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豪放词与婉约词

豪放词与婉约词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题材内容及情感
例诗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
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把词 1、对建功立业 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的渴望: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物、记游咏物 了却君王天下事, 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2、壮志难酬: 、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特别是军情国事等都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 樽还酹江月。 大量写入词中,使词能像诗文一样反映现实生活。因而意象 无所不有:名胜古迹、金戈铁马、英雄豪杰、高山大江样样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 3、忧国忧民、 望中犹记、烽火杨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 入题。 抵抗外侮: 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豪放派写景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抒情则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憾,何时灭。驾长车踏破、 直写胸臆。结构上跳跃动荡,纵横潇洒,造成一种开阔、健 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 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朗的艺术境界,但在具体形象以及人物心理状态的细致描写 4、对人生的达 和刻画上似稍逊于婉约派。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 观心态: 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豪放派:
代表人物: 苏轼、辛弃疾、陆游。 典型意象: 名胜古迹、金戈铁马、英雄 豪杰、 历史人物、高山大江等 题材多样: 国家大计、民族兴衰、人民 疾苦、个人抱负等。 艺术特色: 直截了当,直抒胸臆,写景 则大笔勾勒,朴实明快,不用辞 藻。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

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比较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耸立着争雄对峙、相映生辉的两座奇峰;这就是以柳永、李清照为旗帜的婉约派和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

顾名思义,婉约派和豪放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

那么,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不同之处?这里,我觉得应该注意历代评论家、作家概括豪放派的开拓者和主要代表苏轼的词的创作特色时常用的一句话,即“以诗为词”(见《后山诗话》等)。

评价苏轼的褒贬双方都众口一词,可见此说是有道理的。

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我很赞同中国科学院编《中国文学史》的说法:“词的诗化,并不是取消词作为独立文学样式的体制和格律,而是意味着词的题材的扩大,作家个性更鲜明的呈现和语言的革新。

”我想基于此还加上音律的突破一条,从题材、形式(包括音律、语言)和表现手法等方面,试对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不同词风作一粗浅的分析比较。

至于两派词人各自身世经历、才学性情等对其词风形成的影响,限于篇幅,略去不谈。

一、题材:“樽前”“花间”与“塞外”“江天”题材的广阔和狭窄是豪放派与婉约派最显著的区别。

纵观从婉约派的开山鼻祖温庭筠到后来的吴文英、王沂孙这三百余年间所谓“以婉约清丽为宗”的词人作品,数量浩繁而题材狭窄,绝大部分是写伤离送别、男女恋情、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

虽其间柳永、李清照等有所开拓,但毕竟难脱桎梏。

而豪放派则完全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

苏轼以一个革新者的勇气,把词从“娱宾遣兴”的工具改造发展为独立的抒情艺术;把词从“樽前”“花间”推向较为广阔的社会人生。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刘载熙《艺概》),山川景物、记游咏物、农舍风光以及吊古感旧、说理抒怀等都大量写入词中。

如《念奴娇》(“大江东去”)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最能体现这一特色的不朽名作。

到南宋辛弃疾,又有了新的发展。

在此不赘言。

婉约派那么多词人,那么多词集,词作总数达数千首之巨,但即使是统统加起来,就其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以及题材范围而言,恐怕还远不及苏轼一个人的三百多首词之广阔!二、形式:削足适履与革新突破在词的形式上,婉约派与豪放派也走着两条不同的路子。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诗歌风格与审美追求对比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诗歌风格与审美追求对比

豪放派与婉约派的诗歌风格与审美追求对比介绍豪放派和婉约派是中国文学史上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创作风格和审美追求。

本文将对豪放派和婉约派在诗歌风格、创作思路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对比。

豪放派豪放派起源于唐宋时期,以李白、杜甫为代表。

豪放派的诗人们特别注重形象生动、气势磅礴的描写,他们倡导写作时勇于表达自我情感,善于运用夸张和修辞手法来营造壮丽的氛围。

豪放派的创作风格显得豁达开阔,富有激情与力量。

豪放派追求人生豪情壮志,振奋人心。

他们多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河壮丽景色、抒发心境与乡愁等方式来展现他们对自由、狂欢以及反抗命运束缚等主题的关注。

