响亮; 从而达到了形式与内容与情感和谐统一的艺术境 界。
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 的传统藩篱。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 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 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 为广阔的社会人生。“无意不可入,无事不 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物、记 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 等都大量写入词中。如《念奴娇》(“大江 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 有”),就最能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