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建立的农学学科本科生创新性实验室简介.
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农学类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长 期 以来 , 在 教学方 式 中 , 实 验教学 主要 还是教 师
按 实验 指导 书讲 , 学生 按实 验指 导书做 , 学 生机械模 仿
教 师 的实验过 程 。学 生 基 本 不参 与 实 验 的前 期 准 备 , 更 不用 说对 实验 方案 进 行 设计 , 致 使 学 生 对 做实 验 的
朱 昌兰, 欧 阳林 娟 , 钟 蕾
( 江 西农业 大学 农学 院 植物 生产 国家级 实验 教学示 范 中心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4 5 ) 摘 要 : 如 何培 养 学生的创 新能 力和综 合素 质 , 是 目前我 国高等教 育改革 的核 心 问
题和根 本 性 的指 导 思 想。 实验 教 学是 高 等教 育创 新 人 才培 养体 系的 重要 组 成 部 分, 是促 进 学生将 知识转 化 为能力 的基本途 径 , 在 学生能 力培 养和 综合 素质 提 高方
个 二级 学科 均 为江 西省 重 点 学 科 , 作 物 学一 级学 科 和 两 个二 级 学科 均具 有博 士学位 授予 权 。园艺 专业 是首 批 江 西省 品牌 专业 和江 西省 特色专业 。植保 专业 是首
批 江西 省 品牌专 业 。这 3 个 专 业在 实验 实践教 学方 面
一
实验 室开放 管理 , 使 学 生能 够 利 用课 余 或 晚 上 的 时 间
目的不 明确 , 单纯 为做 实验 而做实 验 , 在 整个 实验过 程 中, 完 全处 于被 动 的局 面 , 思维完 全被 教师 和实验课 本 束缚 , 缺乏应 有 的积极 性 与主动性 , 不利 于学 生思维 的 拓展 , 难 以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和创新 欲望 。 1 . 4 实验教 学条 件不 利于创 新能 力 的培养 近年来 , 学 校虽然 加 大 了对 教学 实验设 备 的投 人 ,
农业实验室工程方案模板

农业实验室工程方案模板一、项目背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实验室作为农业科研和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产品品质、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农业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存在一些问题,如设施陈旧、设备维护不及时、管理不规范等,迫切需要进行改进和完善。
因此,本方案旨在对农业实验室进行改造与升级,提高实验室的研发能力和实验效率,为农业科研和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项目概述1. 项目名称:农业实验室改造与升级工程2. 项目地点:XX省XX市XX镇XX村3. 项目目标:通过对农业实验室设施和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提升实验室的科研能力和实验效率,为当地农业科研和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
4. 项目内容:包括实验室基础设施改造、设备更新、管理体系完善等方面。
三、项目可行性分析1. 政策环境:我国当前加大对农业科研和生产支持力度,提高农业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水平的政策导向明确。
2. 经济环境: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实验室改造与升级将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 技术环境:通过引进先进的实验室设备和管理模式,将提高实验室的科研能力和实验效率。
四、项目建设内容1. 实验室基础设施改造:对实验室建筑、通风设备、环境控制系统等进行检修和维护。
2. 设备更新:更新实验室所需设备,如实验仪器、分析设备、样品管理系统等。
3. 管理体系完善:建立健全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包括安全管理、设备维护保养、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
五、项目投资估算1. 基础设施改造:预计投资100万元2. 设备更新:预计投资150万元3. 管理体系完善:预计投资50万元4. 其他支出:预计投资50万元5. 总投资:预计投资350万元六、项目效益评估1. 经济效益:通过改善实验室设施和设备,提高实验效率,进而提升农业科研水平和生产能力,为农业产值的增长和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创造更好的条件。
2. 社会效益: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和生产效率,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支持,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建立农业高校农学类实验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 :3 s 文献标识码 : A di1.9 9 ji n 17 — 3 52 1 .4 04 o:0 3 6/.s .62 40 .0 10 .2 s
Re e r h a d p a tc fl n -e f c c a im b u sa l h n f s a c n r c ie o o g f tme h n s a o te t b i me to e s a rc l r ’e p rme t ’ta h n u l y 。 g i u t r ’u i e st g iu t a x e i n a e t i g q ai a rc l a n v r i u l l c t验教学质 量应把 实验教 学示 范中心 引领 到实验 教学改 革和 实验 室建设 的方 向。
山东农 业大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 中心 ,创新性 地提 出了 “ 学校一专业 主任一 实验教 师一 实验 中心 ” 四位一
体 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起到 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 范中心辐射带 动其他 实验教 学 中心 ,从 而全 面带动本科 实 验教学 改革纵深发展的作用 。通过几年来 的运行 ,取得 了 良好 的实践效 果 。 关 键词 :实验教 学质量 ;长效机制 ;“ 四位一体 ”管理模式
的有效 途径 。
验教学质量 , 通过 内部 改革 整 合 资源 , 一级 学 科设 按
置实验教学 中心 , 积极争 取更多 的实验 中心建设 成 国