婉约派婉约派起源于宋代,以李清照、晏殊为代表。

婉约派的诗人们注重细腻、柔美的诗歌表达方式,他们追求的是文字温柔细腻、意境唯美而含蓄的优雅风格。

婉约派的创作风格给人以安静、舒缓的感受。

婉约派追求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通常以抒发个人感情和对生活琐事的关注作为主题。

他们一般通过自己的情感体验来描写自然景物,并借景抒发自己对爱情、离别以及生活之美等主题的思考与表达。

对比分析•诗歌风格:豪放派倾向于豪迈激昂、气势恢宏,喜欢使用夸张手法和辞章宏大。

而婉约派则更加注重文字柔美、委婉曲折,多采用典型意象来构建清丽雅致的情境。

•创作思路:豪放派倡导直接而激烈地表达内心情感与思想观点,更加关注个体的情感抒发和思想启迪。

而婉约派则更加注重对生活细节的观察与心理的微妙感受,通过意境与情感相融合来表达诗人内心世界。

•情感表达:豪放派多情怀激昂,热衷于抒发自由、豪放、反叛等强烈情感。

而婉约派则强调细腻、含蓄,通过集中描述琐碎、平凡事物来揭示深层次的内心体验。

结论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同风格的诗歌流派,每一种风格都有其独特之处。

无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在诗歌创作上追求不同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境界。

这种对比与交织本身就丰富了中国古代诗词创作的多元性,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婉约词柔婉之美。
豪放词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 磅礴,有气势,像一个铁骨铮铮的 硬汉,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 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 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 它不像婉约词那样重视音律的谐婉, 豪放词不拘守音律,内容比较充实。
《雨霖铃》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1、题材上
婉约词在题材主题上多以描
写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生 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所谓
“词为艳科” “无言不可入, 无事不可入”。
豪放词,词的风格日趋变雅,
并且多以军情国事等题材为主,
境界宏大,气势恢弘。
2、表达方式不同。 婉约词表达上侧重
含蓄婉约
豪放词直抒胸臆
3、意境味道不同。
《念 奴 娇 赤壁怀古》
景 寒蝉、长亭、骤雨、烟 大江、故垒、乱石、惊
波、楚天(实景)
涛(实景)
物 杨柳岸 、晓风、残月(虚景)樯橹灰飞烟灭(虚景)
人 物 帐饮、执手相看泪 (周瑜)谈笑
行 眼,竟无语凝噎 动
(我)一尊还酹江月
作 者 情 感
无绪、留恋、多情自 古伤离别、纵有千种 风情,更与何人说
多情应笑我,早生 华发。人生如梦
• 试比较苏轼的两首《江城子》 • 同样表达思念故土的爱国主题,
比较辛弃疾的《破阵子》与李清 照的《声声慢》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武陵春》《破阵子》——浅析婉约词和豪放词的不同特点

语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武陵春》《破阵子》——浅析婉约词和豪放词的不同特点
2、教师追问:你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词人的“愁”呢?请学生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3、请学生展示思考成果,并读一读找到的句子,学生展示时在适当时机出示背景。
4、教师小结《武陵春》情感:这是一位普通女子,国破家亡、形单影只的浓重离愁。
5、指导学生住能表现情感的重点词句来读词作,请一位同学范读。
(三)相同方法,再赏《破阵子》
(二)配乐朗诵,再悟真情
由“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檀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东坡词则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引出最后的朗诵。
请女生、男生分别配乐朗诵《武陵春》和《破阵子》。
四、总结
今天,我们齐品婉约词,令人缠绵悱恻;我们共诵豪放词,让人慷慨激昂。在词坛上,像辛弃疾、李清照这样的大家还有许多,词作的风格也不仅仅局限于豪放、婉约二家。希望我们能更多地走进词的世界,赏析词中的情与景,感悟作者的心与志。我们便也跟着变得多情、变得豁达、变得昂扬、变得温婉……希望你我都能拥有一颗“诗心”,诗意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
二、以“辞”品情,以读促悟
(一)朗读初体悟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诵作品,在读的时候要求读准词中的生字词,读准词的节奏。
2、请学生试读并请其他学生评价。
3、教师引出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理论。强调读词,首先要理解它的情感。
(二)抓住“词眼”和关键字、词,赏读《武陵春》
1、出示资料,介绍“词眼”,并请学生通过寻找《武陵春》的词眼来把握词作整体情感。
1、请学生先来找一找这首词的词眼。
2、追问学生,你从哪些字、词、句中感受到作者的“愁”?请学生四人小组展开讨论。
3、请学生展示思考成果,并读一读找到的句子,抓住适当时机出示背景。
4、教师小结《破阵子》情感:这是一位抗金志士报国无门、却壮志难酬的深重闲愁。

