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齿轮机构运动规律 原理及应用分析
行星齿轮变速器原理解析

齿轮变速机构原理:
前离合器接合,后离合器分离,为低档; 前离合器分离,后离合器接合,为超速档。
二、行星齿轮变速机构
行星齿轮机构的组成: 它由太阳轮或称为中心轮、行星齿轮、行
2、传动比计算
小齿轮做中间齿轮 ,与传动比无关。 当行星架未制动时 ,行星架3以n3 转动。对整体行星 排施加一个与行星 架3转速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的速度 -n3,这对构件的 相对速度无影响, 使行星排变为定轴 式转动。
齿圈
行星轮
太阳轮
行星架
传动比:i
主动轴转速n主 从动轴转速n从
=从动齿轮齿数Z从 主动齿轮齿数Z主
备注
太阳轮 行星架 齿圈 行星架 太阳轮 齿圈
n1/n3=1+α n3/n1=1/1+α
同向 减速增扭
同向 增速减扭
2)锁定太阳轮
行星轮自动并顺时针公转, 齿圈也顺时针旋转 问题:以下两种类型在AT 中适宜做哪一个档位?
主动件 齿圈
从动件 锁定件 行星架 太阳轮
行星架 齿圈
太阳轮
传动比 n2/n3=1+α/α
转,降速,传动比较大,在汽车上常用作前进2档;反之 ,若行星架主动,齿圈被动,最大齿轮带动较大齿轮旋 转,升速,传动比略小于1,在汽车上用作前进超速1档
3.当行星架固定时 太阳轮主动,齿圈被动,最小齿轮带动较大齿轮旋
转,降速,反向,在汽车上用作倒档。
五、换档执行机构工作原理
行星齿轮变速器的换档执行机构主要 由离合器、制动器和单向离合器三种执行 元件组成。离合器和制动器是以液压方式 控制行星齿轮机构元件的旋转,而单向离 合器则是以机械方式对行星齿轮机构的元 件进行锁止。
行星齿轮机构原理及应用

行星齿轮机构原理及应用我们熟知的齿轮绝大部分都是转动轴线固定的齿轮。
例如机械式钟表、普通机械式变速箱、减速器,上面所有的齿轮尽管都在做转动,但是它们的转动中心(与圆心位置重合)往往通过轴承安装在机壳上,因此,它们的转动轴都是相对机壳固定的,因而也被称为"定轴齿轮"。
有定必有动,对应地,有一类不那么为人熟知的称为"行星齿轮"的齿轮,它们的转动轴线是不固定的,而是安装在一个可以转动的支架(蓝色)上(图中黑色部分是壳体,黄色表示轴承)。
行星齿轮(绿色)除了能象定轴齿轮那样围绕着自己的转动轴(B-B)转动之外,它们的转动轴还随着蓝色的支架(称为行星架)绕其它齿轮的轴线(A-A)转动。
绕自己轴线的转动称为"自转",绕其它齿轮轴线的转动称为"公转",就象太阳系中的行星那样,因此得名。
也如太阳系一样,成为行星齿轮公转中心的那些轴线固定的齿轮被称为"太阳轮",如图中红色的齿轮。
在一个行星齿轮上、或者在两个互相固连的行星齿轮上通常有两个啮合点,分别与两个太阳轮发生关系。
如右图中,灰色的内齿轮轴线与红色的外齿轮轴线重合,也是太阳轮。
轴线固定的齿轮传动原理很简单,在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中,有一个齿轮作为主动轮,动力从它那里传入,另一个齿轮作为从动轮,动力从它往外输出。
也有的齿轮仅作为中转站,一边与主动轮啮合,另一边与从动轮啮合,动力从它那里通过。
在包含行星齿轮的齿轮系统中,情形就不同了。
由于存在行星架,也就是说,可以有三条转动轴允许动力输入/输出,还可以用离合器或制动器之类的手段,在需要的时候限制其中一条轴的转动,剩下两条轴进行传动,这样一来,互相啮合的齿轮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有多种组合: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组成为例(1)行星齿轮机构运动规律·设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的转速分别为n1、n2和n3,齿数分别为Z1、Z2、Z3;齿圈与太阳轮的齿数比为α。
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机构---第三章

2. 功率流分析 规则: (1)一端所受转矩方向与其转速方向相同 (M、n或-M、-n),功 率为正,输入端 (2)一端所受转矩方 向与其转速方向相反 (M、-n或-M、n), 功率为负,输出端 转速(+,-)