高等农林院校农学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高等农林院校农学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摘要:农学学科专业做为传统的农业高校的骨干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人才培养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我院在农学学科专业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与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农学学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为我国农业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农业人才,为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奠定了人才基础。
由于扩招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的农业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显现出实际动手能力的欠缺,为此,在理论教学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近两年,我院立足都市型农业的特点,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加大农学学科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制定了各实践环节的教学目标和实践技能规范,与理论教学组成也有机统一体的专业教学体系,经过两年的实践,取得初步成效。
1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农学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理论教学没有实践教学配合是学不扎实的。
当然没有理教学作为支撑,实践教学环节也难以进行。
二者是相辅相成,统一的。
如《作物栽培学》,因为作物栽培学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与生活环境条件相互关系,研究作物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的模式化栽培技术措施的科学,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一门应用科学。
为此,要想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在课堂教授作物栽培的基础理论和措施的过程中,必须及时插入实验课,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内容。
[1]2 切实加强教学实习随着高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代化农业在我国较发达地区已初见端倪,各地先后建成适合当地生产实际的国家级、省市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它预示着我国农业的末来;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第三次调整,农业生产走上了区域化、产业化道路,各地先后建成以企业为龙头,产、供、销、加为一体的各种农作物生产基地。
各生产基地的现代化水平较高,基本实现了生产程序机械化、生产技术高新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和农业主体知识化。
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

吉首大学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申请书学院名称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计划项目名称张家界市富硒带土壤制图与农作物种植区划计划项目负责人 ****所在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所在年级 2010级联系电话 1527441****电子邮件 hcl91235@***导师姓名 ******导师职称 **********填写日期 2012-4-23吉首大学教务处制填写说明及注意事项一、申报书逐项认真填写,填写内容必须实事求是,表达明确严谨。
空缺项要填“无”。
二、表格中的字体小四号仿宋体,倍行距;需签字部分由相关人员以黑色钢笔或水笔签名。
均用A4 纸双面打印,于左侧装订成册。
三、大学生研究性学心和创新实验项目是本科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进行研究性学习,自主进行实验方法的设计、组织设备和材料、实施实验、调查、分析处理数据、撰写总结报告等工作。
四、项目实施原则:参与计划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有浓厚的兴趣,并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参与学生要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注重创新性实验项目实施过程,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
五、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学生不超过5人,项目执行时间为1-2年。
六、指导老师应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每个指导老师指导的项目数不超过2项。
七、计划项目必须先由导师提出意见、由所在学院审核后再推荐上报。
推荐上报的计划项目表一式三份(均为原件)报送教务处,同时提交电子文档。
九、申请者承诺本人保证上述填报内容的真实性。
如果获得资助,我与本项目组的全体成员将严格遵守学校的有关规定,在不影响课程学习的同时,充分保证投入项目研究的时间,并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在项目研究过程中或结束时,自觉接受学校对本项目的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并按时提交工作总结和结题报告。
申请者(签名):年月日十、指导教师承诺本人承诺,愿意作为张家界市富硒带土壤制图与农作物种植区划“国家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指导教师,认真负责审阅项目内容,全程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认真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及审查学生的研究结果,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成果。
农学实践教学的建议(3篇)