探究宋词精选中的婉约词与豪放词

探究宋词精选中的婉约词与豪放词

探究宋词精选中的婉约词与豪放词宋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代表了唐宋时期文人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审美追求。

其中,婉约词和豪放词是宋词中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本文将探究宋词精选中的婉约词与豪放词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一、婉约词的特点婉约词是宋词中一种深情、细腻的表达方式。

它以抒发内心情感为主要目标,通过凄婉、柔情的词句,渲染出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微妙的情感变化。

婉约词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展现其独特之处:1. 唱和抒情:婉约词多以男女之间的爱情为主题,通过唱和、对答的方式,描绘出情侣之间爱情的细腻和曲折。

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表达了爱情的痛苦和无奈。

2. 境界和意境:婉约词追求内心的境界和诗意的意境,通过对花鸟、山水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深沉、唯美的情感氛围。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将内心的悲伤和对爱情的思念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得淋漓尽致。

3. 词牌与音乐:婉约词的创作离不开特定的词牌和音乐。

词牌是一种有规定的韵律和格律的韵文体裁,通过选取恰当的词牌和音乐的配合,增强了婉约词的音乐性和艺术感染力。

举个例子,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采用了“遥遥千里心相忆,晓角分明缓飞烟”的词牌,抒发了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二、豪放词的特点豪放词是宋词中一种豪迈、奔放的表达方式。

它以豪放、开朗的情感为主要特点,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感受的表达,展现出人生欢欣和豪情壮志。

以下是豪放词的几个主要特点:1. 情感张扬:豪放词与婉约词不同,它更加直接、开放地表达情感,倾诉内心的豪迈和激情。

比如辛弃疾的《贺新郎·甚矣吾衰矣》中的“儿女忽成行,怡然敬父母。

”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热爱与珍重。

2. 浩然正气:豪放词强调个体的豪情壮志和正义感,关注社会状况和时代命运。

通过对社会不公、民族兴亡等问题的关注,表达了对自由、平等的渴望和追求。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大江东去,浩浩汤汤”,表达了对自由和英雄气概的向往。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

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婉约词和豪放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两大风格,是由唐代文学大师韩愈和李白所代表的两个极端。

婉约词清新秀丽,委婉含蓄,往往表现出一种柔软的美感,代表作品有《长恨歌》、《如梦令》等;而豪放词则锐利有力,富有激情和张力,表现出一种豪迈飞扬的气息,代表作品有《将进酒》、《庐山谣》等。

在古代文学中,婉约词和豪放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形式结构方面:1.韵律特点婉约词一般采用细腻的韵律,常常采用平仄相间的韵脚来营造出悠扬抒情的韵味。

而豪放词则更加注重韵脚的疏松和变化,常常采用多音字和一韵多词来增加节奏的变化和节奏感。

2.节奏感和音调变化婉约词往往表现出一种柔软的美感,节奏上以缓慢而柔和为主,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豪放词则充满激情和张力,音调变化较大,节奏感也更强烈,如唐代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句型和字词选择婉约词往往采用短小精悍的句型和字词,表达出内心的真挚情感,如唐代李之仪的《渡汉江》:“岸芷汀兰荫,沙鸥翔集饮,水村山郭酒旗风,摇曳春色中。

”而豪放词则喜欢用豪放大气的语言来表现情感,如唐代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二、题材主题方面:1.人物形象婉约词往往以苍白瘦弱的形象作为表现对象,表现柔弱妇人或皓月当空的意境,如唐代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误入藕花深处。

”而豪放词则喜欢以热血男儿为表现对象,表现英雄的豪情壮志,如唐代杜甫的《赤壁》:“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情感主题婉约词主要表现出柔软美感的情感,如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美人如玉,剪不断,理还乱,是云中,谁寄锦书来?”。