三、传动效率 相对功率法: 根据行星排各构件的相对转速、转矩和传递 功率计算。 两点假设: 1. 只计算和相对运动有关的齿轮啮合损失, 其它不计; 2. 相对运动的齿轮啮合损失与定轴传动相同, 外啮合效率0.97,内啮合效率0.98。
2. 档位情况
选档杆 位置 换档执行元件 C1 1 D 2 3 2 L R 1 2 1 倒档 ○ ○ ○ ○ ○ ○ ○ ○ ○ ○ ○ ○ ○ ○ ○ ○ ○ ○ ○ ○ ○ ○ C2 B1 B2 B3 F1 F2 ○ 发动机 制动
档位
P
N
驻车档
空档
○
3. 各档动力传动路线:
1) D1档:C1、F2
主动太阳轮
从动行星架
行星小齿轮
主动齿圈
• 8) 如果所有元件无约束,则动力无法传动 • 空档
太阳轮
行星架
行星小齿轮
主动齿圈
二、车辆传动用行星齿轮机构 1. 单星行星排:一个行星轮同时内外啮合 普通式行星排 复式双联行星排
2. 双星行星排: 两个行星轮 普通式 长短行星轮式 3. 圆锥行星齿轮 行星排 行星架输入动 力,太阳轮输出 对称结构 非对称结构
z
w 3 1 2
实现一个档要结合2-1个
操纵件
如有2个操纵件
可得
C 2
1 z
个档
2. 行星机构速度关系式(数学分析法) 给整个行星机构加反向转速nj,对绝对座标: 行星架转速= nj- nj=0 太阳轮转速= nt- nj 齿圈转速= nq-nj,按定轴传动处理
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运动规律

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运动规律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一个听起来挺高大上的话题——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
哎,别一听这名字就觉得头大,咱们慢慢说,绝对让你听得明明白白。
说实话,这东西就像个“齿轮大家族”,在机械界里可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呢!咱们不妨把它比作一个大家庭,里面的成员各司其职,团结协作,没它可真不行。
2. 什么是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2.1 基本构造首先,咱得了解一下这玩意的基本构造。
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通常包括一个中心的“太阳齿轮”,周围围着几个“小行星齿轮”,它们就像小孩子围着爸爸转圈圈一样,真是萌萌哒!而这些小行星齿轮又通过一个“环齿轮”把整个结构给包裹起来,形成一个紧密的小圈子。
这样的设计让它在转动的时候,动力传递既顺畅又稳定,就像是开车时的顺风耳,声音嘹亮、稳当!2.2 工作原理说到它的工作原理,就更有趣了。
这种机构的妙处在于,它能同时实现多个传动比。
通俗点说,就是在不同的“档位”下,轻松调节转速和扭矩。
你想啊,开车时你有一档、二档,甚至是倒档,这个机构就是在给你一种“随心所欲”的体验。
无论是低速高扭矩,还是高速低扭矩,它都能应对自如,真是个“全能选手”。
3. 单排双级行星齿轮的运动规律3.1 运动特性那么,这个单排双级行星齿轮机构的运动规律又是怎样的呢?它在转动过程中,各个齿轮之间的相对运动关系可谓是微妙无比。
比如说,当太阳齿轮转动时,小行星齿轮也会跟着转动,嘿,没错,就是“一个带着一个走”。
这就像是传球游戏,你传我,我传你,转动的节奏感恰到好处,让整个机构在相互配合中,达成一种完美的和谐。
3.2 力学分析从力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机构的运动规律就更有意思了。
由于小行星齿轮在环齿轮和太阳齿轮之间不断地“转圈”,它们的受力情况也千变万化。
这种力的传递就像是“风吹草动”,一丝微小的变化都能影响整个机构的运行效率。
因此,在设计时,工程师们得仔细计算每一个参数,确保它在各种工况下都能稳定工作,就像是在调试一台高端音响,得听出每个音符的细微变化,才能把美妙的旋律演绎得淋漓尽致。
行星齿轮机构运动规律 原理及应用分析资料讲解

行星齿轮机构运动规律原理及应用分析类型:转载来源:济民工贸的博客作者:齐兵责任编辑:李笛发布时间:2009年06月11日我们熟知的齿轮绝大部分都是转动轴线固定的齿轮。
例如机械式钟表、普通机械式变速箱、减速器,上面所有的齿轮尽管都在做转动,但是它们的转动中心(与圆心位置重合)往往通过轴承安装在机壳上,因此,它们的转动轴都是相对机壳固定的,因而也被称为"定轴齿轮"。