第1篇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学教育在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实践教学是农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提高农学实践教学质量,以下是一些建议: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1. 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教学应注重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农业生产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技能培养: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农业生产技能,如作物栽培、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
3. 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新的农业技术和方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
4. 团队合作: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优化实践教学体系1. 课程设置:根据农学专业的特点,设置实践课程,如农业机械操作、农作物栽培、农业生态等。
2. 实践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实验课、实习、毕业设计等。
3. 校企合作:与农业企业、科研院所等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
三、完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1. 专业教师: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担任实践教学课程。
2. 企业导师:聘请农业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指导。
3. 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实践教学培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四、加强实践教学管理1. 实践教学计划:制定详细的实践教学计划,明确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时间安排等。
2. 实践教学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体系,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等。
3. 实践教学评价:定期对实践教学进行评价,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五、创新实践教学方式1. 项目式教学: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2. 翻转课堂: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交流。
3. 虚拟仿真技术:利用虚拟仿真技术,为学生提供虚拟的实践环境,提高实践教学的趣味性和安全性。
农林院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南京林业大学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

(1)增加学科交叉型通识课的比重,适度增加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晏阳初创新人才实验班的探索之路 [J]
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介绍,并从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专业素
养、国际化几个方面总结了梁希班取得的成绩,最后对梁希班进行反思和回顾,从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导师制、师资队伍建设、校
园文化建设等几个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
农林院校; 梁希实验班; 拔尖创新人才; 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高于对照班。
3.3 人文关怀教学方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4.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4.1 护理专业态度和思想不够强烈
护生的专业态度是影响护理关爱行为的一个因素,而且也
影响到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效果。
4.2 教育教学环境氛围不够
环境是影响人成长的重要因素。护生的关爱意识和关爱行
为处于简单的模仿阶段,还没有形成职业的理念和情感,易受外
拔尖创新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宽厚的基础
知识,有较强的创造力和发展潜力的复合型高级木材研究人员,
我院于 2003 年就创建了木材科学与工程实验班(梁希班)。经
过十几年不间断的探索和实践,我院在构建以宽基础、研究型、
个性化为特征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有益的经验和积
极的成效。本文对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0 多年
同学在图书馆图书借阅、自修教室安排等方面进行政策倾斜,通
的土壤。
过定期讲座、各项梁希品牌活动等方面进行文化熏陶,培养学生
3.2 导师制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
国外的著名大学有着博雅教育的优秀传统,住宿学院更是 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探索真理的精神。
动物医学专业介绍(本科)

高等数学 (下)
线性代数
概率论与 数理统计 大学英语
生物统计 附试验设
猪病学 专业英语
2.课程结构比例如表 1 所示:
表 1 课程体系结构和各环节比例
课程类型 通识教育课程
必修
学时
学分
384
19
选修
学分 学分比例
学时
学分 合计 (%)
352
22 41 24.8
学科基础教育课程
536
专业教育课程
824
专家就业指导 用人单位宣讲
用人单位宣讲