而豪放词则主要表现出英雄豪情或悲壮气氛,如唐代李白的《庐山谣》:“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诗词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公开课PPT讲稿课件


•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风格委婉含蓄,清丽雅淡。这
首 《画堂春》很能代表他的风格。此词是一首伤春之作。全词所写 的, 是由于春归之景色所引起的一片单纯锐感的柔情。描写精美的 春归 之景,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
• 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
婉约是委婉含蓄的意思。
• 一般说来,豪放词题材广阔,多抒豪情壮志,风
格 豪迈奔放,感情激荡,具有阳刚美;婉约词内 容较 窄,多写离情愁思,风格纤婉隐微,含蓄蕴 藉,偏 于阴柔美。
司空图《· 论宋 词有豪放、婉约 两派之分。对, 唐豪放和婉约
2023/9/17
华中科技大学中文系 P11
5
• 李清照: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
人抱负等。
时伤怀。
艺术特色:直截了当,直抒胸臆,写景则大笔勾 勒,朴实明快,不用辞藻。
艺术特色:写景则铺叙细腻,曲尽其形,且辞藻 华美;抒情则委婉含蓄、细腻。白描手法能够达 到“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 托物言志、借 物抒情。
理性分析豪放 派:婉约代表 人物苏轼、辛 弃疾陆游。
注意:
豪放词人也写婉约的东西,婉约词人也会写豪放 的作品。
诗词鉴赏豪放派和婉约派公开课课 件
诗词鉴赏豪放 派和婉约公开 课件
1
清平乐 辛弃疾
春宵睡重,梦里还相送。枕畔起寻双玉凤,半日才知是梦。 一从卖 翠人还,又无音信经年。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8.说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 运用了那种表达技巧?
却把泪来作水,流也流到伊边这一句运用了夸张(也可答 比喻)手法,充分表达对心爱之人的一往情深,烘托相思难熬 的氛围,增强了爱情词的艺术感染力。