有定必有动,对应地,有一类不那么为人熟知的称为"行星齿轮"的齿轮,它们的转动轴线是不固定的,而是安装在一个可以转动的支架(蓝色)上(图中黑色部分是壳体,黄色表示轴承)。
行星齿轮(绿色)除了能象定轴齿轮那样围绕着自己的转动轴(B-B)转动之外,它们的转动轴还随着蓝色的支架(称为行星架)绕其它齿轮的轴线(A-A)转动。
绕自己轴线的转动称为"自转",绕其它齿轮轴线的转动称为"公转",就象太阳系中的行星那样,因此得名。
也如太阳系一样,成为行星齿轮公转中心的那些轴线固定的齿轮被称为"太阳轮",如图中红色的齿轮。
在一个行星齿轮上、或者在两个互相固连的行星齿轮上通常有两个啮合点,分别与两个太阳轮发生关系。
如右图中,灰色的内齿轮轴线与红色的外齿轮轴线重合,也是太阳轮。
轴线固定的齿轮传动原理很简单,在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中,有一个齿轮作为主动轮,动力从它那里传入,另一个齿轮作为从动轮,动力从它往外输出。
也有的齿轮仅作为中转站,一边与主动轮啮合,另一边与从动轮啮合,动力从它那里通过。
在包含行星齿轮的齿轮系统中,情形就不同了。
由于存在行星架,也就是说,可以有三条转动轴允许动力输入/输出,还可以用离合器或制动器之类的手段,在需要的时候限制其中一条轴的转动,剩下两条轴进行传动,这样一来,互相啮合的齿轮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有多种组合: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组成为例● (1)行星齿轮机构运动规律设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的转速分别为n1、n2和n3,齿数分别为Z1、Z2、Z3;齿圈与太阳轮的齿数比为α。
行星齿轮的自转与公转

行星齿轮的自转与公转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根据文章整体的主题和目的进行编写。
在这篇长文中,文章主要讨论的是行星齿轮的自转与公转的现象及其相关原理和关系。
在引言的概述部分,我们可以先简要介绍行星齿轮和自转与公转的概念。
行星齿轮是一种机械传动装置,其结构类似于太阳系中的行星运动,因而得名。
自转是行星齿轮内部某一个齿轮的旋转运动,而公转则是行星齿轮整体围绕中心轴的旋转运动。
这两种运动的协同作用使得行星齿轮能够实现更加复杂的传动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接着,在概述部分中,可以提及本文的结构安排,即接下来将分别介绍自转的定义和原理,以及行星齿轮的自转现象。
自转的定义和原理部分将展开对自转概念的解释,并阐述自转运动的发生机制和影响因素。
行星齿轮的自转现象部分将具体讲述行星齿轮内部各个齿轮之间的自转关系,以及其在传动中的特殊功能和应用。
最后,可以简要提及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行星齿轮的自转与公转现象的研究,进一步了解该机械传动装置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深入理解这些概念和原理,有助于实际工程应用和改进设计,也能为机械传动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综上所述,引言部分的概述内容应包括对行星齿轮、自转和公转的简要介绍,以及本文的结构安排和目的。
这些内容将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并引导他们进入文章的正文部分。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三个主要部分来探讨行星齿轮的自转与公转现象。
首先,在引言部分中将概述本文要讨论的内容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了解。
其次,在正文部分中,将分为两个小节来详细介绍自转的定义和原理,以及行星齿轮的自转现象。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将探讨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并探讨行星齿轮自转和公转的应用前景与意义。