在教学实习方面,按照动物医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方案和实践能 力培养要求,根据生产实际需要,减少验证性、重复性实验,加大内 容丰富、技术性强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 学生结合课程自己设计,边实践、边学习,以加深学生对理论教学的 理解,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为学生今后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活动,培养创新精神奠定基础。
台完善。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实验、实践教学条件优越。 人才培养理念先进,培养方案完善。
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动物医学专业的职业特点,在加强基础理论 教学的同时,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特殊专 业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突出宠物医学和中兽医学临床教学特色。使 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及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 五、师资力量
六、实验实训 动物医学专业拥有基础兽医学综合实验室、临床兽医学综合实验
室、预防兽医学综合实验室等校内实验室;并在山东滨州畜牧兽医研 究院、河南牧原集团、济南振牧宠物医院等十几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 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构建了包括实验教学、教学实习、毕业实习、 课外社会实践与科技创新四个环节和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创新 能力三个层面的实践教学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拟建立的农学学科本科生创新性实验室简介
农学学科本科生创新性实验室正在积极酝酿和组建中。
即将建立的创新性实验室将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保持一致,体现农学学科特色,以本科生为主体开展实验创新性改革,将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工作目标。
为了克服不同(或相近)学科之间研究内容的重复设置,降低成本,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效率,拟建的农学学科本科创新性实验室将以实验平台模式进行建设和管理。
经过广泛地征求意见和反复讨论,结合我院教师研究方向,初步拟定在农学学科本科创新性实验室设立以下5个模块。
1 作物遗传育种模块
拟建立的研究方向包括:
1.1 作物基因工程与分子育种。
本方向重点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加强对油菜、水稻、玉米、棉花、小麦、薯类等主要作物进行遗传改良。
在作(植)物遗传资源鉴定、分子标记筛选、相关功能基因(QTL)定位、转基因等方面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和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1.2 作物杂种优势利用。
本方向立足“优质+杂优+生物技术”的指导思想,将优质化、杂种化两大主题与生物新技术相结合,重点在作(植)物雄性不育遗传机理、杂种优势利用、品质性状改良、相关功能基因(QTL)定位等方面开展研究,积极探索油菜、水稻、玉米等作物杂种优势利用的新技术与新方法。
2 农作物品质分析模块
拟建立的研究方向包括:
2.1 作物品质鉴定与评价。
本方向重点开展水稻、小麦、玉米、油菜、大豆、食用豆类、杂粮等作物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的鉴定评价,为作物育种、生物技术和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特异遗传材料和信息。
2.2 种子鉴定与检验。
本方向重点开展种子科学与技术理论和应用及种子产业化研究,推动种子工程的实施,主要进行种子包衣、种子开发、种子质量控制、杂交水稻制繁种技术、种子生产的化学调控、种子活力、种子贮藏、种子检验、作物遗传资源核心种质的构建等方面的研究。
2.3 品质鉴定新方法。
本方向重点探索和完善品质分析测试新技术、新方法,充分发掘作物品种资源品质特性利用的潜能。
3 植物细胞工程与遗传改良模块
拟建立的研究方向包括:
3.1 植物组织培养。
3.2 花粉、花药及游离小孢子培养。
3.3 体细胞杂交、胚培养。
3.4 植物多倍体诱导及染色体工程技术育种。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创造植物新型育种材料,从细胞到个体水平上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遗传改良以及对环境适应的规律等,从理论上和应用上解释、控制和改良植物的遗传性状,提供基本的依据和手段指导遗传育种工作。
4.作物栽培与农作制度模块
4.1 作物生理生态。
本方向以作物和特色中草药持续高产优质高效安全技术为目标,重点研究作物产量、品质形成与光合、营养、水分、激素等方面的生理、生态规律及其调控方式,特别是作物结实和衰老机理及其调控,作物产量源
库流的相互关系。
4.2 作物栽培理论与技术。
本方向主要开展农作物高效、优质、节水、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体系研究。
4.3 农作制度理论与技术。
主要开展农作制度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为区域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作制度优化与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5.农业生态与农业气象模块
5.1 农业生态系统及调控。
主要开展作物复合群体中各生态因子间的竞争、互补、共生、拮抗关系,农业生态系统监测、评价与调控技术,生态农业理论与技术模式等研究。
5.2 数字农作支持系统。
主要开展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遥感系统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5.3 农业气象。
本方向主要监测物候变化对我国西南地区农业栽种模式的影响,响应我国变化的中长期农业发展战略及当前对策研究,特别是气候变化对农业、林业和畜牧业影响评估研究为实现作物持续高产优质高效同步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农学学科本科生创新性实验室将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逐渐完善开展相关研究项目所需的硬件设施和管理措施,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达到建设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