研究性学习:婉约派与豪放派比较ppt 课件下载


《菩萨蛮》 韦庄
•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 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 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 《更漏子·柳丝长》
晏几道 • 柳丝长,桃叶小。
深院断无人到。 红日淡,绿烟晴。 流莺三两声。
雪香浓,檀晕少。 枕上卧枝花好。 春思重,晓妆迟。 寻思残梦时。
• 瑞龙吟(周邦彦)
婉约派与豪放派比较
• 我们已跨入了二十一世纪,世界范 围内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尤其是 人才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 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 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而民族素 质的提高,关键在教育
• 国务院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教 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 点”来造就人才
• 二、花间词派
• “花间词派”是因西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而得名。 《花间集》辑录了温庭筠和西蜀作家韦庄等人的词作。后人 遂称他们为花间词派。西蜀的“花间词派”词人奉温庭筠为 “鼻祖”,极力推崇、仿效。“花间词派”主要作家有韦庄、 牛希济、李珣、欧阳炯等。其词的内容主要写男女离别相思 之情,歌舞宴乐之事。其风格浓艳香软,辞藻华丽,但也有 一些作家的作品写得比较清丽自然,境界高远。
• 明人张綖《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 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欲其词调蕴藉, 豪放欲其气象恢宏。”婉约词内容主要写离 别相思、伤春悲秋,语言柔美精妙,声韵和 谐优美,抒情细腻入微,情景交融,含蓄蕴 藉。豪放词内容上多涉及社会、人生的重大 主题,如国家兴亡、民族盛衰、理想抱负、 人生追求等,抒情慷慨激昂、乐观进取,风 格豪迈、无所拘束,体现阳刚之美。
。2. 一份耕耘,份收获,努力越大,收获越多,奋斗!奋斗!奋斗!3.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4. 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5. 不管现在有多么艰辛,我们也要做个生活的舞者。6. 奋斗是万物之父。— —陶行知7. 上帝制造人类的时候就把我们制造成不完美的人,我们一辈子努力的过程就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我们的一切美德都来自于克服自身缺点的奋斗。8. 不要被任何人打乱自己的脚步,因为没有谁会像你一样清楚 和在乎自己的梦想。9. 时间不在于你拥有多少,只在于你怎样使用10. 水只有碰到石头才能碰出浪花。11. 嘲讽是一种力量,消极的力量。赞扬也是一种力量,但却是积极的力量。12.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也会遇到一些挫折,一些困 难,那韩智华就是我们的榜样,永不认输,因为我知道挫折过后是一片晴朗的天空,瞧,成功就在挫折背后向我们招手,成功就是在努力的路上,“成功就在努力的路上”!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向美好的明天走去。13. 销售世界上 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14. 不要匆忙的走过一天又一天,以至于忘记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生命不是一场速度赛跑,她不是以数量 而是以质量来计算,知道你停止努力的那一刻,什么也没有真正结束。15. 也许终点只有绝望和失败,但这绝不是停止前行的理由。16. 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7. 我颠覆了整个世界。只为了摆正你的倒影18. 好的想法是十分钱一打,真正无价的是能够实现这些想法的人。19. 伤痕是士兵一生的荣耀。20.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21. 多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可以”,只有这样才不会被“不可能”束缚,才能不断超越自我。22. 人生本来就充满未知,一切被安排好反而无味——坚信朝着目标,一步一步地奋斗,就会迈向美好的未来。23. 回避现实的人, 未来将更不理想。24. 空想会想出很多绝妙的主意,但却办不成任何事情。25. 无论什么思想,都不是靠它本身去征服人心,而是靠它的力量;不论靠思想的内容,而是靠那些在历史上某些时期放射出来的生命的光辉。——罗曼·罗 兰《约翰·克利斯朵夫》26. 上帝助自助者。27. 你的爸妈正在为你奋斗,这就是你要努力的理由。28. 有很多人都说:平平淡淡就福,没有努力去拼博,又如何将你的人生保持平淡?又何来幸福?29. 当事情已经发生,不要抱怨,不 要沮丧,笑一笑吧,一切都会过去的。30. 外在压力增加时,就应增强内在的动力。31. 我们每个人都应微笑面对人生,没有了怨言,也就不会有哀愁。一个人有了希望,就会对生活充满信心,只要你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总是以 乐观的精神面对人生。32. 勇敢的人。——托尔斯泰《袭击》33. 昨天下了雨,今天刮了风,明天太阳就出来了。34. 是的,成功不在于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只要你努力过,拼搏过,也许结果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也走过了精彩的过 程,至少,你不会为此而后悔。35. 每一天的努力,以后只有美好的未来。每一天的坚持,换来的是明天的辉煌。36. 青年最要紧的精神,是要与命运奋斗。——恽代英37. 高峰只对攀登它而不是仰望它的人来说才有真正意义。38. 志不可立无可成之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王守仁39. 拿望远镜看别人,拿放大镜看自己。40. 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狄更斯41. 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曾国42. 在我们能掌控和拼搏的时间里,去提升我们生命的质量。43. 我们不是等待未来,我们是创造未来,加油,努力奋斗。44. 人生如画,一笔一足迹,一步一脚印,有的绚丽辉煌,有的却平淡无奇。45. 脚跟立定以后,你必 须拿你的力量和技能,自己奋斗。——萧伯纳46. 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婉约诗派与豪放诗派的艺术风格对比

婉约诗派与豪放诗派的艺术风格对比引言文学是一座广阔的殿堂,其中承载着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和流派。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婉约诗派和豪放诗派是两个重要的流派,它们代表了不同的艺术追求和审美观念。

本文将对婉约诗派与豪放诗派的艺术风格进行对比,探讨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定义和起源婉约诗派婉约诗派是中国南朝时期的一种诗歌艺术流派,以婉约、细腻、柔美为主要特点,追求情感的深沉内敛和意境的丰富多变。

它的代表作品有《声声慢》、《青玉案·元夕》等。

豪放诗派豪放诗派是中国唐代的一种诗歌艺术流派,以豪放、奔放、豪迈为主要特点,追求情感的奔放张扬和意境的磅礴浩荡。

它的代表作品有《登高》、《长恨歌》等。

词句表达方式对比婉约诗派的词句表达方式婉约诗派的词句表达方式以柔美、细腻为主。

它追求语言的含蓄和委婉,注重运用诗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借代等。

它善于通过细微的描写和暗示来表达情感,给人一种闲适、柔和的感觉。

举个例子,苏轼的《赤壁赋》中有一句“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这句词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衣襟展开得畅快淋漓来表达作者内心的豪情壮志。