通过这样的结构,读者将能够逐步了解行星齿轮的自转与公转现象,从自转的定义和原理开始,了解行星齿轮的自转现象,最后再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探讨其应用前景与意义。
这样的结构将帮助读者逐步深入了解行星齿轮的自转与公转,从而对这个领域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行星齿轮机构运动规律原理及应用分析

行星齿轮机构运动规律原理及应用分析类型:转载来源:济民工贸的博客作者:齐兵责任编辑:李笛发布时间:2009年06月11日我们熟知的齿轮绝大部分都是转动轴线固定的齿轮。
例如机械式钟表、普通机械式变速箱、减速器,上面所有的齿轮尽管都在做转动,但是它们的转动中心(与圆心位置重合)往往通过轴承安装在机壳上,因此,它们的转动轴都是相对机壳固定的,因而也被称为"定轴齿轮"。
有定必有动,对应地,有一类不那么为人熟知的称为"行星齿轮"的齿轮, 它们的转动轴线是不固定的,而是安装在一个可以转动的支架(蓝色)上(图中黑色部分是壳体,黄色表示轴承)。
行星齿轮(绿色)除了能象定轴齿轮那样围绕着自己的转动轴(B-B)转动之外,它们的转动轴还随着蓝色的支架(称为行星架)绕其它齿轮的轴线(A-A)转动。
绕自己轴线的转动称为"自转",绕其它齿轮轴线的转动称为"公转",就象太阳系中的行星那样,因此得名。
也如太阳系一样,成为行星齿轮公转中心的那些轴线固定的齿轮被称为" 太阳轮",如图中红色的齿轮。
在一个行星齿轮上、或者在两个互相固连的行星齿轮上通常有两个啮合点,分别与两个太阳轮发生关系。
如右图中,灰色的内齿轮轴线与红色的外齿轮轴线重合,也是太阳轮。
轴线固定的齿轮传动原理很简单,在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中,有一个齿轮作为主动轮,动力从它那里传入,另一个齿轮作为从动轮,动力从它往外输出。
也有的齿轮仅作为中转站,一边与主动轮啮合,另一边与从动轮啮合,动力从它那里通过。
在包含行星齿轮的齿轮系统中,情形就不同了。
由于存在行星架,也就是说,可以有三条转动轴允许动力输入/输出,还可以用离合器或制动器之类的手段,在需要的时候限制其中一条轴的转动,剩下两条轴进行传动,这样一来,互相啮合的齿轮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有多种组合: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组成为例•(1)行星齿轮机构运动规律设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的转速分别为n1、n2和n3,齿数分别为Z1、Z2、Z3;齿圈与太阳轮的齿数比为a。
行星齿轮机构工作原理

行星齿轮机构工作原理
行星齿轮机构是一种常见的传动装置,它由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和内齿轮
组成。
在工程领域中,行星齿轮机构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传动系统中,其独特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使其成为一种高效、稳定的传动方式。
本文将详细介绍行星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
行星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概括为,太阳轮驱动行星轮,行星轮带动内
齿轮旋转。
具体来说,当太阳轮作为输入轴输入动力时,它会驱动行星轮绕太阳轮运动。
同时,行星轮上的行星架也会随之运动,由于行星架上还有内齿轮,内齿轮随之旋转。
这样,太阳轮的转动就能通过行星轮和内齿轮传递到输出轴上,实现动力传递和速度变换的功能。
行星齿轮机构的工作原理具有几个特点:
首先,行星齿轮机构具有多级传动的特点,通过多级行星轮的组合,可以实现
不同速比的传动,从而满足不同工况下的传动需求。
其次,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
由于行星齿轮机构中的齿轮数