豪放诗派的词句表达方式豪放诗派的词句表达方式以豪放、奔放为主。

它追求语言的张扬和直接,善于使用形象生动的词语和句式。

豪放诗派注重抒发个体情感,表达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坦然和豪迈。

举个例子,杜甫的《登高》中有一句“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这句词句通过形象的描写和豪迈的词语表达了作者对壮丽景色的赞美和登高的豪情。

情感表达方式对比婉约诗派的情感表达方式婉约诗派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内敛、含蓄为主。

它运用微妙的情感描写和暗示,将复杂的情感抽丝剥茧地表达出来。

婉约诗派注重情感的深沉和内在的细腻,通过一些细节的描写和意境的营造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举个例子,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有一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这句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深思念。

豪放诗派的情感表达方式豪放诗派的情感表达方式以豪放、奔放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婉约词与豪放词特点比较明人张綖首先明确地用婉约、豪放的概念来概括词中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他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对于词的婉约与豪放的特点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以讨论。

(一)题材内容不同婉约词在题材内容方面,以儿女情长、欢爱离别为第一主题,不太涉及民生大计,而是歌咏那些在居于正统地位的“诗”中不宜歌唱的主题。

豪放派词作题材广阔。

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

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

词一出现,就以“艳情”为宗旨,这就确立了诗庄词媚、诗雅词俗的分野。

这一分工,给了士大夫一个发泄情欲的途径,尤其天然的合理性和反封建性,因此,题材主题上多以描写男欢女爱、儿女情长、生离死别、感时伤世为主,是都市繁华、艳月歌舞等市井文化的产物,娱乐色彩比较浓厚。

自词之诞生,直至柳永发挥至极致,“词为艳科”的俗的属性就这样天坛合理地存在着、发展着。

但如果任其从俗媚俗地发展下去,势必为士大夫等正统文化的代表们所不满,甚至会毁掉这一新兴的诗歌体裁。

而就在此时,苏轼“以诗为词”,标举“词是古人长短句诗也”的倡导,并非要抹煞次的特殊审美趣味,他指示要用诗之雅来改造词之俗,提倡词的品格,使之能达到更高层次的审美境界,因此出现了后来的豪放词,词的风格日趋变雅,并且多以军情国事等题材为主,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这便是婉约词与豪放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不同。

(二)艺术表达方式不同婉约词表达上侧重含蓄婉约,并不像豪放词那样直抒胸臆,这主要是与其题材内容有关。

婉约词适宜合于音乐,演唱男女情爱的内容,婉转柔美,轻歌曼舞,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它的艺术美展示出来。

试想,在酒宴樽前,灯红酒绿之下,依红偎翠之时,如果真请关西大汉来高歌政治风云,大谈治国安邦之道,岂不大煞风景!这一切都恰恰是所谓遣宾娱兴的需要。

而豪放词表达起来喜欢直抒胸臆,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

对于“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的豪放词来说,其深邃的思想,高雅的情趣,引人深思的哲理,“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艺术风格,足以使人倾倒,故无暇无须作太多的辞藻修饰。

这两种表达方式,无所谓孰是孰非,都是为其主题而服务的,各有各的长处。

试想,用直抒胸臆的手法去表达儿女情长,或用婉约含蓄的方式去抒发壮志豪情,那势必会大大消减它们的艺术性,令人读起来十分别扭。

(三)意境味道不同婉约词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主题的消遣娱乐性质注定了婉约词要和音律结合起来,和着节拍唱和,因此比较柔美,甚至奢华。

内容上强调对风花雪月,离别伤感,故国情怀的表达,使得婉约词必须敏感细致,崇尚艺术的美的境界,这样才有它的存在价值。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种闲情逸致的小资情调,是一种柔和的美,读起来很美妙,回味起来更美,经得起推敲。

豪放词给人的感觉就是大气磅礴,有气势,像一个铁骨铮铮的硬汉,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它不像婉约词那样重视音律的谐婉,豪放词不拘守音律,内容比较充实。

北宋黄庭坚、晁补之、贺铸等人都有这类风格的作品。

南渡以后,由于时代巨变,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蔚然成风,辛弃疾更成为创作豪放词的一代巨擘和领袖。

豪放词派不但“屹然别立一宗,震烁宋代词坛”,而且广泛地沾溉词林后学,从宋、金直到清代,历来都有标举豪放旗帜,大力学习苏、辛的词人。

豪放词与婉约词比较宋词中的婉约、豪放问题,是一个关乎到如何认识宋词的整体成就、发展规律及词人在词史上地位的问题。

不管你是否同意这种两分法,这都是词学研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近年来,学术界对此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据不完全统计,各地报刊发表的文章有十几篇,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

但是,不管是赞成这种两分法(或理解为两种基本风格,或理解为两种流派,或理解为阳刚与阴柔两种美学范型),还是否定这种两会法(或认为婉约、豪放只是多种流派的两种,或认为二者只是多种风格的两种),都对以下两个问题注意不够。

一是用婉约、豪放的明确概念来论词,尽管源于明人张yán@①,但对词中这两种创作倾向的认识则是从宋代就开始了的。

二是很少有人注意到前人在论述这一问题时的出发点,即词中婉约、豪放问题的提出是与诗词的体性之辨相联系的。

这两点是相互关联的。

因而我们把它放在一起论述。

一最早意识到宋词中有两种不同创作倾向的是欧阳修。

魏泰《东轩笔录》卷十一云:“范文正公(仲淹)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阕,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

欧阳公尝呼为…穷塞主之词‟”。

而这种被欧阳修讥讽的“穷塞主之词”,正与欧阳修写的诗若合符契。

《隐居诗话》云:“晏元献殊作枢密使,一日,雪中退朝,客次有二客,乃欧阳学士修、陆学士经。

元献喜曰:…雪中诗人见过,不可不饮也‟。

因置酒共赏,即席赋诗。

”是时西师未解,欧阳修句有“主人与国共体戚,不惟喜乐将丰登。

须怜铁甲冷彻骨,四十余万屯边兵”。

此诗因“颇述边镇之劳苦”,而惹得“元献怏然不悦”。

被人称为“开宋代豪放词先声”的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被欧阳修讥为非“本色”的“穷塞主之词”,有趣的是,欧阳修却冒着权贵不喜的风险用诗写“边镇之劳苦”。

在欧阳修看来,诗词有别,“分工”明确,范仲淹的“穷塞主之词”,若是言志之诗,自是当行本色,若填入小词,则不免旁门左道了。

到了苏轼,有意创立一种新词风,以与传统词风相对抗,使词中的两种创作倾向更为明显。

这一现象立即引起了词学界的注意。

王直方云:“东坡尝以所作小词示无咎、文潜曰:…何如少游‟?二人皆对曰:…少游诗似词,先生词似诗‟”。

〔(1)〕苏轼的另一个弟子陈师道也说:“子瞻以诗为词,如教坊雷大使之舞,虽极天下之工,要非本色”。

〔(2)〕十分明确地指出苏轼所代表的创作倾向就是词的“诗化”,他所创作的“豪放”词就是与“本色”词相对的“诗化”词。

其后的李清照也批评苏词“皆句读不葺之诗耳”。

〔(3)〕而从肯定苏轼的创作倾向的一些议论来看,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胡寅云:“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于是《花间》为皂隶,而耆卿为舆台矣。

”〔(4)〕王灼说:“东坡先生以文章余事作诗,溢而作词曲,高处出神入天,平处尚临镜笑春,不顾侪辈。

或曰:…长短句中诗也‟,为此论者,乃是遭柳永野狐涎之毒。

诗与乐府同出,岂当分异?若从柳氏家法,正自分异耳。

”〔(5)〕二人都指出苏轼的新词风与《花间集》、柳永词为代表的传统词风迥别,而苏轼的“乐府(词)”却与诗“岂当分异”?尽管王灼不同意别人视苏轼词为“长短句中诗也”,而他自己却恰恰视苏轼词为“长短句中诗也”。