量多,传动过程中的齿轮啮合点更多,相比于普通齿轮传动,行星齿轮机构的传动效率更高。
再次,行星齿轮机构的承载能力强。
由于行星齿轮机构中每个齿轮都承担部分
传动力,因此整个传动系统的承载能力更强,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载。
最后,行星齿轮机构的工作平稳,噪音小。
由于行星齿轮机构中的齿轮数量多,每个齿轮的转速相对较低,传动过程中的振动和噪音也相对较小,从而使得整个传动系统的工作更加平稳。
总的来说,行星齿轮机构是一种高效、稳定的传动装置,其工作原理简单清晰,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承载能力强,工作平稳,噪音小。
因此,在各种机械传动系统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星齿轮机构运动规律原理及应用分析
类型:转载来源:济民工贸的博客作者:齐兵责任编辑:李笛发布时间:2009年06月11日
我们熟知的齿轮绝大部分都是转动轴线固定的齿轮。
例如机械式钟表、普通机械式变速箱、减速器,上面所有的齿轮尽管都在做转动,但是它们的转动中心(与圆心位置重合)往往通过轴承安装在机壳上,因此,它们的转动轴都是相对机壳固定的,因而也被称为"定轴齿轮"。
有定必有动,对应地,有一类不那么为人熟知的称为"行星齿轮"的齿轮,它们的转动轴线是不固定的,而是安装在一个可以转动的支架(蓝色)上(图中黑色部分是壳体,黄色表示轴承)。
行星齿轮(绿色)除了能象定轴齿轮那样围绕着自己的转动轴(B-B)转动之外,它们的转动轴还随着蓝色的支架(称为行星架)绕其它齿轮的轴线(A-A)转动。
绕自己轴线的转动称为"自转",绕其它齿轮轴线的转动称为"公转",就象太阳系中的行星那样,因此得名。
也如太阳系一样,成为行星齿轮公转中心的那些轴线固定的齿轮被称为"太阳轮",如图中红色的齿轮。
在一个行星齿轮上、或者在两个互相固连的行星齿轮上通常有两个啮合点,分别与两个太阳轮发生关系。
如右图中,灰色的内齿轮轴线与红色的外齿轮轴线重合,也是太阳轮。
轴线固定的齿轮传动原理很简单,在一对互相啮合的齿轮中,有一个齿轮作为主动轮,动力从它那里传入,另一个齿轮作为从动轮,动力从它往外输出。
也有的齿轮仅作为中转站,一边与主动轮啮合,另一边与从动轮啮合,动力从它那里通过。
在包含行星齿轮的齿轮系统中,情形就不同了。
由于存在行星架,也就是说,可以有三条转动轴允许动力输入/输出,还可以用离合器或制动器之类的手段,在需要的时候限制其中一条轴的转动,剩下两条轴进行传动,这样一来,互相啮合的齿轮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有多种组合:
单排行星齿轮机构的结构组成为例
● (1)行星齿轮机构运动规律
设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的转速分别为n1、n2和n3,齿数分别为Z1、Z2、Z3;齿圈与太阳轮的齿数比为α。
则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由作用在该机构各元件上的力矩和结构参数可导出表示单排行星齿轮机构一般运动规律的特性方程式:
n1+αn2-(1+α)n3=0和Z1+Z2=Z3
●(2)行星齿轮机构各种运动情况分析
由上式可看出,由于单排行星齿轮机构具有两个自由度,在太阳轮、齿圈和行星架这三个基本构件中,任选两个分别作为主动件和从动件,而使另一元件固定不动(即使该元件转速为0),或使其运动受一定的约束(即该元件的转速为某定值),则机构只有一个自由度,整个轮系以一定的传动比传递动力。
下面分别讨论各种情况。
行星齿轮机构各种运动情况分析
固定件主动件从动件转速成转向
太阳轮行星架齿圈增速同向
太阳轮齿圈行星架减速同向
齿圈行星架太阳轮增速同向
齿圈太阳轮行星架减速同向
行星架齿圈太阳轮增速反向
行星架太阳轮齿圈减速反向
下面的FLASH动画左上角的几个按钮是控制键,大家有兴趣可以点击看一下其工作状态。
因行星架没有标出所以需要先读懂前面的解释。
在n3=n1或n2=n3时,同时可得n1=n2=n3。
故,若使三元件中的任何两个元件连成一体旋转,则第三元件转速必与二者转速相等,即行星排按直接挡传动,传动比i=1。
当所有元件都不受约束,可以自由转动,则行星齿轮机构失去传动作用,此种状态相当于空挡。
单排行星齿轮机构主要应用在简单减速器、重载机械式变速箱(带副箱)及驱动桥(轮边减速桥)上。