我们再看宋人对“豪放”词风的另一代表辛弃疾的议论。

范开《稼轩集序》说,辛弃疾是“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

”这种把词当作“陶写”“经济之怀”的工具的创作主张,与“诗言志”的传统一脉相承。

而潘fāng@②说得更为明确:“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

”〔(6)〕从宋人的论述中不难看出,他们把范仲淹肇其端、苏东坡开其风、辛弃疾集其成的词的创作倾向,看作一种与传统词风相对的词的“诗化”倾向,他们所创作的词自然就是有别于“本色”词的“诗化”词了。

明人张yán@①首先明确地用婉约、豪放的概念来概括词中这两种不同的创作倾向,他在《诗余图谱》中说:“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

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

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

徐师曾就张延的看法进一步发挥说:“至论其词,则有婉约者,有豪放者。

婉约者欲其辞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

盖虽各因其质,而词贵感人,要当以婉约为正。

否则,虽极精工,终乖本色,非有识之所取也”。

〔(7)〕词重抒情,尤其是重在表现超出“礼义”规范的情感,不同于“言志”之诗。

因“婉约”词“旖旎近情”,符合“词贵感人”的特质,故“当以婉约为正”。

而“豪放”词趋向于诗的“言志”传统,较少抒发超出“礼义”规范的个人情感,故“虽极精工,终乖本色”。

而王世贞的看法则更为明确。

他说:“词须婉转绵丽,浅至儇俏,于闺詹内奏之,一语之艳,令人魂绝,一字之工,令人色飞,乃为贵耳。

至于慷慨磊落,纵横豪爽,抑亦其次,不作可耳。

作则宁为大雅罪人,勿儒冠而胡服也。

”〔(8)〕那种“婉转绵丽、浅至儇俏”的婉约词,以抒发违背“大雅”的情感、追求审美快感为己任,而不同于文学史上的任何一种文学。

而“慷慨磊落、纵横豪爽”的豪放词,以词体的形式,表达了诗的内涵,故王世贞称之为“儒冠而胡服”。

元明清三代肯定苏轼词风的人,也总是把苏轼词与“风骚”、“六义”相联系,把它与诗相提并论。

元代叶曾为《东坡乐府》写的序中就说:“公之长短句,古《三百》篇之遗旨也……东坡先生以文名于世,吟咏之余,乐章数百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真得六义之体。

”清人陈廷焯几乎说了同样的话:“东坡不可及处,全是去国流离之思,却又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所以为高。

”〔(9)〕就连苏轼自己也公开承认自己的词是“古人长短句诗也”。

他在《与蔡景繁》中说:“颁示新词,此古人长短句诗也。

得之惊喜,试勉继之”。

而辛弃疾更是“果何意于歌词哉”,而把词当作“陶写之具”,以抒发满腔忠愤。

因而,我们把苏辛为代表的创作倾向,称之为词的“诗化”,把“豪放”词视为“诗化”词,恐怕不是厚诬古人吧。

二宋词中之所以会形成婉约与豪放两种创作倾向,是由多种原因决定的。

首先,这两种创作倾向的形成具有深刻的社会根源。

婉约词风的定型时期,正是中国封建社会从繁盛走向衰落的晚唐五代。

当时政治黑暗,战乱频仍,时运衰颓,朝不保夕。

这使文人们“致君尧舜”、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失去了实现的外部条件,他们由追求社会政治价值转而追求自我价值,追求内在情感的满足和审美快感。

晚唐诗人李商隐就公开批评“周公孔子之道”,他说:“盖愚与周孔俱身之耳”,所以“夫所谓…道‟者岂古所谓周公孔子者独能耶”?〔(10)〕在他看来,人皆有“道”,而非周孔所能垄断。

进而提出文学的功能在于独抒“性灵”,张扬人性:“人禀五行之秀,备七情之动,必有咏叹,以通性灵。

”〔(11)〕那种外在的“政教人伦、修齐治平”,在他们看来,远不如痴男怨女们的缠绵悱恻,歌宴舞席上的声色之娱更令人销魂荡魄。

文学回归到人本身,被压抑了几千年的人的“七情”成为文学的真正主题。

畸形繁荣的城市经济(成都、金陵等),为这种艺术趣味提供了物质基础。

商业经济繁荣,文化娱乐生活丰富,到处是绮罗香风,歌宴舞席,正需要融音乐性、抒情性、愉悦性为一体的词这种文艺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